心包积液的中医治疗,四大处方解决

合集下载

中医百例医案

中医百例医案

中医百例医案整理1、*,女,40余,五年前子宫切除,现双乳胀痛乳腺增生,自觉身体右侧有气,发胀排不出去,口干渴喜热饮,但湿湿嘴就喝不下去,中午头昏,太阳晒着就加重,不易出汗,想吃凉的但不敢吃,肝区叩击痛〔+++〕心下无压痛,舌干苔少花剥,脉浮寸弱,根40麻黄10桂枝40白芍10炙甘草20石膏80柴胡叶40黄芩15花粉20枳实15大黄〔另〕15厚朴80干20槟郎20鳖甲25茜草15旋复花10降香20木香10生25大枣4两剂,诸症减轻,肝区叩击痛〔+〕根40麻黄10桂枝40白芍10炙甘草20石膏80柴胡叶40黄芩15半夏15枳实15大黄〔另〕10干20鳖甲25茜草15牡蛎20生25四剂愈。

此案初诊时受病人情绪影响,思路混乱,虽然大方向不错但用药很杂,影响效果。

“假设胁下痞鞭去大枣加牡蛎四两〞2、*女40,几岁的时候家里失火得的阻塞性肺气肿,时轻时重,这一次发作,在医院输液每日八瓶〔具体不详〕,一周后日益加重,查CT胸前积液4CM心包积液,被动体位,口抬肩喘促,满布湿罗音哮鸣音,花剥苔,小便少,一输液就更出不来气,十枣汤一试,4克无效,第二天6克呕吐两次,喘息稍减,第三天8克上吐下泻臭秽20余次,稍觉闷气,没有其他病症,要求出院,医院有复查了一个CT:未见胸腔积液3、*女,因醉酒至胃痛干呕,头昏欲睡恶寒,买沉细无力,理中汤合麻附辛小半夏汤加桂枝2剂愈4、*女50,还风,恶寒咽痛头身痛,脉浮紧长数,发烧,先与麻黄汤,3个小时,没发汗,高热,面红体烫,服发汗片后汗出热退。

第二天复诊,已经不恶寒,体统消失,唯咽干痛失音,晨起口苦年,嘴里没味儿,大便出不来,脉浮弦,柴胡去半夏加黄连牡丹皮汤合桂枝汤加芒硝1剂愈。

这是近几年少有的麻黄汤不出汗的,是汗不得法还是胃气太弱.第二天就从太阳转少阳了,并且热较重,柴胡证后有柴胡加芒硝汤,是为外感病罢有实而设,此病人发热后便秘是为典型。

5、*女,70余,咽干痛白粘痰,全天口苦,纳眠二便均可,右关上浮滑有力,不恶寒,半夏泻心汤小剂量3剂愈6、*男,50余,因胸闷疼胃胀,去*医院检查为心脏血管狭窄,建议支架。

中医名方5个经典处方【范本模板】

中医名方5个经典处方【范本模板】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1、益气通瘀组成:太子参15 克、枣仁15 克、苏木15 克、降香15 克、丹参15 克、桃仁15 克、川芎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15 克、莲子心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12 克、郁金12 克、积壳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20 克、白芍15 克、僵蚕、夏枯草12 克。

2、逐瘀调经汤组成;当归10 克,赤芍10 克,五灵脂10 克,三棱10 克,莪术10 克,益母草15 - 30 克,肉桂3 克,[后下]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

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2]天或行经的中期[2 —3] 天为适合.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 克,杜仲10 克,狗脊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

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10 克,黄芪10 克,煨木香5 克,党参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

腹疼剧烈,胀疼拒按者,加入延胡10 克、灸乳没各6 克、景天三七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 克,〈包煎〉、雪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10 克、炒柴胡5 克、炒丹皮10 克、勾藤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

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 克、大黄6 克〈后下〉.3、化瘀止漏汤组成;当归20 克、山楂20 克、川芎10 克、五灵脂10 克、蒲黄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吕宏生教授治疗尿毒症心包积液经验

吕宏生教授治疗尿毒症心包积液经验

悸、 喘促 者 , 五皮饮 加樟木 3 、 合 0g 炒杏 仁 1 ; 0g 证属 脾 肾两 虚 、 毒 蕴 结 , 见 纳 呆 、 逆 者 , 半 夏 浊 证 哕 加 1 、 皮 1 、 0g 陈 2g 槐花 3 、 香 l 、 兰 1 ; 0g藿 0g 佩 0g 阴虚
中医 研 究
20 0 9年 1月 第 2 2卷 第 1期
T M R s Jn a 0 9 V 12 o 1 C e. a u r 2 0 o. 2 N . y
药 亦大都 是常用 方 药 。张老 师 用之 收 效 较好 , 键 关 在 于辨证 准确 , 药 得 当 , 量 亦恰 到 好 处 , 注 意 用 用 并 病 证 的整 体性 , 于寻 常中见其 不寻 常。 故
统 常见的并 发症 , 是 导 致尿 毒 症病 人 死 亡 的重 要 也
原 因 之 一 。 吕宏 生 教 授 师 从 全 国名 老 中 医 吕 承 全 教
授 , 全 国中医 肾病 专业委 员会委 员 , 事 肾脏 病的 是 从 临床研 究 3 0余 年 , 研 岐黄 , 肾脏病 的治疗 方 面 精 在 积 累了丰富 的临床 经 验 , 尤其 在 肾脏病 的中 医药 辨
1剂 。服 1 2剂 , 口腔肌膜 溃烂痊 愈 , 眼周 黯黑减轻 。
作 者 简 介
溃疡 2 0余 年就诊 。患者 2 0年前无 原 因出现 口腔溃 疡, 反复发作 , 并 曾做 病 理 示 : 口腔 黏膜 扁 平 苔 癣 。 查细胞 免疫功 能低下 。 曾先后 就诊 于多家 医院 口腔 科 , 以中西 药治 疗 , 予 效果 不佳 。症 见 : 口腔肌 膜溃 烂, 以两颊为甚 , 局部 肿痛 , 响言语 及进食 , 影 眼周黯 黑, 纳少 , 眠多梦 , 失 大便 头 干 , 黏腻 , 日 1次 , 2 每 若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性味功效味辛、甘,性温。

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散寒止痛。

传统应用主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寒湿痹证,肢节酸痛;胸痹痰饮;腹中寒痛,闭经痛经;小便不利等病症。

传统方剂①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甘草、生、大枣。

治疗外感风寒,发热、恶风等症。

②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麻黄、附子、防风、白术、生、甘草,治疗历节、肢节疼痛;③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赤芍,治疗痛经。

在治疗痰饮病的苓桂术甘汤、肾气丸中,治疗腹痛的小建中汤中,治疗四肢厥冷青紫的当归四逆汤中,治疗虚劳不足脉结、心悸的炙甘草汤中,桂枝也都是主要药物。

主要含挥发油类桂皮醛等成分。

1、含挥发油0.2%~l.o%,其中主要是桂皮醛,占70%~80%。

2、尚含反式桂皮酸、香豆精、β-谷甾醇、原儿茶酸、硫酸钾结晶、长链脂肪酸等成分。

(一)解热水煎剂及其桂皮醛对发热兔有降温解热功效,麻黄和桂枝同用对大鼠足跖汗腺有兴奋作用而能发汗。

(二)抗菌、抗病毒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亚洲甲型68―1株和埃可(ECH011)病毒有抑制作用。

(三)祛痰止咳桂枝挥发油吸收后,经肺排泄,能稀释痰液,容易咳出,起到止咳、化痰的功效。

(四)抗炎、抗过敏有抑制炎性肿胀的功效,与芍药有协同作用。

对呼吸道炎症有抑制作用。

桂枝浸膏对肾病嗜异性抗体反应显示出抑制补体活性的效果,认为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因而五苓散对过敏性肾炎,柴胡桂枝汤对过敏性皮炎和荨麻疹,均有较好疗效。

另有报道,桂皮醛有组胺释放作用,能引起皮疹。

(五)芳香健胃桂枝和桂皮醛能促进胃肠蠕动,能排除腹中胀气。

桂皮酸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

(六)扩血管有扩毛细血管和扩冠状动脉,增加微小血管和冠状血管血流量;扩肾血管而能利尿;增加子宫血流而有通经作用。

此外,桂皮醛尚有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

1.治疗冬天受寒冷后普通感冒的轻症,怕风、畏冷、鼻塞流涕。

张仲景三味药组成的46个方,选药精当,个个经典

张仲景三味药组成的46个方,选药精当,个个经典

张仲景三味药组成的46个方,选药精当,个个经典【收藏学习】中医王记涛中医王记涛2022-08-05 15:26发表于河南I导读:这篇文章总结了张仲景用三味药的方子,每个方介绍了主要的应用指征,并现代应用在哪些疾病当中。

要言不烦,值得收藏学习。

1、桂枝生姜枳实汤:桂枝,生姜,枳实。

用于心中痞,诸逆心悬痛,也就是胃里、胸口觉得悬着一个东西堵得慌,疼痛。

现代用在慢性胃炎,胃下垂,水饮停留者;或伴随胸痛的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等辩证内有痰饮,心胃阳气不足的均适用。

2、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炙甘草。

等分捣细过筛混合,散剂冲服一次2克,一日服三次。

若不能服散剂,煎汤,水煎七沸,再入散剂2克,水煮三沸,令药液稍冷,少少含咽,能使药物布散于咽喉,增强疗效。

主少阴客寒咽痛,伏气咽痛。

表现是咽痛而无燥渴、心烦、咽疮、不眠诸热证。

现代治疗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喉炎、食道炎、声带水肿等疾病。

3、旋覆花汤:旋覆花,葱,茜草根。

感到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

现代常用在乳腺增生、肋间神经痛、冠心病、甲肝、乙肝、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等疾病。

4、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炙甘草,炮附子。

少阴病,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

虚寒体质的表证,“但欲寐”、“无热恶寒”,表证微热时使用。

现代用在肺心病、心律失常、过敏性疾病、水肿、遗尿等。

5、麻黄附子汤:麻黄,甘草,炮附子。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无水虚胀者,为气。

水,发其汗即已。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

现代治水肿,全身性水肿,恶风寒,不发热,身无汗,口不渴,舌苔白滑,脉沉。

6、白通汤:葱白,干姜,生附子(用淡附片)。

少阴病阴盛戴阳证。

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用在体内阴寒太重时,出现阳气会外脱。

适合少阴病拉肚子,脉虚弱到几乎把不到。

现代常常治疗失眠或者困倦睡不醒,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头面部水肿等症状突出的情况。

7、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炮附子。

太少两感证。

彭江云教授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经验

彭江云教授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经验

彭江云教授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经验作者:张丽琴顾玲丽张丽燕粟荣吴洋彭江云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4年第06期*基金项目: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6号)第一作者简介:张丽琴(1994-),女,住院医师,研究方向:风湿病研究。

△通信作者:顾玲丽,E-mail:*****************摘要: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皮痹”范畴,彭江云教授认为本病以阳虚瘀阻为基本病机,先天不足、阳气亏虚为本,风寒湿邪侵袭为标,内外合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生瘀,瘀血痹阻经脉,而致皮毛、经络、肌肉失养而成本病。

治疗以扶阳固本、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用药原则一是重用温阳药物为主,特别是附子,二是配伍活血通络之药加大通络之效,临证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皮痹;系统性硬化症;温阳通络;名医经验;彭江云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4)06-0001-03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类以皮肤和(或)脏器发生进行性纤维化、胶原过度沉积和明显的血管改变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2]。

临床表现为四肢或躯体皮肤的增厚硬化、肤色黧黑、雷诺现象、手足破溃,病程中后期可累及肺、食道、胃肠、心、肾等多脏器,出现咳嗽咯痰、胸闷、心悸、吞咽困难、纳差、腹胀等症状[3-4]。

西医治疗多使用糖皮质激素、传统DMARDs、扩血管药及抗纤维化药等药物,但临床疗效欠佳,不良反应大[5-6]。

SSc归属中医学“皮痹”、“肌痹”“肺痹”等范畴,皮痹之名首见于《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

彭江云教授在临证辨治皮痹多从温阳、通络入手,重视“扶阳固本、活血通络”,遣方用药时擅以附子配伍活血通络之药取效。

一例鸡心包积液综合征的治疗启示

一例鸡心包积液综合征的治疗启示

E-mail:kxzyzz@ 电话:010-********本栏编辑:郭 雪动物门诊2019年10月18日,笔者接到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养鸡户付某的求助电话,随即前往查看,最后诊断为一例鸡心包积液综合征。

一、发病情况10月8日上午9时,付某为鸡群(共饲养本地土乌骨鸡2 500只,70日龄)投放饲料时发现鸡舍内死亡鸡100只,随即将鸡群放出后再投放饲料。

因付某的养鸡场地处偏僻,笔者驱车2小时后才赶到现场,发现部分鸡精神萎靡,翅膀下垂,采食量下降,甚至部分鸡食欲废绝,并排淡黄色或绿色稀便,随即倒地死亡。

截至上午11时,鸡群死亡数量增至532只。

二、剖检分别剖检死亡鸡2只、倒地未死亡且症状较明显的鸡2只、活动正常但停止采食的鸡2只。

剖检已死亡和症状较明显的鸡发现:个体瘦弱;嗉囊、口腔和喉管有黏稠液体;心包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或清亮液体 (图1 );肝脏肿大,有零星灰白色坏死灶(不明显),质脆;肺水肿样;肠黏膜充血(图2);挤压鸡泄殖腔有绿色和淡黄色水样粪便。

剖检活动正常但停止采食的鸡只症状较轻。

三、诊断付某所饲养的鸡为本地土乌骨鸡,采取白天放牧的散养模式。

根据所用饲料(无发霉变质现象)查看,未发现其他异常状况;观察饲养环境,养殖场地处海拔1 400米的高山上,常年气候潮湿,尤其进入10月以来多以阴雨天气为主,鸡舍湿度较大,且鸡舍面积不足30米2,饲养密度较大;通过询问饲养人员得知,近期未使用过任何药物治疗,并且了解到近期常有野生动物骚扰鸡群。

根据现场了解情况,结合鸡群临床表现及病理解剖结果,初步诊断为鸡心包积液综合征。

四、治疗措施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将病鸡隔离饲养,用场内现有消毒药进行全场消毒,并在饮水中加入0.07%~0.1%碘液以及多种维生素,同时要求付某立即采购多糖以及利水消肿类药物(因鸡场距离最近的兽药销售点往返车程约4个小时,所以治疗时间有些延误)进行饲喂治疗,连续用药1周后,鸡群病情基本稳定,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出现典型症状的病鸡多已死亡,共死亡1 995只,其他未发病鸡只生长状态良好。

心包积液的中药方剂

心包积液的中药方剂

心包积液的中药方剂心包积液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包炎等造成胸导管阻塞使水液代谢障碍停留于心包所致,慢性虚损性疾病导致低蛋白血症亦可造成心包积液。

临床可见胸闷心悸,气短胸痛,胸胁痞满,咳吐痰涎量多,乏力纳呆,腹胀腹泻等症状,超声心动图、MRI等可以诊断明确。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心包积液的中药方剂,希望能帮到你。

心包积液的中药方剂本病属于中医之“水肿”“胸痹”等范畴。

心包积液之发生与心阳亏虚、心气不足、冠脉瘀阻、痰饮内停有关。

阳亏水郁痰阻血瘀是主因心脏居于胸中,若人体之太阳,温煦心脉而通达四末,主宰神明而镇摄魂魄。

若因水湿之邪或阴寒雾霾遮蔽心阳,则阴寒凝滞,心脉郁阻,胸痹心痛不时而发。

肾为元阳、元阴之府,心阳之盛衰全赖肾阳之温煦,方可化气行水。

心阳亏虚,阳虚则寒凝,寒凝心脉,痰湿郁阻,则见胸痛彻背,心悸气短,手足不温,肢冷汗出等;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湿泛溢,水气凌心则见心悸咳唾,头晕头昏等;肺脾气虚,不能布散水精,通调水道,水湿郁阻,阳气被遏,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阴雳不散,心脉自然不通。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篱照当空则阴离自散,临床治疗痰饮病需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拨云见日。

张仲景给后世留下一张治疗水肿的著名方剂是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从以上经文可以看出,张仲景对痰饮病之病因和治法都做了具体的论述。

病因汗吐下后伤阴伤阳,脾肾阳虚,心阳不足。

治法为温药和之,即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剂为苓桂术甘汤。

茯苓甘温,甘淡渗湿,健脾利水化饮;桂枝温经散寒,降逆平冲;白术甘温,除湿健脾,化气行水;甘草甘温补虚,益气和中。

笔者认为心包积液仅仅温阳化气行水还不足以平息内乱,尚需使用利水消肿,通腑降浊,活血化瘀药,荡涤寇邪,方能收获奇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包积液的中医治疗,四大处方解决心包积液的患者如果情况是比较轻微的话是可以通过服用药物和调节饮食可以进行治疗的,心包积液的护理工作是需要多注意的,因为心脏的调养需要好的饮食习惯来慢慢调养的。

★处方一
组成:香菇50克,大枣8枚。

香菇
制作与用法:香菇50克与大枣8枚共煮汤。

每日食1次。

主治:阴阳俱虚型冠心病(患者心前区痛或胸骨后闷痛,郁闷气短,心悸易惊,自汗畏寒,五心烦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冷)。

组成:胡萝卜1条,鸡蛋2个,橘子2个,苹果1个,蜂蜜。

制作与用法:先将中等大小的胡萝卜1条,苹果1个,橘子2个洗净榨汁,再将2个鸡蛋打入搅和,酌加蜂蜜食用。

主治:自律神经失调引起的心烦意乱。

★处方三
组成:莲子,龙眼,松仁,酸枣。

制作与用法:莲子20粒去衣除芯,与龙眼肉10颗,松仁30颗,酸枣仁10克,煮水食用。

主治:妇女神经性心脏病。

组成:母鸡、白鸽、麻雀各1只,大冬瓜1个,红参、葵花瓤、远志各9克,朱砂1.5克,炒枣仁30克,玉竹15克。

制作与用法:将母鸡、白鸽、麻雀宰杀,去毛,除去肠、胆,留五脏;冬瓜从顶部切开,挖去瓤子,将麻雀装于白鸽肚内,再将白鸽装于母鸡肚内,中药用纱布包好也装入母鸡肚内,一起放入大冬瓜内,加水,把切开冬瓜对齐盖上,用黄泥把冬瓜封闭,放入点燃的谷糠内煨24小时。

取出瓜内之物,吃肉、喝汤,最后把红参吃下,1月1次,3次为一疗程。

有效者可服1~3个疗程。

功效:补益气血、养心安神、利水消肿、提高心功能。

主治:风心病(心脏功能低下、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血不足、身体虚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