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中风偏瘫等通血管的临床有效中药方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方

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方

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方【1 】中医治疗各类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缺少.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头晕头痛.脑血管不测.高血压病等疗效明显,下面从经常应用方的中药性味.功能及药理方面作一介绍.但中医讲求辨证论治,具有很强的共性化治疗,原则上是一人方,必定要辨证施治: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自汗盗汗,贫血萎黄,阴疽漫肿,气虚水肿,内热消渴.重要药理感化有:加强免疫功能.抗年轻.抗病原微生物.沉着.促进机体代谢.抗肿瘤.改良心功能.保肝等感化.上海岳阳病院神经内科张秋娟当归: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之效.用于用于贫血眩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面色痿黄,虚寒腹痛,跌打毁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重要药理感化有:加强免疫功能.抗炎.抗肿瘤.改良肺功能.抗菌.消除自由基.改良心功能.改良血液功能.高兴子宫感化(孕期女性易导致流产).沉着.利尿.抗辐射功能.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止痛之效.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发斑.瘀血经闭.跌打毁伤.热毒疮疡.怒气目赤.重要药理感化有:加强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改良肺功能.改良心功能.沉着.克制血小板集合.保肝感化.白芍: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效.用于肝血亏虚及贫血月经不调,肝脾和气之胸胁脘腹痛苦悲伤或四肢挛急痛苦悲伤,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重要药理感化有抗炎.进步免疫功能.镇痛.解痉等感化.余甘子:甘.微涩,凉.清热利咽,润肺止咳.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降血压,降血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后果.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 缺少症抗氧化,抗年轻,保肝等感化,是年轻宝茶的重要成分之一,重要药理感化:软化血管.恢复血管弹性,调节血脂,血压等.川芎: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之效.用于贫血眩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面色痿黄,虚寒腹痛,跌打毁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重要药理感化有:加强免疫功能.抗炎.抗肿瘤.改良肺功能.抗菌.消除自由基.改良血汗管功能.改良血液功能.高兴子宫(孕期女性易导致流产).沉着.利尿.抗辐射等感化.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能.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肉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痛苦悲伤,中风瘫痪,斑疹紫暗.重要药理感化有:改良心功能.降压.抗凝血.抗疲惫.抗缺氧.高兴子宫.痛和沉着.抗炎.进步免疫功能等感化.桃仁:苦甘.平,归肝.大肠.肺.脾经.具有破血行瘀,润燥滑肠之效.用于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毁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等.重要药理感化有祛瘀血.抗炎.抗过敏.镇咳.驱虫等感化.天麻:味甘.辛.平,归肝.脾.肾.胆.心.膀胱经.有息风静痉.平肝阳.祛风通络等功能.主治急慢惊风.抽搐拘挛.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麻等.重要药理感化有风湿痹痛.沉着感化.抗惊厥感化.抗缺氧.抗炎.进步免疫功能等.山楂:微温,甘.酸.具有活血化瘀,健胃消食,扩大血管,增长冠脉血流量.改良心脏活气,下降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和沉着感化,是年轻宝茶的重要成分之一,能防治血汗管疾病,具有扩大血管.强心.增长冠脉血流量.改良心脏活气.高兴中枢神经体系.下降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沉着感化;防治动脉硬化,防年轻.抗癌的感化.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归心.脾.肝.肾经,属血分之药;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能;主治瘀血头.胸.胁.腹痛苦悲伤,积累,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烦,贫血心悸,疮疡肿毒,丹疹疥癣.重要药理感化有:强心.扩大冠脉及外周血管,抗血栓形成,改良微轮回,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保肝.改良肝微轮回,抗菌等感化.地龙:味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之功能.主治高热惊痫,癫狂,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证,肺热哮喘,小便晦气,尿闭不通等.重要药理感化有:解热.沉着.抗惊厥.舒张支气管.降压.纤溶和抗凝.加强免疫.抗肿瘤.抗菌.利尿.高兴子宫及肠腻滑肌等感化.葛根:味甘.辛.凉,归脾.胃经,具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之功能,主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等.重要药理感化有:解痉.扩大冠状血管.抗心律掉常.改良心肌功能.降压扩大外周血管.克制血小板集合.降血糖.降温.改良进修记忆等感化.方中生黄芪是为君药,重在补气升阳;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丹参共为臣药,共具活血化瘀之效,改良心脑血管轮回;天麻搜风静痉.祛风通络,白芍养血柔肝,共为佐药;地龙.葛根为使药,地龙通络祛风,令药达经络,葛根升阳,引药上行.诸药应用,共具益气活血通络之效,主治脑供血缺少.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头晕头痛.脑血管不测.高血压病等证属气虚瘀血之症.。

治疗脑血栓独家三绝秘方

治疗脑血栓独家三绝秘方

治疗脑血栓独家三绝秘方《治疗脑血栓独家三绝秘方》1.脑血栓一号方:药物组成:钩藤15g~30g 石决明30g 生石膏30g 瓜娄30g 生军10g 川芎15g 红花15g 土虫10g 桃仁10g适应证:脑血栓急性期,中风初起。

血压偏高(超过160/100毫米汞柱)。

半身不遂、口渴、舌强、语蹇、头晕、头痛、烦燥或嗜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有力。

随证加减:1.有意识障碍者,加羚羊角粉1.5~5g(冲)并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每次一丸,日二次。

2.舌红苔少干者,去石膏、瓜娄、生军,加生地20g玄参15g白芍10g。

3.大便秘结用番泻叶10g泡水饮。

4.痰多、失语、苔腻者,加菖莆10g郁金10g竹沥30g(冲)天竺黄10g。

二号方:药物组成:黄芪15g~30g 红花10g~15g 川芎10g~15g 赤芍10g 当归15g 挑仁10g 土虫10g适应证:脑血栓恢复期,血压和颅内压不高,偏瘫,肢体稍有动意或肌张力较前增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质胖嫩,脉弦缓无力,腑行通畅。

随证加减:1.大便干者,加瓜娄与生军10g。

2.舌强语蹇,加菖莆10g郁金10g。

3.舌胖嫩加仙灵脾15g巴戟15g。

4.偏瘫,肢体久不恢复,酌加山甲9g水蛭6g冲服。

三号方:药物组成:生地25g 山萸10g 山药10g 麦冬10g 石斛12g牛夕10g 巴戟15g 丛蓉15g 菖卜10g 志肉10g 肉桂3g 黄芪30g 川芎6g 全蝎3g~6g适应证:脑血栓后遗症,或伴脑软化患者,症见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蹇,肢体不遂,眩晕,大小便失禁,舌红干或胖嫩,苔白或黑润,脉况细弱,或虚大无力。

2.脑血栓特效方:脑血栓表现为头痛,肢麻或半身不遂。

血压不高者宜用本方治疗。

[临床表现]面白,头痛隐隐而持续,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淡而有瘀斑,脉弦细。

[治疗]补气活血,软坚升举。

[方药]黄芪20克,党参15克,附子10克,升麻15克,柴胡10克,乳香15克,没药15我,丹参10克,地龙15克,茺蔚子10克,三七参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龟板(盐炒),别甲(盐炒),生地10克,熟地10克,水煎,饭后服。

孙思邈三通汤、五通汤、通血路神方,改善十几种心、脑血管疾病

孙思邈三通汤、五通汤、通血路神方,改善十几种心、脑血管疾病
深入研究三通汤、五通汤的作用机制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三通汤、五通汤的作用机制,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开发更加高效的三通汤、五通汤复方制剂
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发更加高效的三通汤、五通汤复方制剂,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加强临床应用研究与推广
未来需要加强三通汤、五通汤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与推广,让更多患者受益。
副作用
长期服用三通汤和五通汤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头痛 、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三通汤和五通汤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 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
04
三通汤、五通汤与传统中医理论
三通汤、五通汤与气血理论
总结词
三通汤和五通汤在中医理论中与气血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06
如何正确使用三通汤、五通汤
使用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了解适应症
在选用三通汤或五通汤前,需要了解其适应症及 适用人群,确保对症下药。
煎煮器具准备
选用砂锅或不锈钢锅等煎煮器具,确保器具清洁 卫生。
注意用量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在医生指导下确定用量, 不可盲目增加。
如何煎煮和服用三通汤和五通汤
加水适量
孙思邈的医学贡献
1
总结和整理了古代医学典籍和民间验方,形成 了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方法。
2
提倡医德,强调医术与道德相结合,以治病救 人为己任。
3
对中医妇儿科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尊称为“妇 科鼻祖”。
三通汤与五通汤的起源与传承
三通汤和五通汤源自《千金方 》中的同名方剂。
三通汤主要针对心脑血管疾病 ,五通汤则主要针对消化系统
腰腿痛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方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方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方作者:汤铁城来源:《老友》2021年第11期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均可导致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后遗症。

中医称之为“偏枯”,是“窍闭络阻”使人体气血精津升降出入障碍的恶果。

历代中医为此不懈寻求恢复生理功能和优化生命质量的康复手段,更强调早治不误。

本文列举数方,供患者参考。

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大便干结,或见遗尿与小便不禁,舌紫暗有瘀点、脉弦细涩等。

证属气血亏虚、瘀阻脑络。

宜益气活血、行瘀通络。

主以补阳还五汤(黄芪30~60克,赤芍、归尾、桃仁各9克,地龙、川芎各6克,红花5克),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过滤液,上、下午分服。

舌为心之苗窍,中风后舌强不语或语言不清、口眼歪斜、口流涎多,舌淡苔厚、脉多浮滑。

证属风痰壅盛、滞阻心窍。

宜祛风逐瘀、豁痰开窍。

主以神仙解语丹(制禹白附、石菖蒲、远志、天麻、羌活、胆星各30克,全蝎12克,木香15克,共研为末,做成蜜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取薄荷10克、生姜2片煎汤送服)。

中风后半身不遂、肌肉酸痛、肩臂麻木,舌淡脉虚,以及其他体质虚弱的风湿痛患者。

证属血虚有寒、气虚络痹。

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5克,桂枝、白芍、生姜各9克,大枣5枚),每日1剂,用米酒酿与清水各半煎2次,合并过滤液,上、下午分服。

中风后经脉空虚,卫外不固,突发口眼歪斜、肌肤麻木、语言失利,舌淡脉虚。

证属卫弱气虚、风邪中络。

宜实卫调营、祛风通络。

主以大秦艽汤(秦艽15克,独活、白术、茯苓、生熟地各12克,羌活、防风、白芷、当归、黄芩各10克,石膏16克),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过滤液,上、下午分服。

中风后头晕目眩、耳鸣目糊、心烦口苦、血压增高、眼底动脉硬化、舌红脉弦。

证属肝阳上亢、化火动风。

宜育阴制阳、清热息风。

主以天麻钩藤饮(天麻9克,钩藤12克,生石决、夜交藤、益母草各15克,怀牛膝、黄芩、茯神各9克,栀子6克,杜仲、桑寄生各10克)。

如上法用水煎服。

药王孙思邈自治中风(脑血栓)的速效方法和方剂

药王孙思邈自治中风(脑血栓)的速效方法和方剂

药王孙思邈自治中风(脑血栓)的速效方法和方剂唐代号称药王的孙思邈自己中风以后,完全不能动,他就口述一个方子,让徒弟帮他磨成粉,做成“煮散”。

什么叫煮散?就是一副中药,打成粉,分成若干个包,一天几包,放到水里边煮开了,然后连汤带药喝下去,那个叫“煮散”。

这个比汤剂稍微慢一点,但是比那个丸剂又快。

孙思邈一天吃四服,吃了十天,第十一天的时候他自己起床了,这证明'大小续命汤'在治疗中风范围这个病,那绝对是久经考验的。

组成: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90克,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高丽参、防风各60克,透明生石膏150克,生白术120克,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用法:每次1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400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

连饮7-10日。

加减法:1、口眼歪斜:加清全蝎90克,大蜈蚣100条,僵蚕90克。

2、失语:加麝香0.3克/日,另冲服。

主治:1、中风急重症;2、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出现中风先兆者;3、风痱(原因不明之瘫痪)。

特别说明:1、此方为大小续命汤类方,为唐代孙思邈自拟自治方,孙真人方后有注云:“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我用此方治愈了自己的中风急症。

大小续命汤也是我十几年来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没有任何副作用。

2、方中,生附子所占比例极小,绝无中毒之虞!方用绢包,意在但取火气。

3、方中有大量生石膏反佐,对高血压无碍。

中风以后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就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康复。

【三通汤:治心脑血管疾病、加减】精

【三通汤:治心脑血管疾病、加减】精

【三通汤:治心脑血管疾病、加减】精三通汤,据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神奇方子,先打通心血管,再打通脑血管,最后打通全身血管,21天吃下来,可以搞定从头到脚的麻木。

据说很多读者吃了后反馈不错,老年斑都可以治。

我研究了一下三通汤的药方,感觉还是比较靠谱,而我的手脚发麻现象存在良久,颈椎和心血管都有问题,所以,决定做一回小白鼠,今天开始试用。

三通汤组成:丹参12克川芎10克葛根20克桂枝9克甘草6克人参6克麦冬6克五味子6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一天一剂,七天一个疗程,最好服用三个疗程二十一天。

特地去了同仁堂捡药,其中的人参用的是吉林出产的人参,据说是一级人参,每克3元多。

东北人参是文小叔要求的,也可以用红参或者生晒人参,说是效果更好。

我原想用红参片,但是同仁堂的员工说红参温补比较容易上火。

捡了5剂,合计155.63元,平均每剂31.126元,需要连续吃21天,如此算来,如果真的能让四肢麻木、心脑血管得到改善,倒也不贵!在喝三通汤的同时,如果希望效果显著,再配合西洋参粉、三七粉、丹参粉服用,每天一次。

三通汤是化瘀血疼痛的,如果身体存在瘀血疼痛的各种症状,那么在原方的基础上,可以使用加减法来搞定全身上下的疼痛。

偏头痛:头痛的位置在头顶,加入藁本。

头痛的位置在前额,加入白芷。

头痛的位置在两边,加入玫瑰花或者薄荷。

眼睛痛:加入菊花。

喉咙痛:加入桔梗。

脖子痛:原方已经有葛根,如果专门想调理颈椎疼痛,把葛根加到50克。

肩膀痛:专门调理肩膀痛的话,桂枝再加20克。

手臂疼:加入桑枝。

两边胸痛:加入炙麻黄6克。

乳房或者两肋痛、肝痛:加入柴胡6克。

胃痛:加入法半夏6克。

背部疼痛:加入狗脊6克。

腰痛:加入杜仲6克。

坐骨神经痛:加入猪鞭。

全身骨头关节痛:加入炮附子6克。

膝盖疼:加入牛膝6克。

整个下肢痛:加入独活6克。

脚后跟或者脚底板痛:加入骨碎补6克。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药方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药方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药方中风是当前特别普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会造成残疾,严重的会造成死亡,所以很多得中风了人,就想了解一下通过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药方,为了你能尽快的了解治疗中风的药方,就来看看下面详细的介绍,相信你通过选择后,就能使得自己中风得到有效的治疗改善。

补阳还五汤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脉缓。

方源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

药方详解君药---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臣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

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下卷·半身不遂论叙·半身不遂本源》:“夫元气藏于气管之内,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

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

”“若亏五成剩五成,每半身只剩二成半,此时虽未病半身不遂,已有气亏之症,因不疼不痒,人自不觉。

若元气一亏,经络自然空虚,有空虚之隙,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如右半身二成半,归并于左,则右半身无气;左半身二成半,归并于右,则左半身无气。

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

”王清任认为:人体的阳气,原本左右各五成。

一个人失去五成元气后,就会患半身不遂。

这个方子,重用黄芪,能使亏空的五成元气恢复回来。

元气又叫阳气,所以叫“补阳还五汤”。

本方所治半身不遂,系由气虚血瘀所致。

半身不遂中医辩证为中风。

肝主风又主藏血,喜畅达而行疏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为血之帅,本证中风半身不遂,一属元气不足则邪气中之,二属肝血瘀滞经络不畅,气虚血瘀发为半身不遂。

治宜补气活血为法。

元气虚,故方用黄芪120克补益元气为主;血瘀属肝,治风先治血,故配伍当归尾、川芎、桃仁、赤芍、红花入肝,行瘀活血,疏肝祛风;加入地龙活血而通经络。

治疗脑梗塞的中药方剂

治疗脑梗塞的中药方剂

医治脑堵塞的中药方剂:血竭10克、全蝎10克,地龙10克,桂枝10克,红花各10克、柴胡20克,姜黄10克,升麻20克,桔梗20克,威灵仙10克,蔓荆子20克,川芎20克,菖莆30克,山甲10克,制川乌10克,甘草10克。

每日1付,水煎分早.中.晚服。

脑堵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堵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一) 脑堵塞的先兆病症脑堵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堵塞,常使人猝不及防。

只有局部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病症。

这些先兆病症一般很轻微,延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无视。

(二) 脑堵塞的临床表现:堵塞的部位和堵塞面积有所不同,最简单出现的表现如下:(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

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到达顶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峻者很快昏迷不醒。

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堵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精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精确率100%。

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解脑出血等病变。

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医治有截然不同的地方。

当脑堵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堵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

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医治。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堵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病症或病症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 检查发觉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栓、中风偏瘫等通血管的临床有效中药方
到一定年龄之后,脑血栓、血管不通的情况十分常见,平时饮食过于油腻等情况,以
前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现在中年、青年人也会有。

若没有发觉,持续下去,容易造成
脑梗等情况,严重甚至威胁生命。

所以在平日需了解脑血栓的症状,一旦发现有脑血
栓的症状,及时缓解并且就医治疗,避免很多危险情况的发生,避免出现脑血栓后遗症。

这类是非常影响日后生活的。

有脑血栓的,一般会有以下4方面的征兆:
1、血压会高:若是有脑血栓的情况,血压会较高,不像普通高血压一样,而是血压可能会突然出现持续升高的情况,此时人可能还会出现频繁打哈欠。

发现这些现象,就要警惕是脑血栓的征兆。

2、鼻子出血:有高血压的人,若是突然出现流鼻血的现象,止住了又流,多次反复,上厕所的时候可能尿液里也有红色,眼底出血,也可能是脑血栓的征兆,在半年内可能会有脑血栓发生。

3、发生眩晕:若是老年人在走路的时候,突然出现浑身感觉没有力气,甚至是麻木,头晕目眩,都是较为典型的脑血栓征兆。

若是本身血压较高,一天眩晕了超过5次,就要怀疑是脑血栓的情况。

4、剧烈头疼:突然间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头疼,且较为剧烈,也是脑血栓的症状。

轻度脑血栓是脑血栓的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小动脉发生堵塞,导致手脚迟钝,麻木,行动不便。

或仅有轻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

发病原因:
1、中断药物治疗
2、降压过度。

3、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
4、生活不规律。

5、嗜烟。

6、酗酒。

7、暴怒或忧郁、情绪恶劣
8、受寒。

9、高脂肪、高热量饮食
10、剧烈呕吐和腹泻引起的脱水
表现为:
1、头痛和头晕
2、出现短暂性的视力障碍、疲惫不堪
3、精神状态发生改变
4、身体会出现异常的改变
脑血栓发生以后,会给生活带来很多影响,甚至容易导致半身不遂、脑梗、死亡等情况,因此在平日需注意预防,具体可通过下面几个方法进行预防:
1、平日多喝水:一天尽量多喝水,能喝到2升到2.5升为好。

多喝水对于代谢和循环有益处,能够避免血液过于黏稠的情况发生,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避免脑血栓的出现。

2、作息规律:年长之后更应注意作息方面规律一些,早睡早起,避免影响代谢,提升抵抗力,有助于避免血栓的形成。

3、戒烟戒酒:经常吸烟和喝酒都容易造成血液黏稠的情况出现,继而引发血栓,因此在平日应戒掉烟和酒,才能够降低血栓出现的几率。

4、适度运动:在平日应当适度做些运动,促进消化,降低血脂,也能够避免血液黏稠的情况出现,降低脑血栓发生几率。

特别是在吃饭之后,应活动半小时。

5、动作缓慢:在平日无论是散步还是坐、卧、起,都应当速度慢一些,若是速度过快,易发生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引发脑部缺血,也易引发脑血栓的情况出现。

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

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

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
血(血瘀)六端。

1.情志郁怒
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

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
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

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
诱因。

2.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
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3.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

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

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4.气候变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

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

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

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5.血液瘀滞
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偏瘫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都与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

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4.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

5.代谢病中糖尿病与中风关系最密切,有30%~40%中风患者患有糖尿病。

6.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7.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8.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和起床等体位改变。

9.气候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

10.脑血管病是引起偏瘫最常见的原因。

可以看出,脑血栓、中风、偏瘫都有共同的特点:心情、脾气、饮食、生活作息、劳累、血液管道。

通常治疗方面:
手术治疗脑血栓:其疗效、死亡率及致残率都未形成统一结论,即使部分手术病例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成活率,但远期效果往往不及近期,不甚理想。

西药治疗脑血栓:具有起效快、具有治疗针对性的优点,但多数西药,包括阿司匹林都会产生不同的耐药性;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服用效果消失。

中药治疗脑血栓:现在市场上多数中药并不见效果,有些中药甚至连针对血管的关系都搭不上,有些中药只是起缓解作用,并不能有效的通血管。

很多人认为中药起效慢,其实并不是这样,自古有云:病区如抽丝,只要药方是针对性的,祛病是非常及时,非常有效的,一般三天就能见效。

所以医生开药,一般是7日,前三天看效果,后4天看疗效,再开7天是巩固。

以下是脑血栓、中风、偏瘫组方。

经多年临床验证,具有生活自理的特点,疏通血液管道,激活神经的功效。

组方:陈皮60g,半夏60g,茯苓30g,枳实30g,胆南星60g,竹茹30g,人参15g,石菖蒲
60g,三七90g,水蛭60g,牛虻60g,猪蹄
甲60g,全蝎60g,天麻60g,真麝香2g,
制法:以上药物除麝香外,其他药物研磨细粉,最后加入麝香混合均匀后,水泛为丸。

用法:一次9克,一天二次
注意:饮食清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