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doc
1. 文学基本概念: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通过艺术手法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方面的东西。

2. 古代文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包含了诗、书、礼、乐、春秋、战国、汉赋、魏晋南北朝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

3. 古代文学形式:古代文学形式丰富多样,有:诗歌、史书、散文、祭文、帖、碑、画、曲、杂剧、评话等。

4. 古代文学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在文字上,注重对词语、语句的精细雕琢和使用;在艺术上,注重意境构造和形象描绘;在思想上,注重表达人类与社会的关系。

综合而言,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价值性。

5.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中有很多流派,如西岳派、楚辞派、乐府派、唐诗派、宋词派、元曲派等。

6. 古代文学名家:中国古代文学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

7. 古代文学重要作品: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经典名著,如《诗经》、《楚辞》、《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等。

8.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春秋战国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宋代
等。

9. 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为后代留下了众多经典名著和文学杰作,而且也传承着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唐诗一、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初唐高宗、武后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合称。

他们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

2.沈宋“沈宋”是初唐武后及中宗朝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沈宋”的出现,标志着律诗的全面成熟和定型。

3.近体诗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指字句有定、用韵严格、平仄协调、讲求对仗的诗歌。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4.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雄壮浑厚的总体风貌特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

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追求崇高,体现雄健刚劲的风骨美;注重兴象,体现高远浑成的意境美;崇尚自然,体现清水芙蓉的自然美。

具有既讲究声律,又兼有气骨;文质结合,元气淋漓,真力弥漫的诗歌美学品格。

5.高岑“高岑”是指盛唐诗坛追求风骨之美的典型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

高适是盛唐由边功求进取的普遍风尚中一个成功的范例,是从军边塞而终获成功的唯一盛唐诗人,诗歌雄浑悲壮。

岑参是边塞生活最长,涉足的边塞地域最远,边塞生活最为丰富的盛唐诗人。

他的边塞诗最多、最真实丰富,而且写得奇情壮采。

6.盛唐边塞诗边塞诗,是指直接或间接描写我国古代边地风光、边塞生活的诗歌。

边塞诗与军旅诗、咏史诗、咏怀诗、爱国诗、赠别诗、闺怨诗等题材的诗歌关系密切,思想内容丰富,情感浓烈复杂。

是盛唐诗歌最主要的题材之一;是“盛唐之音”主要的标志之一,是盛唐诗歌的主旋律;盛唐边塞诗空前绝后的成功,被视为盛唐诗歌高潮的重要标志。

7. 王孟“王孟”是指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典型代表王维和孟浩然。

语文考研复习知识点总结

语文考研复习知识点总结

语文考研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学1.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是指我国古代先民在生产劳动、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学艺术。

以《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为代表,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

2. 古代文学特点a. 古代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b. 古代文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和人生观念。

c. 古代文学在审美追求上具有精、巧、瑰丽之美。

d. 古代文学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 古代文学考点a. 《诗经》的风、雅之别及其特点b. 《楚辞》的代表作及其特点c. 《汉赋》的定义及其特点d. 唐诗的特征和代表诗人e. 宋词的特征和代表作品f. 元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g. 古代小说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二、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概述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一种文学形态,以现代人的思想、生活为主题,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现代文学特点a. 现代文学以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他形式如散文、诗歌和戏剧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b. 现代文学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变革和人性问题,具有现代意识和审美追求。

3. 现代文学考点a. 新文学运动及代表作家b. 鲁迅的文学思想和代表作品c. 茅盾的文学思想和代表作品d. 巴金的文学思想和代表作品e. 钱钟书的文学思想和代表作品f. 莫言的文学思想和代表作品g. 现代散文的特征和代表作品h. 现代诗歌的特征和代表作品i. 现代戏剧的特征和代表作品三、古典修辞1. 修辞学概述修辞学是文学艺术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言语表达的艺术手法和技巧的学科。

2. 修辞学考点a. 比喻的基本含义和分类b. 拟人的基本含义和分类c. 排比的基本含义和分类d. 对仗的基本含义和分类e. 省略的基本含义和分类f. 重复的基本含义和分类四、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概述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概论:
1.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2.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3.文学的分类、流派和体裁。

二、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先秦古籍:《诗经》、《楚辞》等;
2.儒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论语》、《孟子》等;
3.文言散文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创作;
4.唐代文学的繁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5.宋元时期的文学:宋词、元曲等的兴起;
7.清代文学的发展:四大奇书、古文运动等;
三、文学批评思潮:
2.古文运动和白话运动;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

四、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1.先秦文学的特点:诗经的风格和意境;
2.唐宋诗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
3.赋与骈文的兴盛:唐代赋的发展和宋代骈文的兴起;
4.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四大奇书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5.戏曲的兴起与发展:元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特点。

五、重要的文学人物及其思想成就:
1.孔子及儒家对文学的影响;
2.洪洞赵孟坡和王阳明的文学思想;
3.文天祥和陆游的诗文风格;
4.鲁迅和胡适的现代文学思潮。

六、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1.文学文本的研究方法;
3.文学思潮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影响。

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深入研究每个阶段和每个重要作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因此,这些知识点只是一个指导,具体的学习还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来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一)先秦两汉文学(占 35%)中国文学的源头1.文学的起源的几种观点学界代表观点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和劳动说四种。

人类基于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活动,乃是文学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

2.上古神话的种类、代表、特质和影响种类:①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烛龙②始祖神话女娲补天③洪水神话大禹治水④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⑤英雄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⑥发明创造神话黄帝发明车、乐、铜器,仓颉造字特质:精神特质:①凸显人的作为、主观力量和主动精神②神话人物被赋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的思维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3.书面作品的雏形代表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完整、纯粹的记事散文,描写刻画传神,富有诗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卦爻辞的地位与影响①客观地保存了上古时期部分歌谣,或某些语言片断,成为中国文学史绚烂多彩的珍贵资料。

②寓意于象。

《诗经》的兴象,正是它的直接延伸:理论上,意象派、境界说等,都与它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③从卜辞通向《诗经》、《尚书》、乃至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桥梁,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诗经》4. 《诗经》名篇背诵:《关雎》、《蒹葭》、《采薇》(节选)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先秦文学1.绪论●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2.上古神话●神话定义《山海经》●神话分类●民族精神●思维特征●神话历史化●对后世文学影响3.诗经●名词解释:风雅颂,三家诗词●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现实精神●艺术特点赋比兴,四言为主,语言生动●地位影响4.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春秋笔法●左传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的艺术特色●感情色彩●叙事手法●描写人物●言近旨远●国语文学特色●战国策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影响5.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论语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过渡●荀子韩非子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论辩缜密●气势浩然●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寓言为主(三言:寓言,重言,卮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形象诙诡●语言诗意●后世影响传统文化源泉,散文创作典范,语言艺术成功6.屈原与楚辞●文化政治背景●楚辞离骚艺术成就●屈原其他作品九歌天问等●楚辞流变,后世影响(二)秦汉文学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汉代文学基本态势●文学经学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和分期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淮南子》及其他散文3.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骚体赋及“九体”●枚乘和“七体” 梁园文人群体●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艺术特色●扬雄四赋●西汉其他赋家4.司马迁与《史记》●发愤著书说与《史记》“三家注”●史记的叙事艺术●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因果●条理清晰●人物刻画●人物广泛●共性和个性结合●多维透视法●旁见侧出法(互见法)●风格特征●画面宏阔●浓郁悲剧气氛●传奇色彩●雄深雅健●地位和影响5.两汉乐府诗●乐府诗与《乐府诗集》●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贫富悬殊男女爱情乐生恶死●叙事手法●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详略得当●题材丰富●人物栩栩如生●诗体演变6.东汉辞赋●班固张衡的京都赋●《两都赋》的艺术成就●《二京赋》的艺术上的突破●《两》《二》之辩●述行赋和抒情小赋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7.《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的艺术成就史记与汉书之辨●《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8.东汉文人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独立门类●体裁区分●追求审美特性●乱世文人命运●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门阀制度和其文学创作——不平之意,文学家族,强调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玄学魏晋风流●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反切产生和四声的发现●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历程●建安风政治理想人生短暂强烈个性悲剧色彩●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太康诗风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末陶渊明田园诗●晋宋之间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南北朝文学●四声发现永明体●文学集团宫体诗●南方清绮北方质朴南北文风交流●鲍照七言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地位●新变●自觉阶段个性化●玄学兴起佛教传入新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文体发展●五言古诗继承传统并发展到鼎盛●骈文兴起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抒情小赋增加骈文成分●七言古诗发展确立●民歌新鲜气息加入●小说初具规模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2.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文学●曹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末实录+雄心壮志●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深刻真实感慨深沉●语言古朴率真笔力雄健悲凉之中有跌宕慷慨之气●曹丕(典论论文)诗歌新变●个人情感的抒发●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邺下文人集团●曹植诗歌艺术特色●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体现诗经哀而不伤的典雅,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古诗十九首的温丽悲远●对五言诗发展作出贡献●建安七子●王粲刘桢蔡琰《悲愤诗》●时代特征●政治理想高昂——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哀叹人生短暂功名未立or努力突破天命限制追求更高人生价值●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正始诗歌●阮籍《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嵇康——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两晋诗坛●太康诗风●拟古追求形式技巧和繁缛诗风大量排偶●繁缛表现●语言华丽藻饰●描写繁复●句式散行趋骈偶●左思《咏史诗》寒室之不平和对士族的蔑视抗争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郭璞游仙诗寄托仕宦失意壮志未酬抒发苦闷情怀“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兰亭集》预示山水诗的兴起●东晋玄言诗玄释合流心隐适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3.陶渊明●儒家入世精神重道德修养老庄思想影响讲求实际安贫乐道崇尚自然●诗歌●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出仕与归隐●行役诗●赠答诗●其他发挥哲理形影神训诫儿子●艺术成就●自然总体特征自然流露一片神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历久弥淳的诗味●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礼为统摄四者浑融一体●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节奏舒缓沉稳●散文辞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4.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反映水乡景物市井风情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柔美细腻五言四句●北朝民歌——反映生活各个方面质朴无华直抒胸臆刚健豪放四言七言杂言5.诗风转变●谢灵运山水诗●先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谓●情必极貌以写物尚巧似注重写实性细致观察敏锐感受精心细致的刻画●新奇语多生撰●鲍照●内容●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被压迫被压抑的痛苦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与抗争●边塞战争征夫生活慷慨不平●描写游子思妇哀怨凄怆●统治者横征暴敛百姓疾苦●艺术特色●抒发寒门强烈呼声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难以抑制的怨愤●汉魏乐府和民歌营养句式长短参差●笔力酣畅淋漓风格奇矫凌厉●山水诗以五言为主风格深秀幽奇严整厚重6.永明体和齐梁诗坛●永明体八病●谢朓诗歌艺术成就●永明声律运用音调和谐流畅朗朗上口●融裁警句对仗工整清新隽永新体诗●语言清新情致含蓄南朝民歌气息耐人寻味●沈约清怨王融构思含蓄有韵致何逊对游宦生活的厌倦羁旅乡愁阴铿离愁别绪羁旅思乡江上景色●齐梁诗人集团——萧子良竟陵八友萧统《文选》萧纲宫体诗●宫体诗——描写女性咏物无寄托发展吴歌西曲艺术形式继续永明体艺术探索(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情景交融风格清新流丽)7.南朝文风北渐——徐庾体:梁朝徐擒庾信父子置身东宫创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后期”华实相扶,情文兼至“ 庾信”穷南北之胜“8.辞赋骈文散文●魏晋文坛——重”气质“”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应用文抒情小赋论辩文●南朝美文●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水为题材山居赋长溪赋●颜延之骈文典丽缜密●鲍照以奇峭之风运骈丽之辞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水经注洛阳珈蓝记9.小说●笔记体小说文言小说——志人志怪●世说新语文学成就●记言玄远冷隽记行高简瑰奇●独特言谈举止写出独特性格●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对比夸张语言●语言简约含蓄幽默机智●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点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1.诗词: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流行。

著名的诗人包括杜甫、李白、陆游等。

2.《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早期各个民族的歌谣和民间歌曲,对后世的诗词有深远影响。

3.文言小说: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形式,通常采用文言文写作。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4.儿童文学: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关注儿童教育和儿童启蒙,常被用于教育儿童品德和道德。

5.戏曲: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文艺表演形式之一,以京剧、豫剧、评剧和黄梅戏等最为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元明清)考点整理填空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世所谓元曲,原是指元代的杂剧和散曲,但有时也仅指元代的杂剧。

元杂剧的审美情趣是自然、酣畅。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故事中痴情多愁的情种形象。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关、王、马、白)马致远的剧作以文采见长。

白朴的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

纪君祥的代表作是《赵氏孤儿》,其可以与关汉卿的《窦娥冤》相提并论。

石君宝的代表作是《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简称《曲江池》,取材于唐人白行简传奇《李娃传》。

其另一代表作《鲁大夫秋胡戏妻》简称《秋胡戏妻》,其故事源自汉代刘向《列女传》,唐代时有《秋胡变文》。

南戏最早的剧本是《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包括《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屠孙》。

高明被称为“南戏之祖”,他的代表作是《琵琶记》,是据早期南戏《赵贞女》改编的。

元末四大南戏指的是《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了解)元代散曲的代表作家马致远被称为“曲状元”。

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张可久,字小山。

浙江庆元人。

朱权《太和正音谱》:“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被推为“词林之宗匠”。

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

朱权《太和正音谱》:“如凤管秋声”。

代表作有《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徐再思,字德可,浙江嘉兴人。

自号“甜斋”。

与“酸斋”贯云石齐名,时人并称“酸甜乐府”。

明代的戏剧包括短篇的明杂剧,其是由元杂剧演化而来,和长篇的明传奇,其是由宋元南戏演化而来。

明初有两位藩王成为剧坛的主将,其一是朱权,其代表作是《太和正音谱》,其二是朱有燉,其代表作品是《诚斋乐府》。

明代中叶的杂剧代表作家徐渭的《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本短戏。

“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是传为徐渭所作的《南词叙录》。

明代传奇四大腔指的是余姚、海盐、弋阳和昆山。

明中叶的“三大传奇”包括: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它也是第一部取材于现实的政治剧。

明后期传奇创作中沈璟是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汤显祖是临江派的代表人物。

汤显祖辞官后隐居临川玉茗堂,著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包括《紫钗记》,取材于《霍小玉传》、《牡丹亭》、《南柯记》取材于《南柯太守传》、《邯郸记》取材于《枕中记》。

清初戏曲的代表作家李玉的剧作以《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为最著,合刊为《一笠庵四种曲》,简称“一人永占”。

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李渔,其戏剧理论著作是《闲情偶寄》。

李渔的代表作是风情趣剧《笠翁四种曲》,其中又以《风筝误》为代表。

他也是我国第一个专写喜剧的剧作家。

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

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三国故事的第一部小说定本是元代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的版本相当复杂。

今知有7种不同回数的版本,而从文字的详略、描写的细密来分,又有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

现存的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故事见诸文字的雏形,孙行者渐渐取代唐僧成为取经故事的中心人物。

猪八戒的形象首次出现是在元末明初,杨景贤杂剧《西游记》。

(猪八戒-黑风大王;深沙神-沙和尚)《西游记》现存最早的版本是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

它也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家庭生活的小说。

作者尚无定说,仅知初刻本署名为“笑笑人”,兰陵人。

《金瓶梅》今见最早的刊本是万历丁已(1617)年署刊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人称“词话本”或“万历本”。

崇祯年间有《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问世,人称“崇祯本”。

清康熙年间,张竹坡以“崇祯本”为底本,将正文的个别文字修改后另作详细评点,以《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之名行世,人称“第一奇书本”或“张评本”。

民国十五年(1926)又有存宝斋排印的《真本金瓶梅》。

此书将张评本中的秽笔全部删除,第一次以“洁本”的面貌问世而畅销一时。

(“词话本”或“万历本”-“崇祯本”-《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真本金瓶梅》“洁本”)清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有,文言类瞿佑的《剪灯新话》,白话类的“三言”、“二拍”。

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

清初白话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有陈忱的《水浒后传》、“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

《聊斋志异》目前所存最早的印本是赵起杲的青柯亭本,(采录最为完备之本是张友鹤的“三会本”。

(了解))名词解释ν杂剧:ν散曲: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

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和少数民族的乐曲,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金元时在北方流行,故散曲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主要形式。

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朱有燉的《诚斋乐府》。

ν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其特征是:单片只曲,调短字少。

ν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

其特征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ν吴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以沈璟为领头人物集聚了吴江人沈自晋、苏州人冯梦龙等昆曲作家,其思想倾向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比较浓厚,主张“本色论”强调语言通俗自然,主张“声律论”但缺点是格律出现疏漏问题。

(了解)ν临江派:(了解)ν汤沈之争:沈璟与汤显祖作为明代戏曲上的两大巨人对戏曲格律与文辞的关系看法不同,汤显祖尚趣,要求格律服从文辞,服从内容。

沈璟则守法,强调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

沈璟曾将《牡丹亭》改为《同梦记》,由此引发了“汤沈之争”。

ν苏州派:李玉ν章回小说: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明代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

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

ν神魔小说: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

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

ν“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

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

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νν简答·论述●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何特色?答:元代的杂剧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1、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

2、杂剧的角色比较多,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戏”、“末本戏”。

(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

)3、杂剧的剧本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三部分。

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宾白,即念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科介,简称“科”,是指演员的动作、表情及其舞台效果。

其中演唱的曲词占有重要位置。

4、主要用五宫四调。

一本四折中,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答: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

是元杂剧的兴盛时代。

代表人物: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石君宝、纪君祥等。

(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

)后期:大德以后至元末。

是元杂剧逐步衰微的时期。

代表人物:郑光祖、乔吉、秦简夫等。

(创作中心在杭州。

)●关汉卿的杂剧从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哪几类?各类的代表作是什么?答:关汉卿的杂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公案剧。

以《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

二、婚姻爱情剧,多为轻喜剧。

这又可分为两类:一为表现弱者反抗恶势力,代表作有《救风尘》、《望江亭》;一为表现一般的婚姻爱情,代表作为《拜月亭》、《调风月》。

其特点是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主选择。

三、历史剧。

代表作为《单刀会》、《西蜀梦》。

这两部作品都是三国戏,塑造的是三国时蜀国关羽、张飞等人的形象。

这一类作品较多地反映了民间的英雄崇拜心理和价值观。

●关汉卿杂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答:1)“场上之曲”(适合实际演出)。

2)注意尽快入戏(情节紧凑,将观众的目光快速聚集到戏剧矛盾上)。

3)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

4)善于设置悬念。

5)本色当行的戏剧语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简述王实甫《西厢记》的地位答:·明王世贞《曲藻》:“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

”·涵虚子《论曲》:“花间美人”·金圣叹把《西厢记》列为第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为五“才子书”)·王骥德《曲律》把王实甫、马致远比作曲中的李、杜。

●简述《西厢记》的故事情节。

(了解)●南戏与北杂剧在体制上的主要区别:答:1、北杂剧一本四折,有楔子;南戏长达数十出,无楔子。

2、北杂剧以正末(正旦)一人主唱;南戏以生旦为主,各色皆可以分唱。

3、北杂剧用北曲,多刚劲粗犷;南戏用南曲,多柔婉缠绵。

4、北杂剧每折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套曲;南戏一出中可变宫调。

5、北杂剧每折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中可以换韵。

6、北杂剧动作提示叫“科”;南戏曰“介”。

●简述高明《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答:(1)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心理刻画方面尤为突出。

《糟糠自厌》:“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贵与一贱,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

”(2)结构上富于匠心:双线结构,用双线索交错发展。

一是蔡求功名、升官、入赘而锦衣玉食的描写,另一条是赵五娘在灾荒中的艰难生活描写。

(3)人物语言个性化。

即能配合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处境,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

●简述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

答: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袁宏道对《四声猿》的评价是“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