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创造风格
婉约之中见豪放——谈李清照诗词的创作风格

有较 高的文 化素养 。文学艺 术的熏 陶 ,又让 李清 照
收 稿 日期 : o 9 0 — 3 2 o —2 2
作 者 简 介 : 力 (9 3 )女 , 苏睢 宁人 , 州 幼儿 高 等 师 范学 校 高级 讲 师 。 孙 17一 , 江 徐
第2 7卷
第 2期
太 原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I N , DU TI N TTU A YU N V ST OII AIOFE CA ON I S I TE OF T I AN U I ER I Y l
Vo .7 N . 1 o2 2
20 0 9年 6月
、
大胆 叛逆 的性格与张 扬的个 性
1 对 自身率真天性 的展现 .
李 清照生 活在南北宋 之交 ,宋 代 皇帝大 多爱好
诗文 书画 ,所 以文 学气 氛 很 浓 .有利 于词 人 的成 长 。另外 ,李 清照的家庭对 பைடு நூலகம் 的成长也很 有利 。父
亲李格非 是一位博 学多才之 人 ,而最为 时人推许 的
花 阴》,一首 “ ) 此情 无计 可消 除 ,才下 眉头 ,却 上 心 头” (一剪 梅 》 ,皆使 人联 想到 一 个 整 天愁 泪 《 )
相 伴 、 哀 哀 怨 怨 、性 格 脆 弱 的 闺 中 弱 女 子 形 象 。 李
爱 大 自然 。向往无 拘无柬 的生 活。她 不像 一 般的大
家 闺 秀 ,把 自己的生 活 圈子 局 限于 闺房 绣 楼之 内 , 而 是常 常走 出重 门深 院 ,投进 大 自然 的 怀抱 之 中 , 寄情 于山水 ,表现 出她 蓬勃 的青春 气息 。如写于 十
李清照的诗词特点

李清照的诗词特点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历史有着杰出的贡献。
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所用的典故也不多,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
李清照的语言清新朴素,词句之间展现出的是她“眼所见而存于心”的鲜活的事物;流露出的是她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如弥漫在身边的檀香,融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叙尽了人之常情,又如蜿蜒的溪水,清雅而悠然,令人回味其中,又欲追溯其源。
一、归纳特点1. 语言清新简美,善用倒装李清照的作品中,有很多都被喻为婉约经典之作。
主要在于她的语言清新简美,善用倒装,赋予物诗意。
在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中,往往能体会到一种高雅之韵。
比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挣渡,挣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并没有加以精雕细琢,但在意境与心情上却拿捏得准确而到位。
只有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的场景,清秀淡然。
其中“溪亭日暮”这仅有四字之言,便在读者面前铺开了一幅美妙的画面:天边的晚霞与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清澈小溪环绕着古老的亭子静静地流淌……这样简约的语言留给了人们很大的空间去想象,反而比细致刻画的方法要好得多,再看下文的“藕花深处”也是如此,她并没有说明藕花怎样多,怎样密——个“深”字便把荷塘之景展现得一目了然。
从而也为她“惊起一滩鸥鹭”作了铺垫。
然而,这里的“鸥鹭”不是“一群”而是“一滩”,虽仅有一字之差,却使语言更加雅致。
一滩白色的鸥鹭从碧绿繁茂的荷叶中起飞,似有一种云烟升空之感,从而使得本句的语言没有破坏前面创造出的意境,体现了自然之美。
这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独具匠心。
在李清照的词中,也常常见到倒装句式。
比如《醉花阴》中的“瑞脑销金兽”,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是兽形的香炉,应是“金兽销瑞脑”;“帘卷西风”,本是“西风卷帘”。
然而这样不仅压了韵脚,而且给人一种特别的诗句韵味。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她工诗善文,词尤突出。
早期词作多写闺情相思,后期多抒发故国之思及慨叹凄苦身世。
李清照作词善于白描,工于造词,形象鲜明,情意缠绵,其词风在婉约清丽中能见豪放之气。
李清照词作之《如梦令》被誉为惊世之作,语言精炼生动,结构紧凑,细腻婉曲,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而《渔家傲》写得气势磅礴,想象奇特,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笔者从李清照的写作特点、风格特征、诗词风格、关注生活等方面来阐述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风格细腻婉曲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府(今山东济南)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女词人。
早期生活优裕,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美满姻缘,志趣相投,诗词唱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中原,靖康二年夫妇相继避兵江南,不久赵明诚病故,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一带,晚景凄苦。
清冷照一生,愁词伴孤灯;辗转黄花地,瘦影舞秋风:总结了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是南北之交的词作大家,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同时,她的诗歌和散文也很有成就,《金石录后序》介绍《金石录》的内容及成书经过,回忆与赵明诚结婚后三十年的患得患失,堪称散文杰作。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清照前期所作词多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悠闲生活,清新活泼,颇有情趣。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都是抒写闺情的名篇。
作者在这些作品里,大胆地抒写了个人的欢乐与哀愁,揭示了自己热爱自然,忠于爱情的内心世界。
后期由于作者饱经忧患,词作多写感时伤乱、慨叹身世、悼亡忆旧,情调婉转沉痛悲凉,也表现对中原的怀念。
词的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溶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
论李清照的豪放诗词创作

论李清照的豪放诗词创作摘要:李清照豪放不羁的诗词,能够很好的反应出她狂放、豪迈、豁达的人生观。
其作品中体现的爱国情怀与政治思想,更是凸显了她家国天下的情怀。
她创作的豪放诗词不仅与其成长的环境有密切关系,还与其过往经历息息相关。
其作品中旷达豪爽的气势,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还表现了其与众不同的魅力与作品丰富的特征。
这些对其诗词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这位女词人的成就的探索,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李清照;思想情感;豪放诗词;艺术价值1李清照诗词豪放风格的表现(1)这位女词人的诗词体现了她豪爽、旷达的不羁性情。
她在官宦世家长大,孩童时期,她的家庭环境优渥,在良好文学氛围的长期浸润下,她阅读范围十分广泛,博览群书,文学素养十分深厚,形成了清丽、活泼、积极向上的性格。
在初期文学创作中,就全面展现了这些特质。
比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薄汁轻衣透[1]。
见有人来,……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比较简明,只有40多个字,就将一个害羞、充满朝气、天真乐观的形象描绘出来了:玩过秋千之后,额头还渗着细汗,身上的衣服也因汗贴在身上,两手满是泥土,但是却不急着洗手,悠闲自在的徜徉在花园中。
突然察觉到有人过来,慌忙中没有穿鞋,只穿着袜子就跑向闺房,因太过慌张,头饰都掉落在地上了。
跑到门口时,还倚着门回头瞧。
但是没有胆量正眼瞧,以赏花闻花香为由,一边闻着花香一边用余光观察着来人。
这首词语句精炼,但是却将一个活泼、充满朝气的女性形象写活了,一连串动作和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十分清晰,描述细腻、十分传神。
仿佛那个天真可爱的少女就在眼前一样,散发着引人注目的灵气。
李清照创作的《丑奴儿》,全面展现了其对情感的态度和追求:晚来一阵风兼雨,……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笑语檀郎。
黄昏下了一场雨,冲走了燥热,天气更加凉爽宜人;作者为了吸引心仪对象的目光,不仅吹笙,还弹了一首乐曲。
展示完才艺之后,又坐在镜子前悉心打扮,描眉画鬓,尽显自己的青春靓丽。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婉约清新:李清照的词多以婉约风格为主,情感表达细腻、含蓄,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柔美、优雅的感觉。
2. 情景交融:她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使情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深远、美妙的意境。
3. 音律和谐:李清照对音律有着很高的要求,她的词往往押韵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4. 用典巧妙:她在词中巧妙地运用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增加了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5. 真挚情感:李清照的词情感真挚,无论是表达相思之情、离别之苦,还是抒发对生活的感悟,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6. 女性视角:作为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常常展现出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有着深刻的描绘。
例如,她的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体现了她婉约清新的风格,通过对雨后海棠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声声慢·寻寻觅觅》则以叠词的运用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在婉约中蕴含着深沉,清新中透露着隽永,
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诗词与艾米莉迪金森诗歌写作风格之比较

李清照诗词与艾米莉迪金森诗歌写作风格之比较【摘要】李清照与艾米莉迪金森是中国古代诗人和美国现代诗人,二人在诗歌写作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通过比较它们的背景介绍和诗歌写作特点,分析了两位诗人的题材选择、意象运用、语言风格、情感表达以及文化背景。
李清照以婉约词为主,情感纤细而温婉;艾米莉迪金森则追求内心深处的探索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两位诗人的诗歌写作风格各具特色,但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李清照与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风格,以及对后人的启示和文学意义。
在文学史上,二者的作品传承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关键词】关键词:李清照,艾米莉迪金森,诗词写作,题材选择,意象运用,语言风格,情感表达,文化背景,异同比较,文学史意义,启示。
1. 引言1.1 李清照与艾米莉迪金森的背景介绍李清照(1084-1155),北宋中期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与辛弃疾合称“苏门四学士”,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巨匠之一。
李清照出身自文学世家,父亲是北宋宰相李侗,母亲是著名词人卓文君的后人。
李清照继承了家族的文学传统,在诗词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她的词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美国诗人,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
生于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富裕家庭,但生活极为孤独,几乎不离开家门,几乎所有的诗作都是在家中创作。
狄金森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洁,直观,充满哲理和深刻的内涵。
她的诗作在当时并不为人所重视,直到她去世后才被重新发现并广为传播。
1.2 李清照与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写作特点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歌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李清照的诗歌注重情感表达。
她常常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忧伤,展现出女性独特的情感世界。
她的诗作中常常融入了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李清照擅长运用意象描写。
浅议李清照个性与诗词创作

浅议李清照个性与诗词创作作者:陶琛琛来源:《牡丹》2016年第09期女性形象的描写,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源远流长。
但由于思想认识和艺术功力的限制,女性主人公的形象单调平淡,人物思想性格不鲜明,不能给人以立体真实感。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李清照作品出现,才使得女性形象更加生动、清晰和具体。
她的诗词不仅是自己人生形象的真实写照,更是万千女性的心声,这也是她成为我国古代伟大女词人的原因。
她尤其善于真情实感的抒发和微妙细致的情思表达。
通过对李清照的诗、词、文、赋及其生平事迹的分析,挖掘了其内向伤感的闺秀风范和深沉高尚的思想情操、棱角分明的个性锋芒和倜傥丈夫的英雄气概。
一、思念丈夫,真情流露李清照的一生坎坷波折,这些不如意的经历正是她后期创作的源泉。
大观元年,赵明诚家道中落,父亲落职病故,李清照坎坷波折的人生道路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由于战乱,李清照和丈夫不得已出逃,在出逃途中丈夫不幸病逝。
经历了国家动荡和情人离亡的双重打击,李清照进入到痛苦的折磨之中,晚年时期的李清照在孤苦伶仃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这样前后存在明显落差的生活使得李清照的内心发生极大变化,产生无尽的愁绪和情思。
这种前后的落差感在她的诗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下面就以她的《醉花阴》为例,来分析她对丈夫无比思念的痛苦以及悲伤。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我们都知道,这首诗词对于李清照来讲意义非凡,它是寄给自己丈夫赵明诚的,所以,这首词表达的情感较为含蓄。
特别是这首诗词的后两句被誉为千古佳句广泛流传,堪称表达思念的典范。
这里运用了反观手法,用西风吹卷帘幕,展现出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容颜,十分绝妙,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眼前之景,是最能反衬人物情感的。
再比如诗词第一句的前半句“薄雾浓云愁永昼”,在这里“永昼”是来比喻一个非常长的夏天,但是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是深秋了。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诗词创造风格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创作风格
工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着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着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着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
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
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
《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
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
参考资料: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上).1986年11月版,第392-394页
主要作品
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升《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