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发实验活动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4、分别向2、3、4号瓶中撒10粒种子,然后拧紧瓶盖。 5、将1、2、4号放入柜子中,3号放在阳台上。过几天再观察,哪
个瓶子中的幼苗多。
骤 实验现象:
装置
1 2 3 4
水 无 少量 少量 较多
条件 空气 充足 充足 充足 不足
温度 常温 常温 较高 常温
萌发种子数目结论源自实验教师:生物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时 间
实验名 称
实验目 的
实验器 材
班级
成员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
黄豆种子40粒、四个完全相同的瓶子、餐巾纸8张、标签纸(可粘 贴)4张、清水、药勺
1、准备好需要的种子40粒,四个完全相同能拧紧瓶盖的罐头瓶,
餐巾纸八张,标签纸四张,清水,药勺。
2、在四个标签上分别写上1、2、3、4,分别贴在四个罐头瓶上。
实 将每个罐头瓶放到,每个瓶中放两张餐巾纸,用小勺在1号瓶中撒
10粒种子,将瓶盖拧紧。
3、分别向2、3号瓶子中洒一点水,使里面的纸变得潮湿。注意,
验 不要洒得过多,不能使纸浸泡在水中;用小勺在4号瓶中倒入较多
的水,直至水从瓶口流出为止(以便种子能浸泡在水中)

《种子的萌发》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种子的萌发》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
采用直接导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
(二)复习旧知、串联新知
1、小游戏:(利用畅言备课精灵:翻翻卡)
【教师活动】
大屏幕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种子
【学生活动】
观察并猜出种子图案后面所对应的植物
【设计意图】
游戏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强了生活常识教育。
2、知识点回顾:(畅言备课精灵:分类活动)
名称
《种子的萌发》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七年生物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章节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年级
七年






新课程标准要求
《种子的萌发》属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在新课程标准中属于第四个一级主题----植物的生活。
【内容要求】概念4 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
3、种子发芽率的测定
【学生活动】
第四小组任选四种种子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随机取样。
在实验过程中要做重复实验,最后取平均值。
(四)学生展示:利用平板的学生讲功能,实时投屏进行讲解
各组学生派代表,讲述本小组的实验设计理念,并展示实验装置,讲述实验中探究变量的设置,对其进行说明。
(五)课后实践作业
1、继续观察种子的萌发,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
展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分类总结
【学生活动】
学生利用平板,完成种子结构知识的复习
【设计意图】
将枯燥无味的复习变成学生的互动操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答的情况及时得到数据,分析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生成过程性评价。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作业设计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作业设计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及萌发过程”作业设计一、作业的目的: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从而使他们能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熟练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并提高探求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索科学的乐趣,并培养学生学会尊重科学的事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具体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作业)1、实验器材:饱满菜豆(玉米)种子40粒,透明的塑料瓶4个,脱脂棉,标签4张,胶水、清水等。

2、处理方式:取4个洁净的塑料瓶,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并向每个瓶中放入餐巾纸,并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种子,然后依照下表中处理方式操作:标签1号瓶2号瓶 3 号瓶 4 号瓶种子数10 10 10 10塑料瓶数 1 1 1 1餐巾纸2张2张2张2张瓶盖拧紧拧紧拧紧拧紧水分没有倒入少量的清水倒入少量的清水倒入较多的清水罐头瓶位置室内室内室外室内预期结果实验结果探究的外界条件3、实验探究:在课前1个星期左右,让学生根据实验方案独立开展实验进行探究。

并根据实验方案中的处理方式,分析各种处理所探究的外界条件是什么?并预期结果是怎么样?将分析结果和预期结果填入上表。

几天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将实验结果填写入表中。

标签1号瓶2号瓶 3 号瓶 4 号瓶种子数10 10 10 10塑料瓶数 1 1 1 1餐巾纸2张2张2张2张瓶盖拧紧拧紧拧紧拧紧水分没有倒入少量的清水倒入少量的清水倒入较多的清水罐头瓶位置室内室内室外室内预期结果不萌发萌发不萌发不萌发实验结果不萌发萌发不萌发不萌发探究的外界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4、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5、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6、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发育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萌发。

经过一系列生长过程,种子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

与此同时,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士面,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 探究“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实验设计方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 探究“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实验设计方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探究“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实验设计方案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水分,空气,温度)说明:教材要探究的问题是: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吗?即只探究两个因素,我在设计中把温度这一因素也加了进去,因为这一变量很容易控制。

1、课前预习及准备:《种子萌发的条件》这一探究活动,要得到结果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应提前一周事先布置学生预习,启发学生思考:所需要的材料用具有哪些?你准备用什么种子?广口瓶可用什么来代替?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课本提供的方案,对四个瓶的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等等。

预习时以小组为单位,4-5人一组让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间相互学习,共同合作的精神,组织管理能力。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通过学生的预习及生活经验,学生先自己作出假设,而后在班内交流,通过交流,再结合教师的引导:在广大农村一般在哪个季节播种?在干旱、水涝、寒冷的地方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吗?学生就很容易知道:种子在温暖、潮湿、疏松的土壤中容易发芽。

由此得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引导设计方案材料用具:大豆(玉米)种子若干,广口瓶(每小组4只,标签1,2,3,4),纱布,清水,冰箱等。

方法步骤:取4个洁净的广口瓶,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并向每个瓶中放入纱布,并在纱布上均匀地放上10粒种子,然后依照下表中处理方式操作:引导探究:让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小组开展实验进行探究。

并根据实验方案中的处理方式,分析各种处理所探究的外界条件是什么?预期结果是怎么样?将预期结果填入下表。

几天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将实验结果填写入表中:汇报交流:采用课前(课外)交流讨论和课内班内汇报交流两种方式展开,汇报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原因。

得出结论:在研究小组交流讨论和班内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全班的实验结果,得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的实验结论。

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教学设计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6.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讲授新知
1.种子结构:介绍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2.种子萌发条件:讲解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如水分、温度、氧气等,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3.种子萌发过程:详细讲解种子从吸水膨胀、胚根发育、胚轴伸长到幼苗形成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讲授、演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种子结构和萌发过程,为后续的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估能力。
4.教学反馈:
-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调整教学策略。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种子萌发这一主题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种子内部的复杂结构和萌发过程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深入探究种子萌发的奥秘。
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基础技能。但在实验设计中,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种子的萌发-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种子的萌发-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种子的萌发-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结构及形成过程;2.了解种子的萌发条件;3.掌握观察种子萌发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结构及形成过程;2.种子萌发条件。

三、教学准备种子、纸巾、小盘子、水壶、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1.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供干净的种子、纸巾、小盘子和水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

2. 教师讲解种子结构:由种皮、胚乳和胚芽组成。

种子的形成过程:授粉后,花粉萌发出花粉管,将精子输送到卵细胞中,形成受精卵。

随着胚珠的发育,胚珠内部的卵细胞逐渐分裂为胚乳,花粉管则逐渐退化。

种子萌发的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3. 实验操作1.取两个种子,用纸巾包裹,放入小盘子内。

2.把一个小盘子放在阳光下,一个放在阴凉处。

3.给两个小盘子注入相同的水量。

4.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和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观察和记录,阳光下的种子较快萌发并生长,而阴凉处的则相对缓慢。

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光照。

5. 总结与归纳1.种子结构:由种皮、胚乳和胚芽组成。

2.种子形成过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将精子输送到卵细胞中,形成受精卵。

随着胚珠的发育,卵细胞逐渐分裂为胚乳,花粉管则逐渐退化。

3.种子萌发的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4.实验结果: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光照。

五、作业1.总结和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找一种常见的种子,观察其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并标出其中的种皮、胚乳和胚芽。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操作和教学讲解,学生们对种子的结构、形成过程及萌发条件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本节课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种子萌发释放二氧化碳实验教学设计

种子萌发释放二氧化碳实验教学设计

这个视频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种子萌发释放二氧化碳。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种子萌发时产生二氧化碳”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2节中的第二个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了二氧化碳”这一结论,进一步延伸到植物的生命活动会产生二氧化碳,最终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知识。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看不见,摸不到,通过该实验产生的现象,有利于帮助同学们理解呼吸作用,所以是初中阶段很重要的一个实验。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在实验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了二氧化碳。

三、实验装置及材料准备
1.两个5毫升的注射器(带针头)。

2.两个同样大的带盖的矿泉水瓶子,分别贴上标签甲和乙。

甲瓶内装入已经煮熟的种子,乙瓶内装入等量的已经萌发的种子,拧紧瓶盖,24小时后备用。

3.澄清的石灰水。

四、实验设计及过程
五、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我们发现实验中乙瓶内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得出结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今天就讲到这儿了。

再见。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观察指标和预期结果等。要求实验方案具有可行性,能够较好地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种子的萌发》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观察家中的植物种子,记录其从播种到发芽的过程,包括播种时间、种子吸水、胚根生长、幼苗出土等阶段,并拍摄照片。结合观察结果,撰写一篇观察日记,分享你的发现和感受。
4.查阅资料,了解种子萌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如何提高种子发芽率、种子处理方法等。将所学知识整理成一份报告,与同学们分享。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在家中种植一棵植物,从选种、播种、浇水、施肥等环节进行详细规划,并绘制一份种植计划图。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条件以及实验方法。
2.强调种子萌发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观察和实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对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纠正错误,确保实验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3.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难点,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课堂总结,巩固知识: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强化对种子萌发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班级:姓名: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明确实验中的变量。

(2)能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准确说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活动方案】
活动一: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吗?
¤做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制定计划:设计之前,请先明确实验中的变量是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若干、水、标签纸等
请你设计实验(请画出探究实验的简图即可)
¤实施计划实验结果:
原因: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略)
活动二: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请你任选一个因素进行探究活动¤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吗?
¤做出假设:种子萌发。

¤制定计划:明确实验中的变量是。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若干、水、标签纸、温度计等
请你设计实验(请画出探究实验的简图即可)
¤实施计划实验结果:
原因: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略)
【活动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