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固定术病人的护理常规
石膏绷带固定病人护理常规

石膏绷带固定病人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 患肢的皮肤及感觉情况
2. 患肢切口情况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讲解石膏固定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 患肢皮肤清洁护理;
3. 患肢切口换药,避免环绕包扎;
4. 摆放患肢为功能位或所需要的特殊位置;
5. 骨隆突处使用石膏衬垫保护;
二术后护理
1.搬动病人时,用手掌平托石膏,禁用手指捏石膏,防止压迫性溃疡;
2.采取措施促进石膏早干;保护石膏形状,防止石膏折断;
3.保持石膏清洁,避免石膏污染或受潮;
4.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5.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石膏内有切口时注意有无出血;
6.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7.头颈胸石膏、石膏背心或髋人字石膏固定应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石膏综合征症状,并及时给予处理;
8.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
三、健康指导要点
1.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 定期复查,如患肢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
四、注意事项
1.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保持石膏边缘部位的皮肤完整;。
石膏固定的护理

石膏固定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之一,主要用于骨折、脱位、肌 腱断裂等需要制动的情况。
石膏固定的目的
保持患处的稳定性, 防止骨折移位或肌腱 再次断裂。
维持关节功能,防止 关节僵硬或畸形。
减轻疼痛,促进患处 愈合。
石膏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骨折、脱位、肌腱断裂等需要制 动的情况。
禁忌症
皮肤破损、炎症、感染等不宜进 行石膏固定的疾病或情况。
放置
将患者的肢体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确保固定效果最佳。
石膏材料的搅拌
准备
按照石膏材料的说明进行准备,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比例正确 。
搅拌
将石膏粉和清水按照比例混合,搅拌均匀至粘稠状,以便涂 抹。
石膏的涂抹和塑形
涂抹
将搅拌好的石膏均匀涂抹在需要固定的部位,确保涂抹均匀无气泡。
塑形
根据需要固定的形状,对石膏进行塑形,使其符合预期的形状和大小。
石膏固定的护理
汇报人: 2024-01-10
目录
• 石膏固定的概述 • 石膏固定前的准备 • 石膏固定的操作流程 • 石膏固定后的护理 • 石膏固定的解除
01
石膏固定的概述
石膏固定的定义
01
石膏固定是指使用石膏绷带或石 膏托板对患处进行固定,以保持 患处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或 维持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
注意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 情况,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
患肢的功能锻炼
在疼痛可忍受的情况下进行肌肉 等长收缩训练,预防肌肉萎缩。
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 僵硬。
进行负重训练,根据医生指导逐 渐增加负重。
石膏的更换和调整
根据医生指导定期更换石膏,确保固 定效果。
如石膏松动、变形或断裂,应及时就 医进行调整。
石膏外固定术后的护理常规

石膏外固定术后的护理常规石膏外固定是骨科常用的固定方法,适用于骨折、骨科手术后、骨与关节炎症、畸形等。
1.石膏未干透时,不够坚固,易变形断裂,也容易受压而产生凹陷,因此石膏须干硬后才能搬动病人,同时搬动时只能用手掌托起石膏而不能用手指,以免形成压迫点。
2.抬高患肢,一般高于心脏水平面20cm,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适当衬垫给骨突部减压:如下肢石膏固定后要用硬枕垫在小腿下使足跟部悬空,上肢石膏固定后,可用绷带悬吊将前臂抬高。
3.做好床头交接班。
①观察肢体末端血循环。
是否有发凉、发紫、发青,肿胀,活动度、感觉有否麻木、疼痛;如有须及时报告,可采取松开石膏,局部开窗减压等措施,不要随便给镇痛剂。
鼓励病人活动石膏近端及远端关节,做患肢等长收缩运动。
②观察出血与血浆渗出情况。
切口或创面出血时,血渍可渗透到石膏表面上,可沿血迹的边缘用红笔划图将出血范围定时作标志观察,伤口出血较多时可能从石膏边缘流出,因此要认真查看血液可能流到外面,棉褥是否污染。
③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如发热,石膏内发出腐臭气味,肢体邻近淋巴结有压痛等。
4.观察有无足下垂、足背麻木等症状,预防石膏边缘压迫而致神经麻痹。
5.保持石膏的清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大便污染后应及时用清水擦去。
6.定时协助病人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
7.加强局部皮肤按摩。
用手指沾酒精伸入石膏边缘里面进行皮肤、尾骶部、足外踝未包石膏的骨突部位的按摩。
8.下床行走和功能锻炼:未固定的关节应尽量活动,早期可作被动活动,按摩帮助退肿,尽量应鼓励患者作主动锻炼。
1、注意保持伤肢正确的功能位置,伤肢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
2、保持牵引的效能,观察牵引装置是否正常,滑轮和牵引架是否松脱,牵引线与大腿是否在同一轴线上,牵引锤是否脱落,足底有无抵着床尾,致使牵引无效。
3、防止牵引针孔感染,注意牵引针有否滑动,观察针孔处皮肤有无发红、疼痛、渗出等,每日用75%酒精滴针孔两次,并随时保持针孔处皮肤及敷料的清洁干燥。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护理问题1、有效固定的维持2、疼痛3、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4、长期卧床5、患肢肌萎缩、关节僵硬(潜在并发症)主要护理措施:石膏固定前护理1、卧位:平卧,软枕垫高患肢20—30°,维持患肢功能位,搬运、过床时,应双手平托患肢骨折端上、下部分。
2、皮肤准备:彻底清洁患肢皮肤,有伤口者协助医生清创换药。
石膏固定后护理1、卧位:平卧或侧卧,软枕垫高患肢20—30°,维持患肢功能位,搬运、过床时,应双手平托患肢骨折端上、下部分。
2、病情观察及专科护理:①观察肢体远端血运、温度、颜色、肿胀、感觉、足背动脉搏动和活动情况,如有剧痛、感觉麻木或血循环障碍等,应即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并进一步加强观察。
②疼痛者,与患者交流,指导看报纸、听音乐,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
③待石膏干固后搬运病人,保持石膏清洁、干燥、边缘整齐,光滑。
④局部有压迫症状或石膏内有腐臭味,即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⑤冬天予石膏固定部位以处的保暖。
3、诊疗:遵医嘱给药或使用骨创治疗仪镇痛、消肿4、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饮食。
5、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床上洗头1-2次/周,床上擦浴1-2次/日。
指导患者行床上排泄训练。
6、康复锻炼(指导):待石膏坚硬后早期指导患者行固定外肌肉,指(趾)踝关节的舒缩与伸屈活动,无禁忌者指导行足背的伸屈活动心理护理主要健康教育:1、了解病人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2、解释石膏固定目的、注意事项3、告知功能锻炼目的,指导行股四头肌、石膏固定以外肌肉的舒缩及关节、足部伸屈锻炼。
4、出院指导:包括服药、复诊时间、功能锻炼、自护知识)。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石膏绷带固定是矫形外科常用的外固定方法。
广泛用于:骨折,骨科术后、骨与关节炎症,畸形等。
1.护理评估1.1健康史: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病因等的评估,以判断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
1.2身体状况1.2.1局部:石膏固定的部位、范围、局部软组织损伤情况;固定石膏的松紧度、平整度、干固程度。
1.2.2全身:生命体征、受限程度、有无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1.3心理社会反应:病人和家属对石膏固定的认知和支持程度。
1.4辅助检查:X线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2.护理问题2.1焦虑/恐惧2.2疼痛2.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2.4潜在并发症2.5知识缺乏3.护理措施3.1石膏固定前的护理3.1.1四肢骨折病人,应抬高肢体,待肿胀消退后,再行石膏包扎固定。
3.1.2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溃疡:包扎石膏前患肢皮肤用肥皂水洗净,如有伤口应换药,对骨隆突处加衬垫,防止压迫性溃疡。
3.2石膏固定后的护理3.2.3石膏固定后,肢体应置于功能位。
待石膏干固前用手掌平托,搁置于软枕上,切勿牵拉,压迫和活动石膏,以免引起石膏变形、折断和石膏凹陷处压迫血管、神经及软组织,导致肢体因缺血性坏死而形成溃疡。
3.2.2观察石膏有无渗血、渗液:观察石膏表面有无血迹渗出,伤口出血时,用记号笔标记出血渗出石膏的印记,动态评估出血程度,若血迹边界不断扩大,应及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3.2.3观察血液循环:将患肢抬高15-20度,减轻肢体肿胀。
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活动、肿胀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2.4预防压疮:保持石膏清洁,勿受潮湿,边缘修剪整齐光滑。
禁用硬器皿伸入石膏内搔抓,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
观察石膏边缘未包石膏的骨突处有无水肿、擦伤等早期褥疮症状,如发现红肿、擦伤应涂碘保护。
协助病人更换体位,保持床单位及病人衣裤的干净整洁。
3.2.5功能锻炼:膏固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固定范围内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及邻近关节的运动,预防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急诊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急诊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石膏固定术的效果,有无变形,有无污染。
2.石膏固定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即肌肉萎缩、血液循环差、压疮的发生。
【护理常规】
1.抬高患肢石膏固定后应让患肢抬高于心脏水平,这有利于静脉血及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3.观察肢端循环及神经功能认真听取病人主诉,若有固定肢端疼痛、跳痛、麻木感,需检查肢端温度,有无发劣、肿胀,血液循环障碍,必要时做减压处理或拆除石膏,石膏内有局限性疼痛时应及时开窗观察,并经常检查石膏边缘及骨突处防止压伤。
4,预防石膏折断石膏未干,不要搬动,不要按压,石膏完全干固后,应按其凹凸的形状垫好枕头。
5.保持石膏清洁防止被水、尿、粪便浸渍和污染。
6.注意功能锻炼没有被石膏完全固定的关节需加强活动。
即使是包裹在石膏里的肢体也要遵医嘱练习肌肉收缩运动。
【健康指导】
1.引导病人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健康乐观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7.在石膏未干时,不要急于盖上被褥。
8.抬动未干的石膏时,要用手托起,不要在石膏上压出手印凹陷。
9.教患者或家属注意观察血供情况,发现不适应及时处理。
5,在石膏固定当日,可以让患者在石膏内做肌肉的舒缩运动。
骨科专科护理常规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病情观察1.石膏松紧度2.患肢末梢血运、运动、感觉、皮肤温度、脉搏搏动。
3.骨筋膜室综合征。
4.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石膏综合征压迫性溃疡、化脓性皮炎等。
护理要点1.按骨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石膏固定前肢体或躯体应清洁干净,注意保暖和降温。
2.石膏固定应松紧适宜,躯干石膏预防石膏综合症。
3.石膏未干之前:(1)要用手掌平托石膏固定的肢体,不可用手抓捏。
(2)尽量不要搬动病人,如要变换体位,应予以适当扶持。
(3)切勿牵拉、压迫、活动,也不可在石膏上放置重物。
(4)不应覆盖毛毯,温度低湿度大时可用灯或电吹风吹干。
4.石膏干后勿受潮,搬动、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加以保护。
5.石膏固定边缘应修理整齐、光滑,使病人舒适,保持床单位及石膏整洁。
6.观察有无出血外渗的情况。
7.如石膏内有腐臭味,应通知医生及时换药。
8.指导病人做石膏内的肌肉舒缩运动,循序渐进。
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嘱病人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多食蔬菜及水果。
2.长期应用石膏固定、在拆除或更换石膏时,应及时去除皮肤表面死皮组织,可用温热的湿毛巾浸湿擦去。
不可强行撕剥。
3.拆除石膏后的肢体,可辅以中医治疗或用中药浸泡、熏蒸或按摩、推拿等。
骨骼牵引护理常规病情观察1.患肢末梢血运、运动、感觉、皮肤温度和色泽。
2.牵引状态是否正常。
3.有无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压疮、足下垂,肌肉萎缩等。
护理要点1.对牵引病人认真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运动、感觉、皮肤温度和色泽。
2.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
3.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4.维持有效牵引力、和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增减重量,不能擅自改变体位。
5.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叩击背部,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每日用乙醇棉签涂擦2次,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针眼处不需要覆盖任何敷料。
健康指导1.向病人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2.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鼓励病人主动伸屈踝关节,或被动做足背伸活动,以防止足下垂和关节僵硬,练习各关节活动,以活动后病人不感到疼痛、疲劳为度。
石膏绷带固定患者护理

1
石膏外固定术的 护理
学习目标
.石膏固定的概述 .熟悉石膏固定的操作要点 .掌握石膏固定患者的并发症及
护理
石膏固定的概述
石膏固定是骨折复位后常用 的外固定方法之一,它使用简 便易行,固定作用可靠,它使 用方法简单,硬化迅速,能够 随意和身体形态符合,因此石 膏固定在骨科得到广泛应用。
在临床上常用的有高分子夹板 和普通石膏两种材料。
.加快干固:自然风干、热风机 吹干、 提
高室温、灯泡烤箱、红外线照 射 烘干的,
防灼伤。
.手掌平托石膏固定的肢体,避免 石膏折断
.四肢包扎石膏时将患肢抬高,预 防肢体肿
胀及出血。石膏背心及人字形
石膏术后护理的观察要点
.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注意评估征:疼 痛、苍白、感觉异常、麻痹及脉搏消失。 出现异常,立刻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为长期卧 床的三大并发症。
.压迫性溃疡 多因石膏包扎压力不均,石膏变形,一
般病人表现为:局部持续性疼痛不适,溃 疡形成及组织坏死后,石膏局部有臭味及 分泌物,应及时开窗检查。
.化脓性皮炎
固定部位皮肤不洁、有擦伤或软组织 挫伤或因局部压迫而出现水泡,因此, 应将肢体清洁干净,一般不需剃毛,突 出部位加以衬垫,如有伤口则更换敷料
. 石膏综合征
常见于石膏背心固定术后的病人,发生
以急性胃扩张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生理改 变。其原因⑴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 横部⑵脊柱腹部手术刺激神经及后腹膜引 起神经反射性急性胃扩张⑶过度寒冷、潮 湿,也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应注意:⑴ 包扎时不宜过紧,上腹部应留空隙⑵脊柱 不宜伸展过度⑶促进石膏快干⑷腹部热敷 ⑸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一旦发 生,应即剖开石膏,适当变换体位,持续 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洗 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