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石膏外固定术后的护理常规

石膏外固定术后的护理常规石膏外固定是骨科常用的固定方法,适用于骨折、骨科手术后、骨与关节炎症、畸形等。
1.石膏未干透时,不够坚固,易变形断裂,也容易受压而产生凹陷,因此石膏须干硬后才能搬动病人,同时搬动时只能用手掌托起石膏而不能用手指,以免形成压迫点。
2.抬高患肢,一般高于心脏水平面20cm,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适当衬垫给骨突部减压:如下肢石膏固定后要用硬枕垫在小腿下使足跟部悬空,上肢石膏固定后,可用绷带悬吊将前臂抬高。
3.做好床头交接班。
①观察肢体末端血循环。
是否有发凉、发紫、发青,肿胀,活动度、感觉有否麻木、疼痛;如有须及时报告,可采取松开石膏,局部开窗减压等措施,不要随便给镇痛剂。
鼓励病人活动石膏近端及远端关节,做患肢等长收缩运动。
②观察出血与血浆渗出情况。
切口或创面出血时,血渍可渗透到石膏表面上,可沿血迹的边缘用红笔划图将出血范围定时作标志观察,伤口出血较多时可能从石膏边缘流出,因此要认真查看血液可能流到外面,棉褥是否污染。
③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如发热,石膏内发出腐臭气味,肢体邻近淋巴结有压痛等。
4.观察有无足下垂、足背麻木等症状,预防石膏边缘压迫而致神经麻痹。
5.保持石膏的清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大便污染后应及时用清水擦去。
6.定时协助病人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
7.加强局部皮肤按摩。
用手指沾酒精伸入石膏边缘里面进行皮肤、尾骶部、足外踝未包石膏的骨突部位的按摩。
8.下床行走和功能锻炼:未固定的关节应尽量活动,早期可作被动活动,按摩帮助退肿,尽量应鼓励患者作主动锻炼。
1、注意保持伤肢正确的功能位置,伤肢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
2、保持牵引的效能,观察牵引装置是否正常,滑轮和牵引架是否松脱,牵引线与大腿是否在同一轴线上,牵引锤是否脱落,足底有无抵着床尾,致使牵引无效。
3、防止牵引针孔感染,注意牵引针有否滑动,观察针孔处皮肤有无发红、疼痛、渗出等,每日用75%酒精滴针孔两次,并随时保持针孔处皮肤及敷料的清洁干燥。
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一:
一、对石膏固定保持整洁:
1、准备特殊护理装备:石膏剪,布袋,冷水棉被,干棉被,塑料袋,密封胶带,棉签等。
2、清洁石膏固定:棉签沾70%酒精或清水湿拭石膏固定表面;用棉毛被涂抹药膏,彻底清洁石膏固定表面;用温水湿拭毛被,使其表面无任何水分;用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遮盖石膏固定表面,确保保持干燥。
3、用密封胶带封住石膏固定表面,以确保表面干燥,避免污染,并保持其形状良好。
护理措施二:
一、观察患者体征:
1、每日密切观察患者的轮廓,注意体内的变化,如水肿,红血丝,发热;
2、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睡眠情况,行为及口腔环境;
3、记录以上各项指标,以便于比较变化。
- 1 -。
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一、石膏固定护理措施
1、石膏固定护理
(1)对需要固定的病人,应先使用吸湿纱布,涂以消毒剂,然后贴上石膏;
(2)在将石膏贴上后,应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规定,一定要使固定程度符合生理需要,不能太过松,也不能太过紧;
(3)由护士隔天着病人体表,看病人能否感觉,检查有无肿胀或感染症状;
(4)每隔3天,护士应检查石膏是否太松或太紧,有无破裂或湿箱,及时调整;
(5)每次检查,护士要记录下调整后的石膏温度和程度。
2、预防石膏热胀
(1)在补石膏前,要先给病人检查好温度,以免影响温度感;
(2)在前病人身上补石膏前,应先用湿毛巾把病人表面覆盖,以减少接触温度,温热的石膏可先和水混合,并待其冷却后再用;
(3)补好石膏后,应先用冷水浸泡,以减轻病人的热胀痛苦;
(4)病人逃出床位时,应先拆除固定石膏,以免因运动过多而导致石膏太紧,影响血液循环。
- 1 -。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石膏固定护理常规以石膏绷带为材料进行骨折固定,或对某些骨病,畸形进行制动的一种先行固定方法。
(一)石膏固定前护理1、了解病人思想情况,做好心理护理,说明石膏固定的理由,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
2、清洁患肢或躯干,有伤口者先换药。
3、过床或搬运病人时,先固定好肢体,搬动时动作要轻稳。
4、作髋部人字形石膏者,术前一般服轻泻剂或灌肠一次。
(二)石膏固定后护理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上石膏病人睡硬板床,石膏未干固定前不能搬运病人,石膏虽干固尚未坚硬时,搬运病人应用手掌平托石膏,防止手指将石膏掐成凹掐变形致压迫软组织形成溃疡坏死。
3、新上石膏的患者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状态,若患者主诉局部有固定性压迫疼痛感或其它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师,立即处理。
4、用胶枕、砂袋均匀垫好肢体,防止变形,清洁暴露肢端,以便观察。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促使石膏干固。
夏季可用电吹风吹干,冬季可用烤灯烤干。
但应间歇烘烤,每次20—30分钟,防止汤伤。
6、抬高患肢,垫以砂袋,胶枕等支托物,以免肿胀。
四肢术后石膏外固定者,须将患肢抬高,减轻肿胀。
石膏坚硬后,可鼓励病人活动石膏固定以外的关节和肌肉,指导病人以常在石膏内作肌肉收缩运动及指(趾)关节,促背伸屈活动,防止关节强直,肌肉萎缩。
7、被石膏压迫的隆突部位或肢体的支重部位,应用软枕妥善垫好,保持功能位,防止关节部位的石膏被折断。
8、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温度、颜色、肿胀、剧痛、麻木等感觉情况,重视病人主诉,对原因不明的剧痛,应通报医生,按医嘱在石膏上“开窗”观察,检查有无局部受伤,勿乱用止痛药。
9、保持石膏清洁、干燥、边缘整齐,光滑,不可浸湿,不可与硬物撞击。
10、作髋人字石膏固定的病人,要指导大小便方法,放便盆时,用胶垫垫腰部,保持同一水平,患儿可用腰盆,女病人可用尿壶接尿,石膏污染后,要及时清洁;应定时翻身,取侧卧或俯卧位,检查尾骶部有无红肿、水泡。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石膏绷带固定是矫形外科常用的外固定方法。
广泛用于:骨折,骨科术后、骨与关节炎症,畸形等。
1.护理评估1.1健康史: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病因等的评估,以判断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
1.2身体状况1.2.1局部:石膏固定的部位、范围、局部软组织损伤情况;固定石膏的松紧度、平整度、干固程度。
1.2.2全身:生命体征、受限程度、有无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1.3心理社会反应:病人和家属对石膏固定的认知和支持程度。
1.4辅助检查:X线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2.护理问题2.1焦虑/恐惧2.2疼痛2.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2.4潜在并发症2.5知识缺乏3.护理措施3.1石膏固定前的护理3.1.1四肢骨折病人,应抬高肢体,待肿胀消退后,再行石膏包扎固定。
3.1.2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溃疡:包扎石膏前患肢皮肤用肥皂水洗净,如有伤口应换药,对骨隆突处加衬垫,防止压迫性溃疡。
3.2石膏固定后的护理3.2.3石膏固定后,肢体应置于功能位。
待石膏干固前用手掌平托,搁置于软枕上,切勿牵拉,压迫和活动石膏,以免引起石膏变形、折断和石膏凹陷处压迫血管、神经及软组织,导致肢体因缺血性坏死而形成溃疡。
3.2.2观察石膏有无渗血、渗液:观察石膏表面有无血迹渗出,伤口出血时,用记号笔标记出血渗出石膏的印记,动态评估出血程度,若血迹边界不断扩大,应及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3.2.3观察血液循环:将患肢抬高15-20度,减轻肢体肿胀。
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活动、肿胀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2.4预防压疮:保持石膏清洁,勿受潮湿,边缘修剪整齐光滑。
禁用硬器皿伸入石膏内搔抓,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
观察石膏边缘未包石膏的骨突处有无水肿、擦伤等早期褥疮症状,如发现红肿、擦伤应涂碘保护。
协助病人更换体位,保持床单位及病人衣裤的干净整洁。
3.2.5功能锻炼:膏固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固定范围内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及邻近关节的运动,预防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石膏固定动态护理常规

石膏固定动态护理常规
1.局部观察
(1)严密观察患肢有无苍白、厥冷、疼痛、发绀、感觉减退及麻木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妥善处理。
(2)石膏未干透时尽量不移动病人,以免石膏变形、断裂,形成压迫点,影响固定。
(3)用温水将指(趾)末端石粉迹拭去,以免影响观察。
(4)保持石膏清洁,勿使粪便、尿液、食物污染石膏。
(5)肢体肿胀消退后石膏松动时应及时更换石膏,以防骨折移位。
(6)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
2.体位
一般将肢体置于功能位,下肢石膏固定后可抬高20-30度,上肢石膏固定后用绷带或三角巾悬挂,将前臀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饮食
鼓励病人多饮水,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4.功能锻炼
(1)向患者告知功能锻炼的意义,取得合作。
(2)石膏固定当日即进行足趾或手指的主动屈伸联系。
(3)下肢石膏固定后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联系(股四头肌肌腱损伤、断裂者除外)每日3到4次,每次30组。
(4)上肢石膏固定后进行握拳及各手指屈伸练习,每日5到6次,每次30组。
(5)功能锻炼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锻炼时忌用力过大过猛。
石膏固定病人护理常规

石膏固定病人护理常规(一)护理目标:石膏不变形、不折断;预防压疮;病人及家属能掌握石膏固定的相关知识。
(二)护理问题:1.自理缺陷与石膏固定肢体,医疗县直有关;2.有压疮的危险与石膏压迫肢体有关;3.潜在并发症石膏综合征肢体血循环障碍、肌肉萎缩;4.知识缺乏与不了解石膏固定后的自我防护知识有关。
(三)护理措施:1.常规护理(1)搬动病人时,应用手掌托住石膏,禁用手捏石膏;(2)石膏未干前,用灯泡烤干或用风扇吹干,干固后防止石膏受潮及污染;(3)抬高肢体,保持功能位,石膏下用软枕支垫;(4)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
2.病情观察(1)患肢末梢血循环情况;(2)石膏边缘有无渗血及擦伤,浸湿时用作标记通知医生。
头颈部、胸部、腹部石膏固定者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及腹部不适;(3)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如出现固定部位持续性疼痛,应考虑压疮及时报告医生。
(四)功能锻炼指导未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和固定部位的肌肉等长收缩活动,预防肺用性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
(五)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石膏固定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2•告诉病人和家属预防石膏变形、折断的相关知识。
3.鼓励病人及时说出身体的不适。
及早发现问题。
4.告诉病人及家属石膏未干前,不要使其受潮。
5•搬动石膏固定的患肢,应不能使其折角和断裂。
6•教会病人和家属避免石膏污染的知识和技巧。
防止吃饭时弄湿石膏,正确放置便盆,及时清除伤口分泌物,引流管的冲洗,抬高患肢,观察压疮先兆表现,利用嗅觉等。
7•日常活动教会患肢锻炼方法,指导肢体肌肉收缩活动和关节屈伸活动,尽早下床活动,石膏拆除后按摩肌肉,加强主动活动。
8.综合征的发生和表现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
【实用】-石膏固定前后护理常规

石膏固定前后的护理常规1.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1.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2全身情况:病人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
1.3患肢的活动及关节活动范围,皮肤的完整性(有无挫伤,开放性伤口及伤口有无污染等),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动脉搏动情况等,注意评估“5P”征(疼痛、苍白、感觉异常、麻痹及脉搏消失)。
1.4日常生活能力。
2.护理问题2.1疼痛2.2活动受限2.3焦虑2.4知识缺乏:缺乏骨折的相关知识。
2.5潜在并发症:肌萎缩、关节僵硬。
2.6有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的危险:与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或骨折固定不当有关。
3.护理措施3.1石膏包扎前护理3.1.1四肢骨折的患者,应抬高患肢。
肿胀明显者,待肿胀消退后,再行石膏包扎固定。
3.1.2包扎石膏前肢体应清洁干净,对骨隆突处加衬垫,防止石膏干涸后产生压迫性溃疡。
3.1.3有伤口者,应先更换敷料,但禁用环形包扎,以防肢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3.1.4便秘患者,在包扎石膏背心或人字形石膏时,应于包扎前一晚行肥皂水灌肠一次。
3.2石膏包扎后的护理3.2.1石膏包扎后,待石膏自然干涸用双手托起,搁置于软枕上,禁用手指压陷石膏,避免发生压迫性溃疡,石膏干涸前不能随意搬动以防变形断裂。
3.2.2石膏包扎完毕后,应洗净手指、足趾表面的石膏,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活动及肿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2.3石膏如有局限性松动、肢体疼痛,不可随意用棉花填塞或使用止痛剂,疑有局部受压,可通知医师在疼痛相应部位开窗检查或更换石膏。
3.2.4凡石膏背心患者应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腹胀、胸闷气促等不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5气温低时应注意肢端保暖,防止肢端发生冻疮。
3.2.6按不同石膏类型,给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如石膏背心,患者腰部垫一软枕。
3.2.7手术后用石膏绷带患者,注意伤口是否有渗血,如渗血渗透石膏,应用蓝笔划记号,观察是否继续渗血,必要时刮开石膏绷带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石膏类型
⑥、髋人宇型石膏 适用 于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 股骨干骨折或股骨的矫 形手术后、髋关节或股 骨的某些疾患。固定范 围从乳头平面以下(包 括躯干和患侧髋关节) 到趾端。髋关节屈曲 20°左右,膝关节屈曲 10—5°,踝关节保持 90°。先穿纱套,将骨 骼隆起部垫好棉垫。包 扎石膏后,须将健侧髋 部和患侧会阴部石膏修 好,以便于肢体活动和 排便。腹部开窗,以利 于呼吸运动和不影响腹 胀。
常用石膏类型
②、上肢石膏 适用于 尺、桡骨骨折,肘关 节脱位,肱骨下段骨 折,尺、桡骨或肘关 节的某些疾病。固定 范围从肩关节以下到 掌指关节(背侧与指 蹼平齐,掌侧到掌横 纹上0.5厘米处)。肘 关节屈曲90°,腕关 节背屈30°,前壁在 旋前旋后中间位。
常用石膏类型
③上肢外展架 :适用于肩关节 伤、病或其手术后,肩胛骨和 肱骨的伤、病等。例如肱骨骨 折用上肢石膏固定或持续牵引, 为了维持骨折复位的对位,将 大小合适的外展架用石膏绷带 固定在胸廓上。保持肩关节外 展80-90° ,前屈30-45° , 肘关节屈曲如常。外展架贴在 肢体、腋窝和胸廓的部分,都 应 垫好棉垫。用石膏绷带将外 展架固定在胸廓上,抵住腋窝, 托住上臂和前臂,进行上肢固 定。
1、掌握石膏适应症 2、掌握石膏护理要点 3、掌握石膏常见并发症
四 石膏固定的并发症
3、神经损伤:以腓总神经,尺神经,绕神经较易受压损伤, 石膏包得过紧可能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导致压迫性神经瘫痪。 如下肢石膏压迫腓骨小头处,容易引起腓总神经瘫痪;前臂石 膏压迫了桡神经,容易引起桡神经瘫痪。因此,石膏固定后 如果发现肢体麻木、疼痛、手指足趾活动障碍时,可能是压 迫性神经瘫痪的早期症状。 4、废用性骨质疏松。 5、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跟功能锻炼有关。 6、坠积性肺炎:大型石膏固定及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老年 患者石膏固定后不能翻身活动而导致,需要翻身拍背,深呼 吸有效咳嗽。
石膏术后的护理
(5)、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石膏固定后,未固定的关节应尽 量活动,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的舒缩活动等 (6)、预防褥疮:经常观察和检查露在石膏外面的皮肤,石膏边 缘及足跟、肘部等未包石膏的骨突处,检查有无水肿、擦 伤等早期褥疮症状,防止褥疮形成。 (7)、预防石膏边缘压迫导致神经麻痹,如小腿石膏位置过高, 可压迫腓总神经麻痹,应观察有无足下垂,足背麻木等症 状 (8)、保持有效固定:肢体肿胀消退或肌肉萎缩后,原有的固定 失去了作用,应重新更换石膏(出院后要重新打石膏) (9)、保护石膏:防止被水浸湿及大小便污染
四 石膏固定的并发症
1、压迫性溃疡:石膏包扎压力不均匀,使石膏凹凸 不平或关节塑形不好,衬垫不当导致,病人表现为局 部持续性疼痛不适,溃疡破溃或组织坏死后石膏局部 有臭味及分泌物,尤以骨隆起部位,如踝,足跟,骶 尾部,桡骨远端等部位最易受压,故于骨隆起部位必 须加软垫,并注意观察,告知家属定时按摩。 2、缺血性肌挛缩或肢体坏死:石膏过紧可能引起静 脉回流受阻,使肢体淤血,肿胀,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并不断加剧,如不及时去掉石膏减压,可引起缺血性 肌挛缩或肢体坏死,早期表现为肢体持续性灼痛,进 行性加重,局部感觉异常,患侧足趾呈屈曲状,被动 牵拉引起剧痛。
石膏术后的护理
(1)、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利于消肿 (2)、观察肢体末端血循环(5p征观察法:疼痛,苍白,感觉异 常,麻痹,脉搏消失):颜色是否发紫,发青,是否肿胀, 活动度如何,有无麻木,疼痛 。 (3)、注意患肢血液循环及感觉:经常观察指,趾皮肤的颜色, 温度并与健侧比较,如有剧痛,麻木,肿胀,发冷,苍白 或青紫等,提示血液循环障碍或有神经压迫,如果指,趾 不能主动活动,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但血运尚好,说明有 神经受压,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医生处理 (4)、观察出血与血浆渗血情况:石膏管型固定后注意有无伤口 出血。
(1)患者要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医用石膏是一种白 色粉末状熟石膏,化学成份是CaSO42H2O,当使用石膏绷带 包扎后,石膏和水起化学反应,逐步硬化并放出热量,这时 患者的肢体会有灼热感,但灼热感过后病人又会因石膏未干 而感到湿冷,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对肢体不会有任何影响, 要解除疑虑。固定后不要随意乱动,以免影响固定的效果。 (2)石膏前做好患部的皮肤准备:石膏固定一般都需要较长 时间,而且固定后不能轻易打开。所以包扎前要用肥皂水认 真清洗皮肤,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有条件的可用酒精消毒。 有创面的地方还要换药,以防感染。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一 石膏固定的目的 二 石膏固定的适应症、禁忌症 三 石膏固定的种类 四 石膏固定的护理 五 石膏固定的并发症
一 石膏固定的目的
1、保形固定:多用于裂纹骨折,不需要手术内固定,为防 止骨折出现移位,保证骨折顺利愈合,而骨折处的肢体和关节 又要保持一种特殊体位。 2、临时固定:骨折后不能立即手术,或肢体肿胀较重,需 要肿胀减轻后再做进一步治疗。为防止肢体活动而引起骨折端 移动、损伤周围软组织和产生剧烈疼痛,可以临时用石膏托或 石膏夹板将患肢临时固定。 3 、加强内固定的作用:某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作 为辅助性外固定,再加强一下内固定的作用,保持稳定性。 4、 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后,伤口换药要经常搬动肢体,这 对骨折固定和愈合不利。为此,用石膏管形将患肢固定,在感 染伤口处开一个“窗口”,把伤口暴露出来,既可方便换药, 又保证了骨折固定。
二、石膏固定的禁忌症
1、全身情况差、如心、肺、肾功能不全,进行性腹水。 2、伤口发生或怀疑有厌氧菌感染的。 3、孕妇禁忌做躯干部大型石膏。 4、年龄过大、新生儿、婴幼儿及身体衰弱者不宜做大型石膏。
三 石膏固定的种类
1 、按形状可分为石膏托,石膏管型,石膏围领等 2、按固定部位分为上臂,前臂,上肢肩人字形,小腿, 大腿下肢髋人字型石膏等 , 临床上常用石膏托。
常用石膏类型
⑦、石膏背心: 适用于脊 柱骨折、脊柱结核恢复期 和脊柱融合术后等。伤员 脊柱保持伸展位。前面从 胸骨柄到耻骨联合,背部 从肩胛冈下到骶部,使 胸 骨柄、耻骨联合和腰部构 成三个压力点。石膏背心 包好后,腋部和腹股沟部 的石 膏边缘应加修整,以 便于上、下肢活动。上腹 部开窗(以剑突到脐为直 径,画圆开窗),以利呼 吸。
常用石膏类型
④、小腿石膏 适用于 跖骨与跗骨骨折、内 踝或外踝骨折、踝部 扭伤、腓骨下端无移 位骨折或踝关节疾患。 固定范围从胫骨结节 到趾端,跖侧过趾尖, 背侧到跖趾关节,不 包括足趾背侧,使足 趾能背屈活动,并便 于术后观察。
常用石膏类型
⑤、下肢石膏 适用于胫 腓骨骨折、膝部骨折或 疾患。固定范围从大腿 上端到趾尖(不包括趾 骨背侧)。膝关节屈曲 10—15° ,踝关节保持 90°。
二 石膏固定的适应症
1、骨折与关节脱位时,控制患部活动,维持骨折或关节脱 位复位后的体位 2、四肢神经,血管,肌腱,骨病手术后的制动 3、骨与关节炎症时,通过石膏固定可以降低关节内压,减 轻疼痛,利于炎症的消退,并能预防病理性骨折和畸形。 4、骨与关节结核时,用石膏固定能防止病理骨折、肢体畸 形。 5、用于畸形矫正后的固定,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复位后的 蛙式石膏固定。 6、用于皮瓣移植后固定,为维持肢体的特殊位置。
石膏术前的护理
(3)积极与医生配合,保证包扎效果:石膏硬化一般须4一8小 时,硬化快慢主要与环境温度有关,在石膏未能固前,患肢 要尽量少活动,因为这时石膏尚未完全硬化,很容易被折断、 变形,失去固定作用。如果需要移动病人时,要用手掌轻轻 托起石膏,不能用手指抓捏没有完全硬化的石膏,防止在石 膏上压出凹陷,形成压迫点,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对患肢骨 骼突出的部位如下肢石膏的脚跟处,髋人字石膏的尾骶处, 应特别注意保护,防止形成压迫性溃疡和褥疮 。
常用石膏类型
⑧、头胸石膏和石膏领: 适用于颈椎的骨折、脱位 和颈椎疾患等。固定范围 从头部到胸部肋缘下。穿 纱套后,垫好棉垫,包扎 石膏绷带。然后将面部、 耳部和腋部的石膏进行修 整,颈前正中开窗,以利 饮食和呼。石膏领前面从 下颌到胸骨柄和锁骨内 1/3处,后面从枕部到肩 胛冈上。
石膏术前的护理
高分子夹板与普通石膏的区别高分子夹板 来自普通的石膏绷带
传统石膏的替代品 固化时间短 强度高 透气 易拆除 X线透视效果好
不透气 不透x线 怕水
常用石膏类型
①、前臂石膏 适用于 腕关节扭伤,桡骨远 端骨折和尺、桡骨茎 突骨折。固定范围从 肘关节以下到掌指关 节(背侧与指蹼平齐, 掌侧到掌横纹上0.5厘 米)。腕关节呈30° 背屈位。前臂在旋前 旋后中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