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合集下载

网络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网络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网络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在当今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首先,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受到冲击。

互联网上的信息来源广泛,质量参差不齐。

各种观点、思潮相互碰撞,其中不乏一些错误、歪曲甚至诋毁国家的言论。

这些负面信息可能会误导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使他们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状产生错误的认知。

例如,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网络散布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否定我国的革命成果和建设成就,试图削弱民众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容易导致爱国主义情感表达的失真。

在网络环境中,部分人出于各种目的,可能会夸大、虚假地表达爱国情感,甚至出现“键盘侠”式的盲目冲动和极端行为。

这种表面上的“爱国”不仅不能真正体现对国家的热爱,反而可能给国家形象和社会秩序带来负面影响。

同时,也有一些人在网络上故意发表反动言论,攻击国家和社会,这种恶意的行为在虚拟的掩护下更加难以监管和制止。

再者,网络文化的娱乐化倾向削弱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严肃性。

如今,网络上的娱乐内容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各种搞笑、八卦、游戏等信息充斥其中。

爱国主义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被忽视或淡化。

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产品,为了追求点击率和经济效益,不惜以恶搞、低俗的方式对待国家的历史和英雄人物,这严重损害了爱国主义的价值和尊严。

另外,西方国家借助网络进行文化渗透,对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构成威胁。

通过网络,西方国家向我国传播其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政治理念,试图影响我国民众的思想观念。

这种文化渗透不仅会干扰民众对本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例如,某些西方国家宣扬个人主义至上,与我国倡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背道而驰,容易使一些人在价值判断上产生偏差。

同时,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落差逐渐缩小。

在过去,教育者往往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在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网络时代如何开展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网络时代如何开展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网络时代如何开展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

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便捷信息获取渠道的同时,也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网络时代的特点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诸多变化。

首先,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极大增加。

一条信息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这使得各种思想和观点能够迅速传播。

一方面,正能量的爱国事迹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宣扬;另一方面,不良思潮和错误观点也可能趁机蔓延。

其次,网络的互动性使得人们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既增加了教育的参与度,也使得舆论环境更加复杂。

再者,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和碎片化,容易导致人们注意力分散,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和深入的思考。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开展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是基础。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建立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和网络平台,提供丰富、准确、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这些平台可以包括历史文献、英雄事迹、爱国影片、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平台的用户体验,使其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吸引更多的人主动参与。

优化教育内容是关键。

在网络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不能再是枯燥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应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的爱国奉献故事,让人们感受到爱国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体现在日常的点滴行动中。

还可以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和热点事件,引导人们从爱国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要注重挖掘本地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地方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等,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亲和力。

创新教育方式是重要手段。

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特性,采用图片、视频、动画、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浅谈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

浅谈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

浅谈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摘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蕴含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学校要重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赋予爱国主义教育以时代内涵,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思路,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使大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熏陶。

[关键词]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知行统一一、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蕴含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鼓舞和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爱国传统的国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已成为千古垂训;古代有屈原、毛遂等人报答养育他们祖国的典范;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喊振聋发聩;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感慨震地有声。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更是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真情,表达了一代伟人的崇高情怀。

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操是我国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旋律,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久远的传统文化之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爱国主义信念的确立,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祖国情感孕育增多、知识积累、了解历史,才能逐渐实现由爱国情感向爱国主义信念的升华。

所以,在大学阶段,是培养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问题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问题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问题与对策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带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就比如,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那么在这种网络环境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改变网络环境的发展方式,只能利用其优点来改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提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发展已经发展到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尤其是对流行趋势追逐比较严重的高校大学生,其受到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一影响过程中,不乏会出现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就目前形式来看,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很大的不良影响,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简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关键在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普通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具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一)思想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和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网络相结合的产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方式。

”也就是说,其是借助于网络这一传播媒介来进行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

所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媒介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导,用科学的观念、方法和精神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非常必要的。

(二)政治教育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一直存在着敌对态度,在思想上诋毁社会主义,同时,他们的科学技术相对比较发达,因此,在网络上就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权,这时,我国高校大学生在网络反动思想的影响下,难免会对我国政治失去信心,导致大学生政治意识淡薄。

面对这一情况,我国政府和高校也提高了对网络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在网络上有针对性的进行马列主义、科学发展观等的教育,让学生明确政治方向,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并在这一过程中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与发展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数字化时代对其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对于培养青年一代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爱国情感至关重要。

大学是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道路,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数字化时代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1.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书本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让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利用多种形式如互联网、移动应用和社交媒体,可以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同时还能够了解当下国家的发展情况。

这样的多样化教育方式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使其更主动地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中。

2. 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创新数字化时代的技术成果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形式与方式。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举办网络主题活动,进行实时互动;同时,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国家的发展成果和文化魅力。

这种创新形式的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走近祖国,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如何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与发展1. 构建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大学应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通过合理规划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养成正确的爱国情感和行为。

同时,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合力,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育人。

2. 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资源,丰富教育资源。

通过建设高质量的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精准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让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能够获得真实、立体的信息,提高他们对国家的认知水平。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思想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思想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思想研究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理性爱国思想的形成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

本文将从新媒体对大学生理性爱国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培养理性爱国思想等方面展开研究。

1.1 宣传国家形象和价值观新媒体以其快捷、广泛、深入的特点,成为国家宣传自己形象和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通过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大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国家的强大和进步,进而形成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培养理性爱国思想。

1.2 引导舆论和思想新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舆论和思想的引导者。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和观点繁多,需要具备辨别和筛选能力。

国家需要通过新媒体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爱国观念和思想,使理性爱国思想得到进一步强化。

1.3 开阔国际视野新媒体让大学生能够更方便地了解国际形势和国际社会,使其形成更宽阔、更理性的爱国思想。

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信息,可以更客观地认识到国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形成理性的爱国观念。

二、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培养理性爱国思想2.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爱国情怀的培养需要从小学、中学一直延续到大学阶段。

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从小就积淀起理性的爱国思想。

2.2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新媒体既是优质信息的传递者,也是不良信息的传播者。

大学生需要引导正确地使用新媒体,不被不良信息所影响,同时积极地获取国家发展、国际形势等有益信息,培养理性的爱国思想。

2.3 提高国家认同感除了从学校教育和新媒体引导上提高大学生理性爱国思想外,国家同时需要通过政策、社会氛围等多方面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建设,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培养坚定的理性爱国思想。

2.4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繁多复杂,需要具备辨别、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浅论爱国主义在国防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论爱国主义在国防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论爱国主义在国防教育中的重要性作者:郑江华刘翠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2期[摘要]爱国主义是国民对所在国家的一种归属感和认同,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与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不断丰富其内在的涵义,这也不断丰富了国防教育的思想内涵。

本文通过对高校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的阐述,提出要正确认识爱国主义在国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全球化条件下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家国天下认同[中图分类号]G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099-02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国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爱国主义是国民对所在国家的一种归属感和认同,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爱国主义是学生国防教育的灵魂,通过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可以很好地增加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国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家国天下”传统的爱国主义构成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的爱国主义,是人类在历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祖国依存关系的反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是十分重要的概念,通过对家的自然情感的引入来引导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

而近代随着我国从一个封建的帝国转变为一个民族国家,民族认同成为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内涵。

学校教育也随即成为国家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实施场所。

自宋以来,国家的士阶层就很注意塑造国民的爱国主义和一种民族认同感,这虽与当时的王权受到一种外族的威胁有很大的关系,但却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应用文写作导学教程第八章 大学生实用文书

应用文写作导学教程第八章  大学生实用文书

四、案例简析
案例8-2
会计实习报告
××大学会计专业05级一班 赵× 会计是个讲究经验的职业,工作经验是求职时的优势。为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经过学校和朋友的努 力,在××××有限公司获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向实 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在实习期间,我能够遵守工作纪律… … …… 经过这次实习,让我学到了许多许多,无论是专业知识上,还是为人处世上,受益匪浅,感谢××××有 限公司提供了这次实习机会。
第八章 大学生实用文书
第一节 实习报告 第二节 毕业论文 第三节 求职信和简历 第四节 劳动合同
一、实习报告的作用、特点和类型
(一)实习报告的作用
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校安排或个人联系,到工作岗位 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称为实习。在实习结束时,对实习的 过程、结果以及体会用书面文字总结出来的材料,便是实 习报告。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16.
(二)毕业论文的特点
理论性
写作毕业论文 时,要求将复杂、 丰富的材料进行分 析、综合,找出带 有普遍意义的规律 并加以论述。
创造性
毕业论文不是 简单地重复别人的 观点,而必须要有 自己独到的见解, 否则论文就没有实 际意义。
一、毕业论文的作用、特点和类型
(一)毕业论文的作用
毕业论文本质上属于学术论文的一种,是经过教师指 导,由高等院校毕业生本人在学业完成前所撰写的,记 录其在校期间科学研究工作的过程、方法及成果的学术 论文。
案例8-3
浅论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审视
作者:孟静雅 【内容提要】网络文化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一、网络对大学生爱国意识和情感的新挑战 二、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视角 三、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处理好的新问题 四、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提要】网络文化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民族自信心、民族振兴意识,造成大学生民族价值观的迷茫。

过去,我们【内容提要】网络文化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民族自信心、民族振兴意识,造成大学生民族价值观的迷茫。

过去,我们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文化、理想信念等教育中,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要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还必须有新的视角。

要注重加强新的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全球意识和科学理性教育。

在网络信息时代,整个世界范围内文化的冲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互渗、价值的并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和策略去处理好独立性与开放性、民族自尊与民族忧患、民族责任与自我发展的关系问题,并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建立、健全教育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英文摘要】The network culture brings positive effect on people' s life , learning, entertain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brings nega tive effect on the patriotism emotion of people, especially,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To some degree, it we akens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awareness,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national vitalized awareness, causing the coll ege students at a loss of view of the national value. In the past, we have achieved a lot in the education of patri otism, good tradition and culture of chinese nation and idea l belief etc. toward th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But in ord er to meet the challenge from the network times, the patrio tis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have the ne w perspective. We should focus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new awareness of our sovereign rights, the new awareness of our national security, global awareness and the scientific r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times of network, such phenomena as the conflict of cultures, the collision of vi ews, the mutual infitration of thoughts and values exist and develop at the same time,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coll 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get hold of the pulse of the ti me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between the independence and the opening, the national self-esteem and the national anxiety, the national responsitibilityand self development in a fully new opinion and strategy, meanwhil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of the political theory, establish colorful campus culture and network culture, establish and amplify the educational ne twork system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network technique to construct the platform of triotism eucation.【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network culture/patriotis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 iversities/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参考文献】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216.肖佳灵. 国家主权论. 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 184.梅萍.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精神的重塑. 云南社会科学,2003,(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402.王丽梅. 论全球化进程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6).邓小平文选: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31.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07)05-0224-04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民族意识,这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冲击和新挑战。

认识、分析这种挑战,探索应对的策略和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

一、网络对大学生爱国意识和情感的新挑战(一)“网络信息社会”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

互联网缩小了世界各国间的时空距离,出现了“地球村”现象。

在这种背景下,“全球主义”、“超民族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蜂拥而至。

不少大学生接受外来思潮的“趋同论”,相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对立将不复存在,各民族国家正在走向所谓共同的“信息社会”。

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世界各国一切政治与文化的纷争正退居到同一的“公域生活”背景之后,中国人正在成为“世界公民”。

可见,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对全球和人类整体的关注已远胜于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关注,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减弱。

(二)西方网络强权削弱了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大学生的民族自信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优越感,是在对民族文化充分了解基础上的对民族文化的肯定和赞许,是对民族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的体现,他是自觉维护民族尊严,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心理基础。

但在全球网络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英语信息占90%,法语占5%,其他信息占5%,而其中中文信息还不到1%。

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说:“在互联网上没有地域性和民族性,英语将成为标准。

”现在英语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已借助新型传播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的网络强权,而处于弱势的国家或民族经常会在这种强权或霸权面前怀疑、否定自己的民族,削弱对本民族的自信心。

(三)网络文化多元造成大学生民族价值观的迷茫。

以前的青年大学生,往往会在历史给定的民族价值体系中抉择自己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

而在网络信息时代,固有的民族目标和方式体系为网络多元文化所冲击,代之而生的是形形色色陌生的民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如网上不时出现种族歧视、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暴力凶杀及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取向,给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价值观造成不可低估的危害。

因为这些目标和方式对他们是前所未经验的,因而抉择的困惑与迷茫随之而来。

于是,部分大学生在民族精神与文化上就呈现出不稳定、无中心、多样化的状态,精神家园迷失,内心冲突剧烈。

在民族价值观选择上困惑彷徨、无所适从或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缺乏对目标及达成方式的思考与自信,这很容易带来民族价值体系中选择的冲突与悖论。

(四)网络“垃圾文化”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振兴意识。

爱国主义就本质而言,最终体现在为本民族的振兴的物质动力上,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为本民族振兴的责任和使命。

但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垃圾文化”渗透着“黄色”诱惑、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等社会意识,使部分缺乏健康思想情操和坚强意志品质的青年大学生失去为民族振兴而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转向追求享乐、奢侈。

在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发生冲撞时,偏重于个人目标。

讲奉献的学生少了,而追求实惠和物质利益的现象多了。

不少大学生所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把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抛之脑后。

二、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视角(一)新的国家主权意识教育。

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

没有主权就没有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捍卫中国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起码的道德规范。

但信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全球性的交往、合作、竞争活动更加频繁和普遍,因此,高校应教育青年大学生坚持以发展的观念来认识国家主权和利益,不能把国家主权、利益静态化,教条地固守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和利益观。

我们依据信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把传统的具有排他性的国家主权分成两部分:独享产权和共享产权。

前者是不能让渡的,而后者是可以让渡的。

需要指出的是,共享产权即使已经让渡出去与他国共享,但仍然是国家主权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部分让渡,自觉接受国际规则、规范和制约,就可以获得国际规则的保护,为本国参与国际竞争并从中受益创造稳定的、有利的国际环境。

我们在坚持共享产权的同时,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新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互联网虽然缩小了世界各国间的空间距离,但决不就是“大同世界”、“无国界世界”时代的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