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和大革命》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要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9 0
圈
克维尔有一段精彩 的解释 : “ 革命 的发 生并非总 因为人们 的处境越 来 越坏 。最经 常 的情况 是 , 一 向 部 分转 换 了 自己的 角色 , 致 力于 “ 促进公 共繁荣 , 发放 救济金和奖
在托 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起 因 的分 析 中 , 他 认为 还有 一个 重
主义 时期 的书 , 应该 看一 下前期
的原始 文献 , 阅读出了与主 流观 点截然不 同的结论 。他 的研 究结果 是惊人 的 : 中央集权 的行 政 制 度 是 从 旧制 度 传 下来 的遗
的东 西 , 希 望大 家 看 一下 《 旧制 度与大革命 》 。 ”
治者也不能照 旧统治下去” , 矛盾
达到了极点 。国家整个的财政负
担都 压在 除贵族 、 教士 外 的第 三 等级身上 , 官逼 民反 , 逼着人 民揭
竿而起 , 攻打 巴士底狱 , 砍掉 国王
路易十六 的脑袋 。革命一步步深 入, 还树起 断头 台 , 大 开杀 戒 , 搅
革之路 推进 , 法 国大 革命 又怎会
发》 , 也有成本的, 如《 左传》 , 还 有 小说 , 如《 红 楼梦 》 , 后 者 虽 是
小说 , 但是被 当成历史来读的 , 借 以了解封建社会 。毛泽东推荐的
《 旧制度与大革命 》 。按写作计划 这 只是 第一卷 , 但他 的去世使 计
划中的第二卷未能 问世 。这不是 部叙 述史事 的著作 , 而 是重在
传 的史学著作获得 了各方面 的关 注 。这本 书就 是 1 9 世 纪 的法 国
学者亚历克西 ・ 托克维尔 的著作
上, 《 旧制度与大革命 》 引起 了大 家的关注。
旧制度与大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旧制度与大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旧制度”通常指的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封建统治制度,而“大革命”则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变革和革命运动,其中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卅运动等,旨在推翻封建统治,推进现代化和民主化。
这两者对中国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1. 改革和现代化:大革命揭示了中国社会需要进行改革和现代化。
旧制度下的政治、社会、经济结构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
2. 民主与人权:大革命强调民主和人权的重要性。
传统的封建制度缺乏民主和人权保障,而现代化进程需要更多民主和自由,尊重个人权利。
3. 科学与教育:大革命倡导科学、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传统社会知识渊博但封闭,需要引进现代科学知识和教育,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4. 社会公平与法治:大革命呼吁社会公平和法治。
传统社会存在着阶级差距和不公平现象,需要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制度和法治体系。
5. 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大革命强调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
旧制度下的中国长期被列强欺凌,需要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
这些启示告诉我们,封建制度下的中国社会需要与时俱进,推进现代化建设,重视民主、科学、教育和法治,同时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
这些启示也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和改革提出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兼论法国大革命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兼论法国大革命对中国改革的启示《旧制度与大革命》概述《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著名政治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先生的经典之作。
他并没有对法国大革命进行细致具体的阐述, 而是运用问题式、比较研究法等方法, 从法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及其之间的矛盾、政治权力的运行过程、法国社会的民族性、其他欧洲国家的社会状况等角度出发着重深入分析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原因。
虽然我国当前国情与当时法国所处的社会状况和国情不同, 但法国大革命仍有值得正处于改革转型期的中国借鉴的地方。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第一, 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能促进社会的稳定。
正如托克维尔所分析的, 法国大革命不是在旧制度摧残最深的地方和阶段发生, 而是在这种封建制度有所缓解、人民大众的负担有所减轻的状况下发生的, 这个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 人们的习惯思维是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 可是这个思维在托克维尔先生笔下的法国大革命中却格格不入。
他的分析足以证明坏的东西倘若只改善一小部分, 那么剩下的那部分就变得无比可恨、无法容忍, 正所谓“对于坏的政府来说, 它最危险的时刻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毫无疑问, 法国大革命前夕, 法国政府在进行改革时, 执政者没有全局意识, 忽视了使革命一触即发的一系列因素, 他们在对改革的设想中一定包括革命的良好效果和整个国家繁荣昌盛, 尤其是他们的执政力量不断增强的局面,但是他们没有预想到人民大众对改革的期待是怎样的一种局面, 从而引发了大革命的爆发。
从这一点出发, 虽然托克维尔先生出身贵族, 但他用理性的思维和立场分析了法国大革命, 这本著作无疑是一个特权等级者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冷静思考。
第二, 法国社会阶级的利益分化和斗争加速了大革命的爆发。
法国社会阶级复杂, 包括教士、贵族、第三等级等阶级, 其中第三等级包括广大农民、资产阶级、个体小工商户等, 各阶级分别代表和着力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进行利益斗争。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影响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影响一、《旧制度与大革命》在学术界的影响:1、当代人写当代史是有优势的。
当代人写当代史除了有自身的困境,也有后代人写前史难以取代的优势。
托克维尔的序言里面自己已经这样说。
他说“我写这本书的时候,离大革命已经相当远,使我们只是轻微的感受那种另革命参与者目眩的激情。
那些激情到了我们这一代(实际上是爷爷发生的事孙子来写了)激情基本褪完。
同时又相当近,使我们能够深入到指引大革命的精神中去理解。
”就那个精神氛围还没有褪尽。
后代人写历史,史料占有比我们有优势,冷静客观比我们有优势。
但是有一条是致命的短处,就是他离那个时代太远,远到他已经感觉不到那个时代的精神氛围了,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另一种主观,另一种扭曲。
从司马迁的成功到托克维尔的成功,证明其实最好的历史写作时间大概离那个事件只有40年左右。
2、用真挚的语言来叙述革命。
关于革命,应该让它从审美学的领域、艺术的领域,让它回到政治学、社会甚至于经济学这样的领域里面,求其真,而不是求其美。
用真挚的语言来叙述它,而不是用那种艺术的语言来拔高它或者是贬低它。
革命本身是势力的,是欺软怕硬的。
这也是托克维尔第一次揭示的。
3、独特的史学方法。
托克威尔是在史学方法上第一个让我们得到启发的就是在那种断裂性的历史事件中看到历史的联系。
这是一般的历史书很难提供的。
二、《旧制度与大革命》在社会上的影响:1、名人的评价里夫(亨利·里夫——当时最重要的英国杂志《爱丁堡评论》的总编,《泰晤士报》的主笔)——《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一位读者里夫在信中对托克维尔说道:“我越是钻研已收到的你的著作的各章,就越是为之感染和欣喜若狂。
就像一件所有人都为之打动的艺术作品,在这里我重又见到希腊雕塑的痕迹与真面目。
”里夫是托克维尔著作的第一位读者。
他把托克维尔著作中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与孟德斯鸠著作中的《法的精神》置于同等地位。
英国财政大臣和杰出学者乔治·康沃尔·刘易斯勋爵——托克维尔的朋友、英国财政大臣和杰出学者乔治·康沃尔·刘易斯勋爵感谢他寄来《旧制度与大革命》,并在1856年7月30日的信中给他写道:“这是我平生读过的使我精神得到满足的唯一著作,因为它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与特点提出了既真实又合理的观点。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代表作,这本书以现代社会学的方法,对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和特殊性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大量史实和论证,在探讨大革命的狂暴性和开创性的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其与旧制度的内在关联和连续性,认为它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书在法国大革命研究中独树一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视角。
作者以历史学的方法,通过调查研究了大量史料,揭示了传统制度和社会结构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他指出,旧制度中存在的社会等级制度、法律体系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社会矛盾的积累和爆发,从而最终引发了大革命。
作者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统计数据,对大革命前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既关注了大革命的起始点,也关注了其前因后果,为我们了解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深入的历史背景。
书中还对大革命以来法国历史的反复性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作者认为,大革命并没有真正解决旧制度问题,反而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多次的循环。
他分析了大革命后法国政治的发展轨迹,包括波旁王朝的恢复、七月王朝的建立以及拿破仑帝国的崛起和复辟等,指出大革命并没有改变法国社会和政治的根本面貌,旧制度的影响依然存在,这一观点的提出对后世的政治思想、社会科学和历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旧制度与大革命》作为一部经典之作,不仅对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和特殊性提出了新的解释,也为后世社会科学和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法国历史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制度和政治体系的演变和变革,并对现代社会的变革等重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学术研究,它向我们展示了历史的长河中的扑朔迷离,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和启发。
读完《旧制度与大革命》,我深感托克维尔的思考和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他不仅揭示了大革命的起源和特殊性,还在研究大革命后的历史发展中提出了独到的观点。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巨著,更是一部对历史和社会变革进行深入思考的经典之作。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亨利·艾略特的著作,该书被视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史学著作之一。
亨利·艾略特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出发,对法国大革命前的旧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旧制度的弊端和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旧制度的腐朽和大革命的意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我的读后感。
旧制度的腐朽旧制度是指法国大革命前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制度,这些制度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之久,但是其腐败已经到了无法遏制的地步。
亨利·艾略特详细地分析了旧制度的腐败根源,这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经济方面。
政治政治腐败是旧制度的主要弊端之一,法国的国王几乎是无限制的君主,他们无需经过议会或民意的投票,就可以单方面决定国家事务。
这种制度使得王权几乎是无法限制的,国王与其手下的贵族们形成了独裁统治,百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同时,政府的管理非常薄弱,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国家财政状况堪忧。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法国政治的崩溃和大革命的爆发。
经济经济腐败也是旧制度的一个重要问题,法国的农业主要依靠封建地主的庄园经营,出现了大量闭塞不通的小领地,资源丧失严重。
同时,贵族阶层的崇奢淫逸导致了财政大量浪费,国家疲弱无力,贫苦百姓日益困境。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现代化的经济制度,只能以等级制度为基础,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旧制度的腐败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场革命彻底地改变了法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格局。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制度,更在于它对于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思想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制度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治,建立了议会制度,国王的权力被大大限制。
此外,法国大革命还创立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础,无疑是人类政治制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为后来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
经济社会法国大革命还改革了经济社会制度,消灭了封建主义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改革是一场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改革是一场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本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思考法国大革命的书。
该书不仅在反腐的意义上警醒当政者要居安思危, 更在制度演化的意义上为我们思考当下中国改革进程提供重要历史参照系。
在经历了前段时间因国家高层推荐骤然热销、争相传阅的表象后, 过滤掉盲目追捧的赶时髦和浮想联翩的牵强附会, 我们尤须静下心来, 在转换了的时空背景中、在世情国情党情的现实基点上, 以理性思考取代情绪发泄, 用逻辑分析代替直觉判断,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疑问, 沉淀经得起历史推敲的结论。
以研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为契机, 我们一同深入思考中国的改革, 澄清改革认识, 凝聚改革共识, 才能凝聚改革力量, 进而实现改革目标。
类比应认识现象区分本质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的同时, 认真读点有思想深度、有理论高度、有历史厚度的书, 来点思想激荡和头脑风暴, 对于做好本职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就属于这样一本书。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探究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源及特点的著作, 能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 除了高层领导人的推荐外, 更多的原因是书中内容与当下中国的关联性。
很多读者认为当前中国社会背景复杂和矛盾明显增多的处境, 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性。
我不赞同把当时的法国与当下的中国作简单类比, 不赞同把法国大革命与中国社会的改革作抽象联想。
1789年前的法国是封建旧制度行将没落, 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制度要求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 推翻旧制度当然需要革命, 并且是大革命;而今天的中国社会则是新制度, 也就是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正处于进一步优化、定型、完善的历史时期。
制度的完善不是推倒重来, 不是另起炉灶, 而是体制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中国的改革与法国的革命完全不是一回事。
当然, 无论是昔日的法国还是今日的中国都面临着社会转型的问题。
虽然转型的层次与本质截然不同, 但同为转型社会, 总会在社会心态、行为模式乃至利益结构等方面有相像之处, 在这背后反映的是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与矛盾, 而规律是具有普适性的。
个人-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启示

年的事儿。
《旧制度与大革命》讲的是法国大革命到底为什么会发生。在历史教科书里总结革命爆发的原因,无
外乎国王独裁专制,政府腐败,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等等通常所见的说辞。读者们也自然而然的觉得,肯
定是官逼民反嘛,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起来闹革命。然而真相远不是这么回事。
之后,就丢了官。这在西方国家根本不会出现的事情,在中国却发生了。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最重要的政治家是谁?不是国王、不是大臣、不是贵族,而是普普通通的文人,
或者叫知识分子。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很吃惊?法国的知识分子同德国的完全不同,德国同行完全不问
政治,只埋头于研究纯粹的哲学,但法国的知识分子非常热心于公共事务,因此你完全可以称他们为法国
减轻,他们就将其猛力的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之前的政权更好。在法国人看来,路易
十六最轻微的专横举动,似乎都比路易十四(名言:朕即国家)整个专制制度更难以忍受。
看到这里,让我们再来想一想现在的中国,毫无疑问的,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于30年前有了巨大的进
步,但是人民对于社会的不满程度反而是越来越深,最常见的一句抱怨就是:“这全都是体制的错!”在
由于这场革命称得上是天翻地覆,因此相关的反思书籍不胜枚举,那本著名的《乌合之众》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托克维尔的视角略有不同。看完此书,我算是彻底明白了政府高层到底在担心什么,法国大革命之
前的社会状况,同现在的中国实在是太像了!
托克维尔出版此书的时间是1856年,距离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仅67年,原本他还准备写第二卷
他见的这个老领导就是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只要在网上简单搜索,你就会发现王在各种场合对不同
的人推荐此书。不仅是他,央行的副行长也在推荐此书。据说京城的高层前段时间都在热读该书,那么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旧制度和大革命》的现实意义
【摘要】《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学术著作,近几十年来备受西方学者的重视。
中国目前处在变革时代,因其内容与中国当下社会有关联性,所以此书近些年也很受中国学者的关注,都希望从书中所借鉴,为解决中国变革中所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方法。
【关键词】《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法国变革
《旧制度与大革命》介绍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起源与特点,浸透着作者托克维尔对拿破仑第三专制制度的不满,原著出版于1856年,135年后才有了汉译本。
因为那时的法国与当下的中国有某种相似性,中国学者都想从书中找到一些有益的借鉴,因此,它很快成为有识之士的公共读物。
本文就读后的心得列举了四个方面,不妥之处,期望学者、专家不吝赐教。
一防止改革中的退步
改革总是想让社会往更好的方向前进。
但是经常由于顶层设计不严谨或其他原因,反而强化了旧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
书中举例说,在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九部或者十部宪法中,明文规定:任何政府官员,未经事先批准,不得由普通法庭起诉。
君主制下,政府和革命后一样,千方百计不使政府官员处境尴尬,像普通公民一样,在法庭上承认犯罪。
所以托克维尔讥讽的写道:”两个时代之间,唯一实质性的区别在于:大革命以前,政府只有依靠不合法和专横的手段才能庇护政府官员,而大革命以来,它已能合法地让他们违犯
法律。
”这种例子在其他地方也不少见,历来被人们诟病。
如在中国古代,地方官征收钱税时,往往会以损耗为由多征钱银,称为火耗或耗羡。
政府从来都没承认过这种不合理的制度。
清朝雍正年间的“耗羡归公”改革,把“耗羡”改为法定正税,从而制度化,为的是打击地方官员任意摊派。
但是州县官员于额定火耗外又暗中加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如今我国经过三十年的不断摸索,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方利益交织且矛盾重重,我们要特别注意某些地方可能考虑不周,让一些不合理的制度披上合法的外衣,导致改革的退步。
二为提高效率分权
法国大革命前是中央集权制,大臣想在巴黎控制法国的一切事务,甚至在边缘省份创办乞丐收容所也必须告知总监所收乞丐的姓名以及进出的准确时间。
他们为了身在巴黎能领导一切、洞悉一切,发明了上千种审查手段,因此,行政程序慢的惊人,这就不断激起怨言。
大革命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多少改观,托克维尔说:“凡读过旧制度的总督与其上级和下属的通信的人,无不赞叹政治制度的相似竟使那个时代与我们时代的行政官如出一辙。
”虽然历经革命,但政治制度的进步却不明显。
政府权力过大、干涉社会事务过多,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活力。
显而易见的,比如审批程序复杂导致的效率低下,官僚主义办事作风延误事情的解决等。
我国在这方面跟当时的法国有相似地方,都是大政府,权力集中。
现阶段国家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经常提到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其中
一个很重要内容就是分权,分权可以提高经济上的效率;可以合理控制政府的管理幅度,不至于因为管得太多而造成管理失误;可以调动地方积极性等,总之好处很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在改革中就是要吸收全人类的经验为我所用,少走弯路,高效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三平衡发展
自中世纪起,巴黎就是法国最大、手工艺最巧的城市。
到了近代就愈发明显,随后行政事务和工业也集中到那里。
巴黎越来越成为时尚的典范和仲裁者,成为权力和艺术的中心、成为全法国活动的主要阵地。
孟德斯鸠给他的朋友写信说:“在法国,只有巴黎和遥远的外省,因为巴黎还没来得及将他们吞噬。
”巴黎从外省抽走了显贵、商人,以及所谓的才智之士,全帝国的精华都集中到了巴黎,以至于有人说巴黎就是法国。
托克维尔说:“这种情况是40年来我们眼前不断更迭的所有政府垮台的重要原因。
”因为没有其他地方来为法国分担风险,如果巴黎乱了,整个法国就乱了。
同样我们应看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过于集中于少数几个地方,而任由其他地方落后。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制订的政策是不是往往对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有利,而忽略了边远地区和小城镇的利益诉求。
当下由于农村人才涌向城市,乡村破败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另一方面城市不堪人口重负、交通恶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城市病的解决也刻不容缓。
我们应大力扶持城镇的经济发展,人们可以就近就业,从而缓解一二线城市发展的压力。
四变革中维护好个人权利
托克维尔在第三编第六章举了一个例子。
下诺曼底省议会从总督手中接管政府时,发现20年来政府为修路而没收所有土地的价钱都还没有偿还,在那个小小的地方,国家竟然欠着25万里弗尔,而且受损害的大部分都是小所有者。
国家为了修路害了那么多人,在这个事情里每一个被侵害的人都从切身经历中学会,当公共利益要求人们破坏个人权利时,个人权利是微不足道的。
在旧制度里,政府早已向人民头脑中灌输和树立若干后来被称为革命的思想,这些思想敌视个人、与权利对立,并且爱好暴力。
因此,托克维尔认为,大革命出现的许多罪恶只不过是在旧制度里加进了他独特的残忍而已。
正常来讲,个人权利在变革中更应当得到保障,而不应延续甚至加深旧制度里对个人权利侵犯的做法。
毕竟改革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而社会又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的,归根结底,改革的目的还是为了让每一人活的更好。
尊重每一位个体,才是尊重整个社会。
我们国家在改革中侵害公民权利的事情还屡有发生,我们应竭力避免这种情况,不要在公民心中种下不公的种子,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托克维尔出身贵族,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他热爱自由、法制,尊重权利。
他超越本阶级狭隘的社会意识,并以客观的态度著成了这本书。
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和吸收这些人类文明的既有成果,使其为我所用,以不负前贤,有益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