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理论的基础,随考的不多,但基本概念要熟练掌握哦!

真题链接:

05年辨析题:

新闻报道不能只反映事物的现象,而必须体现事物的本质与主流,片面的偶然的现象不是真实的,只有事物的本质才是真实的。

06年论述题:

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新闻报道中失实现象的种类并分析其原因。

09年简答:

如果新闻记者总是担心新闻失实而犯了诽谤罪,那他就不会发挥应有的新闻自由和监督政府权,甚至在恐惧中丢失自己的权利。

一、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含义

(一)含义(06简述、李P172)

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准确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具有两重含义的。

第一重含义:每个单篇的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新闻事实。就是要求单篇新闻报道做到准确。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首先,所报道的具体事实要准确无误,五个“W”要完全真实可靠,不可虚构、捏造。其次,所涉及的概括事实也必须真实,能准确地、客观地反映被概括的事实的全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第二重含义:要求每个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连续不断地新闻报道,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画,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即要求整个新闻报道做到全面的反映,能真正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

这两种真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不能割裂,也不能混同。前者为狭义真实,即单篇报道的真实;后者为广义真实,即整个新闻报道达到的真实。每一个单篇报道都达到狭义真实是新闻报道在总体上达到广义真实的前提,没有狭义真实,就没有广义真实但是,所有的单篇报道都达到了狭义真实,并不等于就做到了广义真实。仅有事实准确还不够,因为它可能是片面的,而不能给人们展示整个社会的真实画面。广义真实要求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否则人们仍然有理由批评报道不真实。

(二)关于新闻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1、“本质真实”论

①有人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要求的新闻真实,不能只停留在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还有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在新闻报道中,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有人认为,“本质真实”是无产阶级新闻报道的特色,只有用正确的政治立场报道和分析事物才能做到真正的真实;

③有人认为,为了表现“本质真实”,应该在新闻报道中舍去假象、偶然性的事实,而用真像、必然性的事实。

分析:我们不赞成“本质真实”的观点,因为“本质真实”的主张不符合新

闻工作的特点,在理论上是不科学的,在实践上也被证明是无益的。

第一,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迅速作出符合事实真象的报道,而不能等到对事实的本质和规律认识清楚以后再去报道。对一个事物本质的揭示,是通过对一个事物多方面的现象加以研究、分析以后才能认识到的,绝大多数的新闻报道都不可能在一个事实发生以后立即通过对多方面现象的分析而揭示其本质;同样,对事物规律的揭示,也是在一个事物经历了较为完整的发展过程以后才能完成的,如果等到事物运动完成以后再去报道,那么,新闻就将成为历史了。因此,要求一篇新闻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否则就是不真实的看法是不符合新闻工作的实际的。

第二,判断新闻报道是否真实的标准只能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不是报道者所持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

第三,判断新闻报道是否真实,并不取决于所报道的事实本身是真相还是假象。因为假象也是作为一种事实而存在的,新闻报道如实地报道了这种事实,就新闻报道来讲,它仍旧是真实的。如果我们硬是要要求每个报道者在每次新闻报道时都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随时去揭露假象,否则报道便是不真实的,那实际上是在取消新闻报道。至于以偶然性还是必然性的事实去作为衡量报道是否真实的标准,则更不可取,不仅偶然性的事实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往往是具有极高新闻价值因而被大量报道的事实,如果说对这样的事实进行的报道是不真实的,更是违背了新闻工作的常识的。

第四,要求新闻报道做到“本质真实”,在实践中常为主观主义的新闻报道大开方便之门。尽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客观的,但因为“本质”是不可能用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它是人们认识的结果,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本质”带有主观色彩,常常会被人作任意的解释,致使有人会把主观需要当作本质,把符合这种主观需要的看作是“本质真实”的。

第五,“本质真实”的提法本身也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事物只有现象才是具体可感的,而本质则是抽象的,对于本质的把握是通过对具体可感的现象加以归纳、演绎所得出的认识的结果,这种认识只存在着正确与不正确、深刻与不深刻的区别,而不存在真实与不真实的问题。

鉴于把“本质真实”作为衡量一篇新闻报道是否真实的标准的主张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因此,有人又主张“本质真实”是对整个新闻报道的要求,而且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应该说,一个传播媒介在一段时期的整个新闻报道不仅可能,而且应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只要它准确地报道每一个事件,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就会自然地被揭示出来,正如马克思所说:“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被完整地揭示出来。”被完整揭示出来的全部事实当然就包含着有关这种事实的本质认识。但是,不能把揭示事物的本质当作整个新闻报道的出发点,而应该看作是真实的新闻报道的自然结果,因为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而不是相反。应以十分明确的“准确”和“全面”的概念来作为衡量新闻报道真实与否的标准,以“准确”来衡量单篇新闻报道,以“全面”来衡量整个新闻报道。“宏观真实论”

2、“合理想象”论

合理想象是指记者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没有采访到的而可能发生的“事实”,

并将其作为事实来报道。

主张合理想象论的观点认为,记者不可能对事件和人物的细节都一一采访到,写稿时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细节进行“合理”想象,并认为这种做法对新闻报道来说是合理的。

实际上,合理想象的观点是主张在新闻报道中可以用文学的虚构手法,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新闻报道特定的真实性要求。新闻报道是必须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为依据的,而不允许以推测和想象为依据,尽管这种推测和想象从逻辑上是“合理”的。因此,“合理想象”论是违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的错误观点。

3、“有闻必录”

“有闻必录”是早期西方新闻学中一种关于真实性的观点。

第一种:认为只要听见某人讲过或见之于某种材料的事实或者情况,新闻传播媒介就可以加以报道,至于所报道事实的真实性,报道者可以不承担责任。

第二种:认为新闻传播媒介不应该以本身的利害关系和主观因素来取舍新闻,而应该尽可能将所得到的重要的新闻如实刊登出来。

分析:如果按照第一种表述的意思,所谓“有闻必录”表面上似乎是主张新

闻的真实性,但是由于对真实性无严格要求,所以容易适得其反。如果按照第二种表述的意思,所谓“有闻必录”似乎主张抛开新闻传播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立场甚至主观感受,完全按照新闻价值来报道新闻,事实上完全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可能的。

无论按照哪一种解释,对于“有闻必录”应该做出“一分为二”的分析。一方面,这种观点主张“录”必须有所“闻”,符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新闻传播

者利用这个口号作为揭露反动统治的掩护,发挥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种观点主张“有”闻“必”录,否认了新闻传播者对于新闻事实的倾向性和选择性,采取对新闻的真实性不负责任的态度,成为虚假新闻的庇护所。因此,在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上不宜提倡。

补充事例:

2003年《青年参考》的一篇关于大学生卖淫问题的报道招致激烈批评。辩护者的主要理由是,该报道是真实的,因为报道以实地采访为依据,“8%-10%”的大学女生卖淫,“25%”的大学女生做三陪等情节更是一个口述实录。其报道是有来由的并非存在捏造,该报道就无可厚非。

辨析:记者是生活的记录者,记录是记者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但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只有权利没有义务或者权利重于义务,就会完全背离维持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最基本的自然法则。对记者来说,与记录的权利是相对应的义务就是判断。毕竟生活是复杂的,记者看到的、听到的往往也是复杂的,往往可能只是表象,甚至可能是假象。这就要求记者对他所要记录的各类现象进行判断,而不是有闻必录。如果把新闻真实、新闻自由等同于“有闻必录”,必然的归宿就是把严肃的新闻降低为流言蜚语,甚至降低为造谣诽谤。该报道的记者则是客观上用笔“谋杀”大学女生的集体名誉,使她们几乎每个人都背上了难以洗刷的嫌疑和耻辱---用一个未予证实、道听途说的“8%-10%”、“25%”。

另外,这名记者根本就没有隐匿权意识,为了证明自己的报道有依据,而将新闻线索提供者的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和盘托出,使完全无辜的新闻线索提供者不得不承担完全没有必要承担的巨大风险。其轻诺寡信、惟我中心的实用心态,其对人的权利的模式、对人的命运的漠视,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诚然,新闻工作者必须固守新闻真实、新闻自由的原则,但其尤其需要固守人道的原则。以人道关怀为最基本的判断尺度,对生活的记录才会是公正的,才能建筑新闻真实、新闻自由的大厦。没有人道关怀,新闻真实、新闻自由必然要蜕变为一种绝对权力。先做人,再做记者。

(三)新闻报道真实与文学真实的区别

新闻报道和文学都以社会生活为反映对象,都要求作出真实的反映,但二者真实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首先,从反映方式上看,新闻报道是再现社会生活,因此,要求它准确、全面地把社会生活中的实情报道出来,它的报道必须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决不允许虚构和“合理想象”。而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表现。文学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是建立在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的基础上的。作家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通过对大量生活现象进行概括和归纳,创造出可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具体的艺术形象。

其次,从人们对二者真实的要求看,人们要求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可靠。这种要求是和人们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目的直接相关联的。人们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目的,就在于要了解环境变化,消除或者减少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并根据对环境变化的认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如果新闻报道不可靠,则会增加人们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人们行为的失误。因此,人们是从实用的、直接的功利目的的角度来要求新闻报道的。而人们对文学的要求则是真实可信。

第三,从二者力求达到的真实的高度看,新闻报道要求达到的是生活的真实,只要它对生活的反映是准确、全面的,它所报道的是与生活的情景完全相符合的,它就达到了真实的要求。而文学则要求达到艺术的真实,它不必和生活中的情景完全相符。

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一)真实是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品质(李卓均P181)

人类社会新闻现象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论是人类初期的新闻活动,还是我们今天的新闻活动,都是为了了解环境的变化,以使人们能

够在环境中有效的生活。不管人们对新闻如何定义,都无一例外地强调新闻或者新闻报道的基本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新闻报道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以满足人们了解环境变化的需要,这是新闻活动的最主要任务和最根本的特点,也是新闻活动,乃至新闻事业所以产生、发展的基础。新闻报道如果不能真实地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便无法使人真实地了解环境,而不了解环境,人们就无法在环境中有效地生存,这样,新闻报道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真实地进行报道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基础,新闻报道的其它诸种功能和作用,如引导舆论的作用,宣传教育的作用,知识和娱乐的作用,等等,全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二)新闻传播事业必须真实的原因(蔡156)

首先,从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来看,新闻是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有关新近发生的事实信息。在事实和新闻之间,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本源的东西,是起决定作用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是对事实的反映。因此,新闻必须真实地报道客观事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其次,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但是,这种反映是主动的、不断深入的。因此,新闻传播事业不仅要真实地反映实际,而且要能动地指导实际;不仅要反映事物的个别方面,而且要反映事物的总体;不仅要反映此事物,还有反映其与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使得事实与新闻之间出现了复杂的联系,也使得新闻真实性问题呈现出多种层面。

再次,从新闻传播媒介与受众的关系来看,受众了解和接受新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外界的新情况,以求得生存和发展。新闻传播事业的优势在于能够大量地、迅速地、及时地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各个方面的需求。如果新闻传播的是虚假信息,必然会失去对媒介的信任,媒介的公信力下降。

(三)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极端重要性(李良荣P230)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特别强调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

1、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2、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着党走。

3、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党和人民心连心。

4、只有坚持真实,才能是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们的尊敬和信任。

5、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

三、新闻真实是相对的

(一)新闻真实受到各种自然制约(陈力丹P64)

1、新闻只能选取很少的事实加以报道,因而媒体呈现世界的真实程度是有限的

传媒并非人们所说的,是一面反映世界的镜子,按照世界本来的多样性反映社会现实。(新闻报道不是太阳,不可能普照大地,把一切都照亮,让人们把一切都看清;它只可能成为探照灯,照亮世界的最新变化和人们最关心的事情。)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传媒报道的新闻只能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一些事实因为被媒体关注而得到放大,另一些事实则因为没有被媒体关注而销声匿迹。“媒介世界”和“现实世界”并不等同。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在媒介世界里。例如,各类盛大的体育赛事的报道。

2、新闻工作面临的基本矛盾:具体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因而,具体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显然,在所有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新闻真实具有共同的特点:事实本身在发展,人们对这个事实的认识也在发展,人们对事实认识到什么程度,新闻才可能真实到什么程度。例如,某空难的报道,细节上一开始的死亡人数和事故原因都只是估计,与后来的真正的结果有所处入,然而,几乎没有人会指责这样的报道“失实”。

3、新闻是否真实还取决于接受者的认同

前面是从传媒和具体报道者的角度来说的,此条从接受者角度来看新闻真实。

我们生活中有一句话“信不信由你”,真实的效果是通过传受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的,传受双方彼此信任,受方就会认为是真实的,否则相反。在新闻报道中也有这样的情况,你的观点跟我的对立,你报道的事实我总会认为不够真实。或媒介本身的公信力不高,受众对其报道的新闻也持怀疑态度,认为其不太可信。例如,2003年4月1日,网络媒体首先报道了张国荣自杀一事,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怀疑它的真实性。

4、选择事实时的文化背景、现实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真实性难以被完全确认

作为对新闻的价值判断,新闻真实受一定文化、价值观、制度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作为主导信息系统运行的传媒,其本身处于特定的社会大系统内,必然会受其他系统的影响。1958年的“浮夸风”。在新闻实践中,这是一种由特定的制度性指导思想带来的体制性失实,反映了新闻真实在价值判断上的相对性。同时,新闻传播是一种选择的艺术,在无限事实和有限梁道的矛盾中,选择是一种必然。要选择,就要有一定的标准,而标准的形成是历史的、文化的、利益等的诸因素交杂的产物。

5、传播符合表达意思的有限,使得新闻接受者对真实的理解也会发生差异

(二)新闻真实性原则与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是由传播者来构建的,同时传播活动是双向的,它是以受众为存在的基本前提,所以拟态环境也需要受众的解读。传者一方面要考虑选择什么事件作为新闻报道,另一方面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什么时间报道,这直接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更关系到受众对信息的解读:若受众对拟态环境的解读和自然

环境最大程度的相似,则认为此新闻具有“真实性”;若与自然环境有较大偏差,则对真实性产生怀疑。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因素:

新闻真实是相对的,非纯客观的。真实性常常受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因记者的阅历、文化素质、思维方式等而使信息得到不同取舍和解读,使其与客观真实有所出入,这赋予了新闻一定的内涵和精神,因此实际中,新闻真实不仅取决于事件真实存在与否,也取决于传播方法,即对拟态环境的构建。

四、新闻失实的表现、原因和对策(蔡162)(06论述;联系看“新闻道德”)

(一)新闻失实的表现

新闻失实,又叫假新闻,从广义上说是指新闻传播者和新闻传播媒介由于不

能正确的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真实面目,而造成的对客观现实世界的虚假反映。从狭义上说,是指某一篇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况。

新闻失实可分为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两种类型。所谓故意失实,是指由于

新闻工作者的思想品质低劣,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凭空捏造事实或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这是新闻失实中影响最为恶劣、后果最为严重的一种。所谓非故意事实,是指由于新闻工作者作风马虎、知识水平不高或工作经验不足(新闻和文学的区别)而造成的虚假新闻。

新闻失实的表现大致有以下六种情况:

1、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2、添枝加叶,层层拔高。其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事其人,但出于需要而往往拔高或贬低。例如,对先进人物的报道,批评报道中写的坏人坏事。

3、移花接木,偷梁换柱。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把过去的事实和现在的事实相混淆,或者把众人的事实和某个人的事实相混淆,把彼人和此人的事实相混淆。

4、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5、不懂装懂,因果不符。

6、装神弄鬼,自欺欺人。

(二)新闻失实的原因

造成报道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并不仅仅在于新闻工作者的观念、素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有着深刻的社会的、政治的原因。

1、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上的错误,会导致大面积、长时间的失实。体制失实。

由于我们的新闻事业是作为党的喉舌的,它必须无条件地不仅在思想路线上服从党的领导,而且在组织上也要绝对保证服从党的领导。党的是关键。若党的

正确可引导、监督新闻事业进行真实的报道,但错误就相应的有失实报道。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是1958年的浮夸和“文革”中的造谣。

2、党风不正,个别领导人利益新闻报道为自己谋利。

3、有些新闻单位违背职业道德,不讲社会责任经济效益高于社会效益。

4、新闻工作者思想上存在着某些错误的认识。

其一,认为凡是新闻都是宣传。

其二,思想方法上有片面性。一方面使我们看问题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能证明自己观点的那个方面,而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事物的全部,造成报道失实;另一方面,片面性也导致看问题的绝对化而造成失实。

其三,搞合理想象。

5、新闻工作制度和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在许多新闻单位里,都以稿件的采用数作为评定奖金、提升工资和职称的主要衡量标准,这就很容易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滋生“上稿第一”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使得一些人只求上稿,而不惜弄虚作假。加之新闻单位审查制度又不严格。

(三)新闻失实的对策

对这种顽症,我们要从法律规范、工作制度、思想教育、舆论监督诸方面实施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理,方有可能得以彻底根治。

首先,建立和健全保证新闻报道真实的法律规范,以保护坚持真理、坚持真实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对造成新闻报道严重失实的有关人员要处以重罚,必要时要予以法律制裁。对提供假材料、假报道的人,要追究法律责任。

其次,新闻单位应加强工作责任制,对可能造成失实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凡有失实报道,均应毫不掩饰地在原版、原位臵及时更正,并真实说明失实的原因,诚恳地作出自我批评。

再次,新闻工作者应严格遵守新闻工作职业道德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第四,加强社会舆论对新闻机构的监督,毫不留情地揭露从事不真实报道的新闻机构,使之处于广泛的社会舆论的压力之下。

第五,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保证新闻事业能够按照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大胆负责地、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改变对新闻报道“一次完成”的老观念,提倡多采用连续报道、多方位的报道、不加评论的客观报道,通过新闻机构的有机运动,把全部事实完整地揭示出来。

各个新闻机构应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的领导,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还要加强新闻机构自身的横向监督,开展报道真实新闻、善尽社会责任的良性竞争。

更多武大新传考研资料请关注“武大新闻传播爱好者”

网络传播如何维护新闻真实性

网络传播如何维护新闻真实性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互联网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1) 二、造成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 (3) 三、怎样维护和提高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5) 四、如何把握和维护互联网新闻信息资源 (6) 五、参考文献 (11)

网络传播如何维护新闻真实性 高鹏 摘要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一直是人们公认的一条普遍原则。新闻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一方面是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由此可见,新闻真实有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忠实地反映外部事物,做到不走样,这是真实的基本要求;二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不单纯满足于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要善于在事物的总体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基本趋势和主流,做到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的真实、准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网络新闻也不例外,虚拟世界同样需要真实。 【关键词】真实性、原因、维护 一、互联网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当前,方兴未艾的互联网以丰富的信息吸引着公众视线,日益渗透进人们的生活,而互联网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如: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BBS、网络寻呼等手段,更为人们参与信息的发布和相互间的交流提供了阵地。 但是,有的人却趁机把不真实的信息送上网络,甚至隐瞒真实身份,蓄意制造假新闻。而我们有些网站由于各种原因,也未能完全避免传播假新闻。有人甚至夸张地形容网络新闻是“假报频传”。轻者用假新闻搞恶作剧,或进行人身攻击,侵犯他人的隐私权,重则有些人出于政治目的,利用网络媒体的特点和我们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抓住一些热点事件,制造假新闻,蛊惑人心,干扰社会稳定。那么,互联网到底是怎样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呢?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第一节实事求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 ●第一,一切新闻报道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它们的真假优劣无不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 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唯心论者强调:新闻是“性质”本身。“时宜性”、“公告性”、“趣味性”。 ●捏造事实:把有说成无,把无说成有,凭空虚构。 ●玩弄事实:不按事物本来面目进行报道,或夸大,或缩小。 ●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不仅要真实地反映实际,而且还要能动地指导实际;不仅 ●要客观地反映事实的外部状况,而且还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反映事物的内在本 ●质;不仅要反映事物的个别现象,个别方面,而且还要正确地反映事实的总和与事●实之间的联系,揭示事实的真相和客观世界的真相。 ●新闻真实包含双重含义:总体真实、具体真实 ●具体真实: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反映。 ●总体真实:指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 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 ●1985年6月27日上海造漆厂特大火灾 ●上海电视台14条新闻:第一部分是反映灭火的,13条。第二部分是分析起火原 因的,只有1条。 ●三、新闻工作者必须有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一切 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反映事实真相;必须讲真话,讲真理,有识别真伪的能力,敢于为真理而斗争。 ●列宁:绝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 ●毛泽东: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 学态度。 ●《政治周报发刊理由》:“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 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 ●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 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我们认为,真实性含义的基本之点就是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 合。包括三个方面要求: ●第一,新闻事实完全真实 ●首先,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要真实无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过程、结果、思想、言语、行动、引用材 料以及一切细节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准确无误,不能“合理想象”,更不能向壁虚构。 ●其次,新闻报道的概括事实必须真实。 ●第二,新闻报道的事实和这类事实的总体要完全一致。 ●列宁《统计学和社会学咋》: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 和玩弄事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方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

拍摄新闻照片应注意的问题

拍摄新闻照片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照片,就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照片,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热点问题、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大事故、领导考察、名人行踪、新生事物等情况的照片,要求主题鲜明、状态逼真、层次清楚、背景真实、构图完整、不作修饰,让人一看到照片就明白照片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其实新闻照片不只是具有新闻的价值,同时还具有历史资料和证据资料的价值,因为多年以后如果需要说明当时的情况,照片的证明比文字的解说更具有说服力,更能让人相信其真实性。 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图象混浊或不清晰。这是技术问题,主要是在按快门时手抖动或者没有对好焦距就按快门。 二是主题不够鲜明突出。这是不懂拍照要求,不知该拍什么不该拍什么,拿着相机就乱按快门。 三是没抓到特色的画面。这是不会抓特色画面出现的瞬间,以为只要把人物和景物照下来就行。 四是出现不该有的瑕疵。这是缺乏审美水平,出现打瞌睡、揩鼻子、撒笑、转身等不该有的瑕疵。 五是取景不够端正完整。这是不懂美学要求,出现人物身体残缺、会标歪斜不全,空间比例失调。 要避免以上问题其实也不难,只要做到熟悉相机操作、明白主题含义、懂得审美构图、善于抓住瞬间就可以了。其中引起图象混浊或不清晰的问题,手抖动可以用双手持机或者使用三角架,尽量保持

身体和手不摇晃;对焦问题需要以看到取景框中图象最清晰为准。主题鲜明突 出的问题,在拍摄前就要明白我们拍摄的意图是什么、需要怎样拍摄或拍摄什么图 片才能表现我们的意图,只要清楚这个问题后就知道该拍什么和不该拍什么了。抓 特色画面问题,需要我们随时注意,首先找好最佳拍摄位置和角度,然后等特色场景 出现时马上就按下快门,例如需要抓住领导握手、会场鼓掌、发奖接奖状、船舶靠岸、蓝球进圈、比赛开始、举酒碰杯、交换签字文本、剪彩下剪刀等精彩瞬间按下快门,有些场景动作的精彩瞬间非常短暂不到半秒钟就消失了,因此必须十分注意抢抓最佳拍摄时间。例如拍摄女人需要认真注视在她们表情动作最好笑得最灿烂的那一瞬间按下快门,拍摄拔河需要在双方最用力或显示胜负的那一瞬间按下快门,拍摄发奖需要在发奖人将奖状交到领奖人手上的那一瞬间按下快门。避免瑕疵,就是避 免在照片中出现不该有的动作,例如拍摄会场时需要避免出现有人接电话、吐口 水、打瞌睡、揩鼻子、反脸张望、交头接耳、偏头、撒笑、转身等情况,应该等大 家都坐好,都在集中精力听报告时才按下快门。关于端正,就是说相机必须端正,不 论竖拍正拍都不能出现歪斜(特殊场景除外),可以用取景框中的平行或垂直物体做 参照,要保证该平行的平行该垂直的垂直,不能出现立柱歪大楼偏或桌面斜等情况。关于完整,是说需要使主要的人物或景物完整出现在取景框中,不能出现残缺,特别 是会场的会标和主席台就坐人员不能出现残缺,如果有残缺就移动相机的位置和角 度来适应,如果景物过大可以调整焦距或移动距离来适应,如果场景宽大显示不完的可以舍弃那些次要的而 保留主要的,保留那些最能体现主题和说明问题的。 第二: 作为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在拍摄人物新闻事件照片的时候,一定要留心以 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一是在表现新闻人物互相握手的时候,绝不能有新闻主体人物将一支手插在兜里,另一只和对方握手的现象发生,这是新闻人物对对方的极大不尊重,一定要注意;

网络时代如何保证新闻真实性

网络时代如何保证新闻真实性 [关键词]网络时代;新闻真实性;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是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它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并且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不仅如此,未来的网络新闻将不再受传统新闻发布者的限制,受众可以发布自己的新闻,并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快的传播,而且新闻将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平台。网络新闻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这将完全颠覆网络新闻的传统概念。网络媒体之所以红极一时,主要与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独有的规律有关。与此前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街头告示等传统宣传方式相比,网络显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比纸质媒体要逊色一些。由于网民发言无资格要求、网络审查标准较宽、网上发言承担责任的可能性小等现实情况的存在,网民对其所知情况真实性进行核实的动力比纸质媒体的记者要小得多,所以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比纸质媒体要差。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失去了真实性的新闻

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继续生存,网络媒体更是如此。虚假新闻是对新闻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最大挑战,因此,保证新闻的真实,杜绝虚假报道成了新闻媒体最重要的工作。互联网时代,杜绝虚假新闻面临着更大的难度和挑战,近年来,一系列虚假新闻的出现,以及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都在提醒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把杜绝虚假新闻当成网络新闻媒体的首要任务。 网络受众对新闻消息真实性的信赖的选择性也有其独有的特点。如果先发消息与后发消息有冲突,网络受众一般倾向于选择信赖先发的消息;如果官方消息与民间消息有冲突,网络受众一般倾向于选择信赖民间消息;如果正面性消息与负面性消息有冲突,网络受众一般倾向于选择信赖负面性消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的可能是官方消息对于正面报道经济扩大的习惯以及官方公信力不高,但人们喜欢接受负面消息的心理习惯也应当起着一定的作用。 网络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在短短的几年之间,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发展壮大,浏览网页成为人们获取资讯、消闲娱乐的重要途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资讯的泛滥和传播源的不可控性,造成近年来虚假报道和不实传闻愈演愈烈。

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新闻真实性

浅谈新闻真实性 内容提要:新闻真实是新闻的本质性要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们的主观认识的产物,与人们认识过程中的种种因素有关。新闻的真实性的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克服影响新闻真实性实现的障碍,最大程度的实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闻;真实;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既是新闻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新闻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新闻界一直把新闻的真实性当作一个理论问题来看待,理论研究的文章大量出现,而且已经基本趋于成熟。然而,在众多专家学者对新闻真实性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虚假新闻也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虚假新闻的大量出现并非由于新闻工作者不知道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而是因为他们在具体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忽视或者放弃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致出现了当前新闻真实性理论研究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新闻工作实践相脱节的现状。因此,新闻真实性的研究不能再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阐述的层面上,而应该转向关注理论研究如何指导实践,如何规范媒体工作等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上来。新闻界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一方面,在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中对学生进行新闻真实性教育,培养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和新闻专业精神;另一方面,在新闻媒体内部,建设和完善新闻工作制度,通过各种职业培训、奖惩的方式,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我们希望,有了学界与业界的共同努力,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和即将踏上这一工作岗位的学生,都能够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我国的新闻真实性问题可以得到更好地解决。 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将众多问题表现出来,而“诚信”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词。无论是食品、药品需要用良心来生产,新闻报道也同样需要良心和诚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一旦失实,必定会给受众生活和社会带来大大小小的影响。为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新闻从业者都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一、客观真实与新闻真实 (一)客观真实 所谓客观真实,就是客观世界确实存在过的事实。人类通过无穷尽时间和精力不断地探索真相,可以不断地接近客观真实。 客观报道就是客观真实的体现,而所谓“客观报道”,是指新闻报道要忠实于客观事实,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地反映它和报道它,切忌将对客观事物的观点和意见与其相混同。客观报道原则之所以能历经百余年,至今依然被世界新闻界所认同和遵循,除了它作为一种报道原则和报道形式的独特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的那种新闻理念和职业精神。坚持客观报道原则就意味着,新闻媒介及新闻从业者要坚守新闻传媒作为社会公共媒介的责任,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尽可能客观公正的向他们提供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真实情况的事实信息。 新闻真实 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为,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首先,新闻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条件,在事实和新闻之间,是先有真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

新闻真实性的现实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47256045.html, 新闻真实性的现实意义 作者:丁媛媛 来源:《科技传播》2014年第16期 摘要所谓的新闻真实性指的是社会媒体安生立命之本,对于新闻来讲具有本质性的要 求,面对新闻真实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新闻作为主管反应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怎样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成为了新闻实践过程里的主要问题,对于新闻理论研究非常重要。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052-02 0引言 新闻事业一定要依靠真实性进行延续,这也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原则。脱离了真实,新闻工作就毫无意义。新闻真实指的是新闻在面对客观事物时,真实的体现、报道,要将事物本来的面目体现出来。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是通过新闻本身的规律进行判断,属于广大受众的需求,也是报纸、电台、电视等传媒获得民心的主要内容。 1当前新闻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当前我国新闻报道失真的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新闻行业工作的社会责任逐渐突出,新闻报道的失真变成了当前人们较为重视的内容。当前社会环境使得新闻失真报道的原因有很多,对于新闻报道失真的研究是一个非常繁琐的系统工程。探究使得新闻失真的主要因素包含了社会十分复杂的环境对于新闻报道造成的影响;由于各方力量的影响而使得新闻工作人员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由于改革开放,为我国各行各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效,新闻行业也在此获得了高速的发展。新闻工作人员一定要具有较强的心态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转变的过程对于社会物质环境以及精神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新闻行业需要新闻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对待事物的勇气以及对待百姓的诚实性,这也是最为关键、最为基础的行业要求。 1.2新闻理论同时间过程相脱离,舆论空间还需要优化 新闻行业作为一个理论指导同实践验证的融合性较强,大多百姓所关心的社会行业,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当前时期,新闻行业的报道呈现出一个较为封闭的状态,对于新闻报道的过程来讲过于重复,这也使得观众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具有思维疲劳的不良状况。当前新闻行业给社会以及人们灌输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对于新闻报道而言一定要积极发挥出理论指导实践的特点,让新闻行业的新闻工作人员可以真正意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作用,让百姓真正意识到社会新闻的重要作用。新闻工作人员要以传统新闻

浅谈新闻的真实性

浅谈新闻的真实性 摘要: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新闻传播的功能是通过新闻事实去把握世界及人类生活的本质,所以,新闻写作必须客观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信守的基本原则。真实性是新闻最本质的规定性,它是新闻独特力量和高贵品质的主要源泉,体现着新闻的基本特征、性质和要求。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虚假;竞争;维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新闻事业得以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也造成巨大冲击。在此种情形下,新闻从业者面临着严峻考验,有些采编人员经不起社会的种种诱惑,背弃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使假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不仅误导读者,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更使每一个新闻从业者蒙羞。为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新闻从业者都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一、新闻真实性内容 新闻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事实真实是新闻真实的首要要求,其含义有三:第一,该事实必须是真实发生或存在的,有据可查、有证可验;第二,新闻要素必须是完全真实的,即何人、何事、时间、地点、过程、直接原因、直接背景、直接后果、直接反馈、直接影响等必须确凿无误;第三,新闻整体事实的真实与新闻细节的真实是统一无悖的。新闻报道与记者采写的最高境界是反映事实本质。在尚无法达到这一境界时,至少要做到“一般真实”,即新闻必须是真正发生的、真实存在的事实或现象。不虚构、不夸大、不“移花接木”、不“张冠李戴”、不“合理想象”是维护新闻“一般真实”的最低要求。 二、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 (一)新闻真实的重要性。第一,新闻报道的写作对象是事实,而事实的基本特性是客观性。真实性的重要内容就是准确地反映这种客观性。正因为新闻是对真实情况的传播,才使其有价值,如果是虚假的,就会一文不值。第二,新闻具有多种社会作用,而社会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新闻的真实性。如果没有真实的报道,一切作用将无从谈起。第三,新闻的有效传播必须有读者的信赖,而信赖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报道的真实性。在公众心目中,对媒体至少有这样的信念:一般来说,媒体报道的是事实,因此用不着核实就可以直接相信。假如读者怀疑或者必须怀疑每一篇报道的真实性,以致每一篇报道都需要核实才能相信,那么,整个新闻传播业势必土崩

新闻真实性的重大意义

新闻真实性的重大意义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尽管中外新闻学理论在“新闻”的定义上不尽一致,但是所有新闻的定义都离不开“事实”二字。“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按照这一基本认识,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新闻报道的不是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事实,而是报道者的主观想像和臆造,那么,新闻也就不成其为新闻了。因此,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客观要求。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这是提高引导能力、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保证。 新闻的真实性,关乎舆论导向。真实是导向的基本前提,离开真实,导向就成了一句空话。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立在真实的新闻报道基础上的。建立在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基础上的舆论导向,必然是错误的导向。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不但不能起到引导人的作用,反而会因为误导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新闻媒体还承担着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民意表达的责任,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真实可靠的信息提供的是正确的参考,虚假不实的信息提供的是错误的参考。在准确传播真实信息这一基本功能上,新闻媒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 新闻的真实性,关乎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决定着媒体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一个没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媒体,也很难有影响力和引导力。新闻报道是否真实,直接影响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不懈追求,是赢得公信力和尊重的基础。那些得到受众欢迎的媒体,都是因为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三贴近”原则,在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客观报道中提高了知名度,赢得受众信任,树立了权威性,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53 融合与发展·研究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摘 要: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新闻信息,通过新闻了解时下发展的具体变化,时事、新闻等动态信息的变化,能够让人们对自己关注的民生、政治、经济等问题实现最基本的信息更新。新媒体的发展可以更全面、更快速地给人们提供新闻信息,既拓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实现了多元新闻发展的可能。但是,现阶段部分新媒体常常出现失真问题,甚至造成社会上的信息误导。为了将真实的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一定要对新媒体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真实性显得愈发重要,这是以新闻真实性为核心的处理模式,按照社会需求实现合理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实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9-053-02DOI:10.19483/https://www.360docs.net/doc/347256045.html,ki.11-4653/n.2018.09.021 文/赵克家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获得了新的空间,这对于优化新闻事业来说极具动力。不同类型的人群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其多元化特点日益明显,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最基本的真实性,保证各类新闻都能够完成最基本的信息传递目标。新闻报道的核心灵魂就是真实性,是保证新闻信息具有基本价值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新闻信息是否存在阅读价值的重要标杆。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开始萌发,为了吸引到最大范围内的受众群体,很多新媒体在新闻题目上做出花样,这种情况很有可能造成虚假新闻的产生,让人们对社会新闻造成误解。这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不仅会误导受众,更有可能造成社会舆论环境的偏差,让人们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对此,有关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采取有效的方式应对新闻行业中出现的失真现象。 1.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缺乏真实性的原因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基本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更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为了保持新闻真实性,首先需要将事件按照步骤进行完整表达,不需要加入报道者的个人看法,只要清晰、准确地将新闻事件说明,就是一次合格的新闻报道。经过新媒体的冲击之后,现阶段中国社会新闻报道的失真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新闻工作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经过对现阶段出现失真现象的新闻报道的分析,这种失真主要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对新闻内容凭着臆想进行描写。或者是部分工作者对新闻内容有一定了解,但是并未掌握其中深层次的内涵,写出的报道也仅仅是为了应付工作。这就造成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偏差,无法将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闻播报出来。 1.2新闻工作者失实报道 部分虚假新闻是报道者明明知道真实情况,却因为受到某些外力因素,不得不曲解某些内容,其中的虚假成分因为加入一定的主观臆断成分,猜测对现有事实加以延伸或扩展,而让新闻事件的报道出现明显的、与事实不符的情况。这是由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较差等客观原因而造成的事实偏颇、报道不全面。这样的新闻稿件一经发表,虽然不一定能够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但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这种不按照基本原则报道的材料,是导致新闻真实性明显受到质疑的重要原因。 1.3新闻工作者工作态度不端正 最基本的新闻报道除了坚持真实性原则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将完整的事件信息清楚地表述出来。部分新闻报道失真的原因,是因为新闻工作者报道过程中,缺乏基本的端正态度,对某些需要进一步调查和深入分析的新闻并没有花费时间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新闻真实性的缺乏不仅导致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不信任,更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新媒体时代下实现新闻真实性的措施 现代新闻报道失真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都有可能出现某个环节的真实性缺乏问题,不管是主观上的故意背离,还是客观上的信息不完整导致的失真,

浅谈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

浅谈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 在新闻学原理的小组展示课上,我们选取了近期的热点事件——“八毛门”进行了分析研究。一个出生仅2天的婴儿无法正常排便,疑为先天性巨结肠。深圳市儿童医院建议做造瘘手术,全部费用需10万元;而学医的父亲陈先生拒绝了手术,到另外一所医院仅开了0.8元的石蜡油,即缓解了孩子症状。深圳新闻网的记者傅大伟首先报道了这一事件,由于10万元手术费与8毛钱间的巨大反差,引起公众对此事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也有记者为了探求事实真相进行了深入的追踪调查,发现这八毛钱的开塞露仅仅只是解决暂时性的问题,无论如何婴儿都得接受手术从根本上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这篇《医院要动十万元手术,最终八毛钱治愈》的报道相继被国内各大媒体转载,舆论对医院的骂声一片,究其原因全部来自于‘八毛钱’和‘十万元’这一巨大差距的噱头。就新闻本身来说,涉及患者与医生为主体这一医患主题的新闻就容易引起舆论的讨论,虽然,不得不说当今中国医疗制度不够完善,医疗领域环境恶劣,其中固然有部分医生缺乏职业操守的因素,但与庞大的医疗队伍相比毕竟是少数,虽然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医患关系中,医生与医院是站在绝对强势的地位上,但不能利用这一敏感话题作为噱头,断章取义,无中生有只求其点击量发行量。 在傅大伟记者的本篇报道中,没有涉及任何专家或者医生的观点,仅仅凭借学过一点医的患儿父亲的一面之词与八毛钱十万元价格的悬殊进行报道,甚至引伸出医生利用手术拿提成等无客观事实根据文字。正因为如此,在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只是才会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并深入调查。 傅大伟记者这篇毫无事实根据的报道造成的后果,不仅仅只是给这家深圳儿童医院的名誉带来损失,也让许多患儿家长对医院产生怀疑拒绝接受治疗而导致患儿的性命堪忧。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生命力,也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更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真实性的本质表现于执笔者的思想、立场和依据真实所作出的正确判断的与否。这就要求记者要深入实际采访,了解真正事实,成为客观事实转化成新闻进而传播给大众的中介。客观全面的公开信息,这才是新闻工作的职责所在。新闻媒体是面向大众的,新闻缺乏真实,坑害的是整个社会。 很多媒体都在追求“独家报道”,为了吸引受众,博取点击率或关注度,采取断章取义,报道偏颇或是失实,认为媒体有了“独家”就有了立足之本,实则不然,仅仅为了抓住新闻敏感性而用这种缺乏客观依据,背离事实的新闻寻求立足之本,长此以往也就失去了自身的可信度与公信力。在本次“八毛门”事件中,傅大伟记者以及其他对此事进行报道的媒体,其初衷也许是想进行这种舆论监督,能够使在医患关系中的一些黑暗问题得以曝光,然后促进这类问题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但是它的前提是我们对专业知识要有足够的了解,医学毕竟是个专业领域,没有权威机构或专家进行鉴定之前,媒体报道不应该妄下结论而误导舆论。 在现代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真实反映新闻事件,全面反映各方面的声音,是传媒提供新闻报道的基本职业道德。媒体从业人员都应该守住这一职业道德底线。把握新闻的真实性,肩负好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和道德责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新闻102班晏璟瑜

浅谈照片的真实性

摄影经验谈:浅谈照片的真实性 发表时间:2009-10-26来源:无忌原创作者:李国强点击数:20301责任编辑:anne 一直以来始终想不明白,也分不清楚什么样子的照片是一张虚假照片,什么样子的照片是一张真实照片? 摆拍:从物理角度讲,一张由数码相机拍摄出的原片,一张用胶片拍摄正常程序冲印的照片就是一张真实的照片吗?显然不是,拍摄过程是可以作假的,摄影者是有趋向性的。摆拍在以前的新闻摄影界是被看不起的,只要是摆的就是假的。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特别是老一辈的摄影工作者。以前我也觉得抓住瞬间才叫真本事,才见真功夫。记得两年前听过曾璜老师的图片编辑课恍然大悟,摆拍不但可行,很多时候是必要,关键是你的出发点在哪里?你的有什么目的和动机? 摆拍可以有不同的摆法,怎么摆是合理的怎么摆是作假的?有个定义记得是“新闻照片不能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原话不记得了),如何区分这个界限,似乎变得比较难! 细细想来,还是需要人性话的判断。不要存在猎奇心理,不要为了拍摄一张画面精彩结构完美的照片,而忽视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协调的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往往很重要。 后期处理:上面谈到的是摆拍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照片的后期处理,如何把握一个度。除了调整照片明暗、对比度、剪裁照片以外。其他修改性的后期处理算是照片作假吗?比如下面的照片。照片是一次完成的,照片体现的不是当时肉眼看到的景象,这算是假照片吗?如果是用PHOTOSHOP修改而成的(同一效果)。同样是特技一个是相机特技一个是电脑特技。相机特技的照片是一张优秀的照片,电脑特技的照片就是一张假照片吗?还有黑白暗房工艺,记得阮义忠有张把天空完全压黑的黑白照片,很经典,也很“假”。这样的照片又算不算是照片作假呢? 阮义忠作品《失落的幽雅》系列

新闻照片的真实性

新闻照片的真实性 【摘要】“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受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数码技术的发展。新闻图片不仅仅具有美化版面的作用,而且是同行业进行争夺受众的一种手段。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摄影记者在进行新闻图片的拍摄,编辑在选择、编辑新闻图片等方面更应用心去做。如何确保新闻图片的真实性,确保真实性与新闻性并存,确保真实性与美感性并存,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考验。 【关键词】新闻图片;新闻真实;图片造假;职业道德 现代数码技术的发展有其优势,正是基于这样的优势,为我们编辑修改照片提供了方便。但是,对于新闻摄影记者和编辑人员来说,如果运用的不恰当则会造成及其恶劣的新闻图片造假事件。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新闻图片。新闻图片的定义有很多,在此来看两个比较权威的新闻照片定义。 (1)摄影家胡柏洲在1936年提出了最早的新闻照片的定义:“凡时事性质的照片,或与时事有关的一切照片,刊登于日报或杂志上者,是为新闻图片。” (2)1993年5月出版的《新闻学大辞典》说:“新闻照片,又称新闻图片,是新闻摄影的物质形式。其要求是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有新闻价值,并有鲜明的视觉形象。”[1] 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两个定义,便不难发现,它们有着鲜明的共性,第一必须是事实,其次必须具有新闻性,再次要有形象。那么我们稍微细化解释一下就是具有新闻特有的真实性、新闻性和审美性。 当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出现问题时,症结的根源往往存在于此。不是为了让新闻图片具有新闻性而去虚构一个完全不存在的新闻事件的新闻照片,就是为了让原始新闻照片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而去刻意进行后期的加工制作、移花接木。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都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因为无论对于传者还是受众,新闻图片不仅仅是美化版面的一种手段、作为文章的附庸,更是担负起传递信息、传播观点的功能。而违背了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则是对传者和受众的一种亵渎。 真实性是新闻照片区别于其他照片的根本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照片的生命,同时也是新闻照片的价值和力量所在。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照片形象必须真实;第二,所附文字说明必须真实;第三新闻照片还应做到本质真实。前两点不必赘述,关于第三点则是对编辑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图片编辑,应该具有宏观意识,把握照片题材、内容的典型性,不要以偏概全,以偶然事件来代替一般事件。

新闻的真实性

浅谈新闻的真实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新闻事业得以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也造成巨大冲击。在此种情形下,新闻从业者面临着严峻考验,有些采编人员经不起社会的种种诱惑,背弃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使假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不仅误导读者,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更使每一个新闻从业者蒙羞。为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新闻从业者都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一、新闻真实性内容 新闻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事实真实是新闻真实的首要要求,其含义有三:第一,该事实必须是真实发生或存在的,有据可查、有证可验;第二,新闻要素必须是完全真实的,即何人、何事、时间、地点、过程、直接原因、直接背景、直接后果、直接反馈、直接影响等必须确凿无误;第三,新闻整体事实的真实与新闻细节的真实是统一无悖的。新闻报道与记者采写的最高境界是反映事实本质。在尚无法达到这一境界时,至少要做到“一般真实”,即新闻必须是真正发生的、真实存在的事实或现象。不虚构、不夸大、不“移花接木”、不“张冠李戴”、不“合理想象”是维护新闻“一般真实”的最低要求。 二、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 (一)新闻真实的重要性。第一,新闻报道的写作对象是事实,而事实的基本特性是客观性。真实性的重要内容就是准确地反映这种客观性。正因为新闻是对真实情况的传播,才使其有价值,如果是虚假的,就会一文不值。第二,新闻具有多种社会作用,而社会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新闻的真实性。如果没有真实的报道,一切作用将无从谈起。第三,新闻的有效传播必须有读者的信赖,而信赖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报道的真实性。在公众心目中,对媒体至少有这样的信念:一般来说,媒体报道的是事实,因此用不着核实就可以直接相信。假如读者怀疑或者必须怀疑每一篇报道的真实性,以致每一篇报道都需要核实才能相信,那么,整个新闻传播业势必土崩瓦解。假新闻之所以危害大,原因就是在公众的信念里,媒体报道的是事实,从而使假新闻获得了事实的力量,并以事实的力量祸害社会,其危害自然不可小视。所以说,没有真实性,事实将不成为事实,新闻也就不成为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 (二)把握新闻的真实度。新闻真实不仅包括基本事实的真实,即细节的真实,同时也包括整体的真实,即报道的事件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不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但是,对于其中什么是细节,真实到什么程度,整体情况如何等,由于对新闻真实度的把握

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理论的基础,随考的不多,但基本概念要熟练掌握哦! 真题链接: 05年辨析题: 新闻报道不能只反映事物的现象,而必须体现事物的本质与主流,片面的偶然的现象不是真实的,只有事物的本质才是真实的。 06年论述题: 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新闻报道中失实现象的种类并分析其原因。 09年简答: 如果新闻记者总是担心新闻失实而犯了诽谤罪,那他就不会发挥应有的新闻自由和监督政府权,甚至在恐惧中丢失自己的权利。 一、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含义 (一)含义(06简述、李P172) 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准确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具有两重含义的。 第一重含义:每个单篇的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新闻事实。就是要求单篇新闻报道做到准确。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首先,所报道的具体事实要准确无误,五个“W”要完全真实可靠,不可虚构、捏造。其次,所涉及的概括事实也必须真实,能准确地、客观地反映被概括的事实的全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第二重含义:要求每个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连续不断地新闻报道,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画,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即要求整个新闻报道做到全面的反映,能真正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 这两种真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不能割裂,也不能混同。前者为狭义真实,即单篇报道的真实;后者为广义真实,即整个新闻报道达到的真实。每一个单篇报道都达到狭义真实是新闻报道在总体上达到广义真实的前提,没有狭义真实,就没有广义真实但是,所有的单篇报道都达到了狭义真实,并不等于就做到了广义真实。仅有事实准确还不够,因为它可能是片面的,而不能给人们展示整个社会的真实画面。广义真实要求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否则人们仍然有理由批评报道不真实。 (二)关于新闻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1、“本质真实”论

如何使新闻具有真实性

如何使新闻具有真实性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信息,通过广播、电台收听信息,通过电视机来观看信息,通过电脑来查阅信息,我们通过交流加速了信息的传播,这些被我们用各种途径互相传播的信息称之为新闻。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我们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大事小情,通过媒介便可以足不出户的纵观世界各地的新闻。也正是如此,新闻工作者们更应该以新闻的真实性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要以事实为基础和依据来报道新闻。 一、新闻真实性的含义 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中所应用的客观性事实材料需要完全符合新闻事实,它能够赋予新闻鲜活的生命力。新闻工作者无论在何时都应该把“真实性”放在首要位置 [1],新闻报道没有了真实性也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真实性的新闻报道也就没有了意义。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不单单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更主要的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正确导向。只有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才能指引社会舆论走向正确的道路,才能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客观需求。所以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做到以正确的观念引导读者,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任务的最基本原则。 二、如何使新闻具有真实性 1、准确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是指通过媒介传播的,能够给读者带来近期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信息。新闻语言具有简洁明了、准确无误、通俗易懂、反映客观事实等特点。由此可知,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工作中最为基础的要求是保证新闻语言的准确应用。新闻工作者需要完全遵守写作要求,把“准确性”当成写作中的首要标准[2],在写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模棱两可的语言。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模棱两可的语言是介于真与假之间的语言,容易造成读者对客观事实的曲解,应该尽量减少使用。 2、准确新闻来源。新闻工作者在撰写新闻稿件时,新闻来源都不能是随意虚构的。准确的新闻来源会使新闻稿件更具真实性,没有准确来源的新闻稿件是不足以让人信服的。所以,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要格外注意新闻的来源,并且新闻来源要明确指出,从而保证新闻来源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完整版)拍摄新闻照片应注意的问题

拍摄新闻照片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照片,就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照片,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热点问题、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大事故、领导考察、名人行踪、新生事物等情况的照片,要求主题鲜明、状态逼真、层次清楚、背景真实、构图完整、不作修饰,让人一看到照片就明白照片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其实新闻照片不只是具有新闻的价值,同时还具有历史资料和证据资料的价值,因为多年以后如果需要说明当时的情况,照片的证明比文字的解说更具有说服力,更能让人相信其真实性。 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图象混浊或不清晰。这是技术问题,主要是在按快门时手抖动或者没有对好焦距就按快门。 二是主题不够鲜明突出。这是不懂拍照要求,不知该拍什么不该拍什么,拿着相机就乱按快门。 三是没抓到特色的画面。这是不会抓特色画面出现的瞬间,以为只要把人物和景物照下来就行。 四是出现不该有的瑕疵。这是缺乏审美水平,出现打瞌睡、揩鼻子、撒笑、转身等不该有的瑕疵。 五是取景不够端正完整。这是不懂美学要求,出现人物身体残缺、会标歪斜不全,空间比例失调。 要避免以上问题其实也不难,只要做到熟悉相机操作、明白主题含义、懂得审美构图、善于抓住瞬间就可以了。其中引起图象混浊或不清晰的问题,手抖动可以用双手持机或者使用三角架,尽量保持

身体和手不摇晃;对焦问题需要以看到取景框中图象最清晰为准。主题鲜明突出的问题,在拍摄前就要明白我们拍摄的意图是什么、需要怎样拍摄或拍摄什么图片才能表现我们的意图,只要清楚这个问题后就知道该拍什么和不该拍什么了。抓特色画面问题,需要我们随时注意,首先找好最佳拍摄位置和角度,然后等特色场景出现时马上就按下快门,例如需要抓住领导握手、会场鼓掌、发奖接奖状、船舶靠岸、蓝球进圈、比赛开始、举酒碰杯、交换签字文本、剪彩下剪刀等精彩瞬间按下快门,有些场景动作的精彩瞬间非常短暂不到半秒钟就消失了,因此必须十分注意抢抓最佳拍摄时间。例如拍摄女人需要认真注视在她们表情动作最好笑得最灿烂的那一瞬间按下快门,拍摄拔河需要在双方最用力或显示胜负的那一瞬间按下快门,拍摄发奖需要在发奖人将奖状交到领奖人手上的那一瞬间按下快门。避免瑕疵,就是避免在照片中出现不该有的动作,例如拍摄会场时需要避免出现有人接电话、吐口水、打瞌睡、揩鼻子、反脸张望、交头接耳、偏头、撒笑、转身等情况,应该等大家都坐好,都在集中精力听报告时才按下快门。关于端正,就是说相机必须端正,不论竖拍正拍都不能出现歪斜(特殊场景除外),可以用取景框中的平行或垂直物体做参照,要保证该平行的平行该垂直的垂直,不能出现立柱歪大楼偏或桌面斜等情况。关于完整,是说需要使主要的人物或景物完整出现在取景框中,不能出现残缺,特别是会场的会标和主席台就坐人员不能出现残缺,如果有残缺就移动相机的位置和角度来适应,如果景物过大可以调整焦距或移动距离来适应,如果场景宽大显示不完的可以舍弃那些次要的而

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 内容提要 ]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途径便捷化、传播工具现代化的同时,真实性这一新闻生命之根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即使是今天的网络新闻,也必须坚持并维护真实性失去'真实性的“新闻”,只能是传说、然而在网络时代,一些所谓的“新闻”偏就缺乏真实性,使真正的新闻不能有效抵达受众,并在社会土引发恐慌或动荡。本文主要从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网络新闻真实性缺失的原因、网络新闻真实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提升网络新闻真实性的措施。 [ 关键词 ] 网络新闻真实性措施 前言 真实性是新闻最基本同时也是最核心的特点,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构建了更快开发的平台。然而,由于网络媒体管理制度不健全、新闻来源及传播方式较为复杂等多方面的原因,网络虚拟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受到严峻挑战。由于大量失真新闻的不断涌现,人们对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产生质疑,这种形势下,只有对网络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对策,才能保障新闻的真实,才能促进新时代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是新闻传播速度的快与新快与新是新闻与'俱来的属性,而这两个特点在网络的背景下得到了更好的体现`、网络固有的特点,使得信息在网络卜的传播异常迅速,而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某种程度上而言,网络促进了新闻的传播。 二、是新闻传播者职业与身份的多元化、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者不再局限于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而是在向更平民化的方而发展、在新兴的网络平台几,任何·个普通的网民都能够通过简单的一具,通过简单的处理手法,将新闻运送到网络上进行传播。普通的相机,乃至沙通的手机都成为新闻传播的具网络新闻的受众同时义打任着传播者的作、`场·个人接收到'他认为有愈义的新闻,能够,时将这个新闻发送出去,被更多的人接收到。 三、是新闻传播的内容虚假且泛滥网络让新闻传播更容易但与此同付,传播「槛的降低,传播者的多元化,让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不能得到保正、一个在平面媒体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卜找不到的新闻,能够在网络几搜索到小到名人的花边新闻,大到国际消息新闻实在很卜富之外除了证明网络确也不能不让·是新闻传播速度的快与新快与新是新闻与'俱来的属性,而这两个特点在网络的背景下得到了更好的体现`、网络固有的特点,使得信息在网络卜的传播异常迅速,而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某种程度占,网络促进'新闻的传播 四、是受众对传播的新闻内容取舍不易新闻的真实性不能得到保证,新闻传播者无从考证,使得网络新闻的取舍尤为不易、如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网络土盛传的核污染会蔓延到海洋,从而造“盐荒”的消息风传导致民众恐慌,大员抢购食盐,致使部分地区的盐价疯长。 五、是新闻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气网络时代的新闻受众能够通过留言、讨论等手段相沟通,使得新闻更具有参与性、与动性、一个有看点的新闻,往往能引发大面积的讨论思考,并引发新闻的后续性发展。实践表明,舆沦压力甚至能改变新闻事件本身的发展。 三、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分析 网络新闻以网络为媒体,其造成网络新闻失实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从网络新闻 的法规、管理、编辑、发布的诸多环节来分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把关人”职能的削弱 “把关人”理论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卢因提出。所谓“把关人”即采集、制作信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