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训练(教师版)

合集下载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 一教师版.pdf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  一教师版.pdf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训练目标】 1、解读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涵 2、训练学生理解、,从材料中提炼挖掘主题。

重点难点:学会抓标题题眼的审题立意方法。

【合作探究】 审题立意方法: 1、抓材料主旨。

文章的观点从材料主旨而来,提炼观点离不开材料主旨,因此,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 (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抓关键词句 。

关键词句有的本身就是材料的观点,有的隐含着作者的倾向。

审读材料时,只要找准关键词句,再加以提炼,就能确定文章的立意。

例 2012大纲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关键句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中心突出

中心突出

高考作文训练十七:中心要突出(教师版)【回眸考点】考试大纲对作文的“基础等级”作出明确规定:“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这就强调了“中心突出”是作文内容的关键表现。

中心突出要求作文能够表现出作者基本的观点或鲜明的意图,其特点是集中、鲜明。

为了使文章中心明确和突出,内容充实与丰富,我们可围绕明确的中心论断不断点题,多处点题;也可以在写作时根据材料确立自己的中心论点后,适当地设置分论点,并要让它们与材料相互照应,相互紧扣,相互关联起来。

【写作指导】简练地表明观点。

任何时候,作文的中心论点都应旗帜鲜明,自己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决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一般情况下,文章的论点应用经济或简洁的语言来表述,最好能开门见山,言简意丰。

因为在行文时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语句放在最为显豁的位置,就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清楚地了解文章的观点或主旨。

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一、确定观点单一明确论述时一以贯之。

要想使文章内容丰富,我们就必求中心突出。

当下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标题作文内涵都相对比较宽泛,我们在行文时就应从不同的解读角度、不同的剖析层面来厘清其具体内涵。

但无论文章的内涵多么丰富,其中心都应该与命题者所规定的“范围”的中心意思直接相合或相扣,如《由“母狮子赶幼狮下山”想到的》的一文中,作者首先写母狮子将自己的孩子推下山,然后让它独自爬上来,是为了让它自立,接着写了几个落后就要挨打的例子;然后又写溺爱不是真爱,真爱就要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再接着是以史铁生身残志坚的故事为例,说明在逆境中要有拼搏精神;最后以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结束。

这里作者就犯了中心论点不明的大忌,是“溺爱不是真爱”,还是“落后就要挨打”,还是“在逆境中要自强不息”?让人不知所云。

因此确立观点时,一定要单一。

当文章一旦集中到一个具体的内涵上,就得展示自己的写作中心。

写作时,千万不能出现与中心论点完全对立或完全矛盾的内容,以避免论述过程中稍不留神就“转移论题、偏离题意”现象的出现。

微作文 高考作文之多元思辨类作文示例(教师版)

微作文  高考作文之多元思辨类作文示例(教师版)

微作文2023年高考作文之多元思辨类作文示例话题:进档·倒档·空档命题:通常说,汽车的自动变速器只有三个档位,分别为前进档、倒档和空档。

前进档和倒档分别控制着汽车的前行和后“退”,而空档用于停车时使用,既可以保护发动机也可以避免重新启动时突然移动产生危险。

汽车的运行,不可能永远以最高的速度向前行驶,根据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及时切换档位才能保证行程的安全。

以上材料给人启示,引发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立意:方向的选择,汽车的进“退”,不仅蕴含了做人、做事的智慧和道理,更可扩展到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思维。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果断地“退”与理性地停一停。

示例:及时换档因时而变行驶在人生之路上,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档位调整状态,归正方向。

或许前进是人生的常态,但我们决不能忽视退与止的功用。

退,不是畏缩,而是心灵的进步。

苏轼遭受贬谪后未曾陷入低迷,而是乐于现状,迟高位而安其生。

话题:跟跑·并跑·领跑命题:“跟跑、并跑、领跑”是奔跑的不同姿态。

“跟跑”是指跟在别人后面跑,因其代表着相对落后而往往为人所排斥;“并跑”是与别人并行着跑,代表着齐头并进:“领跑”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代表着暂时超越。

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进步,都离不开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唯有跟跑,才能并跑;唯有并跑,才能领跑。

作为青年学子,你对于“跟跑·并跑·领跑”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立意:跨山越海向未来,中国速度写华章。

提速度,创跨度,赴未来。

以速度创跨度,以跨度赴未来。

示例:秉速度,创跨度,赴未来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时代楷模,默默付出,以速度创跨度。

高考作文训练教师版

高考作文训练教师版

公务员古诗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城春草木深”。

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疑是地上霜”。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黄河入海流”。

二、选择题1. 下列哪句诗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A.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答案:C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杜甫《登高》B.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 陶渊明《饮酒》D. 李白《将进酒》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所表达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江南,春风拂过,江岸的景色变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喜爱。

2. 请解释“天街小雨润如酥”中的“酥”字在此句中的含义。

答案:“酥”在这里指的是细腻柔软的质感,形容小雨滋润细腻,如同酥油一般,给人以温柔细腻的感觉。

四、论述题1. 分析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的深层含义。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黄河水从天而降,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隐喻了人生的短暂和不可逆转。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把握当下的深刻认识,鼓励人们珍惜时光,及时行乐。

结束语:通过本次古诗测试题的练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高考作文教学训练素材精选5篇

高考作文教学训练素材精选5篇

高考作文教学训练素材精选5篇篇一:必备训练高考作文篇一父亲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

他10岁丧父13岁丧母,14岁独自从老家宁乡动身,一路打零工,历时近一年来到湘北。

先是帮人看牛,后作区乡通信员,再到公安派出所当干警,最后调供销社工作。

老人又是一个命硬的人。

1976年患颈部恶性肿瘤,死里逃生。

1978年因血吸虫病引发肝硬化腹水,奇迹般康复。

1986年从家里新房子的二楼摔下,至脊椎骶骨骨折。

2008年74岁,患带状疱疹等病,以为阎王有请,但最终化险为夷。

现身体状况不错,经常骑着一辆除了铃子(没铃)全身都响的旧单车在城里穿行,买菜或者购些日用品、药品等;在家则承担他与母亲老两口的炊事工作。

家父不善言辞,但他的三句话,我没齿难忘。

第一句话,“必须分清公家与私人!”这话说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

那时,我经常到父亲单位上去玩。

父亲是多年的商店经理,几乎每天打烊后,都要带领大家一起点数钱币及粮票、布票、油票、糖票、火柴票等有价证券。

我总担心钱和有价证券会出问题,谁弄(在我们小镇,“弄”有乘人不备非法谋取的意思)一张到腰包岂不拐了?我好多次都想提醒父亲。

有一天与父亲一起回家,我终于把问题提了出来。

不想我话一出口,从来性情温和的父亲脸上突变、雷霆大发,全然不顾是在小镇的大街上,“只有你有那样的坏思想!弄钱弄票是犯罪!你要好好地改造自己的思想,以后参加工作必须分清公家与私人,不然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罪人!”当时不到16岁的我被骂得措手不及、乌龟不眨眼睛,然后是泪眼婆娑。

幸亏是在街上,父亲才没动手教育。

父亲这么教育我和兄弟姊妹,也是这么做的。

父亲工作期间多与钱物打交道,从未出过差错。

第二句话,“老实人不会吃亏的。

”1984年起,父亲改任基建仓库保管员。

1986年我们家做房子,没占单位半点便宜;借用仓库十多根杉木支撑模板,工程结束及时归还。

在将杉木从二楼撤下准备运还仓库时,父亲从楼上摔下。

记得有个亲戚从仓库买几包水泥,想多拿几包回去,被父亲严词拒绝。

高考语文作文周周练【一】教师版

高考语文作文周周练【一】教师版

作文审题周周训练【一】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主任卢新宁2012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说道:“我唯一害怕的,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是的,也许你已经不相信了,又或者也可以想一想,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是你可以相信,或者应该相信的。

【补】2012年7月1日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

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

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

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

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

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

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

(完整)高考作文训练(教师版)

(完整)高考作文训练(教师版)

作文训练一、阅读下边的资料,依据要求写作。

①他人为食而生计,我为生计而食。

——苏格拉底②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实时当鼓励,光阴不待人。

——陶渊明③“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由于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

”——伊斯兰教首创人穆罕默德④生活真像这杯浓酒,不经接二连三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爽口! ——郭小川⑤成功即是站起比倒下多一次。

——励志语录中外文化中有好多相通的思想,这些思想在当时后代影响巨大。

读了上边六句,你有怎样的感想与思虑?请以此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800 字。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剽窃;许多于分析:试题给出五句名言,要求以此中两句或三句为基础来立意, 考生构想立意时,应理解各名言任意 , 抓住各名言的内涵。

①句是苏格拉底的名言,意思是说人活着不仅为了吃饭, 要有高于吃饭的其余追求;②句是陶渊明的名言,意思是说青春一旦过去便不行能重来,一天之中永久看不到第二第二天出。

应当趁年青体壮之时鼓励自己,光阴流逝,其实不等候人。

③句是伊斯兰教首创人穆罕默德名言,这是一个比喻式的说法。

“面包”是用来吃的,保持身体的需要: “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欢乐、心情愉快。

“水仙花”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 。

所以这句话是呼喊人们要着重精神文明,或许说精神方面需求。

④句是郭小川的名言,此句也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把生活比作一杯酒,而这杯酒假如不经过接二连三的提炼,就不会爽口。

这里“接二连三的提炼” 能够理解为人生的劫难或挫折,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劫难和挫折的生活,才会焕发异彩。

⑤句是一句励志语录,意思是说只需坚持下去,就会迎来成功。

理解各名言意思以后,建构所选的名言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之为纽带,阐发自己的感想和思虑。

如选①与③,考生作文能够商讨精神追求, 或许说精神生活的重要性,说说生活与生计的关系;如选①与②,考生作文时能够商讨人生之中该如何对待光阴,或许说说人应当抓住自己的青春光阴,努力拼搏;如选④与⑤,考生能够写写人生中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高考作文审题解题范文训练(四)教师版

高考作文审题解题范文训练(四)教师版
例文三
“动车座位让不让”并不难回答
5 月 3 日,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只买到达州到营山 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想挤着坐被拒,之后 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回 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网友们就此掀起了一场大讨论,并针对新闻中座位主人的疑惑给出了评判, 给出了多种答案,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五、辩证分析法模板: 1、唯物辩证法认为,想问题办事情不可片面,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4、道德的底线就是法律条文,法律的要义就是提升道德的境界。 六、背景分析(联系现实)法: 1、无独有偶,…… 2、网上热议的话题…… 3、这本不是一件大事,却引发了舆论关注,可见,这件小事也击中了人们心中 的痛点。…… 4、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置不议,前段时间社会热议的(这些年一直争论不休 的)……
诚然,它有其代表与传承的先贤学术之风。但拆掉它并不意味着斩断了如今 学子与先贤的亲切交流,灵魂互动。相反,我们应注重这栋楼的精神传承与文化 传承,这才是我们应当珍视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东西。而非一栋简陋的教学 楼。
无独有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逝前在遗嘱中即要求他死后将故居拆除,目的 也是为街道的现代化发展。他的做法垂范世人,想必智慧如您,现时心中也应有 所取舍。(例证法。用“无独有偶”一词练习类似事件,可以作为例证的模板)
七、批驳分析法(确立假想敌)模板: 1、或许有人会认为…… 2、有网友称…… 3、有人会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苏格拉底
②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③“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④生活真像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⑤成功便是站起比倒下多一次。

——励志语录
中外文化中有很多相通的思想,这些思想在当时后世影响巨大。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路”,古往今来的人们有很多感受和思考。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岑参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王安石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鲁迅先生说:走上人生的旅途吧。

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

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对于“路”,你有什么思考?综合上述材料中的两句或几句,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蜘蛛们世世代代都穿着一身颜色灰暗的衣服。

从小,长辈就告诉他们:这种衣服虽然不好看,但便于隐蔽。

想吃饱肚子,就不要想把自己打扮得多么漂亮;想漂亮得有蝴蝶那样的翅膀。

蜘蛛们都很听长辈的话,世世代代,他们跟长辈一样穿着灰不溜秋的衣服。

然而,美丽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有一天,几只小蜘蛛毅然脱去身上的灰衣服,换上了色彩艳丽的花衣服,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

富于经验的老蜘蛛赶紧警告其他小蜘蛛:“你们千万别学他们!他们这样张扬,只讲漂亮,不讲后果,肯定要吃亏的,你们就等着瞧吧!”但是,穿花衣服的小蜘蛛不仅没有挨饿,而且捉到的虫子比其他蜘蛛还要多。

因为,森林里有许多爱漂亮的虫子,他们把小蜘蛛的花衣服当成了盛开的鲜花!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文注意事项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本材料为五句中外具有哲理性的名言,名言的寓意不是很难,很容易理解。

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

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

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

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

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

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

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

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

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

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

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

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

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

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此题注意根据题干的要求选取其中的两句话形成一个中心进行论证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