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生理性止血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性止血、血型与输血》课件

《生理性止血、血型与输血》课件

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
概念
◦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伤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后 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生理性止血
◦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临床上用小针刺破耳垂或 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 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正常为1-3min
过程 血液凝固 抗凝
红细胞血型 输血原则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红细胞血型
◦ ABO血型 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B,将血型分为4种: 控制A、B凝集原生成的基因位于第9号染色体的等位基因 上
表现型(血型) 遗传基因型 凝集原(抗原) 凝集素(抗体)
A
AA或AO
A
抗B
B
BB或BO
B
抗A
AB
AB
A及B

O
OO
纤溶抑制物及作用(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分泌,既可抑制 纤溶又可抑制凝血,使凝血与纤溶 局限于创伤局部)
纤溶酶原激活物
(外源途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尿激酶uPA
内源制剂(PAI-1)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抑制物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较慢(约数分钟)
较快(约十几秒)
作用
对凝血反应开始后的维持 在生理性凝血的启动中
和巩固非常重要
起关键性作用
血友病A—Ⅷ缺乏,血友病B—Ⅸ缺乏,血友病C—Ⅺ缺 乏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丝 (电镜扫描)
(箭头所指是血细胞)
概念 过程 血液凝固 抗凝
◦ 体内的抗凝系统 细胞抗凝系统 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 体液抗凝系统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蛋白质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肝素

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The basic step of blood coagulation (血液凝固的基本阶段)
Prothrombin activator 凝血酶原激活物
凝血酶的形成
纤维蛋白的形成
3-53
凝血酶原
凝血酶原激活物 Ca2+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Ca2+
纤维蛋白
Physiology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Formation of Prothrombin activator)
3-49
Physiology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The basic process of hemostasis * 1.血管收缩(vessel contraction): 1.局部反应;2.反射性;3.血小板释放物质(5-HT、TXA2)
*2.血小板血栓形成(platelet thrombus formation ) 血小板附着、释放、聚集
Physiology (四) 血液凝固的调控 1.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1)屏障作用:防止凝血因子、血小板与内皮下成分接触
(2)抗血小板、抗凝血作用:①合成、释放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抑制血小板聚集; ②抗凝血物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凝血酶Ⅲ;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凝血酶调节蛋白; ③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3-55
内源性
胶原、异物
K
PK

凝血酶
原激活 表面激活
HK
物的形


磷脂表面阶段
Ⅻa Ⅺa
Ⅸ Ⅷ

Ⅸa
Ⅷa
PL
Ca2+
外源性 组织损伤

Ⅶa
PL
Ca2+

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PPT课件

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PPT课件
19
20
2019/10/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
14
15
一、血型概念: 血型(blood groups;blood types) 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 性状。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 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 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 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 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 个体间出现的差异。
12
1.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 始于X因子的激活。分为两种途径:内源性和外源性。
(1)内源性: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逐步使X因子激活。 XII在正反馈调节下大量激活成XIIa因子,XIIa因子激活XI成 为Xia,此过程称为表面激活。因子VIII复合物的形成可激活X 生成Xa。X因子的有限水解过程很缓慢,但因子VIII作为辅助 物质可使速度加快。遗传上缺乏因子VIII可引发血友病。
(2)外源性:依靠血管外的组织因子参与激活(例:表皮创
伤的凝血)。跨膜糖蛋白TF在血管损伤是时与钙离子和因子
VIIa组成“TF-因子VIIa复合物”(是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相互
联系),在磷脂和钙离子下激活因子X,此过程速度快且有正
反馈放大效应,反应迅速。
特点:外源性凝血涉及的因子及步骤较少,所以反应比内
第六组:李沛东 钟秋萍 李田甜 汪馨
1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一)生理性止血概念:正常情况 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 分钟内便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 生理性止血,是机体重要的保护机 制之一(意义)。临床上用出血时间
作为指标,反映生理止血的功能状态。
2
(二)过程:包 括血管收缩、血 小板血栓的形成、 血液凝固三个过 程,相继发生且 彼此重叠相互促 进,还有血液凝 固、抗凝、纤维 蛋白溶解等的配 合。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课件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课件

生成调节物质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雄激素
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120天
白细胞生理
Physiology of leukocyte
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有核,正常年人:(4.0~ 10)×109/L。
白细胞的形态
特性: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
白细胞
%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内源性途径对凝血反应开始后的维持和巩固 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血液凝固的调控
1.细胞抗凝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⑴屏障作用 ⑵抗凝和抗血栓
✓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
2.纤维蛋白吸附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 (Ⅱa Ⅸa Ⅹa Ⅺa Ⅻa)
⑵肝素 ⑶蛋白酶C系统: Ⅷa、Ⅴa ⑷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FⅦa-Ⅲ复合物
X→Xa
⑵凝血酶原被激活成凝血酶 Ⅱ → Ⅱa
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Ⅰ→Ⅰa
外源性凝血途径
组织损伤 Ⅲ
内源性凝血途径
表 面
PK
K,胶原,异物
激 活
Ⅻa

Ⅶa/Ⅲ
Ca2+
Ⅺa

Ⅸa

Ca2+ PL
Ⅷa
HK Ⅺ

①凝
血酶原 酶复合 物形成

Ⅹa

磷 脂
Ca2+ PL
Va
V



Ⅱa

②凝
血酶原 的激活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
Physiology of Erythrocyte
㈠数量和形态:
⒈形态:成熟RBC无核,双凹圆盘状,周边稍厚
⒉数量:正常成人

止血ppt素材课件

止血ppt素材课件
生理性止血是指机体在正常状态下对小损伤的止血反应;病理性止血则是指在机体 存在疾病时发生的止血异常。
根据止血速度的快慢,止血可以分为快速止血和缓慢止血。快速止血通常由血小板 和凝血因子介导,而缓慢止血则涉及纤维蛋白的沉积和血细胞的聚集。
02 止血方法
压迫止血法
总结词
直接压迫出血部位,通过物理压迫达到止血目的。
风险。
注意饮食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足 够的营养和维生素,有助于增
强身体的止血能力。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身体疲劳, 降低免疫力,增加出血的风险

常见止血误区
长时间浸泡在水中
有些人认为将受伤部位浸泡在 水中可以止血,但实际上长时 间浸泡在水中会使伤口更加容
易感染。
过度使用止血带
使用止血带可以暂时止血,但 如果过度使用或不正确的使用 方法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案例三:儿童意外摔伤的止血方法
总结词
耐心、细心
详细描述
儿童意外摔伤是常见的意外事故,对于这种伤口,家长 要保持耐心和细心。首先,要安抚孩子的情绪,不要让 孩子过度紧张。然后,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对伤口进 行压迫止血,并尽快就医。如果伤口在关节处或涉及到 骨折等严重情况,应谨慎处理,避免加重伤情。同时,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 生。
止血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自然 反应,目的是防止血液流失并 促进伤口愈合。
止血的重要性
止血对于维持生命至 关重要,因为持续的 出血可能导致失血过 多和休克。
在受伤或手术后,有 效的止血有助于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
快速有效的止血可以 降低感染的风险,促 进伤口的愈合。
止血的分类
根据止血机制的不同,止血可以分为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止血。

生理学课件之血液2生理性止血

生理学课件之血液2生理性止血
内源性凝血: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 共同途径:
1. FX被激活(FXFXa); 2. 凝血酶原被激活(FⅡ FⅡa); 3. 纤维蛋白原被激活(F I F Ia)。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凝血的过程
凝血过程多为内、外源性凝血同时进行,相互促进 凝血因子一旦被激活,将引起一系列连锁酶促反应,而发生瀑
布式的凝血反应,是一个正反馈 Ca2+在多个环节起作用;因子Ⅷ缺乏可导致A类血友病
大,通过内源性途径形成大量因子X酶复合物,从 而激活足量的FXa和IIa ,完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11
(四)血液凝固的负性控制
1.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正常内皮-屏障,防激活 血管内皮合成释放前列环素、NO抑制血小板聚集 灭活活化的凝血因子 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纤溶酶 2. 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及单核巨噬细胞的
17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血型(blood group):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 原的类型。
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混合 后,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抗原-抗体反应)。
凝集原(agglutinogen):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特异蛋白 质、糖蛋白或糖脂起抗原作用,称为凝集原。
凝血时间:静脉血放入玻璃试管中,采血到凝血,4~12min
血清(serum):血液凝固后1~2小时,因血凝块中的血小 板激活,使血凝块回缩,释出淡黄色的液体
与血浆的区别:由于在凝血中一些凝血因子被消耗,故血清与 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F I、II、V、VIII、XIII等因子, 但也增添了少量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正常时,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 血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的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课件

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课件
③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
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31页
3-58
Physiology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体内主要的生
理抗凝物质; • 机制:①结合Χa,抑制Χa活性;②形成组织因子-
Ⅶa-TFPI-Χa四合体,抑制组织因子-Ⅶa复合物。
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31页
凝血过程中的三个复合物:因子ⅹ酶复合物、F Ⅶ-组织
因子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作为辅因子:Ca2+几乎贯穿于凝血过程始终。 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同时存在,相互补充。
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31页
(三)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
• 启动阶段 III—FVIIa
FX FXa
• 放大阶段 FV、FVIII、FXI、血小板的激活
加速血液凝固
延缓血液凝固
物理方法 改变温度
使血液与粗糙面接 将血液放置在光滑的容器


适当升温
降温
化学方法 生物方法
加Ca2+ 补充VitK (体内)
去Ca2+, 加枸橼酸钠(体外)
加肝素,服双香豆素(对 抗VitK)
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31页
Physiology
三、纤维蛋白溶解
(一)纤溶酶原的激活
凝血酶的形成
纤维蛋白的形成
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31页
3-53
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Ca2+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Ca2+
纤维蛋白
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31页
Physiology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Formation of Prothrombin activator)

生理性止血过程PPT课件

生理性止血过程PPT课件

精选ppt
14
生成FⅩa反过来FⅦ生成更多的FⅩa。
F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在钙离子存在情况下还能 激活FⅨ → FⅨa, FⅨa在钙离子的作用下与FⅧ 在活化的血小板提供的磷脂表面结合成复合物 (凝血因子FⅩ酶复合物,激活物) → FⅩa。同 时也能反馈激活FⅦ。
因此,F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的形成,使内外源 性凝血途径相互联系和促进,共同完成凝血。
精选ppt
11
分解说明
FⅧa作为辅因子参与FⅨa → FⅩa激活速度提高 20万倍。
FⅧ正常时与vWF以非共价键结合成复合物,防 止被蛋白C灭活。
FⅧa 、FⅨa是FⅩ重要激活物的组成成分。如两 者缺少可导致FⅩ激活物生成障碍,表现凝血过 程缓慢,轻微外伤导致出血不止。如血友病。
精选ppt
12
纤溶分为纤溶酶原激活与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 原)的降解。
精选ppt
34
纤溶酶原、纤溶酶、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纤溶酶以无活性的纤溶酶原 存在。
纤溶酶原主要由肝脏产生,嗜酸性粒细胞也可长 生少量。
纤溶酶原在激活物下转变成纤溶酶。
精选ppt
35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肺、心、肝和肌组织内含量丰富。
主要通过加强抗凝血酶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
此外还可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达到抗 凝作用。
还能与血小板结合,不仅可抑制血小板表面凝血酶、还能 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释放
低分子肝素只能与抗凝血酶结合,对FⅩ a抑制作用大于 对凝血酶的抑制。
精选ppt
30
在FⅩⅢ以及Ca++的参与下,交联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 多聚体凝块,这样就形成比较牢靠的血凝块堵住破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 C系统
蛋白质C(protein C,PC)、凝血酶调制素 (thrombomodulin,TM)、蛋白质S和蛋白
质C的抑制物
PC 的作用 蛋白质C——灭活辅因子(Ⅴ、Ⅷ),抑制 因子Ⅹ、Ⅱ的激活;促进纤溶。肝脏生成, 依赖维生素K。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血浆中
TFPI的浓度 约为1.53.4nmol/L 来自小血管 内皮细胞
区别 启动因素 参与因子来 源
内源性凝血 因子Ⅻ
外源性凝血 组织因子Ⅲ(生理性凝血 反应的启动物)入血 组织因子+血液内因子 (Ⅲ+Ⅶa)→Ⅹ
全部来自血液 先后激活Ⅻ、Ⅺ、 Ⅸ→Ⅹ
因子种类
二者联系
复合物的组 Ⅸ+Ⅷ+ (Ca2++PF3) Ⅲ+Ⅶa + Ca2+ 成 产生凝血速 较慢 较快 度
凝血反应维持
凝血因子的特点
因子Ⅳ(Ca2+)外,余为蛋白质。
因子Ⅲ,Ⅴa,Ⅷa是重要的辅因子,可分 别使 相应的凝血步骤加速。 除Ⅶ外其余都是以酶原形式存在。
因子Ⅲ存在于血管外组织,其它都在血浆 中。
多数因子在肝脏合成,且因子Ⅱ、Ⅶ、Ⅸ、 Ⅹ的合成需VK。
2.凝血的过程
内源性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血清中的抗体 抗B 抗B+抗 A1 抗A 无 抗 A1
血型 亚型 红细胞上的抗原 A1型 A+ A1 A型 A 2型 A B B型 A 1B 型 A 2B 型 A+ A1+ B A+ B
AB型
O型
无(A+ B)
抗A+抗B
生理性凝血的启动(二Fra bibliotek血液凝固的控制
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①正常时完整的内皮是隔绝凝血因素的屏障; ②抗血小板聚集 ←合成分泌PGI2、NO; ③抗凝 合成分泌TFPI和抗凝血酶Ⅲ等抗凝 物质; 合成物抑制抗Ⅲ与内皮的结合; 合成TM,通过蛋白质C途径灭活辅 因子(Ⅴ、Ⅷ); ④激活纤溶,降解已形成的血凝块,保证血 流通畅←合成分泌t-PA。
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主要为因子Ⅹ的 激活(激活物 = Ⅹa +Ⅴa+ Ca2++血小板磷脂) 包括 ②凝血酶原的激活: Ⅱ (凝血酶) Ⅱa
③纤维蛋白的生成:Ⅰ(纤维蛋白原) Ⅰa (纤维蛋白)
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 是指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来自 血液的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 :是指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组织因子( Ⅲ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 程,又称为组织因子途径。
(一)、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浆中可溶性的纤 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 性的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相互交织 成网状,网住血细胞, 形成血凝块。
1.凝血因子: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
组织因子
血浆凝血活酶成 分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
稳定因子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血管收缩:血管受损→局部小血管收缩
2.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初步止血。
粘附: 少量血小板粘着在胶原上→松软血

聚集: 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血小板止血

3.血液凝固:永久止血。
启动凝血系统→坚固血栓(二期止血)
二、血液凝固与抗凝系统Blood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ve System
抑制血小板聚 激活纤溶酶原 集
合成释放PGI2 和NO 防止凝血因 子血小板 与内皮下 成分接触 合成分泌组织型 纤溶酶原激活 物 合成分泌抗凝血 血 管 内 皮 酶Ⅲ组织因子 途径抑制物等 合成硫酸乙 合成凝血酶 抗凝物质 酰肝素蛋 调节蛋白 白多糖 与抗凝血酶 通过蛋白质C系统 Ⅲ结合 灭活FⅤa , FⅧa 灭活F Ⅱa, F Ⅹa
○:半乳糖 ⊙: N-乙酰葡萄糖胺 ■ :N-乙酰半乳糖胺 △:盐藻糖 ◎:葡萄糖 前驱物质: ○ ━ ⊙ ━ ○ ━ ◎
H抗原: ○┏⊙━○ ━ ◎ △ A抗原: ■ ┑○ ━ ⊙ ━ ○ ━ ◎

B 抗原: ○ ┑○ ━ ⊙ ━ ○ ━ ◎ △
1.ABO血型系统
二、红细胞血型Red Blood Cells Group
2.ABO血型分型依据
3.血型鉴定原则 4.输血的原则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定义: • 血型(blood group)是指红细胞膜上特 异性抗原的类型。 • 将血型不相容两人的血滴在玻片上混合, 红细胞即凝集成簇,称为红细胞凝集 • 凝集原是指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 糖脂 • 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特异性反应的抗体 称为凝集素
第五节 生理性止血 Physiological Hemostasis
要求:1.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 2.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区别
3.体液抗凝物质
4.血液凝固,抗凝,纤溶之间的关 系
一.生理性止血
• 生理止血(hemostasis):正常情况下, 小血管损伤出血,经数分钟后出血 自然停止的现象。 •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1-3min。
肝素 (heparin)
是一种酸性粘多糖,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 胞产生 • ①肝素与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质结合,可增 强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 • ②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大量释放TFPI和其它抗 凝物质,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Fibrinolysis and Anti-
Fibrionlysis
纤溶酶原激活物 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 fibrinolysis)。• • + 纤溶酶原 纤溶酶
(一)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
纤溶酶抑制物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Blood Group and Transfusion
要求
1.血型的含义
2.纤维蛋白的吸附: (anticoagulative
system) 凝血过程中形成的凝血酶大多被纤维蛋白吸 附,限制了其扩散;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封闭
3.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主要是抗凝血酶Ⅲ
抗凝血酶Ⅲ是肝脏合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 制物。因子 Ⅱa、Ⅶ、Ⅸa、Ⅹa、Ⅻa的 活性中心均含有丝氨酸残基。抗凝血酶Ⅲ 分子上的精氨酸残基与这些酶活性中心的 丝氨酸残基结合封闭活性中心使之失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