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世界气候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世界气候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世界气候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世界气候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加利福尼亚州通过水道工程向南部输水,费德河上的奥罗维尔水库是其重要水源地。奥罗维尔大坝西部修建有混凝土加固的主溢洪道和土质坡面的紧急溢洪道。2017年2月初,费德河流域连降暴雨,库区水位持续上升,在主溢洪遭泄洪期间,因混凝土基底出现坑洞并呈现上延趋势,不得已以较小的流量进行泄洪,而水位持续上升超过了紧急溢洪道的堰顶,部分库容通过紧急溢洪道进行泄洪。下图左图为加利福尼亚州水道工程示意图,右图为2月11日泄洪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加利福尼亚南部需要奥罗维尔水库大量供水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2月初,费德河流域连降暴雨时,该流域受

A.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 西风带影响

D. 信风带影响

答案:1.B 2.C

【解析】

1.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加利福尼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需要奥罗维尔水库大量供水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

2.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2月初费德河流域受盛行西风影响,连降暴雨,C正确。

【点睛】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成因是夏天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冬天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岛屿面积2473平方千米,人口1677人(2012年),人口稀

少。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毫米。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岛上有一些农场。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 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

A. 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B. 频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

C. 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

D. 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

4. 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气压带与风带

D. 地形地势

答案:3. C 4.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低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纬度高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降水受大气运动、海陆位置、地形等影响比较大。

3. 纳瓦里诺岛位于550S附近,盛行西风是西北风,南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A错;频临德雷克海峡,西风漂流为寒流,B错;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降水多,C正确;环形山脉,不利于西风深入,D错。

4. 纳瓦里诺岛位于550S附近,纬度位置高,太阳辐射量小,故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B对;海陆位置、气压带与风带和地势不高对气温影响较小,ACD错。

日本立山黑部(海拔2450米)冬半年大雪封山,春季山麓雪地中辟出车道形成近20米高的“雪墙”,下图为立山黑部地理位置和“雪墙”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 立山黑部地冬季多降雪的主要原因是

①湿润的东南季风影响②湿润的西北季风影响

③日本暖流的增湿作用④山地地形的阻挡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6. 春季,该现象易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A. 低温冻害

B. 沙尘天气

C. 地面塌陷

D. 洪涝灾害

【答案】5. C 6. D

【解析】

5. 本题考查影响世界区域气候的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日本立山黑部地处日本山脉的西部,冬季湿润的西北季风遇到山地地形的阻挡作用,多地形雨;由于黑山位于温带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所以冬季多降雪,②④正确。故选C。

6.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灾害类型。由上题知,该区域冬季多降雪,而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易诱发洪涝灾害,故选D。

读图,完成7~8题。

7.与②地相比,①地气温较高的原因是()

A.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B.地处盆地,海拔低,热量不易扩散

C.沿岸暖流流经,对气候有增温作用

D.终年受副高控制,晴天多,光照强

8.某登山爱好者从③地山麓向上攀登,依次看到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高山灌丛

B.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

C.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常绿硬叶林—高山灌丛

D.热带草原—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高山草甸

【答案】7.C8.A

【解析】

7. 与②地相比,①地与②地纬度相似,获得的太阳辐射类似,A错误;①地地处沿海平原,并非处于盆地,B错误;①地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对气候有增温作用;①地与②地纬度相似,但①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地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气流影响较大,沿途有暖流增温增湿作用;②地则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及寒流影响,气候较为干燥,C正确,D错误。故选C。

8. ③地位于赤道附近,降水多,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该地的降水量大,植被类型以林木为主,没有荒漠,选A。

我国某地以降雪期长、降雪量大、积雪深厚而闻名,被誉为“中国雪乡”。由于冷暖气流常在此地相遇,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地面均有积雪,形成著名的“雪盆”。下图示意该地所在区域地形状况。据此完成9~11题。

9. 中国雪乡最可能位于图中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0. 中国雪乡积雪最厚的月份是

A. 12月

B. 1月

C. 3月

D. 5月

11. 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降雪时间较早的主要原因是

A. 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冷空气到达时间早

B. 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

C. 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更容易形成降雪

D. 海拔较高,有利于水汽凝结

【答案】9. A 10. C 11. B

【解析】

9. 雪乡最可能纬度高且地势较高、位于山地的迎风地带。从图中看,甲地位于山地的东南坡,三面环山,冬季,

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降雪量大,最可能是中国雪乡,据此分析选A。

10. 中国雪乡的降雪主要是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形成的降雪,积雪期可以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的月份应该是冬去春来、气温还不足以融化积雪的月份。结合选项,12月、1月降雪仍在继续,积雪厚度仍在加大;5月积雪已经融化,3月最合适,选C。

11. 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不如东北平原离冬季风源地近,但该地西、南、东三面环山,区内河流多,且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南北气流在此交汇,容易形成降水,故降雪时间较早;该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海拔较高并不是该地水汽凝结的条件,据此分析选B。

二、综合题。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答案】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解析】

堪察加半岛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由等高线分布可知,图中地形以山地为主,大致呈南北走向,因此山地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7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冬季是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响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阻挡住了从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解析】

试题考查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

(1)结合图例从图中可看出7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等温线向北弯曲,也就是向气温低的方向弯曲,说明温哥华气温较东、西两侧高,原因是温哥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气温低;西侧为海洋,海水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低。

(2)从图中看温哥华位于50°N附近的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材料“冬季多刮西南风”可知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东侧是高大的山地,该地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且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3)由材料“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可知该地冬夏主导风向不同;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区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从洋流、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来分析;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西侧为海洋,冬季受海洋影响,海洋性强,气温较同纬度高。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面积约22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800万。经济以石油为支柱,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已成为世界上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气候干热是沙特阿拉伯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只有艾卜哈等少数地区降水较多。

(1)简析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热的原因。

(2)分析干热的气候特征对河流带来的影响。

(3)艾卜哈是沙特阿拉伯难得的避暑胜地,据图简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位于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东西相邻的海域狭窄,受海洋影响很小。

(2)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地表径流贫乏,季节变化显著,水资源短缺,河流水量较小。

(3)艾卜哈西邻红海,地处高原山地,地势较高;白天山坡上气温高、气压低,红海蒸发的水汽沿山坡上升,容易形成云雨天气,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较低;夜间山坡降温快、气压升高,气流下沉,艾卜哈上空水汽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

【解析】

【分析】考查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热特征的形成原因,气候特征对河流的影响,沙特阿拉伯海水淡化量大的原因,艾卜哈是沙特避暑胜地的形成原因。

(1)本题考查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热特征的形成原因。区域气候影响因素主要从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沙特阿拉伯被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位于亚欧大陆和非

洲大陆之间,东西相邻的海域狭窄,受海洋影响很小,所以气候干热。

(2)考查气候特征对河流的影响。干热的气候特征对河流带来的影响从降水少与蒸发强烈;地表径流贫乏,河流水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水资源短缺等方面进行分析。

(3)读图结合材料,从放大的等高线图及数值特征可知,该地为山区,地势高;充分利用图像资料,pan >艾卜哈临红海且从山谷风热力环流形成及影响(艾卜哈降水相对较多)进行分析。白天红海蒸发的水汽沿山坡上升,易形成云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气温较低;夜间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艾卜哈上空水汽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

1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圭亚那是南美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国土面积21.5万平方千米,人口78.7万,森林覆盖率高达86.4%。

材料二圭亚那位置图(左图);圭亚那木结构高脚屋图及首都乔治敦气候资料(右图)。

(1)利用大气环流有关知识,分析圭亚那北部沿海地区一年中出现两个雨季(5~8月、11月至次年1月)的原因。

(2)分析圭亚那传统民居多为木结构高脚屋的自然原因。

【答案】(1)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此时北部沿海地区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形成雨季;11月至次年1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此时北部沿海地区受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以及地形时气流抬升的影响,形成丰富的降水。

(2)①森林资源丰富,建房的原料(木材)充足;②气候湿热,木质结构的房屋利于通风散热;③高脚有利于防洪涝、防虫蛇。

【解析】

(1)该地位于南半球,圭亚那北部沿海地区纬度低,降水与赤道低气压控制与信风及地形有关;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此时北部沿海地区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形成雨季;11月至次年1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此时北部沿海地区受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以及地形时气流抬升的影响,形成丰富的降

水,所以圭亚那北部沿海地区一年中出现两个雨季。

(2)图示当地的传统民居是木楼、大门窗的高脚屋,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建房的原料(木材)充足,可就地取材;该地位于热带,气候湿热,木质结构的房屋利于通风散热;高脚有利于防洪涝、防虫蛇。

本题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分析圭亚那北部沿海地区一年中出现两个雨季(5~8月、11月至次年1月)的原因,要结合当地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地形因素;该地位于南半球,圭亚那北部沿海地区纬度低,降水与赤道低气压控制与海洋水汽有关。当地的传统民居是木楼、大门窗的高脚屋,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就地取材、防湿热、防虫等。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塔希提岛是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群岛118个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为一火山岛,面积1042平方千米,人口12.27万。该岛南部湿润,年降雨量2500毫米以上;北部较干燥,年降雨量约1800毫米,全岛大部分降雨在12月至次年3月。许多热带花卉生长在岛上整个岛屿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塔希提已成了重要的花卉基地。

材料二:下图示意塔希提岛位置、地形和河流分布。

分析塔希提岛降雨南部多于北部且集中于每年12月至翌年3月的主要原因。

【答案】降水南部多于北部的主要原因:从纬度位置看,塔希提岛可受东南信风影响;从地形看,塔希提岛以山地为主,其南部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饱含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北部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降水集中于每年12月至翌年3月的主要原因:;每年的12月至翌年3月为塔希提岛的夏半年,因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可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气降水丰富。

【解析】塔希提岛降水的原因及季节差异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及地形角度分析。从经纬度看,塔希提岛位于南半球的信风带带,盛行东南信风,南部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地形抬升作用明显,而北部为背风坡所以降水较少。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乌干达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四季如春,被喻为“非洲明珠”。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1000至1500毫米之间,3至5月、9至11月为雨季。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产、水力资源丰富。

材料二咖啡是热带雨林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在系统发育中,形成需要静风、温凉、荫蔽或半荫蔽及湿润环境的习性,赤道两边,南北纬25度间适合咖啡树生长的条状咖啡带。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气候及咖啡出口量表(下表)

材料三东部非洲地区图

分析乌干达四季如春的主要原因。

【答案】

原因: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地处高原,地势高,比较凉爽;湖泊多,面积大,受湖泊调节作用显著;热带草原气候,夏季为雨季,云量丰富,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且水汽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夏季凉爽。

【解析】

虽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但因为位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比较凉爽;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多,面积大,受湖泊调节作用显著;热带草原气候,夏季为雨季,云量丰富,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且水汽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夏季凉爽,因而气候凉爽,全年气候温和。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莫桑比克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一环,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莫桑比克有了更多的“中国风景”。在美丽的莫桑比克首都、海港城市马普托,一座由中国路桥公司建造、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的马普托跨海大桥连接海湾南北两岸,成为这一南部非洲都市的崭新名片。图甲为莫桑比克地理位置图,图乙为马普托大桥位置图。

(1)描述莫桑比克的地理位置特征。

(2)判断莫桑比克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答案】(1)位于南半球低纬热带,地处非洲东南部,东临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岛隔海相望。

(2)热带草原气候,纬度低,全年气温高,1月份(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南信风带的控制,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水汽,海洋水温高气流上升,再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7月份(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或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分干湿两季。

【解析】

(1)地理位置主要描述半球位置、由纬度推出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半球位置:当地位于南半球东半球;温度带:纬度低,地处热带;海陆位置:地处非洲东南部,东临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岛隔海相望。

(2)当地位于南部,纬度在20°S左右,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本题主要是考查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成因。本地的热带草原气候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进行分析。当地地处南半球,由于1月份(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南信风带(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南信风带)的控制,东南信风从印度洋带来水汽,当地地处高原,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7月份(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安哥拉气温舒适宜人,全年平均温度在22℃左右,最高气温也不超过28℃,被称为非洲的“春天国度”。安哥拉全年分旱、雨两季,5~9月为旱季,相对凉爽,有很重的雾,也被人们称为“雾季”,潮湿无雨;9~次年 5 月为雨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东北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而南部纳米贝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为50毫米来。矿产、森林,水力、农牧渔业资源丰富。

南部沿海地区气候干燥而温和,分析其原因。(4 分)

【答案】干燥原因: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沿岸的寒流,加剧干旱。(2 分)温和原因:虽然位于低纬度,但受海洋调节作用,气候温和;沿岸的寒流,降低了气温。(2 分)

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吉尔吉斯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境内河湖广布。该国的伊塞克湖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山深水湖泊,湖水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湖泊东岸积雪时间长。

简析伊塞克湖东岸积雪量大的自然原因。(4分)

【答案】湖水蒸发形成的水汽较充沛;湖泊位于盛行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增温增湿;水汽在湖泊东岸受山地抬升,形成降雪;湖泊东岸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任答两点4分)

【解析】

伊塞克湖是世界上第二大高山深水湖泊,湖水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湖水温度较高,蒸发形成的水汽充沛;湖泊位于盛行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增温增湿;在湖泊东岸受山地抬升,凝结降雪,湖泊东岸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导致湖泊东岸积雪时间长。

2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地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奇特现象。请从气候角度加以说明。

【答案】(1)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甲沿岸有暖流经过;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地处迎风坡);海拔比乙地低。(或乙地沿岸有寒流经过;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海拔比甲地高

(2)沼泽的补给水源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时,水源补给量大,使沼泽水位上涨而聚合;干旱季时,水源补给量小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而分离。

【解析】

以区域分布图为载体考查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主要原因的分析和比较,以实际情境考查气候与当地水文特征的关系,难度中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区域湿地的水文特征与气候关系主要从补给方式入手分析,外流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布和成因作答。

(1)比较两地气温和降水特征,气温从气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比较,降水从降水量多少、季节分配两方面比较。从大气环流角度看,甲乙两地纬度相近,所处大气环流相似;从地形角度看,甲地海拔较低,乙地海拔较高,甲气温较高;且甲地位于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从洋流角度看,甲附近是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乙地附近是寒流,降温减湿,气温和降水条件较差。

(2)根据题意R地附近沼泽出现季节性离合,说明沼泽水域面积发生变化,与其补给量有关,该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出现明显的干湿季,当降水多时,沼泽补给量大,水域变广,与其他沼泽连片;当干季时,沼泽补给量少,加上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水域缩小,与其他沼泽分离。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中的甲国有“欧洲能源接口”之称,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输油(气)管道大多通过该国进入欧洲。甲国农业生

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以园艺业(柑桔、油橄榄、蔬菜等)为主,而中、东部内陆以放牧业为主。横跨亚、欧两洲的A市是甲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人口约1350万。

(1)描述X半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比较A、B两市气温日较差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

(1)①年降水量在1 000mm以下;②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③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2)相同:气温日较差夏秋季节大于冬春季节。原因:①夏秋季节,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日较差大;②冬春季节,受暖湿西风控制,阴雨天多,日较差小。不同:B城市的日较差大于A城市。原因:A城市临海,海拔低,日较差小;B城市位于内陆,海拔高,日较差大

【解析】

(1)x半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的分析,我们要考虑其所在地的海陆位置、气候类型等,从中总结降水的总量多少,时间分配及地变规律,由图可以总结该半岛①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下;②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③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2)读图可知,A地纬度高于B地且A地临海,B地位于内陆,但同属于温度带,故其季节变化相同但日较有所差异,根据海陆热力差异性可知临海地区气温日变化小,内陆地区气温日变化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