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补液公式

合集下载

儿科补液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补液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补液计算公式大全
1. Holliday-Segar公式:
补液总量(ml)= 100ml/每千克体重/天× 体重(kg)
这是最常用的儿科补液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体重大于10kg的情况。

2.同时考虑体重和体表面积的公式:
补液总量(ml)= 1000ml/m²/天× 体表面积(m²)
体表面积可以根据Du Bois公式计算:
这个公式适用于儿童体重在10kg以下或者肥胖儿童。

3.考虑液体丢失量的公式:
补液总量(ml)= 润肠液体需求 + 皮肤液体需求 + 应急液体需求 + 输液需求
a.润肠液体需求:
这是指儿童口服补液的液体需求。

根据润肠剂包装上的说明计算。

b.皮肤液体需求:
一般情况下,每天的皮肤失水量为60-100ml/m²/天。

根据体表面积
计算。

c.应急液体需求:
如果儿童出现呕吐、腹泻、高热等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应急
补液。

d.输液需求:
如果儿童体液丢失较多,需要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补液。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输液速率和时间。

这些是一些常用的儿科补液计算公式,但是具体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补液,以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补液过程中应及时观察儿童的生理指标和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补液公式

补液公式

医学资料1. 补钠计算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mEq/L×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2.补液计算(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脱水性质血Na+mmol/L低渗性脱水>130等渗性脱水130~150高渗性脱水>150(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休克早期800~1200ml/(m2?d);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成人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成人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成人补液量的计算公式成人补液量的计算公式是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需要来确定的。

在医学领域,补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补充体液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不同的疾病和病情会导致不同的补液需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我们需要了解成人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是根据体重来确定的。

公式如下:成人每日补液量(ml)= 体重(kg)× 补液系数(ml/kg/天)其中,体重是成人的实际体重,补液系数是一个常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补液系数的选择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体液丢失的情况以及需要补充的药物等因素。

补液系数通常根据病情分为三个级别:轻度脱水、中度脱水和重度脱水。

对于轻度脱水,补液系数一般为20-30 ml/kg/天;对于中度脱水,补液系数一般为30-40 ml/kg/天;对于重度脱水,补液系数一般为40-60 ml/kg/天。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补液量的计算还应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肾功能、心功能等。

对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全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该适当调整补液量。

补液的途径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补液可以通过口服、静脉输液或皮下注射等方式进行。

具体的补液途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来确定。

除了根据体重来计算补液量,还可以根据尿量来确定。

尿量是评估体液丢失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成人每天的尿量应保持在1000-2000 ml之间。

如果尿量明显减少,说明存在脱水的可能,需要及时补液。

需要强调的是,成人补液量的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定。

在进行补液治疗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补液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成人补液量的计算公式是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需要来确定的。

通过对体重、病情、尿量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医生可以精确计算出成人的补液量,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补液治疗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维持体液平衡和改善患者的病情。

缺水补液量计算公式(一)

缺水补液量计算公式(一)

缺水补液量计算公式(一)缺水补液量计算公式简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人体的缺水补液量。

缺水补液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合适的补液量,从而维持身体的水平衡。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缺水补液量计算公式,并给出相关的示例说明。

1. Holliday-Segar公式Holliday-Segar公式是计算普通体重患者缺水补液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根据体重来计算每日的补液量。

公式如下:每日补液量(ml)= 1000 ml + 每超过20kg体重的每kg体重增加的补液量(ml)示例:一位体重80kg的普通体重患者的每日补液量计算如下:每日补液量 = 1000 ml + (80 - 20) * 20 ml = 1000 ml + 60 * 20 ml = 1000 ml + 1200 ml = 2200 ml因此,这位患者的每日补液量为2200ml。

2. Pritchard公式Pritchard公式是计算产妇缺水补液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结合了产妇体重和分娩方式来计算补液量。

公式如下:每日补液量(ml)= 1000 ml + 每kg体重增加的补液量(ml)示例:一位产妇,体重60kg,在阴道分娩后的每日补液量计算如下:每日补液量 = 1000 ml + 60 * 20 ml = 1000 ml + 1200 m l = 2200 ml因此,这位产妇在阴道分娩后的每日补液量为2200ml。

3. 余水缺失计算余水缺失是补液计算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指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最低水分量。

余水缺失计算公式如下:余水缺失量(ml)= 体重(kg) *示例:一位体重70kg的患者的余水缺失量计算如下:余水缺失量 = 70 kg * = 42 ml因此,这位患者的余水缺失量为42ml。

结论缺水补液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分娩方式等因素来计算合适的补液量,从而维持身体的水平衡。

脱水的补液公式

脱水的补液公式

脱水的补液公式脱水的补液1. 脱水的定义脱水是指身体失去过多的水分,导致体液的浓度增加,血容量减少,造成正常生理功能的障碍。

2. 补液的重要性补液是治疗脱水的重要方法,通过给予适当的液体来恢复体液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3. 补液公式补液需要考虑患者的体重、脱水程度以及液体的渗透压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补液公式:Holliday-Segar公式(针对儿童)•每日液体需求量(ml)= 100ml × 体重(kg)(前10kg)+ 50ml × 体重(kgkg)+ 20ml × 体重(kg)(超过20kg)例子:一名10kg的儿童,根据Holliday-Segar公式,该儿童每日的液体需求量为100ml × 10kg = 1000ml。

等间隔公式•补液量(ml)= 体重(kg)× 补液系数例子:一名患者体重为70kg,补液系数为20ml/kg/h,那么他每小时的补液量为70kg × 20ml/kg/h = 1400ml/h。

4-2-1法则•每日液体需求量(ml)= 体重(kg)× 40例子:一名成年人体重为60kg,根据4-2-1法则,该患者每日的液体需求量为60kg × 40 = 2400ml。

Parkland公式(针对烧伤患者)•补液量(ml)= 4ml × 体表面积(%)× 体重(kg)例子:一名体表面积为50%的烧伤患者体重为80kg,根据Parkland公式,该患者的补液量为4ml × 50% × 80kg = 1600ml。

4. 总结脱水的补液是治疗脱水的重要方法,不同的补液公式可以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液方案,以恢复体液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应用补液公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重、脱水程度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5. 补液的方法除了选择合适的补液公式外,还需要选择适当的补液方法。

补液公式

补液公式

补液公式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发热病人补液量计算公式

发热病人补液量计算公式

发热病人补液量计算公式
病人的补液量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病人的体重、丢失的液体量、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补液量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之一:
1. 根据体重计算补液量:
补液量(毫升)= 体重(公斤)× 补液系数。

补液系数一般根据病情和丢失的液体量而定,例如对于轻度脱水,补液系数可能为10-15毫升/公斤;对于中度脱水,补液系数可能为20毫升/公斤;对于重度脱水,补液系数可能为30毫升/公斤。

2. 根据丢失的液体量计算补液量:
补液量(毫升)= 丢失的液体量 + 基础液体需求量。

丢失的液体量包括呕吐、腹泻、尿量等,基础液体需求量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代谢状态而定。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来确定补液量,同时还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水平,随时调整补液方案。

此外,不同病情下的补液量计算还可能有其他
特殊的考量因素,比如烧伤病人的补液量计算可能会有特殊的公式。

总之,病人的补液量计算是一个复杂而且需要个体化定制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调整。

24小时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24小时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24小时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1、24小时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24小时补液量的计算公式是:24小时补液量=24小时出液量+24小时脱水量+24小时脱气量
+24小时其他损失量。

2、24小时出液量
24小时出液量是指24小时内患者排出的尿量、呕吐量、腹水量、腹腔积液量、肠汁量、痰量、汗量、粪便量等液体量。

3、24小时脱水量
24小时脱水量是指24小时内患者蒸发的水分量,包括皮肤蒸发、呼吸蒸发、排泄蒸发等。

4、24小时脱气量
24小时脱气量是指24小时内患者呼出的气体量,包括呼出的二氧化碳量、水蒸气量等。

5、24小时其他损失量
24小时其他损失量是指24小时内患者损失的其他液体量,包括肝炎患者的血液损失量、肠梗
阻患者的腹腔液损失量、肠炎患者的腹腔液损失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资料1. 补钠计算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5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 1666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 g)×0.596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mEq/L×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2.补液计算(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脱水性质血 Na+mmol/L低渗性脱水 >130等渗性脱水 130~150高渗性脱水 >150(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休克早期800~1200ml/(m2?d);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3.补铁计算总缺铁量[mg]=体重[kg]x(Hb目标值-Hb实际值)[g/l]x0.238+贮存铁量[ mg]贮存铁量=10mg/kg体重(<700mg)如果总需要量超过了最大单次给药剂量,则应分次给药。

如果给药后1-2周观察到血液学参数无变化,则应重新考虑最初的诊断。

计算失血和支持自体捐血的患者铁补充的剂量需补充的铁量[mg]=失血单位量x2004.电解质补充计算某种电解质缺少的总量:mmol/L=(正常mmol/L-测得mmol/L)×体重(kg) ×0.6 (正常mmol/L-测得mmol/L)×体重(kg)×0.6克数=----------------------------------------------------------1g电解质所含mmol数5.静息能量消耗计算Harris-Benedict计算公式:女性:REE(Kcal/d)=655+9.6W+1.7H-4.7A男性:REE(Kcal/d)=66+13.7W+5.0H-6.8A[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6.药物输液速度计算(1)静脉输液速度与时间参考数据液体量(ml) 滴速(gtt/min) 时间(h)500 30 4500 40 3500 60 2(2)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3)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7.肌酐清除率计算(1)Cockcroft公式:Ccr=(140-年龄)×体重(k g)/[72×Scr(mg/dl) ] 或Ccr=[(140-年龄)×体重(k g)]/[0.818×Scr(umol/L)]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计算结果×0.85(2)简化MDRD公式:GFR(ml/min1.73m2)=186×(Sc)-1.154×(年龄)-0.203×(0.742女性)注:Ccr为肌酐清除率;GFR为肾小球滤过率;Scr为血清肌酐(mg/ dl);年龄以岁为单位;体重以kg为单位。

(3)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尿肌酐浓度(μmol/L)×每分钟尿量(ml/min)Ccr=-------------------------------------------------------血浆肌酐浓度(μmol/L)8.体表面积计算中国成年男性 BSA=0.00607H+0.0127W-0.0698中国成年女性 BSA=0.00586H+0.0126W-0.0461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BSA=0.0061H+0.0128W-0.15299.血气分析(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

<7.35为酸血症,>7.45属碱血症。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 03即为H2CO3含量。

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

>55mmHg 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

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 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

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Hg,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

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

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SB呼吸性碱中毒。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

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

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

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

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10.糖尿病饮食计算每日饮食总热量,据病人体重及活动强度来决定。

按营养学常以1千卡(1kcal即4.2焦耳)作为热量单位,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产生4kcal,每克脂肪产生9kcal热量。

(1)体重指理想体重而言,简易计算公式: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按此公式计算,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为肥胖,低于标准20%为消瘦,肥胖或消瘦均不利于健康。

(2)活动强度:人体对热量需求受劳动强度影响最大,不同体型糖尿病人每公斤体重所需热能表:劳动强度消瘦(千卡/公斤)正常(千卡/公斤)肥胖(千卡/公斤)卧床休息 20~25 15~20 15轻体力劳动 35 30 20~25中体力劳动 40 35 30重体力劳动 45~50 40 35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总分——-综合素质评定一:基础知识部分(含字.词.句等知识的积累与运用)1.在括号里填上12生肖,组成12生肖歇后语()出洞——东张西望()吃草——吞吞吐吐2.在下面()里填上人体某部分名称,组成四字成语()枪()剑牵()挂()3.“看”字意思成语填空:( )异思迁耳闻目( ) 明( )秋毫 ( )前顾后4.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的居处——开门见山 ( )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5.把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如焚 _________似箭6.写出相对的字、词。

( )无双至,( )不单行当局者( ),旁观者( ) 7.请将下列带有“然”字的成语补充完整。

()然开朗秩序()然()然起敬()然无恙8、将叠词填入括号中,把成语补充完整。

()()有名想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