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复习知识点:短文两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合集下载

【最新审核】人教版语文七上第18课《短文两篇》ppt课件3

【最新审核】人教版语文七上第18课《短文两篇》ppt课件3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什么丰功伟绩,她只想像那 颗小小的贝壳一样,用 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 塑造执着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试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
相同之处: ①都是借物抒情的哲理小散文,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
感悟。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
沉,不能振作。( 灰心丧气 )
2、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训诫( jiè )屡次( lǚ )迂回( yū )
啜泣(chuò) 耸立(sŏng)纳罕(hǎn) 颤抖(cha` n)瘦骨嶙峋( línxún ) 头晕目眩(xua`n)落下( là )着眼(zhuó)
课文探究四 作者先写自己对蝉的厌恶,后写对蝉 的理解、尊重,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这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1、造成鲜明对比,给读 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2、深化文章的 主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3、使文章 所渲染的感情更加强烈。
注意:应该抑少扬多,重在后扬。
研讨与练习一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 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颤动( chàn )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① 卵在树洞生活10




个月左右。 ②幼虫在六月七月
⑤ 爬出来。

③两个月后,若虫第


⑥ 二次脱皮,成为二龄
若虫。
④一年后,长大两倍,变成四龄若虫。
⑤再过两年,长大两倍,脱皮成为
五龄若虫,在夏天爬出地面。 ⑥ 产卵后的第6个夏天,羽化成虫。
⑦成虫大约只有两个星期的生命。
前后呼应
”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 那烦人的聒聒!“照应了前面哪句话?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课件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课件2

蝉的一生
蝉的一生

① 卵在树洞生活
10个月左右。




②幼虫在六月七月
爬出来。⑥Fra bibliotek⑧⑦
③两个月后,若虫
第二次脱皮,成为

二龄若虫。
④一年后,长大两倍,变成四龄若虫。
⑤再过两年,长大两倍,脱皮成为五龄若虫,在夏天 爬出地面。
①②

蝉的一生
④ ③
⑥ 产卵后的第6 ⑤ 个夏天,羽化成
虫。

⑦⑥
⑦成虫大约只 有两个星期的 生命。
代表作有《路上谈》,《承教小记》, 《日影行》《三人行》等。
自由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轻重读及语 气语调。
词语积累
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叫。
宽恕(shù) :宽容饶恕。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

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
惊叹 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宽恕
精精读读细细品品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
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
美丽的生命
绽放的生命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 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 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 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 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 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

七年级人教版第18课短文两篇

七年级人教版第18课短文两篇

• • • • • • • •
零落 [lí ng luò] 零落是落,乱,不集中;不完整的意思。 大概有四重意思: 不景气;衰落。 散乱。 散落;好像散乱安排。 树木凋零、凋谢。
• 断续 • [duàn xù] • 时而中断,时而继续,一会儿停下,一会 儿继续。
• 收敛 • [shōu liǎn] • 收敛(shōu liǎn),常指减轻放纵的程度, 如收敛行为;同时也有聚拢 、收拢、合拢 和收集的意思。
18课短文两篇
18号郭龙涛
生字词
• [chán] [lí ng luò] [duàn xù] [shōu liǎn] [chàn dòng] [hán zhàn] [kuān shù] [táo xǐ]
• 蝉 零落 断续 收敛 颤动 寒颤 宽恕 淘洗
[bēi wēi] [bǎ wán] [gù zhí ] [dù juān huā] [yī sī bù gǒu]
• 颤动 • [chàn dòng] • 文中意思:短暂而频繁地振动
• 寒颤 • [hán zhàn] • 寒颤指冷得发抖,不停地哆嗦,欲罢而不 能。表示冷或者惊吓后人身体自然的颤抖。
• 宽恕 • [kuān shù] • 宽恕(kuān shù)宽容饶恕。恕,饶恕。
• 淘洗 • [táo xǐ] • 用清水或工厂废水冲洗污泥,以减少处理 化学药品的需要量,并改进固体的沉淀或 过滤特性,除去污泥过度的碱度。洗濯。 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 卞之琳 《自 序》:“我写诗……规格本来不大,我偏又喜 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 结果当然只能出产一些小玩艺儿。”
卑微 把玩 固执 杜鹃花 一丝不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蝉 • [chán] • 蝉科昆虫的代表种类。雄的腹部有发音器, 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 但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 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蝉属不完全 变态类,由卵、幼虫(若虫),经过数次 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同 “禅”出自佛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短文两篇》讲学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短文两篇》讲学稿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式。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踊跃,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学习进程:
一、预习·导学
1.自由朗诵课文《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你以为重点的句子画下来,反复朗诵。

2.字词学习:给加线字注音,并说明那个词
收敛()聒聒()宽恕()
卑()微一丝不苟()
二、学习·研讨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情感?
2.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咱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发?
3.《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如何的感受?
二、学习·研讨1.作者什么缘故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2.作者看到这漂亮的贝壳感悟是什么?
3.父亲结尾的一句“这是一颗如何固执又如何简单的心啊!”中“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三、巩固·延伸
学了这两篇课文后,你应该如何学习呢?用200字展现你的学习感受。

精选初一上册语文第18课知识点复习:短文两篇_0

精选初一上册语文第18课知识点复习:短文两篇_0

精选初一上册语文第18课知识点复习: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盘盂(yú)2.解释下面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竞跑,赛跑。

(2)见两小儿辩斗辩斗:争辩,争论。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

去:距离。

(4)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

(5)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

(6)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二、重点句子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逐走”,“入日”等词语。

2.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有赶到,就半路渴死了。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

点拨:重点理解“以”“去”“日中”等词语。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三、重点段落默写《夸父逐日》一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文学常识1.《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精选初一上册语文第18课知识点复习:短文两篇,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相关链接:15-16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复习要点:走一步,再走一步2015必备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知识点复习:紫藤萝瀑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年级:七年级授课人:邢燕华审核人:马东伟【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两课的学习明白: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重点难点】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

难点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课时:一课时【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香禺,1939年在香港出生。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得硕士学位。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委并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席慕容简介:席慕容,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语即大江河之意)等。

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出生于四川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主要著作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七年级上册18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18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18课笔记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第18课的课堂笔记,包括了重要的知识点、课堂讲解内
容和例题解析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知识讲解:
文学知识:介绍了作者巴金及其代表作品。

课文内容:讲述了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在家庭中受到的封建教育,以及这种教育对自己性格的影响。

2. 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封建、顽固、开明、虚伪、敷衍、笼统、武断、表里如一。

解释:这些词语是本文中常用的,需要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3. 课文解析:
文章开头,作者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封建教育制度的影响。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详细叙述了自己与父亲、母亲、哥哥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自己的影响。

文章最后,作者总结了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望。

4. 难点解析:
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这些手法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态度,这种批判态度是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深入的思考得出的,需要认真领会。

5. 学习建议:
学习本文需要深入思考封建教育制度对自己性格和人生道路的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这种影响。

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

6. 例题解析: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手法及其作用。

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

答案: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
点。
(2)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由此生发了哪些联 想? 答案: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 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的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
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
第18课
短文两篇
《蝉》
1.背景资料
《蝉》选自小思的《承教小记》。《承教小记》收录了作
者于1978年到1981年间创作的64篇散文,书中涉及的题材非常 广泛,有说理的、悼念的、写景的、述人的。小思采用一贯的 清幽雅淡的手法写作,给人一种清风徐来的沁凉之感。在说山 道水之中摇曳着闲情逸致,又自然地流露出严肃的哲理,发人深
答案:由厌烦转变为宽恕、理解。先抑后扬。
(2)课文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怎样的感悟? 答案: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心投入,好好地 生活。
《贝
壳》
1.作者名片
作者
席慕蓉,笔名萧瑞、漠蓉等,蒙古族
中国台湾当代著名画家、作家。多写爱情、
评价
人生、乡愁,写得清新、易懂
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 《写给幸福》等
—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 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 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令人 惊叹?
省。
2.图解课文
1.正音辨形 颤动( ) 聒聒( ) 响彻( )
﹒ 宽shù(
答案:chàn
)
ɡuō
﹒ 收liǎn(
chè 恕
)
敛 续
延x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复习知识点:短文两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
知识大全-
查字典为您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复习知识点:短文两篇,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和小编一起期待学期的学习吧,加油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烟囱cōng 柚yòu子树沉甸diàn甸
霎shà时间剔tī透结实累léi累
点拨:“累”是多音字,要结合语境正确渎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duò) 堕落牙yín龈贪(lán) 婪
(chú) 雏形苦(áo) 熬
3.解释下列词语。

(1)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3)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4) 低回:留恋。

(5)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6)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7)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8)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4.行道树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在行道树身上,体现了无
私奉献(或以苦为乐)的精神。

二、重点句子
1.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三、文学(文体)常识
1.《行道树》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

2.《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周素珊。

以上就是查字典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复习知识点:短文两篇,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返回查字典首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复习知识点:在山的那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
础知识大全-
查字典为您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复习知识点:在山的那边,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和小编一起期待学期的学习吧,加油哦!
一、词语积累
痴想:不能实现的痴心想法。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失望:①感到没有希望,失去信心;希望落了空。

②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

文中是指自己的希望落了空。

诱惑:①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

②吸引、招引。

文中的意思是指山在吸引着我。

依然:依旧。

喧腾:喧闹沸腾。

文中指大海的汹涌澎湃。

二、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痴想(chī)凝成(níng)喧腾(xuān)
诱惑(yòu)一瞬间(shùn)隐秘(mì)
三、辨析近义词
痴想幻想
这两个词都可作名词或动词,都指非现实的想法。

但词义有所不同。

痴想:着重点在“痴心”,一方面说明这种想法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表现一种“痴痴的”情态。

如“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幻想:着重点在“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其想法通过努力有实现的可能性。

如“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以上就是查字典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复习知识点:在山的那边,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返回查字典首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