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合集下载

人道主义批判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批判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批判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郁建兴内容摘要: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与超越了人道主义,马克思不仅提出“具体的人”取代“抽象的人”,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一取代,他实现了哲学模式的转型,即扬弃主体性哲学而为互主体性哲学,扬弃认识论哲学而为实践论哲学,因此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

而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历史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过一些失误,人道主义还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但是,如果把人道主义的解释力仅仅相对于社会主义阶段的旧社会残余而言,或者仅仅局限于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那么这种解释力是极其有限的。

因而,一种“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概念仍然是必要和可能的,在其中,马克思主义仍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批判;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被一再唤起,反映出现实社会主义运动中人的自由和解放在不断延宕后终于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毫无疑问,求解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的历史语境相交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奠定新的思考起点。

同时,产生这一问题的历史语境表明,我们不能满足于对马克思文献进行一般的考古学解释来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是必须自觉地带着当代人的生活旨趣去认识马克思,把历史的问题当代化。

由此,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问题的解决,应该是一个以当代的视界融合“回到马克思”的过程,或者说一个通过“回到马克思”来找到其与当代生活接榫之处的过程。

本着这样的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提出,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与超越了人道主义,马克思不仅提出“具体的人”取代“抽象的人”,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一取代,他实现了哲学模式的转型,即扬弃主体性哲学而为互主体性哲学,扬弃认识论哲学而为实践论哲学,因此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

而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历史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过一些失误,人道主义还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评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人道主义历史观

评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人道主义历史观

评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人道主义历史观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党和国家事业
的根本目标,以“一切为了人民”的共产主义人道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将“人民”作为一切改革、发展和建设的根本。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
国社会已经实现了巨大的社会进步,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许多曾经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人道主义历史观的实践证明了中国
共产党确实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

人道主义历史观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基础思想,既是理论基础,也是行
动指南。

它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由人民创造历史,认为人们必须按照合理
的历史观来创造自己的未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历史。

这一历史观注重发
展个人的智力和精神,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它也强调社会的正义和公平,强调社会的经济分配要以满足基本人民需求为中心,强调公平正义,尊重
个人尊严,追求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

“人道主义”的涵义辨析

“人道主义”的涵义辨析

“人道主义”的涵义辨析【摘要】"人道主义"是一种重要的伦理观念,其涵义不仅体现在人类历史的起源中,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利己主义”相比,“人道主义”更强调关注他人的利益和福祉,体现了人类对于共同体和社会责任的关注。

在现代社会中,“人道主义”不仅体现在个体行为中,也贯穿于社会组织和国际关系中。

与慈善行为相比,“人道主义”更注重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关注和改善,具有更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对于“人道主义”的深入思考和辨析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对“人道主义”的深入思考,也将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中更加公正与和谐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人道主义、涵义辨析、历史起源、利己主义、现代社会、慈善行为、国际关系、重要性、人类文明发展、深入思考1. 引言1.1 对“人道主义”的涵义辨析"人道主义"一词源自拉丁文,意为关爱人类,尊重人类尊严。

在当今社会,“人道主义”一词被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国际关系、慈善行为、社会公益等。

“人道主义”的含义却多有争议,有人认为其是一种关注人类利益的道德准则,有人则认为其只是一种表面上的“道德高地”。

对“人道主义”的涵义进行辨析显得尤为重要。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道主义”的涵义也有所变化。

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运动到现代的人权运动,人们对“人道主义”的理解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

在现代社会,“人道主义”被视为一个普遍价值观,强调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与“利己主义”相比,“人道主义”更加强调个体间的相互扶助和合作,以实现整体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在国际关系中,“人道主义”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国际援助、和平维护等方式,人道主义努力帮助那些受困于战争、灾难等不幸情况下的人们。

与此人道主义与慈善行为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都是为了帮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做法。

对“人道主义”的涵义进行深入的辨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道德观念,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发展。

浅析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浅析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浅析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摘要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致使苏联和苏共双双垮台,并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这一历史教训证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不仅不能用来消除弊病,使得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反而使能导致亡党亡国。

对此,我们应该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苏联垮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浅析“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88年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一思想体系,用于指导前苏联的改革。

在这一思想体系的指导下,前苏联从政治、经济到社会,全面陷入危机和动乱,直至苏联和苏共双双垮台。

戈尔巴乔夫这一思想体系给苏联人民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恶果。

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今天,我们要认识和剖析它的本质,吸取苏联和苏共的教训,防止它的危害。

一、“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1987年11月1日,戈尔巴乔夫分别用俄文和英文在苏联两国同时发表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初步地阐述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观点, 此后他在1988 年6 月苏共19 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和他1989 年11 月26 日发表在《真理报》上的《社会主义思想与革命性改革》一文使“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充实起来并系统化了。

戈氏1990 年发表在《未来的社会主义》文集中的《未来世界与社会主义》一文和1990 年2 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的向苏共28大提出的苏共中央纲领草案: 《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不仅标志着“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体系的最后完成。

(1)“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在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几年的时间里,对其基本内容的提法几经改变,但他所阐述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确实相通的,可以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以下几点:1.人道。

它认为, 此前的苏联社会是不人道的“专制极权和行政命令的宫僚体制, ”“背离了欧洲的人道主义传统。

人道主义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善良的心态

人道主义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善良的心态

人道主义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善良的心态人道主义是指关心他人的福祉,以尊重和关爱他人为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理念。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和支持,追求公正、平等和不偏见的社会关系。

在当今世界充满各种冲突和困难的背景下,人道主义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这篇文章将探讨人道主义的重要性,并说明我们为什么应该时刻保持善良的心态。

一、人道主义的重要性1.1 促进人类共同进步人道主义强调人类共同体的观念,认识到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拥有共同的命运。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中,任何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国家和个人的支持和共同繁荣。

只有通过理解和合作,才能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人类共同进步。

1.2 缓解人道灾难和困境人道主义的精神在应对人道灾难和困境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球许多地区经历着战争、冲突、自然灾害等问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贫困。

在这些困境中,试图缓解人道状况的国际组织、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发挥着关键作用。

人道主义行动提供食物、医疗、庇护和安全的支持,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希望和人道关怀。

1.3 维护尊严和人权人道主义的核心是对每个个体的尊严和人权的尊重。

无论种族、宗教、性别或经济状况如何,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通过关注和帮助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我们可以消除不平等现象,并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包容的社会。

二、时刻保持善良的心态2.1 面对挑战和困境时保持乐观当面临挑战和困境时,保持善良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善良意味着对他人持有积极的态度,理解他们的困境,并为他们提供帮助。

即使面对逆境,我们也应该坚定地相信善良和正义会战胜邪恶和不公。

这种积极的心态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并为他人带来希望。

2.2 培养同理心和宽容善良的心态需要培养同理心和宽容。

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保持敏感,能够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处境。

同时,宽容是对他人差异的接纳和尊重,不论是在文化、宗教、性别、年龄等方面。

通过培养同理心和宽容,我们可以建立更加友好和平等的人际关系。

浅谈对人道主义的认识

浅谈对人道主义的认识

浅谈对人道主义的认识内容摘要:历史上人道主义有三层含义, 即人道思想和人道原则的人道主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和现代社会意识形式的人道主义。

关键字: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

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

它是一种以人性论为基础的,追求个人自由和价值实现为根本主张的一种理论。

哲学或运动它是建立在相信人的可教化性和发展能力,尊重人的尊严和个性的基础上的。

其目的在于全面地培养、自由地运用和发挥人的创造力和能力。

最后,高度发展人的社会,使整个人类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自由。

所以,人道主义就必然会含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伦理观、自然观、社会观等方面的内容。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人道主义的探讨范畴人道主义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

但是,我国理论界对人道主义的认识却一波三折,走过不少弯路。

在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反修斗争”中,人道主义曾被宣布为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成为资产阶级的理论基础。

以姚文元为代表的极左论者,更是在理论界和文艺界对人道主义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批判。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鉴于“文革”反人道主义悲剧的教训,开始提出并讨论人道主义。

在不同领域学者的共同参与下,关于人道主义的讨论在80年代初形成高潮。

从大的方面看,我国理论界、特别是伦理学界关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即人道主义的范围和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道德中的地位。

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否具有合理性?能否被马克思主义所继承?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究竟只是一种伦理观还是同时也是一种世界观和历史观?在这些问题上,主要有两种观点,即“有限的人道主义”和“全面的人道主义”。

主张“有限的人道主义”的人认为,人道主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与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

作为伦理观的人道主义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吸收,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

但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是一种必须彻底加以批判的错误思想。

诗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诗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诗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一种源自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思想,其本质乃是对共产主义的深刻理解,是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的历史表达。

它既是思想改革的概念,更是实践指导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以更高的境界继承、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以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旨在推崇人文主义价值,弘扬重视人、注重发挥人的活力、尊重个性的价值观念,反对资本主义的贪婪、冷漠的价值观念,旨在促进社会的进步。

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明确提出和推崇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弘扬“以贤良齐处、以和平取胜”的哲学思想,重视劳动力量,反对物质财富的奴役。

根据“以人为本”原则,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赋予人以尊严,要求社会为理想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旨在建构一个仁义社会,实现服务于人民的开放式进步。

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反对以物质财富为核心的封建价值观,坚持物质财富责任分享、社会共同体建设等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的价值观,要求保护和发展人类利益共同体,即一个文明、宽容、正义、慈悲及公平的社会。

它强调要团结社会各界人士,以伦理和道德方式管理社会,在加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证个人的自由、平等和自我实现的权利。

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一种新时期的思想,重视活力和社会进步,强调社会的改善和发展,为实现真幸福、确保民生幸福而做出努力。

它以自由有序的心态来制定和实施政策,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弘扬人文关怀,探索一种合理能够促进各种成员之间“真诚、尊重和共和”的社会结构。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一种为了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社会的进步,实现公平的光辉梦想的思想。

它既是新时代的理念,又是精神和道德的要求。

它弘扬理想主义精神,着眼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唤醒人性中最神圣、最美好的价值,带领中国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健康进步。

我相信,在充满激情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指引下,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出色!。

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它是具体的、历史的,与中国当代国情相符合的。

通过分析人道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来进一步说明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及其核心内容。

理解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坚持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自然环境的全面发展。

标签:人道主义;科学发展现;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世界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普遍联系也就是联系的普遍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二是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也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所以各门学科也是普遍联系的,而且各门学科也是相通的。

哲学与管理学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哲学当中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使得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直至发展到至今的以人为本思想,其思想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管理学领域。

谈及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究竟什么是人道,什么又是人道主义,我们首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人道”一词由来已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左传》云:“天道远,人道迩”。

《礼记》云:“亲亲,尊尊,长。

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照此看来,所谓人道,也就是人之道,是人所当行之道,是人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和。

今日的“人道”,它仅仅是“人道主义”概念中的“人道”,因而仅仅是一种道德原则,亦即人道主义的道德原则。

关于“人道主义”这种思想体系,众说纷纭。

美国《哲学百科全书》写到:人道主义是“指任何承认人的价值或尊严,以人作为万物的尺度,或以某种方式把人性及其范围,利益作为课题的哲学。

沙夫说:“所谓的人道主义,我们主要指的是以人作为思考对象的体系,这个体系认为人是最可贵的财富,它力图保障人在实践中享有幸福的最美满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作者:陶慧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3年第10期
【摘要】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现实的人道主义、是实践的人道主义,是人民拥护的人道主义。

分析了其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本质区别:在尊重人的价值上有区别;在以平等态度待人上有区别;在“以人为本”上有区别;在追求“人的发展”上有区别。

同时论述了宣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之必要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区别
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使命与人的地位的学说,突出人的地位是其核心,强调人是发展的主题,人是活动的目的,人是评价的标尺。

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应当努力提高、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及生活质量,给予人民最基本的人权保障及享受,消除一切对立于人的合理需要和追求的各种关系和异化的状态。

面对当今世界世俗化愈发深入,导致人性的冷漠和道德不断滑坡等丑陋的社会现象,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实践人道主义价值这一基本的价值追求,迫在眉睫。

所以研究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特征及其与其他人道主义的区别来体现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优越性,有其理论价值和意义。

一、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特征
1、一种现实的人道主义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主张从历史的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来阐明人、人性、人的本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不人道现象的社会政治因素,使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绝大多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具有了可能性,而且具有了现实性。

2、实践的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强调要变革不人道的状况,需要切实的行动。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它主张通过实践活动清除社会现存的各种异化现象、剥削及压迫,实现个体解放、自由与幸福。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仅是一场现实的运动,也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

3、人民拥护的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强调必须热爱人民,同时必须仇视人民的敌人,对于危及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必须进行坚决斗争,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有着本质区别
1、在尊重人的价值上有区别
资产阶级一直标榜自己代表人民,却为实现其自身的狭隘利益而去利用人民。

他们所谓“个人尊严”、“自由、博爱、平等”等等,实际只被理解为满足个人利益。

他们以一切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谈论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只不过是以牺牲他人,甚至社会整体利益为条件的个人享受以及对财产的私人占有。

社会主义比以往任何社会都更关心和尊重人的价值。

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只能从一定的现实经济关系出发来考察。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于他为集体主义而奋斗的献身精神,在于他努力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由此构成人人为我和我为人人的新型社会关系,用来取代“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旧式社会关系。

2、在以平等态度待人上有区别
资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平等观,是虚伪,狭隘和不彻底的。

讲的是法律和政治的平等,而不是经济和社会的平等。

他们所说的平等仅施于本阶级内部,而不施于外部,而对工人和其它劳动者并不讲任何平等。

人们之间充满着欺诈、竞争、利用、嫉妒、“吞食”。

他们的社会制度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对一切人的公正、合理的态度。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却主张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所有公民,反对任何人享有特权并且不允许以不公正的态度待人。

不论何种工作,不论职务高低,彼此之间都以友人相待。

在社会主义社会当中,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着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政策,人们相互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人与人日益形成共同的利益,共同的道德和理想,相互间就产生了新的平等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平等态度。

3、在“以人为本”上有区别
资本主义人道主义将“以人为本”作为社会生活中认识、处理社会关系的唯一、最高的原则。

服务的对象仅是资产阶级,追求的共同目标是实现资产阶级利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里不怕牺牲人民大众的利益,这些奠定了资本主义人道主义的核心必是个人主义。

这里的“以人为本”是以个人为本。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基本的准则。

他们服务的对象是全体人民,以实现人民的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这些奠定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核心必是集体主义。

这里的“以人为本”是以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的人为本,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

4、在追求“人的发展”上有区别
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仅仅对社会不人道进行抗议,又或者在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时,寻求某种短暂的安慰和满足,把实现人道主义寄托于统治阶级大发慈悲或救世主的出现、寄托于人性,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主观主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及动力。

在人的发展上,它是具体地、历史地考虑现实的经济文化条件,按客观规律,进行各种建设,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并对解决某些问题提出积极的建议。

三、宣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之必要性
其一,宣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在人权领域中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展开强有力的斗争,反对打着人权的旗号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争取世界的进步人士对社会主义的支持和了解,增加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建立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国际新秩序。

其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提倡“人”的自由、平等、全面发展,必然会为我们塑造健全的社会生活的人格素质,提升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所以宣传并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成为伦理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持久任务。

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中及各种职业活动中,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平等的态度待人,保护人民的利益,关心人民,成为不可或缺的道德要求。

事实上,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给人道主义的实行开辟无限宽广的天地,才能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中言行一致地执行这个准则和规范。

【参考文献】
[1]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问题的论争(译文集)[C].1984.37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巻)[M].人民出版社,1995.9.
[3] 李一恩.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本主义人道主义的本质区别[J].资料通讯,1997.11.
[4] 郁建兴.人道主义批判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J].哲学研究,2004.03.
[5] 周峰.人道主义内涵及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逻辑[J].岭南学刊,201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