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分析水质理化检验
水质理化检验..

水质理化检验CHAPTER 11.水资源: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指逐年可以达到更新的淡水资源。
2.水环境:整个水圈+生存与水中的生物群落+与各种水体共存的底泥。
3.优先控制污染物:均具有毒性,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不可逆性;生物降解困难,在环境中有长效性;在水中含量低,多为ug/L 乃至ng/L水平。
4.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扩散、稀释、沉淀、氧化、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污染物逐渐降解或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定时间水体基本恢复到原有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水体所具有的这种自我调节、净化的能力,称为水体自净能力。
5.水环境容量:指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允许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6.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水质本底监测;水污染现状和趋势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监测;为污染预测和预报提供资料。
CHAPTER 2 水养的采集、保存与处理1.采样点的设置A.B.C.D.E.2.原则?3.水样保存方法A.冷藏与冷冻:2~5℃;-20℃;B.过滤与离心分离;C.加生物抑制剂;D.加氧化剂或还原剂;E.调节pH值;F.选择合适的保存容器4.用于水质理化检验的分离富集方法较常见的有:液液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剂吸附、沉淀或共沉淀、泡沫浮选和气体发生等。
5.固相萃取(SPE):将样品溶液通过预先填充固定相调料的萃取柱,待测组分通过吸附、分配等形式被截留,然后用适当的溶剂洗脱,达到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
操作步骤:萃取柱的预处理;上样富集;淋洗杂质;洗脱待测物。
CHAPTER 3 一般理化检验指标1.水温水温计:水表层;-6~40℃深水温度计:水深<40m;-2~40℃颠倒温度计:水深>40m;主-2~32℃、辅-20~50℃2.臭和味等级:0级无;1级微弱;2级弱;3级明显;4级强;5级极强嗅阈值法(稀释倍数法)用无臭水将水样稀释至分析人员刚刚嗅到和尝到臭和味时的浓度,称为嗅阈浓度。
水质理化检验:一般理化检验指标

THANKS.
硬度和碱度
有机物和无机物
通过滴定法测定水样中钙、镁等离子的含 量,硬度过高会影响洗涤剂的使用效果, 碱度则与水体缓冲能力有关。
通过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技术检测水样 中各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了解水质 污染状况。
有毒有害物质指标的检验方法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营养盐 消毒副产物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法等技术检测水样中重金属如 铅、汞、镉等含量,判断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气味
水体的气味可以反映其质量。正常的水应该无异味,如有异味则说明 水质可能受到污染。
化学指标
pH值
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指标,范围在1-14之间。天然 水的pH值一般在6.5-8.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生物 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硬度
硬度是指水中溶解的钙镁离子含量,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 硬度。硬水会影响洗涤剂的起泡效果和锅炉等设备的运行 效率。
水质理化检验的重要性
保障人类健康
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 通过理化检验可以确保饮用水和其他 用途的水的安全性。
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理化检验可以监测水体质量,为保护 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经济发展
水是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理化检验可以保证工业用水的质 量和稳定性,促进经济发展。
水质评价案例分析
河流断面水质评价
01
选取多个监测断面,根据水质指标的实测值进行评价,分析污
染源和污染状况。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
02
通过对湖泊水库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价其富营养化
程度,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地下水水质评价
水质理化检验

《水质理化检验》教学大纲(供卫生检验专业本科使用)济宁医学院预防医学系二OO六年10月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主任:张凯开课单位:卫生检验教研室课程编码:105018 课程中文名称:水质理化检验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Water《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是检验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
《水质理化检验》以检验专业工作为逻辑起点,以检验本科生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水质检验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水质理化检验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水质检验实际技能,从而胜任水质检验相关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已具备有关化学基础、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将主要给予学生有关水质理化检验的理论知识,水样的采集、保存与处理,以及水的一般理化检验指标;着重于测定水中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生活用水和沉积物等物质检验原理的阐述,包括有关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阐述水质理化检验实验的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数据与水的卫生状况的关系。
先修课程要求:仪器分析本课程计划90学时,4学分。
选用教材:水质理化检验张克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考核方法:考试教学进程安排表:课内实验安排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水资源的分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概况和水污染预防措施,熟悉水质理化检验的意义和特点,以及对分析方法的要求。
掌握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和基本指标。
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一、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的分布主要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土壤水、地下水、冰川、大气水等。
2.水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生产的必备条件。
3.水的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连续不断变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
水理化性质检测报告

水理化性质检测报告1. 引言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了解水的理化性质对于确保水质安全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一份水样进行理化性质检测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测试结果和评估。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分析水样的理化性质,包括pH值、溶解氧、浑浊度和电导率。
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对水的质量进行初步评估,并进一步了解水的适用性。
3. 实验装置和试剂•pH计•溶解氧仪•浊度计•电导仪•校准溶液•待测水样4. 实验步骤4.1 pH值测试1.准备干净的pH计和校准溶液。
2.将pH计插入待测水样中,等待数秒直到稳定数值出现。
3.记录pH值,并与校准溶液进行对照。
4.2 溶解氧测试1.准备干净的溶解氧仪和校准溶液。
2.将溶解氧仪置于待测水样中,等待一段时间直到读数稳定。
3.记录溶解氧值,并与校准溶液进行对照。
4.3 浑浊度测试1.准备干净的浑浊度计和校准溶液。
2.将浑浊度计放入待测水样中,等待一段时间直到读数稳定。
3.记录浑浊度值,并与校准溶液进行对照。
4.4 电导率测试1.准备干净的电导仪和校准溶液。
2.将电导仪插入待测水样中,等待一段时间直到读数稳定。
3.记录电导率值,并与校准溶液进行对照。
5.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所述方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pH值:7.2•溶解氧:8.5 mg/L•浑浊度:10 NTU•电导率:350 μS/cm基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水样的性质如下:1.pH值为7.2,接近中性,符合常见饮用水的标准范围。
2.溶解氧为8.5 mg/L,符合一般环境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3.浑浊度为10 NTU,表明水样相对清澈,没有明显的悬浮颗粒。
4.电导率为350 μS/cm,表明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解性固体物质。
6.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测试水样的理化性质,得出了水样的pH值、溶解氧、浑浊度和电导率等指标。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初步评估了水样的质量,并得出结论:该水样符合一般饮用水的标准,但建议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检测以确保水质安全。
水质理化检验_总结

第一章、绪论1、水及水环境组成天然水:不是纯净水,是溶解了很多天然物质的水溶液。
一般天然水中的天然溶解物主要有8种离子,即Na+、K+、Ca2+、Mg2+、CL-、SO42-、SiO32-、HCO3-等。
天然水体(水环境):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称为天然水体。
它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悬浮物、底泥和水中的生物群落等其他所有因素。
水体分为海洋水体、陆地水体、地上水体、地下水体等不同区域和类型。
水体大至海洋,小至池塘。
一般天然淡水含有三类物质:溶解性物质,胶体物质,悬浮颗粒。
监测多限于水层,是水环境的一部分;底泥和生物群落的监测仅限于科研。
2、根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水域中的保护目标将水资源划分为五类:Ⅰ类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和鱼虾产卵。
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和游泳池。
Ⅳ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和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农业用水区和一般观景要求水域。
3、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
水污染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工农业和水产业的发展;破坏生态平衡4、优先控制污染物特点:1.均有毒性,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具有不可逆性;2.生物降解困难、在环境中有长效性;3.在水中含量低,多为μg/L乃至ng/L水平。
5、水体污染源:凡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称。
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水体自净能力:是指水体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的综合作用,使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逐渐分解破坏,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水体的这种能力称为水体自净作用。
自净容量:是指水体通过自净作用而使其不受污染所能承受的污染物的量。
超过该限度,就会发生水污染。
6、水质:是指水及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
水质分析与整理

水质分析及水化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第一篇水质分析开展水质分析的目的是判断环境水对大坝混凝土、基岩和灌浆帷幕及水下金属结构的侵蚀作用,为工程施工及维护中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提供依据。
一、水质分析一)水样采取水样采取以能反映环境水的变化为原则。
一般地,应选择下列地点进行水样采集。
1、水库水样在距坝上游面100m左右的水库横断面上,选择左、中、右三条垂线,每条垂线一般布置在水库表面以下0.2—0.5m处、水深中间和库底附近等三处取样点。
另外,为了监视水库水质污染情况,在工矿企业废水流入水库的地方及水库出水口附近也应设有取样点。
2、地下水位孔在两岸坝头绕渗孔各取2—3个孔。
3、坝体、坝基排水孔和测压孔除对应水库取样地点的坝段应布置取样点外,还应适当选择钙质等溶出物较多的排水孔及渗漏量较大的排水孔作为取样点。
当个别监测孔的水有异常颜色或悬浮可疑物质等异常情况时,应随时取样化验。
水质取样可采用取样瓶和一些特别的水样采集工具进行采取。
水样采取后,在取样现场首先要做好水样编号和物理性质的描述,即试样的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等,并同时记录当时的气温。
二)水质分析的内容水质分析的内容包括pH值的测定、碱度的测量、二氧化碳(游离、化合、侵蚀性)的测定、氯离子的测定、总硬度的测定、钙离子的测定、镁离子的测定、硫酸根离子的测定、钾钠离子总量的测量、含盐量的测定及水质综合评定。
三)水质分析的原理方法水质分析的原理是借助于化学反应。
其方法一般可利用标准试剂和标准溶液测定或借助特制的测定仪器,如pH值的测定可采用pH-25型酸度计,含盐量的测定可采用81型水质纯度仪等。
水质分析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可参阅有关规范。
第二篇水化验资料的整理分析混凝土坝坝体长期在库水及渗透水的作用下会因水的侵蚀作用而溶蚀削弱,混凝土坝地基岩石中的石灰岩、白云岩、方解石脉以及水泥灌浆帷幕也会因渗透水的作用发生溶蚀、化学管涌和老化。
大坝观测中水化验资料整理分析的目的,就在于了解库水、地下水、渗透水中的水质的变化、分布情况,分析坝体混凝土、坝基帷幕及地基岩石不被溶蚀的程度,从而为采取防蚀措施保证大坝安全耐久使用提供依据。
理化检验的方法

理化检验的方法理化检验是指通过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能够对其进行鉴定和检测。
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需要掌握一些经验性的理化检验方法,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方法介绍。
一、外观检验法外观检验法是指通过肉眼观察物质的形态、颜色以及其它的外观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比如恶臭、明显变色、异物等常被认为是物质有问题的标志。
但由于不同种类的物质存在巨大差异,因此需要对比样品,或者通过仪器分析进行确定。
二、溶解度测定法溶解度测定法是指将物质放入指定的溶剂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测定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纯度和晶体形态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溶解度来预测物质的纯度和晶体结构状态。
三、重量测定法重量测定法是指通过称量物质的重量变化,来判定其纯度、含量和反应等因素。
如以准确的电子天平称量过多精细试验,再根据公式计算,可以得出物质的精确含量。
四、比色法及滴定法比色法和滴定法都是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比色法是利用比色片及不同物质的颜色变化成分,以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滴定法根据不同物质含量的不同,通过滴加酸或碱来化学分析物质的化学含量。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繁琐,但却十分准确。
五、光谱法光谱法是指用物质对特定段波长的电磁波进行吸收或发射现象,所反映出的特征吸收或发射光谱来定性或定量分析物质的理化性质。
分别有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等,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在进行理化检验时,还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检验前必须了解该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成分。
2. 检验前必须做好相关仪器的检验和标定工作。
3. 检验时必须注意采样前后的卫生和准确性,严格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采样。
4. 检验时必须保证实验室洁净、温度稳定,避免干扰检验结果。
5. 检验结果要有合法有效的报告,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测定误差的可控性。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和原则,我们可以进行高效准确地理化检验。
水质检测的方法

水质检测的方法水质检测是指对水中各种成分及其数量、性质、状态等进行分析和测定以了解水质素质的一种方法。
检测水质是为了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保护水环境,还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水资源支撑。
本文将介绍几种水质检测的方法。
水质理化参数检测水质理化参数是指水中各种化学物质的物理特性,包括水的颜色、味道、透明度、温度、pH值、电导率、总固体、总溶解性固体、溶解氧、浊度、硬度等,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水的使用目的以及水的安全性。
水质理化检测是检测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以确定水体的质量。
对于水质理化检测,可以采用牢固的理化检测方法进行。
例如,能够检测水样的颜色、味道、透明度、温度、pH值、电导率等参数的多色谱分析仪可以检测水样的颜色、味道等参数;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光谱仪器上进行检测,例如能够测量水中硬度和黑碳的仪器。
生物学检测水中生物学检测是评估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方法,包括对浮游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分布及其生产力、生长状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参数,可以知道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情况。
生物学检测常见的方法有生物相方法、生物量方法和生物指数法。
生物相法是通过对水体样品中生物种类、密度、分布、组成等进行观察与分析,了解水体生态环境的情况。
生物量法是通过对水样中特定物种的数量、群体密度、生产力以及生物量等进行测定,以确定水体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这种方法比较常用于测定水体生物物种多样性。
生物指数法是将生物样本的信息与水质环境参数相结合,计算出相应的生物指数,为水质环境评价提供依据。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针对有机污染物检测的方法。
通过判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来判断水质污染程度。
色谱法通常可分为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常用于检测水中的有机化合物,如重金属、农药、工业废弃物等有机物。
其中,液相色谱法检测有机物比气相色谱更为精准。
色谱法在水质检测中具有广泛应用,通过龙抗旗、芬顿反应、PCB、DDM等一系列物质相互作用的分析,可以检测出水中特定污染物的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研究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
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都直接与金属对生 物的毒性有关,因此也就与金属的化学形 态密切相关。
过去制订水质标准多是以水中重金属总量
作为衡量水质的指标,而现在已知金属对
生物的危害与金属的化学形式有密切关系。
因此,在制订水质标准时,应考虑金属在
水中的存在形式。
39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1978年公布的65类污 染物环境水标准中,考虑了水的硬度对某些 金属所产生的影响:
K1
[Al(OH)2 ][H Al 3+
]
,[Al(OH)2 ]
Al3 K1 H
K2
Al(OH)
2
H
Al(OH) 2
,
Al(OH)
2
K2
Al(OH) 2 H
= K 2K1 Al3 H 2
K3
Al(OH) 3 H
Al(OH)
2
, Al(OH) 3
按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物理性状和结构、 外形和功能等进行分类。
水中金属污染物的形态取决于其来源以 及进入水体后与其他物质能够发生几种 可能的相互作用。
10
金属在水中的形态:
粗略地分成三类,
溶解态 颗粒态 胶态
三者之间并无严格界限。
11
形态的划分
没有统一标准, 也缺乏统一的分析程序。 最简单的划分,根据粒径: ➢ 能为0.45m孔径滤器截留——颗粒态(悬
形具成有可较溶高性的的迁铬移酸扩盐散(能力C。r2 4O ,HC 4,C rO 2O r7 2 )
5
水质理化检验中的形态分析
如分别测定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 量,就是对氮元素的一种形态分析。
铁(总铁,可滤态Fe,Fe2+)。 总铬、三价铬、六价铬; 磷酸盐:活性磷、有机磷、可水解性磷、总磷、
35
实验证明
锌对海藻的毒性,取决于Zn2+游离离子 的浓度,而不是溶解态锌的总浓度。
铜也有类似的结果。 可见,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并不是与
其总浓度有关,而是与其形态有关。其 他的一些研究结果也表明游离的金属离 子是有毒的化学形态。
36
评价水体是否受到金属污染以及污染 的程度,通常是以某些容易摄取和累 积金属的生物为标志。当生物体内累 积的金属浓度越大,则认为污染情况 严重,反之则为轻污染或未受污染。
可滤性磷。 形态分析,往往指的是一种全分析的概念,就是
说分析结果包括了该元素的所有形态。 6
意义:
元素在环境中实际存在的形式,直接决定 了它的理化行为和生物效应,影响着其污 染特征。
环境中污染物的总浓度分布,不能说明它 们的生物效应和地球化学过程,必须对污 染物的存在形态进行研究。
研究污染物,尤其是金属污染物在水环境 中的存在形式,是揭示其污染行为和归宿 的重要途径。
配位键离子
结合态
Cu-有机物 Cu-无机物来自结构态固态 液态3
形态分析
是指用分析化学手段分离、鉴定及 测量各种形态,了解不同形态之间的 分布和数量关系。
4
金属的毒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过程中 的沉积与其形态有密切关系:
游离铜的毒性>惰性有机络合铜; 对鱼有毒:Cu2+、Cu(OH)2、Cu2(OH); 对鱼无毒:CuHCO、CuCO3、Cu(CO3); 甲基汞毒性>离子汞; As3+毒性>As5+>As; 在富氧的水体中,铬处高氧化态,Cr(Ⅵ),可
K1K 2K3 Al3 H 3
总
Al
= Al3+
+
Al3 K1 + K 2K1 Al3
H
H 2
K1K 2 K 3 H
Al 3
3
只要测得总[Al],当pH、温度一定时,平衡常数也
一定,就可以计算出各种状态下铝的含量
29
上例只是一个简单体系,当体系较复杂时, 还要考虑水解、聚合、络合、胶体状态、 吸附、氧化还原等作用对金属状态的影响。
33
①
曲线①~③,加入不同量
NTA与Zn2+结合,由于降低
②
了Zn2+浓度,毒性下降;
随着NTA浓度增加,与Zn2+
③
结合增加,毒性下降,均使 海藻细胞数目增加。
④
曲线④是未加NTA的,所以,
锌是以Zn2+游离离子形式存 图6-1 锌与NTA结合对海藻细胞
在的,对海藻有毒性,阻止 生长数目的影响
14
形态分析的任务
确定待测元素在该环境中存在的形态 种类和各种形态含量分布。
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是水中金属的形态, 其次是土壤和底质中重金属的形态分 析,其他还有大气中金属元素的形态 分析,金属元素的价态。
15
三、 形态分析的测定方法
要求选择快速的分离方法和高灵敏度、 高精确度和高分辨率的测定技术。
目前用来确定各形态含量分布的方法, 大致可分成 : 实验测定
理论模式计算
16
(一)、实验测定
1.分离测定
实验测定是指用各种实验分析方法确定各 种形态的含量分布,这是最可靠的方法。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只响应该元素 某一化学形态而不响应其余形态的测试手 段。
所以,分离技术,是实验测定方法确定各 形态分布的关键。从已报导过的形态分析 工作看,较多采用的是物理机械分离方法
17
分离技术
较多采用的是物理机械分离方法,如 离心、过滤、超滤、渗析、电泳、色 谱分离和凝胶过滤,
另外还有如溶剂萃取、螯合树脂分离、 紫外灯照射等。
18
(1)过滤
一种较简便和应用较普遍的技术 以0.45m孔径的滤器过滤区分颗粒态和
溶解态金属,已成为公认的一种程序 常用的滤料有醋酸纤维、玻璃纤维和银
其生长,海藻细胞数目下降。
①加入1.0×10-5mol/L NTA; ②加入6.0×10-7mol/L NTA;
③加入2.5×10-7 mol/L NTA;
④未加
34
①
②
③
④
图6-1 锌与NTA结合对海藻细胞生长数目的影响 ①加入1.0×10-5mol/L NTA; ②加入6.0×10-7mol/L NTA; ③加入2.5×10-7 mol/L NTA; ④未加
21
(3)离子螯合树脂
分离胶体态和离子态金属。 将通过0.45m孔径滤膜的水样流过树
脂柱,不被截留的部分即为胶体态。 应用此法时应注意pH的影响,pH较低 时会使胶体金属溶解出来,降低胶体 态金属的测定值。
22
胶体态金属的分离
对胶体态金属的分离,超滤或渗析是 根据粒子大小进行机械分离,而螯合 树脂分离主要是化学作用。
进行模式计算时,往往要指明模拟平衡
模式的条件,因为条件不同,形态含量
分布会发生变化。
27
例如
在一些简单体系中,金属粒子在水中水解, 用模式计算的方法,计算铝的多种形态的 含量,铝的水解反应如下:
则 总[Al]=[Al3+] + [Al(OH)2+] + [Al(OH)3]
28
设上述各反应都达到平衡,则有下列关系:
这两种方法对胶态金属分离后的测定 结果是有差别的。
23
(4)紫外光照射
区分无机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 用紫外光照射来破坏有机质,通过有
机质被破坏前后水中金属浓度的变化 即可求出与有机物结合的金属浓度。
24
(5)其他
利用同一元素不同形态的化学性质进行分 离。
例如,用硼氢化钠在不同pH值下可使不 同形态的As还原成氢化物,用此技术发现 水中的砷主要是As(Ⅴ)(72~90%),它可分 别测定As(Ⅴ)、As(Ⅲ)、一甲胂和二甲胂, pH值分别是1、4~5。
7
污染物的形态,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 化。
环境污染物的形态分析是环境质量评价
的基础工作,在测定污染物化学成分的
同时,应分析其存在的形态,这样才能
确切地评价环境的质量,采取有效的防
治措施。因同种污染物的不同形态具有
不同的生物效应和不同的迁移转化、富
集规律。
8
在寻找污染源时,有时也要依赖于对污 染物形态的分析
形态分析的应用是多方面的,而且将会越来 越广泛和深入地说明环境中所出现的一系列
32
(一)金属形态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金属形态不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不同。 实验:分别加入4×104个细胞/mol的海藻
细胞于4个培养皿中,加入相同量的 [Zn2+]=4×10-7mol/L,4个培养皿中分别加 入不同量的氨三乙酸(NTA),观察四个 培养皿中海藻细胞数目增长速度的变化数, 结果发现有如下图的情况。
例如,形态分析可以判断土壤和水体沉积物中 的金属是天然存在的还是由于人为污染生成的:
一般从工业城市排放的金属往往以存在于颗粒 物上的离子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形式存在, 而天然存在的重金属往往以结晶态形式存在。
某些环境问题机理的研究,也有赖于形态分析。 如光化学烟雾、酸雨、臭氧层的消耗等等。
9
二、污染物形态的分类方法
滤膜 但这些均不是理想的滤器
19
理想的滤器应满足下列条件:
微孔孔径必须接近有效孔径; 孔径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有效孔径在整个过程中应维持相对稳定。 所以,理想的滤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为了加速过滤,可考虑用加压过滤法。
20
(2)渗析
可用来从真溶液的分子中分离出胶体 态金属。
此法的缺点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 平衡,这是由于各种膜常常具有负电 荷,导致阳离子、阴离子和中性分子 在膜的不同位置上扩散而引起的。
文献中常见到用于形态分析的计算程序, 它们能够同时考虑在水中可能发生的吸附、 氧化还原、配合反应,可用来研究淡水、 海水、淡水-海水混合界面上的金属形态 分布情况。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