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一-《棋王》教案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棋王)教案 粤教版必修4 教案

13、棋王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3、体会王一生对象棋的热爱,培养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认识王一生高超的棋艺。
教学难点:理解阿成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述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以及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动物界的“王”以凶猛称雄,人类社会的“王”以武力或权力称霸。
有一个叫王一生的人他不具备这此条件,可人们仍称他为“王”,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板书:棋王)二、教师指导生字发噱(xué):能引入发笑;可笑。
差池(chā):差错。
摩挲(suō):用手抚摩。
冤家(yuān)本意是仇人或情人。
这里指那些没有参加地区比赛人中的高手。
三、学生泛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中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写表现了四、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侧面描写。
(引导学生认识侧面描写的形式,并体会其作用。
)教师提示:⒈ “我”的心理活动。
⒉脚卵和地区冠军的语言描写。
⒊ 观众的表现。
⒋生动的场面描写。
五、学生有选择地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最棒、最出色的句子,并阐述原因。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参考:⒈“书包你拿着,不管怎么样,书包不能丢。
书包里有……”王一生看了看我,“我妈的无字棋。
”说明王一生把无字棋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方面说明他怀念他的母亲,他下棋是为了给母亲争光,另一方面说明无字棋是他的精神动力,及智慧源泉。
⒉我指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步。
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
他看看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
这时下一个局号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
(这是细节描写说明了王一生下棋的专心和艰苦。
)3、我和脚卵急忙过去,拖住他的腋下,提他起来。
他的腿仍然是坐着的样子,直不了,半空悬着。
(说明王一生下棋的用心、用脑、用力。
)……六、课文延伸曾经有人评价某某小说的语言特色是“说的少,说的淡、说的轻”,你怎样理解这九个字?提示:这九个字相对何而言?七、布置作业片断作文:介绍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人(要求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八、板书设计棋王某某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
高中语文第3单元小说213棋王节选学案粤教版必修4

13 棋王(节选)[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攥.起(zuàn) 樵.夫(qiáo) 蝙.蝠(biān) 噱.(xué) 抻.(chēn) 对峙.(zhì) 半晌.(shǎnɡ) 黏.液(nián) 囿.(yòu)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荷⎩⎪⎨⎪⎧(hè)荷锄(hé)荷花 (2)攒⎩⎪⎨⎪⎧(cuán)攒动(zǎn)积攒 (3)扎⎩⎪⎨⎪⎧(zhā)扎眼(zā)包扎(zhá)挣扎(4)嚼⎩⎪⎨⎪⎧(jué)嚼动(jiáo)嚼舌(jiào)倒嚼2.语境辨析法 (1)请同学们把这本传.(zhuàn)记在班里传.(chuán)阅一下。
(2)我看着.(zhe)他这么笨,只能在旁边干着.(zháo)急。
二、写对字形(1)⎩⎪⎨⎪⎧wén (纹)丝不动wén(文)身 (2)⎩⎪⎨⎪⎧荣yù(誉)ténɡ(誊)写 (3)⎩⎪⎨⎪⎧mánɡ(盲)棋膏huānɡ(肓) (4)⎩⎪⎨⎪⎧xī(膝)盖油qī(漆)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爽快·爽朗“爽快”清爽,愉快。
多指人的性格痛快,也用来指空气清新。
“爽朗”指人的性格开朗,不内向。
(2)厉害·利害两者的读音相同。
“厉害”是指难以对付或忍受;严厉,猛烈,多为形容词。
“利害”是指利益和害处,是名词。
2.明确词义(1)人头攒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甘拜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目瞪口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大千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忘年之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尸横遍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神机妙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人很多,拥挤着移动。
粤教版-语文-高一必修4学案 第3单元13 棋王(节选)

13 棋王(节选)本课话题——淡泊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夜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
王一生已经睡死。
我却还似乎耳边人声嚷动,眼前火把通明,山民们铁了脸,肩着柴禾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
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
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
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倦意渐渐上来,就拥了幕布,沉沉睡去。
点评:人生不是靠拯救,不是靠救赎,而是靠坚持,靠淡泊。
欲望往往令人进步,而后使人堕落。
如何让普普通通的自己保存与大众不一样的性格,需要物质,也需要思想。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2015年12月4日下午,屠呦呦乘机飞往瑞典,接受诺奖。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等前往机场送行。
登机时,屠呦呦一人低调地走了普通通道,避开了在VIP厅等候的记者和送行领导。
屠呦呦在获诺奖后依然将自己视作一个普通人,低调地选择普通通道登机。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医药学家甘于淡泊的朴素情怀。
诺奖是至高无上的科学奖项,而巨奖面前,屠呦呦没有居功自傲,更没有沉醉在媒体和公众狂热的追捧中。
获奖之后的她并没有忘乎所以,依然跟从前一样,忘情地投入到科研实验当中。
此次领奖低调地走普通通道,就是她不计名利的最真实表现。
从屠呦呦低调走普通通道领诺奖,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科学家最真实最诚恳的一面,也看到了中国科学美好未来的希望。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宋·赵师侠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
——威廉·詹姆斯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
——切萨雷·帕韦泽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蔡锷集序及按语》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三国·诸葛亮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攥.起(zuàn) 樵.夫(qiáo) 蝙.蝠(biān) 噱.(xué) 抻.(chēn)对峙.(zhì) 半晌.(shǎnɡ) 黏.液(nián)囿.(yòu)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1)荷⎩⎨⎧(hè)荷锄(hé)荷花(2)攒⎩⎨⎧(cuán )攒动(zǎn )积攒(3)扎⎩⎨⎧(zhā)扎眼(zā)包扎(zhá)挣扎(4)嚼⎩⎨⎧(jué)嚼动(jiáo )嚼舌(jiào )倒嚼 2.语境辨析法(1)请同学们把这本传.(zhuàn)记在班里传.(chuán)阅一下。
高中语文 3.13棋王(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4

3.13 棋王(节选) 学案(粤教版必修4)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兴.奋/兴.致噱.头/戏谑.攥.住/人头攒.动B.乘.客/乘.势抻.面/呻.吟羡慕./幕.天席地C.荷.锄/负荷.樵.夫/憔.悴对峙./恃.才傲物D.起哄./哄.骗摩.挲/描摹.耽.误/虎视眈.眈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xīng/xìng,xuã/xuâ,zuàn/cuán;B项,chãng,chēn/shēn,mù;C 项,hâ,qiáo,zhì/shì;D项,hòng/hǒng,mó,dān。
答案:A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电视剧《幸福来敲门》掀起的“幸福”冲击波余波未了....,《幸福生活在招手》《谁比谁幸福》《80媳妇50妈》等“幸福剧”又将依次登台亮相,可谓蔚为大观..成....。
“幸福”二字俨然了2011年电视剧关键热词。
民众对“幸福”的呼唤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和跟风从众,貌似偶然间引发的“幸福热”背后抑或潜藏着诸多的必然性。
A.余波未了B.蔚为大观C.俨然D.心血来潮解析:B项,“蔚为大观”指(文物等)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
不合语境。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
B.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特别是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能力的提高,才能够使一个国家有能力建造航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C.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抓紧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帮助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
D.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棋王》(节选)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棋王》(节选)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棋王》(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3、体会王一生对象棋的热爱,培养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认识王一生高超的棋艺。
教学难点:理解阿成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述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以及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动物界的“王”以凶猛称雄,人类社会的“王”以武力或权力称霸。
有一个叫王一生的人他不具备这此条件,可人们仍称他为“王”,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板书:棋王)二、教师指导生字发噱(xué):能引入发笑;可笑。
差池(chā):差错。
摩挲(suō):用手抚摩。
冤家(yuān)本意是仇人或情人。
这里指那些没有参加地区比赛人中的高手。
三、学生泛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中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写表现了四、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侧面描写。
(引导学生认识侧面描写的形式,并体会其作用。
)教师提示:1“我”的心理活动2、脚卵和地区冠军的语言描写3、观众的表现4生动的场面描写五、学生有选择地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最棒、最出色的句子,并阐述原因。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参考:1“书包你拿着,不管怎么样,书包不能丢。
书包里有……”王一生看了看我,“我妈的无字棋。
”明确:说明王一生把无字棋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方面说明他怀念他的母亲,他下棋是为了给母亲争光,另一方面说明无字棋是他的精神动力,及智慧源泉。
2、我指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步。
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
他看看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
这时下一个局号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
明确:这是细节描写说明了王一生下棋的专心和艰苦。
3我和脚卵急忙过去,拖住他的腋下,提他起来。
他的腿仍然是坐着的样子,直不了,半空悬着。
明确:说明王一生下棋的用心、用脑、用力。
学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全套资料(44份打包)第13课 棋王(节选)

第13课棋王(节选)1.走近作者阿城,本名钟阿城,四川江津人,中国当代作家。
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版,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迷路》)。
2.相关知识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代表作家作品有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贾平凹的《商州系列》等。
1.注音(1)倪.(Ní)斌 攥.(zuàn )起手 兴.(xīnɡ)奋发噱.(xué) 对峙.(zhì) 伺.(cì)候差.(chā)池 抻.(chēn )衣服 咳嗽..(ké sou )滞.(zhì)气 黏.(nián )液 囿.(yòu )半晌.(shǎnɡ)(2)和⎩⎪⎪⎨⎪⎪⎧和.(hé)棋唱和.(hè)和.(huò)药和.(huó)面暖和.(huo )和.(hú)了差⎩⎪⎨⎪⎧差.(chā)池差.(chà)一点出差.(chāi )参差.(cī)2.写对字形(1)⎩⎪⎨⎪⎧m án ɡ(盲)棋病入膏huānɡ(肓) (2)⎩⎪⎨⎪⎧zu àn (攥)拳头编zuǎn (纂)cuàn (篡)改追本溯源,巧记汉字“口”是个象形字。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3课 棋王(节选) Word版含答案推荐

第13课棋王(节选)本课话题——幸福一、从课本中积累“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二、从自然中积累幸福是什么?蜡烛告诉我,幸福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自己的一点热来温暖人们,尽自己的一点光来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
骏马告诉我,幸福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以在辽阔的草原上尽情地奔跑。
雄鹰告诉我,幸福就是展翅高飞博击长空,朝着自己的梦想一点点地飞近……原来幸福就是奉献,就是自由,就是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三、从名言中积累1.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欧文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3.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
——穆尼尔·纳素夫4.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目标,就是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徐特立5.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
——拉美特利一、作者简介致力于“寻根”的作家——阿城阿城,中国当代作家。
生于1949年,本名钟阿城,四川江津人。
十二三岁时就已遍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等的中外文学名著。
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始,曾先后到陕西、内蒙古、云南等地插队。
此时开始习画。
为到草原写生,转往内蒙,而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
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
处女作《棋王》一经发表,便震惊文坛,先后获1984年福建《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
作品主要有中篇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短篇小说《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迷路》。
其中《棋王》被称为“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
二、背景回放传统文化的象征——象棋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开放,文学家们越来越不满意伤痕、反思文学单一的价值属性和激情的宣泄,开始探寻更为多元、更为丰富的文学审美功能。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_《棋王(节选)》优教导学案(教师版)

《棋王(节选)》优教导学案教师版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背诵《约客》一诗。
2.读: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说蕴含的象征意义。
3.写: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一个人物。
4.练:学习运用场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约客①(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②家家雨③,青草池塘处处蛙④。
有约⑤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⑥。
注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
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
⑤有约: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落:使……掉落。
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阿城,本名钟阿城,四川江津人,中国当代作家。
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始,去山西农村插队,此时开始习画。
“文革”后,作者重返北京。
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
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
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版,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阿城原是一位画家,在1984年首次发表文学作品,处女作就是被誉为“寻根文学”扛鼎之作的中篇小说《棋王》。
这部作品和阿城随后一气写下的《孩子王》、《树王》皆取材于他本人亲历的知青生活,但无论在主题意旨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与通常的知青小说有很大不同。
阿城无意去描绘一种悲剧性的历史遭遇和个人经验,也避免了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风格模式,他在日常化的平和述说中,传达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
课文中写王一生独自一人跟九个棋手下盲棋,并战而胜之,使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
2.文体知识寻根文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棋王教学目标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阿城及其作品。
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
北京人,出生于1949年。
十二三岁时就已遍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学名著。
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始,曾先后到陕西、内蒙古、云南的农村插队。
二、人物形象赏析。
1.他是一个迷棋、精神上有追求的人。
王一生没有参赛资格也坚持与比赛的赢家对弈;为下棋不惜同时与九人鏖战,并力克群雄。
(爱棋——迷棋——成棋王——得棋魂)2.他是一个有棋品、讲棋道的“纯洁”人。
(1)不贪图参赛名次,无所谓输赢,决不用棋艺为自己换取更好的生活,仅仅为了棋艺而下棋。
(不为名利,不做交易,不玩物丧志,“为棋不为生”。
)(2)讲求“中华棋道”,讲求“大道”与“小技”的结合,即道德、人格、哲学、智慧、经验、技巧的融合。
(“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我看了,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
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
”)(3)竞争与和谐。
(王一生与多人对弈,不仅在于提高技艺,还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冠军老者提出言和,他便毫不犹豫地就说“和”了,既体现出王一生的淡泊名利,又体现出中国文化追求和谐统一的宗旨。
)3.课文中的王一生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雅人,但小说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
相反,他是一个非常看重生存前提的人。
小说中写道:(学生课堂上阅读。
)我旁边儿的人说:“据说你下棋可以不吃饭?”我说:“人一迷上什么,吃饭倒是不重要的事。
大约能干出什么事儿的人,总免不了有这种傻事。
”王一生想一想,又摇摇头,说:“我可不是这样。
”说完就去看窗外。
一路下去,慢慢我发觉我和王一生之间,既开始有互相的信任和基于经验的同情,又有各自的疑问。
他总是问我与他认识之前是怎么生活的,尤其是父母死后的两年是怎么混的。
我大略地告诉了他,可他又特别在一些细节上详细地打听,主要是关于吃。
例如讲到有一次我一天没有吃到东西,他就问:“一点儿都没吃到吗?”我说:“一点儿也没有。
”他又问:“那你后来吃到东西是在什么时候?”我说:“后来碰到一个同学,他要用书包装很多东西,就把书包翻倒过来腾干净,里面有一个干馒头,掉在桌上就碎了。
我一边儿和他说话,一边儿就把这些碎馒头吃下去。
不过,说老实话,干烧饼比干馒头解饱得多,而且顶时候儿。
”他同意我关于干烧饼的见解,可马上又问:“我是说,你吃到这个干馒头的时候是几点?过了当天夜里十二点吗?”我说:“噢,不。
是晚上十点吧。
”他又问:“那第二天你吃了什么?”我有点儿不耐烦。
讲老实话,我不太愿意复述这些事情,尤其是细节。
我觉得这些事情总在腐蚀我,它们与我以前对生活的认识太不合辙,总好像是在嘲笑我的理想。
我说:“当天晚上我睡在那个同学家。
第二天早上,同学买了两个油饼,我吃了一个。
上午我随他去跑一些事,中午他请我在街上吃。
晚上嘛,我不好意思再在他那儿吃,可另一个同学来了,知道我没什么着落,硬拉了我去他家,当然吃得还可以。
怎么样?还有什么不清楚?”他笑了,说:“你才不是你刚才说的什么‘一天没吃东西’。
你十二点以前吃了一个馒头,没有超过二十四小时。
更何况第二天你的伙食水平不低,平均下来,你两天的热量还是可以的。
”我说:“你恐怕还是有些呆!要知道,人吃饭,不但是肚子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精神需要。
不知道下一顿在什么地方,人就特别想到吃,而且,饿得快。
”他说:“你家道尚好的时候,有这种精神压力吗?恐怕没有什么精神需求吧?有,也只不过是想好上再好,那是馋。
馋是你们这些人的特点。
”我承认他说得有些道理,禁不住问他:“你总在说你们、你们,可你是什么人?”他迅速看着其他地方,只是不看我,说:“我当然不同了。
我主要是对吃要求得比较实在。
唉,不说这些了,你真的不喜欢下棋?何以解忧?唯有象棋。
”我瞧着他说:“你有什么忧?”他仍然不看我,“没有什么忧,没有。
‘忧’这玩意儿,是他妈文人的作料儿。
我们这种人,没有什么忧,顶多有些不痛快。
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我看他对吃很感兴趣,就注意他吃的时候。
列车上给我们这几节知青车厢送饭时,他若心思不在下棋上,就稍稍有些不安。
听见前面大家拿饭时铝盒的碰撞声,他常常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
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结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
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
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
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
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
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吮净,拿水把饭盒充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
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
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地小声跳着。
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干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
我知道这种干饭粒儿很容易嵌到槽牙里,巴在那儿,舌头是赶它不出的。
果然,待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
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的一声儿咽下去,喉结慢慢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
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
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
概括:王一生爱吃,但并不是为了物质的享受,只是想证明一切精神追求必须建立在最基本的物质生存基础之上。
正如他自己所说“一天不吃饭,棋路都乱”,所以他精确地区分饿与馋,并知足常乐。
从这点看,他又是个俗人。
“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
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王一生就是这样一个大俗与大雅的自然统一体,从而塑造了一个真实的形象。
三、王一生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作者的本意不在“以文传棋”,而在“以棋写人”。
王一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个普通人,他爱上象棋后,青春生命也由此焕发出光彩。
穷、外界干扰、无资格参赛,即使在那个年代,也不能割断王一生和象棋的关系。
棋对王一生来说是一种平凡而实在的人生态度。
他爱棋、下棋,谦虚、好学、坦诚、刚毅的棋品,持身谨严的人品,呈现出执著的生命热力。
作者关于王一生棋场鏖战一段的描写,尤为突出地表现了王一生身处穷境、逆境、困境,精神不颓、志气不衰的品格,王一生“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
……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
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
”与其说这是一个神情专注的棋手,毋宁说这是民族文化精神熔铸而成的一个棋魂。
“瘦小黑魂”的内里,是心智高扬、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人物的外形仅仅是人物精神的陪衬而已,这是阿城寓意于形象的独特描写。
作者通过王一生这一人物形象传达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人活着要适应环境、知足常乐,但又要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才不会迷失自我。
第二课时一、体味场面描写及其作用。
1.用言语概括一个特定的场面,并体味场面的描写作用。
概括场面:一人单挑象棋大赛冠、亚、季军三人,这场闻所未闻的鏖战必然引起轰动,人们巴望着一睹这样的奇观。
场面描写的作用:作者通过这个场面营造出既紧张又热闹的氛围。
对下文的进一步展开起到烘托、蓄势、铺垫的作用。
2.了解并掌握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手法。
面上描写:众人都轰动了,拥着往棋场走去。
到了街上,百十人走成一片。
……上千人跟着跑来跑去……一街人头攒动,尘土飞起多高,轰轰的……点上描写:行人见了,纷纷问怎么回事……店员和顾客也都站出来张望……乘客们纷纷探出头来……傻子呆呆地在街中心,咿咿呀呀地唱,有人发了善心,把他拖开……四五条狗窜来窜去……汪汪叫着。
3.分析此处场面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作者用浓墨叙写“众人都轰动了”,都“拥着往棋场走去”,写行人的惊讶,傻子的起哄,甚至狗的忙乱,层层蓄势将整个事件的氛围造得很浓,预示着这场车轮大战必是一场鏖战,其结局也必将惨烈。
二、赏析文中精彩的场面描写。
示例一:人是越来越多。
后来的人拼命往前挤,挤不进去,就抓住人打听,以为是杀人的告示。
妇女们也抱着孩子们,远远围成一片。
又有许多人支了自行车,站在后架上伸脖子看,人群一挤,连着倒,喊成一团。
半大的孩子们钻来钻去,被大人们用腿拱出去。
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
赏析:一场扣人心弦的与九人同时下盲棋的车轮大战即将打响,交战的双方,一边是无名小子,一边是骄气炽盛的高手同盟。
开战前的紧张热闹气氛被这段描写烘托得淋漓尽致。
示例二:棋开始了。
上千人不再出声儿。
只有自愿服务的人一会儿紧一会儿慢地用话传出棋步,外边儿自愿服务的人就变动着棋子儿。
风吹得八张大纸哗哗地响,棋子儿荡来荡去。
太阳斜斜地照在一切上,烧得耀眼。
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飘,再没人动一下,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
赏析:鏖战已经开始,热闹不复在,而换为安静肃杀的气氛。
当时棋局的剑拔弩张一窥便知。
三、设定情境,练习场面描写。
结合自己观看第29届北京奥运会比赛的情景,写一段简短的场面描写,要求能点面结合,并烘托出一种气氛。
350字左右。
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推举出优秀作品当堂展示。
四、布置作业。
1.通读《棋王》整部小说,说说王一生、王一生之母、王一生朋友、观众以及“我”分别是怎样看待下棋的。
2.在动乱的背景下,王一生这种“以棋解忧”的人生态度究竟是消极遁避的,还是积极乐观的?分析一下并和古人(比如陶渊明、周敦颐等)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