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轴承钢及其热处理工艺技术

合集下载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热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艺,在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的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条件,可以显著改善轴承零件的性能,提高其耐磨性、耐疲劳性和寿命,从而保障其在各种工况下的可靠运行。

首先,对于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的热处理,要合理选择热处理温度。

一般来说,淬火温度应在750-800摄氏度之间,保温时间应根据轴承零件的厚度和尺寸进行合理调整。

淬火温度过高会导致过度退火,降低轴承零件的硬度和强度,而淬火温度过低又会使得淬透性变差,影响轴承零件的整体性能。

其次,对于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的热处理,要注意适当的淬火介质的选择。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水作为淬火介质,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轴承零件较大或形状复杂,可以选择油或沥青作为淬火介质,以保证零件的均匀淬火效果。

另外,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的回火工艺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回火可以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减少零件的脆性,提高其韧性。

一般来说,回火温度在150-250摄氏度之间,保温时间要根据零件的硬度和尺寸进行合理调整。

此外,对于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的热处理,要注意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的冷却速度控制。

快速冷却可以使轴承零件达到良好的淬火效果,但过快的冷却速度也会增大零件的应力,导致开裂和变形的风险。

因此,冷却速度要根据具体的轴承零件尺寸和形状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总而言之,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的热处理技术条件包括合理选择热处理温度、淬火介质的选择、回火工艺以及冷却速度的控制。

只有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进行热处理,才能确保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条件进行热处理操作,并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测试,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gcr15热处理硬度

gcr15热处理硬度

gcr15热处理硬度摘要:1.GCr15轴承钢的基本介绍2.GCr15轴承钢的热处理方法及其对硬度的影响3.热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4.GCr15轴承钢的应用领域及性能优势正文:GCr15轴承钢是一种高碳铬轴承钢,其碳含量在0.95%--1.05%之间。

在热处理之前,GCr15轴承钢的硬度一般在HB190~229之间。

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其硬度可以提高到HRC62~65,甚至更高。

热处理是影响GCr15轴承钢硬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采用淬火和回火相结合的方法。

淬火温度取决于工件的壁厚,一般在830~860°C之间,然后进行低温回火,回火温度一般在170-180°C。

这样处理后的GCr15轴承钢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

在热处理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例如,工件的冷却方式、保温时间、加热温度等都会影响热处理效果。

对于冷却方式,一般采用油淬火或水淬火。

对于保温时间,需要根据工件的大小和加热温度来确定。

此外,加热温度也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保证硬度的提升。

GCr15轴承钢的热处理硬度大于60HRC是常见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提高到更高的硬度。

这时,可以适当调整热处理工艺,如提高淬火温度、延长保温时间等。

GCr15轴承钢因其高硬度、高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轴承、模具等领域。

其热处理后的硬度,可以满足大多数工况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灵活调整热处理工艺,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总之,GCr15轴承钢的热处理硬度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其硬度达到60HRC甚至更高。

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冷却方式、保温时间、加热温度等,以保证热处理效果。

gcr15,热处理硬度

gcr15,热处理硬度

gcr15,热处理硬度
GCr15是一种高碳铬轴承钢,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高强度,是广泛应用于机械行业的一种材料。

但是,它的硬度需要经过热处理才能得到提高。

接下来,我们将分步骤阐述热处理对GCr15硬度的影响。

1. 热处理的原理
热处理是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或冷却的工艺,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物理性能的方法。

通过加热使金属材料达到一定的温度,使其中的碳原子发生扩散,然后迅速冷却,使得金属材料的组织变得均匀致密,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2. GCr15的热处理方法
GCr15的热处理方法分为两种:淬火和回火。

淬火:将GCr15钢加热至830℃~860℃左右逐渐冷却到300℃左右,然后再用油、水等介质对其加速冷却,使钢材快速冷却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

淬火后的GCr15钢材具有高硬度、高磨损性、高强度、高韧性等特点。

回火:将淬火后的GCr15钢材放在供给稳定的炉内进行煅烧,使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一定时间,随后再冷却至室温。

经过回火处理的GCr15钢材不仅硬度减小,而且韧性增大,更加适合于轴承等需要强度和韧性兼备的设备。

3. 热处理对GCr15的硬度的影响
经过淬火和回火处理后,GCr15的硬度明显加强。

淬火后的
GCr15钢材硬度通常可以达到62-66HRC以上,而回火后的GCr15钢材硬度约在57-62HRC之间。

总之,热处理是使GCr15钢材硬度得到提高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机械制造业中,GCr15钢的热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可以使轴承等机械零部件更加耐用,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

同时,也可提高机械行业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轴承热处理工艺

轴承热处理工艺
油 油 水 油 油 油 油 油 油
硬度 (HRC)
ffice ffice" />
回火方式 150~160℃3h,空冷
硬度 (HRC)
≥60
≥63 ≥63 ≥63 ≥63
150~160℃2~5h,空冷, 回火4次
150~170℃的油炉均热 2~5h,空冷
150~170℃的油炉均热 2~5h,空冷
150~170℃的油炉均热 2~5h,空冷
860℃预热,1055~1065℃淬火加热,淬火后 冷至室温,-78℃冷处理,温度回升至室 温,160℃回火3h 850~860℃淬火加热,油冷,160℃回火2h
850~860℃淬火加热,油冷,160℃回火2h
830~840℃淬火加热,油冷,160℃回火3h
830~840℃淬火加热,油冷,160℃回火3h 920±10℃渗碳,直接淬油(810℃),190
一、轴承钢的类型
类型 高碳铬不锈轴承钢
渗碳轴承钢
高碳铬轴承钢
钢号 9Cr18, 9Cr18Mo G20CrMo,G20CrNiMo, CG20rNi2Mo, G20Cr2Ni4,G10CrNi3Mo,G20Cr2Mn2Mo GCr6, GCr9, GCr9SiMn, GCr15, GCr15SiMn
≤269 ≤321
≤269
880~1000℃保温4-6h, 以15~30℃/h,冷至740℃再 以15~30℃/h,冷至600℃保温2-5h,,出炉空冷
197~241
850~870℃保温4-6h, 以30℃/h,冷至600℃,出炉 空冷
≤255
淬火
冷却
硬度 (HRC)
回火 回火方式
硬度 (HRC)
方式 油

高碳铬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分析

高碳铬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分析

高碳铬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分析标签:高碳铬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前言全球轴承钢生产总量中,高碳铬轴承钢约占80%,但钢硬度、脆性等均会对轴承的疲劳寿命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提升高碳铬轴承钢疲劳寿命和组织性能一直是钢材料研究者最为关注的重点。

1.高碳铬轴承钢材料的概述近年来,随着材料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更多形式、更高质量的材料纷纷涌现出来,并推动社会的进步,满足了各行各业对材料的需求;轴承钢作为最具代表的现代材料,也衍生了出很多类型,比如:高碳铬类、渗碳类、不锈类、高温类;而在以上类型中,尤以高碳铬类的轴承钢材料更为突出;此类型不仅在延展性、抗疲劳性、冷热加工等方面的表现优异,而且在该材料加工时所应用的热加工处理操作更为简便,整体材料含有的合金元素更低、价格适宜;这也使得该类型的轴承钢材料应用范围最广。

但在高碳铬轴承钢材料飞速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更多的问题而影响到高碳铬轴承钢材料的性能,而从多角度、多方位对高碳铬轴承钢材料加工工艺进一步完善,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轴承钢材料的组织性能,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优化材料使用的寿命和抗疲劳性能。

2.高碳铬轴承钢材料的成分设计传统高碳铬轴承钢材料的主要成分包含了1%的碳元素、1.5%的铬元素,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市场需求的多元化,高碳铬轴承的尺寸越来越大,这也给轴承钢材料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材料研究者为进一步满足市场以及时代的需求,也在轴承钢材料中增加了锰元素、硅元素等的含量,并按照相应的配比来制造新兴的轴承类型,即——铬锰硅类轴承钢,以此来提升轴承钢材料的淬透性。

此外,为增强轴承钢材料的淬透性,研究者还通过减少高碳铬轴承钢中的钼元素,研制出了铬锰硅钼类或铬锰钼类高碳铬类型轴承钢。

而在高碳铬轴承钢中,铬(cr)的含量通常在0.5-1.65%之间,其能够有效提升钢耐腐蚀性、淬透眭,并保证轴承钢中的碳化物均匀、细胞;锰(Mn)在高谈轴承钢中的含量较少,多在2%以下;而一旦Mn的含量超过2%,便会增加钢的裂纹倾向性以及过热敏感性,甚至还会降低钢材料的尺寸稳定性;硅(si)元素一旦过量也会导致高碳铬轴承钢的裂纹倾向性、过热敏感性等增加,因此,si 元素的含量也应控制在O.8%以下;钼(Mo)元素能够进一步提升高碳铬轴承钢的淬透性以及抗回火的稳定性等,而且还有利于提升钢疲劳的强度;因此,在高碳铬轴承钢中,Mo的含量通常在0.2-0.4%之间。

高碳铬轴承钢的热处理

高碳铬轴承钢的热处理

高碳铬轴承钢的热处理1、高碳铬轴承钢的球化退火是为了获得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匀、圆的碳化物颗粒的组织,为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终的淬回火作组织准备。

传统的球化退火工艺是在略高于Ac1的温度(如GCr15为780~810℃)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25℃/h)至650℃以下出炉空冷。

该工艺热处理时间长(20h以上),且退火后碳化物的颗粒不均匀,影响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终的淬回火组织和性能。

之后,根据过冷奥氏体的转变特点,开发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在加热后快冷至Ar1以下某一温度范围内(690~720℃)进行等温,在等温过程中完成奥氏体向铁素体和碳化物的转变,转变完成后可直接出炉空冷。

该工艺的优点是节省热处理时间(整个工艺约12~18h),处理后的组织中碳化物细小均匀。

另一种节省时间的工艺是重复球化退火:第一次加热到810℃后冷却至650℃,再加热到790℃后冷却到650℃出炉空冷。

该工艺虽可节省一定的时间,但工艺操作较繁。

2、常规马氏体淬回火的组织与性能近20年来,常规的高碳铬轴承钢的马氏体淬回火工艺的发展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展淬回火工艺参数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如淬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残余奥氏体的分解、淬回火后的韧性与疲劳性能等;另一方面是淬回火的工艺性能,如淬火条件对尺寸和变形的影响、尺寸稳定性等。

常规马氏体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未溶(残留)碳化物组成。

其中,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又可分为两类: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倍数一般低于1000倍),马氏体可分为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两类典型组织,一般淬火后为板条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或称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形态—枣核状马氏体(轴承行业上所谓的隐晶马氏体、结晶马氏体);在高倍电镜下,其亚结构可分为位错缠结和孪晶。

其具体的组织形态主要取决于基体的碳含量,奥氏体温度越高,原始组织越不稳定,则奥氏体基体的碳含量越高,淬后组织中残余奥氏体越多,片状马氏体越多,尺寸越大,亚结构中孪晶的比例越大,且易形成淬火显微裂纹。

gcr15热处理工艺

gcr15热处理工艺

GCR15热处理工艺1. 引言GCR15是一种高碳铬轴承钢,具有优异的耐磨和抗疲劳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和航空等领域。

为了进一步提高GCR15的性能,热处理工艺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GCR15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2. GCR15的化学成分GCR15主要由碳、铬、锰、硅、磷和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的含量决定了GCR15的硬度和强度,铬的添加可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

合适的锰含量可以提高热处理的效果,而硅、磷和硫等元素对GCR15的机械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3. GCR15的热处理工艺GCR15的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和淬火等工艺。

3.1 退火工艺退火是将GCR15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退火可以改善GCR15的可加工性和机械性能,减少内部应力。

退火温度一般在750℃-850℃之间,保温时间根据材料的厚度和尺寸而定。

随后,将材料缓慢冷却至室温。

3.2 正火工艺正火是将GCR15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过程。

正火可以提高GCR15的硬度和强度,增加其耐磨性。

正火温度一般在830℃-900℃之间,保温时间根据材料的厚度和尺寸而定。

冷却速度应适当控制,不能过快或过慢。

3.3 淬火工艺淬火是将GCR15加热至临界温度,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淬火可以使GCR15的组织变为马氏体,从而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温度一般在800℃-870℃之间,保温时间较短。

冷却方式有水淬、油淬和空气冷却等。

4. 影响GCR15热处理工艺的因素影响GCR15热处理工艺的因素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

化学成分影响着GCR15的相组成和性能,不同的元素含量会导致不同的热处理效果。

加热温度决定了相变的温度范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热处理效果。

保温时间是指材料在所需温度下保持的时间,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材料晶粒生长过大,影响硬度和强度的提高。

冷却速度决定了材料的组织形态,过快或过慢的冷却速度都会影响热处理效果。

轴承零件热处理

轴承零件热处理

快冷 炉冷至650℃后出炉
2~5
2~4 时间/h
4.4.4 快速退火
温度/℃
900~910 780±10
30~50 min 正火
2~2.5 退火
冷却 60~90℃/h 至650℃
时间/h
五、套圈的淬火
5.1
淬火的含义 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1~AcM之间某一温度, 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大于临界速度)冷却 下来的热处理过程叫淬火。
总之,通过热处理改变珠光体中碳化物的形状、粗细和分布,
可以控制钢的强度和硬度,在相同的抗拉强度下,球状的珠 光体比片状的疲劳强度有所提高。
2.5 马氏体——C在α -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体心正方晶体。 马氏体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高硬度、高强度, 其硬度随着马氏体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当碳含量达到0.6%时,淬火钢的硬度接近最 大值,但塑性和韧性却明显下降。
825~ 830
830~ 835
835~ 840
840~ 845
保温时间 min
5~7
6~8
7~10
9~12
11~1 5
14~1 6
16~1 8
18~2 0
20~2 4
24~26
5.6淬火加热时间的计算
在淬火温度范围内,还要根据具体工艺条件来确定
具体的温度和时间,淬火加热时间的计算见下式:
t= a√ s
900~920 880~910
890~900 870~890
3.4 正火工艺的其它工艺要求
1) 正火的保温时间为30~50min;
2) 薄壁锻件,散开空冷或吹风冷却即可; 3) 壁厚较厚的锻件,需采用喷雾、浸油或浸
乳化液等手段快速冷却; 4) 不论何种冷却方法,冷速必须≥50℃/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Cr15 钢连续冷却过程是由高温移向低温,故其转 变产物是不均匀的。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 数量、性能不同。曲线 ⑩ 转变产物为 100%的珠光体。 曲线 ⑤ 通过珠光休区得到一部分珠光体(较细),随着 冷却的继续,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休区得到一部分贝氏体, 在 Ms 点以下又获得一部分马氏体。为此,曲线 ⑤ 得到 的组织是珠光休、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第二节 铬轴承钢热处理基础
一、 Fe-Cr -C 三元合金状态图态
铬抽承钢,是在含碳为 1 %的碳钢(过共析)中加入 1.5%左右的铬。此外, GCr15SIMo钢中还有合金元素硅 和锰,它们对子 Fe-F e 3C 状态图必将产生影响。 Fe-Cr -C三元合金状态图是立休图,研究比较复杂。为此,以铬 的浓度保持恒定,取成分接近 GCr15 钢的垂直截面,简 化为二元状态图的形式。为了便于讨论,把这个垂直截面 的某些特性点,也用Fe-F e 3C F状态图中类似点的同样 字母来表示,其差别在于:
(2)影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因素
① 碳的影响
对珠光体转变区来说,亚共析钢随钢中含碳量的增加, 而奥氏体更稳定;共析钢随钢中含碳量的增加,而奥氏体 稳定性减小。对贝氏体转变区来说,不论何种钢都随含碳 量的增加而大大增加其稳定性。一般认为铬轴承钢过冷奥 氏体的稳定性随奥氏体中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② 合金元絮的影响
铬、锰和硅都是增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元素,使 C 曲线右移。铬是形成碳化物的元素,它还将使 C 曲线珠 光体转变区稳定性最小温度提高到 650 ℃ 。值得提醒的 是,过冷奥氏体在向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前,先析出碳化 物(图8-9虚线部分)甚至在淬火过程中,也不能防止过剩碳 化物的析出。
3) 由于铬的加入,GS 线降低,Es 线左移,故 区缩小,
固相线JE降低,使加热时出现过烧的温度较碳钢低.
二、铬轴承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1 .奥氏体的形成
G c r 型铬轴承承钢在实际加热条下,提高了珠光体向 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并且温度范围随等温转变的保温 时间或连续加热速度而变化。
2.碳化物的溶解
4.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加热温度
在未溶碳化物相区晶粒长大较慢,而在高温单奥氏 体相区晶粒长大较快,因为在高温区内碳化物质点对晶界 迁移的阻碍作用消失。
三、铬轴承钢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1.无限缓慢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当铬轴承钢从加热至均匀奥氏体状态冷如到 Acm时, 从富集碳和铬的奥氏体晶界处开始析出二次碳化物并沿晶 界分布(呈网伏)。冷至A 1 ‘ ’时,发生共析转变。 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奥氏体不断向珠光体转变,奥氏体 数量不断减少,珠光体数量不断增加。当温度达 A 1 ‘ 时,奥氏体全部转化为珠光体。值得注意的是,在温 度A 1 ’ ~ A 1 ‘ ’范围内的某一温度停留都对应着一 定量的奥氏体和珠光体,但具相对数量不能用杠杆定律来 求得。
1)由于铬的加入,降低了碳在奥氏休中的溶解度,因 此.共析点(S 点)的含碳量降低到0.65% ,而碳的最大溶 解度降低到1.5% (E 点)。
2)由于铬的加入,共析转变温度有所提高,且共析转变温 度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A1 ‘ 735 ℃ ~ A 1“765 ℃) . 珠光休、碳化物、奥氏体的三相平衡,其相成分不在一个 垂直截面内变化,而是在立休图上沿两曲面交线变化,故 垂直截面不能表示平衡相成分,也不能用杠杆定律求得各 相的相对量。
③ 原始组织的影响
珠光体中原始碳化物颗粒越细小,分布越均匀,那 么加热时就越易溶解。奥氏体中合金成分均匀化程度提高, 奥氏体稳定性增加。
(3)等混转变产物
过冷奥氏体按其等温转变温度的不同,其转变产物分 有三种组织类型.在 350 ℃ 以下进行等温,转变产物为具 有针状的下贝氏体;在 400~500 ℃ 进行等温转变,产物为 具有羽毛状的上贝氏体。等温转变温度高于 520 ℃ 时, GCr15 钢只发生珠光休类型的转变.
GC r15钢中的碳化物质点在奥氏体中溶解时,当碳化 物的质点大小不同时,溶解的线速度是相同的.在溶解过程 中,未熔碳化物相中的铬与含量相同的退火钢中的碳化物 相中的铬无明显区别,与奥氏体温度无关.
3.奥氏体的均匀化
在实际加热情况下,由于加热速度较快,碳化物相 的溶解速度和在奥氏体中碳的扩散的影响使奥氏体中的碳 产生明显的不均匀性 ·为此,要使奥氏体成分均匀,就必 须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和保证充足的保温时间.
2.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1)等温转变
铬轴承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等温转变图分为珠光体区和贝氏
体区。过冷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如 600℃ 稳定性最小。 GCr15 钢过冷奥氏休向贝氏体转变分别在 450℃ 、400 ℃ 稳定性最小,两类转变的最小稳定性时间大约相同 (约 10 秒)而 GCr15SIMn 钢,贝氏体的最小稳定时间 大约在 5 分左右.
第八章 铬轴承钢及其热处理 第一节 铬轴承钢
一、对铬轴承钢要求 1.高的接触疲劳强度 2.高的耐磨性 3.高的弹性极限 4.高的硬度 5.一定的韧性 6.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7.良好的工艺性能 二、铬轴承钢的生产过程以及品种规格(略) 三、铬轴承钢的化学成分及其适用范围(略) 四、合金元素在轴承钢中的作用(略) 五、铬轴承钢的性能(略) 六、铬轴承钢的材料缺陷(略)
3.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热处理操作中,其实际冷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往往是在连续冷 却条件下进行的。连续冷却也可以理解为是由无数个极短 时间等温转变的累积.
(1)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连续冷却时,奥氏体开始向珠光体、贝氏体的转变, 转变温度和时间较等温转变更低、更长。GCr15 钢过冷 奥氏休向珠光体转变温度由 600 ℃ 降至 530 ℃ 左右时, 转变时间也相应延长。GCr15SIMn钢在正常奥氏体化温 度下,由于合金元素的加入,使贝氏体转变更趋稳定。故 GCr15SIMn钢在连续冷却时,其转变产物只有珠光体转 变,而无贝氏体转变。 GCr15 钢 860 ℃ 奥氏体化后快冷 时的转变产物是珠光体和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当奥氏体化 温度提高到 1050 ℃后,连续冷却不发生贝氏体转变。 (2)连续冷却时的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