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老年人多重用药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用药清单的作用
建议所有多重用药患者 应携带一份随时更新的 、完整的且易于理解的 用药清单
系统用药咨询
至少每年接受1次系统 的用药咨询
用药咨询的内容
药物相关的信息、实际 服用药物的完整清单、 患者依从性和潜在的用 药问题的评估
多重用药评估常态化
定期多重用药评估应成 为处方优化的常态工作 ,最大限度地降低老年 患者的用药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
• 在一项美国的多中心研究中发现,老年衰弱 患者中,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的发生率为 15%~40%,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的风险随 药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医疗费用的影响
多重用药增加药品费用支出,瑞典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服用5种或5种 以上药物的患者处方药支出增加了6.2%,服用10种或10种以上药物 的患者相应支出增加了7.3%
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评估
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评估可使医师 正确理解患者的用药需求,直接影 响医生的治疗选择
CGA的实际效果
美国退伍军人医院的834名衰弱老年患者 中,CGA 使门诊患者发生严重药品不良 反应的风险下降35%,住院患者不必要用 药、不恰当用药和未充分用药情况显著减 少
以患者为中心
CGA对复杂病情的评估
通过直接计数患者剩余药物数量,计算患者已服用 临床试验
的药物数量
最传统的做法,直观
通过电子医疗系统计算药物购买率(MPR)或药物天
数覆盖率(PDC)
慢性疾病患者长期依从性监测
简单、经济
要求医护人员熟知患者医嘱处方药量、 服用方法及每次给药日期,不能证实减 少的药物是否真正全部被患者所服用, 可能高估依从性
01 多重用药概述
同一名患者同时应用多种药物或过多数量的药物
03 用药合理性
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营养不良是影响老年患者结局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未纠正的营养不良还是导致医疗费用上升的重要原因。
同时亦有证据表明,针对无法正常进食的营养不良患者给予合理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营养状况并最终降低病死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经济耗费等。
鉴于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2012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简称老年学组)组织的全国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调查(MNA-SF)结果显示,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比例的老年患者达49.70%,已发生营养不良为14.67%,高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其带来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为了规范对老年患者的营养筛查与评估、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循证应用及针对老年疾病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老年学组的专家们按循证医学要求,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根据我国目前的老年患者营养治疗情况,结合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SPEN)、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等最新的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指南的内容及证据,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专家共识。
附:共识相关定义1.推荐意见:以牛津分类(oxfor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OCEBM)为基础,对照国际证据分级与推荐(GRADE)工作组的分级系统评价标准原则,确立推荐意见的A、B、C、D级分类标准。
2.营养支持:指经消化道或各种静脉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
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
3.肠内营养:通过消化道途径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素。
肠内营养制剂按氮源分为3类: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
根据给予肠内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口服和管饲。
4.经口营养补充剂:有别于普通膳食,是用于特殊医疗目的的经口摄入的营养补充剂。
5.肠外营养:经静脉途径为无法经消化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在内的营养素,以期维护器官功能,改善患者结局。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

参考文献
················ ...............….........................................……….....................…···············································……..........
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
中华喔夺公路,卡肠句营养,营命令 是卑营养主带等组
第一部分
定义
I 、 推荐意见 ( Recommendation ):以牛津分类( Oxfo rdEvidence-ba s ed M edicine, OCEB M )为基础,对照 GRAD E 工作组发展的“推荐意见分级系统评价标 准” 原则, 最终确立了推荐意见的A , B, C ,D 四级分类轩准{附 表 1 )。 2 、 营养支持( nut rition s upport )是指经消化道或各种静脉途径为患者提供 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 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 EN 制剂按氮源分为三 3、 肠内营养( ent eral nutrition, EN)是指通过消化道途径为机体提供 各种营养素, 大类:氨基酸型、 短肤型、 整蛋白型。根据给于EN方式的不同, 分为口服和管饲。 4 、经口营养补充剂: 口摄入的营养补充剂。 5 、 肠外营养(perenteral nu位ition , PN)是经静脉途径为无法经消化道 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 满足自身代 谢 需要的患者, 提供包括氨基酸、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在内的营养素, 以期维护 器官功能 , 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 (tot alp缸enteral nutrition, TPN)。 改善患者结局 。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 6 、 老年患者( Geriat ric p atient )一类因急性和/或慢性疾病(多种疾病) 导致生理功能丧失,从而造成身 体、 精神,心理和/或社 会功能受 限的老茸人群。这 些人多数因此而损害、 减少或丢失了其独立生 活的能力。 7 、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因能量、 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 导致 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 不良影响。 8 、 营养不足(undernutrition )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者,造成特异性的营养缺乏症状。 通常 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 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 )。 9、 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因营养因素对患者临床结局( 包括感染 有关并发症,住院日等)发生不利 影响的凤险。 10、 恶病质 (cachexia )因饥饿或疾病造成的严重的机体耗竭状态。 在临床 中常见于疾病的终末期 , 它可 能给疾病的临床结局带来不利影响。 ( O ral nut ritional s upplement, ONS )有 别于普通膳 食, 是用于特殊医疗目的的, 于静 王为忠 王新颖 王磊 白松 朱明炜 孙建琴 刘洪俊 迟强 肖i兼 张丽 吴咏东 陈怀红 周苏明 周岩冰 胡予 胡俊波 唐云 徐新建 阎庆辉 董碧蓉 楼慧玲 薛蓉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导语老年人是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这与肌肉减少症、跌倒和虚弱密切相关。
本文是专家小组根据国内外老年人功能损害相关指南制定,目的是为老年身体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导。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至2020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占总人口的13.5%。
预计至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0%。
老年人健康问题是老龄化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我国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已达4 000多万人。
失能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健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目标之一是降低老年人失能的发生率。
《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指出,引起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包括衰弱(frailty)等老年综合征和疾病。
衰弱可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因此早期识别衰弱高危人群并有效干预是延缓和降低老年人疾病和失能发生的重要手段。
我国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中约有10%患有衰弱,75~84岁老年人约15%,85岁以上老年人约25%,住院老年人约30%。
衰弱老年人在应激状态下可导致一系列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功能下降、跌倒、行动不便、失能、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和家庭社会负担的加重。
由于我国大部分研究集中于衰弱老年人的流行病学及相关治疗,对老年人的衰弱预防缺乏具体、可实施的标准。
本共识拟针对存在衰弱相关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和衰弱前期老年人提供预防指导建议,供广大的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从事老年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医务人员使用,减少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
本共识的筹备和陈述的构建借鉴了我国既往共识制定的经验,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提出有关"衰弱预防"的认识和处理中的关键问题,形成陈述条目。
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
本文仅就共识的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
本文仅就共识的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一、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1炎症性肠病:推荐意见:炎症性肠病患者可在美沙拉嗪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 mg,3次/d,疗程4~8周)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500 mg,3次/d,疗程≥4周)。
2肠易激综合征:推荐意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可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 mg,3次/d,疗程4~8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1.5 g,3次/d,疗程4~8周)作为辅助用药。
也可尝试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等益生菌制剂。
3急性感染性腹泻:推荐意见:老年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上,采用抗菌药物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1260 mg,3次/d),症状控制后益生菌继续服用1~2周。
4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推荐意见: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 mg,3次/d,服用至症状控制后2周)。
5慢性便秘:推荐意见:老年便秘患者可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1~2 g,3次/d,疗程2~4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 g,2次/d,疗程4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2次/d,疗程4周)、双歧杆菌乳杆菌四联活菌片(0.5~1.5 g,3次/d,疗程4周)、乳果糖(15~45 ml/d,疗程2~4周)等肠道微生态制剂。
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

对肠道微生态失衡的诊断
(1)有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原发性疾病及病理因 素。 (2)临床表现:腹泻、腹胀、腹痛、腹部不适等。 (3)实验室依据:①粪便镜检球 / 杆菌比值(成人 参考值为 1:3)。②粪便菌群涂片或培养中,非正 常细菌明显增多,甚至占绝对优势。③双歧杆菌与 肠杆菌 DNA 拷贝数的对数比值(B/E值)<1。④ 粪便细菌指纹图谱等。
治疗
• 目前我国批准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主要有:(1) 乳杆菌属;(2)双歧杆菌属;(3)肠球菌属; (4)链球菌属;(5)芽胞杆菌属;(6)梭菌 属;(7)酵母菌属。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某些微生态调节剂可减轻或消除、根除HP引起的
不良反应,布拉氏酵母菌可提高HP根除率,降低不 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某些乳酸 杆菌及双歧杆菌、酪酸梭菌等具有一定疗效。
前言
人体肠道内栖息着约 1000 种以上的细菌,其总 数接近于 1013~1014 CFU。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 产物在人体内发挥生物屏障功能,参与免疫系统 成熟和免疫应答的调节,并对机体内多种生理代 谢起着重要作用。
前言
人体肠道内有益菌种类和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当机体受到年龄、环境、 饮食、用药等因素影响时,就会引起肠道微生态 失衡。
剂、细胞毒性药物、激素、射线照射后,或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疾病。
某些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酪酸梭菌等具有一定疗效。
(3)合理应用微生态调节剂。
(2)临床表现:腹泻、腹胀、腹痛、腹部不适等。
5、肠易激综合征(IBS)
(2)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营养不良状态。
IBD 患者肠道中微生物种类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及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

概述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伴随抗菌药物的使用而发 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
属于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一种。
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疗的病人中,AAD 的发生 率为5%-39%。
薛冬梅, 马明华, 余自成.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新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 2014(7):435-438.
贾天野,汤一苇,曲芬.美国艰难梭菌感染临床诊治相关指南摘要[J].传染病信息,2015,28(04):193-196.
微生态制剂的治疗
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节剂 ✓ 原籍菌制剂: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原籍菌群,
服用后可以直接补充原籍菌,发挥作用,如 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粪链球菌等。 ✓ 共生菌制剂: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以外,与 人体原籍菌有共生作用,服用后能够促进原 籍菌的生长与繁殖,或直接发挥作用,如芽 孢杆菌、枯草杆菌等。 ✓ 真菌制剂:如布拉氏酵母菌。
1515
艰难梭菌腹泻(CDI)
临床表现:
• 主要是在24h内有3次或以上的未成形大便; • 粪便中检测到艰难梭菌毒素或产生毒素的梭状芽孢杆
菌; • 肠镜检查或病理学检查提示假膜性结肠炎; • 大部分患者有8周内应用抗菌药物或抗肿瘤药物治疗史。
流行病学:
Ø CDI常在医疗机构中流行,住院患者易感。 Ø CD无症状定植率在新生儿和小于1岁的婴幼儿中最高,
✓ 金春. 抗生素相关腹泻识别与处理[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 36(02):168-171.
1313
AAD发生的危险因素
年龄≥65岁,禁食,使用抑酸剂,白蛋白≤30g/L,侵袭性操作,入住ICU, 住院天数≥10d,使用抗生素种类≥3种,抗生素用药时间≥10d都是AAD的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有益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物制剂,在儿科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
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维护肠道屏障功能,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就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应用的作用机理、指导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儿科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微生态制剂主要通过提供肠道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从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例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感染的发生。
微生态制剂中的一些菌种可以影响胆汁酸代谢,从而改善脂肪吸收,缓解腹泻等症状。
例如,一些益生菌可以增加胆汁酸合成限速酶的活性,促进胆汁酸合成,降低胆固醇水平。
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疾病。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可以合用免疫调节剂。
在使用微生态制剂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剂量。
一般来说,儿科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较高,剂量范围较广,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微生态制剂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或轻微腹泻等症状。
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优势。
它可以有效地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缓解多种消化道症状。
同时,微生态制剂还可以影响胆汁酸代谢,改善脂肪吸收,对小儿的营养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目前对于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1)深入探讨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其对肠道微生物群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2)加强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的研究,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3)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状态下患儿的微生态制剂使用原则和最佳治疗方案;4)对微生态制剂的长期使用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评价其对小儿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
本文仅就共识的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肠道微生态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功能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国内外现无针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规范化指南与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老年科、消化科、微生态学等专家,制定本共识,进一步规范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及相关性疾病中的使用。
本文仅就共识的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一、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1炎症性肠病:
推荐意见:炎症性肠病患者可在美沙拉嗪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 mg,3次/d,疗程4~8周)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500 mg,3次/d,疗程≥4周)。
2肠易激综合征:
推荐意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可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420 mg,3次/d,疗程4~8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1.5 g,3次/d,疗程4~8周)作为辅助用药。
也可尝试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等益生菌制剂。
3急性感染性腹泻:
推荐意见:老年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上,采用抗菌药物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1260 mg,3次/d),症状控制后益生菌继续服用1~2周。
4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推荐意见: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 mg,3次/d,服用至症状控制后2周)。
5慢性便秘:
推荐意见:老年便秘患者可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1~2 g,
3次/d,疗程2~4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 g,2次/d,疗程4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2次/d,疗程4周)、双歧杆菌乳杆菌四联活菌片(0.5~1.5 g,3次/d,疗程4周)、乳果糖(15~45 ml/d,疗程2~4周)等肠道微生态制剂。
6肝硬化:
推荐意见: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可使用地衣芽孢杆菌(0.5 g,3次/d,疗程4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0.5 g,3次/d,疗程1~2周)、复方嗜乳酸杆菌(1 g,2~3次/d,疗程2周以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3次/d,疗程2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1 g,3次/d,疗程4周)、乳果糖(30~60 ml/d,疗程2~4周)作为辅助用药。
二、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肿瘤放化疗中的应用
1化疗:
推荐意见:化疗期间可使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500 mg,3次/d)、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 g,2次/d)等防治化疗诱导腹泻。
2放疗:
推荐意见:放疗期间可使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0.5 g,3次/d)、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420 mg,3次/d)、酪酸梭菌活菌胶囊(保留灌肠,1 g,3次/周)等防治放射性肠炎。
三、肠道微生态制剂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代谢综合征可试用含有双歧杆菌、果聚糖、抗性淀粉、菊粉、低聚果糖的肠道微生态制剂。
四、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老年危重症的应用
推荐意见:危重症患者可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0.4 g,3次/d)、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420~840 mg,2次/d)、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1~2 g,3次/d)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0.5 g,3次/d)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2 g,3次/d)1周,疗程推荐1~2周。
五、肠道微生态制剂在健康老年人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健康老年人长期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420 mg,3次/d)、哧乐舒(2.0 g,1~2次/d)改善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