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要求的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用(学生用)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用(学生用)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要求: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断词义。
☆一、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译文: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译文: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二、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 1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译文:这样之后才能睡一夜安稳觉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译文: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7衣食所安(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三、被1世之有饥穰(ráng),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2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1、爱,ài2、安,ān3、被,4、倍,bèi5、本,běn6、鄙,bǐ7、兵,bīng8、病,bìng9、察,chá10、朝11、曾12、乘13、诚,chéng14、除,chú15、辞,cí16、从17、殆,dài18、当19、道,dào20、得,dé21、度22、非,fēi23、复,fù24、负,fù25、盖26、故,gù27、固,gù28、顾,gù29、归,guī30、国,guó31、过,guò32、何33、恨,hèn34、胡,hú35、患huàn36、或,huò37、疾,jí38、及,jí39、即,jí40、既,jì41、假,读音一:jiǎ42、间43、见44、解45、就,jiù46、举,jǔ47、绝,jué48、堪,kān49、克,kè50、类,lèi51、怜,lián52、弥,mí53、莫,mò54、乃,nǎi55、内56、期57、奇58、迁,qiān59、请,qǐng60、穷,qióng61、去,qù62、劝,quàn63、却,què64、如,rú65、若,ruò66、善,shàn67,少68、涉,shè69、胜70、识71、使,shǐ72、是,shì73、适74、书,shū75、孰,shú76、属77、数78、率:shuài79、说80、私,sī81、素,sù82、汤83、涕,tì84、徒,tú85、亡86、王87、望,wàng88、恶89、微,wēi90、悉,xī91、相92、谢,xiè93、信94、兴95、行96、幸,xìng97、修,xiū98、徐,xú99、许,xǔ100、阳,yáng101、要102、宜,yí103、遗104、贻,yí105、易,yì106、阴,yīn107、右,yòu108、再,zài109、造,zào110、知111、致,zhì112、质,zhì113、治,zhì114、诸,zhū115、贼,zéi116、族,zú117、卒,zú118、走,zǒu119、左,zuǒ120、坐,zuò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用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用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译文: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译文: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安1.风雨不动,山势如山(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译文:这样之后才能睡一夜安稳觉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译文: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被在第一世界(Ráng)有饥饿,在天堂的旅程中,余和唐被带走(受苦,受苦)。
关于积累和稀疏:有好的年和坏的年(贫瘠的年,丰收的年),(这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
夏雨和商唐遭受了两种信任和怀疑,忠诚和诽谤,难道没有怨恨(被动的)吗?3.将军刚毅,(身上穿通\披\或身上穿)将军,你亲自穿上坚固的盔甲,拿着锋利的武器,去攻击不公正、残暴的秦朝。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译文: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高考要求的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高考要求的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

高考要求的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齐桓晋文之事》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诗经静女》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赤壁之战》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屈原列传》1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屈原列传》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左忠毅公逸事》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登泰山记》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鸿门宴》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烛之武退秦师》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120个文言实词(含翻译)

高中要求掌握120个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阔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单独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假设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大全(课堂PPT)

6.鄙
推导提示: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
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 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 自谦之词,如“鄙人”。
23
复合词
鄙夫:❶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孔子对过于重 视身外之物的得失称之为鄙夫。 ❷第一人称的谦 称。
鄙见:谦辞,称自己的见解粗俗浅薄。
贵远鄙近::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 贵,相隔近的就低贱。同“贵远贱近”。
③根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屈原列传》)
16
(2)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 人事呢? (3)副词,本来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4)复合词,本心,指心的自然状态,天性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性。
33
(1)动词
9.察
①明察,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 按照情理去办。
②考察后加以推荐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先前一个叫逵的太守考查并推荐我为孝廉。
34
(2)形容词,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 难》)
4.倍
推导提示: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
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 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 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14
复合词
倍道:❶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❷背离
正道。倍,通“背”。
倍道兼行:倍、兼,加倍;道,指行程。每天加倍
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形容加速疾行。出 处: 《孙子·军争》:“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 利,则擒三将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4.倍,bèi(1)动词①背向,背着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史记·淮阴侯列传》)◆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鸿门宴》)◆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③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2)数词,一倍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孙子·谋攻》)◆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治平篇》)◆可是说到那住户和人口,就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五倍了。
(4)副词,更加,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5.本,běn(1)名词①草木的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②根本,基础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③本业,常代指农业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论积贮疏》)◆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
④书本,稿本,版本今存其本.不忍废。
(《〈指南录〉后序》)◆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
(《狱中杂记》)◆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
(2)量词1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活板》)◆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
(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4)副词,本来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出师表》)◆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6.鄙,bǐ(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
(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②轻视,瞧不起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狭小。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7.兵,bīng(1)名词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
②士兵未几,敌兵.果舁炮至。
(《冯婉贞》)◆不久,敌兵果真抬着炮来了。
③军队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想不给,又担心秦国军队来攻打。
④战争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论积贮疏》)◆兵灾旱灾一个接一个到来,天下的财富极度匮乏。
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
(《谋攻》)◆所以最好的用兵策略是攻破对方的计谋。
8.病,bìng(1)名词①重病君之病.在肠胃。
《扁鹊见蔡桓公》◆您的病在肠胃之中。
②弊病,缺点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训俭示康》)◆人们都笑话我固执,不大方,我不认为是毛病。
(2)动词①生病今而后我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祭妹文》)◆今后我如果再次生病,让我从哪里去叫你呢?②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馆记》◆以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作为职业来求取钱财。
③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④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训俭示康》)◆古人把俭朴认为是美德,今人却因为俭朴而讥笑羞辱人家。
(3)形容词①困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②疲劳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9.察,chá(1)动词①观察,仔细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我)慢慢地观察它,就(发现)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缝。
②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齐桓晋文之事》)◆视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兽身上毫毛的细梢,却看不见成车的柴草。
③详审,考察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赤壁之战》)◆刚才考察众人的议论,完全是想要损害您的。
④了解,弄清楚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按照情理去办。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先前一个叫逵的太守考查并推荐我为孝廉。
(2)形容词,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东方朔《答客难》)◆水清澈到了极点,就没有鱼了;人精明到了极点,就没有朋友。
10.朝,读音一:cháo(1)动词,朝见,朝拜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每当上朝时,常常假托有病(请假)。
(2)名词①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拜见威王。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向诸葛亮询问天下大计,辅助两代君主,足见老臣心意。
读音二:zhāo名词,早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有的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
11.曾,读音一:céng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过去曾经很熟悉。
读音二:曾zēng(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
(《治平篇》)◆高祖曾祖的时代,空闲的土地还没有完全开垦出来。
(2)动词,通“增”,增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长他的才干。
(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可是侯生竟然没有一句话送我。
12.乘,读音一:chéng(1)动词①驾,坐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独自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之下。
2②升,登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涉江》)◆登上鄂渚回头望啊,在秋冬的寒风中叹息。
③冒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来到泰安。
④连接,一个接一个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论积贮疏》)◆兵灾旱灾一个接一个到来,天下的财富极度匮乏。
(2)介词,趁着,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凭借着这种有利的形势,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划分诸侯的山河。
读音二:shèng(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过秦论》)◆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土地,取得了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势。
(2)量词,辆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信陵君窃符救赵》)◆就约请宾客,准备一百多辆兵车。
(3)数词,四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
(《殽之战》)◆先用四张熟牛皮做礼物,又送上十二头牛来慰劳秦军。
13.诚,chéng(1)名词,诚心诚意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天帝被他的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