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â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后附课本例句及翻译

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â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文言文助读101-120

104. 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文言助读译文101-110
101. 管仲答绮乌封人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译文: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到齐国去,在路途中又饿又渴,经过绮乌地方时向边防人员讨吃东西。绮乌的边防人员跪着喂他吃东西,很尊敬他。边防人员乘机私下里对管仲说:“如果你侥幸被押到齐国后没有死还被齐国重用,将要拿什么回报我?”管仲说:“(如果)真能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将要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边防人员怨恨他。
【注释】
过尔优逸:尔,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09. 徐有功断狱秉公
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译文:皇甫文备是武则天时的残酷官吏,和主管刑法的徐有功判决案件,诬陷徐有功勾结叛贼,并将他们的罪上书给武则天。武则天只让徐有功解脱被诬陷的罪责。不久,皇甫文备被他人告发,徐有功却宽宏地讯问他。有人说:“他从前要陷害你致死,如今你反而想让他解脱罪责,这是为什么?”徐有功说:“你所说的,是个人的怨恨,我所遵守的,是国家的法律。怎么可以因为个人恩怨而危害司法的公正呢?”
120个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

文言120个实词例句及翻译1.爱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译文: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译文:疼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去教他们的儿子。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译文: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译文:齐国即使狭小,我为何会舍不得一头牛呢?)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文:(她)隐藏起来不出现,)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译文: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介词后置,于野牧羊。
译文:看见大王心爱的女儿在野外放羊。
)2.安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译文:什么缘故放我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风雨不动安如山。
(译文:(房子)风雨吹不动摇,安稳得像座山?)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以后(人们才)知道在忧患中生存,在安逸中衰亡。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奉养的东西,(我)不敢占为己有,一定要把它分给百姓。
)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译文:距离山十里(的地方)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译文: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为抚慰,(永远不要忘记我。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译文:我(退休)不做官的这两年,悠闲安心。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译文: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我推辞呢?)3.被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帐篷中睡觉,被子掉到地上了。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郡。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译文:再次是戴上脚镣手铐、遭受杖击鞭笞受到侮辱。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文:诚信反而被怀疑,忠诚反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D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考纲: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再,à
()数词
①两次
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译文:后来秦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两次打败了他们。
②第二次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了。
()副词,与现代汉语"再"相同
例: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活板》)译文:用完了再拿火烤使松香等熔化,用手一摸,那字模就掉下来了。
.造,à
()动词
①往,到
例: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促织》)译文:径直到成名家去拜访,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
②制作
例: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译文:公输般给楚国制造了云梯这样的攻城器械。
③修建,建造
例: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雁荡山》)译文:祥符年间,因为建造玉清宫,到山里伐木取材。
④制定
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列传》)译文:楚怀王命令屈原制定国家法令。
.知,读音一:ī
()名词
①知觉
例:而死后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
(《祭妹文》)译文:而且人死后有没有知觉,和死后能不能见面,也终究难以明白了。
②知识
例: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译文: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有很多知识呢?"
③交情,来往
例: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
(《报任安书》)译文:所以断绝了宾客之间的往来,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动词
①知道,知晓
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译文: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又比这蛇更厉害呢?
②主持,管理
例: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勾践灭吴》)译文:我和他共同掌管越国的政事。
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