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史详细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航天简史学习PPT课件带内容

中国航天简史学习PPT课件带内容

航天事业的创立

航天成果初显
PART ONE

建/党/百/年/中/国/航/天/简/史/红/色/主/题/学/习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航天成果初显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在老一辈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震撼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它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在轨飞行21小时后于10月16日安全返回,胜利实现了“成功发射、精确测控、正常运行、安全返回”的任务目标。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墨子传言
梦想在茫茫宇宙


致敬航天人!加油,我的国!
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无数航天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细数新中国建国以来的航天历史,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但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鼓舞着人心。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梦想在茫茫宇宙。
梦想在茫茫宇宙

建/党/百/年/中/国/航/天/简/史/红/色/主/题/学/习
2月 钱学森先生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3月 国务院制订《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简史 ppt课件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简史  ppt课件

ppt课件
7
1、建安诗歌
这一时期以曹操,曹丕、 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 孔融、王粲、刘桢、陈 琳等所谓“建安七子” 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 创造了“建安文学”的 辉煌。建安文人的作品, 具有“慷慨任气”这种 共同的时代风格。
曹操《蒿里行》、《短 歌行》;曹植《白马 篇》、《赠白马王彪》、 《洛神赋》;王粲《七 哀诗》;是建安文学中 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 作。
ppt课件
3
2、屈原与楚辞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 人,在学习楚民歌基础上, 创造了具有楚文化独特 光采的新体诗——楚辞。
屈原创作了《离骚》、 《九歌》、《九章》、 《天问》等。屈原的后 继者有宋玉、唐勒、景 差等人。
《离骚》作为楚辞艺术的 颠峰之作和代表,在文 学史上与《诗经》并称 “风骚”,垂范于后世。
ppt课件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魏晋诗歌
阮籍《咏怀诗》
3、西晋诗歌
左思《咏史诗》开启了 咏史和咏怀结合的新路 子。
4、东晋玄言诗
在玄学的影响下,“理 过其辞,淡乎寡味”的 玄言诗泛滥一时。
5、陶渊明诗。
《归园田居》、《饮酒》 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 陶渊明诗对后世影响很 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 田园诗派受其直接影响。
家从长期分裂复归于统一,
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了充分
发展的良好条件,再加上朝
廷在各方面采取了较为开放
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尤其是确立了以诗赋取土的
科举制度,打破了魏晋以来
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使大批
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脱颖而出,
最终创造了唐代文学的空前
繁荣 。有唐一代作家作品数
量之多,成就之高,影响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精品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精品PPT课件
1 2 3
5止.4水遇带大以风上天部(位4墙级板以待上底)板、混雨凝天土不养进护行两外天墙,清支洗设工好作墙;板模板后,从止水带处连续浇至顶端。 b作认业真过组程织中学,习发操生作塔工机艺碰,撞操建作筑过物程或,脚并手贯架彻后执,行应。立即停止动作,并对回转进行制动,待清楚能否动作后方能向反方向旋转。
, d、剪严力格墙按砼材标料进场计划供货,保证安装材料进场必须有足够的超前量,不应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延误工期; 一 c.般玻宜璃采及用铝P板.O.在R4运25输普至通工硅地酸前盐也水必泥须,用水坚灰实比的不木超箱过包0.装4,,对板于块埋之置间在必梁须体垫内上的软锚性具隔,离压物浆,后以应免先运在输其中周震围裂冲、洗摩干擦净和并划凿伤毛表,面然。后设置钢筋网和浇筑封锚混凝土。
1 2 3
本 7、方钢案结的构编雨制棚及的水施土工保工持艺措施的有效实施,可最大限度恢复xxxx建设区受破坏的植被,控制因xxxx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使防治区域水土保持状况满足当地政府水土保持规划的目标,对保障xxxx建设安全 3,.1便受于力施钢工筋过砼程保中护随层时查阅;施工日志、安全日志、质量日志要求工地现场资料员(网络管理员)每天如实输入当天的施工内容、进度、完成情况、天气情况、安全、质
云 三维 、保 底山 板有 上机 排化 钢工 筋有 一限 律公从司地梁5万的/a上醋排酸钢乙筋烯下(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套。20万/a电石)xxxx
第3章 xxxx概况
工 (a)程预与制主箱体梁工张程拉同必步须进在行砼;强以度预达防到和90保%设护计为强主度,且开砼发龄建期设不与小防于治1并4天重方,可边进建行设,边张防拉治应,对以称防进治行保。障开发建设;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以及临时防护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以防治新增人为水土流失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2)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2)

详细描述
元朝时期,蒙古族成为了中国的统治者,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时期,中国经 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元朝也是中国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明朝
总结词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 的大一统王朝,其统治时期注重内政建 设和对外防御。
晚清的衰落与列强侵略
晚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遭受列强侵略和瓜分。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使得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 严重破坏。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 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一时期, 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中国开 始尝试向现代化转型。
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与发展
政治家与改革家
秦始皇
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推行法家思想,修建万里长城。
汉武帝
开疆拓土,加强中央集权,推行 儒学,开创汉朝盛世。
王安石
宋朝改革家,推行变法,以期富 国强兵,但最终失败。
文化名人及其贡献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义、礼、智、信等核 心价值观念。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提倡道法自然 。
详细描述
清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 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随着西方 列强的入侵和内部矛盾的加剧,清朝的统治 逐渐陷入危机。清朝末期的一系列改革,如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虽然未能挽救清朝 的衰落,但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 。
CHAPTER 04
近现代史的转折与变革
晚清与民国时期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开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前期,推行了一系列改 革措施,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中国教育简史PPT第三章 学制

中国教育简史PPT第三章    学制

中国教育简史
清末“学年化”学制的确立
新编 21 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学制主系划分为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5年。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 (分第一、二、三类);大学堂3~4年 (分为 经学、政法、文学、商、格致、工、农、医共8科,京师大学堂8科全备,设于各省至少备其中3科);通儒 院5年,属研究院性质,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新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宗旨。从小学堂到大学堂, 学制总年限长达20~21年之久。 (三)清末学制的性质与特点 清末学制的制订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 义。 (四)清末学制的补充与修订 其一,在学制中开放了“女禁”。 其二,针对民间关于初等小学堂难于按章程规定普及的议论,1909年颁布《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 其三, 1909年对中学制度进行调整,实行文、理分科,课程各有侧重。
目录古代学校制度的演变中国教育简史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0102近代学制的引进近代学制的中国化改造03中国教育简史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01古代学校制度的演变政区化学制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教育简史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一夏商西周的国学和乡学设置政区的设置与划分是政区化学制形成的基础
中国教育简史
中国教育简史
学制的变动、调整和讨论
新编 21 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中国教育简史
古代学制中的分段与分级观念
新编 21 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一)小学、大学与教育阶段 按教育的初级和高级阶段划分“小学”“大学”,区别教育场所和内容,在东汉应已相当普遍。 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体上因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官学教育时兴时废,但也有不少政权重视崇儒兴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会经济的发展。
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万 里长城、秦始皇陵等著名工程,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汉朝:扩张与盛世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实现了对周边地区的扩张,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汉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 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例如佛教寺庙、石窟艺术等。
佛教的传入也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 和互动。
古代科技与发明
1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位和影响。
2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涵盖了农业、纺织、冶金、 造纸、印刷等领域,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 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史时期,国 家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运动,如北伐战争、中原 大战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继续取得进展,如明代航海技术、火器制造等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
清朝:最后的封建王朝
01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最后 一个封建王朝阶段,经济发展逐 渐下滑,但文化和思想领域却出 现了活跃的局面。
02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 等思想控制政策严重限制了文化 和学术的发展。

中国历史概述ppt课件

中国历史概述ppt课件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
0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北洋政府时期
02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北洋政府,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时期。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03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则是一场反对封建文化
和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中国 军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
02
03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等制度的形成, 礼乐文化的代表。
04
秦汉时期
秦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中 央集权制度。
汉朝
分为西汉和东汉,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 时期,创造了著名的汉文化。
科技与文化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伟大发明,以及《史 记》、《汉书》等历史著作的出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杰出代表。
天文历法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成就斐然,如《夏小正》、《石氏星表》等。
数学成就
中国古代数学在算术、代数和几何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如《九 章算术》等。
05
中国历史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变迁
1 2 3
气候变迁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经历了多次冷暖干湿变化,如 商周时期温暖湿润,汉唐时期温暖略干,宋元明 清时期寒冷干燥。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 深远意义的一次伟大转折,它 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推动了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时期的主要成就包括: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民族融合
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 合,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移民现象
如闯关东、走西口等,移民对迁入地 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政策调整
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05
中国近现代史的转型与 变革
鸦片战争与西方列强的入侵
第一次鸦片战争
01
1840-1842年,英国通过战争迫使清朝签订《南京条约》,割
道家思想在哲学、美学、文学等方面 有重要贡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 广泛影响。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化法律制度,强调君主的权威和 集权制。
法家思想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有重要贡献,对中国历史进程 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01
02
03
04
造纸术
起源于东汉时期,由蔡伦改进 ,逐渐普及并成为重要的文化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 中国历史的起源与早期文明 •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与事件 •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与科技发展 •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与经济变迁 • 中国近现代史的转型与变革 • 中国历史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
01
中国历史的起源与早期 文明
原始社会
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
实行总统制,颁布《临时约法》,推动民主化进程。
中华民国的经济与社会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推动社会现代化,但同时也存在军阀割据 、政治腐败等问题。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 1、中共八大召开。大会规定了党和全国 人民的主要任务和相应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是中共探索建设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
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的考验,当时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规模速度 问题,在前后长达二十(1957——1976年)之 久的长时间中,我们党在这一大问题上再发生严 重失误,使探索过程出现了歧途和曲折。 A、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 济发展规律,片面突出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盲目求快,从而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综合平 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
9
失误的原因
经济上: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 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 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 观规律。
政治上:左倾错误在思想上的继续扩大。
10
经验教训
A、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 实际出发; B、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C、 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超越生产 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 面追求高速度; D、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 化; E、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 坚持群众路线。
(3)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的基础上,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提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规 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大致上分三 步走的战略部署。 (4)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 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确立了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还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4迈 进。
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 义公有制。 (3)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 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 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956) 1、1949、10---1952年为共和国创建、巩 固时期,又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1953---1956年为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 划的经济建设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变革的完成时期。
2
共和国政权的巩固
对外:抗美援朝
3
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 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 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 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 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结果和影响: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 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 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3
2、思想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国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 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进一步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内:1、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 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土地改革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 制。土地改革运动在农村开始。农民获得真正解 放。)
8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使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C、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探索中 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 上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使党、 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 损失。
5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及经验教训
(50——70年代)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成功探索
(78年底至今)
6
(一)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概况 及经验教训(50——70年代)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础 建立起来。此后,我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探索一条适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性 任务。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
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
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
11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成功探索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的基本内容是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并指 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1、经济上:
(1)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中共 十二大的召开,是完成拨乱反正、实现伟大转折的 四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正确 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始伟大的历 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拨乱反正,实行改 革开放。 (2)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 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12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