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与分化、凋亡(一)
细胞凋亡与细胞分化的关系分析

细胞凋亡与细胞分化的关系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是生物学中常见的两个概念。
虽然这两者并非完全相关,但它们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旨在探讨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
一、什么是细胞凋亡?细胞在其生命周期中会发生许多机制,其中之一是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指一类可逆或不可逆的自我毁灭性机制,该机制存在于多种细胞类型中,包括免疫细胞、神经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细胞凋亡通常涉及几个关键步骤,包括形成凋亡体、克隆状变、核膜破裂、染色体脱离和细胞碎片的形成。
细胞凋亡的主要功能是清除老化、受损或有害的细胞,从而保护正常组织和生理环境。
二、什么是细胞分化?相比较细胞凋亡,细胞分化是一种细胞生命周期中的可逆性现象。
细胞分化是指原始、未分化的细胞转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从而执行特定的功能。
这种过程涉及许多变化和机制,如基因表达、蛋白质发生改变、细胞形态学变化和发育过程等。
当细胞分化后,它们会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如血液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等。
三、细胞凋亡与细胞分化的关系尽管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是两个不同的生物学现象,但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尽管这种联系仍未完全研究清楚,但是当前的理论认为,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 调控细胞分化的因素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凋亡来调节细胞发育。
例如,细胞分化调节蛋白(DRGs)由于在神经元分化过程中起作用而被广泛研究。
此外,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率通常与细胞类型的生存和适应相关。
因此,在特定的细胞类型和环境中,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可能会紧密相互作用。
2. 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通过一些共同的分子机制来解释。
例如,c-Myc和bcl-2是两种在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之间均起作用的蛋白质。
c-Myc 在细胞分化前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来影响细胞生长,而bcl-2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保持细胞稳态。
3. 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也在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凋亡可以使细胞处于正确的地址分化;而在某些生殖器官中,细胞凋亡则有助于调节器官大小和形态。
细胞分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

细胞分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在人体内,细胞的分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它指的是体内的细胞,根据其自身性质和环境因素的不同,逐渐发展成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以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
肿瘤是人们常说的癌症的一种。
其实,肿瘤的发生和细胞分化密切相关。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细胞分化和肿瘤发生的关系。
一、细胞分化与肿瘤的关系每个人的体外细胞一开始都具有相同的基因编码序列,然而通过各种不同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这一过程是体内生理机能正常进行的前提。
而一旦基因调控发生异常,细胞便有可能失失去对状态、位置、细胞周期的正常调控,甚至可出现增殖、转移的可能性,这就是肿瘤病的形成。
细胞分化的具体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细胞、未分化细胞、分化细胞和成熟细胞。
如果某个细胞在以上的一个阶段停滞,分化停滞的细胞就称为未分化细胞,而分化后出现异常则容易引发肿瘤的产生。
二、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我们知道,细胞分化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影响某些基因的活性,从而控制了分化的过程。
1. 细胞生长和分化因素细胞生物学认为,由于细胞周期的调控,先前的分化和成熟事件以及细胞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都是导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重要因素。
当这些因素逐渐研究清楚后,就能为肿瘤转化的预测和防止分化异常的预防提供基础。
2. 某些影响分化的疾病一些疾病的发生可以导致细胞分化失调,并引起肿瘤的发生。
各种癌症、艾滋病、布鲁氏菌都可能影响细胞的分化程度,并危害健康。
3. 微环境因素细胞周围的环境就像一个细胞养分液,它可以影响细胞生长、代谢、分化和分裂。
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会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甚至引发癌症的发生。
三、肿瘤形成过程与正常细胞分化的情况相比,癌症或肿瘤进程更具有积极性,该进程可以是以下六种类型之一。
1. 基因突变在DNA增殖、复制或划分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造成突变,这会使某个特定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率增加,从而导致肿瘤的形成。
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深入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诱导分化与凋亡疗法的机制和相互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联合疗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04
肿瘤干细胞与诱导分化凋亡疗法
肿瘤干细胞
肿瘤组织中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是肿瘤发生、发展、复发和耐药的重要原因。
谢谢观看
肿瘤细胞凋亡受到基因的调控,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
基因调控
凋亡信号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传递,最终激活凋亡酶,导致细胞死亡。
信号转导
细胞代谢异常可能导致细胞凋亡,如能量代谢失衡、蛋白质合成异常等。
细胞代谢
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
诱导分化
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优势
诱导分化与凋亡疗法的联合应用可以同时从多个方面攻击肿瘤,提高治疗效果。此外,这种联合疗法还可以降低单一疗法的剂量,减少副作用和毒性。
挑战
联合疗法需要精确控制两种疗法的剂量和时机,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由于不同肿瘤的性质和特点不同,需要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
创新药物
开发更高效、低毒的诱导分化与凋亡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部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诱导分化凋亡疗法对部分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缩小肿瘤体积,延长患者生存期。
试验结果
患者情况
治疗过程
结论
成功案例分享
一位中年女性患者,被诊断为晚期肺癌,经过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后病情仍未得到控制。
在医生的建议下,患者接受了诱导分化凋亡疗法。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02
细胞分化和肿瘤课件

细胞分化和肿瘤
3
肿瘤细胞:
细胞发生突变或失去控制,其分化程序发生 异常。失控的增殖和分化障碍。缺乏成熟的形态 和完整的功能,丧失某些终未分化细胞性状,对 正常的分化调节机制缺乏反应,增殖迅速
细胞分化和肿瘤
4
与细胞恶性增殖或凋亡受阻一样, 细胞分化异常在恶性肿瘤发病学上占有 重要地位。深入研究细胞分化及其异常 的发生机制可能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 新的手段。
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潜能出现局限,失去 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只具有分化成多种 细胞类型及构建组织的潜能,称细胞的多能性。
如中胚层细胞分化为本胚层的多种组织。
细胞分化和肿瘤
17
细胞的单能性(monopotency) :
有的细胞只能分化为一种特定的细胞,如单能 造血干细胞,红系干细胞只能分化为红细胞, 这种分化潜能称之。
细胞分化与肿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肿瘤分子诊断研究室
王艳萍
细胞分化和肿瘤
1
增殖(proliferation)和分化 (differentiation)是细胞的两种基本生 命属性。
增殖: 使细胞数量增多
分化: 机体结构和功能多样化,形成 不同类型的细胞。
细胞分化和肿瘤
2
正常细胞 :
增殖与分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严密协调 运行,分化基因按一定时空顺序有选择地 被激活或抑制,产生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 分化基因有效调控着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全能性细胞:可表达基因组中任何基因,分化为个体的任一种细胞。 如受精卵,早期胚胎细胞
细胞分化和肿瘤
13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有发育成完整植物株的能力(1958年, Steward,胡萝卜)
已分化的细胞→ 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重新分裂,回复到 胚胎细胞状态→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形成根、茎→发育 成完整新植株
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

01
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02
干细胞
传统观念认为,肿瘤是由体细胞突变而成,每个肿瘤细胞都可以无限制地生长。但这无法解释肿瘤细胞似乎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以及并非所有肿瘤细胞都能无限制生长的现象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Cancer Stem Cells
Most therapies fail to consider the difference in drug sensitivities of cancer stem cells compared to their non-tumorigenic progeny. Most therapies target rapidly proliferating non-tumorigenic cells and spare the relatively quiescent cancer stem cells.
Distinct classes of cells exist within a tumor. Only a small definable subset, the cancer stem cells can initiate tumor growth.
Two General Models for Cancer Heterogeneity异质性
Origin of the Theory of Cancer Stem Cells
Only a small subset of cancer cells is capable of extensive proliferation Liquid Tumors In vitro colony forming assays: - 1 in 10,000 to 1 in 100 mouse myeloma cells obtained from ascites away from normal hematopoietic cells were able to form colonies In vivo transplantation assays: - Only 1-4% of transplanted leukaemic cells could form spleen colonies Solid Tumors - A large number of cells are required to grow tumors in xenograft models - 1 in 1,000 to 1 in 5,000 lung cancer, neuroblastoma cells, ovarian cancer cells, or breast cancer cells can form colonies in soft agar or in vivo
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机制

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机制引言:肿瘤发生是由于细胞内部调控失衡,导致细胞无法按照正常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程序进行。
其中,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和抗凋亡特点是其突出表现。
而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是生物体内维持组织平衡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有效限制异常细胞扩散,并保持机体稳态。
本文将介绍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机制。
一、外源性通路:凋亡受体介导的途径在肿瘤发展中,凋亡途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其中外源性通路通过凋亡受体介导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1. 肿瘤壁因子引发凋亡许多激素类物质在触发外源性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TNF(Tumor Necrosis Factor),与其相关受体相结合后形成复合物,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并最终导致凋亡的发生。
2. 凋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肿瘤细胞死亡还可以通过其他外源性通路诱导,如CD95/FasL、TRAIL (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等。
这些凋亡受体与其配体结合后,触发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激活,其中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caspase)活化,从而引发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
二、内源性通路:线粒体引发的凋亡途径线粒体是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重要参与器官,其释放的多种因子能够激活下游信号分子并促进凋亡过程。
1. 线粒体通途及Bcl-2家族蛋白调控线粒体因缺氧、DNA损伤、药物应激等原因而失去稳定的内环境时,将会释放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释放的细胞色素c可以结合APAF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 1)形成"细胞色素c-Apaf-1-caspase9"复合物,在复合物中激活caspase9,并最终激活caspase3促进凋亡过程。
此外,Bcl-2家族蛋白是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重要因子,包括抑制凋亡的Bcl-2和促进凋亡的Bax等。
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的关系

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的关系细胞凋亡是细胞自我毁灭的一种方式,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细胞凋亡具有自身调节和自我清理的特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死亡途径。
它在维持机体生态平衡、控制组织和器官大小、修复受损组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一方面与细胞凋亡的异常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细胞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是通过自身遗传程序和调节因子的调节和控制来实现的。
这个过程包括细胞外信号(如TGFβ、TNF等)的诱导,及其调节因子(如Bcl-2家族、caspase家族等)的参与。
而且不同的细胞凋亡通路也具有特异性和重叠性。
例如,线粒体途径中的Bcl-2家族,在胚胎发育、淋巴细胞发育、神经细胞发育等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细胞凋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难用一种通用方法来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
因此,在治疗肿瘤和其他相关疾病时,目前的策略主要是扰乱细胞凋亡通路的平衡,使其倾向于增加或减少细胞凋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肿瘤在细胞凋亡方面的表现比较复杂。
一方面,某些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和辐射等治疗手段比正常细胞更加抵抗,这种抵抗可能与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例如,许多肿瘤细胞都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周期控制因子来实现无限增殖。
另一方面,一些肿瘤细胞也可以利用凋亡途径来促进自身的增殖和生长。
比如,HER-2/neu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中,Bcl-2家族成员Bcl-x(L)可以保护肿瘤细胞免受细胞凋亡的影响。
因此,可以看出,肿瘤细胞的细胞凋亡途径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侵袭等多个方面有关。
另外,研究表明,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细胞凋亡途径,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在细胞凋亡途径中广泛存在的caspase家族,可以通过相应的药物来激活或抑制。
某些化合物(如TRAIL、alemtuzumab等)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进入细胞凋亡通路,从而促进肿瘤细胞死亡。
此外,一些化疗药物(如顺铂、紫杉醇等)也可以通过干扰细胞凋亡途径,来达到治疗效果。
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第2篇

▪ 细胞凋亡的执行阶段
1.活化的caspase-3是细胞凋亡的关键执行者,它可切割多种 底物,导致细胞结构的崩解和功能的丧失。 2.caspase-3的活化可以引起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使细胞分 解并被吞噬细胞清除。 3.细胞凋亡的执行阶段是不可逆的过程,确保细胞的死亡和清 除。
1.靶向治疗可以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2.靶向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和较低的副作用,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 3.针对不同的靶点需要研发更为精准的靶向治疗药物,提高治疗的特异性和疗效。
▪ 免疫治疗与肿瘤细胞凋亡
1.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免疫治疗具有较长的持久性和较低的副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3.需要进一步探索免疫治疗和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 化疗药物与肿瘤细胞凋亡
1.化疗药物可以通过损伤DNA、抑制蛋白质合成等方式诱导肿 瘤细胞凋亡。 2.不同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能力不同,需要根据 肿瘤类型、分期和基因突变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3.化疗药物的副作用较大,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提高疗效和 降低副作用。
肿瘤细胞凋亡与肿瘤治疗
▪ 靶向治疗与肿瘤细胞凋亡
1.肿瘤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防止肿瘤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肿瘤细胞凋亡的异常调控是导致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深入了解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有助于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肿瘤细胞凋亡是指肿瘤细胞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刺激后,按照一定程序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事件,包括细胞信号的转 导、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肿瘤细胞凋亡的异常调控可以导致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存活,进而引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深入研究肿瘤细胞凋亡的机 制,对于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已经成为肿瘤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在不断探索新的凋亡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以及肿瘤细胞凋亡与肿瘤治疗之间的关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治疗策略基于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化诱导的临床试验 3.分化诱导的临床试验
尽管诱导分化研究取得了成绩,但其最终目的是能应用 于临床,ATRA治疗APML能有效地达到临床缓解,被认为是 人类恶性肿瘤分化治疗的成功典范。ATRA能诱导APL病人恶 性肿瘤细胞分化成熟,口服ATRA可使大多数患者达到完全临 床缓解,即使是传统化疗失败后亦是如此。在欧洲的随机实验 证实,ATRA加化疗比单用化疗方案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和延长 生存期。
一、肿瘤细胞诱导分化的有关概念
1. 分化 分化(differentiation) ) 细胞分化是指幼稚的胚胎细胞生长发育为各 种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成熟细胞的过程。 如人起源于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形成内、 中、外三个胚层细胞。
2. 反分化 (retro-differentiation)
又称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肿瘤的反分化 , 又称去分化 是指细胞恶变后,细胞的多种表型又回到胚胎细胞 是指细胞恶变后, 表型的现象。恶性肿瘤细胞表现分化异常,不成熟。 表型的现象 恶性肿瘤细胞表现分化异常,不成熟。 恶性肿瘤细胞表现分化异常
2.外源性分化诱导剂 2.外源性分化诱导剂
可分为以下几类: 可分为以下几类: ⑴无机化合物:亚硒酸钠等。 无机化合物:亚硒酸钠等。 ⑵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正丁酸、二甲基亚砜(DMSO)、六次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正丁酸、 甲基二乙酰胺(HMBA)等。 类化合物:维甲酸、 芳维甲等。 ⑶维生素A类化合物:维甲酸、AM80、芳维甲等。 ⑷佛波酯类化合物:12-O-十四酯酰佛波-13-乙酸(TPA)。 佛波酯类化合物: 丝裂霉素等; ⑸抗生素类: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等; 抗生素类: ⑹抗癌药:6-巯基嘌呤、5-氮胞嘧啶等。 抗癌药: 巯基嘌呤、 氮胞嘧啶等。
3.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 再分化( )
又称逆转( 又称逆转 ( reversion) , 它是指在分化诱 ) 导剂的作用下, 导剂的作用下 , 恶性肿瘤细胞被诱导而重新向 正常细胞的方向演变分化, 表现为形态学、 正常细胞的方向演变分化 , 表现为形态学 、 生 物学、 生物化学等诸多指标均向正常细胞接近, 物学 、 生物化学等诸多指标均向正常细胞接近 , 甚至完全转变为正常细胞。 甚至完全转变为正常细胞。
细胞分化与肿瘤
长期以来, 细胞一旦癌变后,就永远是癌细胞” 长期以来,“细胞一旦癌变后,就永远是癌细胞” 的观点一直统治着肿瘤学领域,即恶性肿瘤是不能逆转 的观点一直统治着肿瘤学领域, 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传统的肿瘤治疗不外乎外科手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术切除、化疗、放射或免疫治疗。1971年,Friend报告 术切除、化疗、放射或免疫治疗。1971年 Friend报告 小鼠红白血病细胞(MEL)可被二甲基亚砜(DMSO) 小鼠红白血病细胞(MEL)可被二甲基亚砜(DMSO) 诱导分化,开创了肿瘤细胞分化研究的先河。目前,诱 诱导分化,开创了肿瘤细胞分化研究的先河。目前, 导肿瘤细胞分化的已经成为重要研究前沿。 导肿瘤细胞分化的已经成为重要研究前沿。
2. 影响基因转录 Naka 等用 等用9-cis-维甲酸诱导胃癌细胞株分化研究中 , 发 维甲酸诱导胃癌细胞株分化研究中, 维甲酸诱导胃癌细胞株分化研究中 现大多数胃癌细胞株能合成RARs和RXRs mRNA,其中一 现大多数胃癌细胞株能合成 和 , 些细胞株并不停滞于G0/G1期,但可一过性增加 但可一过性增加p21WAF1蛋 些细胞株并不停滞于 蛋 白表达,降低 蛋白量, 白表达,降低CDK7、EGFR及cyclinD蛋白量,减少 基因 、 及 蛋白量 减少Rb基因 产物磷酸化。认为9-cis-维甲酸抑制细胞生长是通过调控细 产物磷酸化 。 认为 维甲酸抑制细胞生长是通过调控细 胞周期,影响维甲酸受体 转录来实现的。 胞周期,影响维甲酸受体mRNA转录来实现的。 转录来实现的
二、分化诱导剂 1.内源性分化诱导剂
内源性分化诱导剂是由肿瘤或宿主细胞产生的具有分 化诱导作用的化学物质。它有以下几种: 化诱导作用的化学物质。它有以下几种: ⑴集落刺激因子(CSF):分为 集落刺激因子( ) 分为CSF-M和CSF-G; 和 ; ⑵粒细胞巨噬细胞分化因子(GM-DF); 粒细胞巨噬细胞分化因子( - ) 类固醇类化合物:如糖皮质激素和1, ( ⑶类固醇类化合物:如糖皮质激素和 ,25-(OH)2-vitD3; ) ; ⑷细胞因子:如TNF-α和INF-γ; 细胞因子 如 和 ; 如神经节苷脂GM3; ⑸糖脂:如神经节苷脂 糖脂 如神经节苷脂 ; ⑹其它,如cAMP等。 其它, 等
四、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
1.核内受体途径 维甲类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主要通过核内受体途径。 维甲酸受体(RAR)是广泛存在各种组织细胞核内的一类受体蛋 白,有RARS和RXRS两类,每一类又有α、β、γ三种类型,比 较其DNA序列和结构特点,二者属于类固醇-甲状腺素-vitD3受 体在内的核内受体超家族。在细胞液内存在RA结合蛋白,能将 RA从细胞浆运输到核内染色体上的受体部位,自身则释放回到 胞浆。RA经胞质内RA结合蛋白运输到染色体上的受体部位,与 核受体以二聚体形式结合某些靶序列,进而引起特定基因的转 录激活或转录抑制来诱导细胞分化。
Manfredini 等用ATRA和vitD3 诱导白血病母细胞分化 实验中发现,M0、M1对二者不敏感,M3在ATRA诱导下向 粒细胞方向分化,M2则在二者诱导下向单核细胞分化。进 一步研究方发现,ATRA和vitD3 有效地增加核内VDR, VDR与RXR形成二聚体,再结合到DR3型VD反应元件,从 而激活VD反应元件调控的报告基因的转录,启动了M2 向 单核细胞方向分化。
H3 β-actin DADS(mg·L-1): ─ 15 30 60 ─ 30 SB(mM) :─ ─ ─ ─ 5 5 DADS对体外培养 对体外培养MGC803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对体外培养 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250
200
Control DADS(15mg/L) DADS(30mg/L) DADS(60mg/L) SB(5mM) SB(5mM) and DADS(30mg/L)
三、诱导肿瘤分化的研究 、 1.体外分化诱导模型 1.体外分化诱导模型 (1)白血病细胞分化诱导模型 (1)白血病细胞分化诱导模型
最常用的是急性髓性 白血病细胞株 最常用的是急性 髓性白血病细胞株 髓性 白血病细胞株HL-60。 它在分化诱 。 导剂作用下可出现分化表型如形态上由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 为中、晚幼粒、杆状核细胞和分叶核细胞,生化方面出现硝基 为中、晚幼粒、杆状核细胞和分叶核细胞, 蓝四氮唑还原性( 蓝四氮唑还原性 ( NBT) , 功能方面出现吞噬活性及趋化性 , ) 功能方面出现吞噬活性及趋化性, 生物学方面丧失了在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集落及裸鼠体内移植 成活的能力。 成活的能力。
2.体内分化诱导模型 2.体内分化诱导模型
目前,体内分化诱导尚无理想的模型。人白血病细胞 一般采用小鼠腹腔扩散法及裸鼠皮下移植法;人实体瘤采用 小鼠肾包膜下移植和裸鼠移植建立分化诱导模型。分化诱导 效果主要根据肿瘤生长抑制和荷瘤鼠生命延长,细胞标记酶 、抗原以及形态的变化来判断。国内用NB4细胞株建立了 SCID小鼠人APL腹水细胞模型,在ATRA作用下能发生分化 ,如明显提高NBT还原率和CD11b的表达,小鼠的生存期明 显延长。该模型的建立是评价新的或已有的治疗APL药物和 临床前期实验研究的理想模型。
250
200
C ontrol D AD S(15m g/L) D AD S(30m g/L) D AD S(60m g/L) S B (5m M ) S B (5m M ) and DA DS (30m g/L)
Average density(Oent factores
DADS对MGC803细胞 对 细胞p21WAF1蛋白表达的影响 细胞 蛋白表达的影响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2h 24h
肿瘤细胞与分化、凋亡(一)
源于一位权威专家的课件,和大家 一起分享
前
言
大量研究证明,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 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特点是多因素(环境因素,如物理、化 学、生物等;机体因素,如遗传、免疫、年龄与性别等)交 互作用,有的起致癌作用,即诱导细胞恶性转化,有的起促 癌作用。肿瘤的发生发展经历了启动、促发、侵袭、转移等 阶段。并且,各阶段都可能发生多种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 失活。表现为增生过度、分化异常、凋亡受阻。 失活。表现为增生过度、分化异常、凋亡受阻。 增生过度
人粘液表皮样癌分化诱导实验
MEC-1细胞是上皮样细
胞,体外增殖迅速,形态异型性明显,裸鼠体内成瘤性,在 HMBA的作用下出现分化表型:生长抑制、核异型性降低、 表面微绒毛减少、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增加和出现特征性的成 熟分泌颗粒、DNA含量减少及倍体趋向二倍体等。 其它实体瘤分化诱导模型 其它实体瘤如黑色素瘤、肝癌、 前列腺癌、胶质母细胞瘤、肺癌等均有报道。
Average density(OD)
150
100
50
0
Treatment factores
H4 β-actin DADS(mg·L-1) : ─ SB(mM) :─ 15 30 60 ─ 30 ─ ─ ─ 5 5
DADS对体外培养 对体外培养MGC803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对体外培养 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2)实体瘤分化诱导模型
人胃癌分化诱导模型 国内外有人用DMSO、HMBA、 suramin、维甲酸、大蒜油及大蒜与其烯丙基硫化合物等处 理胃癌细胞株时,癌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和生物学 等方面均出现分化特征。 人神经母细胞瘤分化诱导实验 在正丁酸、苯丁酸及其盐 类作用后,瘤细胞可形成树突状结构,功能上能产生神经 递质合成酶,生物学上其致瘤性明显降低,表现出分化的 特点。
Okabe 发现 发现TPA可诱导 可诱导Ph’阳性白血病细胞 MC3向巨核细 可诱导 阳性白血病细胞 向巨核细 胞系分化,血小板糖蛋白GPⅡ 表达增强 表达增强, Ⅱ 胞系分化,血小板糖蛋白 Ⅱb表达增强,GPⅡb mRNA水平 水平 增高,处理组有GATA-1表达,而GATA-3不表达,未处理组仅 表达, 不表达, 增高,处理组有 表达 不表达 GATA-2 转 录 。 TPA 则 通 过 影 响 GPⅡb 及 GATAs 转 录 来 诱 导 Ⅱ MC3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 Garingo在诱导 在诱导MEL分化中发现红细胞特异性基因转录活 在诱导 分化中发现红细胞特异性基因转录活 缺陷时则转录出现障碍。 化 ,PKA缺陷时则转录出现障碍。 转录因子 缺陷时则转录出现障碍 转录因子NF-E2是提高球蛋 是提高球蛋 白位点控制区活性的必须成分。 结合, 球蛋白 白位点控制区活性的必须成分 。 DNA与NF-E2结合, α-球蛋白 与 结合 位点控制区增强子活性在PKA缺陷细胞中明显低于具有 缺陷细胞中明显低于具有PKA活 位点控制区增强子活性在 缺陷细胞中明显低于具有 活 性的细胞, 性的细胞,PKA对转录因子的调控影响了红细胞特异基因转录 对转录因子的调控影响了红细胞特异基因转录 而诱导MEL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 而诱导 细胞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