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楼梯清单规则及定额规则比较及计算难点

楼梯清单规则及定额规则比较及计算难点1、楼梯工程量⑴、现浇楼梯面积;⑵、楼梯的实际体积;⑶、楼梯栏板、栏杆;⑷楼梯装修:楼梯侧面装修;楼梯底面装修。
⑸楼梯模板。
2、楼梯工程量计算方法⑴楼梯的水平投影面积现浇混凝土楼梯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计算。
①楼梯的水平投影面积包括踏步、斜梁、休息平台、平台梁以及楼梯与楼板连接的梁(楼梯与楼板的划分以楼梯梁的外侧面为分界)。
②当整体楼梯与现浇楼板无梯梁连接时,以楼梯的最后一个踏步边缘加300mm为界。
⑵楼梯的实际体积(部分地区)分别计算楼梯踏步、楼梯板、休息平台砼体积。
楼梯体积=踏步体积+梯板体积①踏步体积=三角形面积(踏步宽度*踏步高度)*梯板净宽*踏宽数。
其中:踏步个数=踏宽数+1;踏宽数=楼梯净长/踏步宽度(楼梯净长:等于踏步段水平投影净长,即扣减(墙)后的长度);踏步高度=楼梯高度/(踏步个数+1);梯板净宽=楼梯宽度扣减墙后的宽度。
②梯板体积=梯板净宽*楼梯斜长*梯板厚度。
其中:楼梯斜长=K*楼梯水平投影长度(楼梯水平投影长度=楼梯净长;K=[SQRT (踏步宽度^2 +踏步高度^2)]/踏步宽度)③休息平台体积:计算同板。
如果休息平台与墙相交,扣除与墙相交部分体积⑶楼梯栏板、栏杆①栏板按面积或者体积计算栏板体积=栏板面积×栏板厚度计算栏板面积=栏板xx×栏板高度计算栏板xx是楼梯的实际xx,即斜xx②栏杆按xx或者吨位进行计算栏杆长度是按照楼梯的实际长度(即斜长度)进行计算的。
⑷楼梯装修:楼梯侧面装修;楼梯底面装修。
①楼梯装饰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楼梯(包括踏步、休息平台及500mm以内的楼梯井)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楼梯与楼地面相连时,算至梯口梁内侧边沿;无梯口梁者,算至最上一层踏步边沿加300mm。
②楼梯侧面装修=踏步侧面面积+梯板侧面积其中:踏步侧面面积踏步宽度*踏步高度*踏步个数;梯板侧面积=楼梯斜长*梯板厚度。
楼梯混凝土计算公式

楼梯混凝土计算公式
楼梯混凝土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楼梯设计要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楼梯混凝土计算公式:
1.计算楼梯台阶数量:
台阶数量 = 总楼层数 * 每层楼高 / 每个台阶的高度
2.计算楼梯台阶混凝土量:
台阶混凝土量 = 台阶数量 * 台阶长度 * 台阶宽度 * 台阶厚度
3.计算楼梯踏步混凝土量:
踏步混凝土量 = 台阶数量 * 踏步长度 * 踏步宽度 * 踏步厚度请注意,这只是一般的计算公式,具体的楼梯设计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如楼梯结构、承重能力等,建议在进行具体设计前咨询专业的建筑设计师或工程师。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一、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一)基础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基础形式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
独立基础的混凝土工程量通常按照立方体体积计算,即基础的长、宽、高相乘。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时要扣除嵌入基础内的钢筋、预埋件等所占的体积。
条形基础的工程量计算分为有梁式和无梁式两种情况。
有梁式条形基础,其体积包括基础底板和梁的体积之和;无梁式条形基础,则按照基础底板的体积计算。
筏板基础的工程量计算按照整个筏板的体积计算,同样要扣除内部的钢筋、预埋件等体积。
(二)柱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柱按其形状分为矩形柱、圆形柱等。
柱的混凝土工程量按照柱的高度乘以柱的截面面积计算。
柱高的确定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判断。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三)梁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梁包括基础梁、框架梁、圈梁、过梁等。
基础梁的工程量计算与条形基础类似,需要区分有梁式和无梁式。
框架梁的工程量按照梁的长度乘以梁的截面面积计算。
梁长的计算要根据梁与柱的连接方式确定。
圈梁的工程量通常按照长度乘以截面面积计算。
过梁的工程量按照过梁的体积计算,其长度一般按门窗洞口的宽度加上一定的搭接长度。
(四)板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板分为有梁板、无梁板、平板等。
有梁板的混凝土工程量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
无梁板的混凝土工程量按板和柱帽体积之和计算。
平板的混凝土工程量按板的体积计算。
(五)墙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墙的混凝土工程量按照墙的长度乘以墙的厚度乘以墙的高度计算。
墙长度的确定:外墙按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按净长线长度计算。
墙高度的确定:从基础上表面算至墙顶。
(六)楼梯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楼梯的混凝土工程量包括踏步、休息平台、楼梯梁等部分。
一般按照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但有些地区也可能按照体积计算。
楼梯需要计算那些工程量

楼梯需要计算那些工程量楼梯需要计算那些工程量1、楼梯工程量⑴、现浇楼梯面积;⑵、楼梯的实际体积;⑶、楼梯栏板、栏杆;⑷楼梯装修:楼梯侧面装修;楼梯底面装修。
⑸楼梯模板。
2、楼梯工程量计算方法⑴楼梯的水平投影面积现浇混凝土楼梯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计算。
①楼梯的水平投影面积包括踏步、斜梁、休息平台、平台梁以及楼梯与楼板连接的梁(楼梯与楼板的划分以楼梯梁的外侧面为分界)。
②当整体楼梯与现浇楼板无梯梁连接时,以楼梯的最后一个踏步边缘加300mm为界。
⑵楼梯的实际体积(部分地区)分别计算楼梯踏步、楼梯板、休息平台砼体积楼梯体积=踏步体积+梯板体积①踏步体积 = 三角形面积(1/2*踏步宽度*踏步高度)* 梯板净宽 * 踏宽数。
其中:踏步个数 = 踏宽数+1;踏宽数 = 楼梯净长/踏步宽度(楼梯净长:等于踏步段水平投影净长,即扣减(墙)后的长度);踏步高度 = 楼梯高度/(踏步个数+1);梯板净宽 = 楼梯宽度扣减墙后的宽度。
②梯板体积=梯板净宽*楼梯斜长*梯板厚度。
其中:楼梯斜长=K*楼梯水平投影长度(楼梯水平投影长度=楼梯净长;K=[SQRT(踏步宽度+ 踏步高度)]/踏步宽度)③休息平台体积:计算同板。
如果休息平台与墙相交,扣除与墙相交部分体积⑶楼梯栏板、栏杆①栏板按面积或者体积计算栏板体积=栏板面积×栏板厚度计算栏板面积=栏板长度×栏板高度计算栏板长度是楼梯的实际长度,即斜长度②栏杆按长度或者吨位进行计算栏杆长度是按照楼梯的实际长度(即斜长度)进行计算的。
⑷楼梯装修:楼梯侧面装修;楼梯底面装修①楼梯装饰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楼梯(包括踏步、休息平台及500mm以内的楼梯井)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楼梯与楼地面相连时,算至梯口梁内侧边沿;无梯口梁者,算至最上一层踏步边沿加300mm。
②楼梯侧面装修=踏步侧面面积+梯板侧面积其中:踏步侧面面积=1/2*踏步宽度*踏步高度*踏步个数;梯板侧面积=楼梯斜长*梯板厚度。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极为广泛,无论是房屋建筑、桥梁道路,还是水利设施等,都离不开它们。
而准确计算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工程量,对于工程预算、成本控制、施工安排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所包含的主要构件。
常见的有基础、柱、梁、板、墙、楼梯等。
对于每个构件,其工程量的计算都有特定的规则和方法。
基础部分,比如独立基础,计算时通常按照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即长×宽×高。
需要注意的是,基础的高度应从垫层上表面算至基础顶面。
对于条形基础,要分别计算基础断面积,然后乘以基础长度。
柱子的工程量计算,需要区分矩形柱和圆形柱。
矩形柱的体积为柱截面面积乘以柱高,柱高通常自柱基上表面算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
圆形柱则按照圆柱体体积公式计算。
梁的计算相对复杂一些。
包括主梁和次梁,其体积为梁的截面面积乘以梁的长度。
梁长的计算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
比如,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板的工程量计算,有平板和有梁板之分。
平板按板的净面积乘以板厚计算。
有梁板则要将板和梁的体积合并计算。
墙的工程量计算,按墙的长度乘以墙的高度再乘以墙的厚度。
墙的长度按中心线计算,墙高的确定要根据不同的位置和情况判断。
楼梯的工程量计算,通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包括休息平台、楼梯梁、楼梯段等的投影面积。
在计算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时,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和增加的工程量。
比如,钢筋的工程量计算。
钢筋分为不同的种类和规格,如受力筋、箍筋等。
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要根据钢筋的长度、直径、根数等参数,按照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钢筋的长度需要考虑弯钩、锚固长度等因素。
另外,混凝土构件中的预留孔洞,如果其面积小于 03 平方米,不予扣除;孔洞侧壁的工程量也不增加。
楼梯工程量计算方法

楼梯工程量计算方法1.结构设计计算:根据建筑所需楼梯的类型(如直梯、曲线梯、螺旋梯等)和规格要求,按照相应的设计规范进行结构计算。
结构计算主要包括楼梯的尺寸、坡度、台阶数、楼梯宽度和梯段等参数的计算。
2.材料计算:根据楼梯的结构设计计算结果,计算所需的材料数量。
常见的楼梯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木材、石材等。
3.混凝土材料计算:根据楼梯的尺寸和结构设计计算结果,计算混凝土的用量。
混凝土的用量包括水泥、砂、骨料和水等材料的数量。
4.钢筋计算:根据楼梯的结构设计计算结果和混凝土的用量,计算钢筋的用量。
钢筋用量包括直梯和曲线梯的纵向和横向钢筋等。
5.木材计算:如果楼梯采用木质材料,根据楼梯的结构设计计算结果,计算所需的木材用量。
木材用量包括楼梯的踏步、扶手、楼梯架等部分。
6.石材计算:如果楼梯采用石材材料,根据楼梯的结构设计计算结果,计算所需的石材用量。
石材用量包括楼梯的踏步、楼梯面、扶手等部分。
7.施工工艺计算:根据楼梯的结构设计计算结果,计算楼梯施工的工艺和工序,包括楼梯制作、安装、调试等。
8.成本计算:根据楼梯的结构设计计算结果和所需材料、工艺的计算结果,计算楼梯的总成本,包括材料费用、施工费用、人工费用等。
9.安全防护计算:根据楼梯的结构设计计算结果,计算楼梯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扶手、栏杆、防滑垫等。
以上是楼梯工程量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楼梯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对于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因此需要仔细研究设计图纸,并严格按照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核对。
楼梯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

小蚂蚁算量工厂楼梯工程量计算方法小蚂蚁算量工厂楼梯工程量计算方法,楼梯工厂量是建筑工程量中的一部分,基本上每个建筑都有,下面是小蚂蚁算量工厂整理和总结的楼梯工程量计算方法。
一、楼梯工程量计算楼梯工程量,首先要分清有哪些工程量需要计算,弄明白后开始分项计算。
楼梯工程量分为现浇楼梯面积、楼梯的实际体积、楼梯栏板、栏杆、楼梯装修(楼梯侧面装修、楼梯底面装修)、楼梯模板。
二、楼梯工程量计算方法(小蚂蚁算量工厂整理总结)1、楼梯的水平投影面积现浇混凝土楼梯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计算。
①楼梯的水平投影面积包括踏步、斜梁、休息平台、平台梁以及楼梯与楼板连接的梁(楼梯与楼板的划分以楼梯梁的外侧面为分界)。
②当整体楼梯与现浇楼板无梯梁连接时,以楼梯的最后一个踏步边缘加300mm为界。
2、楼梯体积楼梯体积=踏步体积+梯板体积三角弄面积公式=(1/2)*底*高①踏步体积=三角形面积(1/2*踏步宽度*踏步高度)*梯板净宽*踏宽数。
(其中:踏步个数=踏宽数+1;踏宽数=楼梯净长/踏步宽度(楼梯净长:等于踏步段水平投影净长,即扣减(墙)后的长度);踏步高度=楼梯高度/(踏步个数+1);梯板净宽=楼梯宽度扣减墙后的宽度。
)②梯板体积=梯板净宽*楼梯斜长*梯板厚度。
(其中:楼梯斜长=K*楼梯水平投影长度(楼梯水平投影长度=楼梯净长;K=[SQRT(踏步宽度^2+踏步高度^2)]/踏步宽度)③休息平台体积:计算同板。
注意:如果休息平台与墙相交,扣除与墙相交部分体积楼梯工程量计算3、楼梯栏板、栏杆栏板按面积或者体积计算栏板体积=栏板面积×栏板厚度计算栏板面积=栏板长度×栏板高度计算栏板长度是楼梯的实际长度,即斜长度4、楼梯装修(楼梯侧面装修、楼梯底面装修)其中:踏步侧面面积=1/2*踏步宽度*踏步高度*踏步个数;梯板侧面积= 楼梯斜长*梯板厚度。
楼梯底面装修=楼梯底部面积5、楼梯模板=楼梯侧模+楼梯底模;计算同装修面积楼梯模板=楼梯侧模+楼梯底模;计算同装修面积上面就是小蚂蚁算量工厂总结楼梯工程量的分类以及计算方法,详细计算的公式。
现浇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现浇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混凝土是众多建筑材料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广泛应用于地基、墙壁、楼梯、柱、坡道和过渡结构等的结构物的建造,也是建筑和工程的重要基础。
其中浇混凝土工程是大型情况下非常常用的方案,必须准确计算工程量才能确保施工质量。
因此,浇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变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浇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包括混凝土量和砂浆量两部分。
混凝土量应根据施工任务书规定的要求进行计算,采用施工定额法,根据尺寸和厚度确定混凝土用量,可归纳总结出以下计算规则:(1)单混凝土层的量:厚度×(宽×长)/1m3;(2)多混凝土层的量:各层厚度×(宽×长)/1m3,将每层用量求和即为总体用量;(3)其他结构部件用量:根据设计图使用定额或结构图计算此类特殊部件的混凝土用量;砂浆量计算时:(1)钢筋、螺栓、钉子及地基加固件用量:根据施工图使用定额计算此类特殊部件的用量;(2)砂浆体积:根据施工图或设计图进行计算,砂浆用量是混凝土的1.5~2.5倍;综上所述,浇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主要为:针对不同部件,根据施工定额或设计图计算混凝土用量,并以其1.5~2.5倍来确定砂浆用量。
计算完毕后应及时与施工量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工程量偏差,及时采取对策。
此外,为了保证质量,应当把握质量检查和监理的比重。
此外,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设计单位,把握工期,保证施工料量的及时、准确。
总之,浇混凝土工程量的准确计算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其计算规则是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施工单位在计算各工程量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行情,增加安全ら限,确保施工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梯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说课稿j及教案
研训部2006-12-11 15:30:00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说课稿及教案
科目名称:建筑工程预算
课题:梁钢筋工程量计算
执教人:张秀梅
一、教材分析
1、本教材特点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工程预算》,本教材中有较多的图形和实例,这套书的第一章介绍的钢筋算量入门;第二章介绍的是钢筋平面表示方法和钢筋算量的基本方法以及画法;第三章是一个案例的详细解析,介绍钢筋计算实例,适合初学者使用,是个实训教材。
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首先将本书的相关内容了解,熟悉,融会,再结合本教材编制的要求,运用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简洁易懂,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便于掌握、灵活运用。
2、本章节内容的地位、作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钢筋这种建筑材料在工程中所占比重较大,价格也比较高,属于三大材之首。
就造价工作来说,钢筋算量工作占整个造价工作的50%以上,细碎而繁杂,如果没有清晰的钢筋
算量思路,是很难把钢筋算清楚的,而且在一般的民用建筑(多层、小高层、高层)中,钢筋砼构件是主要的受力构件,它工程量的大小会影响整个工期的进展,它费用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造价。
因此,正确地计算砼构件钢筋工程量的大小,为工程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寻找梁---观察梁---了解梁---熟悉梁的构造组成,分析主体几何的组成(长方体、异型等)
(2)识读建筑施工图,结合实物将平面图立体化。
(3)计算框架梁钢筋工程量,运用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进行钢筋工程量计算。
2)能力目标:
(1)做一个有心人。
善于将图形与生活实物相联系,结合学校的教学楼和自已的小区观察楼梯,丰富自已的空间想象能力。
(2)做一个细心人。
“抽筋扒皮”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太容易,要认真地阅读施工图纸和正确地读取构件尺寸,才能正确计算。
(3)有一种精神---“团队合作”精神。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以小组的形式相互讨论,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互帮互学,其乐融融。
3)情感目标:
现在学生的个体意识较强,对生活周围的人和事关注的较少,在寻找楼梯,观察梁的过程中有意分组进行,在组员共同努力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在对图纸的分析和计算过程中应有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建筑行业市场紧密联系。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梁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识图,准确计算,举一反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建筑工程预算》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在《画法几何》、《识图构造》、《建筑材料》及《施工组织设计》等专业学科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应用。
这就意味着专业基础课知识的积累很重要---尤如一座大厦的根基。
但目前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积累较少,因此,识读施工图成了预算课的“拦路虎”,这是第一大难。
理论与实际脱节,对生活环境的微少关注,造成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缺乏,这是第二大难,而对这两个“拦路虎”,单纯地照本宣科和拿图纸讲图纸会失去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自信。
因此,结合现有的空间资源(寝室、教室、小区等)进行实物分析,对丰富空间想象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在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时,有必要复习一下数学中的常用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对学生而言,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建筑预算》本教材的要求,尝试在本次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把框架梁工程量计算列为一个项目,教学的内容由师生共同准备,共同学习,共同完成。
共同准备:
在对“寻找框架梁”和“观察框架梁”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中,定位是“课前的准备”,分小组寻找学校里的梁,并按功能和构造形式对梁取名和组成分析。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多媒体制作。
共同学习:
展示学生的“寻找作品”,由教师进行问题情境设计,分析梁的构造组成;结合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知识,分析梁的钢筋由哪几种筋组成。
本堂课,以单跨框架梁的一图为例,分析图纸中梁的钢筋组成。
在这个环节中定位是“师生互动,循序渐近,渐入佳境”。
共同完成:
经过以上的共同学习过程,学生对如何计算框架梁钢筋已经有了思维方法,教师再对细节的地方进行分析讲解,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分别计算上部筋,下部筋的量,最终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框架梁钢筋工程量计算。
这个环节的定位是“我们成功了”。
整个教学设计是想培养学生对梁钢筋工程量计算的一种思维方式:认识梁--分析梁--结合形体从图纸读取尺寸---计算梁钢筋。
没有刻意地强调一种固定的计算方法和一个唯一的计算结果。
正确地思维方式会引导学生逐步地理解如何进行砼构件的钢筋计算,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四、教学理念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