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ppt——第三章 气血津液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ppt课件

45
病变:
津亏
血少、血燥、血瘀
血虚
津耗
治疗:
古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治疗禁忌
完整版ppt课件
22
(四)卫气(卫阳)
卫:保卫、护卫,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
●生成与分布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是其中刚悍、具有 很强活力、运行速度快的部分。
行于脉外,散布全身
外——皮肤之中、筋骨、
分肉之间
无所不至
内——至胸、腹、脏腑等处
完整版ppt课件
23
●主要功能
功能
保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人身屏障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阳气的温煦
●保证血行正常的两种力量(相反相成)
推动力——血液循环的动力
血行 固摄力——保障血液不外溢
完整版ppt课件
31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津液,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内含: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和正常的分
泌液(唾、胃、肠之液,涕、泪等)。机体 内,除血之外,其他正常的液体都属津液范 畴。
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营养物 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一)元气(原气、真元之气) 元——开始、最初;原——原始 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
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完整版ppt课件
17
●生成与分布
源于先天——根于肾,由先天之精化生 生成
长于后天——赖水谷精气以养 元气发源于肾,借三焦为通路沿经络系统敷布全身。
●主要功能
构成人体的本源——决定生命存亡 功能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规律
故临床治疗血液疾患,也要从整体入手。
完整版ppt课件
28
三、 血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PPT幻灯片课件

9
C
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营养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10
C
气的固摄作用
含义:
指气对体内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 从而防止其无故流失。
体现: 固摄
血液——如:脾气 汗液——如:卫气 精液 如:肾气 尿液 涎液——脾气 涕液——肺气
11
C
气化作用
气化的含义: 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是指精气
降浊—使浊中之浊气化为尿
25
C
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输布
膀胱——在肾气的作用下,贮尿、排尿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津液输布 三焦决渎——为水液运行的通道 大肠——其排出粪便时,带走部分水液 心主血脉——津血同源,心行血也有利于津液的输布
(一)循行方式
⒉节律性流行:脉搏的节律
(二)影响因素
①气机的状况——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②脉道通畅无阻——约束和引导血行 ③血液的质量——血虚或血瘀影响血行 ④病邪的影响——寒、火热、痰浊等病邪影响血行
17
C
血的循行
(三)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血行的基本动力 肺主气,朝百脉——肺气辅助心脏,推动血行 脾主统血——脾气统摄血行脉中,不逸出脉外 肝藏血,主疏泄——肝气调节和促进血行 脉为血府——约束和促进血行
22
C
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生成
源于饮食物,通过
胃受纳腐熟——游溢精气
脾主运化——运化水液
小肠主液——泌别清浊中吸 收大量水液
大肠主津——重吸收食物残 渣中的水液
生成津液
23
C
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输
宣发
布
肺主宣降、通调水道
C
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营养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10
C
气的固摄作用
含义:
指气对体内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 从而防止其无故流失。
体现: 固摄
血液——如:脾气 汗液——如:卫气 精液 如:肾气 尿液 涎液——脾气 涕液——肺气
11
C
气化作用
气化的含义: 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是指精气
降浊—使浊中之浊气化为尿
25
C
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输布
膀胱——在肾气的作用下,贮尿、排尿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津液输布 三焦决渎——为水液运行的通道 大肠——其排出粪便时,带走部分水液 心主血脉——津血同源,心行血也有利于津液的输布
(一)循行方式
⒉节律性流行:脉搏的节律
(二)影响因素
①气机的状况——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②脉道通畅无阻——约束和引导血行 ③血液的质量——血虚或血瘀影响血行 ④病邪的影响——寒、火热、痰浊等病邪影响血行
17
C
血的循行
(三)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血行的基本动力 肺主气,朝百脉——肺气辅助心脏,推动血行 脾主统血——脾气统摄血行脉中,不逸出脉外 肝藏血,主疏泄——肝气调节和促进血行 脉为血府——约束和促进血行
22
C
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生成
源于饮食物,通过
胃受纳腐熟——游溢精气
脾主运化——运化水液
小肠主液——泌别清浊中吸 收大量水液
大肠主津——重吸收食物残 渣中的水液
生成津液
23
C
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输
宣发
布
肺主宣降、通调水道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PPT幻灯片课件

*
气的分类
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清气
物质来源
气的分类
元气
营气
卫气
宗气
*
生成
名称
分布
功能
肾所藏先天之精气
元气
发源于肾, 通过三焦 布散全身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激发调节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脾胃运化水谷之精气
营气
行于脉内, 营运全身
化生血液 营养全身
卫气
行于脉外, 布散全身
护卫肌表,抗御外邪;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开合汗孔,调节体温。
气的生成
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清气
物质来源
相关脏腑功能
肾为生气之根
贮藏于肾
化生于脾胃
依赖于肺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为生气之主
பைடு நூலகம்
世界卫生组织衡量空气污染的标准是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悬浮微细粒子20微克。中国只有1%的城市在40微克以下,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以上的空气中。 2004年,中国城市由于空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约64万呼吸和循环系统病人住院,约25.6万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
气的固摄作用
气化的含义: 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是指精气 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气化的体现: ⑴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 ⑵体内的精微物质转化 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 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气化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能摄津 机理: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有节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 量的相对恒定 生理: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 病理:气虚,固摄力量减弱则津液外泄 治疗:补气固津 津能生气 机理:津液受到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化生为气 生理:津充气旺 病理:津液亏耗则气衰少 治疗:气阴两补
气的分类
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清气
物质来源
气的分类
元气
营气
卫气
宗气
*
生成
名称
分布
功能
肾所藏先天之精气
元气
发源于肾, 通过三焦 布散全身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激发调节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脾胃运化水谷之精气
营气
行于脉内, 营运全身
化生血液 营养全身
卫气
行于脉外, 布散全身
护卫肌表,抗御外邪;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开合汗孔,调节体温。
气的生成
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清气
物质来源
相关脏腑功能
肾为生气之根
贮藏于肾
化生于脾胃
依赖于肺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为生气之主
பைடு நூலகம்
世界卫生组织衡量空气污染的标准是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悬浮微细粒子20微克。中国只有1%的城市在40微克以下,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以上的空气中。 2004年,中国城市由于空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约64万呼吸和循环系统病人住院,约25.6万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
气的固摄作用
气化的含义: 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是指精气 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气化的体现: ⑴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 ⑵体内的精微物质转化 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 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气化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能摄津 机理: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有节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 量的相对恒定 生理: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 病理:气虚,固摄力量减弱则津液外泄 治疗:补气固津 津能生气 机理:津液受到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化生为气 生理:津充气旺 病理:津液亏耗则气衰少 治疗:气阴两补
气血津液学说ppt课件

6
二、气的生成
动物体内气的生成,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禀 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即先天之气。它藏之于 肾,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为动物体生长发育 和生殖的根本,是机体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 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之 气,即后天之气。自然界的清气,由肺吸入,在 肺内不断地同体内之气进行交换,实现吐故纳新, 参与动物体气的生成;水谷精微之气,由脾胃所 运化,输布于全身,滋养脏腑,化生气血,是维 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
17
(一) 元气根源于 ,包括元阴、元阳(即肾 阴、肾阳)之气,又称原气、真气、真元之气。它由先天 之精所化生,藏之于肾,又赖后天精气的滋养,才能不断 地发挥其作用。如《灵枢· 刺节真邪论》说:“真气者, 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元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 原始物质及其生化的原动力。它赖三焦通达周身,使脏腑 组织器官得到激发与推动,以发挥其功能,维持机体的正 常生长发育。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都要根源于元气的资 助。因而元气充,则脏腑盛,身体健康少病。反之,若先 天禀赋不足或久病损伤元气,则脏腑气衰,抗邪无力,动 物就体弱多病,治疗时宜培补元气,以固根本。
元气
肾
18
(二) 宗气由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之 气和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结合而成。它形成 于肺,聚于胸中,有助肺以行呼吸和贯穿心脉 以行营血的作用。如《灵枢· 邪客篇》说:“故宗 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 焉。”呼吸及声音的强弱,气血的运行,肢体的 活动能力等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宗气充盛,则 机体有关生理活动正常;若宗气不足,则呼吸少 气,心气虚弱,甚至引起血脉凝滞等病变。故 《灵枢· 刺节真邪论》说:“宗气不下,脉中之血, 凝而留止。”
1
二、气的生成
动物体内气的生成,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禀 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即先天之气。它藏之于 肾,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为动物体生长发育 和生殖的根本,是机体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 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之 气,即后天之气。自然界的清气,由肺吸入,在 肺内不断地同体内之气进行交换,实现吐故纳新, 参与动物体气的生成;水谷精微之气,由脾胃所 运化,输布于全身,滋养脏腑,化生气血,是维 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
17
(一) 元气根源于 ,包括元阴、元阳(即肾 阴、肾阳)之气,又称原气、真气、真元之气。它由先天 之精所化生,藏之于肾,又赖后天精气的滋养,才能不断 地发挥其作用。如《灵枢· 刺节真邪论》说:“真气者, 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元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 原始物质及其生化的原动力。它赖三焦通达周身,使脏腑 组织器官得到激发与推动,以发挥其功能,维持机体的正 常生长发育。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都要根源于元气的资 助。因而元气充,则脏腑盛,身体健康少病。反之,若先 天禀赋不足或久病损伤元气,则脏腑气衰,抗邪无力,动 物就体弱多病,治疗时宜培补元气,以固根本。
元气
肾
18
(二) 宗气由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之 气和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结合而成。它形成 于肺,聚于胸中,有助肺以行呼吸和贯穿心脉 以行营血的作用。如《灵枢· 邪客篇》说:“故宗 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 焉。”呼吸及声音的强弱,气血的运行,肢体的 活动能力等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宗气充盛,则 机体有关生理活动正常;若宗气不足,则呼吸少 气,心气虚弱,甚至引起血脉凝滞等病变。故 《灵枢· 刺节真邪论》说:“宗气不下,脉中之血, 凝而留止。”
1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精神 ppt课件

ppt课件 22
3.营气
生理功能 化生血液
《灵枢·邪客篇》:“营气者,泌其津 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营运血液 营养全身
ppt课件
23
4.卫气
卫气,是行于脉外,具有卫外作用之气。 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阳,故又称卫阳。 组成 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最慓疾滑利的部分所生。 《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分布 卫气行于脉外 ,因其具有很强活力,故不受脉 道约束,布散于全身。
ppt课件
28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即血液,是人体极富濡养 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也是构成 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 物质之一。
ppt课件
29
二、血的来源和组成
《灵枢》:“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来源 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最基本物质。
肾精化生血液。 组成 营气和津液。 相关脏腑 脾胃、心、肺、肾、肝
二、津液的来源和组成
来源于饮食物,由脾胃化生。 由津和液组成。
质地 流动性 津 清稀 较大 分布 功能
液 浓稠 较小
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 滋养 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 灌注于脏腑、骨节、脑、 濡润 髓等组织中
ppt课件 35
三、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生成:源于水谷;与脾胃、大小肠相关。 输布:与脾、肺、肾、肝、三焦相关。 排泄:与肺、大肠、肾和膀胱相关。 水液代谢过程,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尤 为密切,三脏中,肾为主宰。
神机,是指神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 节和控制作用。
ppt课件
51
二、神的形成
神的物质基础是精。 神来源于父母生殖之精,伴随新 生命的诞生而产生。 出生后,神依赖后天水谷之精、 气血津液的充养。
3.营气
生理功能 化生血液
《灵枢·邪客篇》:“营气者,泌其津 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营运血液 营养全身
ppt课件
23
4.卫气
卫气,是行于脉外,具有卫外作用之气。 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阳,故又称卫阳。 组成 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最慓疾滑利的部分所生。 《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分布 卫气行于脉外 ,因其具有很强活力,故不受脉 道约束,布散于全身。
ppt课件
28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即血液,是人体极富濡养 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也是构成 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 物质之一。
ppt课件
29
二、血的来源和组成
《灵枢》:“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来源 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最基本物质。
肾精化生血液。 组成 营气和津液。 相关脏腑 脾胃、心、肺、肾、肝
二、津液的来源和组成
来源于饮食物,由脾胃化生。 由津和液组成。
质地 流动性 津 清稀 较大 分布 功能
液 浓稠 较小
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 滋养 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 灌注于脏腑、骨节、脑、 濡润 髓等组织中
ppt课件 35
三、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生成:源于水谷;与脾胃、大小肠相关。 输布:与脾、肺、肾、肝、三焦相关。 排泄:与肺、大肠、肾和膀胱相关。 水液代谢过程,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尤 为密切,三脏中,肾为主宰。
神机,是指神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 节和控制作用。
ppt课件
51
二、神的形成
神的物质基础是精。 神来源于父母生殖之精,伴随新 生命的诞生而产生。 出生后,神依赖后天水谷之精、 气血津液的充养。
气血津液学说PPT

(三)排泄 (1)肺宣发—汗、呼气 ( 2 )肾主水,蒸腾气化,主司膀胱开 合— 尿液 (3)大肠传导糟粕---粪便带走部分水分
三、津液的功能 (一)滋润和濡养作用 1.体现: ①布散于肌表的津液,具有滋润皮毛肌肤的作用, 使之丰润光泽; ②流注于孔窍的津液,具有滋润和保护眼、鼻、口 等孔窍作用。 ③渗入于血脉的津液,具有充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 而且也是组成血液的基本物质。 ④注入内脏组织器官的津液,具有濡养和滋润各脏 腑组织器官的作用 ⑤渗入于骨的津液,具有充养和濡润骨髓,脊髓和 脑髓等作用。 ⑥注入关节的津液,能滑利,润滑关节。
(二)气的运动: 1、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1.运动场所: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
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是通过脏腑,经络等 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以及血、津液的输布运行 而体现出来的。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协调平衡各种生理功 能的重要环节。
2.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气机调畅”。 升降出入运动的平衡失调,即是“气机失调”。 其表现有: ①气机不畅(气郁)——气机受阻,运动不畅 ②气滞——气机受阻,阻于局部 ③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④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⑤气闭——气的外出受阻太过,而闭于内,往往表现为 整体的实证。轻者称气结或气郁,重者称气闭 ⑥气脱——气不能内守,外出太过,往往表现为整体性 的休克
(二)调节机体阴阳平衡 (三)是气的载体,能够载气循行全身 (四)排泄废物,净化内环境。
第四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一)气为血帅 1.气能生血:是指血的组成及其生成过程中,均离不 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 气是血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气 气是生血的功力------气的推动作用能促进脏腑化生血液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3精气血津液神ppt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 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 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最基本物质。如《素问·金匮真言论》 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 之间。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生理功能:元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
殖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1.精的贮藏 五脏皆藏寓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但有成
分比例的不同。 肾精主要是先天之精,但受后天之精的充
养;其他脏腑主要是后天之精,但有先天 之精的成分。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温煦与凉润作用(阳气与阴气:维持体温恒 定;维持脏腑功能稳定;维持精血津液的贮 藏运行输布)
防御作用(防邪侵入,祛邪外出。阳气抵御 和祛除阴邪,阴邪抵御和祛除阳邪。)
固摄作用(精血津液及汗尿唾)
中介作用(信息的载体)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 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 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最基本物质。如《素问·金匮真言论》 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 之间。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生理功能:元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
殖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1.精的贮藏 五脏皆藏寓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但有成
分比例的不同。 肾精主要是先天之精,但受后天之精的充
养;其他脏腑主要是后天之精,但有先天 之精的成分。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温煦与凉润作用(阳气与阴气:维持体温恒 定;维持脏腑功能稳定;维持精血津液的贮 藏运行输布)
防御作用(防邪侵入,祛邪外出。阳气抵御 和祛除阴邪,阴邪抵御和祛除阳邪。)
固摄作用(精血津液及汗尿唾)
中介作用(信息的载体)
2024/2/14
中医基础理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医基础——气血津液PPT课件

(三)津液的主要功能
布散于肌表——滋养肌肤皮毛。 流注孔窍——滋养和保护孔窍。 滋养濡润 灌注脏腑——滋养内脏。 渗入骨髓——充养骨髓、脑髓、脊髓。 功 流注关节——润滑关节,以利屈伸。 能 充养血液: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具有调节血液浓度和滑利血脉的作用。 调节阴阳:津液代谢随机体内在的生理状态和外界环境而变化,能调节机体阴阳动态平衡。 排泄代谢产物:通过尿汗等途径,排除代谢废物,保证脏腑生理功能正常。 运载全身之气:气无形,以津液为载体,依附津液而运行全身。
推 推 动 动 与 作 调 用 控 作 用
调 控 作 用
2.温煦与凉润作用
含义:指人体阳气有通过气化产生热量,温暖机体、消除寒冷的作用 温 煦 作 温 用 煦 与 凉 润 作 用 凉 润 作 用 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生理意义 保证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二 生 者 命 虚寒性病变:畏寒喜暖、四肢不温等症 病理表现 活 “气不足便是寒” 对 温煦不及 脏腑的生理活动减弱 立 动 精血津液代谢减弱、运行迟缓等 统 正 含义:指人体阴气具有寒凉、柔润、制热的作用 一 常 维 进 减少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持 行 生理意义 维持脏腑功能活动正常 使精、血、津液有序地代谢 脏腑功能虚性亢奋 病理表现:凉润不及 精血津液代谢加快 发生虚热性病变 低热、五心烦热、盗汗、脉细数等 利于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输布和排泄 温煦太过:多因气行郁闭,壅实化火→发热——“气有余便是火”
(二)气的生成
先天之精气 肾 藏 精
自然界之清气 肺 主 呼 吸
水谷之精气 脾 胃 运 化
人体之气
营气
肾为生气之根 先天 之精 卫气
元气
后天 之精
谷 气
自然界 清气
一身 之气 宗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精气血津液系统中,气与血常并称为气血,气与血相 比较,气无形,血有形,气属阳,血属阴。故一般视气和血 为生命两大基本物质。
Company Logo
血的生成
主要途径:
脾胃
化生
水谷精微
由中焦上注
肺脉
经
心火
化赤为
血。
其它途径:
营气化血 肾精化血 津液化血 营气充足,行于脉内,成为血的组成部分; 肾精充盈,归精于肝,转化为血; 津液在环流的过程中,渗入络脉而为血液的 组成部分。
积于胸中 贯注于肺 布散全身
护卫肌表,抗御外邪;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开合汗孔,调节体温。
走于息道而助肺呼吸; 贯注心脉而助心行血; 与视听言动的功能有关。
肺吸入自然界清气
结合
宗气
营卫二气的比较
二 者 皆 由 水 谷 精 微 化 生 性质:精专柔和 分布:行于脉中 功能:营养周身 生化血液 属性:主内守属阴 性质:慓悍滑利 分布:行于脉外 功能:温养脏腑 护卫体表 属性:主卫外属阳
⒉维持感觉和运动
㈡ 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㈢ 运载全身之气
Company Logo
第三节
津液
津液的概念 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功能
Company Logo
津液的基本概念
含 义: 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 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 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血的循行
(三)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血行的基本动力 肺主气,朝百脉——肺气辅助心脏,推动血行 脾主统血——脾气统摄血行脉中,不逸出脉外 肝藏血,主疏泄——肝气调节和促进血行
脉为血府——约束和促进血行
Company 腑的生理功能
代 谢 后 的 浊 液
脾气散精
直接向四周布散
清者
肾主水液
浊者
肝主疏泄
三焦决渎
Company Logo
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输布
脾主运化—运化水液 为胃行津液,输布于全身 将津液上输于肺
主宣发 将津液输布于人体上部体表→汗
肺主行水—通调水道 通过鼻呼出部分水气 主肃降—将津液经三焦下输肾和膀胱
LOGO
第三章 气血津液
湖北中医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齐宝芳
Company Logo
【目的要求】
1.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 其分类。
2.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3.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4.了解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Company Logo
第一节
气
气的概念 气的生成 气的分类 气的运动
气的分类
物质来源 气的分类 元气 先天之精气 营气 水谷之精气 卫气 自然界清气 宗气
生成
肾所藏先天之精气
名称
化生
分布
发源于肾, 通过三焦 布散全身
行于脉内, 营运全身
功能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 激发调节脏腑组织的功能活 动。
化生血液 营养全身
元气
营气 脾胃运化水谷之精气 卫气
行于脉外, 布散全身
Company Logo
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营养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Company Logo
气的固摄作用
含义: 指气对体内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 从而防止其无故流失。 体现: 血液——如:脾气 汗液——如:卫气 精液 如:肾气 尿液 涎液——脾气 涕液——肺气
固摄
Company Logo
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
治 疗 : 补 气 以 生 血 病 理 : 气 虚 则 血 虚 生 理 : 气 充 则 血 足 机 理 : 气 是 血 液 化 生 的 动 力 、 原 料
气能行血
治 疗 : 行 气 、 补 气 、 降 气
气能摄血
机 理 : 气 推 动 血 液 运 行 治 疗 : 补 气 摄 血 病 理 : 气 不 摄 血 则 出 血 生 理 : 气 摄 血 , 防 止 血 液 逸 出 脉 外
营气
阴阳相随 内外相贯 往来贯注 并行不悖
卫气
Company Logo
气的运动
气机的含义: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 降:气自上而下的运行 出:气自内向外的运行 入:气自外向内的运行 气运动的意义 先天之气、谷气、清气的布散全身 精、血、津液在体内的运行 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人与自然相联系和适应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Company Logo
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能摄津 机理: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有节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 量的相对恒定 生理: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 病理:气虚,固摄力量减弱则津液外泄 治疗:补气固津 津能生气 机理:津液受到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化生为气 生理:津充气旺 病理:津液亏耗则气衰少 治疗:气阴两补
Company Logo
气化作用
气化的含义: 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是指精气 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气化的体现: ⑴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 ⑵体内的精微物质转化 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 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气化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Company Logo
(一)血对津的作用
生理:血渗为津——血中的一部分正常地渗出脉外而为津液 病理:血耗则津伤
如:大出血者—津液亏乏 口渴、尿少、皮肤干燥 血虚证
“夺血者无汗”——由于血汗同源,对于已经大失血的病人, 其血失津伤,汗源不足,不宜使用发汗, 以再耗其血的治法。
Company Logo
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Company Logo
气与津液的关系
津能载气 机理:气的运行须依附于津液,否则会漂浮失 散而无所归
生理:津液是气的载体 病理:气随津脱 治疗:益气固脱、补液养津
Company Logo
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津血同源—同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且津、血可以互化
津液的异同
同:同源于水谷精微,均赖脾胃运化而生成。 津 性状:质地较清稀、流动性大 分布: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血液 作用:滋润 病理:伤津为脱液之渐 性状:质地较稠厚、流动性小 分布:骨节、脏腑、脑、髓 作用:濡养 病理:脱液必兼伤津
异
液
二者在运行 代谢过程中 可相互补充 相互转化,病 理上相互影 响,故常并称
肾为生气之根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为生气之主
世界卫生组织衡量空气污染的标 准是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悬浮微细粒子 20微克。中国只有1%的城市在40微克 以下,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 克以上的空气中。 2004年,中国城市由于空气污染 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约64万呼吸 和循环系统病人住院,约25.6万新发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 高达1527.4亿元。
气 逆 致 血 升
病 理 : 气 滞 则 血 瘀 、 气 虚 致 血 瘀 、
生 理 : 气 行 则 血 行
机 理 : 气 固 摄 血 液 正 常 循 行 于 脉 中
Company Logo
气与血的关系:血为气之母
机理: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靠血之运载而布达全身 生理:血运则气布 病理:气随血脱 治疗:补气固脱
Company Logo
血的生成
水谷精微
(一)化生之源
营气化血 肾精化血 津液化血 脾胃运化
(二)相关脏腑
心火化赤 肾主藏精
肝主藏血
Company Logo
血的循行
⒈循环式流行:周而复始,循环全身
(一)循行方式
⒉节律性流行:脉搏的节律
(二)影响因素
①气机的状况——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②脉道通畅无阻——约束和引导血行 ③血液的质量——血虚或血瘀影响血行 ④病邪的影响——寒、火热、痰浊等病邪影响血行
水饮 胃、小肠、大肠
肺
蒸 腾 气 化
肺气宣发
津液
脾
三 焦
肺 气 肃 降
肝 气 疏 泄
气化为溺
肾
膀胱 津液的代谢
Company Logo
津液的功能
滋润濡养
布散体表——润泽皮毛 流注孔窍——滋润官窍 注入体内——滋养脏腑 渗入骨髓——充养髓脑 流入关节——滑利关节 化生血液
调节机体阴阳平衡 排泄代谢废物 运载人体之气
气的功能
Company Logo
气的概念
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⒈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
⒉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
⒊气是万物之间的中介 ⒋天地之精气化生人 中医学气的含义: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Company Logo
气的生成
物质来源 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清气 相关脏腑功能 贮藏于肾 化生于脾胃 依赖于肺
第二节
血
血的概念 血的生成 血的循行
血的功能
Company Logo
血的概念
血: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 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血的概念内涵: ⒈血是红色液态物质,提示血的物质性。 ⒉血富有营养作用,提示了血的主要功能。 ⒊血循行脉中,提示了血发挥生理作用的基本条件。
温煦推动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
肾主水液依赖肾中阳气 蒸腾气化 升清—使浊中之清经三焦上升 降浊—使浊中之浊气化为尿
Company Logo
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输布
膀胱——在肾气的作用下,贮尿、排尿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津液输布 三焦决渎——为水液运行的通道 大肠——其排出粪便时,带走部分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