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鱼五重奏》舒伯特——作品分析
《鳟鱼五重奏》舒伯特——作品分析

第一乐章是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
钢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现的引子,接着小提琴唱出了优美宁静、朴素安详的主部主题。
主题稍作扩展后,钢琴奏出了颇富抒情风格的副部主部。
在较严谨的展开部和再现部后,音乐以短小的尾声结束。
这个乐章具有温婉明快清澈的感觉,乐思优美而浪漫。
第二乐章是行板,二段曲式。
整个乐章静谧轻柔,钢琴奏出缕缕飘弥着奥国北部阿尔卑斯山岳地带气氛的歌谣风的旋律。
中提琴抒情的吉普赛风格曲调交织着既温柔又忧愁的情感。
二段音乐在反复后结束。
这个乐章形式单纯,但相当妩媚而可爱。
第三乐章是一首谐谑曲。
急速、轻快而精神充沛的主题以及弦乐与钢琴的问答显示出诙谐的情绪。
中段是维也纳舞曲风的恬静而又愉快的音乐。
第四乐章是变奏曲式。
脍炙人口的旋律描绘了深山溪流中自由悠游的小鳟鱼。
小提琴优美的主题后,钢琴弹出第一变奏。
第二变奏由中提琴主奏。
第三变奏是借大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浑厚的主题,沉重的音乐似乎令人感到了渔夫的脚步声。
第四变奏是强大的和弦和阵阵的哀伤,好像是渔夫投网和小鳟鱼的挣扎。
第五变奏大提琴奏出同情和忧伤。
尾声中优美的主题再现,诉说着自由欢乐的永恒和美好终将到来。
第五乐章最快板,二段曲式。
华丽而充满力感的音乐充计表现了作者在夏季愉快的旅行中明朗而宽阔的胸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音乐在欢乐的情绪中结束。
作品的两个独特之处这部作品有两个独特之处。
通常五重奏的编制都是钢琴加上一组弦乐四重奏(即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也称为钢琴五重奏。
而舒伯特的这部作品,却是由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构成。
减少了一把小提琴,增加了一把倍大提琴,使作品的低音声部浑厚、深沉。
强大的低音使人倍感过瘾。
特别是现代的爱乐者,有了出色的聆听器材对低频的上佳表现,加之人们对低频的偏爱,在此曲中便可尽情地享受了。
鳟鱼五重奏

鳟鱼五重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
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弦乐五重奏,而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号),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
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
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
舒伯特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作品简介“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
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而后,鳟鱼被猎人捕获,作者深为不满。
作者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提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
《鳟鱼五重奏》,"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
他在以后创作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的第四乐章即是根据歌曲《鳟鱼》写成的变奏曲,故又被称为《鳟鱼五重奏》。
这部为钢琴与大、中、小提琴和低音提琴所做的作品共分五个乐章,以第四乐章最为著名。
在原作的歌曲中,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而后,鳟鱼被猎人捕获,作者深为不满。
作者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揭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
从多角度分析D大调鳟鱼

从多角度分析D大调鳟鱼第四乐章(Theme&Variati),小行板,是变奏曲式。
D 大调,2/4拍子,主题是6 段变奏。
这个乐章是根据舒伯特的名曲《鳟鱼》的旋律编制的,也是全曲的“母体”。
《鳟鱼》的歌词大意是:"我看到明亮的小河里,有一条小鳟鱼,像箭一般穿游。
渔夫来了,我多担心。
水被搅浑,它被钓起,我多伤心,我多伤心。
”《鳟鱼》是舒伯特在20岁的时候创作的,这首曲子生动的在深山的溪流里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鳟鱼,五重奏的第四乐章里,乐曲《鳟鱼》中的A段是以小提琴为中心演奏主题,再用弦乐器陪衬形成的。
根据这个主题,发展了五个变奏。
第一变奏把旋律分配给钢琴,由钢琴弹出,中提琴和小提琴担任伴奏,弦乐琶音为衬托。
第二变奏中提琴走出主题,小提琴在较高的音区走出对胃旋律,演奏活跃的华丽乐句。
第三变奏有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主题,旋律移到低音提琴,钢琴奏复杂的快速经过句,形成变奏。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出的浑厚的曲调,这种音乐似乎能让人感觉到渔夫的步声。
前三个变奏,旋律都没有发生改变。
接着的两个变奏的在节奏和伴奏、和声、音区、力度、旋律轮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
第四变奏在d小调上,三连音节奏形成了性格及音型上的变奏,大小调相互穿插,引人入迷。
弦乐和钢琴自由的变奏,走出阵阵的哀伤,让人感觉好像是是渔夫投网后小鳟鱼的挣扎。
第五变奏有大提琴奏出主题,其他的弦乐器伴奏。
同时,钢琴又奏出华丽的和弦,大提琴奏出了忧伤和同情,整个曲子优美如歌。
从主题改变而来的旋律在此以不同的调性呈现。
以降B大调开始,中间有转调。
在最后变奏中,舒伯特采用了《鳟鱼》歌曲伴奏中的音型--钢琴弹奏出的的波浪音型。
小提琴和大提琴共同演奏,再现优美的主题,小提琴和钢琴奏出的变奏奏出生动的情趣,完成第四乐章。
一齐诉说着自由欢乐的永恒和美好终将到来。
鳟鱼钢琴五重奏说课稿

鳟鱼钢琴五重奏说课稿鳟鱼钢琴五重奏(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音版的第14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教材分析: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诗《鳟鱼》,创作了声乐作品《鳟鱼》,旋律轻松、活泼,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多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鳟鱼在水中的灵巧形态。
《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一首变奏曲,充分运用音色、速度、力度、调性、节奏等对主题进行变化,细腻地再现了故事情节,形象而生动。
主题:小提琴的演奏舒缓,小鳟鱼的生活平静、悠闲。
第一次变奏:钢琴在高音区主奏主题,弦乐器的衬托,表现河水的清澈透明,小鳟鱼的活泼、愉快。
第二次变奏:中提琴演奏主题,钢琴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以六连音的和声华彩来伴奏,描绘小鳟鱼在清澈透明的河水中悠然自得地嬉戏的情景,“我”的心情也受了感染。
第三次变奏:大提琴、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钢琴快速、激烈的音响都预示着危险即将出现;但庞大的主题音乐与快速的伴奏衬托出鳟鱼的单纯、无辜。
第四次变奏:音乐色调突然变暗,钢琴地六连音的反复,小提琴、中提琴与之相呼应,大提琴、低音提琴则奏出装饰的低音部,音乐更显得紧张不安,示意渔夫无情地闯入小鳟鱼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鳟鱼遭遇不幸。
第五次变奏:主题由大提琴奏出,其他乐器伴奏。
音乐充满了惋惜和叹息,表现出作者对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
结束段:活泼、轻快地小快板,主题旋律再次出现,在小提琴、大提琴上轮流演奏,钢琴声部也再现出歌曲《鳟鱼》的半奏音型,与开头相呼应。
(三)教学重、难点:对于《A大调钢琴五重奏》这样寓意深刻的作品而言,其欣赏应当以培养兴趣爱好为主,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认为了解变奏曲式和室内乐作为本节的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变奏曲式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1 .能够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的音乐风格特征

99图2-1图2-2的正格终止结束,到此还保持着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严谨。
见图2-1,B 段以降D 大调的Ⅴ/Ⅵ-Ⅵ和降b 小调的属五六和弦到主和弦为等和弦完成了关系大小调的转调,如图2-2所示,采用新的材料发展乐思,多次加入变化音、和弦外音,例如还原d、还原g 和第59小节离调副属和弦Ⅴ/Ⅶ-Ⅶ/Ⅱ都体现出浪漫主义时期的自由随性的特点,在乐曲第68小节回到主调,首尾呼应在主持续中结束。
舒伯特作为古典主义的接班人、浪漫主义的开拓者,他的创新作曲手法在这首《鳟鱼》中展露无遗。
100图2-4图2-3(三)人民性舒伯特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他成长的时代又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充斥着灾难、战争、混乱动荡的局面。
因而他的创作经历与普通民众是分不开的,《鳟鱼》的前奏,见图2-3,乐曲一开始上方声部的弱起节奏与六连音和带着重音的八分音符组合还有下方声部的两组像水波潋滟的二八节奏,到第二小节的声部互换,成功刻画出了波光粼粼的小河中一条小鱼随着水流忽上忽下,再突然跃入水中游动摆尾的活泼形象,而这个活泼的小鱼就代表着那些原本安居乐业的人们。
进入B段后,一系列的环绕型音程和几组带跳音的和弦表达了渔夫搅浑河水以及旁观者的紧张心情,紧接着连续的休止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跳音描绘出小鱼挣扎的画面。
渔夫就代表了封建压迫势力,小鱼就代表着穷苦大众在这种环境中的挣扎。
舒伯特通过这种艺术形象的刻画间接表达出民众反对压迫,渴望自由的迫切愿望,富有人民性。
(四)抒情性李斯特曾称舒伯特是“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的确,这一观点在《鳟鱼》中可见一斑。
歌曲《鳟鱼》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每一段想要表达的情绪都不同,A段是明朗的降D大调,明朗的旋律线条和平稳的节奏体现出作曲家对鱼儿戏水的喜爱之情。
A’段与A段虽然是完全相同的旋律,但表达的情绪是不一样的,连音线的减少表明虽然积极明朗的旋律线条没有改变,但已经开始出现担忧的情绪。
从B段开始,全曲走向暗淡的降b小调,速度加快、力度渐强,钢琴伴奏也开始走向紧张急促,这种戏剧性音乐效果的突变,表达出作曲家对此局面的一种措手不及、为鳟鱼即将被捕紧张担忧的心情。
舒伯特作品《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分析

舒伯特作品《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分析摘要:《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是19世纪奥地利作曲名家舒伯特创作的一部非常有名的室内钢琴弦乐五重奏作品,一直以来被许多音乐爱好者所赞赏。
因此本文以《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的创作背景为出发点,分析了《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独特乐曲特征,并对各个乐章的具体乐曲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深入了解此部乐曲提供一些参考性资料。
关键词:《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创作背景;独特乐曲特征;具体乐曲特征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的集古典主义和早期浪漫主义于一体的音乐作曲家。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而其中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就有《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
该部作品以明快、优美的旋律,华丽、清澈的乐感,赢得了许多音乐演奏者的赞赏,并至今仍被现代演奏者们频繁演奏。
1、《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创作背景《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作为一部大型的室内音乐作品,其创作过程充满了偶然。
那是在1819年夏天,当时20岁出头的舒伯特与自己的好友佛格尔(奥地利非常有名的男中音歌唱家)一起去阿尔卑斯山的乡村地区旅行演出。
在那段旅行期间,舒伯特被阿尔卑斯山苍翠葱茏的优美自然景色所吸引,经常漫步于山间与丛林,舒伯特的心情也随着山间夏日的清凉与雨后的舒爽而欢乐跳跃。
正当此时,当地有一个酷爱大提琴演奏的音乐爱好者,委托舒伯特从艺术歌曲《鳟鱼》的主题出发,创作一首新的室内乐作品,于是就有了深受人们喜爱的《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
在这部作品中,舒伯特将自己在阿尔卑斯地区旅行的欢快惬意经历通过一个个婉转、清丽、活泼的音符表现出来,整部作品洋溢着浓厚的乡村田园气息[1] 。
2、《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独特特征《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之所以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赞赏与喜爱,与它的两个独特演奏特征是分不开的。
第一,音乐结构形式新颖。
传统的室内乐结构形式一般包括四个乐章,而该部作品舒伯特则创作了五个乐章,来展现自己的欢快心情。
第二,演奏方法上的创新。
《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赏析

72音乐表演艺术《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赏析摘要】【鳟鱼本来是一首诗,由德国诗人舒巴尔特所作,作者因政治因素而遭囚禁,在牢狱中充满对自由的渴望下写了这首诗,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与邪恶,坚信自由欢乐是永恒的苦难压迫是暂时的,美好的日子终将要来临。
被后人誉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一生创作了600余首艺术歌曲,《鳟鱼》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这首艺术歌曲,两年之后,又以它为题创作了钢琴弦乐五重奏,并把这首歌曲的曲调用作第四乐章变奏曲的主题。
优美的旋律与自然娴熟的配器手法完美结合,赋予每段变奏以鲜明可爱的艺术形象,使音乐发展充满戏剧性。
关键词】【鳟鱼钢琴五重奏 赏析 感受音乐在它的不断发展中从宫廷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西方从最开始的教堂的宗教音乐,到后来由于对自由,对自己喜爱的追求逐渐产生了世俗音乐,到如今它充斥在所有人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这首鳟鱼钢琴五重奏中,巧妙的利用了不同乐器的各具特色的声音,生动的描绘出一篇情节,再配以适当的力度,速度变化,使人有种置身其中的感觉。
我是一名低音提琴的学生,很有幸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和几名研究生一起排练并演奏了鳟鱼钢琴五重奏这部作品。
它不同于我以前排练过的曲子,我感觉这部作品给人带来的画面感极强,尤其是在我看过这部作品的介绍后,再次排练这首作品,感觉大不相同。
开始的主题部分,伴随着小提琴的优美,舒缓的旋律与中大低音提琴的呼应好像真的置身于一条小溪旁,小提琴的音符组成的优美线条则代表小鳟鱼,小提琴拉奏时抑扬顿挫的切分音感觉也正和鳟鱼在小溪中懒散的游着相符合。
在拉奏的过程中我的低音提琴声部奏出的低音我感觉像是周围山石,若是只是小提琴的鳟鱼在慵懒的游着有种飘在天上的感觉。
第一变奏部分是钢琴的主旋律,在这一变奏中节奏比主题部分稍快,钢琴轻快的颤音我感觉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好像是鳟鱼在摆着尾巴欢快的游着,在着一变奏中弦乐声部小提琴与大提琴八度呼应的六连音的琶音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鳟鱼与其他的鱼在河水中嬉戏。
鳟鱼钢琴五重奏赏析

1
鳟鱼钢琴五重奏,作品第114号。1817年,舒伯特著名 的歌曲《鳟鱼》问世。歌曲中,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 动地描绘清澈山溪中快活游动的群鱼的可爱形象;尔后, 当群鱼被冷酷无情的渔人诈获时,作者又深为不平。后来 根据朋友庞姆加特纳的建议,他创作了这首《A大调钢琴五 重奏》。因该曲第四乐章是根据歌曲《鳟鱼》写成,故又 称《蹲鱼五重奏》。全曲洋溢着明快、热烈的情绪,包括 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活跃的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 行板,柔和甜美,用没有发展部的奏鸣曲式写成。第三乐 章,急板,欢快的诙谐曲,用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写成。第 四乐章,小行板,根据歌曲《蹲鱼》写成的变奏曲。第一、
3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三变奏承接和发展主题的音乐形象,都采用装饰变 奏手法。其主题的旋律基本不变,只是改变乐器、音色、 音区和织体写法。第四变奏转到同主音的d小调,色调 突然阴暗、紧张,预示不祥事物闯入愉快、美好的生活。 第五变奏带有惋惜和叹息的情绪。最末一段小快板,完 整地再现主题旋律,活泼、轻快,仿佛又看见那可爱的 蹲鱼“像箭一般在穿游”。第五乐章,终曲,适当的快 板,用没有发展部的奏鸣曲式写成。主部主题具有民间 舞蹈音乐的性格特点。副部主题则是抒情、歌唱性的。 该曲问世已一百六十余年,它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 喜爱,特别是其中的美妙旋律,更是令人神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乐章
是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
钢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现的引子,接着小提琴唱出了优美宁静、朴素安详的主部主题。
主题稍作扩展后,钢琴奏出了颇富抒情风格的副部主部。
在较严谨的展开部和再现部后,音乐以短小的尾声结束。
这个乐章具有温婉明快清澈的感觉,乐思优美而浪漫。
第二乐章
是行板,二段曲式。
整个乐章静谧轻柔,钢琴奏出缕缕飘弥着奥国北部阿尔卑斯山岳地带气氛的歌谣风的旋律。
中提琴抒情的吉普赛风格曲调交织着既温柔又忧愁的情感。
二段音乐在反复后结束。
这个乐章形式单纯,但相当妩媚而可爱。
第三乐章
是一首谐谑曲。
急速、轻快而精神充沛的主题以及弦乐与钢琴的问答显示出诙谐的情绪。
中段是维也纳舞曲风的恬静而又愉快的音乐。
第四乐章
是变奏曲式。
脍炙人口的旋律描绘了深山溪流中自由悠游的小鳟鱼。
小提琴优美的主题后,钢琴弹出第一变奏。
第二变奏由中提琴主奏。
第三变奏是借大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浑厚的主题,沉重的音乐似乎令人感到了渔夫的脚步声。
第四变奏是强大的和弦和阵阵的哀伤,好像是渔夫投网和小鳟鱼的挣扎。
第五变奏大提琴奏出同情和忧伤。
尾声中优美的主题再现,诉说着自由欢乐的永恒和美好终将到来。
第五乐章
最快板,二段曲式。
华丽而充满力感的音乐充计表现了作者在夏季愉快的旅行中明朗而宽阔的胸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音乐在欢乐的情绪中结束。
作品的两个独特之处
这部作品有两个独特之处。
通常五重奏的编制都是钢琴加上一组弦乐四重奏(即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也称为钢琴五重奏。
而舒伯特的这部作品,却是由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构成。
减少了一把小提琴,增加了一把倍大提琴,使作品的低音声部浑厚、深沉。
强大的低音使人倍感过瘾。
特别是现代的爱乐者,有了出色的聆听器材对低频的上佳表现,加之人们对低频的偏爱,在此曲中便可尽情地享受了。
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整部作品由五个乐章构成(一般为4个乐章)。
全曲便形成了一首规模较大的室内乐作品。
溪水、鱼、渔夫三者关系的表现
这首《鳟鱼》篇幅将近40分钟。
我把整个作品看作对溪水、鱼、渔夫以及三者关系的表现。
第一、第二乐章我设想渔夫还没出现,所以是鱼与水在那样一种幽静而美丽的自然里的美妙交融。
第一乐章钢琴表现的鱼的戏水,我简直能感觉到尾鳍在水中舒展和它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呈现出丰富的色彩。
而当弦乐表现水流的交叉融合之后,钢琴反过来再表现溪水的清澈与晶莹,弦乐变成鱼儿在水中像箭一般穿梭。
这种戏水的神妙只有在舒伯特音乐中才可以听到。
舒伯特的音乐常常是围绕一个极抒情的舞蹈化音型不断地通过轻重变化处理,变化出一连串精致的趣味。
比如这个作品的第三、第五乐章。
我常常觉得这些自然的、不是刻意得来的趣味中有太多的神秘性。
这也是舒伯特音乐中甜美的舞蹈性可以甜而不腻的真正原因。
听这部作品要注意低音的效果,注意大提琴低音提琴与钢琴的对比,别忘了舒伯特是为大提琴演奏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