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粘贴入门技巧

选择性粘贴入门技巧
选择性粘贴入门技巧

一、初识选择性粘贴

选是择性粘贴EXCEL强大的功能之一。EXCEL选择性粘贴的对话框如下,我们可以把它划成四个区域,即【粘贴方式区域】、【运算方式区域】、【特殊处理设置区域】、【按钮区域】。其中,粘贴方式、运算方式、特殊处理设置相互之间,可以同时使用,比如,你在粘贴方式里选择公式、然后在运算区域内选择加、同时还可以在特殊设置区域内选择跳过空单元格和转置,确定后,所有选择的项目都会粘贴上。

二、各项功能介绍

粘贴方式区域各项功能介绍:

【全部】:包括内容、和格式等,其效果等于直接粘贴;

【公式】:只粘帖文本和公式,不粘帖字体、格式(字体、对齐、文字方向、数字格式、底纹等)、边框、注释、内容校验等;(当复制公式时,单元格引用将根据所用引用类型而变化。如要使单元格引用保证不变,请使用绝对引用。)

【数值】:只粘帖文本,单元格的内容是计算公式的话只粘帖计算结果,这两项不改变目标单元格的格式;

【格式】:仅粘贴源单元格格式,但不能粘贴单元格的有效性,粘帖格式,包括字体,对齐,文字方向,边框,底纹等,不改变目标单元格的文字内容。(功能相当于格式刷);

【批注】:把源单元格的批注内容拷贝过来,不改变目标单元格的内容和格式;

【有效性验证】:将复制单元格的数据有效性规则粘贴到粘贴区域,只粘帖有效性验证内容,其他的保持不变;

【除边框外的所有内容和格式】:粘帖除边框外的所有内容和格式,保持目标单元格和源单元格相同的内容和格式;

【列宽】:将某个列宽或列的区域粘贴到另一个列或列的区域,使目标单元格和源单元格拥有同样的列宽,不改变内容和格式;

【公式和数字格式】:仅从选中的单元格粘贴公式和所有数字格式选项;

【值和数字格式】:仅从选中的单元格粘贴值和所有数字格式选项;

运算方式区域各项功能介绍:

【无】:对源区域,不参与运算,按所选择的粘贴方式粘贴;

【加】:把源区域内的值,与新区域相加,得到相加后的结果;

【减】:把源区域内的值,与新区域相减,得到相减后的结果;

【乘】:把源区域内的值,与新区域相乘,得到相加乘的结果;

【除】:把源区域内的值,与新区域相除,得到相除后的结果(此时如果源区域是0,那么结果就会显示#DIV/0!错误);

特殊处理设置区域各项功能介绍:

【跳过空白单元格】:当复制的源数据区域中有空单元格时,粘贴时空单元格不会替换粘贴区域对应单元格中的值;

【转置】:将被复制数据的列变成行,将行变成列。源数据区域的顶行将位于目标区域的最左列,而源数据区域的最左列将显示于目标区域的顶行;

按钮区域各项功能介绍:

【粘帖链接】:将被粘贴数据链接到活动工作表。粘贴后的单元格将显示公式。如将A1单元格复制后,通过“粘贴链接”粘贴到D8单元格,则D8单元格的公式为“=$A$1”。(插入的是“=源单元格”这样的公式,不是值)。如果更新源单元格的值,目标单元格的内容也会同时更新。(如果复制单个单元格,粘贴链接到目标单元格,则目标单元格公式中的引用为绝对引用,如果复制单元格区域,则为相对引用。)

【确定】:选择好要粘贴的项目后,左键单击,执行操作;

【取消】:放弃所选择的操作。

三、使用技巧举例

1、将报表数据由元转换成万元

要求:将现有的表格数据由元转换成万元

一般做法:建立一个新表,设置公式等于原表数据除以1万。

使用选择性粘贴处理:

①、在任意空白单元格中输入10000,再选择这个单元格,复制(这个很重要);

②、选择表格中的数据,可以使用多重选区,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只选择纯数据单元格,不要把带公式的单元格选进去了;

③、点击“编辑” →“选择性粘贴”,选择运算区域的“除”,点击“确定”按钮,则完成了数据处理。

特别提示:其余几种运算方式与此相似。多个相同结构的表格合并数据,也可以使用这种办法,只是先前选择复制的是整个表,在做选择性贴粘时选择的是“加”。

2、数据合并粘贴

要求:将列A的数据并入列B,若列A的单元格为空,则保留列B对应单元格的原始数据,若列A的单元格中有数据,则将列B对应单元格的数值替换成A列单元格的数据。

处理步骤:

①、选择A1:A8,复制(若使用剪切,则不能使用选择性粘贴);

②、选择B1:B8,点击“编辑” → “选择性粘贴”,在对话框中勾选“跳过空单元”,确定,则得到想要的效果。

3、将表格的行列互换

如果一张Excel表格,列数太多,行数太少。利用选择性粘贴实现行列转置,即列变为行,行变为列。具体过程是:选中需要进行行列转置的单元格区域,如A1:M5;复制;单击要存放转置表区域的左上角单元格,如E1单元格;单击菜单“编辑” → “选择性粘

贴”命令;选中“转置”命令,“确定”,就可以看到行列转置后的结果。

4、实现表格同步更新

使用粘贴链接的好处就是复制后的数据能随原数据自动更新。粘贴链接其实就是指粘贴原数据地址到Excel中,当原数据发生变化时,Excel中的数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时候就会自动更新。

粘贴链接和粘贴-数值的区别就是:粘贴-数值,是粘贴入Excel中的数值与数值源的数据没有任何关系;而粘贴链接是保持数据的同步更新。

5、去掉表格中的公式仅保留数值

一个excel表格在制作时,单元格中使用了许多函数和公式,文档传送给他人时,出于保密的考虑,我们不希望别人看到相应的公式结构,怎么办呢?通过选择性粘贴就可以快速将公式结果转换为固定的数值。

操作:选择要转移的部分数据,再点击“编辑”→ “选择性粘贴”,点选“数据”,再确定,则完成操作。

小提示:这一操作主要是用在大量的公式影响表格打开、刷新速度时用。当然,为了防止别人看到公式,或者修改公式导致数据问题,也应该做这一操作。

6、套用其他表格的格式(效果同格式刷)

如果原单元格数据已经有一些格式,比如设置了字体、字号、颜色等值,如果需要将这些格式应用到目标单元格,就可以使用选择性粘贴中粘贴-格式。粘贴-格式就是复制原单元格数据的格式,而不是复制数据内容。

例如:假定一个学校有一到六年级的六张成绩表要填,其中一年级的成绩表的字体、字号、边线都做了设置,而其他五张表可套用一年级的样式。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复制一年级的表,再填数据。但如果其他几张表的数据已填,要如何做呢?

操作:

①、全选一年级的表,复制;

②、选择其他年级的表(可以一次选择多个表),点击“编辑”——“选择性粘贴”,再点选“格式”,确定;

③、然后又一次点击“编辑”——“选择性粘贴”,点选“列宽”,确定;

④、如果要把批注也照样做出来,则要点选“批注”,确定;如果有效性设置也要处理,则相应要点击“有效性验证”。

7、把公式粘贴到合并大小不一致的区域

在粘贴公式时,遇到合并大小不一致的区域时,会提示【此操作要求合并的单元格具有相同的大小】,所以无法粘贴。此时就可以采用选择性粘贴→ 公式来实现。

使用普通的粘贴,尽管可将源单元格的数值粘贴到合并单元格,但若区域大小不一致,就会改变区域的格式。“选择性粘贴——数值”功能不能将数值功能粘贴到合并单元格。利用“选择性粘贴——公式”可以将数值粘贴到合并单元格,可保留合并格式不变,且合并单元格中的每个单元格都有数值。当然也可直接使用“选择性粘贴——值和数字格式”来实现上述功能。

【提示】:此功能不能将数值粘贴到合并单元格。

8、使用选择性粘贴100%原样复制单元格区域

工作中经常要将工作表中的某张表格复制到其它工作表,但是复制过去后表格的行高、列宽已经发生改变,需要重新设置,很浪费时间。下面介绍一个技巧,可以将表格复制粘贴后保持单元格格式及行高列宽不变。

①:选定要复制的表格区域所在的整行,复制;

②:切换到目标工作表,选定目标区域的第一行整行,粘贴;

③:粘贴后保持各行的选中状态,点鼠标右键→“选择性粘贴”命令,在对话框中选择“列宽”。

9、使用选择性粘贴将文本型数字转换成数值型

如果某单元格区域的数字为文本格式,无法对其进行加减,可在某空白单元格输入数值1,复制数值为1的单元格,再选定目标区域,选择性粘贴→乘/除,即可将文本格式的数字转换为数字格式。也可以使用选择性粘贴对目标单元格进行加或减零值的方法进行可转换。

使用此方法将以元为单位的报表转换为以千元或万元为单位是非常方便的!同理,使用“选择性粘贴→乘”的功能将单元格区域的数字转换正负号。

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第一章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 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录像。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V8族常犯的毛病。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 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一下。 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所以当你在购买摄录像机时,一定要请店家指导你如何使用这项功能。 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 如何运用变焦镜头 摄录像机和照相机同样具有变焦镜头,但是最大不同点就是,摄影机

人像摄影口诀大全

摄影曝光法则(阳光十六法则) 来自:IMISSYOU(眼睛看见的是幻觉和真实),这个法,据说有争议,对不对先别说,权当了解这么个事儿。 阳光十六阴天八 多云十一日幕四 乌云压顶五点六 雪天落雨同日幕 阳光灿烂直射阳光下 ISO, T(快门), F(光圈) 100, 1/100, 16 100, 1/200, 11 100, 1/400, 8 100, 1/800, 5.6 100, 1/1600, 4

多云天气户外阳光下 ISO, T(快门), F(光圈)100, 1/100, 11 100, 1/200, 8 100, 1/400, 5.6 100, 1/800, 4 100, 1/1600, 2.8

阴天户外天光下 ISO, T(快门), F(光圈)100, 1/100, 8 100, 1/200, 5.6 100, 1/400, 4 100, 1/800, 2.8 100, 1/1600, 2

下雨时或下雨前户外 ISO, T(快门), F(光圈) 100, 1/100, 5.6 100, 1/200, 4 100, 1/400, 2.8 100, 1/800, 2 100, 1/1600, 1.4 快门表:1/100、1/200、1/400、1/800、1/1600、1/3200、1/6400(按一档变化,曝光减一半) 光圈表:1、1.4、2、2.8、4、5.6、8、11、16、22(按一档变化,曝光减一半) 盘算方式就是:当ISO不变时,快门减少一档(即快门速度乘1/2),则光圈增添一档该法则要依据空气污染和时光做调整,以艳阳16为例,在现在的冬天只能在上午九点半到下午三点半之间使用,而上午八点半到九点半要用8──11的样子,自行试验了。 1/15──1/30是翻拍电视的安全快门。

15个花卉拍摄必学技巧

15 个花卉拍摄必学技巧 (1) 拍花建议的器材镜头选择拍摄花卉其实不论使用广 中距离还是长焦也可以,因为各种镜头也可以拍出不同 的效果,但若果你拥有以下的镜头和配件,记得带备啊!长 焦镜头: 像是 70-200mm, 100-400mm 等等的镜头, 用来排除 杂乱的背景和便于构图; 微距镜头: 拍摄花卉特写时会用到, 建议焦距为 100mm ;近摄环或近摄筒: 若果你没有微距镜头 或长焦,也可以购买近摄环或近摄筒,然后套在你其他的镜 头便可以拉近最短对焦距离,让你把花卉放大。若果你是在 室外拍摄,闪光灯和三脚架其实不是必须的,当然你也可以 利用它们来创作。有需要你也可以带备反光板来作补光。长 Lotte Gr?nkj?r) 相机选择相机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 即使是手 机或小 DC 一样可以拍出漂亮的相片,但当然 DSLR 可以让 你有更佳的控制。相机设定要诀 (2) 好好控制你的景深拍摄 时我们可能会把花朵放大,请小心留意你的景深,景深过浅 会令花朵的一小部分清晰而其他会落在景深之外的范围,导 至模糊。记着大光圈是会导至浅景深的因素(另外是焦距和 背景的距离,详情看此) ,因此若果你发现花朵只有中间部 分清楚,请收小一点光圈拍摄。小心景深不要过浅,否则会 角、 焦镜头不但可以避开人群,还可以创迼浅景深。 (Photo by 令花的很多地方落入浅景深的竹范围。 (Photo by Sam Ili?)(3)

小心微风!特别在户外拍摄,除了我们自己本身要稳定外,也一定要小心微风令花朵移动,导至相片模糊的问题。留意你的快门速度不可过慢,若果可以,使用快门先决或手动模式,确保快门维持在 1/100s - 1/250s 以上,有需要时请提升 ISO。若果手持长焦镜头时也务必要留心「安全快门」,以免 出现手震的情况。但各位也不妨试试放慢快门,让花朵在风中微微移动,你会发现拍出来的相片会变得很梦幻呢!心白花和黄花 (4) 小影响测光导至曝光不足若果你是使用光圈先决或快门先决等半 自动模式,请留意当你拍摄白色花卉时,相机的测光有机会误判,导至曝光不足的情况,这时你应该根据之后我们之前教过的口诀来修正EV :「遇光则光(加)、 遇暗则暗(减)」,因此你要+EV 来补偿曝光不足的问题。小心白花会令相机误判,导至曝光不足,这时要增加曝光或是 +EV。(Photo by Percita)(5)小心红花损失细节拍摄红色花朵 时要留意不要过份曝光令花朵损失细节,也不要过份提升饱和度。(6) 自设白平衡,避免影响花的颜色当你在早上、日落等光线颜色变化大的时候拍摄,我们可以选择是否自行选择白平衡去修正花的颜色,若果你不自设白平衡,有可能在日落时拍的花会损失了暖暖的色彩。除此之外,透过自设白平衡也可以充份还原花朵的颜色。学习:白平衡使用技法颜色取向对相片的重要影响(7) 使用CPL 偏光镜去除反光当光线充足时,花朵可能会反光,令相片对比度不足,这时可以试试加上CPL 偏光镜去除花朵和叶子的反光,提升对比和饱和度。光线的选择(8) 善用柔光、侧光和背光,避免正午拍摄光线对拍摄花卉很重要,最好其实在当天上有云,形成一个天然的柔光箱,或是刚日出或快将日落时拍摄,这时光线柔和,很容易便拍出漂亮的花朵相片。当中午太阳在头顶,或是阳光很猛烈,我们应该避免于这些时间拍摄。在日出后和日落时会影成侧光,这时花朵加上阴暗可以拍出戏剧性的效果;而背光,即是相机向着阳光拍摄,可以把花朵、叶子等纹理清楚呈现出来,也是另外一种常见的拍法。侧光可以拍出具戏剧性的相片!(Photo by jasohill) 背光拍摄可以拍出花朵的纹理和透视感觉,在蓝天下拍摄特别漂亮。(Photo by Craig ONeal)拍花构图要诀(9)在花朵的水平拍摄拍花时请

电视台摄像机使用教程汇总

摄像机使用教程十二章 第一章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 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 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 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 开机录像。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 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 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 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V8 族常犯的毛病。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 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

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 造成画面的抖动。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 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一下。 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 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 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 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 调整到适当的亮度。所以当你在购买摄录像机时,一定要请店家指导你如何使用这项功能。 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 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

摄影技巧之初学入门篇-轻松掌握单反入门技巧

除了平时的拍照以外,更多的人想拍出与众不同,更有意境的照片效果。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摄影知识之后,我们想拍出出色的照片将不会被相机自动设置的参数所局限,相机将真正的成为我们要表达的情感记录工具。随着越来越多的中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加入了全手动功能,单反也日益的普及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更多的网友不愿意只满足于按下快门那么简单。 全自动操作【AUTO】 全自动模式下,相机会根据所处的光亮环境,自动来设置相机各种参数来获得最佳的曝光度和效果,这点对于刚接触数码相机的用户来说非常有用。相机用户只需要把对焦点(或多对焦点的其中一点)对准被摄物体,半按下快门按钮,当听到合焦声(一般为清脆的嘀嘀声)或者在取景器上看见合焦提示成功后,完全按下快门键即可完成拍摄。 图为:采用全自动模式拍摄 采用全自动拍摄模式时在昏暗情况下有可能相机会自动弹起闪光灯来进行补光。因为成像的好坏是由相机通过计算来得到的。我们就不过多的进行说明了。此功能完全可以满足光亮充足下的拍摄需求。 程序自动曝光【P】 相机采用自动设置快门和光圈的参数,称为程序自动曝光。自动曝光在全自动曝光的基础上来进行操作,相机使用者可以自己限定ISO值、白平衡、测光模式等等参数,当我们想在昏暗环境下拍摄低ISO值来保证画面质量,但对摄影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P档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拍摄自由。但这仅仅是往中端摄影爱好者过度的一个阶段,想要拍出独具匠心、自己所想要的影像。我们还得继续往深处钻研

采用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拍摄 相信看完以上两档入门级拍摄讲解以后,各位完全可以总结为两条:全自动操作模式只需要我们把对焦点对在被摄物体上即可(有些机型甚至连这步都省了)。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则需要我们把规定的参数(如:ISO感光度、白平衡、测光模式、驱动模式等等)设置成想要的数值,光圈、快门方面则完全由相机自身来控制。 它们的区别在于,当使用全自动模式是,相机会自动设置对焦模式、驱动模式、内置闪光灯、感光度等等,当使用程序时,相机只自动设置光圈和快门数值,其它参数消费者可以自行更改。 光圈优先【A】 当我们对以上两种模式,或者说是对程序自动曝光【P】了解差不多了,我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往更加专业的拍摄方向发展了。 光圈优先是大多数影友们用的最多的一种拍摄模式。首先,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的就是景深的深浅,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景深越浅,背景虚化越严重;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22),景深越深,背景越清晰。请看我们下面的对比图效果。

景观手绘表现上色技法

景观手绘表现上色技法旨在清晰表达景观设计时的空间关系,一个空间在平面图中不能带来直观的感受,这时就显示出了透视图的重要性。海上艺号手绘与快题培训中心总结出,一张好的透视图不仅仅是需要很好的绘画功底,也是对设计思想有很大的要求——空间尺度,体块关系,植物配景……都需要合理地推敲、处理,最后通过手绘表达。接下来海上艺号为大家总结了景观手绘表现技法的上色步骤。 景观手绘图上色步骤: 1、铅笔稿是手绘表现技法的第一步,很多同学在这一步认为只要表现效果好怎么画都是可以的。其实并不是纯粹只是靠抄袭或者临摹别人的东西这么简单,一张效果图的铅笔稿是最需要动脑子、最需要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去构思的。铅笔稿基本由辅助线和结构线组成,画者需根据自己的设计认真推敲效果图表达。另外选择视点和平面构图也同样重要。

2、上墨线稿前应仔细检查铅笔稿透视是否准确,结构是否清楚完整。线稿尽量徒手绘制,除非一些很长的线条可以借助尺规,其他应都已徒手线条表达,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练习目的。景观手绘上色线稿要注意一下几点:1、注意区分线性:结构线一般用0.3的针管笔绘制;刻画线用0.1的针管笔绘制。2、结构线条要清晰线,交叉的地方宁可出头不可断。2、刻画线可适当虚化,以拉开远近虚实关系。 3、曲线等不规则线条可以适当用抖线、树的“几”字形线应自然而不规整,注意光影下的虚实关系处理。 3、视觉主体上色,景观手绘上色是一般先处理主体,这样相对会来的容易一些。当然最好的应是整体去上色,一层一层叠加色彩关系,但是这样带来的影响会是在来回换笔上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并且对于初学者

来说(包括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同学)经常会把握不好远近虚实关系,要么都很重,要么都很淡,要么就是里轻外重。主体上色时也要注意虚实处理关系,这张图中我们要刻画的是空间关系,因此就要适当重里轻外,有一些遮挡物时也要注意背景虚化,已形成前后对比,拉开空间关系。 4、景观手绘配景上色,配景处理也要注意远景关系要适当拉开,近处的植物应用暖色处理,远处的植物应用冷色处理,同时要注意配景不能太抢主景的风头。配景的深度与主景几乎一样时(既画面感很平均),可不必对配景做进一步加深。

单反摄影技巧歌诀口诀口诀

1.测光笼统分三类,点测区域和平均。平局测光万金油,曝光补偿加减勤。区域测光拍局部,人像运动更精准。点测专拍大反差,调整焦点放在心! 2.快门速度有底线,焦距倒数用手端。体育运动拍法多,随拍摇拍勤锻炼。风光摄影更悠闲,滤镜脚架快门线。烈日下面拍慢门,中灰密度打前战。 3.曝光补偿并不难,白加黑减记心间。主体背景光比大,直方图表注意看! 这表情!心满意足的样子!应该看看参数,它这么黑,曝光还正常,肯定它自己调了曝光补偿!!!! 4.景深控制别害怕,狗头也能做虚化。拍摄使用长焦端,光圈优先开最大。相机物体距离少,景深范围就越小。背景主体距离远,虚化柔和效果好! 5.晴天拍摄光线强,风景曝光不要忙。中灰渐变最有用,平衡光比是特长。先要找准压暗挡,分对天地点测光。调节构图动滤镜,平均侧光加补偿。 6.雾天拍摄不好办,颜色暗淡对比浅。突出层次和变化,找准色彩兴趣点。侧光拍摄光轨迹,剪影逆光更不凡。后期调整对比度,曝光也要细把关! 7.室外光线常多变,拍摄人像想周全。顺光侧光防阴影,补光常备反光板。逆光常用点测光,离机闪灯多实践。位置背景和姿势,今天实在说不全。 8.夏季阴天雨绵长,防水防潮不能忘。镜头加上遮光罩,遮蔽雨滴防损伤。购买专业防雨罩,自制设备也无妨。出门拍摄雷雨天,相机安全记心旁! 9.家庭影棚很简单,两支闪灯加引闪。灯头加上柔光罩,活用反光吸光板。闪灯左右分别放,主副光比控制严。相机手动调曝光,构图简洁求质感。 10.手动对焦别毛躁,对焦提示要用好。上个世纪手动头,数码时代任逍遥。曝光手动多试验,屈光调节不怕烦。中德日俄老镜头,如今也能换新颜。 11.育摄影用长焦,恒定光圈速度高。焦距加成非全幅,感光适当往上调。灵活机动独脚架,单点连续好对焦。设备局限求突破,慢门同样有味道。 12.风光摄影贵在稳,光圈收起用慢门。外出常备三脚架,防抖关闭要留神。设置预升反光板,有钱就买快门线。手动对焦超焦距,谨慎驶得万年船。 13.平均测光有点笨,曝光补偿来助阵。主体所占比重大,白加黑减不求人。舞台逆光和反光,多次尝试需谨慎。回放要看直方图,没有溢出曝光准! 14.影响景深因素广,数码相机更多样。光圈开大景深小,想要模糊焦距长。相机物体离得近,背景朦胧虚化强。感光元件面积大,图片虚化更悠扬。 15.俯仰之间皆是景,高低视角意味浓。俯拍风光大场面,仰拍人物像英雄。高处拍摄拿梯子,低处微距跪土中。创意亮点随心动,摄影贵在找不同。 16.对焦模式很必须,景深大小不富裕。基本对焦好掌握,拍摄运动用连续。单点对焦最常用,手动对焦拍微距。勤加练习多切换,锐利成像游有余! 17.主体清晰对准焦,背景部分也重要。照好前后光强比,虚化烘托气氛好。光斑形状可调整,前景呼应方法妙。家中就能拍静物,重在创意想法高。 18.拍摄宠物最有爱,小猫小狗像小孩。室外活泼用跟焦,室内光圈大敞开。对焦对在眼睛上,玩具挑逗更欢快。宠物重在拟人化,交流眼神和动态。 19.半按快门对焦快,拍摄运动常失败。相机背后对焦钮,对焦拍摄分开来。菜单设置功能键,追踪对焦选好点。对焦构图按快门,互不干扰勤多练! 20.拍摄静物搭个台,自己动手就能来。白纸充当无缝墙,两盏台灯两边排。调节光比和角度,高低远近任你摆。柔光效果反光板,广告大片家里拍! 21.慢门同步并不难,闪灯设置很好玩。拍出实体和轨迹,同步分为前后帘。后连同步有动感,前帘同步影在前。无论白天和夜晚,点亮创意每一天! 22.夜景拍摄先别忙,摘下滤镜防眩光。取景设置三脚架,日落之初后天犹亮。深夜拍摄灯影迹,手动模式曝光长。天热白天宅屋

数码摄像机基本拍摄技巧

数码摄像机基本拍摄技巧 作者:佚名来源:InterNet 加入时间:2007-4-2 三个基本功一定要注意 基本功是DV拍摄入门的重要基础,这3个基本功看上去容易,其实真正的领悟和掌握还是得需要一定时间琢磨。大家记住,并不要因为简单而忽视DV拍摄基本功,否则所有的拍摄都将面临前功尽弃的后果。 1、尽量保持DV拍摄时的稳定 初接触DV的朋友。总是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一边用电子取景器或液晶屏来拍摄取景,同时用眼睛来确定和判断出自己所拍摄的画片效果。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缪误,想想看,拍摄者的眼睛看到的几乎是开阔而立体的影像,现在要通过那么小的DV镜头(相对于人的眼睛视角来说)来表现画面效果,再加上来自拍摄者手部的抖动。那么完全按照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来确定DV拍摄效果,这能保证效果吗?如果立即用电视回放的话,相信没人会愿意看画面晃来晃去的DV作品。 尽管大多数码摄像机配置有电子防抖功能,实际上,开启此功能以后也不会达到让人感到满意的画面防抖效果。即便某些DV机型配备了更高级一些的光学防抖装置,但对于抖动太厉害的影像画面,防抖功能也是显得无能为力,所以稳定是DV拍摄的基本原则之一,注定了DV所拍摄的画面可视效果的保证。 怎样保持稳定?对于初学使用者而言这并不难。首先是要尽量避免边走边拍。双手握住DV,机器重心应放在腕部,两肘夹紧肋部,双腿跨立,稳住身体重心。如果拍摄的时间太长,在拍摄中就应该尽量寻找可以依靠的物体(如墙壁、柱子、树木),这样就不会让拍摄者感到压力集中于手肘部。能够使用三角架是最好的,比如拍摄日出,比如拍摄瀑布,就可以用三角架支撑。当然对于大多数旅游者来说,使用三角架的机会并不多。如果是随团参观很多景点,这就难免不会要移动拍摄了,对于此,大家可以用采用广角镜头慢步来取得稳定拍摄的画面效果。笔者曾多次采用此方法拍摄,效果还不错。特别是参观如博物馆或故居之类的人文景观,慢步拍摄可以达到一种景点转换连续跟踪拍摄的效果。 大家记住一条,切不可贪多求全的心理来拍摄,因为五一及夏季旅游景点游客一般较多,拍摄机会和机位相对来说会因为人流流动的原因而减少,因此要学会抓住机会,这就更需要大家学会在保持稳定拍摄状态下学会抓住机会拍摄。

电影电视拍摄技术入门及常识理论知识

视音频技术基础 课程目的: 熟悉并掌握基本影像制作流程与技能 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时长15分钟的短故事片和记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 主教材:罗伯特.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 辅助参考:(美)琳恩.格罗斯等著 《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 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论 第一节电影与电视关系总说 一、电影与电视:差异从介质开始:赛璐珞胶片磁带蓝光盘数字电影16格-24格25帧高速慢动作 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0”、“1”信号)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画框比:电影胶片的标准画框比(宽高比)4:3或者.33:1(标准电视画框比是4:3)美国标准宽银幕为1.85:1 高清电视为16:9 这2个数值比较接近 胶片规格:胶片的规格由其宽度来表征,如最常见和通用 的35毫米胶片,科教、农村放映的16毫米,以及超8毫米, 70毫米胶片等。胶片越宽,单位成像面积越大,成像越清晰。 关于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宽、更高的imax银幕出现,如中国内地最大的imax银幕是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3D影片: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3D电影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imax+3D 营造的就是扑面而来的影像感,影像对个体的压迫感,真正的身临其境,消除了非影像内容的视角冗余信息,所谓电影是窗户的概念消失了,因为连窗框也看不到了,而代之以置身景中。 磁带规格:模拟格式和数字格式 传统的模拟格式有VHS、SVHS、BETAMAX、BETACAM 等等,后2个为广播级。 数字格式有索尼研发的Mini—DV (简称DV)、DVCAM等,松下研发的DVCPRO 二、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电影和电视的媒介融合态势 视听效果的逼近磁转胶数字格式 数字电影的优势在于存储方便、成本低、不易损耗 三、当下电影与电视的竞合性关系 互为死敌还是互为补充?

一些摄影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一些摄影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网络整理版) 光圈 光圈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藉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光量的多寡。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藉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快门」我们留到下一堂课中来研究,在这里老师要请大家有空时背一下下面的光圈数值: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上面的光圈数值,是我们一般相机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例如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 在每一组邻近光圈值之间,都有「一格」(或称为「一级」)的光量差异。例如f1.4 与f2两个光圈差了一格,f5.6与f8两组光圈间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成长,例如f4的进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的进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其实不会算这个没有关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间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另外就是把上面几个光圈值花点时间记下来。 景深 景深所指的是当我们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现完全清楚(也就是说不会模模糊糊的样子)的距离范围。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每一支焦聚、光圈大小不同的镜头,它的景深变化都会不一样。在大部分手动的镜头上常会刻有景深表供使用者来判断,而自动对焦的镜头则大多是使用了简化的景深表。 由于景深对于一张照片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课程中要大家自己体验一下在使用不一样的光圈和镜头时,会有怎样的景深变化。在熟悉自己常用镜头在景深上变化的表现后,以后拍照才能更得心应手。 很简单的一句话,大光圈长焦距往往适合人像和静物的拍摄,可以造成浅景深的效果,也就主题清晰,背景虚化的效果,而一般来说,MM时尚机器都不是很容易做到,但是焦段略长,诸如10X焦的DC就能做到的效果了。。。 第二节快门的初识 上一节选集讲到了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其实摄影说白了就是一个通过相机来控制光的过程,而光圈和快门,都是来控制暴光多少的方法而已!上节说到光圈值越大

摄像机拍摄技巧窍门入门基础一

每拍一个镜头, 必须事先考虑好拍摄目的以及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如: 景别、机位、角度的选择、光的运用和正确聚焦等等。作为一位摄像师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娴熟地操作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色温与白平衡 色彩还原是彩色电视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得到正确的色彩还原, 首先必须理解、运用好色温与白平衡原理。在了解色温与白平衡之前, 应先了解三基色原理。自然界中, 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基色的光, 反之, 任何一种颜色也都可以用三种基色光混合出来。三种基色可以是不同的三色光组。根据人眼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原理, 彩色电视中采用红( R) 、绿( G) 、蓝(B) 作为三种基色, 将这三种基色按不同的比例可混合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红色光与绿色光相加得黄色光, 绿色光与蓝色光相加得青色光, 蓝色光与红色光相加得品红色光, 红、绿、蓝光相加可得白色光。 色温的测定方法是, 将一个不反光的金属黑体, 从绝对零度( —273 ℃) 开始加热, 随着温度的升高, 这一金属便出现反射光, 当金属升温到1000 ℃时, 发出暗红光, 标色温为1273 K ( 1000°C+ 273 ℃); 以此为类推, 当金属升温到5227 ℃时发出白光,这时的色温为5227 ℃+ 273 ℃= 5500 K 。 在了解三基色原理和色温概念后, 对白平衡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彩色摄像中, 为了正确还原出被摄物的色彩, 环境光的三基色中R 、G、B 必

须基本相等。但是无论自然光还是人工光源, 所含R 、G、B 不可能基本相等, 无论是光源中所含红(R) 成分较多即色温较低, 还是光源中所含蓝(B) 的成分较多即色温较高, 拍摄出来的画面都会偏色。为了正确还原出被摄物的色彩, 在专业彩色摄像机中专门设置了一个电路即白平衡电路。这个电路可以对进入摄像机镜头光源的R 、G、B 进行提升或衰减, 以保证R 、G、B 基本相等, 获得正确的色彩还原。在实际操作中, 在拍摄现场,将摄像机镜头对准一个标准白色物体, 如白纸(在专业摄像中有专用白平衡板), 使白色充满整个画面(一般要求大于80%) , 调好聚焦, 按一下白平衡开关, 待屏幕上出现“AUTO WHITE OK”, 白平衡调正就结束。这时就可以拍摄出还原正确的色彩了。如改变了拍摄环境或光源, 即使是同一场景的不同时间段( 如早、中、晚), 要想得到正确的色彩还原, 就应隔一段时间调整一次白平衡。需要说明的是, 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正范围是有限的, 如果光源色温偏差太大, 即使摄像机最大限度地调正其电路, 可能仍然无法达到R 、G、B 的平衡。为此, 摄像机上还设置了滤色镜, 进入镜头的光先通过滤色镜进行一次校正。滤色镜一般有四档, 第一档为3200K, 适合在碘钨灯等人工光下使用; 第二档为5600K+ 1/8ND , 适合在较强阳光下拍摄( 1/ 8ND 相当于缩小3 档光圈, 以控制曝光过度); 第三档为5600 K, 适合在多云或阴天、阳光不强时拍摄; 第四档为5600K + 1/ 64ND , 适合在很强的阳光下拍摄( 1/ 64ND 相当于缩小 6 档光圈) 。不同型号的摄像机有不同的设置, 但其原理及操作基本相同。

摄影技巧口诀大全

摄影技巧口诀大全 风景摄影口诀 大景靠勤跑,睡前看气象正午没好光,好光在晨昏,奇景重气氛,雨雾不放过 天雨带相机,傍晚等放晴,大底加慢片,脚架快门线变焦易耀光,尽量用定焦 取下保护镜,装上遮光罩脚架要锁紧,预锁反光镜,风景测中灰,白加黑要减 长曝勤测光,上下包几张,负片宜稍加,正片可略减广角重主题,长焦压缩景 小光圈景深,全开糊背景拍花侧逆光,慢门显动感,溪流宜长曝,绵绵又密密 见山寻侧光,见水拍倒影,对焦对主题,水平要抓平偏光去反光,渐变平反差 反差如过大,黑卡效果佳长曝避车灯,岩石要湿润,有云天要多,无云地为主 前景位关键,三分九宫格,人物增趣味,画龙要点睛观景去杂物,拍前拣垃圾 大景靠勤跑,睡前看气象 每一幅优秀风光摄影作品都是靠辛勤的劳动、不辞劳苦的长途跋涉、饱受了春夏秋冬、雨雪冰雹的洗礼而得来的,好意懒惰是永远也拍不出好的风光摄影作品的。天气情况是摄影人最敏感的问题,所以要首先掌握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特别是关注一下第二天的早晨及晚间最重要。 正午没好光,好光在晨昏: 风光摄影对中午的直射强烈阳光最忌讳,一般是指在每天的上午10点以后到下午3点以前(根据地区的时差不同),因光线太硬,是画面过于干燥,缺乏层次。风光摄影最佳的拍摄时间是每天的一早一晚,因色温比较低,光线柔和,各种景物在阳光低照度的情况下,层次分明,色彩也很漂亮。 奇景重气氛,雨雾不放过: 在天气的特殊条件之下,加之特殊场景的衬托,往往能够拍出意想不到的奇景气氛来,而且非常震撼。当然,这要完全取决于你的运气了。雨雾天未必拍不出好作品,有些时候,在特定的场景之下,天空的雨雾能营造出特殊意境和神话般的画面,美不胜收。 天雨带相机,傍晚等放晴: 下雨天未必不能带相机,特别是雷阵雨天气,往往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好光线,而且会经常拍摄出非常浓重气氛的好作品。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保护好你的相机不被雨水打湿。如果傍晚你能碰到雨过天晴,那是你最有福分的时候了。刚下完雨的地面会出现一片反光,而且非常通透,最适合拍摄夜景作品。一定要掌握好拍摄时间,因夜景的最佳拍摄时间最多二十几分钟。 大底加慢片,脚架快门线: 一般风光摄影所使用的都是小光圈,大景深,由于使用小光圈,通光量也随之减小,所以快门速度相对就慢了很多。三脚架和快门线是风光摄影必须配备的器材,手持操作基本是不可能的事,特别是要求大场景、大尺寸、高画质的摄影作品,就更需要了。 变焦易耀光,尽量用定焦: 变焦易耀光的变焦镜头一般是指一些低档次、低价位的镜头,当今一些新开发生产销售的品牌、原

15个口诀摄影pose大全

15个口诀,摄影pose大全! 很多老师都不知道如何让模特摆造型,不知道摆什么造型才是自己想要的,有的时候没有指导老师在场就显得有些窘迫了,下面小编为老师们整理了一些人物pose技巧,老 师们要好好看一看哦~这些口诀是某次跟摄影师拍照时,玩 出来的口诀,不过听说以前很多人或是摄影师都会用类似口诀指导被拍摄者,因此我也不敢说是我独创,只能说是努力研究麻豆们照片的总结简化吧! 这篇是基础Pose,还蛮好学,不管室内室外都ok,下面就归纳出网拍麻豆们最常使用的15招Pose,常逛网拍的女孩一定对这些姿势不陌生只要把每招口诀记起来,拍照时就能轻轻松松摆出漂亮的姿势喽。 第一招:哪里有得靠就靠,放轻松随性 哈哈,这是口诀最长的一招,因为我想不出更简短的口诀啦……其实第一招很简单,相信大家都会,就是放轻松随便靠着或用手扶着周遭物体,很多人拍照都站得直挺挺很僵硬,稍微放松随手扶身旁的物体就会好看很多,这招很多阿姨妈妈奶奶级都会用,咱们当然不能输,赶快记起来!第二招:手插腰这招网拍超超超常使用,有时去探班都会发现麻豆们第一个Pose都是这个,只要简单的插腰,双脚再微微交叉(前后交叉都可以),就很有气势。有时也会看到双手插腰,通常

穿T-shirt、背心会比较方便,双手插腰感觉起来会比较俏皮可爱,很适合郊游拍照时摆。第三招:手插口袋很喜欢用这招,超简单,手插口袋通常分成2部分,外套跟裤子,插法有一点点不同,手插外套口袋时,记得要露出大拇指比较好看,单手或双手都可以。另外,裤子的插法通常有2种,我比较喜欢右边那种,用大拇指轻轻扣住裤子的口袋,稍微有个性随性些,这招很受用,就算平常私下拍照我也会插口袋。第四招:拨头发 拨头发是比较做作的一招,但很有女人味哟!用手指轻轻拉发丝或拨一下头发,慵懒的气息,通常我用这招时,不太喜欢看镜头,所以才说是比较做作的一招。第五招:数钱 当初我把这招取名为“数钱”时,笑翻其他摄影师。就…我真 的觉得这个姿势很像数钱,大家觉得像吗??记得脚一定要交叉,看起来会比较修长&细,然后微微抬起其中一隻手,手肘靠在腰上,小手臂往外侧,手掌朝上像数钞票这样,我拍照时,还真的会搓动手指,好像真的在数钱,真够好笑(噗)。第六招:疑惑思考中 这招算是第五招的延伸,把数钱的那双手往内缩到下巴或嘴巴前,另外一手则环抱肚子支撑,看起来很想在沉思或是思考事情,通常拍照时,我会把这2个动作视为一套,连续做完。第七招:遮太阳 这招我觉得挺可爱,在户外尤其是大晴天很适合,就像在遮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 第一课: 数码相机光圈、快门解释及应用光圈: 光圈的大小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参数。说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将决定光线穿过镜头的强弱。因此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光圈越大其透过镜头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那么它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出的数码照片的成像质量。比如在快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则相片越亮,假如光圈过大的话,则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无论对于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光圈都使用字母“f”来表示,而光圈中心孔径的大小则用相应的数值来表示,即“f+数值”。在使用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光圈的数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进光量越少。所以,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将光孔加大的意思。比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更大一级的f2.8等。 光圈从关闭到打开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光圈数值所对光圈大小产生的影响。从图左上至右下分别是光圈处于关闭、f11、f8及f4不同状态下的光圈大小。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的道理。 快门: 快门的速度也是拍摄照片时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参数。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也可以把快门说成是让相机保持当前设定光圈大小的控制时间。对于快门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应的数字来进行设定,比如1/4秒、1/60秒等。它们分别表示让当前设定的光圈孔径大小保持1/30秒、1/60秒的时间。因此,大家也从中不难看出,使用不同的快门参数来保持单位光圈孔径的时间长短,也同样可以控制拍摄时的进光量,即曝光度。而上面提到的1/30秒便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此时它们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也是成两倍的关系,那么反过来1/30秒则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则将会缩减一半。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快门速度的调节来实现不同的效果,比如看起来流动的“车河”或凝固的水滴等,它们便分别是使用慢速快门和高(快)速快门来实现的。当然,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快门与光圈的合理配合,这点我们以后将要向大家重点介绍的。 下面讲一下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更好地达到照片最佳的曝光效果.首先,这要取决于我们的创作思路。比如我们打算抓拍动作较快的瞬间,那么第一个要保证的因素便是快门,比如1/125秒的快门速度便基本可以抓拍到行人的步行动作,而不会使人物变虚。在确定了快门的速度后,再根据当前的光线和想要达到的景深效果来选择光圈的大小。事实上,通过不同快门和光圈的组合,其所达到的曝光量是相同的,只是它们所适合的拍摄环境及拍摄出的效果不同而以。比如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1/125秒快门和f11的光圈,其获得曝光量与快门和光圈分别为1/250秒、f8是相同的。 景深,在上面一段中我们提到了“景深”的概念,在拍摄中合理地利用景深的效果可以为我们拍摄的照片起到不可轻视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更加突出你所要拍摄的对象。景深是指在一次镜头聚焦调节中,所成影像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而这部分画面应该具有可以接受的清晰细节。在实际操作中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此外,景深还有两个重要的效应:

摄影口诀

摄影口诀 阳光十六阴天八 多云十一日幕四 乌云压顶五点六 雪天落雨同日幕 阳光灿烂直射阳光下 ISO, T(快门), F(光圈) 100, 1/100, 16 100, 1/200, 11 100, 1/400, 8 100, 1/800, 5.6 100, 1/1600, 4 多云天气户外阳光下 ISO, T(快门), F(光圈) 100, 1/100, 11 100, 1/200, 8 100, 1/400, 5.6 100, 1/800, 4

100, 1/1600, 2.8 阴天户外天光下 ISO, T(快门), F(光圈) 100, 1/100, 8 100, 1/200, 5.6 100, 1/400, 4 100, 1/800, 2.8 100, 1/1600, 2 下雨时或下雨前户外 ISO, T(快门), F(光圈) 100, 1/100, 5.6 100, 1/200, 4 100, 1/400, 2.8 100, 1/800, 2 100, 1/1600, 1.4 快门表:1/100、1/200、1/400、1/800、1/1600、1/3200、1/6400(按一档变化,曝光减一半) 光圈表:1、1.4、2、2.8、4、5.6、8、11、16、22(按一档变化,

曝光减一半) 盘算方式就是:当ISO不变时,快门减少一档(即快门速度乘1/2),则光圈增添一档 该法则要依据空气污染和时光做调整,以艳阳16为例,在现在的冬天只能在上午九点半到下午三点半之间使用,而上午八点半到九点半要用8――11的样子,自行试验了。 1/15――1/30是翻拍电视的安全快门. 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阴云压顶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室内球场二秒足,客厅戏台快门八。 1、阳光16法则。即在拍摄处于明媚均匀的阳光下的主体时,快门定为感光度倒数,光圈为F16为宜。以此为基准,可以估算出,在海滩用F22光圈,有云的晴天用F11等。 2、月光11,8,和5.6法则。摄影月亮的曝光组合有多种。但最为人乐于使用的是11、8和5.6组合。当快门速度为感光度倒数时,满月用F11光圈,半月和3/4月分离用F8和F 5.6. 3、相机抖动法则。安全的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使用50毫米的镜头时,如果手持拍摄,速度至少要在1/60以上为宜(当然,防抖头不算)。如果低于此速度,请使用闪光灯,脚架,或为相机找其 ta支撑物。 4、18%灰测光。用18%中灰板测光会带来最好的后果。如果没有灰板,可以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测光读数,然后加一档曝光拍

摄像技巧的几个小口诀

摄像技巧的几个小口诀 “广角开拍大场面,长焦特写别动摇。” 通常,我们在开始拍摄时,一般先用DV镜头广角端记录下事情或人物活动的大场面,交代事情发生背景。当我们在DV变焦拉近拍摄对象时,一定要持稳摄像机。因为在长焦拍摄时,易造成拍摄不稳,所以建议长焦拍摄尽可能少用,或者在长焦拍摄时使用三脚架。尤其是使用10倍以上光学变焦DV的朋友更要注意。 "固定镜头多运用,太长太短都不要。 变焦前后三五秒,“活塞”推拉最糟糕。" 在拍摄时,尽可能多使用固定镜头,即站好固定位置,用DV对准目标,取景拍摄,以保证画面的稳定。但是固定镜头不要拍得过长和太短,长则无“生气”,短则“零散细碎”。很多初学者特别喜欢用变焦,其实变焦不宜频繁使用,应只为突出自己的表现对象而变焦,否则容易造成画面不稳定,给观众造成视觉疲劳。此外,变焦要稳,应先定点开始拍摄,使用固定镜头拍摄3~5秒后,再稳定地逐渐推拉镜头变焦,然后再将镜头固定一会儿。这样变焦比较自然、合理。切忌将镜头来来回回地推拉多次变焦,这样拍摄出来的片子让人头晕目眩。 "移动拍摄尽量少,镜头跳动不敢瞧。 九十度角上身转,两脚不动镜头摇。" 大家在拍摄时,尽可能避免走动拍摄。手持DV一边走一边拍摄,其作品必定是影像上下跳动,看得观众“眼珠子上下乱蹦”。这一节后两句提到了摇镜头(常见的水平摇镜头),其实摇镜头和变焦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应该避免来来回回摇动镜头。在摇镜头前后也应固定几秒拍摄,这样拍摄出来的作品看起来比较稳定、自然。在这里还教大家摇镜头的方法:两腿与肩同宽,叉开站好,利用腰部摇动90度左右,并且要做到速度均匀、平稳,这样才能保证作品画面流畅。 "顺光拍摄好影像,逆光补偿效果好。 白色平衡手动调,光圈调焦出特效。" 日常拍摄的时候,尽可能采用顺光拍摄,也就是拍摄者和摄像机要背对光源。顺光的时候,被拍摄者一般受光均匀,拍摄效果较好。如果是位置和其它原因所限,必须采用逆光拍摄,那么千万别忘了把摄像机上的逆光补偿键按下,这样被拍摄者就不容易出现“黑脸”。这里不得不提到“白平衡”功能。现在的数码摄像机采用自动白平衡,一般的情况下都能应付自如。但在某种特殊的光线条件下,自动白平衡效果不理想或者要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就需要我们手动设置白平衡了。此外,现在的数码摄像机一般还有光圈、手动调焦、调快门速度等一系列手动功能,这几项如果细细调节的话,可以拍出特殊的效果。 " 黄金分割摄主体,背景不要乱糟糟。 其实平稳最重要,简单纪实又可靠。" 日常拍摄的时候,我们一般不要把被摄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央,尤其是被摄对象侧对镜头时。一般来说,和摄影构图相似,我们只要把被摄者放在画面的1/3或2 /3处即可接近画面最完美的黄金分割点。此外为了突出主体,拍摄的时候,被摄者的背景最好和被摄主体的色彩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