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和特点分析

本次试卷考试范围为历史必修三整册内容,试卷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二部分为材料题,共3大题,总分为50分。

本次命题思路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试卷结构合理,试题所考核的范围较广,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对基本史实的考查,且试题的类型比较接近新课程,出现了大量图片信息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用图的能力,符合教学中对重点的要求,突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双基”能力的考查,部分题目突出了新课程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整张试卷的试题命题中可以看出,本次考试重视学生分析、提练、归纳、阐述等思维活动,体现了新课程对教与学提出的新要求。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失分原因

本次我校考试历史文科班最高分为82分,整体成绩不够理想。

1、选择题:总体不难, 7、8、1

2、15、17的失分率较高。据抽查部分学生试卷卷面得分情况来看,得分集中在24—30分这一阶段。

具体分析:

第7题给出了《西游记》里的插图,许多同学都选了风俗画,原因在于认为风俗画时间上是吻合的,由于对课本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所以无法选对。

第8题是一道情景设置的题目,做错原因是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不强。

第12题是利用材料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可能是由于对材料理解不透彻,得分率不理想。而这是高考的重要趋势,需要在平时加强有意识的训练。

第15题考查史学方法论,许多同学由于平时少接触这类型题目,所以容易失分。

第17题考了基础知识的掌握,由于对材料理解不够也容易出错,再就是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重视,回归课本是前提和基础。

2、材料题:

具体分析:

第26题考必修三核心知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即儒家思想的内容,比较容易,得分率较高。做得不够好的题目是第(3)小题,很多学生都无法分析出黄宗羲思想出现的原因,或者是答得不够全面,不懂得从经济、政治、思想角度去分析。

第27题考西方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得分率较低。第1、2问学生要会从材料中归纳出要点,再由此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第2问做得不够好,大部分学生都无法从材料正确归纳出观点,有很多同学都答了“因信称义”,原因方面也答不出“人文主义”。第3问主要考启蒙运动的主张及影响,难在学生不会将课本知识和材料联系起来,不会转化导致失分。第4问是主观题,答案比较灵活,大部分学生都有话可写。

第28题考20世纪我国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考查到内容,背景,意义,图片和材料并用,较完整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得不够好的是第2、3问,第2问很多同学无法答出这两大理论或是混淆了其他时期的理论。第3问答得不好,主要是课本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第4问比较简单,考察比较灵活,得分率较高。

三、以后历史教学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1、做到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注重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由于我校学生普遍基础都比较差,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也不高,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尽量落实每课基础知识,争取做到随堂消化及巩固。

2、多练精做,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由于没有统一的练习资料,所以学生做题能力方面比较弱,做题方法欠缺。所以老师要多利用图片和材料,创设和选取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精题好题,设置情境,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的习题训练,以最少的习题达到最好的效果。尤其是材料题的训练,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教会学生答题的方式和方法。选题要精,新,角度新颖.问答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对专业术语的运用。要力求答题规范、表述准确、条理清晰,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加强对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训练。字迹潦草、错别字特别多、层次不清、语言随意化、审题不清晰等等都是学生存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应注意使学生养成使用规范语言、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4、注意师生互动:平时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及时帮助学生解答,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5、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充分发挥知识引导者的作用,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尽量把每课内容上得生动具体,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