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机滚筒设计 罗春柳(1)

合集下载

滚筒式输送机的设计 论文 定稿(可编辑)

滚筒式输送机的设计 论文 定稿(可编辑)

滚筒式输送机的设计论文定稿(可编辑)滚筒式输送机的设计论文定稿毕业设计(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就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设计(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和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东交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如在文中涉及抄袭或剽窃行为,本人愿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及责任。

本人签名导师签名年月日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姓名学号毕业届别 13届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滚筒式输送机的设计具体要求:1.主要技术参数:输送机型式:滚筒式工作台面积:1700×1400×960?。

输送速度:最大速度:30m/min。

2.设计工作量(一)、机械系统设计(1)总装配图设计、零部件设计。

(2)参数设计及验算(如伺服电机、滚动轴承、轴等)。

(3)绘制三维零件图、装配图并虚拟动画。

(二)、控制系统设计变速控制系统设计,绘制电路图。

(三)、编制设计说明书,不少于1.5万字。

(分初、终稿2本)。

(四)、翻译一篇有关外文资料,不少于2000实字。

二、进度安排:(1)毕业实习、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 3周(2)分析课题、阅读资料、确定总体方案 1周(3)总装配图设计、零部件设计3周(4)参数设计及验算 1周(5)绘制三维零件图、装配图 4周(6)控制系统设计1周(7)编写设计说明书 1周(第14周)(8)评阅答辩 2周指导教师签字:吴志强 2012年 12 月 18 日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题目发出日期 2012.12.18 设计(论文)起止时间备注: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书1姓名学号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教师评语:得分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评阅人评语:得分评阅人签字:年月日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书2姓名学号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答辩小组评语:等级组长签字:年月日答辩委员会意见:等级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年月日(学院公章)注:答辩小组根据评阅人的评阅签署意见、初步评定成绩,交答辩委员会审定, 盖学院公章。

基于SolidWorks的带式输送机滚筒装置的优化设计

基于SolidWorks的带式输送机滚筒装置的优化设计

基于SolidWorks的带式输送机滚筒装置的优化设计
刘军;陈静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
【年(卷),期】2016(042)006
【摘要】常规带式输送机的设计采用平面受力分析的方法,难以得到滚筒装置的
准确受力状况,因此往往选取较大的安全系数而增大了设备的重量和成本。

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滚筒装置进行强度分析和结构优化,能够得到较合理的安全系数,为改进滚筒装置设计、减轻滚筒装置重量以及提高其综合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4页(P85-88)
【作者】刘军;陈静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河南省郑州市,451191;河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河南省郑州市,451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402
【相关文献】
1.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带式输送机滚筒优化设计 [J], 李欣
2.基于ANSYS的带式输送机滚筒优化设计 [J], 乔李宁
3.基于ANSYS的带式输送机驱动滚筒的优化设计 [J], 卫志军
4.基于ANSYS Workench的带式输送机滚筒轴的优化设计 [J], 胡斌
5.基于Ansys的带式输送机滚筒辐板的优化设计 [J], 姚佳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尾螺旋滚筒的设计及推广

机尾螺旋滚筒的设计及推广

机尾螺旋滚筒的设计及推广李清荣【摘要】在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机尾滚筒采用刮煤板将输送带残留余煤清理到集泥槽中,通过人工用拉杆将集泥槽中余煤排出.这种清煤方式陈旧、生产效率低下、容易引起安全事故.根据煤矿井下运输的实际情况及要求,将原有机尾滚筒改为左右螺旋缠绕在筒体上,内部改为锥体结构,增加了自动清煤的功能.给煤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期刊名称】《山西焦煤科技》【年(卷),期】2010(034)003【总页数】2页(P43-44)【关键词】带式输送机;机尾螺旋滚筒;设计;自动清煤;效益【作者】李清荣【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机电修配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528.1带式输送机是以输送带兼作牵引机构和承载机构的一种运输设备。

由于它具有运输能力大,工作阻力小、耗电量低,单机运距大,且维护简单方便等优良性能,在地面和矿井下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

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和日常的使用维护方法,也已为广大用户所熟悉。

在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机尾滚筒采用刮煤板将输送带残留余煤清理到集泥槽中,通过人工用拉杆将集泥槽中余煤排出。

这种清煤方式陈旧、生产效率低下、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根据煤矿井下运输的实际情况及要求,将原有机尾滚筒改为左右螺旋缠绕在筒体上,内部改为锥体结构,增加了自动清煤的功能。

给煤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1 机尾螺旋滚筒的设计1)设计原则。

a)利用原有DSJ100/100/2×160带式输送机的机尾滚筒座、轴承座,保证与原滚筒具有互换性。

b)设计的螺旋滚筒具有自动清煤功能。

c)提高清煤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设计过程。

为了满足设计原则,先后提出了三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a)螺旋滚筒的组成。

主要由轴承座、钢带、轴、轮毂及内部钢板焊结而成的锥体结构等组成。

b)工作原理:其结构外部为钢带焊接在筒体上,内部为钢板卷焊接成的锥体结构。

通过内部锥体的旋转动作,将输送带残留余煤自动旋出。

带式输送机超大型传动滚筒轴结构优化设计

带式输送机超大型传动滚筒轴结构优化设计

带式输送机超大型传动滚筒轴结构优化设计
卢舟燕;李柳
【期刊名称】《煤矿机电》
【年(卷),期】2024(45)2
【摘要】针对传动滚筒轴长期运行发生疲劳失效的问题,以某超大型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轴为例,从滚筒轴材料选择,再建立滚筒轴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滚筒轴的应力,得到滚筒轴的最大应力主要分布在安装轴承的轴肩过渡位置,基于滚筒轴的应力载荷谱,结合疲劳分析理论,研究计算得到滚筒轴的安全系数。

对于滚筒轴轴肩过渡圆角处损伤最为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以滚筒轴质量最小为目标,通过优化迭代,增大了滚筒轴的安全系数。

对于滚筒轴两端均安装联轴器的工况,特别加大设计安全系数。

该研究对超大型滚筒轴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避免了设计缺陷引起的疲劳破坏。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卢舟燕;李柳
【作者单位】中煤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528
【相关文献】
1.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轴设计中的力学问题
2.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轴的参数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3.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轴强度分析与轻量化设计
4.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轴承故障智能诊断
5.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轴承故障智能诊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驱动式滚筒运输机优化设计说明书

驱动式滚筒运输机优化设计说明书

梧州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驱动式滚筒输送机优化设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名)完成时间 2015 年 12 月梧州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之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摘要本文是关于驱动式滚筒输送机的优化设计,首先对驱动式滚筒输送机作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分析了驱动式滚筒输送机的选型原则及计算方法;然后根据这些设计准则与计算选型方法按照给定参数要求进行选型设计;接着对所选择的输送机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校核。

最后简单的说明了输送机的安装与维护。

目前,驱动式滚筒输送机正朝着长距离,高速度,低摩擦的方向发展。

在驱动式滚筒输送机的设计、制造以及应用方面,目前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在设计制造驱动式滚筒输送机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对于驱动式滚筒输送机的优化设计,通过对比对照,对传统的驱动式滚筒输送机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使得此种类型的驱动式滚筒输送机的使用范围更广泛,更加灵活,并且对今后的选型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驱动式滚筒输送机;设计;传统;参考The Optimum Design of Drive Roller ConveyerAbstract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about the optimum design of the roller conveyor drive first driven roller conveyor has been made a brief overview; then drive roller conveyor has been analyzed the selection principle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has been calculated based on these design criteria and selection meth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iven parameters requirements for selection design; then the conveyor main parts has been checked. The conveyor has been a simple description of the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At present, the driving roller conveyor has been towards long distance, high speed, low friction direction. The driving drum of belt conveyor i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 and application, at present our country and the overseas advanced level compared to still have a large gap, domestically driven roller conveyor has been i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exists many problems.Driven roller conveyor has been the design, optimization design, has been adopt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drive traditional roller conveyor structure has been improved and optimized, this type of drive roller conveyor has been made more widely, more flexible, and has been for future design and selection have been to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Key words:Driving roller type conveyer optimal; Design; Transport; selection目录第一章课题研究的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的参数化计算研究

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的参数化计算研究

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的参数化计算研 究
张 伟 , 李成 华
( . 阳农 业 大 学 工程 学 院 , 阳 1 0 6 ; . 阳理 工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 阳 1 0 6 ) 1沈 沈 18 62沈 沈 1 18
摘要 : 动滚 筒 作 为 带 式 输 送 机 的 核 心部 件 , 模 型 简化 与计 算 长 期 困 扰 着 技 术人 员 。 用 A D 传 其 采 P L语 言 对 有 限元 软件 进 行 二 次 开
用有 限元 法 , 计算 了胀套 联接 滚筒 的安装 预应力 , 以及 预应力 与工作 载荷共 同作用 时 的驱动 滚筒 的应力 分布规
律 。在 国内 , 家保 、 谢 李峰 、 李佳 、 杨相柏 等p 采用 有 限元 方法 从不 同角度对 滚筒 进行 了研究 。本研究 旨在 寻求 滚筒 的有效 计算 方法 , 滚筒 的设 计更加 简 洁方便 , 使 并且 开发 出滚 筒设 计 的专用 设计 程序 , 够分析 滚 筒 的应 能 力、 变、 应 变形 等 , 实现对 滚筒 的轴 、 轮毂 、 腹板 、 皮结构 尺寸 的优化 , 筒 协调各 部件 问的 尺寸关 系 , 设计 出合理 的
Ab t a t As n i o t n a f b l c n e o ,d v u ly c lu ain i e su o h e in h e v u ly w ih s r c : a mp ra t p r o et o v y r r e p l ac l t s a k y is e f r t e d sg .T e h a y p l h c t i e o e b a s ag tn in l n lr e tr u mo n wa su i d h o g r d v lp n o f i e e n s f r u i g e r l re e s a a d ag o q e o me t s t d e tr u h e e eo me t f i t n e lme t ot e s AP wa n DL ln u g . T r u h e e eo me t ot r , t e ul ys i n in o l b o t z d P l y o l b mo e u tb e n h a gae h o g rd v lp n s f wa e h p l ' e dme so c u d e p i e . u l w u d e mi e r s i l i t e a

某矿山主井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的设计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某矿山主井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的设计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一、开题报告输入参数对滑动出现的影响:滚筒和皮带之间摩擦系数的下降会显著降低传动滚筒的传动能力。

为确保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条件,有必要大幅增加皮带预张紧力,即启动前的张紧力。

摩擦系数的大小由传动滚筒的外表设计、滚筒和皮带之间接触区域的即时比压、滚筒的外表状况和皮带的运行外表给出。

潜水站设计给出的包裹角,在输送机运行时几乎保持不变,显示出类似的效果。

皮带预张紧的尺寸(即张紧力)实际上是皮带输送机运行中唯一受影响的参数。

当其尺寸足够时,输送机平稳启动,启动完成后,即使预张紧减小,驱动滚筒的传输容量仍有相当大的储藏。

因此,在稳定运行时, 可以减少皮带预张紧。

就驱动扭矩的行为而言,很明显,在减少启动步骤的数量时,每个开关处会发生更大的动态冲击(驱动扭矩的即时变化值更大),这会导致皮带打滑,也会增加机械驱动部件的应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驱动扭矩的稳定增加是理想的。

图4驱动滚筒对带式输送机动力学模型的求解说明,系统行为对沿BC路线的重量分布非常敏感。

启动长的满载输送机将比局部装载从返回端输送机运输的材料的输送机更平稳。

传动滚筒前皮带的空载局部将导致系统不平衡和振荡,或短时间打滑。

短倾斜输送机在启动过程中可能出现滑动,因此存在重大风险。

这些BCs的驱动器功率是专门针对克服高度差而设计的。

皮带上分支的加速惯性质量和线阻力相对较小。

在下支路中,皮带重量在运动方向上的重力分量可等效于履带阻力,因此皮带下支路的运动无需阻尼。

当调谐(即皮带刚度与自身重量之比)不合适时,皮带打滑可能导致BC下分支发生共振。

上述图表(图10和图11)显示了由驱动滚筒上的第一次滑动引发的下支路振荡。

下分支中张紧力T2的每一次下降都会导致滑动;该系统通过驱动滚筒上摩擦系数口的变化自行驱动,并逐渐进入下分支的共振。

启动前皮带预紧度Tp的降低会加速向共振区的过渡。

图10皮带预紧TP = 300 kN步进式输送机的启动参数图11用于带预张紧TP = 280 kN的陡输送机的启动参数带式输送机启动仿真的结果可以概括如下:在某些情况下,皮带打滑会导致驱动滚筒附近的皮带段振动,即皮带的上下分支或驱动滚筒之间的皮带段振动。

带式输送机滚筒文献综述详解

带式输送机滚筒文献综述详解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系别:工程技术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2015 年4月21日带式运输机整体设计的文献综述前言本次毕业设计是关于普通型胶带输送机选型的设计.首先对胶带输送机作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分析了胶带输送机的选型原则及计算公式;然后按照这些设计准则设计了符合本次设计要求的大倾角下行运输的胶带输送机;接着对所选择的输送机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校核。

同普通胶带输送机一样,大倾角下行运输胶带输送机也是有六个主要部件组成:传动装置,机尾或导回装置,中部机架,拉紧装置,以及胶带.唯一不同的是其胶带上压有花纹,用来增大胶带工作表面的摩擦力,避免物料在速度突然变化时与胶带之间产生滑移。

最后简单的说明了输送机的安装与维护。

现在,胶带输送机正朝着长距离,高速度,低摩擦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出现的气垫式胶带输送机就是其中的一个。

目前,在胶带输送机的设计、制造以及应用上,国内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在设计制造胶带输送机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浪费。

这个问题可以在校核尾架时发现。

本次设计代表了选型设计的一般过程。

对机械的选型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带式输送机是连续运输机的一种,连续运输机是固定式或运移式起重运输机中主要类型之一。

其运行可靠,输送量大,输送距离长,维护简便,适应于冶金煤炭,机械,电力,轻工,建材,粮食等部门,是最常见的运输设备。

带式输送机运输特点是形成装载点到装载点之间的连续物料流,靠连续物料流的整体运动来完成物流从装载点到卸载点的输送。

连续运输机可分为:(1) 具有挠性牵引物件的输送机,如带式输送机,板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斗式输送机,自动扶梯及架空索道等;(2)不具有挠性牵引物件的输送机,如螺旋输送机、振动输送机等;(3) 管道输送机(流体输送),如气力输送装置和液力输送管道。

其中带式输送机是连续运输机中是使用最广泛的,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最常用的连续运输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2011 届2011年 5 月 28 日内容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是关于输送机滚筒的设计,适用于小型的矿山开采等。

首先对胶带输送机作了简单的概述;之后对滚筒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以滚筒作为传送装置的带式输送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其拥有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噪声低、使用寿命长、运转稳定、工作可靠性和密封性好、占据空间小等特点,并能适应在各种恶劣工作环境下工作包括潮湿、泥泞、粉尘多等。

因此国内外将带式输送机广泛应用于采矿、粮食、冶金等各个生产领域,思维的不断开阔、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制造材料的不断改进,带式输送机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保障散料输送工作高效、安全、可靠的运转,并将在社会和经济发展领域继续起到更加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主要是考虑成本与实际的结合。

关键词:滚筒目录1、输送机的概述 (1)1.1 带式输送机的应用 (1)1.2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 (1)2、滚筒 (3)2.1滚筒简介 (3)2.2、滚筒的选择 (4)2.3、滚筒的保养 (5)3、滚筒结构设计 (5)3.1、滚筒的外观尺寸 (5)3.2滚筒壳的设计 (6)3.3、滚筒轴设计 (6)3.4、端盖设计 (7)总结 (8)参考文献 (8)致谢 (9)输送机滚筒设计罗春柳1、输送机的概述1.1 带式输送机的应用带式输送机是连续运输机的一种,连续运输机是固定式或运移式起重运输机中主要类型之一,其运输特点是形成装载点到装载点之间的连续物料流,靠连续物料流的整体运动来完成物流从装载点到卸载点的输送。

在工业、农业、交通等各企业中,连续运输机是生产过程中组成有节奏的流水作业运输线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连续运输机可分为:(1)具有挠性牵引物件的输送机,如带式输送机,板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斗式输送机、自动扶梯及架空索道等;(2)不具有挠性牵引物件的输送机,如螺旋输送机、振动输送机等;(3)管道输送机(流体输送),如气力输送装置和液力输送管道。

其中带输送机是连续运输机中是使用最广泛的,带式输送机运行可靠,输送量大,输送距离长,维护简便,适应于冶金煤炭,机械电力,轻工,建材,粮食等各个部门。

1.2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带式输送机又称胶带运输机,其主要部件是输送带,亦称为胶带,输送带兼作牵引机构和承载机构。

带式输送机组成及工作原理如图2-1所示,它主要包括一下几个部分:输送带(通常称为胶带)、托辊及中间架、滚筒拉紧装置、制动装置、清扫装置和卸料装置等。

图1.1 带式输送机简图1-张紧装置 2-装料装置 3-犁形卸料器 4-槽形托辊5-输送带 6-机架 7-动滚筒 8-卸料器9-清扫装置10-平行托辊11-空段清扫器12-清扫器输送带1绕经传动滚筒2和机尾换向滚筒3形成一个无极的环形带。

输送带的上、下两部分都支承在托辊上。

拉紧装置5给输送带以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拉紧力。

工作时,传动滚筒通过它和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输送带运行。

物料从装载点装到输送带上,形成连续运动的物流,在卸载点卸载。

一般物料是装载到上带(承载段) 的上面,在机头滚筒(在此,即是传动滚筒)卸载,利用专门的卸载装置也可在中间卸载。

普通型带式输送机的机身的上带是用槽形托辊支撑,以增加物流断面积,下带为返回段(不承载的空带)一般下托辊为平托辊。

带式输送机可用于水平、倾斜和垂直运输。

对于普通型带式输送机倾斜向上运输,其倾斜角不超过18°,向下运输不超过15°。

输送带是带式输送机部件中最昂贵和最易磨损的部件。

当输送磨损性强的物料时,如铁矿石等,输送带的耐久性要显著降低。

提高传动装置的牵引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增大拉紧力。

增加初张力可使输送带在传动滚筒分离点的张力增加,此法提高牵引力虽然是可行的。

但因增大必须相应地增大输送带断面,这样导致传动装置的结构尺寸加大,是不经济的。

故设计时不宜采用。

但在运转中由于运输带伸长,张力减小,造成牵引力下降,可以利用拉紧装置适当地增大初张力,从而增大,以提高牵引力。

(2)增加围包角对需要牵引力较大的场合,可采用双滚筒传动,以增大围包角。

(3)增大摩擦系数其具体措施可在传动滚筒上覆盖摩擦系数较大的衬垫,以增大摩擦系数。

通过对上述传动原理的阐述可以看出,增大围包角是增大牵引力的有效方法。

2、滚筒2.1滚筒简介滚筒为圆柱形的零件,分驱动和从动辊。

广泛应用于如圆网印花机、数码打印机,输送设备,造纸等包装机械等各类传动输送系统中。

通常采用无缝钢管制成,也有视不同工艺需要采用诸如铝合金6061T5,304L/316L不锈钢,2205双相不锈钢,铸钢件,实心锻打合金钢芯为材料的。

滚筒的生产主要有辊体初车、初校静平衡、轴头过盈装配焊接、精车和精校动平衡等工序组成。

若对行为公差如圆度、圆柱度和直线度等要求在0.2mm 以下的,则在精车后需要上外圆磨床或轧辊磨床磨削加工。

对表面硬度有要求的,则需要增加热处理工序。

滚筒成型后,出于防锈防腐、耐磨和支撑的需要,还需要表面处理或包覆如喷漆、镀锌、TEFLON喷涂、包橡胶、镀铬、陶瓷喷涂和氧化等工序。

按尺寸来分类,有大型的如造纸机械用辊筒(长度可以达到10米以上,直径在1500mm以上),有小型的如自动流水线上皮带输送上用的平托辊(一般在1米长以内)度以内,直径也在159mm按作用来分,有要保证传递精度的如数码激光打印机上的辊筒,有起压滤作用的如造纸机械上的压光辊,有对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支撑用托辊,有热交换要求的辊筒,也有起重型压滤作用的辊筒等,不一一列举。

滚筒直径选择:25mm、32mm、38mm、42mm、50mm、57mm、60mm、76mm、80mm、89mm。

滚筒材质选择:碳钢镀锌、碳钢镀铬、碳钢包胶、铝合金、不锈钢、ABS 等。

辊筒类型选择:无动力辊筒、单链辊筒、双链辊筒、“O”带辊筒、锥形辊筒、槽型辊筒。

辊筒固定方式:弹簧压入式、内牙轴式、全扁榫式、通轴销孔式。

滚筒制动失灵原因主要有:1、气压大小是否异常,如气泵是否异常,气管是否漏气或堵塞。

2、刹车制动块是否损伤。

3、滚筒两侧的制动盘是否缺损。

4、操作制动开关系统是否有故障,使制动命令传递不畅。

5、动力传递系统是否及时切断动力。

6、对于带式摩擦制动,应检查摩擦带是否松动或摩擦因数下降,应进行调节或更换。

2.2、滚筒的选择1、滚筒的长度选择:不同宽度的货物应选适合宽度的滚筒,一般情况下采用“输送物+50mm”。

2、滚筒的壁厚及轴径选择:按照输送物的重量平均分配到接触的滚筒上,计算出每支滚筒的所需承重,从而确定滚筒的壁厚及轴径。

3、滚筒材料及表面处理:根据输送环境的不同,确定滚筒所采用的材质和表面处理(碳钢镀锌、不锈钢、发黑还是包胶)。

4、选择滚筒的安装方式:根据整体输送机的具体要求,选择滚筒的安装方式: 弹簧压入式, 内牙轴式, 全扁榫式, 通轴销孔式等。

对于弯道机的锥形滚筒,其滚面宽度及锥度视货物尺寸和转弯半径而定。

2.3、滚筒的保养为延长滚筒的使用寿命,必须做好滚筒的保养工作。

1.定期清理滚筒沾上的粉尘等异物。

2.针对本次设计的滚筒,要定期检查滚筒壳与端盖焊接处是否牢固。

3.润滑良好,降低磨损的损失。

4.避免超负荷运转,延长滚筒使用寿命。

3、滚筒结构设计3.1、滚筒的外观尺寸本次设计的滚筒,滚筒端盖和滚筒壳采用焊接连接如图3.1.1的2处,所以滚筒壳的滚镀锌处理要在滚筒端盖和滚筒壳焊接之后完成。

滚筒壳与滚筒端盖的焊接如图3.1.1的1处。

为节省滚筒的生产成本,滚筒轴与滚筒端盖焊接。

滚筒的结构和外观尺寸如图3.12。

图3.1.1图3.1.23.2滚筒壳的设计滚镀锌的滚筒多采用性能较好的酸性镀锌工艺,零件混合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一般情况下,滚镀锌的滚筒最大装载质量多为50到60kg若再增大看似产能提高了,但由于零件混合周期加长致使电镀时间长,使得成本变高。

本着节省成本的前提,本次设计尺寸如图3.2:图3.23.3、滚筒轴设计轴(shaft)是穿在轴承中间或车轮中间或齿轮中间的圆柱形物件,但也有少部分是方型的。

轴是支承转动零件并与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运动、扭矩或弯矩的机械零件。

一般为金属圆杆状,各段可以有不同的直径。

机器中作回转运动的零件就装在轴上。

轴的材料采用碳素钢,碳素钢价格低,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低,通过热处理或化学处理的办法可以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所以我采用45碳素钢作为轴的材料。

结构和尺寸如图3.3:图3.33.4、端盖设计端盖材料为HT200。

HT200抗拉强度和塑性低,但铸造性能和减震性能好,主要用来铸造汽车发动机汽缸、汽缸套、车床床身等承受压力及振动部件。

结构和尺寸如图3.4.1图3.4.1为节省生产滚筒的成本,滚筒轴没有横贯两个端盖,其结构如图3.4.2图3.4.2总结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

经过努力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

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

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

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在这半学期里,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并且不断的提高,在张宏广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从最初的开题报告开始做起,进行设计方案的确定;之后论文整理。

这次的毕业设计,是对我这三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否踏实的检验,让我对这三年中所学知识进行了综合,也让我温习了一些已经快要淡忘的专业知识,并且还学到了一些实际工程经验。

参考文献1 廖念钊主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四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2 东南大学机械学学科组郑文纬、吴克坚主编.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 陈昭怡、吴桂英主编.材料力学.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54 AutoCAD2000机械制图教程.王谟金李茶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5 机械设计基础.银金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致谢在设计(论文)期间都是在张老师全面、具体指导下完成进行的。

张老师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民主而严谨的作风使学生受益非浅,并终生难忘。

感谢张老师在毕业设计工作中给予的帮助。

感谢我的学友和朋友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