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老师》的教学设计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3篇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 3 篇作为一位出色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普通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干切实有效地匡助到我们吗?下面是精心的《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希翼对大家有所匡助。
(1)教材原文课题:习作 5 给动物设计一张名片教材分析:众所周知,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而效劳的。
苏教版国标本设计作文教材力求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次习作是苏教版语文第 5 册的一篇习作,以动物为描写的主题。
在学生认识一些小动物的前题下,通过查阅相公资料,了解动物的形态特征极其生活习性。
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用第一人称简单地介绍小动物,可用列数字,举事例等说明方法。
讲清晰动物的外形特征,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清晰。
与此同时,每一位学生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斗胆创新,给动物设计一张名片。
教学重点: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能够准确表达。
教学难点: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给动物设计一张马趴。
(2)学科设计的理由和依据从课程资源的简介来看,本次习作涉及到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通过上网查资料,认识各种小动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二是能用第一人称,运用准确,清晰的语言,列数字,举事例等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爱慕的一种小动物;三是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和已经形成的文字资料整合起来,给动物设计一张名片,通过如此三步,才完本钱次习作的任务。
由此看来,这次习作本身已经不是传统的单纯的表现小动物的作文练习,它包括了太多的,丰富的内涵,恰好也为我们的学科整合提纲了拓展外延的时机,成为我们发展学科联动设计的依据。
对于名片的设计,《艺术》教材第 5 册的第 5 课,恰好就是学会设计名片。
一张名片的内容包括姓名,地址,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而名片的外观设计更表达了美术学科斗胆想象,动手创造的特点。
学会观察,是小学《科学》教材中反复提到的内容,在各个不同的年段都有所涉及。
指导学生从每一个细节入手,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发展细致入微的观察,包括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形态特征及内在的习性,表达了一种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融合”的妙用——李竹平老师《一匹出色的马》教学启示

智策点课问计李竹平老师执教的《一匹出色的马》一课,最鲜明的特点是“融合”。
在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到想象与表达融合、欣赏景色和体悟情感的融合等。
其实,在实录中展现的许多教学行为的背后,还能发现更多的,也更深刻的“融合”,这恰恰是竹平老师这一课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主题感悟与能力训练的融合语文要素的编排让教师清楚了一个单元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最需训练的语文专项能力是什么。
这是统编教材比较突出的特点。
而新课标则强调“学习主题”,在各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都指出要围绕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
审视课标中所列举的一些学习主题,如“生活中的智慧”“爱与责任”“我爱我家”,都指向内容维度,或者说是精神维度,体现着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竹平老师教学时,特别关注在能力训练中引导学生体悟文本的情感,将学习主题与能力训练做了巧妙的融合。
《一匹出色的马》所在的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可概括为:“读句子,想象画面”。
这一单元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读句子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读好句子。
很多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都能关注到这一点,并且能够扎扎实实地推进。
竹平老师也不例外,对于本单元教学重点的落实,他的教学设计颇具匠心,令人印象深刻。
不同之处在于,竹平老师对学习主题的把握很巧妙。
一开课,他就引导学生回顾了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和《千人糕》,让学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爱?”在检查预习时,竹平老师再次引导学生聚焦学习主题,提出了相关的问题。
这些围绕“关爱”的问题,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文本的主题情境之中。
这节课的结课环节,竹平老“融合”的妙用——李竹平老师《一匹出色的马》教学启示王林波《一匹出色的马》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不仅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还要求学生体会关爱之情。
李竹平老师执教的这一课,达成了主题感悟与能力训练的融合、语句理解与语言表达的融合、语文学习与真实生活的融合。
最新课标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 第二单元 第8课《出色的老师》拓展阅读-赞美老师的成语

最新课标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学期备课素材第二单元第8课《出色的老师》
赞美老师的成语
良师益友:能给人以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春风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与深入。
亦用以称颂师长潜移默化的谆谆教诲。
诲人不倦:教导人时耐心而不知疲倦。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小心谨慎,勤勤恳恳。
尽心尽力:犹“尽心竭力”,谓费尽心力。
尽心竭力:用尽心思,使出全力。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系毫不马虎。
和蔼可亲:谓态度谦温和气,容易接近。
亦作“和蔼近人”
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
形容关怀备至。
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
桃李满天下:比喻优秀人才遍天下。
为到处都有。
亦作“桃李遍天下”,桃李:亦比喻学生。
第1 页共1 页。
《出色的老师》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

(幻灯片1)《出色的老师》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导入:《出色的老师》这篇课文按照“丢失手表—寻找手表—找到手表—受到处罚”这样的顺序记叙||,赞颂的是黑人同学||,但文中利用“我”的情感变化来衬托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情感的变化可谓一波三折。
(幻灯片2)1、丢失手表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从“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可以看出“我”丢失手表后十分难过的心情(点幻灯片)。
(幻灯片3)2、寻找手表我问遍了食堂所有的工作人员||,可是没有一个人见过它。
“问遍”一词可见我(点幻灯片)内心十分焦急||,迫切地想找到手表。
(幻灯片4)3、找到手表天哪||,正是我心爱的电子表。
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来了||,连忙对这位拾金不昧(mèi)的黑大哥表示谢意。
这句话表明(点幻灯片)手表失而复得时“我”极其高兴的情景||,同时饱含对黑大哥感激之情。
(幻灯片5)4、受到处罚我一看||,马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这不就是那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吗?天哪||,是一张四十美元的罚单!我顿时明白了||,告发我的就是那位把表还给我的黑大哥!我用一种极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给我的居然是一种遗憾的笑容||,(幻灯片6)还笑着解释了一句:“这是公德||,这是规则!”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之后||,我愤愤不平地去校园管理处缴纳罚金。
这一段写出了“我”对那位黑人同学情感态度的变化:先是感激不尽(点幻灯片)||,在明白了告发“我”的就是把手表还给“我”的黑人同学时||,觉得困惑(点幻灯片)||,认为这位黑人同学真不讲义气等||;“我愤愤不平地去校园管理处交纳罚金……”进一步表现出“我”对这位黑人同学的不满(点幻灯片)。
感激、困惑、不满让“我”的心情就好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错综复杂。
而这矛盾的心理都是因为“我”对受到学校的惩罚还没有正确的认识。
语文六年级下册《出色的老师》说课稿

语文六年级下册《出色的老师》说课稿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语文六年级下册《出色的老师》说课稿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出色的老师》是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公平规则”,单元重点是了解公平规则,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及规则意识。
为此,本课设计了4个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梗概。
4.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用实际行动遵守社会公德。
其中目标1、2为重点,目标3、4为难点。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导入法,三个板块教学法,启发设疑,循序渐进,扶放结合法。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五步教学程序开展教学:(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意思是说,没有规则,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好。
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国家的法律是一种规则,社会公德是一种规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规则,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2.检查学习效果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强调易错、疑难字形。
指名读课文,初步理解“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3.小结学法高年级的学生看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自学字词,概括出文章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出色的老师》说课稿

出色的老师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出色的老师》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规则与公平,其中既有中国古代的名人轶事,又有当代作者的经历见闻。
学生阅读这些作品,能深切的体会到规则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出色的老师》讲述了黑人大哥为维护公德,不仅归还手表还告发作者,这样看似矛盾的事情。
故事简单易懂、内有悬念,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品味,容易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
二、说教法、学法本篇课文讲的是大学校园里发生的事情,文章结构简单,语言也比较朴实,学生学习理解起来难度不大。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理解为什么说那位黑人是位出色的老师,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说到做到遵循的是诚信的规则,公正护法维护的是法律规则,因为这些规则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可以正常有序地生活,才使得社会得以安定、稳定地发展。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出色的老师。
齐读课题。
3.解题谈话,初识人物。
(二)学习新知1.教师提纲,引导自读。
⑴自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自学生字新词,读读记记,也可以同桌互助,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加以理解。
⑶找出读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解疑。
⑷想一想故事的梗概,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试着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自学交流。
3.反馈,理清条理。
⑴学习生字新词。
①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渎,评议正音。
②教师重点强调:“揣”读chuǎi,不读duān;“昧”读mèi,不读wéi;“屉”读tì,不读shì。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与反思第【1】篇〗《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出色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帮大家的《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3、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1、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谈话: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
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
诗题可理解为?明确: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2、出示自学提纲。
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3、教师开始自学,教师巡视。
4、出示习题,反响检测。
A、读古诗。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
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B、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
一起试着读一读。
)C、交流反响,重点引导:(1)词意: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清扫。
静:干净。
畦: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2)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清扫,干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出色的老师》评课

《出色的老师》评课韩娜刘楠老师讲授的《优秀教师》是《中国语文教材》六年级第二册的精读课文。
这门课的主线很清楚。
在介绍课文后,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然后以“我”对黑人大哥的情感变化为主线,掌握对关键词和句子的感知,体验黑人大哥遵纪守法、维护公共道德的优秀品德,他确实是一位优秀的老师。
最后,他回到中心,让学生们畅谈自己的收获,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刘老师扎实的基本功、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强大的课堂控制能力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让我感到自卑。
1、思路清晰刘老师是个善于取舍的优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我”对黑大哥情感的变化为主线,紧扣重点词句,设计问题精当,环环相扣,优美的过渡语充分显示了刘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让学生在找“我”感情变化的词语,读相关句子,悟黑大哥优秀的品质中感受到“我”首先是高兴黑大哥的捡金不昧,继而困惑于他居然告发“我”,最后在幡然醒悟他是维护公德后产生了敬佩之情,让学生和作者一起溶入到作者那跌荡起伏,一波三折的感情变化中,深刻领悟人物的优秀品质,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二、贴近重点句子,平稳动态,师生互动良好刘老师的课堂扎实而又质朴,语文味很浓,在“我”对黑大哥的感情变化时都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重点词句,利用课体清楚地出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拾金不昧”,“翻然醒悟”“的确出色”这些重点词语的体会,以点带面,使学生更能理解文章中心。
三、合理的教学设计一节好的课也离不开精心的教书设计,刘老师的教书设计,简练概括,中心突出,再辅之以刘老师漂亮的粉笔字,为这节成功的课也增辉不少。
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在理解关键词和句子后,引导学生带着情感阅读课文。
大多数教师采用集体阅读的方式,并认为这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几乎没有影响。
那么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呢?在课堂上,如果学生的阅读不是由任务驱动的,缺乏水平的提升,但他们已经阅读了足够的次数和时间,这种阅读是没有意义的,是被动的,就像“小和尚无心诵经”如果学生在阅读中有思维参与,阅读就会有持久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色的老师》的教学设计
《出色的老师》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梗概。
4.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用实际行动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意思是说,没有规则,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好。
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国家的法律是一种规则,社会公德是一种规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规则,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问题预设归纳: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小结学法:读一篇文章应该从题目开始,从课题中读出意思,发现问题,设定目标,自己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1-2遍,画出生字、新词,自主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
(2)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可一人读,也可组内合作。
(3)小组讨论: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4)默读课文,用几个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学生分组学习
2.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强调易错、疑难字形。
区别:揣——端——湍——踹昧——味屉——届
(2)指名读课文,初步理解“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3)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①先引导学生用三句话概括。
起因:我丢失了心爱的电子手表。
经过:一位黑人学生拾金不昧把手表还给我,却又告发我不守校规使我受到重罚。
结果:收罚金老太太的一席话使及其困惑的我翻然醒悟,认识到黑人学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②再引导学生用三个词概括
丢表——得表受罚——翻然醒悟
3.小结学法
高年级的学生看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自学字词,概括出文章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失魂落魄冥思苦想拾金不昧
失而复得乐极生悲坐立不安
及其困惑愤愤不平翻然醒悟
2.同桌互相批改订正。
3.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快速把它记住。
4.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故事的梗概。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找出中心句,引导质疑。
1.浏览课文,画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
色的老师!”
2.引导质疑:一开始,我就认为那位黑人学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吗?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二)品读课文,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1.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我感情变化的语句,了解变化的原因。
(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2.学生分组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深入品析、理解课文。
(1)“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
①理解“魂魄”,明白“丢了魂魄”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理解这块表对我的重要和我丢表后的伤心。
②去掉这句话中“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这半句,和原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作者把自己伤心之情写得真实、生动的写作方法。
③了解丢失手表如此伤心的原因。
a.教师追问: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电子手表,丢失了可以再买,作者却为什么如此伤心呢?
b.学生联系上下文自由发表意见,体会这块手表对我的意义。
“一对分割万里的手表,时间却一起流动。
再来美国的飞机上,
我不时地看着表上的时间。
”
“在加州的'日子,我也常常看着上的时间,揣测伦捷这时候在干什么。
”
“因为丢失的绝对不只是手表,也不仅仅是时间。
”
(手表传递着真挚的友情,寄托着我对祖国、好友的亲切思念,在异国他乡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2)“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表示谢意。
”
①“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用一个成语说叫——喜极而泣。
我此刻的心情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喜不自胜)
②了解高兴的原因:黑人学生拾金不昧,使我的手表失而复得。
③带着欣喜之情再读这句话,再次体会我对手表的珍爱。
(3)“我一看,马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这不就是那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吗?”
体会反问句式表达的我遇见黑大哥时惊喜与激动的心情。
(4)“我用一种及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①理解“及其困惑”。
讨论:心存感激的我为什么会用及其困惑的眼光来看那位黑人同学呢?
②理解“真不仗义”。
假如你是作者,你认为黑大哥应该怎样做
才算仗义?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体会我困惑与抱怨的心情。
(5)“之后,我愤愤不平地去校园管理处缴纳罚金。
”
①理解“愤愤不平”:十分生气,觉得不公平。
②讨论:“生气”是因为什么?“觉得不公平”又是因为什么?
(6)“老人的话让我翻然醒悟。
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
①理解“翻然醒悟”。
②出示老人的话,用心朗读,体会话中之意。
a.祝贺我的手表失而复得,那是因为黑人学生拾金不昧。
b.遗憾不能帮我减免罚金,那是因为我弄脏教学楼墙壁,违犯了校规,必须受罚。
c.夸赞黑人学生用这种方式教育我,做得对,做得好。
③听了老人的一席话,我翻然醒悟,悟到了什么?
④再次讨论,深入理解:为什么黑人学生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⑤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任何时候遵守规则都是一种素养,它比所有的财富都要宝贵。
读了《出色的老师》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呢?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拓展阅读《美丽的规则》,继续感悟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板书设计
8出色的老师
丢表→得表受罚→翻然醒悟
伤心→高兴、感激、困惑、愤愤不平→翻然醒悟遵守公德维护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