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学习教材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必修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ppt课件

经济体制转轨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
A
C.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
内容
①党的基本路线 ②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③判断实践的标准 ④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⑤社会主义本质 ⑥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巡(1992)
(1)背景:
国际: 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国内: 改革遭遇重重阻力 (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 (3)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
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
一.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巡
(1)背景:
国际: 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国内: 改革遭遇重重阻力
一.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巡
(1)背景:
国际: 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国内: 改革遭遇重重阻力 (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1992)
主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义 市
过程 ③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使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场
标具体化
经 济
④1997年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体
⑤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制
的
①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建 立
意义 ②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内容: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A
C.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
内容
①党的基本路线 ②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③判断实践的标准 ④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⑤社会主义本质 ⑥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巡(1992)
(1)背景:
国际: 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国内: 改革遭遇重重阻力 (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 (3)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
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
一.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巡
(1)背景:
国际: 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国内: 改革遭遇重重阻力
一.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巡
(1)背景:
国际: 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国内: 改革遭遇重重阻力 (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1992)
主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义 市
过程 ③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使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场
标具体化
经 济
④1997年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体
⑤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制
的
①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建 立
意义 ②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内容: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通史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22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课件

2.国有企业改革
开始 以 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开端
展开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展开。 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_____商__品__经济
1992年,十四大确立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 目标 _企__业___
_____制度
意义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国有资产,有利于经济健 康、稳定的发展
(3)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包括闽东南地区、 长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等。
(4)进一步对外开放: ①1992 年,开发 上海浦东 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成为中国 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②从 2004 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世人关注。 (5)对外开放新格局: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 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 全方位 、多层次的新格局。 (6)作用: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和 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第
22
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知识点一 以经济生活为中心
1.农村改革 (1)方针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 经济改革 的序幕。 (2)改革内容: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 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确立过程:
提出
1992年,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__会__ 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发展
1993年,全国人大将《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创新
1997年,十五大指出:“ 非公有制经济 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学习教材PPT课件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集约型
经济方式 粗放型 内 容 特 点
靠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大量增加资 源、资金、劳动力投入的方法,求得 高投入、高消耗、 数量、规模、速度、产值的增长,不 低质量、低产出 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靠 经济效益高、国 科技进步,通过节约挖替,更新改造, 际竞争力强、通 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求得 货膨胀率低、环 经济增长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集约型
境污染少
实现两大目标的方针之二
一、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备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 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既考虑当前发展的 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 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 要位置,使 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 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 良性循环。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 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道 德建设,发展教科文,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 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四有”新人,提高 “两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 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的主要内容: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二是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这又是一次思想大解放
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 的指导地位; ※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的意义:
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21张PPT)

(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 故事》中 1992 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其 有何影响?
提示:源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指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材料二 图片诉说历史,图片见证历史
中国走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道路上
材料一 歌以言志,歌以抒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 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 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 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 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 香……
《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 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 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 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 园……
解析:本题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主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 目标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结合题干 材料分析,A、D 两项的表述错误。B 项没有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与计 划经济的区别。邓小平的本意是要借鉴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来发展社会 主义生产力。故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992 年邓小平“南方 谈话”所发生的背景 是什么?当前温家宝 总理重提“南方谈话” 有何现实意义?
一、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时间:1992 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 (3)主要内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判断的标准应该 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 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与市场不 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 理。 (4)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3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17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x课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形成: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奋斗的行动指南。 (3)写入宪法: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4)文化教育事业 ①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 获得感。文化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 伐等。 (5)国防和军队改革 ①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 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知识点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指导思想: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讲话。 (2)主要内容 ①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 战略决策。 ②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 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3)意义:①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伟大转折。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知识点五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总体国力: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中国的外汇 储备位居全球第一。 (2)基础设施 ①高铁和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均位居世界第一。高铁技术、特高压输 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技术都展示了中国自主 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②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应用,助 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3)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 思想道德基础,为奋进的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PT课件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安徽、四川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全国
家庭联产承包 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 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 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 的”。
7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 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 合作社
意义:城市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15
二、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的题词
16
1、对外开放:
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平等 互利,互守信用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 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17
对外关系
一边倒 两只拳头打人
对外开放
18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9
1978年-1998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占世界的比重变化 示意图
50 40 百 30 分 比 20 10 0 谷物(%) 棉花(%) 油料(%) 肉类(%) 禽蛋(%) 水产品(%)
1978年 1980年 1995年 1998年
10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3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含义
经济体制改革
必要性 农村改革
改 革 开 放
对外开放
城市改革
成
经济特区
就
步骤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 城市
沿海经济 开放区
内地和 边境城市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新格局。
安徽、四川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全国
家庭联产承包 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 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 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 的”。
7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 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 合作社
意义:城市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15
二、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的题词
16
1、对外开放:
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平等 互利,互守信用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 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17
对外关系
一边倒 两只拳头打人
对外开放
18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9
1978年-1998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占世界的比重变化 示意图
50 40 百 30 分 比 20 10 0 谷物(%) 棉花(%) 油料(%) 肉类(%) 禽蛋(%) 水产品(%)
1978年 1980年 1995年 1998年
10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3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含义
经济体制改革
必要性 农村改革
改 革 开 放
对外开放
城市改革
成
经济特区
就
步骤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 城市
沿海经济 开放区
内地和 边境城市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新格局。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综合PPT课件讲义

60年代——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
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综合四:重要的法律文件
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1949年《共同纲领》
一届全国政协
土地改革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宪法
一
届全国人大
1982年宪法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 国必须(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 现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的根本大法;
②完成三
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
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有什么经验教 训?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②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 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一五”时期,农民人均收
入年均增长率达10%左右。1978年后,农民人均收入更是大幅度提高,年
均增长率达12.7%。
材(料1二)“下面一两五幅”图期反间映了,社我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失误与挫折。
国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
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开始实行了家庭 图一
时间 1950~ 1952
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综合四:重要的法律文件
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1949年《共同纲领》
一届全国政协
土地改革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宪法
一
届全国人大
1982年宪法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 国必须(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 现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的根本大法;
②完成三
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
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有什么经验教 训?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②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 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一五”时期,农民人均收
入年均增长率达10%左右。1978年后,农民人均收入更是大幅度提高,年
均增长率达12.7%。
材(料1二)“下面一两五幅”图期反间映了,社我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失误与挫折。
国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
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开始实行了家庭 图一
时间 1950~ 1952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三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共25张PPT)

6、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土地流转”作为新
时期的土地制度后,2009年3月3日,铜陵市第一个土
地流转专业合作社——老观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在铜
陵县东联乡老观村诞生。实行土地流转制度 ①是实
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②有利于维护农民的长远利益 ③
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④改变了土地
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A、①②③
——《反“和平演变”战略与策略》
(2)明确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
①内容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坚持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 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②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 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5、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 实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这主要表明我国
A、商品供求矛盾突出 B、政府放弃了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C、商品价格完全市场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柏林人民拆毁柏林墙
柏林人民在拆毁柏林墙。
世界在变,中国会不会变?! 柏要林墙不第要一变个?缺口!我们能柏否林墙独的善第其一身个。缺口。
Movi中CnHgI国NAAway 而 旦 “题 明我慎 献 。 显们言 词 最 的 1遇 9》 通 的 突 8店和‘到 9材的 女 社《 中 货 出 年 “ 质 在 团 断料了 成改’一租 。 本 , 住的 膨 非 人 1功革‘前 :月 赁 ” 市 把 了,家资就 胀 同 民 …坐 “ 形 市 。为的’所 1…是 、 寻 日 日 她称问收 她 成 场 ”关未正赢号题渔 一 了 的经 常 报 物 广,“得,的有 在梅利 个 一 商f济 的 》 价 了也焦一 r她承o, 人 个 品的 远租让点干租m生 写 在 上 向 带租商和赁她。严 离多的有赁业物企成”活 《 涨 到 严 M家是马重 业为8剥垄价商a中 : 元 幅 谨 社个家了r克削断都问x会店性集垄思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导学训练之十
研究性学习
一、教材概念阐释: 胡耀邦(1915—1989年)
湖南省浏阳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后任共青团区委委员,少共湘东南特委会技 术书记,1933年任中央苏区反帝拥苏总同盟宣传部 长兼青年部长、少共中央局秘书长。同年转入中国共产 党。1934年参加长征,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 部秘书。1935年到达陕北后,任共青团中央局组织 部副部长、宣传部长、秘书长。抗战爆发后,任抗日军 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瓦窑堡一大队政委。1939年 后,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解放战 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代政治部主任、晋察
?
二 十 二、新时期(78—今) 世 纪 三 1、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政治、组织) 次 历 你记得吗? 史 中共历史上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 性 巨 2、拨乱反正 变 ⑴ 平反冤假错案
根本否定了“文革”
(2)《关于建国以来……的决议》
海南省省会海口市的海滨
1、 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的主要目的是 A、纠正“文革”以来“左”的错误 B、否定“两个凡是” 的观点 C、吸取“文革”的教训 D、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A、将工作重心转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济建设上来 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C、拨乱反正、审查并解决冤假错案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恢复高考制度
一、在徘徊中前进(76—78)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思想解放运动 革命导师这种尊重实践的严肃的科学态度,给我 们极大的教育。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 完成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的; 并不认为只要是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 不能改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了。 他们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 坚真理,修正错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毫无偏见。 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 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
B
3、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最主要 的相同点表现在 A、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C B、经济建设中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C、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 D、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D 4、平反冤假错案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治愈十年浩劫给人们造成的巨大创伤 B、为了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C、为了解放思想、安定团结 D、为了向前看,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转变
二、参考文章:
“真理”讨论砸枷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似乎是一个早成共识 的哲学问题。然而在1978年,针对“两个凡是”的僵化教 条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对拨乱反正、解放思想起到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 所谓“两个凡是”,指的是当时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 人提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 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教条。用僵 化停滞的眼光看待毛主席的指示,看待毛泽东思想,是违 背马克思主义的。1978年4月,《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 光在审阅该报“哲学”专刊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一切真 理的标准”的文章时,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篇极为重要的 文章,于是果断作出“组织力量修改,加强现实针对性, 放在一版发”的决定。为了修改好这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 实价值的文章,请
中央党校正在着手同一主题文章的作者孙长江和原作者、 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胡福明共同商讨。两个作者反复修改, 将主题定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中批判了 “两个凡是”的观点,最后经当时的中央党校校长胡耀邦 审定。 1978年5月11日,这篇历时7个多月,进行了10次修改 的文章在《光明日报》上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随后 《人民日报》予以转载,引起举国上下强烈反响。理论界 认为这是一篇历史雄文。 实际上,早在1977年5月,尚未复出的邓小平就发表 谈话,反对“两个凡是”。邓小平说:“两个凡是”不行。 毛泽东同志多次讲过,他的一些话讲错了,他自己犯过错 误,马克思、列宁都犯过错误。又说,一个人讲的每句话 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毛泽东同志说, 一个人能够“三七开”,有七成成绩就很不错了,我死了, 如果后人能够给我“三七开”的评价,我就很高兴很满意
冀军区四纵队政委、三纵队政委、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川北行署主任、川 北军区政委。1952年后,任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第一书记。1956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 1962年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 记。1964年调任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 北局第三书记和第二书记。1975年任中国科学院中共 核心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1977年任中央党校副校长、 中央组织部长。1978年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纪委第三书记。同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宣传部 长。是中共八届、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0年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87年辞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在同年的中共十 三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是第一、二、 三、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和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 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一、在徘徊中前进(76—78)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2.7) 材料二: 1977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将国务院《关于1980年基本 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转发各地区、各部门。 《报告》要求用最大的努力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全国 农业机械化,使农林牧副渔主要作业的机械化水平达 到70%左右。按照这一要求,在四年时间里 ,大中型 拖拉机拥有量需要增长66%,化肥要增长1倍以上。
“两个凡是”
一、在徘徊中前进(76—78)
“四人帮”对十七年教育进行肆意诋毁 和污蔑,说十七年教育把学校变成了“封、 资、修大染缸”,是“培养资产阶级精神 贵族”的场所。攻击广大学生是一年土、 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广州人为领广州图书馆的 借书证排起了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