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采薇(节选)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采薇(节选)》的主要内容,领悟其情感和思想;•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度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采薇(节选)》的主要内容,体会文化内涵;•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否领悟《采薇(节选)》的情感和思想;•学生能否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准备•课文: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展示板书或PPT课件;•各种阅读材料,如有声读物、阅读练习等;•班级音响设备等。

4.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采薇(节选)》的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标题进行分析和猜测。

4.2. 阅读与理解(30分钟)•任选一种阅读方式,如默读、有声读物或轮流朗读等,让学生阅读课文,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主旨和重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和方法,如预测、概括、推断等,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水平。

4.3. 朗读与表达(20分钟)•让学生暂停阅读,进行连读或分段朗读,让学生尽情释放表达欲望,锻炼其语音语调的准确度和表达能力;•对于重点句子或段落,结合情感和语言特点,进行模仿和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4.4. 综合训练与反思(1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进行阅读量的提高,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让学生围绕课文进行创作,如写小作文、画插图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进行整堂课的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所得成果。

本节课中,学生能否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学评价的关键点。

具体评价方式如下:•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其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程度;•对学生进行阅读测试和作业布置,检验其阅读量和阅读质量的提高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语言素养、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第【1】篇〗《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

是一首描写戍卒生活的诗。

这首诗用士兵的口吻,在战后归家途中,追述戍边作战时的苦况,犹如电影用一连串的回忆镜头,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经·采薇》教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经·采薇》教学教案《诗经·采薇》教学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文章的重点字词,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学生齐读课文,重点考查预习情况,之后点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1.字音狁(xiǎnyǔn)不遑(huáng)载饥载渴(zài)我行不来(lài)......孔疚(jiù)靡盬(mígǔ)维棠之华(huā)象弭(m ǐ).....归聘(pìn)四牡骙骙(mǔkuí)小人所腓(féi)雨雪霏霏(yùfēi).......2.字形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戊(戊戌)弥(弥漫)徨(彷徨)戌(戊戌)戎(戎装)弭(消弭)3.解释重点字词岁亦莫止莫,同“暮”。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 薇(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 薇(节选)教案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整体感知
1.检测预习
2.诵读感知:(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提示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2)放录音,听读课文;(3)齐读或点名个读。
3.疏通诗句,理清思路:(1)结合注释,疏通诗句;②疏通诗句,体会情感。
三、文本探究
(一)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它用语言在我们的意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传达一种内在的情感。而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用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像力。
2.以哀情写乐景:清人王夫之在论《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加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
3.对比: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
《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
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语文下册《采薇节选》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语文下册《采薇节选》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采薇(节选)》【教课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掌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况,领会诗人的感情。

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质量和习惯。

培育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想的能力。

【教课重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领会诗人的感情;培育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想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长的历史和绚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到现在浮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很多诗人。

今日我们就一起去赏识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珍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出示古诗,指明读、齐读。

教师指导学习“矣”、“微”、“依”、“霏”生字。

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学生怀疑。

三、指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同学们,你们经过刚刚的自学,认识了哪些与这首诗相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沟通沟通。

假如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大家互帮。

四、检查学习成效、组织讨论经过自学与谈论你们有了那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教师相对发问要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抽查学生说一说诗的粗心。

五、创建情境,加深感悟,指引读背1.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况。

2.老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回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昔,描述了春季和冬季有代表性的自然光景,回忆了自己在军中心情。

3.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明读,师生互读,读后评后议,齐读。

六、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怀疑——联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谈论——感悟背诵七、依据刚刚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指引学生要点领会“喜”字。

八、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九、部署作业采集几首自己喜爱的古诗与同学沟通。

教课反省教课《采薇(节选)》一课时,我第一激情导入课文后,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提出怀疑,而后指引学习生字“矣”、“依”、“思”、“霏,再点拨四个字的奇妙压韵,使学生感觉诗歌神韵独到,读起来有兴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第【1】篇〗一、导入《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哀婉凄美。

今天,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采薇》这古老的歌谣!二、简介《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

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

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检查预习(一)基础知识(齐读)(二)整体把握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四、诵读课文请同学记齐读。

诵读提示:《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

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之美,我们不仅要把握诗歌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下面先由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吧!请大家注意体会这位战士的情感变化.教师配乐朗诵五、品味经典缘情入文轻吟低唱刚才老师在诵读的时候,同学们体会到了感情的变化吗走进任何一篇诗经的作品,我们总会被种种情思所缠绕,这首采薇也不例外,请同学找出这位战士的情感脉络.板书:悲伤—喜悦---悲伤1-3节:悲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悲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士身在何方,又为何而悲身处何时:莫—阳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为何而悲:思乡厌战仇恨如何表现: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意象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重章叠唱: 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比兴:作—柔—刚比喻时间流逝朗读4-5节:壮战士的情感发生变化.此时他又身在何方为何而壮身处何时:春季身在何方: 战场(戎车既驾)为何而壮: 打胜仗(一月三捷)(侧面描写写军容之壮、必胜信心)(“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象弭鱼服”写精良的装备,“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举,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采薇》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反映了西周时期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2. 诗歌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 诗歌意境:描绘了战士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体会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戍卒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2. 朗读: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解读:逐句解读诗句,讲解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4.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战士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5. 背诵: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拓展:介绍《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采薇》(节选)2. 诗歌背景:西周时期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3. 诗歌结构:三章,每章八句,赋、比、兴4. 诗歌意境: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采薇》(节选)。

2. 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描绘一幅戍卒生活的画面。

3. 搜集其他关于戍卒生活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爱国情怀。

但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采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采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采薇》(节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采薇》。

2. 教学难点:理解《采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采薇》,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出示课题,板书《采薇》。

2. 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采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指名朗读:请几位同学朗读《采薇》,检查字音、句读是否正确。

- 齐读:全班齐读《采薇》。

3. 理解诗意-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 汇报交流: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体会情感- 朗读体会: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采薇》,体会诗人的情感。

-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汇报交流: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背诵课文- 自由背诵:请同学们自由背诵《采薇》。

- 指名背诵:请几位同学背诵《采薇》,检查背诵情况。

- 齐背:全班齐背《采薇》。

六、板书设计《采薇》(节选)七、作业设计1. 背诵《采薇》(节选)。

2. 收集其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古诗,与同学交流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正确朗读并背诵了《采薇》,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第【1】篇〗【学情文本定位】《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第二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对《采薇》一诗的学习要求为:熟读;明确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情感态度;最后一章的内容、写法及其作用;前三章重章叠句手法的特点。

此前,学生已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的学习中习得:背诵并写一段赏析文字;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与文章内容的对比中体会《木瓜》一诗的情感。

同时,学生已在本课《氓》一诗的学习中进一步明确了:赋、比这两种表现手法及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因此,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工具书,对诗歌文句的疏通已不是一件难事。

依托已有知识和阅读经验,学生对诗经“六艺”的基本概念也比较清楚,诗歌整体内容的梳理也将比较轻松。

但是,抒情主人公的情绪情感是如何在作品中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体现的,仍是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易产生困惑的问题,《采薇》尤为如此。

《采薇》虽然选自《小雅》,但风格上更接近《国风》,很有民歌的特色。

对其进行指导鉴赏,能够让学生感性地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体会到其中传达出的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以及表达这种质朴的情感所采用的简约而隽永的传情达意的方式。

从课文内容出发,更好地进入情境,可以体会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进而走入人物心灵深处,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文学文本的教育审美价值。

【设计理念】《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

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诵读
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

(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xī) 矣(yǐ) 依(yī) 雨(yù) 霏(fēi)
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

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

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

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
2.诵读诗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春天,天气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冬天,雨雪天气。

)
2.理解“往”和“来”的意思,谈谈从这一“来”一“往”中自己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作者<即诗歌中的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之情。

)
3.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是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是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描写了从军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

(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的思想感情。

)
2.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你能由“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联想到哪些诗句?或者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将自己联想到的诗句或情景写一写。

(联想到的诗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想象到的情景:一位战士出征离开家乡时是杨柳依依的春天,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
采薇(节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家乡和亲人热切思念,
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
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诗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营造活泼欢快的学习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