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习题与答案
(完整word版)建筑材料课后思考题答案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复习思考题1、说明材枓的体积构成与各种密度概念之间的关系。
答:体积是材料占有的空间尺寸。
由于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因而表现出不同的体积。
(1)绝对密实体积和实际密度绝对密实体积即干燥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即材料内部固体物质的体积,或不包括内部孔隙的材料体积。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实际密度。
(2)表观体积和表观密度材料单位表观体积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
表观体积是指包括内部封闭孔隙在内的体积。
其封闭孔隙的多少,孔隙中是否含有水及含水的多少,均可能影响其总质量或体积。
因此,材料的表观密度与其内部构成状态及含水状态有关。
(3)材料的自然体积与体积密度材料的自然体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即整体材料的外观体积(含内部孔隙和水分)。
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材料的堆积体积与堆积密度材料的堆积体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的总体外观体积。
松散堆积状态下的体积较大,密实堆积状态下的体积较小。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何谓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材料的耐水性如何表示?答:当润湿边角θ≤90°时,材料能被水润湿表现出亲水性,称为材料的亲水性;当θ>90°时,材料不能被水润湿表现出憎水性,称为材料的憎水性。
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明显下降的性质。
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如下式: gbR f f K式中:KR——材料的软化系数fb——材料在饱和吸水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f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3、试说明材料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答: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两侧有温差时,热量由高温侧流向低温侧传递的能力,常用导热系数表示。
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2)孔隙状况;(3)环境温度。
(或λ的影响因素:组成、结构,孔隙率、孔隙特征、受潮、受冻)4、说明提高材料抗冻性的主要技术措施。
建筑材料的复习题及答案

建筑材料的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A. 强度B. 耐久性C. 可塑性D. 耐火性答案:C2. 建筑材料的强度通常是指:A. 材料的抗拉强度B. 材料的抗压强度C. 材料的抗剪强度D. 材料的抗弯强度答案:B3.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主要是指材料的:A. 抗老化性能B. 抗腐蚀性能C. 抗冻融性能D. 以上都是答案:D4. 耐火材料的分类依据是:A. 耐火度B. 耐火时间C. 耐火材料的化学成分D. 耐火材料的物理结构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A. 水泥B. 细骨料C. 粗骨料D. 外加剂答案:A, B, C, D2. 钢材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A. 屈服强度B. 抗拉强度C. 延伸率D. 硬度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材料的密度越大,其强度越高。
(对/错)答案:错2.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与其抗老化性能无关。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简述水泥的硬化过程。
答案:水泥的硬化过程主要包括水化反应和结晶过程。
水泥加水后,其中的硅酸盐、铝酸盐和铁酸盐等成分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产物,如硅酸钙凝胶和氢氧化钙等。
这些水化产物逐渐填充水泥颗粒间的空隙,形成坚硬的水泥石结构,从而使水泥硬化。
2. 描述钢材的冷加工和热加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答案:钢材的冷加工是通过在室温下对钢材进行塑性变形,如冷拉、冷弯等,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但同时会降低其塑性和韧性。
热加工则是在高温下对钢材进行塑性变形,如热轧、热锻等,可以改善钢材的塑性和韧性,但会降低其强度和硬度。
五、计算题1. 已知某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30MPa,试计算其抗压强度对应的标准值。
答案:根据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值计算公式,标准值 = 试件抗压强度 / 1.645。
因此,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标准值为 30MPa /1.645 ≈ 18.24MPa。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练习(含答案)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练习班级姓名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密度2.表观密度3.孔隙率4.吸水性5.吸湿性6.耐水性7.抗冻性8.抗渗性(不透水性)9.P810.强度11.弹性12.韧性(冲击韧性)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3分)1.2.材料的吸水性除取决于材料的成份外,还取决于材料孔隙率和孔隙构造特征。
3.材料的孔隙率与密实度,都是表示材料的密实程度,两者数值关系是 P+D=1。
4.同种材料,当表观密度增大时,材料的孔隙率减小,强度增大,密度不变。
ρ0= m/V0 V0越小, V孔隙越小5.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材料体积内固体物质的实体积,不包括孔隙体积;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包括孔隙体积在内的固体实体积;堆积体积不但包括孔隙体积,而且还包括颗粒间的空隙.6.材料的含水率值,除与组成和构造有关外,还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7.材料抗渗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本身的孔隙特征和孔隙率。
8.材料抗冻性能的好坏是依据抗冻等级来评定的。
材料的抗冻性合格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不破坏,其强度下降和质量损失均不超过规定的数值。
9.材料抗折强度计算公式是 f折 =3FL/2bh2,其使用条件是该试件为矩形截面试件和两支点中间受一集中力。
10.材料的强度与组成和构造特点有关,结构越均匀、越密实,强度越大。
11.材料的构造特征主要是指和等。
12.材料的软化系数波动在 0-1 之间,软化系数越小说明材料吸水饱和后强度越低,耐水性越差。
长期受水浸泡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重要建筑物其结构材料的软化系数大于0.85 ,次要建筑物或受潮较轻的情况下材料软化系数不应少于0.75 。
13.材料受力后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按材料破坏前的变形情况,可将材料分为脆性材料与韧性材料。
14、量取10L气干状态的卵石,称重为14.5㎏,又取500g烘干的该卵石,放入装有500ml水的量筒中,静置24h后,水面升高为685ml。
建筑材料复习题及答案新

第一单元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三、单项选择题B 1.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_______降低。
A、密度B、表观密度C、憎水性D、抗冻性A2.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________。
A、吸水性B、吸湿性C、耐水性D、渗透性A 3.含水率为10%的湿砂220g,其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
A、19.8gB、22gC、20gD、20.2gC 4.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
A、表观密度B、堆积密度C、密度D、强度B 5、颗粒材料的密度为ρ,表观密度为ρ0,堆积密度为ρ0′,则存在下列关系()A. ρ>ρ0′>ρ0B.ρ>ρ0 >ρ0′C. ρ0>ρ>ρ0′D. ρ0′>ρ>ρ0D 6、能对冻融破坏作用起到缓冲作用的是()A、开口孔隙B、粗大孔隙C、毛细孔隙D、闭口孔隙D 7.碳素结构钢的牌号表示()A.抗拉强度B.塑性C.韧性D.屈服强度C 8.钢材中,碳元素含量增加,可明显增加其()A、可焊性B、塑性C、脆性和硬度D、韧性A 9、钢材的屈强比越大,则其()A、利用率越高,安全性越低B、利用率越低,安全性越低C、利用率越高,安全性越高D、利用率越低,安全性越高B 10.沥青老化的过程是沥青组分发生递变,其变化的规律为()A、树脂→油分→地沥青质B、油分→树脂→地沥青质C、地沥青质→油分→树脂D、油分→地沥青质→树脂第二单元无机胶凝材料二、选择题C 1.水泥熟料中水化速度最快,28 d水化热最大的是________。
A、C3SB、C2SC、C3AD、C4AFA 2.以下水泥熟料矿物中早期强度及后期强度都比较高的是________。
A、C3SB、C2SC、C3AD、C4AFB 3.水泥浆在混凝土材料中,硬化前和硬化后是起________作用。
A、胶结B、润滑和胶结C、填充D、润滑和填充A 4.石灰膏在储灰坑中陈伏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A、充分熟化B、增加产浆量C、减少收缩D、降低发热量B 5.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其体积发生微小膨胀的是________作用。
电大《建筑材料》章节形考作业及答案

第2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共34题答对20题及以上为合格)1.材料化学组成的不同是造成其性能各异的主要原因,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通常需研究(A)A.材料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B.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C.材料的颗粒大小和分子式D.材料的元素数量和种类2.矿物组成和元素组成是造成材料性能各异主要原因,其中材料的矿物组成主要是指(A)A.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团组成形式各异的现象B.元素组成不同,但分子团组成形式各异的现象C.元素组成相同,分子团组成形式也相同的现象D.元素组成不同,分子团组成形式相同的现象3.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是指(A)A.材料在原子、离子、分子层次上的组成形式B.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有确定的几何位置关系C.材料的构造D.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呈无序浑沌状态4.建筑钢材的微观结构形式是(A)A.晶体结构B.玻璃体结构C.胶体结构D.纤维体结构5.下列建筑材料的构造属于致密状构造的是(B)A.木材B.玻璃C.石膏制品D.加气混凝土6.下列关于材料构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致密状构造完全没有或基本没有孔隙B.材料在宏观可见层次上的组成形式称为构造C.多孔状构造材料一般为轻质材料D.胶合板、复合木地板、纸面石膏板、夹层玻璃都是纤维状构造7.材料实体内部和实体间常常部分被空气所占据,一般称材料实体内部被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为( B )A.间隙B.孔隙C.孔隙D.缝隙8.用来说明材料孔隙状况的三个指标分别是(D)A.孔隙面积、孔隙大小、孔隙率B.孔隙个数、孔隙大小、孔隙率C.孔隙连通性、孔隙大小、孔隙面积D.孔隙率、孔隙连通性和孔隙直径9.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B)A.表观密度B.密度C.体积密度D.堆积密度10.材料的密室度指的是(B)A.在材料的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B.材料的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满的程度C.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实体体积填充的程度D.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11.亲水材料的润湿角一般小于( A )A.900B.1200C.1500D.180012.材料的吸水性是指( C )A.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质B.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达饱和的能力C.材料在长期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D.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13.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 D )A.比热B.热容C.导电性D.导热性14.下列关于耐燃性和耐火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A.耐燃性是指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可否燃烧的性质B.耐火的材料不一定耐燃,耐燃的一般都耐火C.耐火性是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D.钢材虽为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但其耐火性却较差,使用时须进行特殊的耐火处理15. 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 B )A.刚度B.强度C.韧性D.脆性16.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可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 B ) A.一般情况下,大试件的强度往往小于小试件的强度B.一般情况,试件温度越高,所测强度值越高C.强度等级是材料按强度的分级D.比强度是指材料的强度与其体积密度之比,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指标17.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能完全恢复到变形前形状的性质称为材料的( B )A.塑性B.弹性C.韧性D.刚性18.下列关于材料弹性和塑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A.弹性和塑性是材料的变形性能B.弹性模量E值愈大,说明材料在相同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愈大C.完全弹性的材料实际是不存的,大部分材料是弹性、塑性分阶段或同时发生的D.弹性和塑性主要描述的是材料变形的可恢复特性19. 在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可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称为( C )A.弹性B.刚性C.韧性或冲击韧性D.脆性20. 下列关于韧性和脆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路面、桥梁、吊车梁及有抗震要求的结构都要考虑材料的韧性B.与韧性材料相比,脆性材料对抵抗冲击荷载和承受震动作用是相当不利的C.砖、石材、陶瓷、玻璃、混凝土、铸铁等都是脆性材料D.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是抗压强度远小于于抗拉强度,破坏时的极限应变值极大21.材料表面耐较硬物体刻划或压入而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 A )A.硬度B.强度C.刚度D.耐磨性22.下列关于材料耐磨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磨损率等于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磨损前后的质量差与试件受磨表面积之积B.耐磨性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C.耐磨性用磨损率表示D.磨损率越大,材料的耐磨性越差23.材料使用过程中,在内、外部因素材料密度试验的目的作用下,经久不破坏、不变质,保持原有性能的性质称为(A)A.耐久性B.强度C.刚度D.耐磨性24.下列关于材料耐久性能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钢材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其大气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B.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外部作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C.材料的耐久性是一综合性能,不同材料的耐久性往往有不同的具体内容D.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以抗渗性、抗冻性、抗腐蚀性和抗碳化性所体现25.材料密度试验的目的是()A.测定材料的密度,计算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B.测定颗粒状材料的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体积的表观体积C.测定材料的体积密度,用来确定材料外观体积和孔隙率D.测定材料的堆积密度,计算材料的质量及空隙率26.材料密度试验不需要的仪器是(A)A.游标卡尺B.李氏瓶C.天平D.烘箱27.材料表观密度试验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应大于(A)A.0.02g/cm3B.0.04g/cm3C.0.06g/cm3D.0.08g/cm328.下列关于材料表观密度试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试验目的是测定颗粒状材料的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体积的表观体积,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B.容量瓶法用来测定石子的表观密度,广口瓶法用来测定砂的表观密度C.测定的表观密度ρ′应精确至0.01g/cm3D.容量瓶法测定试验表观密度时,应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29.几何形状规则的材料在测体积密度时,第一步应(A)A.用游标卡尺量出试样尺寸,计算出试样的体积B.称出蜡封试样在水中的质量C.称出蜡封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D.用广口瓶法测定试验的表观密度30.下列关于材料体积密度试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试验准备时应将试样5块放入烘箱内,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量B.试验准备时当不规则试样溶于水或其吸水率小于0.5%,则须对试样进行蜡封处理C.测定的体积密度应精确至10kg/m3D.几何形状不规则的材料,体积密度的测试采用“排液法31.下列关于测定砂、石子堆积密度试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测定砂堆积密度时,需先用浅盘装砂约3L,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B.堆积密度等于松散堆积密度和紧密堆积密度之和C.试验准备时应筛除公称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D.测定石子堆积密度时,需用四分法缩分至规定的质量,在(105±5)℃的烘箱内烘干32.测定砂的堆积密度时,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应精确至(D)A.0.02g B.0.04g C.0.06g D.1g33. 孔隙率P计算公式%10010⨯⎪⎪⎭⎫⎝⎛-=ρρP式中ρ0为(D)A.材料的堆积密度B.材料的密度C.材料的体积密度D.材料的表观密度34.空隙率P′计算公式%10010⨯⎪⎪⎭⎫⎝⎛''-='ρρP式中ρ0′为(A)A.材料的堆积密度B.材料的密度C.材料的体积密度D.材料的表观密度第3章建筑石材(共10题答对6题及以上为合格)1.造岩矿物是指(A)A.组成岩石的矿物B.组成岩石的化合物C.组成岩石的单质D.组成岩石的元素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为(B)A.单矿岩B.多矿岩C.白云岩D.双矿岩3.由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到地表附近或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称为(A)A.岩浆岩B.石灰岩C.沉积岩D.变质岩4.下列关于岩石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岩石的硬度大,强度也高B.岩石的抗压强度很大,抗拉强度也很大C.岩石的抗压强度取决于其母岩的抗压强度D.岩石是典型的塑性材料5.毛石指的是(b)A.由爆破后,经打磨后获得的石块B.由爆破直接获得的石块C.由料石加工获得的石块D.由条石打磨好的石块6.毛石按平整度可分为(A)A.平毛石和乱毛石B.粗毛石和乱毛石C.粗毛石和细毛石D.平毛石和细毛石7.料石(又称条石)是由( C )A.爆破直接获得的B.花岗岩等质地比较均匀的岩石开采琢制而成的C.人工或机械开采出的较规则的六面体石块,略经加工凿琢而成的D.乱毛石略经加工而成8.料石按其加工后的外形规则程度,分为(A)A.毛料石、粗料石、半细料石和细料石B.毛料石、乱料石、平细料石和细料石C.毛料石、平料石、半细料石和乱料石D.毛料石、粗料石、平细料石和乱料石9.下列关于天然花岗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A.花岗石常呈整体均粒状结构,称为花岗结构B.花岗石构造致密、强度高、密度大、吸水率极低、质地坚硬、耐磨C.花岗石属碱性石材D.花岗石板材主要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或装饰等级要求较高的室内外装饰工程10.下列关于天然大理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天然大理石质地较密实、抗压强度较高、吸水率低、质地较软,属碱性中硬石材B.绝大多数大理石板材只宜用于室外C.天然大理石板材是装饰工程的常用饰面材料D.天然大理石易加工、开光性好,常被制成抛光板材第4章气硬性胶凝材料(共25题答对15题及以上为合格)1. 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碳酸钙B.氧化钙和氧化镁C.氢氧化钙D.硫酸钙2. 通常所说的建筑消石灰粉其实就是(D)A. 生石灰B. 生石灰粉C. 石灰膏D. 熟石灰粉3. 石灰(CaO)加水之后水化为熟石灰[Ca(OH)2]的过程,称为(B)A. 石灰的硬化B. 石灰的熟化C.石灰的陈伏D. 石灰的老化4. 生石灰水化的特点是体积增大(D)A. 4-5倍B. 3-5倍C. 2-3倍D. 1-2.5倍5. 在内部,对强度增长起主导作用的是(C)A. 碳酸化硬化B. 干燥硬化C. 结晶硬化D. 吸水硬化6. 下列不作为评判生石灰质量好坏标准的一项是(D)A.石灰中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高低,B. 过火石灰和欠火石灰的含量多少及其它作为主要指标来评价其质量优劣的C. 杂质含量的多少D. 水化过程中的放热量7. 熟石灰粉颗粒愈细,有效成分愈多,其品质(C)A. 愈差B.不变C. 愈好D. 不能确定8.下列关于石灰技术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良好的保水性B. 凝结硬化慢、强度低C. 吸湿性强D. 耐水性差9.下列关于石灰应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 在石灰的储存和运输中必须注意,生石灰要在干燥环境中储存和保管B. 若储存期过长必须在密闭容器内存放C. 运输中要有防雨措施D. 磨细生石灰粉在干燥条件下储存期一般不超过一年10. 建筑上常用的石膏,其主要生产原料是(D)A. 熟石膏B. 天然二水石膏C. 生石灰D. 熟石灰11. 石膏的品种很多,虽然各品种的石膏在建筑中均有应用,但是用量最多、用途最广的是(A)A. 建筑石膏B. 高强度石膏C. 低强度石膏D. 模型石膏12. 建筑石膏与适量的水混合后,起初形成均匀的石膏浆体,但紧接着石膏浆体失去塑性,成为坚硬的固体,其原因是(A)A. 半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二水石膏,并逐渐凝结硬化B. 二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半水石膏,并逐渐凝结硬化C. 半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二水石膏,并逐渐软化D. 二水石膏遇水后,将重新水化生成半水石膏,并逐渐软化13. 建筑石膏凝结硬化的过程需要(A)A. 放出热量B. 吸收热量C. 不放出,也不吸收D. 不能确定14. 建筑石膏的技术要求主要有(A)A. 细度、凝结时间和强度B. 细度、色泽和强度C. 色泽、凝结时间和强度D. 细度、凝结时间和色泽15. 建筑石膏呈洁白粉末状,密度约为(A)A. 2.6-2.75 g/㎝3B. 3.6-3.75 g/㎝3C. 4.6-4.75 g/㎝3D. 5.6-5.75 g/㎝316.下列关于石膏性质特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 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凝结硬化快B. 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孔隙率高,表观密度小,保温、吸声性能好C. 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耐水性、抗冻性好D. 与石灰等胶凝材料相比,防火但不耐火17. 建筑石膏容易受潮吸湿,凝结硬化快,因此在运输、贮存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C)A. 防火B. 震荡C. 受潮D. 脱水18.水玻璃的最主要成分是( C )A. 纯碱B. 石英砂C. 硅酸钠D. 碳酸钠19. 水玻璃的化学通式为(D)A. SiO2B. Na2CO3C. CO2D. R2O·nSiO220.下列关于水玻璃的硬化说法错误的是(A)A. 水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凝结与硬化速度非常快B. 在空气中,水玻璃能与CO2发生反应,生成硅胶C. 在水玻璃中加入硬化剂可加速水玻璃的凝结硬化D. 水玻璃的模数和密度对于凝结、硬化速度影响较大21.下列环境条件最有利于水玻璃凝结硬化的是(B)A. 温度高,湿度大B. 温度高、湿度小C. 温度低,湿度小D. 温度低,湿度大22.下列有关水玻璃的性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A. 水玻璃硬化后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B.硬化后的水玻璃,其主要成分为SiO2,所以它的耐碱性能很高C. 水玻璃硬化形成SiO2空间网状骨架,因此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D.以镁质耐火材料为骨料配制水玻璃混凝土,其使用温度可达1100℃23.相对来讲,与水玻璃硬化后的强度关系最小的一项是(B)A. 水玻璃模数、密度、固化剂用量及细度B.水玻璃的价格,运输方式C. 填料、砂和石的用量D. 配制、养护、酸化处理等施工质量24. 下列有关水玻璃的应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 水玻璃可用来涂刷石膏制品表面,浸渍多孔性材料B.水玻璃可用来配制防水剂C. 水玻璃可用来配置混凝土D. 以水玻璃涂刷石材表面,可提高其抗风化能力,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25.以水玻璃为基料,加入二种或四种矾的水溶液,称为(C)A. 二矾或四矾吸水剂B. 二矾或四矾憎水剂C. 二矾或四矾防水剂D.二矾或四矾润滑剂第5章水泥(共25题答对15题及以上为合格)1.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主要是(B)A.石膏和石灰B.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C.石灰质原料和水D.黏土质原料和石膏2.为调整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在生产的最后阶段还要加入( B ) A.页岩B.石膏C.生石灰D.花岗岩3.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组分包括(A)A.硅酸盐水泥熟料、石膏和混合材料B.硅酸盐水泥生料、石膏和混合材料C.石灰、石膏和混合料D.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和混合材料4.提高硅酸三钙的相对含量,就可以制得(C)A.防冻水泥B.高热水泥C.高强水泥和早强水泥D.低热水泥5.混合材料也是通用硅酸盐水泥中经常采用的重要组成材料,主要是指(C)A.调节水泥粗细度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B.矿物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C.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强度等级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D.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而加入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6.水泥经高温灼烧以后的质量损失率称为(A)A.烧失量B.含碱量C.不容物率D.细度7.从水泥加水拌和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称为(B)A.终凝时间B.初凝试讲C.凝结时间D.固结实践8.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适当的性质称为(C)A.烧失量B.含碱量C.安定性D.细度9.水泥的抗压强度最高,一般是抗拉强度的(C)A.1~2倍B.2~4倍C.10~20倍D.50~100倍10.为了便于识别,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包装袋上要求用( C )A.黑字印刷B.绿字印刷C.红字印刷D.蓝字印刷11.水泥存放期一般不应超过(D)A.7天B.21 天C.1个月D.3个月12.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速度表现为( A )A.早期快后期慢B.早期慢后期快C.早期慢中间快后期慢D.早期慢中间慢后期快13.硬化后的水泥浆体称为( A )A.水泥石B.混凝土C.石膏D.碳酸钙14.水灰比是指水泥浆中水与水泥的( B )A.密度之比B.质量之比C.体积之比D.细度之比15.水泥水化的临界温度为( B )A.-5o C B.0o C C.5o CD.10o C16. 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 D)A.15minB.25minC.35minD.45min17.硅酸盐水泥的细度其比表面积应不小于( B )A.400m2/kg B.300m2/kgC.200m2/kg D.100m2/kg18. 水泥石中引起腐蚀的组分主要是( A )A.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B.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C.氢氧化钙和氧化钙D.氢氧化钙和碳酸钙19.下列关于防止水泥石腐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当水泥石遭受软水等侵蚀时,可选用水化产物中氢氧化钙含量较少的水泥B.水泥石如处在硫酸盐的腐蚀环境中,可采用铝酸三钙含量较低的抗硫酸盐水泥C.降低水泥石的密实度,可使水泥石的耐侵蚀性得到改善D.当侵蚀作用比较强烈时,需在水泥制品表面加做保护层20. 预拌砂浆施工时,施工环境温度宜为( B )A.0℃~15℃B.5℃~35℃C.-5℃~25℃D.0℃~35℃21.下列关于预拌砂浆使用基本要求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A.预拌砂浆的品种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等的要求确定B.不同品种、规格的预拌砂浆可以混合使用C.五级风及以上、雨天和雪天的露天环境条件下,不应进行预拌砂浆施工。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附答案)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一、填空题1.材料的实际密度是指材料在( 绝对密实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
用公式表示为( ρ=m/V )。
2.材料的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 自然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
用公式表示为(ρ0=m/V0 )。
3.材料的外观体积包括(固体物质)和( 孔隙 )两部分。
4.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散粒状、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 单位体积 )的质量,其大小与堆积的( 紧密程度 )有关。
5.材料孔隙率的计算公式是( 01 ),式中ρ为材料的( 实际密度 ),ρ0为材料的( 体积密度 )。
6.材料内部的孔隙分为( 开口 )孔和( 闭口 )孔。
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孔隙率越大,且连通孔隙越多的材料,则其强度越(低),吸水性、吸湿性越(大)。
导热性越(差)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7.材料空隙率的计算公式为( ''001 )。
式中0为材料的(体积)密度,0ρ'为材料的( 堆积 )密度。
8.材料的耐水性用( 软化系数)表示,其值越大,则耐水性越( 好 )。
一般认为,( 软化系数 )大于( 0.80 )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
9.材料的抗冻性用( 抗冻等级 )表示,抗渗性一般用( 抗渗等级)表示,材料的导热性用( 热导率 )表示。
10.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则材料的导热性越( 差 ),保温隔热性能越( 好)。
常将导热系数(k m w *175.0≤)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二、名词解释1.软化系数:材料吸水饱和时的抗压强度与其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的比值。
2.材料的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3.材料的强度:材料抵抗外力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期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破坏,也不易失去其原有性能的性质。
5.材料的弹性和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称为塑性。
建筑材料总练习题及答案

建筑材料总练习题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一、是非题:(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软化系数越大的材料,其耐水性能越差。
( -)ﻫ2、吸水率小的材料,其孔隙率一定小。
( - )ﻫ3、材料受潮或冰冻后,其导热系数都降低.( -)4、具有粗大孔隙的材料,其吸水率较大;具有细微且连通孔隙的材料,其吸水率较小。
( -)ﻫ5、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其抗冻性越差。
(-)6、材料的抗冻性仅与材料的孔隙率有关,与孔隙中的水饱和程度无关.(-)ﻫ7、相同种类的材料,其孔隙率越大,强度越低.(+)8、在材料抗压试验时,小试件较大试件的试验结果偏大。
(+)ﻫ9、材料进行强度试验时,加荷速度快者较加荷速度慢者的试验结果值偏大。
(+)10、把某种有孔的材料,置于不同湿度的环境中,分别测得其密度,其中以干燥条件下的密度最小.(-)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1、当材料的润湿边角θ为( a )时,称为憎水性材料。
a、>90°b、≤90°c、0°ﻫ2、当材料的软化系数为( a )时,可以认为是耐水材料.a、〉0。
85b、〈0。
85c、=0。
75ﻫ3、颗粒材料的密度为ρ,视密度为ρ′,松散容重为ρ0′,则存在下列关系(c)。
ﻫa、ρ〉ρ0′〉ρ′b、ρ′〉ρ〉ρ0′c、ρ〉ρ′〉ρ0′4、含水率为5%的砂220g,其干燥后的重量是( )g。
a、209 b、209。
52 c、2105、材质相同的A、B两种材料,已知容重γA〉γB,则A材料的保温效果比B材料(b)。
a、好b、差 c、差不多ﻫ三、填充题ﻫ1、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材料的容重(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2、材料的吸水性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吸湿性大小用(含水率)表示.3、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在长期(水)作用下,(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建筑材料课后思考题地答案解析和习题集答案解析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复习思考题1、说明材枓的体积构成与各种密度概念之间的关系。
答:体积是材料占有的空间尺寸。
由于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因而表现出不同的体积。
(1)绝对密实体积和实际密度绝对密实体积即干燥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即材料内部固体物质的体积,或不包括内部孔隙的材料体积。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实际密度。
(2)表观体积和表观密度材料单位表观体积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
表观体积是指包括内部封闭孔隙在内的体积。
其封闭孔隙的多少,孔隙中是否含有水及含水的多少,均可能影响其总质量或体积。
因此,材料的表观密度与其内部构成状态及含水状态有关。
(3)材料的自然体积与体积密度材料的自然体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即整体材料的外观体积(含内部孔隙和水分)。
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材料的堆积体积与堆积密度材料的堆积体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的总体外观体积。
松散堆积状态下的体积较大,密实堆积状态下的体积较小。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何谓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材料的耐水性如何表示?答:当润湿边角θ≤90°时,材料能被水润湿表现出亲水性,称为材料的亲水性;当θ>90°时,材料不能被水润湿表现出憎水性,称为材料的憎水性。
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明显下降的性质。
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如下式:式中:KR ——材料的软化系数fb ——材料在饱和吸水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fg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3、试说明材料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答: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两侧有温差时,热量由高温侧流向低温侧传递的能力,常用导热系数表示。
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2)孔隙状况;(3)环境温度。
(或λ的影响因素:组成、结构,孔隙率、孔隙特征、受潮、受冻)4、说明提高材料抗冻性的主要技术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材料的密度就是指材料在( 绝对密实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
用公式表示为( ρ=m/V )。
2、材料的表观密度就是指材料在( 自然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
用公式表示为(ρ0=m/V 0 )。
3、材料的表观体积包括(固体物质)与( 孔隙 )两部分。
4、材料的堆积密度就是指(散粒状、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 单位体积 )的质量,其大小与堆积的( 紧密程度 )有关。
5、材料孔隙率的计算公式就是( ρρ01-=P ),式中ρ为材料的( 密度 ),ρ0为材料的( 表观密度 )。
6、材料内部的孔隙分为( 开口 )孔与( 闭口 )孔。
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孔隙率越大,且连通孔隙越多的材料,则其强度越(低),吸水性、吸湿性越(大)。
导热性越(差)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7、材料空隙率的计算公式为( 0'0'1ρρ-=P )。
式中0ρ为材料的(表观)
密度,0
ρ'为材料的( 堆积 )密度。
8、材料的耐水性用( 软化系数)表示,其值越大,则耐水性越( 好 )。
一般认为,( 软化系数 )大于( 0、85 )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
9、材料的抗冻性用( 抗冻等级 )表示,抗渗性一般用( 抗渗等级)表示,材料的导热性用( 导热系数 )表示。
10、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则材料的导热性越( 差 ),保温隔热性能越( 好)。
常将导热系数(k m w *23.0≤)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二、名词解释
1、软化系数:材料吸水饱与时的抗压强度与其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的比值。
2、材料的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3、材料的强度:材料抵抗外力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期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
不破坏,也不易失去其原有性能的性质。
5、材料的弹性与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
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
为弹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仍保持变
形后的形状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称为塑性。
三、简述题
1、材料的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采用体积吸水率来反映材料的吸水性?
答:质量吸水率就是材料吸收水的质量与材料干燥状态下质量的比值;
体积吸水率就是材料吸收水的体积与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的比值。
一般轻质、多孔材料常用体积吸水率来反映其吸水性。
2、什么就是材料的导热性?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材料的导热性就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与材料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构、密实程度、含
水状态等因素有关。
3、材料的抗渗性好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提高材料的抗渗性? 答:材料的抗渗性好坏主要与材料的亲水性、憎水性、材料的孔隙率、
孔隙特征等因素有关。
提高材料的抗渗性主要应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减少材料内部的开口孔与毛细孔的数量。
4、材料的强度按通常所受外力作用不同分为哪几个(画出示意图)?分别如何计算?单位如何?
答:材料的强度通常可分为抗压强度c f 、抗拉强度t f 、抗剪强度v f 与抗折强度tm f 等几种,单位为MPa 。
A F f c = A F f t = A F f v = 223bh Fl
f tm =
式中:F —— 破坏荷载(N); A —— 受荷面积(mm2); l —— 跨度(mm); b —— 断面宽度(mm); h —— 断面高度(mm)。
四、计算题
1、某一块材料的全干质量为100g,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为40cm 3,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为33cm 3,计算该材料的实际密度、表观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
解:(1)该材料的密度为:3cm /3.03g 33
100V m
===ρ
(2)该材料的表观密度为:300cm /2.50g 40100V m ===
ρ (3)该材料的密实度为:82.5%1003.03
2.501000%=%==⨯⨯ρρD (4)该材料的孔隙率为:17.5%82.51D 1%=-=-=P
答:(略)
2、已知一块烧结普通砖的外观尺寸为240mm×115mm×53mm,其孔隙率为37%,干燥时质量为2487g,浸水饱与后质量为2984g,试求该烧结普通砖的表观密度、绝对密度以及质量吸水率。
解:该砖的表观密度为:
()
3007.13.55.11242487cm g V m =⨯⨯==ρ 该砖的绝对密度为:
()
3070.2%)371(3.55.11242487)1(cm g P V m V m =-⨯⨯=-==ρ 质量吸水率为:
%0.202487
24872984=-==m m W w m 答:(略)。
3、工地上抽取卵石试样,烘干后称量482g 试样,将其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吸水至饱与,水面由原来的452cm 3上升至630cm 3,取出石子,擦干石子表面水分,称量其质量为487g,试求该卵石的表观密度、体积密度以及质量吸水率。
(不够严密)
解:该卵石的表观密度为:
)/(71.2)452630(4823''cm g V
m =-==ρ
该卵石的质量吸水率为:
%03.1%100482
482487%100=⨯-=⨯-=m m m W s m 答:(略)。
4、某工程现场搅拌混凝土,每罐需加入干砂120kg,而现场砂的含水率为2%。
计算每罐应加入湿砂为多少kg ?
解:每罐应加入的湿砂质量为:
122.4kg 2%1120w 1m m )=+()=+(=⨯''
答:(略)
5、测定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时,测得其受压面积为115mm×118mm,抗压破坏荷载为260kN 。
计算该砖的抗压强度(精确至0、1MPa)。
解:根据公式A
F f =c 可得,该砖的抗压强度为:
19.2118115102603
c ==⨯⨯f MPa 答:(略)
6、公称直径为20mm 的钢筋作拉伸试验,测得其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45kN 。
计算钢筋的抗拉强度。
(精确至1MPa)。
解:钢筋的横截面积为:
A =2220314.2mm 203.1424141==⨯⨯d π 根据公式A
F f =c 可得,该钢筋的抗拉强度为:
461314.2101453
c ==⨯f MPa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