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德育创新案例

合集下载

德育小故事及启示

德育小故事及启示

德育小故事及启示德育小故事及启示德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它是指教育个体的德性,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

德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需要持久的努力和很多的耐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分享一些德育小故事及启示。

1. 乌龟竞赛一年,举办了一次乌龟竞赛。

比赛的规则很简单,每个参赛者必须从起点到终点爬行,并且不能偷懒或作弊。

比赛的开始,所有乌龟都开始爬行,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有些乌龟开始变得懒惰,而最后到达终点的是那些始终没有停下脚步的乌龟。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最终实现成功。

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通过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2. 两只小鸟有两只小鸟,他们都在同一时间去找吃的东西。

一只小鸟很快就找到了他想要的吃的东西,而另一只小鸟则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才找到。

不久后,天气突然变冷了起来,第一只小鸟冻死了,而第二只小鸟因为吃饱了,所以坚持了更久的时间。

这个小故事表明,我们应该为未来做好准备。

我们必须学会从长远、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自己的未来。

3. 狐狸和乌鸦有一天,一只乌鸦在枝头上看见了一个美味的肉片,他开始高兴的叫起来。

但狐狸也在听,于是他想要得到那块肉,便走到了乌鸦的下面,开始夸赞他的歌喉。

可是乌鸦一听又兴奋了,于是他开始为狐狸演唱。

当他唱完后,他睁开眼睛,发现那块美味的肉片已经不见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认清环境,不要受到他人的欺骗。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要被外界因素所迷惑。

4. 兔子竞赛有一天,兔子在与乌龟进行比赛,因为他跑得很快,所以当他见乌龟特别慢的时候他便伸懒腰打瞌睡等待赢得比赛,结果他睡得太熟,错过了比赛。

因为他没有坚持下来,所以他失去了比赛,而乌龟则成为了优胜者。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自大自负,因为这会导致我们失去机会。

我们必须学会避免掉以轻心,我们需要保持谨慎和警觉。

以上这些故事所带来的启示都是关于道德的,这些小故事告诉我们需要坚持不懈、为未来做好准备、认清环境和保持谨慎和警觉。

幼儿园道德教育案例研究:德育小故事的启示

幼儿园道德教育案例研究:德育小故事的启示

幼儿园道德教育案例研究:德育小故事的启示幼儿园道德教育案例研究:德育小故事的启示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一直受到高度的关注。

而幼儿园是孩子性格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德育小故事是幼儿园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式,今天我将通过分享一个具体案例,探讨一下德育小故事对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启示。

案例描述:小朋友打破了玻璃杯小明是一个三岁的幼儿园儿童,一天小朋友们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时候,小明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玻璃杯,玻璃杯摔碎了,碎片散落一地。

面对这种情况,小明的老师怎么处理?结果:老师采取科学的处理方式小明的老师第一时间走过去关心他是否受伤,发现并没有受伤后立即开始处理碎片。

老师首先示范如何正确地捡起碎片并清理掉碎片上的污渍,然后让小明帮忙,一边指导一边帮助他一起清理。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让小明认识到玻璃杯破了会有哪些危险,明白了自己的过失所带来的恶果。

启示:德育小故事的启示1. 小朋友不是”法外之地”,不要回避事实!幼儿园中小朋友从来不是一个”法外之地”,许多教育者会为了免得批评而回避小朋友不良行为,这是不可以的。

小明打碎杯子并不是他的过错,但是他的不良行为是有害的。

老师需要理性而科学地处理这一事件,教导小明,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过失,从而具备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2. 重返常识做事就会使教育更为有效老师不应将这场事故看做是一个教育评判,而应考虑到让小明理解玻璃杯破碎的危险并如何安全地处理的问题。

在处理故事的过程中,老师没有追求“教育目标”而忽略了具体情况,而是从实际出发,让小明重返常识,懂得如何去处理难以预测的复杂事件。

3. 教育者要引导小学生成为独立、有责任和细致的人这个小故事教给了小明如何把桌子上放置的碗、碟子等拿起,如何放置玻璃杯等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人独立发展和社会责任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更能引领小学生成为一个轻松、有责任心和细致的人。

若干年之后,小明长大了,成为一位踏实肯干的幼儿园老师,将自己从小学到的课堂经验、道德判断、人际分享与以支持幼儿园学校教育事业的未知道路。

道德教育故事

道德教育故事

道德教育故事在道德教育方面,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教育寓意,能够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关于道德教育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悟。

故事一,《诚实的小贩》。

从前,有一个小贩,他经营着一家小店。

有一天,有个客人买了一件商品,给了小贩一张大面额的钞票。

小贩仔细一看,发现这张钞票是假的。

客人已经离开了,但小贩还是追了出去,把事情告诉了客人。

客人很感激小贩的诚实,当场拿出了一张真钞给了他。

小贩笑着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

故事二,《守信的孩子》。

有一个孩子叫小明,他和朋友一起参加了一个比赛。

比赛结束后,小明发现自己拿到了第一名的奖品。

但是,他发现自己的成绩有误,实际上并不是第一名。

于是,小明主动向组织者说明情况,放弃了奖品。

组织者对小明的诚实和守信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小明也因此获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三,《乐于助人的老人》。

有一位老人,他年迈体弱,但是他总是乐于助人。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盲人摔倒在路边,便立刻上前帮助他。

老人把盲人扶起来,送他回家,并一直陪伴他度过了难关。

盲人感激不已,对老人说,“您真是一位善良的人。

”老人笑着说,“这只是我应该做的。

”。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是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这些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愿我们的社会因为这些孩子的成长而更加美好。

思想品德哲理小故事

思想品德哲理小故事

思想品德哲理小故事小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或者被大人们用这些故事来教育我们,引导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这些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品德哲理,让我们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具有思想品德哲理的小故事。

故事一:种植快乐的种子从前有一个王子,他天生聪明伶俐,但却总是性格暴躁,易怒。

他的父亲非常担心,于是决定找一个懂得教育孩子的智者来指导他。

一天,王子的父亲带他到了一片花园。

这个花园是由一位智者创造的,他教导王子如何种植快乐的种子。

智者将一颗种子交给了王子,告诉他这是一颗可以开出快乐之花的种子。

王子满怀希望地将种子种在了花园里,并且每天都细心地给予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然而,经过几个星期,每天早晨王子都百无聊赖地去花园看望种子,但都没有看到它生长起来。

王子开始失望了,他对智者说:“你不是说这颗种子可以长出快乐之花吗?我天天去看,可是没有发现任何变化。

”智者微笑着解释道:“快乐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而种子需要时间来成长。

你不要焦急,继续给它养分,它终将会生根发芽。

”王子终于明白了,于是他开始耐心地等待。

经过一段时间,终于有了惊喜的变化——地上冒出了细弱的嫩芽。

王子充满了喜悦,并且继续爱护这株嫩芽。

时间一天天过去,最终他种下的种子开出了一朵美丽的花朵,散发着幸福的香气。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学到一件事情:快乐是需要时间培养的,我们要耐心等待、用心呵护,快乐之花才会在我们心中开放。

故事二:蜡烛之光有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小女孩正在为她即将到来的生日做准备。

她计划在晚上的派对上点燃十二支蜡烛。

她带着期待,将蜡烛放在蛋糕上,等着亮起美丽的火焰。

然而,当她要点燃第一支蜡烛时,却发现她一根蜡烛的火焰可以点亮其他蜡烛,但其他的蜡烛却无法让她的蜡烛点燃。

她感到非常困惑和难过。

这时,她的爷爷看到了她的困扰,走过来对她说:“小宝贝,你知道,生命就像这些蜡烛一样。

有些人总是希望别人给予他们温暖和光明,却不愿意自己去分享。

幼儿园道德教育案例研究:德育小故事的启示

幼儿园道德教育案例研究:德育小故事的启示

幼儿园道德教育案例研究:德育小故事的启示一、引言在幼儿园阶段,道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早阶段,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何在幼儿园中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的形式,探讨幼儿园道德教育中的德育小故事,以期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二、案例分析1. 小朋友共享糖果在幼儿园的活动中,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包糖果,其中一个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糖果,看到另一个小朋友没有,于是主动将自己的糖果分给了对方。

这个案例反映出幼儿园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小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共享和关爱他人。

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案例向其他孩子宣传共享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以此为榜样。

2. 小朋友的诚实表现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有一次某个小朋友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水杯,水洒了一地,而这位小朋友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主动承认了错误,帮助老师清理了地面。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幼儿园中,诚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明白只有诚实才是受人尊重的。

三、深度分析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幼儿园中进行道德教育时,德育小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这种具体生动的案例能够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

德育小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能启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

四、总结与回顾幼儿园道德教育中的德育小故事,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该更多地运用德育小故事这一教育手段,将道德观念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德育小故事是幼儿园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孩子们才能更好地领会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我相信在幼儿园的道德教育中,德育小故事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小故事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小故事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小故事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

有时道德是一种感恩。

从前,有一个和尚叫佛印,与朋友出去玩,路过海边时,与朋友说话不投机,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气愤地在沙滩上写下“X年X月X日被X人打”。

当他走过原始林森时,佛印和尚遇险被朋友救,于是他在岩石上刻下“X年X月X日被X人救”。

朋友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两次在不同的地方写字,佛印说:“巴掌之痛一如海水冲淡沙滩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却似刻在石头上的字,天长地久,永远铭记。

道德有时是一种爱心。

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令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日子。

恶运在下午2点28分向四川袭来,8级地震瞬间之内让房屋倒塌,路面裂开……那一幕幕真是惨不忍睹啊,多少家庭破碎了,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多少丈夫失去了妻子,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灾难无情人有情。

电视上一幕幕救援队救援的情景;捐款箱前排起的一条条长龙;一个个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的病人……每每看到这些,总有一股暖流流入心田,眼睛也不觉得湿润了。

可有“正面”就有“反面”。

一些“无知”的人趁四川危难之时,发起了国难财,一桶水卖50元,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些人居然打起救灾物资的主意……这些人的行为是可耻的,但毕竟是少数,我从地震中看到的更多是让我感动的画面。

全国无数人为灾区捐款,我们学校也进行了募捐活动,师生们纷纷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

我当然也不例外,我捐了120元,因为我知道人要学会有“德”,懂得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时也会有人拉你一把。

生活是一面镜子,学会道德,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生活也会还你以微笑。

道德,是春天的花儿,是植物的肥料。

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

道德,如此珍贵,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道德的种子在我们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让道德之花永远绚丽,绽放!题班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广州市第117中学初一(3)班罗志刚一、背景介绍: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学习道德模范,争做道德模范”活动。

做有道德的人小故事

做有道德的人小故事

做有道德的人小故事我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四岁的孔融懂得礼让,尊老爱幼。

生活中,人们也是尊老爱幼。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一条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看到劳累一天的妈妈在给奶奶洗脚,便摇摇晃晃地端了一盆水给妈妈洗脚。

我看了以后,感触很深,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样的感受,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做有道德的人小故事,欢迎查阅。

做有道德的人小故事1人人都应该遵守道德,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有一天,我和妈妈还有奶奶上街买菜,我看到水果摊上有卖一种大樱桃,那樱桃又大又圆,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好像在对我们说:“我们很好吃,快来买呀!”我经不住诱惑缠着妈妈给我买,妈妈也很好奇,便答应了。

我们走近樱桃,那个小贩见“上帝”来了,立刻露出笑脸,笑眯眯地说:“这不是普通的樱桃,是‘美国大樱桃’,又酸又甜,不信你尝一个,十三块钱一斤。

”妈妈没有尝,拿了一个塑料袋,挑起樱桃来。

买好樱桃,我们正付钱时,有一位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这位老奶奶衣衫破旧,走过水果摊时,她也发现了“美国大樱桃”。

她便问:“这樱桃甜不甜,能不能尝一个?”那小贩立刻大叫:“你尝了又不买,尝了也白尝了,一个要好几毛钱呢,去去去,别妨碍我做生意。

”我此时想:“为什么我们没买时能尝,老奶奶为什么不能呢?这小贩也太以貌取人了吧。

”此时我真想抓一大把樱桃塞给老奶奶。

那老奶奶见小贩不让尝了,便又步履蹒跚地走了。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妈妈提着樱桃已经追了过去。

她抓了一把樱桃,塞在老奶奶手中。

老奶奶正要退回来,妈妈说:“这个你还没有吃过吧,拿回去尝尝吧。

”说着带着我走了。

做有道德的人小故事2在这个社会中,有许多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这就是道德。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有一次,我和妈妈到银行存钱,银行里人头攒动,我和妈妈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伍才轮到我们。

就在我们走向柜台时,一位70多岁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

德育小故事

德育小故事

德育小故事引言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教育形式,通过讲述小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道德价值观。

本文将分享一个德育小故事,希望能够启发读者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产生思考。

德育小故事:勇于正义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小学生,他是班级里的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小明乐于助人,总是乐意帮助同学和老师。

他很懂得珍惜友谊,经常在同学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小明的表现也让老师和家长们非常欣赏。

有一天,小明在回家的路上目睹了一件让他感到不安的事情。

他看到一个小男孩正被一群大孩子欺负和嘲笑。

小明心里一股火冒了起来,他不能忍受这样的不公正行为。

尽管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小学生,但他决定挺身而出,与恶势力做斗争。

小明走近那群欺负小男孩的大孩子,他坚定地站在了正义的一边。

他用坚定而自信的声音说:“停下!你们为什么要欺负他?难道你们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吗?”听到小明的话,那群大孩子都感到有些害怕,但他们依然嘲笑着小明,说他“不识趣”。

尽管面对压力和嘲笑,小明并没有退缩。

他依然坚持说:“你们不应该欺负别人,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

如果你们继续这么做,我会告诉老师和家长。

”小明说话时,一股坚定和正义的力量从他身上散发出来,让大孩子们感到无法逃脱。

最终,那群欺负小男孩的大孩子看到小明的坚决态度,知道他是认真的,他们选择离开了。

小男孩感激地看着小明,对他说了一声谢谢。

小明微笑着回答:“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公平和友善的对待,我只是在为正义发声。

如果你需要任何帮助,记得向我求助。

”通过小故事体会德育的重要性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勇于行动的品质非常重要。

教育应该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品德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道德与品德方面的教育:1.勇于正义:小明在面对不公正的行为时选择了挺身而出,他没有退缩,而是勇于与错误做斗争。

这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到不公正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应该勇于站出来,为正义发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德育创新案例处在世纪之交,社会纷繁复杂,各种价值观念多元化,德育工作面临挑战。

而聋校因为教育对象的独特的生理特征,聋生接收信息的局限性,使德育工作变得更为困难。

道德认识的肤浅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

如有一些聋生会认为“健全人是坏人,警察是坏人,社会上那些带他出去的聋人是好人。

”还有学生认为“我的东西没了,拿别人的东西补上,这是公平的”。

这些思想认识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真实存在于聋生脑中的思想。

在聋校一些不良行为是比较常见的,如偷东西、离校出走等。

大道理谁都会讲几句,但大道理未必起大作用。

因为,多数人不爱听大道理,尤其是那些经常让我们用大道理“轰炸”的学生。

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要想和一个聋生去讲清一个浅显的道理也是很难的。

尽管我们打了无数次手语,那是错的。

但一个手势是绝对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的。

怎样才能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呢?一个个小故事帮了我很大的忙。

讲故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德育工作首先要提高教育对象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在一次开展“心存感恩,快乐成长”的教育过程中,用生动的故事取代了空洞的说教,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故事很短,讲的是一个和尚和一个人同时出行。

他们来到海边时,这个人打了和尚一拳,和尚在沙滩上写下字:“某年某月,谁打了谁一拳。

”当他们来到森林里,遇到了危险,那个人救了和尚一命,和尚在岩石上刻下“某年某月,谁救了谁一命。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他说“别人对你的不好,要象那写在沙滩上的字,让海水去逐渐冲刷模糊。

别人对你的好,要象那刻在岩石上的字,永远铭记在心。

”故事中将思想中的无形的东西,具体化为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去理解接受就非常的容易。

在后来学生的作文中,有几名学生都提到了这个故事,可见这个故事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演故事,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
聋生不光喜欢听别人讲故事,还喜欢演故事。

演语文课本剧,召开班级故事会,让学生有展示的舞台。

在低年级段,学生小有进步,就很骄傲。

于是想到要给学生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的道理。

于是在班会课上去演《龟兔赛跑》的故事,将谦虚和骄傲的后果非常清楚地告诉他们。

在轻松的氛围中,懂得了道理。

到高年级学到《伊索寓言》中的《狮子和蚊子》,通过生动的表演,去理解强大和弱小的辨证关系。

在班会课中,《感恩父母》,让学生去扮演父母的角色,扮演社会捐助者的角色,体会他人的不易。

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角色的心情,增强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读故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读书可以增长一个人的见识,读书可以让学生自我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引导学生去读故事,领会其中的道理。

常常在上课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然后告诉他们,在哪一本书上。

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思考,就会让班主任工作轻松很多。

有一段时间,班级的学生干部总是为一些小事情和学生之间闹别扭。

推荐学生读《名人成长故事》。

其中讲了曾任英国首相的邱吉尔儿时的一个故事。

故事是说邱吉尔在上小学时被一个流氓习气很浓的大孩子欺负的事。

身小力薄的他被逼着坐木剑,体力不支的他被尖锐的木剑戳穿了屁股。

他不但没有哭泣,而且在老师发现后坚持说是自己不小心弄破的。

认为“死定了”的那个大孩子被他的骨气和容人之量深深地打动了。

此后,他不仅不再欺负邱吉尔,而且对邱的话言听计从。

从此,邱在同学们中的威望也大增。

随着学生在读书的兴趣渐浓,《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受到同学的喜爱。

总之,因为聋生的生理特征,使得他们易于接受形象的事物。

而故事因为其生动、活泼、多样,而受到聋生的喜爱。

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名人成长故事等等,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取之不竭的资源。

故事,使道理不在枯燥空洞,也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加
生动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