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肝吸虫

合集下载

肝吸虫生活史

肝吸虫生活史

肝吸虫生活史
肝吸虫,又称血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脏和胆囊中的寄生虫,它的生活史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故事。

肝吸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卵期、毛蚴期、囊蚴期和成虫期。

首先,肝吸虫的生活史始于成虫在人体肝脏和胆囊内产下的卵。

这些卵随着宿主的排泄物排出体外,如果宿主排泄物进入水体中,卵就会孵化成毛蚴。

毛蚴是肝吸虫的第二个阶段,它们在水体中游动并寻找适合的介绍宿主,比如某些螺类。

一旦毛蚴进入了螺类体内,它们就会发育成囊蚴。

囊蚴是肝吸虫的第三个阶段,它们在螺类体内生长并形成囊状结构。

一旦宿主(人类或其他动物)摄入了感染囊蚴的螺类,囊蚴就会在宿主的肝脏和胆囊内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成虫。

成虫是肝吸虫的最终阶段,它们寄生在宿主的肝脏和胆囊内,通过吸食宿主的血液和营养物质来生存。

成虫会产下大量的卵,重复着肝吸虫的生命周期。

肝吸虫的生活史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复杂。

而对于人类来说,了解肝吸虫的生活史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肝吸虫病,保护自己的健康。

希望通过对肝吸虫生活史的了解,能够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健康。

医学寄生虫学38肝吸虫

医学寄生虫学38肝吸虫
感谢您的观看。
医学寄生虫学38肝吸虫
目录
肝吸虫简介 肝吸虫对人体的影响 肝吸虫的诊断与治疗 肝吸虫的预防与控制 参考文献
01
CHAPTER
肝吸虫简介
呈圆柱形,外观似葵花籽,长约10-25mm,宽约3mm。
肝吸虫成虫
呈黄褐色,椭圆形,直径约27-35um,有卵盖和卵周结构。
肝吸虫卵
肝吸虫的形态特征
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产出的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经过约20天的孵化发育成为尾蚴。 尾蚴从螺体逸出后,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则侵入其肌肉中,形成囊蚴。 人或哺乳动物生食含有活囊蚴的鱼或虾后,即被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内脱囊,逸出的童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再穿过膈肌进入胸腔和肺,最后移行至支气管、气管,再上行至口腔或喉部,随痰或呕吐物排出体外。
胆道疾病
肝吸虫的成虫和虫卵可随血液流动至胰腺,引起胰腺炎,表现为腹痛、恶心等症状。
胰腺炎
肝吸虫感染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损伤,使人体易感染其他疾病。
免疫系统损伤
肝吸虫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03
CHAPTER
肝吸虫的诊断与治疗
粪便检查
血液检查
肝脏超声检查
胆管造影
肝吸虫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通过粪便检查可以检测到肝吸虫卵,这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肝吸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主要通过食物传播。
肝吸虫感染后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一系列疾病。
提高公众对肝吸虫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和危害,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肝吸虫病。
提高公众对肝吸虫的认识
食品卫生监管是预防肝吸虫病的重要措施。
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肝吸虫病有什么影响

肝吸虫病有什么影响

肝吸虫病有什么影响
肝吸虫病也叫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那么肝吸虫病有什么影响呢?
一、引起胃肠道不适
肝吸虫病患者在前期会有轻度胃肠道症状,比如食后胃部有压痛感、软便等;中期会出现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右上腹胀痛等症状;到肝吸虫病重度期,则会出现反复腹泻或便秘、右上腹疼痛等症状。

二、导致肝脏疾病
肝吸虫病患者由于肝内胆管,可能会出现肝大,以左叶为明显,有压痛和叩击痛,可伴有头晕、失眠、疲乏、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并且个别患者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梗阻性黄疸,甚至发生胆绞痛。

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发展为肝硬化及门脉高压时,出现消瘦、贫血、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腹水、黄疸等。

三、导致其他并发症
肝吸虫病还会引起替他并发症,如胆管阻塞、胆汁滞留、胰腺炎等,并且伴有乏力、消瘦、黄疸、低热、食欲不振、右上腹绞痛、恶心呕吐且进食后加重、厌油等症状。

四、肝吸虫病如何治疗
病因治疗
导致肝吸虫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感染了华支睾吸虫,因此首先应
进行病因治疗。

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由专业医生开对应症的驱虫药,遵医嘱进行服药,驱除体内的华支睾吸虫。

对症治疗
对重度感染并有较重营养不良或肝硬化者,应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保护肝脏,以改善全身状况,并及时进行驱虫治疗。

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者,除驱虫外并加用抗菌药物。

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总管梗阻时应予手术治疗。

合并病毒性肝炎时,除积极保护肝脏外,应在病情改善的基础上尽早进行驱虫治疗。

人体寄生虫实验肝与胆管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实验肝与胆管寄生虫

• 原头蚴与成虫头节的区别在于其体积小 和缺顶突腺
棘球蚴
• 母囊
子囊
孙囊
生发囊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hydatid Sand
• 从囊壁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 统称为棘球蚴砂(Hydatid sand)。
二 、生活史
• 成虫寄生:在狗等犬科动物小肠内。 • 孕节和虫卵随狗等的粪便排出体外。 • 人、羊等误食虫卵而导致感染。 • 棘球蚴为致病阶段 • 主要引起肝、肺、腹腔和脑等部位的
六、防 治
• 治疗:首选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 术中应务必取尽虫囊并避免囊液外 溢造成过敏性休克或继发性腹腔感 染。
• 对早期的小棘球蚴,可使用药物治 疗,目前以阿苯咪唑疗效最佳,亦 可使用吡喹酮、甲苯咪唑等。
肝与胆管寄生虫的病原检查
一、倒置沉淀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1、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2、肠检胶囊法 三、棘球蚴的显微镜检查砂
形状:低倍镜似芝麻, 高倍镜下瓜子形;
黄褐色;
卵一端较窄且有盖,盖 周围形成肩峰,另一端 有小疣状突起
内含毛蚴。
卵盖 肩峰 小疣 毛蚴
二、生活史
童虫 囊蚴 第二中间宿主
成虫
虫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第一中间宿主
活肝吸虫成虫
虫卵
肝吸虫毛蚴
第一中间宿主 豆螺
第一中间宿主 豆螺
肝吸虫胞蚴
保虫宿主——羊
致病
1)童虫移行期对各脏器特别是肝组织的破坏, 引起肝的炎症反应及肝脓疡,出现急性症状 如高热、腹痛、荨麻疹、肝肿大及血中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等;
2)成虫对胆管的机械性刺激和代谢物的化 学性刺激而引起胆管炎症、胆管上皮增生 及胆管周围的纤维化。胆管纤维化可引起 阻塞性黄疸,肝损伤可引起血浆蛋白的改 变(低蛋白血症及高球蛋白血症),胆管增 生扩大可压迫肝实质组织引起萎缩、坏死 以至肝硬化,还可累及胆囊引起相应的病 变。

肝吸虫-2024鲜版

肝吸虫-2024鲜版

2024/3/28
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
鼓励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推动肝吸虫研究领域的发展。
25
挑战和机遇并存
2024/3/28
面临的挑战
肝吸虫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提高、药物治疗效 果有限且存在副作用等。
面临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为肝吸虫研究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基 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肝吸虫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的应用有助于挖掘肝吸虫研究领域的新知识和新发现。
交叉污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03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品。
20
加强水源管理和保护
治理污染水源
对于污染严重的水源,要进行治理和净化,确保 饮用水安全。
定期检测水质
对饮用水源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 准。
加强水源地保护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
2024/3/28
21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分类
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肝 吸虫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华支睾吸 虫、猫后睾吸虫等。
4
肝吸虫生活史
虫卵
肝吸虫的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 便排出体外。
毛蚴
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虫卵孵化出毛 蚴。
胞蚴
毛蚴钻入淡水螺等软体动物体内,发 育成胞蚴。
2024/3/28
雷蚴和尾蚴
胞蚴经过无性繁殖产生雷蚴,雷蚴再 产生尾蚴。
囊蚴
尾蚴从螺体逸出,侵入淡水鱼或虾体 内形成囊蚴。
成虫
人或哺乳动物食入含有囊蚴的未煮熟 鱼虾肉后,囊蚴在消化道内脱囊并上 移至肝脏胆管内发育为成虫。

肝吸虫知识点总结

肝吸虫知识点总结

肝吸虫知识点总结一、肝吸虫的病因肝吸虫的病因主要是由肝吸虫寄生在人体或动物的肝脏内。

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通过卵垂直感染,进入肝脏。

在肝脏内,肝吸虫卵孵化成囊蚴,囊蚴移行至肠外器官,成熟后经肠外器官经血管回到肝脏而寄生。

在肝脏内形成成虫后,产生大量的卵,排入肠道,再经粪便排出,卵外生活在湖泊、河流中,人或动物摄入含有外生卵的水中的水生生物,会感染到肝吸虫病。

二、肝吸虫的症状肝吸虫病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引起胆管阻塞、胆汁淤积、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肝癌,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黄疸、右上腹疼痛、肝大、脾大等。

三、肝吸虫的传播途径肝吸虫主要通过食用带有肝吸虫卵的生水生物而感染,如生鱼片、蟹、虾等。

此外,也可通过饮用含有肝吸虫卵的污染水源感染。

在肝吸虫病流行区,人群普遍不注意饮水卫生,并且喜爱食用生、半生食物,是肝吸虫病的易感人群。

四、肝吸虫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预防肝吸虫病的关键是保持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半生的水生食物;饮用干净的饮用水,避免飘浮悬浮物和杂质;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肝吸虫卵的传播。

对于已感染肝吸虫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吡哆醇、氯硝西泮、吡喹酮等,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将寄生在肝脏内的成虫清除掉。

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保持充足的营养,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食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五、肝吸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肝吸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它可以引起肝部疾病,包括肝硬化、肝癌等,甚至威胁生命。

肝吸虫的感染率在一些地区非常高,且易反复感染,给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另外,肝吸虫的疗效较差,容易导致慢性感染,使患者长期饱受疾病的折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肝吸虫病的防控工作,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肝吸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寄生虫学肝吸虫介绍

寄生虫学肝吸虫介绍
寄生虫学肝吸虫介绍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
-
1 形态特征 3 致病性 5 总结 7 肝吸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2 生活史 4 诊断与防治 6 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 8 展望
寄生虫学肝吸虫介绍
1
肝吸虫,又称为华支睾吸虫,是寄生在人或动 物肝脏内的寄生虫
2
在我国,肝吸虫的感染人数和感染率均较高,
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和西南等地区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 强肝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通过科研和技术创新,提 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12
+34ຫໍສະໝຸດ 然而,由于肝吸虫病的流 行地区广泛,防治工作仍
然面临挑战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 作和交流,共同应对肝吸
虫病的全球威胁
-
THANK YOU
蚴的水生植物或贝类等
食物而感染肝吸虫
5
3
PART.3
致病性
致病性
长期感染可导致肝 硬化、肝癌等疾病
感染肝吸虫后,患者 可能出现乏力、食欲 不振、右上腹疼痛等
症状
肝吸虫的感染对寄主肝脏造 成损伤,导致肝脏炎症、纤 维化和胆管细胞增生等病变
此外,肝吸虫的寄生 还可能引起胆管炎、
胆囊炎等疾病
严重感染的患者可 能出现黄疸和腹水
3
本文将从肝吸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性、 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PART.1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肝吸虫成虫呈圆柱形,外观类似于蚯蚓, 体长10-25mm,宽3-5mm
头部有一个口吸盘,用于吸附在寄主肝 脏表面
身体由皮层、肌层和肠层组成
皮层具有微绒毛,可增加与寄主的接触面 积;肌层由横纹肌组成,使虫体能够灵活 运动;肠层是消化器官,具有复杂的肠管 和盲囊结构

寄生虫02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寄生虫02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1 肝吸虫成虫 幻灯片 5 一、形态 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 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
1 肝吸虫成虫(未染色) 幻灯片 6 一、形态 口吸盘(oral sucker)稍大于腹吸盘(ventral sucker),肠分两支,延伸到虫体后
1 肝吸虫生活史图 幻灯片 15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肝胆管内;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虾;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成虫寿命:一般 20~30 年 ; 保虫宿主:猫、狗和猪等。
1 幻灯片 16 二、生活史 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据 2001—2004 年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流行区感染率为 2.4%。
1 幻灯片 28 五、流行与防治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保虫宿主大量存在; 2)传播途径:生熟砧板不分;中间宿主广泛存在;新鲜粪便施肥或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3)易感人群:无性别、年龄差异,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而感染。
1 肝吸虫感染肝脏标本 幻灯片 19 三、致病 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变厚,管腔变窄,大量虫体寄生引起胆管阻塞,胆 汁淤滞和胆管扩张,引起阻塞性黄疸。 其周围组织纤维增生,引起肝肿大,甚至胆道炎症。 虫卵、死亡虫体及脱落组织碎片可作为结石中心,形成结石。
1 扩张的胆管内有二条睾吸虫,刺激胆管黏膜上皮增生(+示) 幻灯片 20 三、致病 1)带虫者(轻度感染者) 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微。
1 幻灯片 22 三、致病
1 肝吸虫寄生引起的侏儒症 幻灯片 23 三、致病
1 腹水 幻灯片 24 三、致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流行与防治
(一)流行
分布: 主要在亚洲
我国大部分地区
平原水网型 成年人感染为主
流行区类型
山地丘陵型 儿童感染多见
1.传染源 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经食物传播/经口食入 3.易感人群 4.中间宿主
(二)防治
大力开疗药物──吡喹酮
(二)临床表现 多为慢性过程 1.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乏力、肝区不适、腹泻
2.体征
肝肿大,肝硬变、腹水等
3.儿童感染严重者导致侏儒症
四、实验诊断
(一)病原检查 * 粪便查虫卵——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 *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离心沉淀
(二)免疫学诊断
ELISA、IHAT等
鉴别诊断:与乙肝、慢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1.虫体的机械阻塞 2.虫体分泌物、代谢物和机械刺激
虫体破坏胆道上皮、血管+代谢物
胆道上皮损伤 胆管扩张
炎细胞浸润
管壁增厚
虫荷多时的机械性阻塞 胆淤
合并感染
炎症:胆囊炎/胆管炎
肝细胞受损
浓缩Ca++析出+ 虫卵+死亡虫体
影响肝细胞代谢 脂肪变性
胆淤性肝硬化
胆石核心
胆石症
与胆管上皮癌、肝癌发病有关
引起的胆管扩张、炎症、胆汁淤积、胆石症 等,严重致胆淤性肝硬化。
解剖结构
back
鱼、 虾
囊蚴
雷蚴 尾蚴
第一中间宿主 第二中间宿主
要点
1.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肝胆管内 2.终宿主:人、脊椎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赤豆螺、纹沼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3.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经口生食或半生食 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
4.保虫宿主——猫、犬、猪等
三、致病
主要病变在肝胆管内
(一)致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病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一、形态
1.成虫:
★ 体狭长,背腹扁平,似葵花籽。 ★ 消化道不完整(有口无肛) ★ 雌雄同体,睾丸分支,前后排列。
2.虫卵:
二生活史
成虫
人、猫 肝胆管内


入 水
第一中间宿 主淡水螺

(吞入)
毛蚴
胞蚴
第二 中间 宿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