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知识

合集下载

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

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

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服装加工是指将设计师的设计图纸转化为成品服装的一系列生产工艺流程。

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它涵盖了服装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设计稿,到面料采购,到裁剪制作等,都需要基础知识的支持。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会分享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服装设计稿服装设计稿是整个生产工艺的开始。

一般来说,服装设计师会把他们的想法草拟在纸上,然后根据客户的要求,制作详细的设计图。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了解服装设计语言,了解服装的比例,尺码以及材料。

在制作设计图时,需要注意每个细节表达和标注,这样在后续的生产流程中,才能有效避免问题。

2. 面料选购面料的选购也是服装加工的关键环节。

不同的服装款式需要用到不同的面料,而合适的面料质地会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舒适度、温度调节能力、外观以及价格等。

在选购面料时,要注意面料的成分,厚度,重量,顺纹,斜纹以及方纹等。

了解面料的特性对于替代某一种面料以及改善服装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3. 裁剪裁剪是将所选好的面料进行切割的过程,也是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这一阶段,裁剪工人要根据设计图纸将面料按照尺寸进行切割,并同时留出缝线的空间。

在裁剪时需要注意的是,面料是否有花纹方向、颜色、厚度以及纹路等特性。

对于一些细节,如裁剪的方向、所留空间上的判断等都会影响到裁剪质量。

4. 缝纫缝纫环节是将裁剪好的面料通过线和针进行拼接缝合的过程。

缝纫的细节一定要把握好,如缝纫方、线的颜色和品质等都会影响到成品质量。

在缝纫时需要注意的是,边缘的加工,以及线的张力。

线张紧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缝纫不紧密或断线和跳针。

5. 粘胶粘胶是指将布料粘合在一起的过程。

在服装加工中,一些部件需要进行粘合比如袖口,袖子,草帽等部件。

在用粘合剂进行粘合时,要注意粘合温度、时间、压力和选择合适的粘合剂。

6. 消毛边消毛边一般指毛边裁剪并进行后处理的过程。

在服装加工中还有一些小细节也需要进行处理,如污点、磨损和挥发性有害物质等。

服装加工知识点总结大全

服装加工知识点总结大全

服装加工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服装加工基础知识1.1 服装加工的定义服装加工是指将面料按照设计图纸和样衣制作工艺,通过裁剪、缝制、熨烫等一系列工序,将原料制成成品服装的过程。

1.2 服装加工的流程服装加工的流程包括设计、裁剪、缝制、熨烫、检验、包装等步骤。

1.3 服装加工的材料在服装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材料包括面料、里料、辅料、纽扣、拉链等。

1.4 服装加工的设备常见的服装加工设备包括裁床、缝纫机、熨烫机、裁剪台等。

1.5 服装加工的工艺不同类型的服装有不同的加工工艺,常见的包括平缝、包缝、卷边、镶边等。

二、服装加工的面料知识2.1 面料的分类面料按照材质可以分为天然面料和化学合成面料,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服装面料、装饰面料等。

2.2 面料的特性面料的特性包括光泽度、手感、透气性、吸湿性、柔软性等。

2.3 面料的选择在服装加工中,面料的选择对成品服装的质量和外观有很大影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成本考虑。

2.4 面料的加工面料在服装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裁剪、缝制、熨烫等加工,要根据面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2.5 面料的保养不同类型的面料需要不同的保养方法,比如羊毛面料需要干洗,棉织品可以水洗等。

三、服装加工的裁剪知识3.1 裁剪的工具裁剪工具包括裁床、裁剪刀、裁剪规等。

3.2 裁剪的流程裁剪的流程包括设计裁剪图、将面料铺好在裁床上、根据裁剪图进行裁剪等步骤。

3.3 裁剪的技术裁剪的技术包括准确测量、对齐面料纹理、精准裁剪等。

3.4 裁剪的注意事项在裁剪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面料平整、避免裁剪误差、节约面料等。

3.5 裁剪的优化为了提高裁剪效率和节约面料,可以采用智能裁剪机或者面料利用率优化软件。

四、服装加工的缝制知识4.1 缝纫机的选择不同类型的服装需要不同种类的缝纫机,包括平缝机、包缝机、卷边机、扣眼机等。

4.2 缝制工艺常见的缝制工艺包括直线缝、曲线缝、集褶等。

4.3 缝制的技术缝制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比如线迹要匀称、张力要适中、车位要准确等。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与技巧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与技巧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巧服装加工的形式:单件缝制和流水生产;一、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一服装缝制工艺1.服装款式图与外形概述服装款式图:正、背面视图;外形概述:是对款式外形的文字描述;2.服装规格3.服装质量要求4.工艺流程5.操作技术6.服装缝制设备二1.裁片的组合方式1部件自身的组合2主要部件的组合3零部件与主要部件的组合4衬与部件的组合5里与面的组合2.缝纫的组合方式1平缝组合2吃势的组合3里外匀组合4归拔组合5省裥组合二、服装缝制工艺技巧一做缝制标记1.划粉线2.剪刀眼3.钻眼4.打线丁5.工艺样板二临时固定的新方法大头针、手工三拼接的处理1.拼接缝要遵循的原则;1拼接缝的两侧要选用同样的丝绺,使拼接后的丝绺容易平服;2拼接后的位置尽量斜方向,使拼好的零部件再缝合折转后缝份能错开不重叠;3拼接缝的位置要避开一些缝份会交叉重叠的部位和一些重要部位;2.拼接错误分析1挂面拼接①驳头翻到正面的部位不允许;②拼接部位丝绺不符;③直向拼接缝份折转后重叠;④拼接部位为门里襟底角部位,缝合后缝份会交叉重叠;2领里拼接①拼接部位丝绺不符,会影响串口顺直;②直向拼接缝份折转后重叠;③拼接部位为领里中缝部位,缝合后会交叉重叠;四缝份的处理1.缝份的导向1较薄衣服的单衣缝份缝合后可双向拷边后倒向一侧;2里料与里料缝合的缝份倒向一侧,并可方便的留出坐势;3面料与里料缝合的缝份一般总是倒向里料一侧;4有里料的夹衣,为了平薄,面料缝份处可分开处理;2.缝份的修剪为了平薄、美观而修剪缝份;修剪的多少与所处的部位、衣料质地有关;1对倒向一侧的缝份,应依次修剪呈梯形,即所说的大、小缝份;对止口缉线要求压住的大缝份应大于止口宽度;对较薄的衣料可以不做梯形修剪;①领头缝头止口修成梯形;②后衣片分割开刀缝合后,缝份向过肩方向坐倒缉1cm止口;2缝份重叠交合部分应将重叠缝份多修剪一些;①领尖角部位,尖角修掉后领尖角附近两边也可修去些;②袋暗裥部位;3衬布与缝份重叠的部位,要使衬布略小于面料缝份,特别面料缝份本身就重叠交合部位,衬布略小于面料净缝,以减少缝份厚度;4凡是有凹角或弧度部位的衣料缝合后,可使剪刀眼使缝份平服;如领口、袖窿、腰节等部位的眼刀可以加长或缩短缝份外口的长度,一般眼刀不可剪得太深,不得超过缝份宽的2/3;但凹角需转折的缝份处,刀眼要打到力缉线~才能平服,然后再剪一刀即可,只有当需要缩短外口长度的缝份重叠过多时,才剪成缺口形,为了表达清楚画了缺口,操作时要注意;①尖领圈部位;弧度部位刀眼略浅,尖角部位刀眼深到离缉线~;②方领圈部位;刀眼离缉线~;③腰节部位;有里料的服装,当腰节收腰量特别大时,可通过剪刀眼来解决;如衣料本身结构比较松,或缝份较窄,不影响缝份的平服,就不需要建刀眼;五省缝工艺的处理省的形状:锥形、橄榄形、平头形、各类弧形等;收省后的衣片要达到平薄、顺直、无牵吊、省尖处无凹陷;影响收省质量的因素:面料的质地、性能、省缝的位置、省量的大小;方法1.缉省(1)无夹里的衣片省缝根据需要可一边倒,也可居中坐倒,中间用手缝固定;(2)有夹里的中、厚料如不易败丝,省缝可剪开一段分缝处理,省尖部位居中坐倒,省缝中心剪开离省尖;可在缉省前剪开,可在缉省前剪开,也可在缉省后剪开更容易使省缝丝绺缉准;3有夹里的中厚料衣片如易败丝,可在缉省缝时垫上本色直斜丝绺的布条,布条长出省尖,省与布条分缝处理,可使衣片表面平服;3.省的熨烫1薄形面料的省缝熨烫,应在省缝与衣片间加进纸片,避免衣片正面留下省缝痕迹;2分缝吃力的省缝;烫省尖时要将一根手缝针插在省尖位置,时省尖不单边坐倒、丝绺顺直;3衣片两端成尖形的腰省,收省后避免引起衣服牵吊的处理;①无夹里的衣片应在收省处将省缝拔开;②有夹里的衣片,如不易败丝在拔开量不够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在收省的最大部位剪上一处或几处刀眼后再拔开;拔量和刀眼的大小,均可根据面料的松紧和省量的大小而定;4所有省缝熨烫时,都要将省尖处胖势烫散、烫圆顺;六处理吃势和里外匀的技巧1.处理吃势的技巧当两片衣缝缝合在一起时,将需要放吃势、归拢的一片放在在下层,将需要带紧拔开的一片放在上层进行缝合,可以利用缝纫机缉线时上层易赶、下层易吃的特性来缝合,有利于窝势的形成;如绱衬衫袖时,袖片山头有吃势,所以在衣片在上,袖片在下;而落肩袖要求衣身略有缩缝,所以正好相反,将衣袖放在上层,衣片放在下层;前后肩缝缝合时,后肩放吃势,所以前衣片在上,后衣片在下;当吃势量较大时,需要对吃势进行观察和适当整理,而且还需要借助镊子向前推送,应将放在的一片放在上层;如绱西服袖、大衣袖、西服肩缝、大衣肩缝等;2.处理里外匀的技巧处理里外匀也可以利用缝纫机缉线的特性,处理好衣片的上下层的关系;如处理领子:领子放上,领面放下;袋盖,袋盖面放上,袋盖里放下;门里襟:挂面放上,衣片放下等;有的部件采用净样,要沿净样缉线;有些高档工艺,用手工先固定再缉线;为了看到里外匀或吃势的分布,使缉线分布更准确,也常常采用面在上里在下的缉线方式,所以在操作中还应灵活运用;方法一:将里子缝份向里子方向分开烫倒;方法二:将面、里缝份均向面子方向超过缉线左右即缉线做紧左右扣转烫倒;方法三:将面、里缝份均向里子方向沿缉线扣转烫倒;通过以上的熨烫,在翻烫就方便多了;还可子里层止口处缉的清止口,缉止口时将里外匀缝份均向里层坐倒,可形成良好的里外匀效果;七袖山头抽吃势1.手缝抽吃势方法缝针后将缝线抽缩使吃势均匀,根据需要布局;适于呢类高档服装装袖;2.机缝抽吃势方法1先调稀针距,在装袖缝头外侧和各缉一道,后用手工抽缩缝线,形成吃势;适于薄料服装装袖,也适于袖口或裙腰抽缩;2先调稀针距,右手食指轻轻地抵住压脚后端的袖片有些料可不用线,时不了向前移动不畅快,就会起皱,收拢,使之形成吃势;再用手调节各部委吃势的分布;适于化纤、棉布类服装装袖;3.机位吃势方法先调稀针距,右手拉住针位斜条,左手推送袖子山头,拉吃位置应在装袖缝头外侧,边缉边将下层推送,将上层斜条拉紧,时袖山头产生吃势,适于简做工艺的装袖;质量要求吃势适宜、均匀、圆顺;八黏合衬的运用黏合衬分类一般黏合部位,主要为增加被黏合部位的平挺度和增强定型作用;另一类是牵带黏合部位,其作用与传统敷牵带一样,牵带的合理运用能防止服装内部或边缘受力后或遇高温后拉伸变形,起固定形状的作用;其次牵带还起到服装立体苏醒的作用;使需要归缩的部位归缩;使平面的裁剪处理成立体的效果;1.一般黏合1黏合部位①贴边部位连贴边的,如衬布不影响面料外观,衬可配宽些,在贴边部位并超过衣身1cm黏衬;②翻边部位③零部件部位可单黏,也可脸面都黏;④开袋部位剪开处黏衬,四周均超出袋口线2cm;⑤上衣前片部位薄料不易黏衬,影响质感、悬垂性、整体感;如纵向分割前半部全黏,后半部上段黏;不分割的,残周分割的部位黏合;⑥上衣后片部位上段或领圈部位黏合;⑦插肩袖的袖片上段黏合,也可不黏;2增加臣僚部位有的衣片在需要增加挺度的部位增加衬料;如,上衣胸部、驳头驳角增加驳角衬,领头部位增加底领衬;3黏衬的丝绺;对于机制黏合衬,丝绺的取向有两种,一是与被黏部位衣片丝绺完全一致,二是与被黏部位衣片径向成45°的夹角;有的也有横丝绺替代斜丝绺的,,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4黏衬的厚度;一般的与面料相当,比较受力的部位,用厚型硬衬,其余部位用薄衬;2.牵带黏合1牵带分类:①按材料分;有无纺、涤棉、双面胶、棉丝带、栗子稠等各种材质的牵带;②按宽度分;最常见的为~不等,也有最窄的最宽的4~5cm;③按丝绺分;有直料黏合牵带、直斜料黏合牵带和正斜料黏合牵带三种;直料黏合牵带常用于不允许伸长但可略微收缩和其他部位;直斜料牵带其长度方向与径向构成5°~10°的夹角,常用于不允许收缩的部位;正斜料牵带其长度方向与径向成45°的夹角,并在一边敷上窄的直料牵带,由缉线固定,常用于圆弧形边缝部位;2牵带黏合部位①止口部位,斜门襟、驳头、西裤斜袋、上衣圆下摆等止口部位宜选择直斜料黏合衬牵带;如止口部位已有一半黏合衬或面料较厚实黏合衬牵带可黏合在净线内侧衣片上,离净线左右,如止口部位没有一般黏合,而且面料有薄透,黏合衬牵带可黏合净线外侧的缝份上,离净线左右;如考虑牵带在湿洗后容易脱落,则可将牵带盖过止口净线~,使牵带在缉止口时一起缉牢或手工缭针将其带牢;②容易伸长的斜向或圆形边缝部位,如前后圆袖袖窿、套肩袖袖窿等部位;③双层斜向连口部位,如驳头翻折处领头翻折处等;3牵带质地;大多面料一般选用质地松弛的薄料软性机织黏合衬牵带;但如果面料厚、沉重,则要适当选厚实、黏力强的牵带;3.黏合衬运用实例1圆领圈女上衣;2枪驳领女上衣;3插肩袖女大衣九正确选用合适的缝制工艺方法;。

服装行业基础知识-精选文档

服装行业基础知识-精选文档




作为日 后的生产式样标准。

板房:件用量:单件服装制作所需要的原材料,相当于 ERP 中的物料清单(BOM) 放码:根据客户提供的尺寸表,用已制好的生产纸样进行放大或缩小,而制成不 同码数同一款式的纸样。
名词解释

分床分码:是将全订单数进行合理分配组合,分配成若干组进行排唛架、安排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2、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 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 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 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 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通常工票 是根据车缝的分科及裁剪计划来制订的。

工艺路线:多个动作构成一个工序;多个工序构成一个工段;多个工段构成一 个工艺路线。 大货生产:是指样板确定后,大批量投入生产的过程。 绣花:根据客人提供的图案等资料,进行设计绣花带、调节电脑绣花机、定绣 花位等工作;绣出符合客人要求的花纹图案。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3、裁剪工艺要求: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 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 (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 (2) 对于不同批染色或砂洗的面料要分批裁剪,防止同件服装上出现色差 现象。对于一匹面料中存在色差现象的要进行色差排料。 (3)排料时注意面料的丝绺顺直以及 衣片的丝缕方向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对于起绒面料(例如丝绒、天鹅绒、灯芯绒等)不可倒顺排料,否则会影响 服装颜色的深浅。 (4)对于条格纹的面料,拖料时 要注意各层中条格对准并定位,以保证服 装上条格的连贯和对称。 (5)裁剪要求下刀准确,线条顺直流畅。铺型不得过厚,面料上下层不偏刀。 (6)根据样板对 位记号剪切刀口。 (7)采用锥孔标记时应注意不要影响成衣的外观。裁剪后要进行清点数量和 验片工作,并根据服装规格分堆捆扎,附上票签注明款号、部位、规 格等。

服装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服装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服装工艺学知识点总结一、服装工艺学概述服装工艺学是一门研究服装设计、制作和加工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到服装的各个方面,包括面料、设计、裁剪、缝制、装饰等。

在服装工艺学中,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各种工艺技术,将设计师的想法变成实际的服装作品。

这需要学生对服装的结构、材料和制作技术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眼光。

二、服装工艺学的主要内容1. 面料知识面料是服装制作的基础材料,它直接关系到服装的质感、手感、透气性以及穿着舒适度。

在服装工艺学中,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类型的面料,包括天然面料如棉、麻、丝和羊毛等,以及合成面料如涤纶、锦纶等。

还需要了解面料的纺织结构、工艺特点和应用场景。

2. 设计原理和方法在服装工艺学中,学生需要学习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线条、比例、颜色、图案等设计要素,以及设计理念、风格的表达等。

学生还需要了解服装设计的整个过程,从构思到成品的实现,以及设计师在设计中所使用的各种技术和工具。

3. 裁剪和缝制技术裁剪和缝制是服装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服装的合身度和质量。

在服装工艺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服装的裁剪和缝制,包括裁剪图样的制作、剪裁工具的使用、缝纫机的操作,以及各种缝制技术和工艺。

4. 着装工程着装工程是服装制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包括服装的整体调试、改裁和修整。

在服装工艺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身材和需求进行服装的调试和改良,以确保服装的合身度和舒适度。

5. 服装装饰技术服装装饰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各种手工和机器装饰技术,如刺绣、绣花、珠饰、烫金、印花等。

在服装工艺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装饰技术,以丰富和提升服装的视觉效果和价值。

6. 服装质量管理服装质量管理是服装工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原材料的严格把控、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以及成品的质量检验。

在服装工艺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服装的质量管理,以确保制作出高质量的服装产品。

服装行业知识点

服装行业知识点

服装行业知识点一、概述服装行业是指从事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等相关业务的产业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行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服装行业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服装设计、面料选择、服装生产与加工、销售渠道等内容。

二、服装设计服装设计是整个服装生产链的第一环,它决定了服装的款式、颜色、剪裁等元素。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通过市场调研、时尚趋势分析等手段,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流行趋势,以便设计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装样式。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注意服装的舒适度、耐用性和可穿性,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着装体验。

三、面料选择面料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决定了服装的质感和舒适度,还与服装的款式和功能密切相关。

在面料选择时,需要考虑到服装的用途、季节特点以及消费者对面料的喜好等因素。

常见的面料包括棉、麻、丝、羊毛、人造纤维等,每种面料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适用场景,服装设计师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面料。

四、服装生产与加工服装的生产与加工是将设计师的创意变为实物的过程。

在服装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面料采购、裁剪、缝制、整烫等环节。

合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是服装生产的重要目标。

此外,还应注意环保生产,选择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销售渠道销售渠道决定了服装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商已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

传统的实体店面和专卖店依然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此外,还有服装批发市场、展会销售等多种销售形式。

服装品牌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目标消费群体,选择适合的销售渠道来推广和销售产品。

六、品牌建设品牌建设对于服装行业尤为重要。

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能够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忠诚度,从而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品牌建设包括品牌定位、形象塑造、营销推广等多个方面。

通过优质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建立良好的品牌口碑是品牌建设的关键。

七、市场趋势服装行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时尚潮流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会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服装制作工艺基础知识(3篇)

服装制作工艺基础知识(3篇)

第1篇一、引言服装制作工艺是指将面料、辅料等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缝制、整理等工序,制作成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服装产品的过程。

服装制作工艺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服装行业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服装制作工艺的基本概念、常用面料、辅料、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服装制作工艺的基本概念1. 服装制作工艺:指将面料、辅料等原材料加工成服装产品的过程,包括设计、裁剪、缝制、整烫、包装等环节。

2. 服装结构:指服装的各个部件及其相互关系,包括衣身、袖子、领子、口袋等。

3. 服装款式:指服装的样式、造型、色彩、图案等。

4. 服装面料:指用于制作服装的织物,包括棉、麻、丝、毛、化纤等。

5. 服装辅料:指用于辅助服装制作的各种材料,如拉链、纽扣、扣绊、标签等。

三、常用面料1. 棉:具有吸湿、透气、保暖等特点,适用于春秋季节的服装。

2. 麻:具有透气、散热、抗菌等特点,适用于夏季服装。

3. 丝:具有光泽、柔软、舒适等特点,适用于高档服装。

4. 毛:具有保暖、柔软、舒适等特点,适用于冬季服装。

5. 化纤:具有耐磨、易洗、易干等特点,适用于各种季节的服装。

四、常用辅料1. 拉链:用于服装的闭合,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2. 纽扣:用于服装的装饰和闭合,具有美观、实用的特点。

3. 扣绊:用于服装的闭合,具有装饰和实用的特点。

4. 标签:用于标识服装的品牌、尺码、成分等信息。

五、服装制作工艺流程1. 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确定服装的款式、结构、色彩等。

2. 裁剪:将面料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裁剪,得到各个部件。

3. 缝制:将裁剪好的部件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缝合,形成完整的服装。

4. 整烫:对缝制好的服装进行整烫,使其平整、美观。

5. 包装:将整烫好的服装进行包装,便于运输和销售。

六、服装制作工艺要点1. 裁剪:确保裁剪尺寸准确,避免浪费面料。

2. 缝制:注意缝制工艺,确保服装的牢固度和美观度。

3. 整烫:根据不同面料和款式,选择合适的整烫方法,保证服装的平整度。

中职服装知识点总结

中职服装知识点总结

中职服装知识点总结服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社会身份的象征。

中职服装专业培养的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服装知识,包括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中职服装知识点总结的角度,介绍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加工等方面的知识点,以帮助中职服装专业学生深入了解服装行业,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

一、服装材料1.纺织品材料纺织品是服装制作的基本材料,主要包括棉、麻、羊毛、丝、化纤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纺织品的产地、生产工艺、性能特点、适用范围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够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纺织品材料。

2.辅料服装辅料包括拉链、纽扣、织带、缝纫线等,它们虽然是服装中比较小众的部分,但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辅料的材质、性能、使用方法等,以确保服装制作中的细节部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3.色彩与图案色彩与图案是服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通过选择适当的色彩和图案为服装增添生动和趣味。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色彩的表现效果、搭配原则、图案设计方法等,以便能够在设计服装时有章可循。

二、服装设计1.服装设计原理服装设计原理包括服装结构、比例、线条、轮廓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服装设计原理的作用和应用方法,从而能够设计出符合审美标准和功能要求的服装作品。

2.服装设计流程服装设计流程包括市场调研、设计构思、绘制草图、制作立体样板等。

学生需要了解服装设计从无到有的完整流程,以便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服装设计工作。

3.服装款式服装款式包括上装、下装、外套、连衣裙等不同类型的服装款式。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服装款式的特点和设计要点,以便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出符合潮流和实用的服装款式。

三、服装加工1.服装裁剪服装裁剪是服装加工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服装的成品质量和外观效果。

学生需要掌握服装裁剪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各种服装裁剪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加工基础知识一、梭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常用的服装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归梭织类)。

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以下介绍的是一般梭织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

(一)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或出运。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

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

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

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

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

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

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见表1-1。

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

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

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

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

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

(2)对于不同批染色或砂洗的面料要分批裁剪,防止同件服装上出现色差现象。

对于一匹面料中存在色差现象的要进行色差排料。

(3)排料时注意面料的丝绺顺直以及衣片的丝缕方向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对于起绒面料(例如丝绒、天鹅绒、灯芯绒等)不可倒顺排料,否则会影响服装颜色的深浅。

(4)对于条格纹的面料,拖料时要注意各层中条格对准并定位,以保证服装上条格的连贯和对称。

(5)裁剪要求下刀准确,线条顺直流畅。

铺型不得过厚,面料上下层不偏刀。

(6)根据样板对位记号剪切刀口。

(7)采用锥孔标记时应注意不要影响成衣的外观。

裁剪后要进行清点数量和验片工作,并根据服装规格分堆捆扎,附上票签注明款号、部位、规格等。

表1-1 ×××公司工艺单编号:品名要货单位款号合同号面料任务数及交货期加工方式采用标准规格要求单位:规格平面图:部位车工工艺要求:用针针码:明暗(每3cm计)用线辅料搭配缝制顺序及要求锁钉要求整烫要求包装要求制表人:审核人:日期:(五)缝制缝制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

在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

粘合衬在服装加工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其作用在于简化缝制工序,使服装品质均一,防止变形和起皱,并对服装造型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种类以无纺布、梭织品、针织品为底布居多,粘合衬的使用要根据服装面料和部位进行选择,并要准确掌握胶着的时间、温度和压力,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梭织服装加工中,缝线按一定规律相互串套联结配置于衣片上形成牢固而美观的线迹。

线迹可基本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1.链式线迹链式线迹是由一根或二根缝线串套联结而成。

单根缝线的称单线链缝。

其优点是单位长度内用线量少,缺点是当链线断裂时会发生边锁脱散。

双根缝线的线迹称为双线链缝,是由一根针线和钩子线互相串套而成,其弹性和强力都较锁式线迹为好,同时又不易脱散。

单线链式线迹常用于上衣下摆、裤口缲缝、西服上衣的扎驳头等。

双线链式线迹常用于缝边、省缝的缝合,裤子的后缝和侧缝,松紧带等受拉伸较多,受力较强的部位。

2.锁式线迹亦称穿梭缝迹线,由二根缝线交叉联接于缝料中,缝料的两端呈相同的外形,其拉伸性、弹性较差,但上下缝合较紧密。

直线形锁式线迹是最常见的缝合用线迹,由于用线量较少,拉伸性较差,常用于两片缝料的缝合。

如缝边、省缝、装袋等。

3.包缝线迹是由若干根缝线相互循环串套在缝料边缘的线迹。

根据组成线迹的缝线多少而称呼其名(单线包缝、双线包缝……六缝包缝)。

其特点是能使缝料的边缘被包住,起到防止面料边缘脱散的作用。

当缝迹受拉伸时,面线、底线之间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相互转移,因而缝迹的弹性较好,故被广泛用于机织物的包边。

三线包缝和四线包缝为最常用的机织制品服装的包边。

五线包缝和六线包缝又称为“复合线迹”,由一个双线包缝同三线包缝或四线包缝线迹组合而成。

其最大特点是强力大,可同时进行合缝和包缝,从而提高缝迹的密度和缝制的生产效率。

4.绷缝线迹由两根以上针线和一根弯钩线相互穿套而成,有时在正面加上一根或二根装饰线。

绷缝线迹的特点是强力大,拉伸性好,缝迹平整,在某些场合(如拼接缝)也可起到防止织物边缘脱散的作用。

基本缝合的形式如图1-13所示,除了基本缝制外,根据款式工艺要求还有抽褶、贴布绣等加工方式。

梭织服装缝制中针、线以及针迹密度的选择,都应考虑到服装面料质地及工艺的要求。

缝针可用“型和号”加以分类,根据形状,缝针可分为S、J、B、U、Y型,对应不同的面料,分别采用适宜的针型。

我国使用的缝针的粗细以号数来区别,粗细程度随着号数的增加而越来越粗,服装加工中使用的缝针号型一般从5号~16号,不同的服装面料采用不同粗细的缝针,见表1-2。

表1-2 各类质地面料的标准缝针缝纫机针(号别)面料5号电力纺、贡缎7~8号电力纺、贡缎、双绉9~10号薄丝织品、贡缎、双绉、乔其纱、巴厘纱11~12号薄漂布、宽幅布、全毛薄纺织品13~14号宽幅纺织品、纯毛织品、一般纺织品16号一般厚纺织品(外衣等)、防水布缝线的选择原则上应与服装面料同质地、同色彩(特别用于装饰设计的除外)。

缝线一般包括丝线、棉线、棉/涤纶线、涤纶线等。

在选择缝线时还应注意缝线的质量,例如色牢度、缩水率、牢度租强度等等。

各类质地面料应采用的标准缝线见表1-3。

表1-3 各类质地面料的标准缝线面料的质地缝线丝绸、毛、丝/合成纤维、毛/合成纤维、以丝和毛为主的混纺交织布丝线、涤纶线棉、棉/合成纤维、以棉为主的混纺交织布棉线、棉/涤纶线上述质地以外的面料涤纶线、棉/涤纶线针迹密度是指针脚的疏密程度,以露在布料表面3cm内的缝合数来判断,也可用3cm布料内针孔数来表示。

梭织服装加工中标准的针迹密度见表1-4。

表1-4 针迹密度缝合方式的类别运针数直线缝锁缝(外衣)13~15针直线缝锁缝(中衣)15~17针联锁缝12~13针包缝13~14针包缝锁边8针手工缭缝(翻边缭里边)3~4针手工缭缝(缭明缝)7~9针服装的缝制整体上要求规整美观,不能出现不对称、扭歪、漏缝、错缝等现象。

条格面料在缝制中要注意拼接处图案的顺连,条格左右对称,见表1-5及图1-14。

缝线要求均匀顺直,弧线处圆润顺滑;服装表面切线处平服无皱痕、小折;缝线状态良好,无断线、浮线、抽线等情况;重要部位例如领尖不得接线。

图1-13 缝合形式名称及略图表1-5 条格面料对格对条要求部位位置对花前身上下、左右图案对称、相合A2后身左右图案对称、相合A3外套左右图案均等、相合A4上衣衣袖袖口男士服装的袖和前身图案也应相合A5女衬衫衣袋袋盖与大身图案相合A6 男衬衫侧(腋)部侧部图案应吻合A7搭门搭门左右图案均等、相合B1 西裤臀部左右图案均等、相合B2侧缝侧缝部图案相合B3裙子类左右图案相合C1图1-14 图案配合图(六)锁眼钉扣服装中的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型和眼型孔两种,俗称为睡孔和鸽眼孔。

睡孔(见图1-15)普遍用于衬衣、裙、裤等薄型衣料的产品上。

鸽眼孔(见图1-16和图1-17)多用于上衣、西装等厚型面料的外衣类上。

锁眼应注意以下几点:(1)扣眼位置是否正确。

(2)扣眼大小与钮扣大小及厚度是否配套。

(3)扣眼开口是否切好。

(4)有伸缩性(弹性)或非常薄的衣料,要考虑使用锁眼孔时在里层加布补强。

钮扣的缝制应与扣眼的位置相对应,否则会因扣位不准造成服装的扭曲和歪斜。

钉扣时还应注意钉扣线的用量和强度是否足以防止钮扣脱落,厚型面料服装上钉扣绕线数是否充足。

图1-15 平型图1-16 眼平型图1-17 眼锥型(七)整烫人们常用“三分缝制七分整烫”来强调整烫是服装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序。

整烫的主要作用有三点:(1)通过喷雾、熨烫去掉衣料皱痕,平服折缝。

(2)经过热定型处理使服装外型平整,褶裥、线条挺直。

(3)利用“归”与“拔”熨烫技巧适当改变纤维的张缩度与织物经纬组织的密度和方向,塑造服装的立体造型,以适应人体体型与活动状态的要求,使服装达到外形美观穿着舒适的目的。

影响织物整烫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

其中熨烫温度是影响熨烫效果的主要因素。

掌握好各种织物的熨烫温度是整理成衣的关键问题。

熨烫温度过低达不到熨烫效果;熨烫温度过高则会把衣服熨坏造成损失。

各种纤维的熨烫温度,还要受到接触时间、移动速度、熨烫压力、有无垫布、垫布厚度及水分有无种种因素的影响。

表1-6是各种纤维熨烫时的参考温度。

表1-6 各种纤维的熨烫温度名称垫湿布熨烫垫干布熨烫直接熨烫温度(℃)方法0羊毛200~250 185~200 160~180棉220~240 195~220 175~195麻220~250 205~220 185~205丝200~230 190~200 164~185涤纶195~220 185~190 150~170锦纶6 190~220 160~170 125~145锦纶66 190~220 160~170 125~145腈纶180~210 150~160 115~135氯纶—80~90 45~65丙纶160~190 140~150 85~105整烫中应避免以下现象的发生:(1)因熨烫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造成服装表面的极光和烫焦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