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的应用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浮力应用(上课)课件

浮力应用(上课)课件
热气球可用于空中观测、广告宣传、航空摄影等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 空中观赏和体验方式。
物体浮沉
物体浮沉是指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与物体的密度和 液体的密度有关。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 ;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密度等 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物体浮沉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游泳、船只的沉浮控制、密度计的使用等。
浮力应用课件
目录
• 浮力原理 • 浮力的应用 •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浮力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 浮力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浮力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01
浮力原理
Chapter
浮力的定义
浮力
指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
流体
指液体和气体。
方向
浮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
浮力的产生原因
在制药生产中,浮力原理还可以用于药物悬浮和分散的工艺过程中,如制备悬浮液、乳浊液等,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
06
浮力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Chapter
水质监测
总结词
利用浮力原理,通过监测水质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评估水质状况。
详细描述
通过测量水体的密度、温度、盐度等参数,以及分 析水体中的溶解氧、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的含量 ,可以判断水质的好坏,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在化工生产中,浮力原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中。通过利用浮力原理,可以实现对 反应物料的均匀混合和高效传热,从而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和产物收率。
在某些化工生产过程中,如石油裂化、煤焦化等,浮力原理还可以用于分离和提纯产品,提高产品的 质量和纯度。
制药生产
在制药生产中,浮力原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药物提取和分离过程中。通过利用浮力原理,可以实现对药物成分的有效提取和 分离,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生产效率。

《浮力》说课课件

《浮力》说课课件

1
造船技术
浮力原理在造船过程中的应用,确保船只具备足够的浮力以在水中漂浮。
2
船舶稳定性控制
了解船只如何利用浮力来实现稳定性控制,避免船只倾覆。
3

船舶推进原理
深入探讨船只如何利用浮力和推进力来进行前进和导航。
浮力的实际应用场景
探索浮力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如水上运动、建筑设计、交通运输等,了解浮力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影响浮力的因素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包括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浸没的部分以及其他环境因素。深入理解浮力的本 质。
飞船中的浮力应用
航天飞机
了解航天飞机如何利用浮力原理 在大气中飞行,并实现重返地球 的安全。
太空站
探索国际空间站如何通过浮力在 太空中“悬浮”,为宇航员提供安 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火箭发射
了解火箭发射时如何利用浮力原 理来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
潜艇中的浮力应用
潜艇浮沉
探索潜艇如何通过调整浮力 来实现浮起、下沉以及在不 同深度的悬浮。
潜艇运动原理
了解潜艇利用浮力和推进力 来进行移动和导航。
潜艇战术运用
深入了解潜艇在战术上如何 利用浮力进行隐蔽、伏击和 攻击。
船舶中的浮力应用
浮力与水位的关系
深入解析浮力与水位的关系,探讨不同水位下物体受浮力影响的变化,并揭示浮力与液体压强的关联。
《浮力》说课ppt课件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上升力,产生浮力的原理是阿基米德原理。本 课件将带你深入探索浮力的产生、大小、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场景。
浮力的产生原理
了解物体在液体中漂浮的原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关系。浮力是多种物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浮力的大小及计算方法

《浮力的应用》说课 ppt

《浮力的应用》说课 ppt

教学程序设计-----第二环节 六、教学程序设计---第二环节
在学生实验课桌上摆放器材:水槽、薄塑料袋、 在学生实验课桌上摆放器材:水槽、薄塑料袋、 矿泉水瓶截下的上部分。提问: 矿泉水瓶截下的上部分。提问:请你设计实验方案 如何使沉底的小鸭子上浮? ,如何使沉底的小鸭子上浮?
3. 由学生总结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 培养学生 由学生总结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对知识系统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 对知识系统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课件
教学程序设计-----第二环节 六、教学程序设计---第二环节
4.用浮沉子体验浮沉 ,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受 用浮沉子体验浮沉, 用浮沉子体验浮沉 到所有力的合力决定,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 到所有力的合力决定,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
九年级物理课件
教学程序设计-----第二环节 六、教学程序设计---第二环节
九年级物理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轮船,潜水艇, 难点: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轮船,潜水艇,气 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九年级物理课件
五、说教法学法
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以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为主进行教学 采取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采取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法进行学习
九年级物理课件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
我设计的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有三个 第一个环节: 分钟) 第一个环节:创设内外物理情境 (10分钟) 分钟
第二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知识体验探究思考
(20分钟 分钟) 分钟
第三个环节: 分钟) 第三个环节:知识应用落实目标 (15分钟 分钟
九年级物理课件

浮力的应用课件

浮力的应用课件
2.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可 采用什么办法?
排水量
这艘轮船的排水量是100t,当 它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F浮=G排 =m排g =100t×9.8N/Kg =100000Kg× 9.8N/Kg =980000N
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所受的浮力变大 还是变小?吃水变深还是变浅?
答:浮力不变,吃水变浅.
(二)潜水艇
应用二、潜水艇
潜水艇
F浮
下沉
G物 当F浮<G物时,物体在液体中 向下运动即:下沉.
F浮 上 浮
G物
F浮 漂
G物 浮
当F浮>G物时,物体在液体中向上 运动即:上浮。
最终物体是静止在液面上称为漂浮,
此时F浮=G物。
F浮
悬浮 G物
当F浮=G物时,此时物体将静止 在液体中任意深度的地方称为悬浮。
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
F浮
物体就下沉。
当 F浮>G物, ρ液V排g > ρ物V物g, 即ρ液> ρ物, 物体就上浮,最后漂浮.
当 F浮=G物, ρ液V排g = ρ物V物g, 即ρ液=ρ物, 物体就悬沉。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归纳小结物体的浮沉条件(实心物体) • (1)物体上浮: F浮<G物 或ρ物<ρ液 • (2)物体下沉: F浮=G物 或ρ物 = ρ液 • (3)物体悬浮: F浮>G物 或ρ物 > ρ液
工作原理:通过改变自身重力的 大小来实现上浮,下沉的。
(提示:潜水艇在露出水面前所 受的浮力大小不变。)
应用三、气球和飞艇
• 采用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 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法,使 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升 空时ρ平均< ρ空气。

浮力 说课PPT课件

浮力 说课PPT课件
实验证明,阿基 米德原理对气体同 样适用。
第19页/共25页
汤圆刚放入水中
汤圆煮熟时
第20页/共25页
请你说说哪个鱼说得正确?为什么?
我在深处,受 到的压强大。
我的体积大,受
到的浮力大。
第21页/共25页
学 生 总 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体 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验 心 得
第22页/共25页
教材分析
力的测量

重力
二力平衡 压力压强

第1页/共25页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第24页/共2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5页/共25页
第2页/共25页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第3页/共25页
教法与学法分析
演示法 问题引导法 观察法 合作交流法 实验探究法 练习法
第4页/共25页
乒乓球、烧杯、钩码、水槽、墨水瓶 饮料瓶、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
第5页/共25页

1.上课的节奏尽量加快。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总结和教师的引导演示将学生的
反 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浮力,理解阿基 米德原理。
思 3.小组合作性的学习进行顺利得当,并且对数据能有效 快速进行分析论证,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对科学探究的主要 过程都有了亲身良好的体验 。

浮力的应用课件

浮力的应用课件
浮力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物理性质,以及结构的几何形状、 尺寸等因素。
浮力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力学原理,如力的平衡、扭矩的平衡等,以确保结构的稳定 性和安全性。
浮力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腐蚀等,以确保结构的耐久性和可靠 性。
浮力系统稳定性
保持浮力系统 的稳定性是浮 力应用中的关 键技术之一。
船舶浮力与排水量的关系
船舶浮力对船体结构的影 响
潜水器设计
潜水器种类:深海潜水器、浅 海潜水器、无人潜水器等
浮力材料:高密度聚乙烯、聚 氨酯等
浮力原理:利用水的压力和浮 力平衡原理,使潜水器在水中古、海底资源开发等
石油开采
浮力用于石油开采中,可以减少钻井液的密度,降低钻井难度 浮力用于石油开采中,可以减少钻井液的粘度,提高钻井效率 浮力用于石油开采中,可以减少钻井液的滤失量,保护油气层 浮力用于石油开采中,可以减少钻井液的污染,保护环境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海洋风能发电
海洋渔业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
04
浮力应用的技术难点
浮力控制技术
难点:精确控制浮力大小和方向 难点:实现浮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难点:提高浮力控制的响应速度和精度 难点:降低浮力控制的能耗和成本
浮力材料选择
轻质材料:如泡沫塑料、木材等,具有较低的密度和重量,能够提供较好的浮力。
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期保持浮力。
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性。
特殊材料:如超轻型材料、纳米材料等,具有超强的浮力和轻质特性,适用于特殊需求。
浮力结构设计
浮力结构设计是浮力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需要综合考虑浮力、稳定性、强度等因素。

浮力的应用课件

浮力的应用课件

浮力的应用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3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交流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工具乒乓球、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轮船、鸭子、人游泳时能浮在水面,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研究与此相关的知识导出课题——浮力。

二.新课教学一用测量法研究浮力演示实验: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记为G,再把此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它的重力,记为F,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了什么问题?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分析实验:示数变小了,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F浮 = G — F 即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之差,这也是浮力的测量方法。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三浮力的大小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课本P9 51.提出问题2.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6.得出结论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示:F浮 = G排为了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将公式F浮 = G排展开,即F浮 = G排 = ρ液gV排这样就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实际问题提供方便。

突破难点的方法:把此探究实验做好,真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四物体的浮沉利用课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两个力F浮、G物的作用,当 F浮 > G物时,物体将上浮;F浮 = G物时,物体将悬浮;F浮 < G物时,物体将下沉。

对于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其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五物体的浮沉的应用1.密度计2.潜水艇3.飞艇4.热气球5.氢气球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要点分析: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

浮力的应用说课(课件)

浮力的应用说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 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 2.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
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浮力应用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
社会的紧密联系,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 影响,建立应用科学知识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怎样利用浮沉条件,改变物体的浮沉。
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观
察、分析和概括事物的能力,有比较强的求知欲,很喜欢
自己动手探究。物体浮沉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运
用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引导学生利
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常见的实例。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 第六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过密度、二 力平衡、压力、压强、浮力等知识后,综 合性较强的一节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懂得浮沉条 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并 与上一节《浮力》的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 知识体系。
G物
下沉
物体的浮沉条件
•若上浮,则F浮>G物 •若下沉,则F浮<G物 •若悬浮,则F浮=G物
F浮
漂浮在液面的物体
F浮
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F浮=G物)
G物
G物
第六节 浮力的应用
一、物体的沉浮条件: 下沉:G物>F浮 悬浮:G物=F浮 上浮:G物<F浮 漂浮:G物=F浮
器材:薄铝片、土豆、 小勺、硬币、 水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⒉教法学法设计 这种感性的认识又是片面的,例如:他们会认为重的物体
3教学器材
三、教学程序
⒈创设情境,导
会下沉,轻的物体会上浮,为排除这种负面干扰,我特意 把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都设计成可操作、结论易获得的 分组实验,让学生在亲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这样
入新课
既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初中生对直观现象
2进行新授,探 索新知
3课堂小结, 分享收获
4.反馈检测. 学以致用
“课内比教学”说课设计
说课:浠水县白莲中学 吴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物理上册14.6
一、教材理解
⒈教学地位作用
⒉教学目标
⒉教学目标 ⒊教学重难点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我把本节课的目标设计为:
2进行新授,探 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的特点。
索新知
3课堂小结, 分享收获
4.反馈检测. 学以致用
“课内比教学”说课设计
说课:浠水县白莲中学 吴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物理上册14.6
一、教材理解
⒈教学地位作用
⒉教学目标
⒊教学重难点
⒉教法设计
本节课我将依次采用情境体验法、教师讲授法、实验法、学生讨论 法进行教学
“课内比教学”说课设计
说课:浠水县白莲中学 吴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物理上册14.6
分别将桌上的木块,铁块,鸡蛋浸没
在液体中,然后放手,让学生观察并 叙述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过程和最终 情况。
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认 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可能 有悬浮,上浮,漂浮, 下沉这四种状态。教师 点拨在这里起到了规范 科学术语的作用)
三、教学程序
的实际问题,让同学们了解到浮力应用
⒈创设情境,导 入新课
的社会价值,激发他们强烈地求知欲望。
2进行新课,探 索新知
3课堂小结,
分享收获 4.反馈检测.
学以致用
“课内比教学”说课设计
说课:浠水县白莲中学 吴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物理上册14.6
一、教材理解
⒈教学地位作用
2,进行新授,探索新知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说课:浠水县白莲中学 吴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物理上册14.6
一、教材理解
⒈教学地位作用
⒉教学目标
一、教材理解
⒈教学地位作用
⒊教学重法设计
3教学器材
三、教学程序
⒈创设情境,导 入新课
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 理第十四章第六节,为物理课程重点内容之一.本节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浮力的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的,同 时又综合前面所学力、二力平衡、力和运动的关系等 有关知识,可以说本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 升华和总结,又对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⒊教学重点
⒈创设情境,导 入新课
2进行新授,探 索新知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⒊教学难点
3课堂小结,
分享收获 4.反馈检测.
难点: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轮船,潜水艇,气 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学以致用
“课内比教学”说课设计
说课:浠水县白莲中学 吴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物理上册14.6
一、教材理解
⒈教学地位作用
知识与能 力: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教法学法
⒈学情分析 ⒉教法学法设计
3教学器材
三、教学程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 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轮船的发展史、潜水艇、飞艇原理,初步认识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课内比教学”说课设计
说课:浠水县白莲中学 吴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物理上册14.6
引导学生对物体作受力 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
分析.由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整理归 纳能力
F浮
F浮
F浮
F浮
-------------------------------------------------------------------------------------------------------
二、教法学法
⒈学情分析 ⒉教法学法设计
3.学法设计 采取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3教学器材
三、教学程序
⒈创设情境,导 入新课
2进行新授,探 索新知
4教学器材
教师演示器材: 鸡蛋,橡皮泥,烧杯,木块,水.气球,潜水艇模 型
3课堂小结,
分享收获 4.反馈检测.
学生分组实验:、鸡蛋、烧杯、水、盐、、橡皮泥.包裹有玻璃珠的 气球,空的小玻璃瓶,水槽等
学以致用
“课内比教学”说课设计
说课:浠水县白莲中学 吴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物理上册14.6
一、教材理解 三、教学程序
⒈教学地位作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⒉教学目标
⒊教学重难点
二、教法学法
⒈学情分析 讲述“捞铁牛“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
⒉教法学法设计 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浮力可以解决生活中
3教学器材
⒉教学目标
新授重点要完成以下三个教学任务:
⒊教学重难点
二、教法学法 ●对物体浮沉条件的探讨
⒈学情分析
⒉教法学法设计
3教学器材
●让学生自主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三、教学程序
⒈创设情境,导 入新课 2进行新授,探
索新知
●让学生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及飞艇的工作原理
3课堂小结, 分享收获
4.反馈检测. 学以致用
二、教法学法
⒈学情分析
⒉教学目标
1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同学们具备有一定的观察,
⒊教学重难点
实践操作能力,能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解决物理问题.大 部分同学能跟得上老师的进度,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
二、教法学法 作业.
⒈学情分析
2我们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对浮力的知识既熟悉又 陌生,对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也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上册物理14.6
14.6浮力的应用说课
“课内比教学”说课设计
主讲:浠水县白莲中学 吴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物理上册14.6
⒈教学地位及作用 ⒉教学目标 ⒊教学重难点
教材理解
“课内比教学”说课设计
⒈学情分析 ⒉教法学法设计 3教学器材
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⒉进行新授,探索新知 3课堂小结,分享收获 4.反馈检测.学以致用
G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