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世界遗产委员会有责任对各国的世界遗产进行监测,问题严重的遗产项目将被( )A.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列入《世界遗产公约》C.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D.直接取消世界遗产资格2.保护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世界遗产面临的威胁有( )①工业化浪潮②自然灾害③城市化④战争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应该( )A.就本国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B.就本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C.就本国的自然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D.就本国的所有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4.关于《世界遗产公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是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倡议签署的B.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C.《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D.为保证《世界遗产公约》的实施,成立世界遗产中心5.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或自然遗产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是( )A.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B.属于濒危的文化或自然遗产C.广为人知的文化或自然遗产D.见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古迹6.中国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中国宝贵遗产的保护情况和成果有( )①1985年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②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世界遗产类型最齐全的国家③是拥有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④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⑤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7.完整性是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之一。

下列对文化遗产完整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A.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主要包括范围上和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B.要尽可能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性C.要尽可能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的完整性D.必要时可以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做大的改动,以体现其完整性8.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是( )A.真实性和艺术性 B.真实性和完整性C.真实性和独特性 D.独特性和艺术性9.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不能体现在( )A.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B.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C.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D.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有重大经济价值10.下图是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葡萄牙贝伦塔,在大航海时代,它是航海家们的起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范文)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范文)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总分:100时间:90分钟一、基础与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1.看拼音写词语。

(8分)通xiāo( ) 深hè( )色 áo zhōu( ) 甜nì( ) 蜜jiàn( ) tūn shì( ) gōu lóu( ) 鼓bó( )shī chuán shēn shòu( ) yōu zāi yóu zāi( )2.按要求补全成语。

(6分)(1)补全成语,认识成语中的“劳动模范”。

精卫________ 愚公________ 夸父________ 女娲________(2)补全成语,认识成语中的“超级学霸”。

_____鸡起_____ _____门立_____ 手不______ _______忘食(3)补全成语,结识成语中的反义词。

开________辟________ 舍________逐________无________有________ 声________击________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8分)(1)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上面句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的意思相同。

(2)表示获得第一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第1题中句子的写法用下面的三个词语写一句话。

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一筹莫展4.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4分)原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2)改为双重否定句:(3)改为反问句:(4)改为拟人句:5.照样子,写出下列习俗的寓意。

(4分)例: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历史试题 第1页(共36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36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七年级 历史(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本题共20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如下图中的一组文物可以印证( )A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B .山西是民族交融的场所C .山西的远古传说比较丰富D .山西古人类遗址最丰富2.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在何处的考古发现( ) A .北京周口店遗址B .云南省元谋人遗址C .浙江省河姆渡遗址D .陕西省半坡遗址3.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

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A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B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C .半坡人会制作彩陶D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距今上万年,甚至百万年的典型原始人类,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主要是通过( )A .考古发掘B .文字记载C .神话传说D .专家推测5.下列与“干栏青石微风里,骨耜农耕稻谷收”相符的历史文化遗迹是( )A .山顶洞遗址B .二里头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 6.《中国百年考古大发现》中涵盖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考古发现,书中有关于农作物栽培、石器磨制和陶器制作技术的记载,可以印证记载的遗址有(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山顶洞人遗址 7.福建平潭县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该遗址群出土了陶器、人骨及中国东南沿海岛屿最早的水稻等遗存。

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新课标 人
! %终日不成&#",/#$%泣涕零如雨& " %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01#$着各种故事&
二在括号里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分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然放%既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 %蜡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采排(&#$#$ %锅里的弼也像是益发浓绸了&#$#$ 三选词填空&分

%给课文' (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分#

%用' (画出藏戏的艺人们是如何唱戏的%用'(画出面具的作用是什么&"-分#

%总结藏戏的特点&"'分#
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分#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于 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 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 也就很不舒服%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 曰!'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虽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 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 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个桃脯&蜜枣沾上的一 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 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 年菜事实上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 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测试题(含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测试题(含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测试题---【统编版2024新教材】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2024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小吉和父母参观了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他们又来到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他们还去了植物园……小吉和父母在()A.体会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B.努力成为收藏家C.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D.远离学校和老师2.2023年8月31日,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全线正式贯通运营,贵阳至南宁两地旅行时间由原来的5个多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

八年级学生小华看到新闻后,感到十分自豪,对我国高铁建设者们的进取、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

这说明()A.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身份不同B.我国高铁领域成就已跃居世界第一C.建设者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D.我们要多关心国家发展并为之自豪3.2023年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盛大启幕。

初中生王丽看到大飞机“三兄弟”首次同时来到珠海,“20家族”首次会师,还看到不断迭代的各类无人机以及各种武器装备成体系亮相时,感到无比自豪。

这可以看出( )①个人是社会的一个“结点”②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③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④祖国的伟大成就,让我们倍感自豪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开始实施,“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是新课程方案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在一至九年级均开设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国家之所以重视社会实践教育是因为(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③社会实践教育比课堂教学更重要④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意草成茵。

孝敬父母,邻里团结,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漫步在街道上,处处都是显示正能量的公益标语,引领着我们成长,也警示着广大市民构建和谐社会。

文化生活练习题

文化生活练习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是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并工整地填写在答题栏中。

每题2分,共50分。

)1.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虽对各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不可能消灭它们之间的差异,地球人不会因为“地球”的形成而使价值观完全一致。

这是因为()A.文化具有稳定性B.文化是识别和划分民族的基本依据C.文化具有多样性D.民族文化是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在精神面貌上的反映2.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A.历史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建筑文化的多样性D.文化教育的多样性3.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既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是不同的宗教文化,但都强调慈悲之心和慈善行为。

如佛教主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离间;基督教主张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可做假证陷害人等,强调心灵的净化;伊斯兰教要人们在今世生活中力行善功,不作恶事。

这充分说明()A.各种不同的宗教有相同的教义B.各种宗教的教规完全相同C.宗教文化同祖同根D.文化具有共性4.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

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B.遗传因素决定的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5.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

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品贸易()A.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B.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C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D.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6.秦灭六国之后,派兵平定南越。

为了巩固其统治,将大批故六国的人流放到南越之地。

这些人到了南越之地后,便长期与越人共同生活。

长期的共同生活诞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一一客家文化。

这说明()A.商业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人际交往是文化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形式7.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为标志的()A.语言的产生B.电视的广泛推广C.网络的普及D.印刷媒体的推广8.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①加深理解,密切各国联系②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9.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 B .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他们的文化教育是在私塾和类私塾的学堂中完成的。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有答案)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翡.翠(fěi)榛.子(zhēn)蜜饯.(jiàn)掺.和(cān)B.骡.马(luó)娴.熟(xián)唾.沫(tuò)肿.胀(zhǒnɡ)C.皎.洁(jiǎo)机杼.(zhù)正.月(zhènɡ)獠.牙(liáo)D.演绎.(yì)吞噬.(shì)脱缰.(jiānɡ)响彻.(qiè)二、读句子,写词语。

(6分)爸爸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我们带回当地的特产。

他送给奶奶áo zhōu()用的和田大枣,送给爷爷吃jiǎo zi()用的山西chén cù(),送给表弟河北迁西的b ǎn lì(),送给外婆四川泸州的zhú kuài(),还给我和妹妹带回农家纸糊的fēnɡ zhenɡ()……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合适的释义。

(填序号)(3分)素:①白皙的。

②本来的。

③平素,向来。

1.他们俩素.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3.我们要做一名有素.质的公民。

()四、将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10分)()灯结()()()不同()堂大()万象()()()心()欲能()善()1.在新春来临之际,到处________________。

家家户户________________,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2.少数民族的姑娘们________________,饮食风俗虽然与我们________________,但热爱民族大团结的心却紧紧相连。

五、下列诗句按节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④③②①B.③④①②C.④①②③D.④③①②六、按要求写句子。

2021知到答案 现代生活的文化解读 最新智慧树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2021知到答案 现代生活的文化解读 最新智慧树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判断题:机器大生产和流水作业是工业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判断题: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容易受到机器大生产和流水作业生产方式的规制和影响,生活时间让渡于工业的生产时间,生活的内容服从和服务于生产的产品。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判断题:文化是社会的基因,它本质上是非历史性的。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4、判断题:机器大生产和工业化、标准化、市场化、效益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标准配置。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5、多选题:现代生活的特征包括()。

选项:A:现代生活时间受工业社会“流水作业”的生产或工作时间所支配B:现代生活质量受工业产品质量、市场价格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C:现代生活空间受工业社会的空间制约D:现代生活内容受工业产品种类所影响答案: 【现代生活时间受工业社会“流水作业”的生产或工作时间所支配;现代生活质量受工业产品质量、市场价格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现代生活空间受工业社会的空间制约;现代生活内容受工业产品种类所影响】第一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在人类社会初期,衣服应该起源于人类的生物本能需要。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2、判断题:现代社会中的服饰嬗变不是工业化影响的结果。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3、多选题:现代服饰的特点包括()。

选项:A:功能个性化B:工艺精细化C:面料多元化D:风格时尚化答案: 【功能个性化;工艺精细化;面料多元化;风格时尚化】4、判断题:从本质上讲,现代服饰功能的个性化其实是人们通过着装的变化区分工业化规制的流水作业时间和个人生活时间的一种方式。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5、判断题: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影响着人们的服饰文化偏好。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6、多选题:文化偏好本身具有()特点。

选项:A:强制性B:差异性C:稳定性D:普遍性答案: 【强制性;差异性;稳定性;普遍性】7、判断题:无论是中式快餐,还是洋快餐,“快餐”本身已构成现代生活的一种文化标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二)一.选择题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 B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 D •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2. 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

这表明A. 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C .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B. 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3. 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A.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B.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C. 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 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4.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A. 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 B •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 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 .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5.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 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B.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C. 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 D •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

A .社区 B. 都市C .校园 D .民族7.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

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

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

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A. 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B.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C. 文化将逐渐取代经济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D.经济对文化的制约将更加严重8.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之所以要坚持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这主要是因为①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和文化消费的日益丰富,在现代经济的总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9.文化产业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不构成威胁甚至不造成消耗,并且,文化产品价值还具有增值效应,如果开发得当,往往可以产生很大的投入产出比,文化产业是具有极大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

可见,我们当代文化发展走产业的发展道路是A.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B .实现民族振兴的根本保证C.增强综合国力的惟一途径 D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的表现10.在下列现象中,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有①文化与经济、文化与商品、文化与消费、文化与市场严重分离②重视文化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或否认文化的经济效益③以经济效益为惟一目标,以市场调节为手段发展文化产业④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使当代文化沿着产业化方向发展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1.综合国力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资源等各种要素的有机统一.其中和是基础,__________ 是重要标志。

A.经济、政治、科技 B •经济、科技、文化C.经济、科技、政治 D •经济、文化、科技12.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知识的竞争展开。

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发展格局表明A.综合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B.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C.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D. 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不可能增强综合国力13.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较量,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①把文化建设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③实施“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④充分发挥我国人口数量优势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4.据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的时候,传闻亚洲某国却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①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③文化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④文化是不可取消和更改的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②③④15.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

对此,我们应当①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②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③树立科学的消费观④减少文化消费支出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④16. 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 把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看作是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A体现了文化是第一生产力 B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C.是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D •是为了巩固产业的基础地位17.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这给我国的启示是A. 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B. 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C. 世界正在一体化,文化间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D. 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18. 创造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是理论出版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精神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

这说明A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 •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19 .梁祝故事在我国的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江苏等lO 多个省、市广为流传。

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时,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因此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

材料表明A.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 B •市场经济具有滞后性C.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D •举办邮票首发式就能拉动经济发展2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这说明①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起着决定性作用②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与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③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教育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与基础性作用④科技和教育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根本标志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D .②③21.《列女传》载“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之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

其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

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经商游戏。

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所书院旁边。

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

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

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

“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2 分)22.2007 年3 月5 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文化建设。

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要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快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2 分)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需要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人的全面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居于核心的地位,科学文化素质则是重要的基础,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推动、辩证统一。

因此,要在社会形成并巩固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必须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文化落后、愚昧无知,是根本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的。

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等等。

而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构建和谐社会,为什么需要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0 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常识,说说应怎样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6 分)高二政治第一单元测试题(二)参考答案21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无形的,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一定的文化氛围、文化活动,对人的交往方式、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孟母三迁”至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说明一定的文化氛围、文化活动,对人的交往方式、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这要求我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防止错误思想和活动对我们的影响,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2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