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记录本

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记录本引言重症医学科是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
在医疗质量管理中,重症医学科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危重病人对医疗管理的要求更高,管理工作也更加复杂。
本文档将详细记录重症医学科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以便更好地掌握管理情况和提高工作水平。
目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医院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这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效果;•保证治疗的规范性;•提高医院服务的质量;•促进医生完善抢救及治疗方案;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我们开展了下面记录的管理活动和改进工作。
活动记录1. 患者记录医院每天都有很多患者,我们需要记录每一个患者的情况,及时跟进治疗进程。
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入院日期严重程度主治医生张三35 男2021-05-01 4 李医生李四28 男2021-05-02 5 王医生王五46 女2021-05-03 3 孙医生2. 手术记录手术记录是重症抢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需记录每个患者的手术记录,以便术后跟进观察。
手术日期手术类型手术医生麻醉医生2021-05-01 心肺复苏术李医生王医生2021-05-02 胸外闭式心脏按摩王医生李医生2021-05-03 体外循环孙医生李医生3. 会诊记录重症医学科的病人通常需要多种科室会诊或跨科协作,我们需要及时记录每次会诊的情况。
会诊日期会诊科室主持医生参与医生2021-05-01 心外科李医生王医生、高医生2021-05-02 内科王医生李医生、张医生2021-05-03 ICU 孙医生李医生、张医生4.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是重症医学科医生必须关注的一个环节,下面是我们近期的管理和改进活动。
4.1 术后并发症统计在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日期医生并发症类型备注2021-05-01 李医生肺不张未预防性换气2021-05-02 王医生心律失常镇静剂过量2021-05-03 孙医生术后出血未观察术后3小时4.2 医疗差错纠正医疗差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和改进。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年度记录本

xxx医院临床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工作记录本科室年度填写要求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并设有临床质控员。
2.本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记录本由科主任负责填写,质控员负责数据汇总.3.每年度科室要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计划。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活动内容完成科室每月自查。
5.科主任每月主持召开一次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下次督察时,对上一次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室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交质控科审查。
6.由临床科室质控员于1月15日,4月15日,7月15日,10月15日将填写情况送质控科检查。
1。
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护理各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2。
针对本科室病种特点,病人需求,重点环节,研究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有关规章制度。
3.督促本科室人员认真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各项医疗护理管理制度,严防医疗差错。
4.监督、检查各项与质量有关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
定期收集汇总质量管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医保科、信息科汇报,反馈本科室有关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6。
根据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医保科、信息科等职能科室拟定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负责科室对各项任务的落实检查。
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部门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在科会每月通报一次本科室医疗质量整体情况。
7.根据相应指标,有组织地安排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自测评工作,不定期检查全科医务人员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及时发现医疗隐患,排除医疗隐患。
8.定期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提高全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做到全员参与,切实提高医疗质量。
9。
积极地,全面地配合医疗质量与安全各项检查,做好接待和准备工作.10。
加强资料的内部交流,做好对外保密工作,定期整理,装订资料建档。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是一种用于记录医疗机构或医
疗团队持续改进措施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在医疗领域,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高质量。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可以规范和标准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医疗机构应该通过不断地监测和评估医疗过程和结果,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涉及到全员参与,医疗人员应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改进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记录和跟踪改进
措施的实施情况。
它可以记录改进的目标和计划,实施的措施和方法,改进的结果和效果等信息。
通过记录本的使用,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追踪质量管理和改进活动,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也可以用于知识管理和经验积累。
医疗机构可以记录和归档改进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类似问题出
现时能够及时借鉴和应用。
总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疗机构应该充分发挥记录本的作用,不断改进和提升自身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记录文本表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记录文本表范文范例学习指导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科室:麻醉科年度:2013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并设质控员。
质控员负责填写《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word完美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2、科室制订每年度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3、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制订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4、《科室日常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每周检查并记录一次(特殊情况及时记录)。
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
5、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月份医疗工作总结表》,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
6、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并完成《全年医疗工作总结表》的填写。
麻醉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一、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组长:方平(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副组长:陈霞(护士):代理护士长范文范例学习指导成员:黄祖容(麻醉医师)眭晓渊(麻醉医师)游帅(麻醉医师)唐秀利(护师)陈春蓉(护师)肖艳(护师)尹蕾(护师)职责:1、制定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诊疗规范、操作常规、职责、预案、流程。
2、督促检查各项制度、职责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整改。
3、针对科室院内感染控制、投诉、纠纷、危急值报告的处理情况、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持续改进。
4、定期进行自查、评估分析及整改措施的效果评价。
二、具体分工及职责:组长方平(副主任医师):全面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及安全。
督促各小组成员职责落实情况,每月定期组织召开质控会议,听取各质控小组的汇报,总结各小组质控存在的问题及效果评价,提出处理意见,确定整改措施,保证科室医疗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副组长陈霞(护士):1、协助组长工作,负责护理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工作。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记录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记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记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疗机构需要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是医疗机构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下面将对我的相关工作进行记录。
2018年,我任职于某医院,在卫生服务部门主任的领导下,我主要负责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
第一,对医疗质量把关。
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医疗质量的评估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评估体系。
每周组织业务护士对全科室医疗资料进行抽查,对病案、处方、医嘱等医疗资料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和责任人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
每月进行一次全院质量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医疗质量改进的依据,对评估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和不足开展整改和改进工作。
第二,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我们通过制定安全宣传教育月,策划并开展多项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宣传教育材料,提高全院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同时,加大对危机事件的预判和预防工作,明确医疗安全规范、管理机制和流程,建立医疗安全事件管理及处理体系,遇到事故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持续改进工作。
我们开展了多项持续改进工作。
针对各类质量问题,建立了定期举行质量改进会议,对改进的情况进行跟踪、评审和记录。
另外,我们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全员的服务质量水平,并开展患者满意度评价工作,监控服务质量的变化,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
在我担任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的两年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和优化工作,全院质量持续得到了提升。
在其间,医疗机构的总体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并且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实现了从粗产品到精细服务的质的飞跃。
总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是医疗机构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它能够保障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
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持续改进记录本

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持续改进记录本科室:___________年度:___________1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填写要求1、科室成立以科室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员.2、本质量控制记录本由科室主任负责填写,由各质控小组负责各种数据汇报。
3、年初根据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下发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制订年度医疗质量控制计划。
4、落实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5、利用PDCA循环、缺陷管理等工具持续改进,达到本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6、对各监管职能科室下发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整改通知,及时整改。
7、每月末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关整改措施(含终末病历及运行病历),下次督察时,对上一次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室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交医务科审查.8、每季度、每半年、每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2目录科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牟定县人民医院2012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工作计划牟定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牟定县人民医院开展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活动实施方案牟定县医院2012年度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构架图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结构及分工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职责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2012 年度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2012 年度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2 月份质量与安全工作监测2 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一、科室主要业务指标分析与改进措施二、医疗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改进四、院内感染管理与改进五、医疗安全管理与分析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3 月份质量与安全工作监测3 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3一、科室主要业务指标分析与改进措施二、医疗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改进四、院内感染管理与改进五、医疗安全管理与分析2012 年第1 季度质量与安全工作监测2012 年第1 季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2012 年第1 季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总结2012 年第2 季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4 月份质量与安全工作监测4 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一、科室主要业务指标分析与改进措施二、医疗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改进四、院内感染管理与改进五、医疗安全管理与分析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5 月份质量与安全工作监测5 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一、科室主要业务指标分析与改进措施二、医疗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改进四、院内感染管理与改进4五、医疗安全管理与分析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6 月份质量与安全工作监测6 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一、科室主要业务指标分析与改进措施二、医疗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改进四、院内感染管理与改进五、医疗安全管理与分析2012 年上半年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2012 年上半年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总结2012 年下半年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7 月份质量与安全工作监测7 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一、科室主要业务指标分析与改进措施二、医疗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改进四、院内感染管理与改进五、医疗安全管理与分析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8 月份质量与安全工作监测8 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5一、科室主要业务指标分析与改进措施二、医疗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改进四、院内感染管理与改进五、医疗安全管理与分析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9 月份质量与安全工作监测9 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一、科室主要业务指标分析与改进措施二、医疗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改进四、院内感染管理与改进五、医疗安全管理与分析2012 年第3 季度质量与安全工作监测2012 年第3 季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2012 年第3 季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总结2012 年第4 季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10 月份质量与安全工作监测10 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一、科室主要业务指标分析与改进措施二、医疗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改进四、院内感染管理与改进6五、医疗安全管理与分析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11 月份质量与安全工作监测11 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一、科室主要业务指标分析与改进措施二、医疗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改进四、院内感染管理与改进五、医疗安全管理与分析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12 月份质量与安全工作监测12 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一、科室主要业务指标分析与改进措施二、医疗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改进四、院内感染管理与改进五、医疗安全管理与分析2012 年年终医疗质量与安全结果评价、分析与改进活动2012 年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总结7科工作人员基本情况8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一、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对本专业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检查。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医疗机构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以及实现持续改进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为了有效地记录和跟踪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过程和结果,医疗机构需要创建一本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帮助医疗机构进行质量管理和改进的监控与评估。
它记录了医疗机构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计划,包括质量指标的设定、改进措施的实施和结果的评估等内容。
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质量管理目标和计划:记录医疗机构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计划,包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目标。
2. 质量指标设定:记录医疗机构制定的质量指标,包括临床指标、患者安全指标、服务质量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定。
3. 质量改进措施:记录医疗机构采取的质量改进措施,包括制定改进计划、组织培训、开展评估和审核等。
这些措施需要与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计划相一致。
4. 改进结果评估:记录医疗机构对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的结果,包括指标的改进情况、患者满意度的提升等。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进一步优化质量管理和改进措施。
5. 问题和风险记录:记录医疗机构在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风险,包括医疗事故、投诉和不良事件等。
这些记录可以用于及时纠正问题、改进流程并防范风险。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的创建和使用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培训和沟通,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医疗机构能够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科室:___________年度:___________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使用说明一、科室成立以科室主任为组长、护士长和质控医师为副组长、科室各级医师为成员的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并设专职质控医师。
二、本记录本由各科室主任负责,由质控医师填写。
三、根据医院年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制订本科室的年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和实施方案。
四、每月开展医疗质量控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关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室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内容包括:1、每周进行运行病历质控并填写《科室运行病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检查当周运行病历的70%;重点为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
2、每月进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填写《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自查表》。
五、每月填写《科室医疗指标统计表》、《科室科研教学统计表》、《科室继续教育记录表》、《科室重点病种统计表》、《科室重点手术统计表》。
六、每半年及每年底对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指标、科研教学、继续教育、重点病种情况进行总结。
七、每月十日前将记录本交医务科审查。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及名单一、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1、科主任为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负责建立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和实施方案。
3、负责制定科室每月质量控制重点。
4、每月开展医疗质量控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关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室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5、每月统计填写本科室医疗指标、科研教学情况、继续教育、重点病种、重点手术情况。
6、负责完成半年及年度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总结。
二、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名单科室年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和实施方案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半年总结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年度总结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1 月份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一、运行病历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自查表注:1、本表每月填写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科室:___________年度:___________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填写要求1、科室成立以科室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员。
2、本质量控制记录本由各科室主任负责,由质控员填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年度医疗质量控制计划。
4、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5、本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6、院办下发的医疗服务质量整改通知7、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关整改措施(含终末病历及运行病历),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室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交医务科审查。
8、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小结,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急性心肌梗塞ICD-10:I21-I22。
2.充血性心力衰竭ICD10:I50.0。
3.脑出血和脑梗塞ICD10:I60-I63。
4.创伤性颅脑损伤ICD10:S06。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ICD10: 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ICD10: T00-T07。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ICD10: J10.0,J11.0,J12-J18 (不包括J17*)。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CD10:J44。
9.糖尿病伴短期并发症与长期并发症ICD10:E10-E14。
10.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
11.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ICD10:K35.0,K35.1。
12.前列腺增生ICD10:N40。
13.肾功能衰竭ICD10:N17-N19。
14.败血症(成人)ICD10:A40-A41。
15.高血压病(成人)ICD10:I10-I15。
16.急性胰腺炎ICD10:K85。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ICD10:Z51.101。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ICD10: Z51.201、Z51.103。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髋、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
2.脊髓、椎管手术ICD-9-CM-3:03.0、03.1、03.2、03.4、03.5、03.6、03.7。
3.胰腺切除术ICD 9-CM-3:52.5-52.7。
4.食管切除术ICD 9-CM-3:42.4。
5.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ICD-9-CM-3:36.1。
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ICD-9-CM-3:36.06, 36.07。
8.颅脑手术ICD-9-CM-3:01.24、01.39、01.5。
9.子宫切除术ICD-9-CM-3:68.4-68.7。
10.剖宫产ICD-9-CM-3:74.0,74.1,74.2,74.4,74.99。
11.阴道分娩ICD 9-CM-3:72,73.0-73.2,73.4-73.9(伴ICD-10:Z37)阴道分娩的出院患者。
12.乳腺手术ICD-9-CM-3:85.4。
13.肺切除术ICD-9-CM-3:32.4、32.5。
14.胃切除术ICD-9-CM-3:43.5-43.9。
15.直肠切除术ICD-9-CM-3:48.4-48.6。
16.肾与前列腺相关手术ICD 9-CM-3:55.4-6,60.3-5。
17.血管内修补术ICD 9-CM-3:39.71-74。
18.恶性肿瘤根治术ICD 10 C00-C97,伴ICD.9-CM-3“某器官全切除术”或大部分(或部分)切除术。
(三)麻醉。
1.麻醉总例数。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
4.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例数。
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
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
(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
4.产伤发生率。
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6.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
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
三、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9)。
1.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的时间。
2.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3.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到院后实施PCI治疗的时间;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
4.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的时间。
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6.住院期间血脂评价。
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
(二)急性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
1.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2.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时间。
(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3.出院时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ARBs。
4.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5.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6.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
1.到达医院后首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2.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氧合评估的时间。
3.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4.起始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用药)选择。
5.入院后患者接受首剂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
6.初始治疗后评价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7.抗菌药物(输注或注射)使用天数。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辅导的内容与时机。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四)脑梗死(ICD-10 I63)。
1.到院后接诊流程:到院后实施神经功能缺失评估的时间与结果;到院后实施头颅CT等检查的时间。
2.到院后实施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尿激酶应用的评估时间。
(发病4.5小时/6小时内患者)3.到院后使用首剂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的时间。
4.到院后实施吞咽困难评价的时间。
5.到院后实施血脂评价与使用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的时间。
6.住院期间接受血管功能评价的时间。
7.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时间。
8.康复评价与实施的时间。
9.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
10.住院期间与出院后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口服抗凝剂(华法林)的治疗。
11.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12.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3.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五)髋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1-52)、膝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4)。
1.术前实施手术前的关节功能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2.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在手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3.实施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时间。
4.手术输血量。
5.术后康复治疗的时间。
6.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时间。
7.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8.切口Ⅰ/甲愈合。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 9-CM-3 36.1)。
1.实施手术前的风险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2.符合手术适应症与急症手术指征。
3.使用乳房内动脉比率。
4.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在手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5.术后活动性出血或血肿的再手术时间。
6.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时间。
7.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8.切口Ⅰ/甲愈合。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七)围手术期预防感染.1.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
2.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
3.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4.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时间。
5.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口愈合。
6.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ICD-9-CM-3:06.2);膝半月板切除术(ICD-9-CM-3:80.6);经腹子宫次全切(ICD-9-CM-3:68.3);剖宫产术(ICD-9-CM-3:74.0,74.1,74.2);腹股沟疝单侧/双侧修补术(ICD-9-CM-3:53.0,53.1);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闭合性心脏瓣膜切开(ICD-9-CM-335.00-35.04); 动脉内膜切除术(ICD-9-CM-3:38.1);足和踝关节固定术和关节制动术(ICD-9-CM-3:81.11-81.18);其他颅骨切开术(ICD-9-CM-3:01.24);椎间盘切除术或破坏术(ICD-9-CM-3:80.50)。
(八)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ICD-10 J13-J15,J18)。
1.住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2.氧合评估。
3.重症、入住ICU患儿病原学检测。
4.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5.起始抗菌药物选择符合规范。
6.住院72小时病情严重程度再评估。
7.抗菌药物疗程(天数)。
8.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9.疗效、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元)。
不含新生儿及1-12个月婴儿肺炎。
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一)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
(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