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华东理工大学版)第二版第四章答案

合集下载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原理习题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原理习题
x Ae k1 0.667 K 2.003 k2 1 x Ae 1 0.667
( rA ) 0.0577c A 0.0288(c A0 c A )
*例3-8(p27)《化学反应工程原理——例题与习题》
P ,已知 (H ) 130959 J / mol 。已知210oC 3-21 可逆反应 A
cB 0 / c A0 1和5时,转化率分别为0.5,0.9,0.99时所需的反
应时间,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讨论。
2 rA kcAcB kcA0 (1 xA )(cB0 cA0 xA ) kcA 0 (1 xA )(
cB0 cB0 2 xA ) kcA (1 x )( x ) ( 令 ) 0 A A cA0 cA0
xA 0
当 5时txA 0.5 0.78h, txA 0.9 2.78h , txA 0.99 5.81h
当C B0 /C A0 =β 越大,达到相同转化率所需的时间越短; 当C B0 /C A0 不变时,随x A 的增大,所需t 增大,且 x A 越高,t 增加越快
In
0.65(0.7 0.35) k1 ,同理 K 求k2 0.35(0.7 0.65)
k2 E 1 1 ( ) E 65.94kJ / mol k1 R T1 T2
3-12 在间歇釜式反应器中进行液相反应 A B P ,测得二级
61.5 102 L / (mol h) , c A0 0.307 mol / L ,计算当 反应速率常数:
k 0.5 L / (mol min)
3-8 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二级反应 A P ,反应速率为
(-rA )=0.01c 2 A mol / s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原理课件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原理课件

CSTR
单位时间转化量∝V ∝S
2015年4月29日4时6分
体积过程 面积过程
3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对于多组分反应
aA bB pP sS
nA0 nA nB 0 nB nP nP 0 nS nS 0 a b p s
(rA ) (rB ) rP rS a b p s
2015年4月29日4时6分 7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开发实例: 丁二烯氯化→二氯丁烯→多氯丁烯(s) 温度270℃ 气相反应 丁二烯过量 好 差,黑色粉末堵塞 原因—混合过程产生两种微团 推断:此反应极快, 预混合成为重要工程问题 C4H6:Cl2=(4~7):1 小试 中试
2015年4月29日4时6分
12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rA ) E (rA ) T RT T
n (rA ) kCA
k k0 e
E RT
T→ ( rA )
dk k E dT RT T
T→k
T变化对反应速率(或速率常数)相对变化率的大小 活化能的本质—反应速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292 .9 KJ / mol
2 ℃ 9 ℃ 37 ℃ 107 ℃
14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⑵与反应热ΔH的关系
H E E '
⑶活化能的数量级 40~200 kJ/mol
如果 E<40 kJ/mol ,或<10 kcal/mol,可能有传质影响 ED RT 扩散系数 D D0 e
2015年4月29日4时6分

化学反应工程_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化学反应工程_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化学反应工程_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对简单不可逆二级反应,根据要求的处理量、初浓度和转化率,所需的反应器体积最小。

参考答案:平推流2.工业反应过程优化的决策变量包括参考答案:操作方式_工艺条件_结构变量3.均相反应应该满足下述哪2个条件?参考答案:反应体系互溶_预混合过程很快4.对串联反应而言,存在一个最优反应温度使反应产物收率最大。

参考答案:错误5.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方法是经验放大方法参考答案:错误6.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中物料浓度和温度处处相等,并且等于反应器进口物料的浓度和温度。

参考答案:错误7.理想间歇反应器中搅拌越激烈,混合越均匀,则反应速率越快。

参考答案:错误8.化学反应的前提是参与反应的所有物料达到分子尺度上的均匀,成为均一的气相或液相。

参考答案:错误9.产生返混的原因是参考答案:不均匀的速度分布_空间上的反向流动10.限制返混的措施包括参考答案:横向分割_纵向分割11.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以化学实验室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过程。

参考答案:错误12.化学反应工程优化的技术指标是参考答案:反应选择率_能耗_反应速率13.活化能E与反应的热效应相关,活化能大的反应其反应热也大。

参考答案:错误14.零级反应的重要特征是反应时间由残余浓度决定,与初始浓度关系不大。

参考答案:错误15.可逆放热反应的最优温度随转化率xA变大而增大。

参考答案:错误16.限制返混的措施是分割,主要是横向分割。

参考答案:正确17.理想管式反应器的径向具有严格均匀的速度分布,也就是在径向不存在浓度变化,所以反应速率随空间位置的变化将只限于轴向。

参考答案:正确18.对自催化反应A+P®P+S而言,必定存在最优反应时间使反应的转化率最大。

参考答案:错误19.小于1级的简单不可逆反应,反应转化率可以在有限时间里达到100%。

参考答案:正确20.空速1000(1/h)表示每小时能够处理的进口物料体积为反应器体积的1000倍。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原理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原理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对反应
aA bB pP sS
n1 n2 (rA ) kCA CB
总级数 n n1 n2 通常 a n1 b n2
⑴ 反应级数(动力学)不同于反应分子数(化学计量学)
基元反应
两者等同
反应级数由实验测定,通常0、1、2级,或非整数级 ⑵反应级数工程意义
“-”消失速率 -rA
2019年2月4日7时42分
“+”生成速率 rp
2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dc 1 dn 与物化区别 r dt V dt
用于表达本征动力学(间歇、等容)
Bacth Recator
与物化不同之处在于:
a.定态时,没有时间概念 b.考察场所-物料(间歇) 反应器(连续) c.能与传递过程相结合 PFR
292 .9 KJ / mol
2 ℃ 9 ℃ 37 ℃ 107 ℃
14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⑵与反应热ΔH的关系
H E E '
⑶活化能的数量级 40~200 kJ/mol
如果 E<40 kJ/mol ,或<10 kcal/mol,可能有传质影响 ED RT 扩散系数 D D0 e
2019年2月4日7时42分 7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开发实例: 丁二烯氯化→二氯丁烯→多氯丁烯(s) 温度270℃ 气相反应 丁二烯过量 好 差,黑色粉末堵塞 原因—混合过程产生两种微团 推断:此反应极快, 预混合成为重要工程问题 C4H6:Cl2=(4~7):1 小试 中试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华东理工大学版)第二版第八章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华东理工大学版)第二版第八章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华东理工大学版)第二版第八章答案篇一: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华东理工大学版)第三章答案华东版3-1 解:cA0kt?xA1?xA?1把数据代入得cA0k?当xA=时解得t=15min所以,增加的时间为15-5=10min3-2解:?1?xA?1?nn?1?1??n?1?cA0kt (式A)把xA=和t=10min代入解得cA0k?再把t=30min代入(式A)解得xA=所以,转化率应为13-3 解:设反应动力学方程为:?则?1?xA?1?nn?1dcAn ?kcAdtn?1?1??n?1?cA0kt,且cA0=1?11??n?1?k8因此有 1?n?11??n?1?k18解得:n=2;k=/mol·min3-41)计算进料中酸、醇和水的摩尔浓度cA0、cB0、cS0(注意进料中水的浓度cS0不为0)。

2)列出当酸的转化率为xA时,各组分浓度的表示式: -11?ncA?cA0?1?xA?cB?cB0?cA0xAcR?cA0xAcS?cS0?cA0xA3)将上列各式及各组分初浓度代入反应速率式,整理得dxA2 10?6?dt4)计算转化率达35%所需的时间为t??0dxA 上述积分可查积分表用公式计算,也可用MATLAB语言的quad解算子计算,结果为 t?7153s?2h5)计算所需反应器体积。

先计算每天的反应批数,再计算每m3反应体积每天的生产量,然后再计算达到要求产量所需反应器体积。

答案为VR=3-51)设酯的平衡转化率为xAe,将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代入化学平衡方程得:? ??化简整理上述方程并求解得xAe?%2)此题解法与3-4中的步骤2~4相同,答案为t=276min3)此时各组分的浓度为酯:/L;水: mol/L;醇、酸: mol/L;反应物系的组成为酯:%;水:%;醇、酸:%;3-6对可逆放热反应,当反应温度过低时,因反应速率过低转化率偏低,当反应温度过高时,转化率又会受化学平衡的限制。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原理课件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原理课件
2015年4月29日4时6分 19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⑷反应级数的实验测定
等温下测定 (rA ) ~ C A 的关系 n=0 n<1 n=1 n>1
( rA ) 与浓度无关 ( rA ) 对浓度不敏感 ( rA ) 与浓度线性 ( rA ) 对浓度敏感
扩散活化能 ED=(1~3)kcal/mol
2015年4月29日4时6分 15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⑷活化能测定中的问题 •反应速率—T 反应场所的温度 C 反应场所的浓度 均相 非均相(排除扩散)
•仪表精度—E大,对T越敏感,要求精度越高 如何选择测定温度? •活化能的计算 理论上已知两点温度下反应速率,可计算
(rA ) kCA CB
kCA CB (rA ) [1 k AC A k B C B ]n
常用 气固相催化反应
2 (rA ) a0 a1C A a2C A
幂函数型优点:适应性强,数据整理、运算方便 是最常用的浓度效应的函数形式
2015年4月29日4时6分 17
1 eg . A B 2 P S 2
(rA )
2015年4月29日4时6分
(rB ) rP rS 1 2 2
1 (rB ) (rA ) 2 rP 2(rA ) rS (rA )
4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反应场所(反应区): •均相液相反应—液相反应体积(kmol/m3hr)
关键问题:射流混合
2015年4月29日4时6分
Cl2多
C4H6多
8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解决方法:改进喷嘴设计、加工精度, 实现几千小时连续操作

反应工程 课后答案 第二版

反应工程 课后答案 第二版

1 绪 论1.1在银催化剂上进行甲醇氧化为甲醛的反应:3222CH OH O 2HCHO 2H O +→+ 32222CH OH 3O 2CO 4H O +→+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气中,甲醇:空气:水蒸气=2:4:1.3(摩尔比),反应后甲醇的转化率达72%,甲醛的收率为69.2%。

试计算(1)反应的选择性;(2)反应器出口气体的组成。

解:(1)由(1.7)式得反应的选择性为:0.629Y S 0.961196.11%X 0.720====(2)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气中,甲醇:空气:水蒸气=2:4:1.3(摩尔比),当进入反应器的总原料量为100mol 时,则反应器的进料组成为2由甲醇的转化率达72%2y x +=72%; 4.27x=69.2% 解得x=18.96; y=0.77 所以,反应器出口气体组成为: CH 3OH:%100221004.27⨯++--y x yx =6.983%空气:%1002210023279.54⨯++--y x y x =40.19% 水: %10022100281.17⨯++++y x y x =34.87%HCHO: %10022100⨯++y x x=17.26%CO 2: %10022100⨯++y x y=0.6983%1.2工业上采用铜锌铝催化剂由一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其主副反应如下:23CO 2H CH OH +⇔23222CO 4H (CH )O H O +⇔+242CO 3H CH H O +⇔+24924CO 8H C H OH 3H O +⇔+222CO H O CO H +⇔+由于化学平衡的限制,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不可能全部转化成甲醇,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生产上采用循环操作,即将反应后的气体冷却,可凝组份变为液体即为粗甲醇,不凝组份如氢气及一氧化碳等部分放空,大部分经循环压缩机后与原料气混合返回合成塔中。

下图是生产流程示意图放空气体 Akmol/h原料气和冷凝分离后的气体组成如下:组分 原料气 冷凝分离后的气体 CO 26.82 15.49 H 2 68.25 69.78 CO 21.460.82CH40.55 3.62N22.92 10.29粗甲醇的组成为CH3OH 89.15%,(CH3)2O 3.55%,C3H9OH 1.10%,H2O 6.20%,均为重量百分率。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应的影响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应的影响

第四章 反应器中的混合对反应的影响 第一节 连续反应器中物料混合状态分析 一、 混合现象的分类 二、 连续反应过程的考察方法
不同的凝聚态,宜采用不同的考察方法 一、以反应器为对象的考察方法 二、以反应物料为对象的考察方法
第四章 反应器中的混合对反应的影响 第二节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及其性质 一、停留时间分布 二、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三、停留时间分布数字特征 四、理想流型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五、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应用

柯尔莫哥洛夫(А.Η.Колмогоров)
Kolmogonov,1903-1987
苏联数学家。他对开创现代数 学的一系列重要分支作出了 重大贡献。柯尔莫哥洛夫建 立了在测度论基础上的概率 论公理系统,奠定了近代概 率论的基础,他也是随机过 程论的奠基人之一,1980年 由于他在调和分析、概率论、 遍历理论及动力系统方面出 色的工作获沃尔夫奖。此外 他在信息论、数理逻辑算法 论、解析集合论、湍流力学、 测度论、拓扑学等领域都有 重大贡献。
t< 0 t 吵0
Cin (t - ) =
0 C0

2.脉冲法(pulse input)
主流体V 注入
反应器VR
C(t)
C0 示踪剂
检测器
2.脉冲法
c(∞)
C0
c(t)
C(t)
C(t)
0
t=0 输入曲线
t
0
t
t 响应曲线
2.脉冲法
停留时间介于t ~ t + t的粒子分率 E (t ) = lim t ® 0 t
第五节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计算
第四章 反应器中的混合对反应的影响
第一节 连续反应器中物料混合状态分析 第二节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及其性质 第三节 非理想流动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