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_大学物理答案_第一章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第一章包括气液固三相的PVT状态图和相图

物理化学第一章包括气液固三相的PVT状态图和相图

pVT状态图
相图
★如果系统中存在互相平衡的两相(气液、气 固、液固),它的温度与压力必定正好处于 曲线上
水的气液固三相pVT状态图
水的气液固三相pVm图
水的相图~状态图在pT面上的投影
oa-水的气液平衡线;水的饱
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 水的沸点随外压的变化
★如果系统中存在互相平衡 的气液两相,它的温度与压力 必定正好处于曲线上
点随压力的变化
p / MPa 610.510-6 0.101325 59.8 110.4 156.0 193.5
t / ℃ 0.01
0.0025 -5.0 -10.0 -15.0 -20.0
水的相图
oa-水的气液平衡线;水的饱
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 水的沸点随压力的变化
ob-水的气固平衡线;冰的饱
器中的冰和水发生什么变化?
问题2: 水的相图中,L-S平衡线的 dp/dT > = < 0,并 说明为什么? ( <) 问题3: 滑冰鞋上的冰刀的作用? 问题4: 增加压力一定有利于液体变为固体。(对,错错) 问题5: 水的三相点和熔点(冰点、凝固点)一样吗?
黄子卿 在1934年准确测定了水的三相点 温 度 为 0.00980+0.00005℃ , 经 美 国 标 准 局组织人力重复验证,结果完全一致, 以此为标准,国际温标会议确认绝对零 度 为 -273.15℃ 。 水 的 三 相 点 温 度 为 273.16K。
t / ℃ -10 -5 0.01 20 100
374 ℃
p* / Pa 285.7 421.0 610.5 2337.8 101325 22.04 MPa
水的相图
oa-水的气液平衡线;水的饱

物理化学(下)(华东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东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下)(华东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东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下)(华东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第一章测试1.反应,其速率方程为或,则的关系是( )。

答案:2.答案:3.答案:恒容4.答案:二级5.答案:反应物与产物分子间的计量关系6.零级反应( )基元反应。

答案:肯定不是7.对于反应2NO2= 2NO + O2,当选用不同的反应物和产物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相互关系为( )。

答案:- d[NO2]/2d t = d[NO]/2d t = d[O2]/d t = V-1 d x/d t8.实验测得反应:2A+B ─→2C + D 的速率方程为= k[A][B]。

如以[A]0=2[B]0开始实验,可将方程式改写成= k a[A]2,则k a与k的关系为( )。

答案:k a=0.5k9.答案:10.答案:11.答案:12.反应 2N2O5─→ 4NO2+ O2在328 K时,O2(g)的生成速率为0.75×10-4mol·dm-3·s-1。

则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以及N2O5的消耗速率分别为( )mol·dm-3·s-1。

答案:13.答案:该反应不一定是基元反应14.基元反应2A→B为双分子反应,此反应为( )反应。

答案:二级;15.答案:16.为零级反应,A的半衰期为40 min,则A消耗1/4时所需时间为( )。

答案:20 min;17.答案:0.75;18.答案:NL-3T-119.无法定义其反应级数。

答案:对20.基元反应不一定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理想气体及其混合物属于( )。

答案:独立的离域子系统;2.依据子配分函数析因子原理,分子的能级ε、配分函数q、和简并度g与各种运动形式的相应性质间的关系是:()。

答案:3.答案:4.晶体中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属于___________。

答案:定域子系统5.由单原子分子组成的理想气体,平动、转动和振动的自由度分别是3、0、0。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专)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专)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专)模拟试卷1、质点作圆周运动,其加速度一定与速度垂直 ( )答案:错误2、半径为R的圆线圈通有电流I,其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 )答案:正确3、不受外力作用的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必然同时守恒 ( )答案:错误4、质点沿x轴作谐振动的振动方程以表示,若t=0时,χ0 =0,且向χ轴负方向运动,则它的初相位为( )答案:正确5、将扬氏双缝实验放在水中进行,和在空气中的实验结果相比,相邻明条纹的间距将减小( )答案:正确6、波由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其传播速度、频率和波长都不发生变化( )答案:错误7、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于是可以断定人造卫星的A、动量变,动能不变B、动量不变,机械能守恒C、动量变,机械能守恒D、动量不变,机械能不守恒答案: C8、真空中某静电场区的电场线是疏密均匀方向相同的平行直线,则在该区域内电场强度E和电势U ( )A、都是常量B、都不是常量C、 E是常量,U不是常量D、 E不是常量,U是常量答案: C9、在固定的容器中,若把理想气体的温度T0提高为原来的两倍,即T=2 T,则( )A、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气体压强都提高为原来的2倍B、分子的平均动能提高为原来的2倍,压强提高到原来的4倍C、分子的平均动能提高为原来的4倍,压强提高到原来的2倍D、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气体的压强都不变。

答案: A10、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子弹水平地射入木块后又穿出木块,若不计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则在子弹射穿木块的过程中( )A、子弹的动量守恒B、将子弹与木块视为一个系统,系统的动量守恒C、将子弹与木块视为一个系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D、将子弹与木块视为一个系统,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都守恒答案: B11、在点电荷的电场中,若以点电荷为球心,作任一半径的球面,则该球面上的不同点 ( )A、电势相同,电场强度矢量也相同B、电势不同,电场强度矢量也不同C、电势相同,电场强度矢量不同D、电势不同,电场强度矢量相同答案: C12、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势均匀的空间,电场强度一定为零B、电场强度不同的的空间,电势一定为零C、电势较高处,电场强度一定较大D、带正电的金属导体的电势一定是正的答案: A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d,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D(D>>d),单色光波长为λ,屏幕上相邻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 )A、λD / dB、λd / DC、λD / 2dD、λd / 2D答案: A14、下列情况中可能存在的是 ( )A、速率增加,加速度减小B、速率减小,加速度增大C、速率不变而有加速度D、速率增大而无加速度答案: ABC15、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下列过程中可能实现的是 ( )A、气体做正功,同时放热B、气体等压膨胀,同时保持内能不变C、气体吸热,但不做功D、气体等温压缩,同时吸热答案: AC16、关于振动图线与波动图线,下面哪几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振动图线表示某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B、波动图线表示在某一时刻在同一条波线上各质点的位移随位置而变化的关系C、振动图线中的两相邻极大值之间的距离,表示振动的周期D、波动图线中的两相邻极大值之间的距离,表示该波波长答案: ABCD17、对于斜抛物体,正确的说法是( )A、在最高点,物体的切向加速度为零B、在最高点,物体的速度为零C、在起抛点,物体的速度最大,因此在该点物体的法向加速度也最大D、如果起抛点和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抛射角为45o+θ和45o-θ时,射程相同答案: AD18、如图所示,一质量Μ的物块自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大学物理期末选择题复习1.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答案B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联结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若斜面向左方作加速运动,当物体刚脱离斜面时,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g sin θ(B) g cos θ(C) g tan θ(D) g cot θ答案D3.对质点组有以下几种说法:(1) 质点组总动量的改变与内力无关;(2) 质点组总动能的改变与内力无关;(3) 质点组机械能的改变与保守内力无关.下列对上述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 只有(1)是正确的(B) (1) (2)是正确的(C) (1) (3)是正确的 (D) (2) (3)是正确的答案C4.一个电流元Idl位于直角坐标系原点,电流沿z轴方向,点P (x,y,z)的磁感强度沿x 轴的分量是:()(A) 0(B) ()()2/32220/4/z y x Ixdl ++-πμ (C) ()()2/12220/4/z y x Ixdl ++-πμ (D)()()2220/4/z y x Ixdl ++-πμ 答案B5.图为四个带电粒子在O点沿相同方向垂直于磁力线射入均匀磁场后的偏转轨迹的照片.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轨迹所对应的四个粒子的质量相等,电量大小也相等,则其中动能最大的带负电的粒子的轨迹是( )(A) Oa (B) Ob(C) Oc (D) Od答案C6.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则卫星的( )(A) 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B) 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C) 对地心的角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1、(D) 对地心的角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答案C7.某电场的电力线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一负电荷从M 点移到N 点.有人根据这个图作出下列几点结论,其中哪点是正确的? ( )(A )电场强度E M >E N (B )电势U M >U N(C )电势能W M <W N (D )电场力的功A>0答案D8.在图(a)和(b)中各有一半径相同的圆形回路L 1 、L 2 ,圆周内有电流I 1 、I 2 ,其分布相同,且均在真空中,但在(b)图中L 2 回路外有电流I 3 ,P 1 、P 2 为两圆形回路上的对应点,则( )(A ) ⎰⎰⋅=⋅21L L d d l B l B ,21P P B B = (B ) ⎰⎰⋅≠⋅21L L d d l B l B ,21P P B B = (C ) ⎰⎰⋅=⋅21L L d d l B l B ,21P P B B ≠ (D ) ⎰⎰⋅≠⋅21L L d d l B l B ,21P P B B ≠ 答案C9.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t a 表示切向加速度。

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科学教程(第一章)

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科学教程(第一章)
高分子的概念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应用更早。
• 1839年,美国人Goodyear发明硫化橡胶。 • 1855年,英国人Parks用硝化纤维素与樟脑
混合制得赛璐珞。 • 1889年,法国人De Chardonnet(夏尔多内)
发明人造丝。 • 1907年,酚醛树脂诞生。
• 1920年,德国人Staudinger发表了“论聚合”的论 文,提出了高分子的概念,并预测了聚氯乙烯 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物的结构。
• 1956年,美国人Szwarc发明活性阴离子聚合, 开创了高分子结构设计的先河。
• 50年后期至60年代,大量高分子工程材料问世。 聚甲醛(1956),聚碳酸酯(1957),聚砜 (1965),聚苯醚(1964),聚酰亚胺 (1962)。
• 60年代以后,特种高分子和功能高分子得到发 展。 特种高分子:高强度、耐高温、耐辐射、高频 绝缘、半导体等。
RO H2N C C OH
H
H2O
H RO
[ N C C ]n H
• 1.2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2)二聚体,三聚体……和齐聚物:
• 聚合是逐步进行的,两个单体结合生成二聚体,二 聚体也能和单体结合生成三聚体,两个二聚体结合 能生成四聚体,以此类推逐渐生成更多聚体。
(2)二聚体,三聚体……和齐聚物:
• 40年代,二次大战促进了高分子材料的发展, 一大批重要的橡胶和塑料被合成出来。丁苯橡 胶(1937),丁腈橡胶(1937),丁基橡胶 (1940),有机氟材料(1943),ABS (1947),涤纶树脂(1940~1950)。
• 50年代,Ziegler和Natta发明配位聚合催化剂, 制得高密度PE和有规PP,低级烯烃得到利用。
• 1935年,Carothes发明尼龙66,1938年工业化。

大学物理上册答案第四版(罗益民 吴烨)北邮出版第一章

大学物理上册答案第四版(罗益民  吴烨)北邮出版第一章

第1章质点运动学1-1一运动质点某一瞬时位于径矢()r x y ,的端点处,关于其速度的大小有4种不同的看法,即(1)d d t r ;(2)d d t r;(3)d d s r;(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只有(1)和(2)正确(B)只有(2)正确(C)只有(3)和(4)正确(D)(1)(2)(3)(4)都正确答案:(C )解析: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故(3)正确;速度可由各分量合成,故(4)正确。

1-2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2cos cos sin sin x At Bt y At Bt θθθθ⎧⎪⎨⎪⎩=+,=+,式中A ,B ,θ均为常量,且A >0,B >0,则该质点的运动为().(A)一般曲线运动(B)匀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D)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D )解析:由tan y x θ可知,质点做直线运动.a x =2B cos θa y =2B sin θa=2B加速度a 为定值,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3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其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ω=2bt ,式中b 为正常量.如果t =0时,θ0=0,那么当质点的加速度与半径成45°角时,θ角的大小为()rad.(A)12(B)1(C)b (D)2b 答案:(A )解析:a t =R β=2bRa n =R 2ω=4Rb 2t 2a t =a nt 2=b 21θ=20tω⎰d t =bt 2=211-4一人沿停靠的台阶式电梯走上楼需时90s ,当他站在开动的电梯上上楼,需时60s .如果此人沿开动的电梯走上楼,所需时间为().(A)24s(B)30s (C)36s (D)40s答案:(C )解析:设电梯长度为s ,则=+9060s s s t ,解得t =36s.1-5已知质点的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为32a x =+,当t =0时,v 0=0,x 0=0,则速度v 与位移x 的关系式为________.答案:v 2=3x 2+4x 解析:d d d d d d d d v v x v a v t x t x===,d d v v a x =,00d =(3+2)d v x v v x x ⎰⎰,v 2=3x 2+4x .1-6在地面上以相同的初速v 0,不同的抛射角θ斜向上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θ=________时,水平射程最远,最远水平射程为________.答案:45°20v g解析:对于斜抛运动:0cos x v tθ⋅=201sin 2y v t gt θ⋅=-当y =0时,解得02sin v t gθ=物体的水平射程20sin 2v x gθ=当θ=45°时有最远水平射程,其大小为20max v x g=1-7某人骑摩托车以115m s -⋅的速度向东行驶,感觉到风以115m s -⋅的速度从正南吹来,则风速的大小为________m·s -1,方向沿________.答案:m/s 东偏北45°解析:如答案1-7图所示,由图可知=+v v v 风地风人人地故风速大小m/sv风地=方向为东偏北45°.答案1-7图1-8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加速度2sin a A t ωω=,已知t =0时,x 0=0,v 0=-ωA ,则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_______________.答案:sin x A t ω=-,解析:d d v a t=20d sin d v tA v A t t ωωω-=⎰⎰解得,该质点的速度为cos v A tωω=-d d x v t=00d cos d x t x A t t ωω=-⎰⎰解得,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sin x A tω=-1-9一质点在xOy 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x =3t +5,y =12t 2+3t -4式中,t 以s 计,x ,y 以m 计.(1)以时间t 为变量,写出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2)计算第1s 内质点的位移;(3)计算t =0s 时刻到t =4s 时刻内的平均速度;(4)求出质点速度矢量表示式,计算t =4s 时质点的速度;(5)计算t =0s 到t =4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6)求出质点加速度矢量的表示式,计算t =4s 时质点的加速度.(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都表示成直角坐标系中的矢量式)解:(1)质点t 时刻位矢为21(35)342r t i t t j ⎛⎫=+++- ⎪⎝⎭(m)(2)第1s 内位移为11010()()r x x i y y j∆=-+- 2213(10)(10)3(10)23 3.5()i j i j m ⎡⎤=-+-+-⎢⎥⎣⎦=+ (3)前4s 内平均速度为11(1220)35(m s )4r v i j i j t -∆==⨯+=+⋅∆ (4)质点速度矢量表示式为1d 3(3)(m s )d r v i t j t-==++⋅ t =4s 时质点的速度为143(43)37(m s )v i j i j -=++=+⋅ (5)前4s 内平均加速度为240731(m s )4s 4v v v a j j t -∆--====⋅∆ (6)质点加速度矢量的表示式为2d 1(m s )d v a j t-==⋅ t =4s 时质点的加速度为241(m s )a j -=⋅ 1-10质点沿直线运动,速度v =(t 3+3t 2+2)m·s -1,如果当t =2s 时,x =4m ,求:t =3s 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解:32d 32d x v t t t==++431d d 24x x v t t t t c ===+++⎰⎰当t =2时,x =4,代入可得c =-12.则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表达式分别为4312124x t t t =++-32232d 36d v t t v a t t t=++==+将t =3s 分别代入得上述各式,解得1233341.25m 56m s 45m s x v a --==⋅=⋅,,1-11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4(32)] m r t i t j =++,t 以s 计.求:(1)质点的轨迹方程;(2)t =1s 时质点的坐标和位矢方向;(3)第1s 内质点的位移和平均速度;(4)t =1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解:(1)由运动方程2432x t y t⎧=⎨=+⎩消去t 得轨迹方程2(3)0x y --=(2)t =1s 时,114m 5m x y ==,,故质点的坐标为(4,5).由11tan 1.25y x α==得51.3α=︒,即位矢与x 轴夹角为53.0°.(3)第1s 内质点的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1(40)(53)42(m)r i j i j ∆=-+-=+1142(m s )r v i j t-∆==+⋅∆ (4)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d 82d r v ti j t==+ d 8d v a i t== 故t =1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1182m s v i j -=+⋅ ()218m s a i -=⋅ ()1-12以速度v 0平抛一球,不计空气阻力,求:t 时刻小球的切向加速度a t 和法向加速度a n 的量值.解:小球下落过程中速度为v故切向加速度为2t d d v a t =由222n t a g a =-得,法向加速度为n a =1-13一种喷气推进的实验车,从静止开始可在1.80s 内加速到1600km·h -1的速率.按匀加速运动计算,它的加速度是否超过了人可以忍受的加速度25g ?这1.80s 内该车跑了多少距离?解:实验车的加速度为3222160010m /s 2.4710m/s 3600 1.80v a t ⨯===⨯⨯故它的加速度略超过25g .1.80s 内实验车跑的距离为3160010 1.80m 400m 223600v s t ⨯==⨯=⨯1-14在以初速率-1015.0 m s v ⋅=竖直向上扔一块石头后,(1)在1.0s 末又竖直向上扔出第二块石头,后者在h =11.0m 高度处击中前者,求第二块石头扔出时的速率;(2)若在1.3s 末竖直向上扔出第二块石头,它仍在h =11.0m 高度处击中前者,求这一次第二块石头扔出时的速率.解:(1)设第一块石头扔出后经过时间t 被第二块击中,则2012h v t gt =-代入已知数据得2111159.82t t =-⨯解此方程,可得二解为111.84s 1.22st t ==,′第一块石头上升到顶点所用的时间为10m 15.0s 1.53s 9.8v t g ===1m t t >,这对应于第一块石头回落时与第二块相碰;1m t t <′,这对应于第一块石头上升时被第二块赶上击中.设20v 和20v ′分别为在t 1和1t ′时刻两石块相碰时第二石块的初速度,则由于22011111()()2h v t t g t t =---D D 所以2211201111()119.8(1.841)22m/s 17.2m/s 1.841h g t t v t t +-∆+⨯⨯-===-∆-同理,2211201111()119.8(1.221)22m/s 51.1m/s 1.221h g t t v t t +-∆+⨯⨯-===-∆-′′′(2)由于211.3s t t ∆=>′,所以第二块石头不可能在第一块上升时与第一块相碰。

欣赏物理学_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欣赏物理学_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欣赏物理学_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打开量子世界大门的第一人是物理学家()参考答案:普朗克2.库仑定律是在()方法猜测的前提下,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参考答案:类比3.下列属于0次文献的是()参考答案:个人思想4.由于放弃了实验现象中的蛛丝马迹,与发现惰性气体失之交臂物理学家是()参考答案:卡文迪许5.实现有限的体积拥有无限的表面积可以采用结构。

参考答案:分形6.城市系统状态具有两面性:它的发展在时间上是有序的,在空间上是的。

参考答案:混沌7.总熵变率为负的系统,一定是开放系统()参考答案:正确8.系统这种能够自行产生的组织性和相干性,称为自组织现象()参考答案:正确9.气候就是天气系统的奇异吸引子()参考答案:正确10.形成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是()参考答案:系统要开放_系统内部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_系统远离平衡态11.开启真理之门的完整的科学思想方法有()参考答案:决定论_概率论_混沌论12.温度计存在及测温的依据是()参考答案:热力学第0定律13.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那个品质最好的零部件,参考答案:错误14.极光是由太阳风与大气原子、分子冲撞产生的参考答案:错误15.乐器是由激声器和共鸣器两大系统组成的参考答案:正确16.人际交往的最佳距离一定在()参考答案:斥力临界距离与引力临界距离之间17.城市引力模型是将物理学的()应用到社会学的结果参考答案:万有引力定律18.科学史上公认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创始人有三位,他们是( )参考答案:亥姆霍兹_焦耳_迈尔19.法国科学界对N射线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的做法,使其声誉也受到严重损毁。

()参考答案:正确20.之所以第谷的观察数据信息有价值,完全得益于开普勒对信息的加工、以及对信息加工的高超艺术。

()参考答案:正确21.信息资源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加工!()参考答案:正确22.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甄别、信息加工、信息道德这四个方面()参考答案:正确23.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矩守恒定律,被称为力学世界的三大守恒定律。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作业答案2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作业答案2
2 2 2 x Biblioteka a sin a 4 f
2f 2 1 600 10 9 3 10 3 m a 0.4 10 3 (2)由 a sin k (k 1) 得 x sin 1.5 10 3 r a d a
44
大学物理习题册解答
7、用 1mm 内有 500 条刻痕的平面透射光栅观察钠光谱(λ =589nm) ,问: (1)光线垂直入射时,最多能看到第几级光谱; (2)光线以入射角 300 入射时,最多能看到第几级光谱。 解: (1) d
1 2 10 3 mm 500 由 d sin k 及最多能看到的谱线时 sinθ ~1 可得 d 2 10 3 k m ax 3.4 589 10 6
0
(3)最多能看到的谱线级数 sinθ ~1
k d 2400 4 600

k=0,±1,±2
共5条谱线
45
大学物理习题册解答
9、一双缝,缝间距 d=0.1mm,缝宽 a=0.02mm,用波长λ =480nm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 射双缝,双缝后放一焦距为 50cm 的透镜,试求: (1)透镜焦平面上,干涉条纹的间距; (2)单缝衍射中央亮纹的宽度; (3)单缝衍射的中央包线内有多少条干涉的主极大? x 解: (1)由双缝干涉明条纹条件 d sin d k 得 f
12、一束自然光,入射到由 4 片偏振片构成的偏振片组上。每一片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 0 相对于前面一片的偏振化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转过 30 角。问通过偏振片组后的光强是入 射光强的百分之几? 解: 设入射光强为 I0,通过偏振片的光强为 I1、I2、I3、I4 1 I1 I 0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N 1 = mg N = N1 + Mg = (m + M)g
f 2 = µ k N = µ k ( M + m )g
(2)设抽出板所需的力为 F,且抽出时 a M > a m
m: M: f 1 = ma m F − f 1 − f 2 = Ma M

∵ ∴
m(F − f 2 ) m+M f 1 ≤ µ s mg f1 <

2
3
ω=
dθ = 12t 2 dt
t =2
α=
dω = 24t dt
a n = Rω 2 = R (12t 2 ) 2
= 230.4 m s 2
大学物理练习册解答
a t = Rα = 24Rt
t =2
= 4.8 m s 2
� � � � (2)当 a 与半径成 45 0 角时, a 与 a n 也成 450。所以 a n = a t
方向向右 F2 m1 F F3
m1
m2 F2 m2
m3 F3 m3
(2)
′ = m 3a 2 ⎧F − F3 ⎪ ′ ′ = m 2a 2 ⎨F3 − F2 ⎪F ′ = m a 1 2 ⎩ 2 ( 4) (5) ( 6)
a2 =
F 98 = = 14 m s 2 m1 + m 2 + m 3 1 + 2 + 4
� � � � dr (2) v = = − Rω sin ω t i + Rω cos ωt j dt � � � � dv � a= = −Rω 2 cos ω t i − Rω 2 sin ω t j = −ω 2 r dt
由上式可知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
1
大学物理练习册解答
� � � 3、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r = 2bt i + bt 2 j (b为常数) ,求:
� � � 2、已知质点的位矢随时间的函数形式为 r = R cos ω t i + sin ω t j ,式中 R,ω为常量求:
(
)
(1)质点的轨迹; (2)速度和加速度,并证明其加速度总指向一点。 解:(1) x = R cos ω t y = R sin ω t 运动轨迹: x 2 + y 2 = R 2
4 ⎧ t8 tdt = t 2 ⎪ v = ⎨ ∫0 5 5 t ⎪ ⎩∫54dt = 4t dx (v= ) dt 5 ≤ t ≤ 10 0≤t≤5
5
0
5
10
t(s)
t
4 54 2 x 5 = ∫ vdt = ∫0 t dt = t 3 5 15
= 33.3m
0
10 10 x 10 − x 5 = ∫5 vdt = ∫5 4tdt = 150m
求绳中的张力及小球对斜面的正压力; (2) 当斜面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时, 小球对斜面的 正压力为零?
5
大学物理练习册解答
解: (1) T cos α − N sin α = ma
T sin α + N cos α = mg
F(N) T=77.3(N) 40 20
1 当 a = g 时,N=68.4(N) 3
(2) 若N=0,则有 T cos α = ma'
T sin α = mg
a ' = gctgα = 3g = 17(m / s)
N
T 12、桌上有一质量为M的板,板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如图所示。设物体与板,板与桌 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k,静摩擦系数为μs, (1)今以水平力F拉板,使两者一起以加 速度a运动,试计算板与桌面间的相互作用力; (2)要将板从物体下面抽出,至少需用 mg 多大的力? 解:(1) 板和桌面间的相互作用力N和f2
[
]
[
]
2 (3) v = v 2 x + vy =
(2b )2 + (2bt ) 2
at =
d ⎡ 2bt (2b) 2 + (2bt ) 2 ⎤ = ⎥ ⎣ ⎦ dt ⎢ 1+ t2 2bt 1+ t
2; (
)2 =
2b 1+ t 2
4、路灯距地面高度为 H,行人身高为h,若人以 匀速度v0背离路灯行走, 问人头影的移动速度为 多大? 解:设人的位移为x,人影的位移为L 由几何关系
4
大学物理练习册解答
� � � � � a m升 = a m地 + a 地升 = a m地 − a 升地
a m升 = −g − a = −11.02 m s 2
� � a m地 = g
螺帽对地作竖直上抛运动 (2)取升降机参照系,向下正
h= 1 (g + a ) t 2 2
t=
2h 2 × 2.74 = = 0.71s g+a 9.8 + 1.22
V1 V0 sin θ 0 + V0 cos θ 0 tgθ1 = V2 V0 sin θ 0 + V0 cos θ 0 tgθ 2
2
9、一升降机以加速度1.22m/s 上升,当上升速度为2.44m/s 时,有一螺帽自升降机的 顶板上落下,升降机顶板与升降机的底面相距2.74m ,问: (1) 螺帽相对于升降机作什么运动?其加速度为多少?螺帽相对于地面作什么运动?其 加速度为多少? (2)螺帽从升降机顶板落到升降机底面需多少时间? (3)螺帽相对于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多少距离? 解: (1)螺帽相对升降机作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44Rt 4 = 24Rt
θ = 2 + 4t 3
1 t =3 6
= 2 + 4×
1 2 = 2 rad 6 3
6、手球运动员以初速度v0 与水平方向成α的角度抛出一球,当球运动到M点处,它的速 度与水平方向成θ角,若忽略空气阻力,求: (1)球在M点处速度的大小; (2)球在M点处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大小 ; (3)抛物线在该点处的曲率半径。 解: (1) v 0 cos α = v cos θ ⇒ v =
方向向左 F2’ m1 F3’ m2 F2’ F m3 F3’
′ = F − m 3 a 2 = 98 − 4 × 14 = 42 N F3 F' 2 = m 1 a 2 = 1 × 14 = 14( N )
11、将质量为10Kg的小球挂在倾角 α = 30 0 的光滑 斜面上(如图所示) 。
1 (1)当斜面以加速度 a = g 沿图示的方向运动时, 3
所以 L最小,需 f (α ) = 由
v − v' cos α 为最小 v' sin α
df (α ) = 0 得: v'− v cos α = 0 dα cos α = v' = 0.75 v
0


α = 41.41
v 船水
α
l 8、火车静止时,车窗上雨痕向前倾斜θ0角,火车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时,火车车窗上 雨痕向后倾斜θ1 角。火车加快以另一速度匀速前进时,车窗上雨痕向后倾斜θ 2 角,求 L 火车加快前后的速度之比。 v 船地 � � � � � � � V 雨车 解: V车地 = V车雨 + V雨地 = V雨地 + ( − V雨车) V雨地 = V0 θ 0 θ1
14、如图所示,有一轻滑轮A,两边分别挂着质量为m1和m2的两物 体,当滑轮A在外力作用下以加速度a0上升时,求两物体m 1和m2 的加速度a1和a2 (设 m2>m1 ) 。 � � � 解:m1 对地加速度为 a 1 = a 1A + a A地 a1 = a ′ + a 0
⎧F − F2 = m 1 a 1 ⎪ ⎨F2 − F3 = m 2 a 1 ⎪F = m a 3 1 ⎩ 3 (1) ( 2) (3)
F
F 98 a1 = = = 14 m s 2 m1 + m 2 + m 3 1+ 2 + 4
F2 = F − m 1 a 1 = 98 − 1 × 14 = 84( N ) F3 = m 3 a 1 = 4 × 14 = 56( N )
6
大学物理练习册解答
a=
8 F ⎧ ⎪ t = ⎨5 m ⎪4 ⎩
5 5
0≤t≤5 5 ≤ t ≤ 10
(a =
dv ) dt

v 5 = ∫0 adt = ∫0
10
8 tdt = 20 m s 5
a
v 10 = v 5 + ∫5 adt = 20 + ∫5 4dt = 40 m s
10
(2)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
(1)轨道方程; (2)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式; (3)质点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大小。 解: (1)由 x = 2bt y = bt 2 得轨迹方程
� � dr (2) v = = dt � � dv a= = dt � � � � d 2bt i + bt 2 j = 2b i + 2bt j dt � � � d 2b i + 2bt j = 2b j dt y= x2 4b
2 4 (2) S = × 2πR = πR 3 3 2 2πR 4πR (3)∵ ∆t = × = 3 v 3v OP ∴ v= ∆t = 3R 3 3 v = 4πR 4π 3v
y
P 30° 方向与x轴成60° 60° O 图 1-1 x
方向与 x 轴成 60°
(4)速度 v,方向与 x 轴成-30°
矢量合成图得:
0 = V0 cos θ 0 − V雨车1 cos θ1 V1 = V0 sin θ 0 + V雨车1 sin θ1 = V0 sin θ 0 + V0 cos θ 0 tgθ1 � � V车地 = v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