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型突破一信息给予题练习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人教版 题型突破练一 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中考化学人教版 题型突破练一 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②生活中将水煮沸可使硬水软化 ②缺乏维生素 A 易患坏血病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材料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 ①铜、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②工业用盐中毒由氯化钠引起 ②棉花、羊毛属于合成材料
12.(2021·随州)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将零碎的知识结构化、
系统化,下列归纳都正确的是
A.化学与生活
D.有机化合物:甲烷、葡萄糖、碳酸氢钙
8.(2022·自贡)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
错误的是
( A)
A.氧化物:SO2、CuO、KMnO4 B.酸:HCl、H2SO4、HNO3
C.碱:NaOH、Ca(OH)2、NH3·H2O
D.盐:NH4Cl、AgNO3、BaSO4
类型 加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中和反应能够生成盐和水,所以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
定不是化合物
D.镁和稀硫酸反应能产生氢气,所以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
定是金属
5.★(2021·包头)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

( D)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
是置换反应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

类型 2:分类法
6.(2021·宁夏)分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

( B)

中考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突破(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突破(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突破【学习目标】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3.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实验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①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②某某石的研碎块状的某某石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状粉末状的某某石无③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氢氧化铜沉淀等)④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块状石灰石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二氧化碳气体等)【实验结论】: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③、④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比较:化学变化物理变化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据。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要点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要点诠释】1.有时易将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混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由此可知: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汽油易燃烧是化学性质(可燃性);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型突破1信息给予题 通用版精品复习课件新人教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型突破1信息给予题 通用版精品复习课件新人教

专题突破(一)┃ 信息给予题
[解析] (1)钠元素显+1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x=-1。(2)固体过 氧化钠与水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 温,所以可选用B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若用同样装置还可选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O2。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专题突破(一)┃ 信息给予题
[方法点拨] 这类试题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题干给出的信息 常常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新知识,或创设学生未曾经历的新情境; 二是题给信息具有启发性,经过处理后可以迁移和灵活运用; 三是在解答问题时,要从新信息中抽象出来新知识和新规律并 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比推理。
[解析] 酒精挥发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
类型2 根据信息归纳物质的性质 例 2 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 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 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SiO2 中的 Si 的化合价为+4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 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 言 许多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 夺目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 和我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 他们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
之处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
题型突破(一)
信息给予题
题型解读:从题型结构来看,该类试题一般由“新信息”和“
问题”两个部分组成。
从所给的信息来看,信息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而且信 息可以以文字、图表、 装置、标签等形式呈现;信息的内容

中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精品课 第10课 信息给予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精品课 第10课 信息给予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第10课信息给予题题型分析:1.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处理的能力。

3.考查运用信息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中考某某息给予题会出现在选择题或简答题中,题干会针对新闻媒体报道、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热点及焦点等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设问。

此类题的难度不大,属于开放性试题。

真题演练:1.(20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渊琳、孙小凡等,原文有删改)方便面是很受欢迎的速食品,关于它的传闻有很多.传闻1:方便面含盐超标我们知道,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6g,长期过多摄入可能引发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经检测,每包方便面评价食盐约3g.传闻2:方便面的面饼五分之一以上都是油专家建议常人每天摄入油量不宜超过25,长期高油脂摄入会导致高脂血症等疾病,研究人员将90g油炸型方便面面饼研碎,在加热条件下,用乙醚(C2H5OC2H5)作溶剂浸泡,提取、分离,得到的油约20g.传闻3:吃方便面胃里面会形成一层蜡膜有传闻称碗装方便面的面碗内有一层蜡,会随食物进入人体产生危害,事实上,面碗内的耐热防水材料是聚苯乙烯,不是蜡,泡面时,聚苯乙烯的释放量远低于每天每千克体重0.04mg的安全摄入量.传闻4:吃一包方便面要解毒32天人们担心面饼中食品添加剂BHT(油脂抗氧化剂)危害健康,BHT每天的最大可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3mg,我国相关标准规定,食品中油脂中BHT的添加量不超过0.2g,因此,就算每天吃5包方便面,摄入的BHT也不会超标.传闻5:面饼不会变质事实上,面饼中的油会发生酸败而变质,产生“哈喇味”.过氧化物是酸败过程的一种中间产物,会加速面饼的变质,如图是不同条件下,某品牌方便面中过氧化氢(元过氧化物含量成正比)的测定结果.用不同品牌的方便面进行测定,变化规律类似.看完上面关于传闻的解读,相信你对图和健康食用方便面已有心得.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 6 g.(2)测定面饼中油含量的操作包括ABC (填序号,下同)A.将面饼研碎 B.用乙醚浸泡 C.加热(3)判断传闻3的真假并说明理由:假的,因为面碗内的耐热防水材料是聚苯乙烯,不是蜡。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型突破一信息给予题练习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型突破一信息给予题练习

题型训练(一)1.用CO 2和NH 3合成尿素[CO(NH 2)2]是固定和利用CO 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2NH 3===CO(NH 2)2+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B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gC .参加反应的CO 2与NH 3的质量比是44∶17D .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 2的一种有效途径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OH)2CO 3=====△2CuO +X +C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B .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C .X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 .加热Cu 2(OH)2CO 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 2的发生装置相同3.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Ⅰ.2Mg +CO 2=====点燃2MgO +CⅡ.H 2+Cl 2=====点燃2HCl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Ⅰ属于置换反应;②使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应有所选择;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其中正确的是( )A .只有①②B .只有①③C .只有②③D .①②③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

已知:NaClO +2HCl===NaCl +X↑+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洁厕灵”B .“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C .“84”消毒液中NaClO 属于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D .“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后发生置换反应5.氨基钠(NaNH 2)是生产维生素A 的原料。

工业上将金属钠于97~100 ℃时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NH 3),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NH 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B .NaNH 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9%C .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 +4NH 3=====△4NaNH 2 +H 2↑6.模拟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KZ1-1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KZ1-1A.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B.该工艺流程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Fe和S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7.高铁酸钾(K2FeO4)能溶于水,是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新课标(RJ)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题型突破(01)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创新题试题

新课标(RJ)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题型突破(01)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创新题试题

类型一 基础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针对训练 |1. [2019 ·临沂 ] 图 T1-6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图 T1-6(1)A 中现象 : 烧杯②中溶液变红。

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

(2)B 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 , 其作用是 。

(3)C 实验完毕 , 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 不能继续上升 , 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 ; 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1, 可能存在的原因是5( 写出一条即可 ) 。

T1-7所示的改进。

(1) 仪器 a 的名称是 。

(2)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为 。

(3) 硫燃烧产生的 SO 2可以溶解在 NaOH 溶液中, 该反应与 CO 2溶解在 NaOH 溶液中的反应相似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列鉴别SO 2和 CO 2的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

A. 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B. 闻两种气体的气味C.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 观察现象 (5)该改进实验的最大优点是 。

题型突破 ( 一 )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创新题2. 某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做了如图 T1-73.[2019·湘潭]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配制80 g 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g。

(2)称量时 , 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 填“滤纸”或“烧杯”) 中。

(3)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填序号 ) 。

A.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中不包括玻璃棒B.用量程为100 mL 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C.将称量好的固体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4)在量取水的体积时, 若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 则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或“偏小”) 。

(5)某同学用蒸馏水润湿了的pH试纸来测定配制好的溶液的pH时,他测得的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中考化学人教版 精练本 第一部分 考点过关练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重难突破 化学用语

中考化学人教版 精练本 第一部分 考点过关练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重难突破 化学用语
重难突破1 化学用语
一、基础储备练
1.按顺序写出 1~20 号元素的符号。
HH、、HeH、eL、i、LBie、、BeB、、CC、、N、N、OO、、F、FN、e、
NBNa、a、Mg、MgA、l、ASli、、P、NSS、e、、ClC、lA、Ar、r、K、KC、a。
Si、P
Ca。
2.离子符号的书写。
(1)常见的简单离子:
化铝 ACla2O3 O、 氧化铁 CFae2O3 O。 ②非金属氧化物:水 CHa2O O、二氧化氮 NCOa2 O、二氧化硫 CSaO2 O、 三氧化硫 CSaO3 O、五氧化二磷 CPa2O5 O、过氧化氢 HC2aO2 O。
( A)
3.用化学用语填空。
(1)1 个银原子 Ag ; (2)2 个氧离子 2AOg2- ; (3)3 个一氧化氮分子 A3gNO ; (4)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F+Ae3g (OH)3 。
4.(2021·河池)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碳元素 CC

(2)2 个磷原子 2CP ;
7.(2021·鄂州)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可表示不同的意义。 ①3O2 ②NH3 ③Al3+
用数字序号填空。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①。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的是③③。 (3)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元素原子个数的是②②。
8.(2021·凉山州)写出一种由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
③酸:盐酸 CHaCl O、硫酸 CHa2SO4 O、
硝酸 HCNaO3 O、醋酸 CCaH3COOH O。
④碱:氢氧化钠 NNaaOOH H、 氢氧化钙 NCaaO(OH)2H、 氢氧化钡 NBaaO(OH)2H、 氢氧化铜 NCauO(OH)2 H、 氢氧化铁 NFaeO(OH)3H。

2018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型突破课件与练习(人教版12套)

2018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型突破课件与练习(人教版12套)

从试题解答要求来看,又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 即题目看起来很新颖、要求很高,但解题时用到的知识往往 很基础。 从题型来看,信息给予题既可以是选择题,又可以是填空题
、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
突破方法: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思维
和概括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联系和迁移能力等。解 题的基本方法是: 1.阅读题目,明确解题要求; 2.认真审题,根据题目要求,获取有用信息; 3.把获取的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提炼,迁 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其中关键步骤是根据题目要求
把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
类型1
根据信息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1 (1)钌是一种稀有金属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最 小。钌在有氧化剂(如 KClO3)存在时,与氢氧化钾固体一起熔 Ru ; 融,可以转变为钌酸钾(K2RuO4)。则钌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6 在 K2RuO4 中钌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 (2)在没有催化剂存在时,小心加热 KClO3 固体,它会发生 分解反应生成 KClO4(高氯酸钾)和 KCl(氯化钾), 该反应的化学 △ 3KClO4+KCl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KClO3=====
专题突破(一)┃ 信息给予题
[方法点拨] 这类试题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题干给出的信息 常常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新知识,或创设学生未曾经历的新情境; 二是题给信息具有启发性,经过处理后可以迁移和灵活运用; 三是在解答问题时,要从新信息中抽象出来新知识和新规律并 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比推理。
[解析] 酒精挥发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
题型突破(一)
信息给予题
题型解读:从题型结构来看,该类试题一般由“新信息”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训练(一)
1.用CO 2和NH 3合成尿素[CO(NH 2)2]是固定和利用CO 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2NH 3===CO(NH 2)2+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
B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g
C .参加反应的CO 2与NH 3的质量比是44∶17
D .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 2的一种有效途径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OH)2CO 3=====
△2CuO +X +C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 .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 .X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 .加热Cu 2(OH)2CO 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 2的发生装置相同
3.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Ⅰ.2Mg +CO 2=====点燃2MgO +C
Ⅱ.H 2+Cl 2=====点燃2HCl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Ⅰ属于置换反应;②使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应有所选择;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①②③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

已知:NaClO +2HCl===NaCl +X↑+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 .“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C .“84”消毒液中NaClO 属于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D .“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后发生置换反应
5.氨基钠(NaNH 2)是生产维生素A 的原料。

工业上将金属钠于97~100 ℃时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NH 3),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NH 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 .NaNH 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9%
C .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 +4NH 3=====△4NaNH 2 +H 2↑
6.模拟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KZ1-1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KZ1-1
A.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
B.该工艺流程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
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Fe和S
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
7.高铁酸钾(K2FeO4)能溶于水,是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图KZ1-2
(1)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将K2FeO4溶于水,几天后振荡、静置,再滴入酚酞,出现如图KZ1-2所示的现象。

写出K2FeO4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K2FeO4与H2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xx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爆炸后,消防专家确认,大约40种危险品中就有700吨剧毒氰化钠(NaCN)。

(1)氰化钠(NaCN)泄漏可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高效处理,氰化钠、过氧化氢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氰化钠是工业上冶炼黄金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X+2NH3===2NaCN+3H2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9.现在很多家庭自备干粉灭火器,其中一种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灭火。

(1)灭火器中的二氧化碳可利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来代替,该气体是________。

(2)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

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报废灭火器中的NH4H2PO4可作化肥,但不能作为________(填序号)使用。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4)铁制的灭火器罐体容易生锈。

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

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B我国曾发生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1)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亚硝酸钠和食盐中都含有的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3)亚硝酸钠与氯化铵共热能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aNO 2+NH 4Cl=====△NaCl +X↑+
2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化学方程式里的含氮物质中,氮元素未表现出的化合价为________(填序号)。

A .+3
B .-3
C .0
D .+5
11.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________含量不断上升,全球变暖。

(2)核能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开发的新型能源,但日本的核辐射使人们对碘­131的关注度极高,空气中含有极少量对人体是无害的,碘­131是人工合成的碘元素,其质子数为53,则其中子数是________。

(3)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CH 3CH 2OH)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
质,并得到电能,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 3CH 2OH +3O 2+_______=====催化剂______+5H 2O 。

12.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

其反应过程如图KZ1-3所示。

图KZ1-3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固体质量减少,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化学式中同种原子的个数要合并,因此Cu 2(OH)2CO 3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5;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判断X 的化学式是H 2O ,H 2O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加热Cu 2(OH)2CO 3的实验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是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

3.D
4.A [解析] “洁厕灵”中的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不能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属于盐,钠元素呈+1价,氧元素呈-2价,所以氯元素呈+1价;通过NaClO +2HCl===NaCl +X↑+H 2O ,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 是氯气,反应物都是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5.D 6.C
7.(1)+6
(2)4K 2FeO 4+10H 2O===4Fe(OH)3↓+8KOH +3O 2↑
8.(1)NaCN +H 2O 2+H 2O===NaHCO 3+NH 3↑
(2)①C ②-3
[解析] (2)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2Na +2X +2NH 3===2NaCN +3H 2可知,物质X 的化学式为C 。

②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x =-3。

9.(1)氮气
(2)NH 4H 2PO 4=====△H 3PO 4+NH 3↑
(3)C
(4)喷漆(合理即可)
6HCl +Fe 2O 3===2FeCl 3+3H 2O
10.(1)NaCl (2)Na + (3)N 2 D
11.(1)CO 2 (2)78 (3)4NaOH 2Na 2CO 3
12.(1)2H 2O +SO 2+I 2===H 2SO 4+2HI
(2)I 2、SO 2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