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
袁隆平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袁隆平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袁隆平是中国著名的______。
A. 物理学家B. 化学家C. 农学家D. 工程师答案:C2.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主要贡献是______。
A. 发明了杂交水稻B. 发明了杂交玉米C. 发明了杂交小麦D. 发明了杂交大豆答案:A3.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A. 粮食产量低B. 粮食价格高C. 粮食口感差D. 粮食运输困难答案:A4.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世界粮食安全产生了什么影响?A. 减少了粮食浪费B. 增加了粮食产量C. 降低了粮食价格D. 提高了粮食品质答案:B5.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实现?A. 基因编辑B. 人工选择C. 自然选择D. 杂交育种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袁隆平出生于______年。
答案:19302.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首次成功是在______年。
答案:19733. 袁隆平曾获得的国际奖项包括______奖。
答案:沃尔夫农业奖4.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使得水稻亩产提高了______%。
答案:20%5.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在中国的推广面积达到了______万亩。
答案:1.3亿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答案: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还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在国际上有哪些影响?答案: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还推广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请论述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及其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答案:袁隆平的科研精神体现在他对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懈追求和持续创新上。
他坚持实践、勇于探索、不断突破,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稻花飘香的生命一颗巨星陨(yǔn)落了,一个稻花飘香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当袁隆平院士离世的消息传出,举国同悲。
出殡那天,长沙城里阴雨绵绵。
①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他们手捧鲜花,跟着灵车缓缓地前行,神情肃穆悲戚。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引路人,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研究杂交水稻,让水稻增产。
他用一粒种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前全国闹饥荒,看着人们挨饿,袁隆平非常难过,下定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
为了实现理想,袁隆平勤勤恳恳地研究、实验。
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实验田里度过。
即便到了八九十岁高龄,他也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爬田埂、蹲泥水。
②炎炎烈日下,他弓着身子,拿着放大镜,一株一株地寻找符合要求的稻穗,脸上的汗珠滴下来,无声无息地没入脚下的泥水中。
稻田里的那个顶天立地的身影,书写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责任与担当。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袁隆平研发出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从最初的亩产300斤,到现在亩产突破3000斤。
他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
他的科研成果也造福了世界人民,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了杂交水稻,非洲等贫困地区的许多人民也因此增加了生的可能与希望。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稻花飘香,香远益清……1.【提取信息】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一颗巨星陨落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中“一件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句子】读画“”的句子,完成练习。
(1)句子①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②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袁隆平院士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句子】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有()。
关于袁隆平的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曾获得诸多国内国际奖项,他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
袁隆平一生最大的追求①,而是感动了无数人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②: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他坚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仍然只是
【小题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几个短句,请改成长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小题1](1)不是荣誉、证书和奖金(2)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3)我们纪念袁老
【小题2]我们致敬他引领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的方向,感恩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育种家,缅怀他为世界粮食安全和民族种业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更要传承他心系苍生的家国情怀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助学指要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
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对中国和世界作出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阅读时注意认真领会这篇文章的几个特点:1、运用典型事例来写人;2、生动的细节描写;3、用数字说话。
读读练练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给下面词语中加下画线的字注音。
籼稻()坛坛钵钵()()鉴于()劫后余生()夜不能寐()琼斯()2、根据句子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2)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3)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4)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3、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鉴于:功成名就:二、整体理解1、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2、课文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三、课内语段阅读袁隆平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
其实,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外早已进行研究。
1926 年,美国科学家琼斯最先报道了水稻杂交的优势现象。
1962 年,印度一位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水稻下一代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应用的设想。
然而,水稻是一种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十分不易,这使国际上有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先后丧失信心,放弃或中断了研究。
而袁隆平选中了这个大课题,前进的道路该是何等的曲折和艰难啊!1、第二段中举美国、印度两位科学家对杂交水稻的研究的例子,目的是什么?2、第二段中加下画线的“这”指的是什么?3、从表达方式角度看,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句?这一句包含了哪两层意思?四、课外拓展演练 5 月底,即将南征马来西亚参加世界女篮锦标赛的国家女篮,正打点行囊到湖南郴州进行适应性训练的时候,郑海霞接到母亲病危的电报。
赶回老家河南,知道母亲已是癌症晚期,这意外的情况,像是一声晴天霹雳,海霞的心碎了,她紧紧依偎在母亲的身边,轻轻抚摸母亲骨瘦如柴的双手,声泪俱下:“妈�6�7�6�7原谅女儿未尽孝心!女儿对不起你�6�7�6�7” 母亲打起精神,强忍住泪,一边捧着女儿的脸左看右看,一边安慰说:“霞霞,别说傻话,你能来看看妈,妈就心满意足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测试题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选聘.(pìng)挚.友(zhì)硕.果(shuò)鞠躬尽瘁.(cuì)B.秩.序(zhì) 薪.金(xīn) 疙.瘩(ɡē) 气冲斗.牛(dòu)C.殷.红(yān) 抱歉.(qiàn) 迭.起(dié) 锲.而不舍(qiè)D.伴侣.(lǚ) 调羹.(ɡēnɡ) 抹.杀(mā) 鲜.为人知(xiǎ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元勋奠基截然不同至死不懈B.谣言震荡家喻户晓历尽心血C.澎湃彷徨慷概淋漓深恶痛绝D.悠然涉猎妇孺皆知目不窥圆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是很有才华的,但锋芒毕露....,别人很难与他合作。
B.在台儿庄战役中,马革裹尸....者不计其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C.他近段时间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的,有时连老师叫到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D.我曾多次提醒他要注意生产安全,可他就是不以为然....。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通过开展“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C.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格猥琐、低劣的人,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基座。
A.①⑤④②③B.①⑤③②④C.②④①⑤③D.③②④①⑤6.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完整版)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

《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①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当年,80 多岁的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着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75 岁的时候,我跟他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
” ②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8 年乊后的2013 年1月。
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头,小平头,古铜色的脸;依然是红格子棉布衬衫,深色休闲裤;依然是精神爽朗,睿智逼人,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像个80 多岁的老人。
③一见面,老人同几年前一样,顺手从茶几拿起一包红色中华烟。
④这次来,我们带着清样,是请袁隆平审定有关他的一篇文稿。
就是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袁隆平戒烟了。
“难道又复辟? 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64 天了。
这个是给客人抽的。
”他举着烟,每人问个遍抽不抽。
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稿,竟不带老花镜。
少顷,听他说,“错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 米? 字丢不得”,边说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 水稻? 下面不准确。
” ⑤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
袁隆平却没有这样。
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
我心头悄然一颤。
上面说的袁隆平做的这个梦,大凡采访过袁隆平、写过杂交水稻的都熟悉,都描述过,我也在《见到袁隆平》这篇文章中用过。
回来后一翻检,大报小报、长稿短稿居然都是说“袁隆平梦见的谷粒像花生那样大”、“在水稻下面乘凉”。
不觉赧颜,随后分明感到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如同雕塑般的身体里溢出,充盈在我的四周。
《袁隆平》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

《袁隆平》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
他知道,根据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玉米自交系继续自交不再引起衰退现象,但杂交能产生强大的优势。
而天然的自花授粉植物品系(天然自交系)自交也不退化,为什么杂交却不能产生杂种优势呢?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
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不可能。
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
在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很长时间之后,袁隆平才从国外资料中了解到,早在1926年,美国的琼斯就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现象。
最早开展这项研究的是日本的科学家,当时是50年代。
此外美国、菲律宾的科学家也相继开始了这项研究。
尽管实验手段先进,但都因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太大,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袁隆平不打算退却,他很清楚他拥有的有利条件是其他国家科学家少有的:进行这项研究,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有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阅读练习及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节选)袁隆平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其实,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外早已进行研究。
1926年,美国科学家琼斯最先报道了水稻杂交的优势现象。
1962年,印度一位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水稲下一代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应用的设想。
然而,水稻是一种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十分不易,这使得国际上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先后丧失信心,放弃或中断了研究。
而袁隆平选中了这个大课题,前进的道路该是何等的曲折和艰难啊!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
其特点是雄蕊退化,而雌蕊则是正常的,即通常说的“母禾”。
第二步,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性,这就是保持系。
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这叫恢复系。
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
他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
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
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
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
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
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
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
导读:《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①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当年,80多岁的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着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75岁的时候,我跟他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
”②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8年乊后的2013年1月。
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
①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当年,80 多岁的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着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 75 岁的时候,我跟他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
“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
”
②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 8 年乊后的 2013 年 1 月。
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头,小平头,
古铜色的脸;依然是红格子棉布衬衫,深色休闲裤;依然是精神爽朗,睿智逼人,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像个 80 多岁的老人。
③一见面,老人同几年前一样,顺手从茶几拿起一包红色中华烟。
④这次来,我们带着清样,是请袁隆平审定有关他的一篇文稿。
就是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袁隆平戒烟了。
“难道又复辟?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 64 天了。
这个是给客人抽的。
”他举着烟,每人问个遍抽不抽。
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稿,竟不带老花镜。
少顷,听他说,“错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 ?米?字丢不得”,边说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水稻?下面不准确。
”
⑤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
袁隆平却没有这样。
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
我心头悄然一颤。
上面说的袁隆平做的这个梦,大凡采访过袁隆平、写过杂交水稻的都熟悉,都描述过,我也在《见到袁隆平》这篇文章中用过。
回来后一翻检,大报小报、长稿短稿居然都是说“袁隆平梦见的谷粒像花生那样大”、“在水稻下面乘凉”。
不觉赧颜,随后分明感到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如同雕塑般的身体里溢出,充盈在我的四周。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科学家对待事业的那种一丝不苟,是圣教徒对待经典的那种敬畏虔诚。
⑥我又想起上次袁老为我们题字的一个细节。
他一笔一画写着,老人是读老书的,不习惯简化字,当写到“读者”的“读”字时,看他停笔思索,我们提醒是“言”字旁加“卖”,他将信将疑,硬要查字典看简化了的这个字到底是怎么个写法。
⑦论名气,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乊父”,名动天下;论学问,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满腹才学,建树丰硕;论经历、意志和信念,可谓风霜雨雪,九死而不悔,硬是从一条坎坷的泥巴路,一直走到脚下铺满红地毯;论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成绩功劳响当当。
就是这样一个人,阅改一份不满 3000 字的文稿。
1.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谦虚、平易近人(热情)、严谨认真、好学。
2.第④段加着重号的“复辟”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 分)
抽烟,也说明作者与袁隆平交流气氛是轻松活泼的,从侧面表现了袁隆平的平易近人。
3.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
(2 分)
从修辞的角度讲,本段采用对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突出袁隆平做任何事的严谨认真。
从表达方式讲夹叙夹议,特别是“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 是科学家对待事业的那种一丝不苟,是圣教徒对待经典的那种敬畏虔诚”这些议论文字把作者深挚的情感较好地渲染出来,增加了感染力。
(说一点即可)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2 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袁隆平是一个享誉世界、建树丰硕、执着不悔、贡献卓越的人,突出了其为阅改一份不满3000字的文稿、题写几个字仔细到近乎苛刻的可贵,反映了他严谨认真的一贯品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