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和过敏性疾病

合集下载

孕期添加益生菌预防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孕期添加益生菌预防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孕期添加益生菌预防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娟
来源:《右江医学》2013年第05期
近年来新生儿过敏性疾病如湿疹、食物过敏、哮喘等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之一,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而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较复杂,主要与新生儿自身发育特点、环境、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

各种致病危险因素只在儿童早期阶段起作用,因此早期对孕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干预,可减少或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最新的研究显示,孩子生命中最初的1000天决定其长期的健康状况。

因此,孕产妇的营养不仅关系到胎儿、婴儿的生长发育,还与婴儿成年以后慢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笔者对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建卡产检的产妇进行营养指导和干预,并追踪其新生儿的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和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的认识

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和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的认识

7.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和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张琳(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 石家庄050051)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逐年增高,成为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以往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着过敏性疾病的表现和发展。

目前研究表明小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小儿免疫形成初始化过程有关,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 益生菌概述Probiotics(益生菌)最初认识是指能刺激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或能促进微生物繁殖的组织提取物。

历经多次的反复修改在2001年修订为“含有足够数量的活菌,组成明确的微生物制剂或产品,能通过定殖作用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从而产生有利于宿主健康作用。

”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1、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宿主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参与吞噬功能的一系列细胞因子的分泌来实现。

乳酸菌体外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和IL-6产生刺激非特异性免疫。

益生菌产生的蛋白酶可降解牛奶产生多肽,这些多肽能抑制淋巴细胞活动。

临床发现经乳酸杆菌降解的牛奶可使IL-4的产生减少,益生菌通过修改有害抗原的结构改变它的免疫原性,使细胞因子的产生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免疫反应发生。

故益生菌在稳定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最新研究发现过敏患儿吞噬细胞活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高于健康儿童,益生菌可减缓过敏反应,益生菌调节不同个体吞噬细胞的活动有所不同,对健康个体起到免疫刺激作用,对病人起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

大量证据证实益生菌可恢复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强屏障功能,避免感染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2、促进sIgA分泌sIgA是肠道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肠道正常菌群起到保护和调节作用。

肠道微生态失衡时,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等获得优势,降解肠道sIgA,使肠道的免疫排斥功能减弱或消失,促进外源性潜在致病菌和过敏性抗原物质对肠黏膜的侵入,使机体易遭受感染和过敏,所以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维护肠道屏障功能是预防发生感染性和过敏性疾病的前提保障。

益生菌治疗荨麻疹竟然真的有效!

益生菌治疗荨麻疹竟然真的有效!

益生菌治疗荨麻疹竟然真的有效!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暂时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一种局限性血管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瘙痒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风团,风团可自行消退,退后不留痕迹,伴剧烈瘙痒,可伴发血管性水肿。

本病容易反复发作,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虽然极少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瘙痒不适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睡眠,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极大的困扰,甚至引发严重的心理障碍。

且长期治疗本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故受到医学界高度重视。

目前,对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研究很多,多数学者认为荨麻疹的发病基本可分为变态反应及非变态反应两种机制,其中以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荨麻疹在临床中最常见。

西医学角度认为本病是由于机体与各种过敏原接触后导致患者血液中IgE抗体浓度增加,使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活化,释放出组胺、花生四烯酸代谢物、5-羟色胺(5-HT)等炎性介质与IgE相抵抗,这些因IgE浓度增加而过多分泌的活性介质可引起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增加等现象,从而使皮肤表面出现一系列局部过敏(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或全身性过敏症状。

现代常规西医药物治疗主要以抗敏、止痒为原则,以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外用激素类软膏为治疗首选,一般起效迅速。

但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西药的副作用也不适合长期使用,且西药治疗荨麻疹仅仅是以缓解症状为主,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过敏体质,所以荨麻疹随时都可能会复发。

因此寻找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关键。

研究发现,过敏性疾病患儿粪便中的厌氧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而中性菌或有害菌,如大肠杆菌、金葡菌和梭状芽抱杆菌的比例却増加,由此可推测肠道菌群定植的差异可能与过敏性疾病的产生有关。

而抗过敏益生菌利敏舒作为一种纯生物制剂和新型免疫调节剂,其无耐药性和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受到医疗工作者和消费者的青睐。

过敏性疾病的免疫调节治疗新方法

过敏性疾病的免疫调节治疗新方法

过敏性疾病的免疫调节治疗新方法在现代社会,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引起身体上的不适,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喘息、皮肤瘙痒等,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产生负面影响。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上,如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但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病情容易反复。

因此,探索新的免疫调节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免疫调节治疗的基础是对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失衡密切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准确识别“自我”和“非我”物质,并对病原体等外来有害物质产生适当的免疫反应。

然而,在过敏体质的个体中,免疫系统对某些原本无害的过敏原产生了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了炎症的发生。

这种过度反应主要涉及到免疫系统中的 Th2 细胞和 IgE 抗体。

Th2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了 B 细胞产生 IgE 抗体,而 IgE 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引发过敏反应。

基于上述机制,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免疫调节治疗方法。

其中,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方法。

SIT 又称为脱敏治疗,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逐渐增加患者对过敏原的接触剂量,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对过敏原的耐受。

在 SIT 过程中,患者会定期接受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过敏原提取物。

随着治疗的进行,免疫系统逐渐对过敏原产生免疫耐受,减少了过敏反应的发生。

研究表明,SIT 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够改变免疫系统的反应模式,降低 Th2 细胞的活性,增加调节性T 细胞(Treg)的数量和功能。

Treg 细胞能够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除了SIT,生物制剂的应用也为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例如,奥马珠单抗是一种针对 IgE 抗体的单克隆抗体。

改善过敏性疾病的肠道调理法

改善过敏性疾病的肠道调理法

改善过敏性疾病的肠道调理法在现代社会,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湿疹、荨麻疹等。

这些疾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诸多不便。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肠道健康与过敏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调理肠道,我们有可能改善过敏性疾病的症状,甚至预防其发生。

一、肠道与过敏性疾病的关联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它不仅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还在免疫系统的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共同维护着肠道的健康和免疫系统的平衡。

当肠道菌群失衡时,肠道的屏障功能会受到损害,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也就是常说的“肠漏”。

这时,一些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颗粒、细菌毒素等物质就可能通过肠道进入血液,引起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这种异常反应可能会引发过敏性疾病。

此外,肠道微生物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影响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

例如,某些有益菌可以促进调节性 T 细胞的生成,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二、改善肠道健康的方法1、饮食调整饮食是影响肠道健康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有益菌的生长。

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等都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其次,要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这些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的添加剂和不健康的脂肪,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另外,对于有过敏性疾病的人来说,还需要注意食物过敏的问题。

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小麦、大豆、海鲜等。

如果发现对某种食物过敏,应避免食用。

2、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

补充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调节免疫系统。

可以通过食用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泡菜等,或者服用益生菌补充剂来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的菌株作用及功能主治

益生菌的菌株作用及功能主治

益生菌的菌株作用及功能主治一、什么是益生菌益生菌是指一类对人体有益的菌群,主要存在于人体的消化道系统中,其中包括肠道菌群和阴道菌群。

益生菌能够对人体产生多种有益的作用,如帮助消化、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

二、益生菌菌株及其作用ctobacillus acidophilus–作用:增强免疫力、促进食物消化、改善便秘和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主治:肠胃不适、免疫力低下、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2.Bifidobacterium bifidum–作用:抑制有害菌生长、增强肠道黏膜屏障、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主治:腹泻、免疫力低下、过敏性疾病。

3.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作用:消化乳糖、促进钙吸收、调节肠道菌群。

–主治:乳糖不耐症、骨质疏松症、肠道菌群紊乱。

ctobacillus rhamnosus–作用:增强肠道免疫力、抑制有害菌生长、改善过敏症状。

–主治:过敏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小肠综合征。

5.Saccharomyces boulardii–作用:抑制病原菌生长、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缓解肠炎症状。

–主治:炎症性肠病、腹泻、抗生素相关腹泻。

三、益生菌的功能主治1.增强免疫力–益生菌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增加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促进食物消化–益生菌能够产生酶,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改善肠道菌群失衡–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健康。

4.缓解消化系统疾病–益生菌可以改善肠胃不适、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减轻疾病症状。

5.预防过敏及其他疾病–益生菌能够抑制过敏原的作用,缓解过敏症状。

此外,益生菌还可以预防其他疾病,如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

四、益生菌的使用方法1.口服益生菌制剂–可以选择益生菌口服制剂,如益生菌胶囊或粉剂,按照说明使用。

2.饮食中摄入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可以通过摄入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发酵食品等来增加益生菌的摄入量。

肠道菌群与过敏症状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消化健康的影响

肠道菌群与过敏症状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消化健康的影响

肠道菌群与过敏症状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消化健康的影响肠道菌群与过敏症状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消化健康的影响导言:肠道菌群是指寄生在人体消化道内的各类微生物的总称,其中包括了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人体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过敏症状之间存在关联,并且肠道菌群对消化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肠道菌群与过敏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肠道菌群对消化健康的影响。

一、肠道菌群与过敏症状的关系过敏症状是人体免疫系统对不良食物、环境或其他外界刺激的过度反应。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从而增加过敏症状的发生。

1.1 肠道菌群的失衡与过敏症状肠道菌群在正常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平衡状态。

然而,一些因素,例如长期应用抗生素、饮食结构改变等,可能破坏这种平衡,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衡。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衡与过敏症状的发生有关。

一些研究发现,在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湿疹等)的人身上,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较低,且某些特定的菌群丰度发生了改变。

例如,某些致病菌的数量增多,并且益生菌的数量减少。

这种失衡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增加过敏症状的发生。

1.2 肠道菌群的调节对过敏症状的改善一些研究发现,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可能有助于改善过敏症状。

首先,益生菌被认为是调节肠道菌群的关键。

益生菌指的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菌群,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

研究发现,长期应用益生菌可能有助于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减少有害菌的数量,并且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因此,适量摄入益生菌可能有助于改善过敏症状。

其次,饮食结构的调整也可能对调节肠道菌群起到积极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高纤维饮食可以促进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增加益生菌的数量,并且减少有害菌的数量。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高纤维食物,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

抗过敏益生菌敏亦康在抗过敏体质方面的应用

抗过敏益生菌敏亦康在抗过敏体质方面的应用

抗过敏益生菌的种类与功效目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猛增,环境的影响也让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如婴儿湿疹,2-6岁的学龄前儿童易诱发过敏性咳嗽甚至是过敏性哮喘,在我们的身边,随处都可以发现带有过敏症状的人,无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皮肤过敏,过敏是一个不能被低估的免疫系统疾病,反复过敏,长期过敏所给孩子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对免疫功能的损害。

当前医疗条件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多为药物对症治疗,无法从免疫过敏反应所发生的改变进行调节,这就是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最根本的原因,由于药物无法改变免疫系统所发生的变化,长此以往导致过敏体质基本遗传,婴儿湿疹异位性皮炎以及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过敏性疾病,例如过敏性湿疹、荨麻疹、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哮喘,在台湾及其它发达国家中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过敏性疾病流行程度的上升是有原因的,众所皆知的卫生学假说为:婴幼儿接触免疫刺激病源体的机会愈少,愈容易引发过敏相关疾病(Strachan,1989).过敏性疾病发生时,人体内的免疫反应会使Th1细胞数量下降,连续产生多种细胞激素促使免疫反应朝向Th2途径,形成体液免疫反应,例如IgE的产生及嗜酸性粒细胞过多等(Romagnani,1994;Holt,1995)如何选择抗过敏益生菌?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可以抗过敏,敏亦康抗过敏益生菌菌株经独有的世界先进的SINT生物晶片技术平台菌株筛选出的仅极少数抗过敏功能菌株的重要成果,利用晶片技术发展出过敏检测晶片,业界难有如此精密出其左右的技术。

藉由晶片的点阵技术完成人体基因资料库,可以立即得知益生菌对应上万种基因的调控作用,细胞基因功能指标可提高成功筛选机率并同时对不同的菌株进行分析比较,使抗过敏益生菌菌株更快进入细胞发挥抗过敏调整免疫平衡的功能。

敏亦康益生菌加强型为提高过敏患者免疫调节全面性,解决过敏体质差异性影响,敏亦康益生菌,采用200个健康血液检体所筛选出的复方抗过敏益生菌菌株,效果比单方菌更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8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俄国科学家梅契尼柯夫和德国科学家保罗. 埃尔利希提出 噬菌细胞免疫学说,获1908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该 学说指出胃肠道内的有利菌活性缺少,会损坏肠胃免疫体 系,致使过敏性疾病发作且久治不愈。
2005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1982年发现肠道 疾病和过敏疾病是由于有益菌在肠道中削减,肠液中的消 化酶活性缺少,毒素在肠道积累,肠黏膜遭到病毒及有害 菌腐蚀构成。并获2005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肠粘膜约400m2,是接触抗原最多的部位, 其主要功能是排除抗原和产生耐受。所有食物 成分和消化道正常菌都可被看作抗原,所以口 服耐受是生命维持不可缺少的免疫功能。而研 究表明益生菌可以帮助机体建立免疫耐受、防 止抗原易位,进入血液系统,起到抗过敏作用。
益生菌对特应性皮炎治疗
多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实验证实服用益生菌制 剂能够明显减轻伴或不伴对牛奶过敏的特应性 皮炎的临床症状,并且显示活的益生菌有效, 灭活制剂无效。
治疗过敏性鼻炎
研究显示,用益生菌治疗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 性鼻炎患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
治疗哮喘
研究报道,服用双歧杆菌或鼠李糖乳杆菌可以 抑制哮喘表现,包括局部细胞因子的反应、气 道高反应性、抗原特异性IgE的产生和肺嗜酸性 粒细胞浸润。
一、胃肠道疾病 1、急性腹泻 2、乳糖不耐受 3、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5、幽门螺杆菌感染 6、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症、功 能性便秘、新生儿肠绞痛等
两项诺贝尔奖表明有益细菌在过敏性疾病和胃肠道疾病预 防、治疗的重要地位,以及过敏性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密切 关系。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被世界卫生 组织(WHO)认为是当今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 题。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过敏性 结膜炎、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荨麻疹、 变应性胃肠炎等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过敏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疾病,这个现象被称为 过敏进程,婴幼儿以湿疹及胃肠道过敏为主, 随年龄增长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过敏性 结膜炎等占主要地位,约有1/5的儿童会面临 这一进程。
研究表明: 过敏性疾病在不同国家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
因可能为肠道菌群差异。 过敏性疾病及正常婴儿肠道菌群及其代谢存在
二、感染性疾病 痤疮、脓疱疮、复发性毛囊炎、疖肿等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益生菌对特应性皮炎及湿疹的预防
研究证实围产期母亲及婴儿口服益生菌制剂能 够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益生元的这种作用是通过增殖肠道中双歧杆菌 和乳杆菌实现的。
治疗食物过敏
研究显示,口服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能降低或 减轻食物过敏的发生。益生菌可能通过增强食 物过敏大鼠肠黏膜免疫,下调Th2型细胞因子 的水平以调节Th1/Th2平衡,从而防止食物过 敏发生。
Xj
益生菌又称为微生态调节剂、生态制品、活菌 剂。定义为一类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而对宿 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性添加剂。
它们可通过竞争性黏附,抑制有害菌在肠道的 生长繁殖,对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黏膜屏 障功能,以及局部和全身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 熟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益生菌或其成分及代 谢物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差异。
肠道菌群紊乱出现在过敏性疾病症状之前。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机制不完善或紊 乱失衡密切相关,而肠道菌群可促进肠道本身 及其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通过IgA与抗原的结 合阻断抗原与肠壁细胞的接触,调节免疫系统 的状态使之接近正常状态,从而避免过敏性疾 病或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建立免疫耐受、抗过敏
二、肝脏疾病 如新生儿黄疸、母乳性黄疸及婴儿肝炎综合
症等。 三、过敏性疾病
特应性皮炎、湿疹
1、乳糖不耐症 2、急性胃肠炎 3、抗生素性腹泻 4、炎性螺杆菌感染 8、便秘 9、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0、胰腺炎
一、过敏性疾病 儿童及成人特应性皮炎、湿疹、食物不耐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