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学 基 础 知 识 点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知识点(全)

物理化学知识点(全)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内容摘要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U Q W ∆=+ dU Q W δδ=+适用条件:封闭系统的任何热力学过程 说明:1、amb W p dV W '=-+⎰2、U 是状态函数,是广度量W 、Q 是途径函数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常用公式及基础公式 过 程WQΔUΔH理想气体自由膨胀理想气体等温可逆-nRTln (V 2/V 1); -nRTln (p 1/p 2) nRTln (V 2/V 1);nRTln (p 1/p 2)0 0等 容任意物质0 ∫nCv.mdT ∫nCv.mdT ΔU+V Δp 理想气体 0 nCv.m △T nCv.m △T nCp.m △T 等 压任意物质-P ΔV ∫nCp.mdT ΔH -p ΔV Qp 理想气体-nR ΔT nCp.m △TnCv.m △T nCp.m △T 理 想 气 体 绝 热过 程 Cv.m(T 2-T 1);或nCv.m △TnCp.m △T可逆 (1/V 2γ-1-1/ V 1γ-1)p 0V 0γ/(γ-1)2、基础公式热容 C p .m =a+bT+cT 2 (附录八) ● 液固系统----Cp.m=Cv.m ● 理想气体----Cp.m-Cv.m=R ● 单原子: Cp.m=5R/2 ● 双原子: Cp.m=7R/2 ● Cp.m / Cv.m=γ理想气体• 状态方程 pV=nRT• 过程方程 恒温:1122p V p V = • 恒压: 1122//V T V T = • 恒容: 1122/ / p T p T =• 绝热可逆: 1122 p V p V γγ= 111122 T p T p γγγγ--=111122 TV T V γγ--=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可逆相变化与不可逆相变化过程1、 可逆相变化 Q p =n Δ相变H m W = -p ΔV无气体存在: W = 0有气体相,只需考虑气体,且视为理想气体ΔU = n Δ相变H m - p ΔV2、相变焓基础数据及相互关系 Δ冷凝H m (T) = -Δ蒸发H m (T)Δ凝固H m (T) = -Δ熔化H m (T) Δ凝华H m (T) = -Δ升华H m (T)(有关手册提供的通常为可逆相变焓)3、不可逆相变化 Δ相变H m (T 2) = Δ相变H m (T 1) +∫Σ(νB C p.m )dT 解题要点: 1.判断过程是否可逆;2.过程设计,必须包含能获得摩尔相变焓的可逆相变化步骤;3.除可逆相变化,其余步骤均为简单变化计算.4.逐步计算后加和。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中,醛和酮是常见的两种官能团。

它们在许多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其基础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对醛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进行整理和探讨。

一、醛酮的氧化反应1. 醛的氧化反应醛可以被氧化为相应的羧酸。

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以乙醛为例,其氧化反应如下:CH3CHO + [O] -> CH3COOH2. 酮的氧化反应酮在常规条件下相对不易被氧化。

但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酮可以被氧化为羧酸。

例如,丙酮在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反应,可以得到丙二酸:CH3COCH3 + H2O2 -> CH3COOH + CH3COOH二、醛酮的还原反应1. 醛的还原反应醛可以被还原为相应的醇。

常见的还原剂有氢气、亚硫酸盐、金属还原剂等。

以乙醛为例,其还原反应如下:CH3CHO + 2H2 -> CH3CH2OH2. 酮的还原反应酮可以被还原为相应的醇。

常见的还原剂有氢气、金属还原剂等。

以丙酮为例,其还原反应如下:CH3COCH3 + 2H2 -> CH3CH2OH + CH3CH2OH三、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1. 氧化反应机制在氧化反应中,醛酮的羰基碳原子发生氧化,形成羧酸。

氧化剂向羰基碳原子提供氧原子,使其转化为醇基。

反应中羰基碳的氧化状态从+1变为+3。

2. 还原反应机制在还原反应中,醛酮的羰基碳原子发生还原,形成醇。

还原剂向羰基碳原子提供氢原子,使其转化为醇基。

反应中羰基碳的氧化状态从+1变为0。

四、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应用1. 醛的氧化反应应用醛的氧化反应常用于有机合成中,可用于制备羧酸。

羧酸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药物合成、染料合成等。

2. 酮的氧化反应应用酮的氧化反应相对较少应用于有机合成中,因为酮在常规条件下相对不易被氧化。

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药物合成中,酮的氧化反应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 醛和酮的还原反应应用醛和酮的还原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分子的光电性质与光催化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分子的光电性质与光催化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分子的光电性质与光催化反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分子的光电性质与光催化反应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有机分子的光电性质与光催化反应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

一、有机分子的光电性质有机分子的光电性质是指有机分子在受到光照射后发生的电子结构、能级和光谱特性等方面的变化。

主要包括吸光性质、发光性质和光敏性质等。

1. 吸光性质吸光性质是有机分子在可见光或紫外光区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使其电子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有机分子的吸光性质与其分子内所含的共轭结构和取代基有关。

共轭结构能够提高有机分子的吸光性能,而取代基则能调节有机分子的吸光峰位置和吸光强度。

2. 发光性质发光性质是指有机分子在受到激发后能够发出光线的性质。

有机分子的发光性质主要与其电子结构及分子内取代基的影响有关。

通过对有机分子的结构设计和取代基的调控,可以实现发光颜色的调节和发光效率的提高。

3. 光敏性质光敏性质是指有机分子在光照射下发生化学变化的性质。

光敏性有机分子可以通过具有光诱导的化学反应来实现光催化反应。

这种光敏性质可以应用于光控开关、光敏材料等领域。

二、有机分子的光催化反应光催化反应是指在光照作用下,有机分子通过光敏性反应产生激发态,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过程。

光催化反应具有无毒、环保、高效等特点,在有机合成、环境清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光催化有机合成光催化有机合成是指利用光照射下有机光敏分子的能级调控,在无需传统强氧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实现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这种方法具有反应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势。

2. 光催化环境净化光催化环境净化是指利用光照射下的光敏分子发生光催化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来净化环境。

例如,通过光催化反应可以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CO2和H2O,从而实现废水净化。

3. 光催化能源转化光催化能源转化是指利用光敏分子在光照射下发生光催化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或电能。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醇的氧化和醇解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醇的氧化和醇解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醇的氧化和醇解反应醇的氧化和醇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之一。

在有机合成和实验室研究中,了解和掌握醇的氧化和醇解反应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醇的氧化和醇解反应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一、醇的氧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是指醇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氧化剂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取代的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的产物通常为醛、酮或羧酸。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醇的氧化反应。

1.1 醇的氧化为醛一级醇可以氧化生成相应的醛。

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KMnO4)、酸性过氧化氢(H2O2)等。

氧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和途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例如在酸性条件下,反应速度较快。

1.2 醇的氧化为酮二级醇可以氧化生成相应的酮。

与一级醇的氧化反应类似,常用的氧化剂也有酸性高锰酸钾(KMnO4)、酸性过氧化氢(H2O2)等。

1.3 醇的氧化为羧酸一、二级醇经过进一步氧化可以生成相应的羧酸。

氧化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调节是控制反应过程的关键。

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KMnO4)、酸性过氧化氢(H2O2)等。

二、醇的醇解反应醇的醇解反应是指醇分子中的醇基(-OH)被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反应。

醇解反应通常产生醚、酚、醛或酮等产物。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醇的醇解反应。

2.1 醇的酸催化醇解在酸性条件下,醇分子中的醇基可以与水分子发生酸催化的醇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醚和水。

酸催化醇解反应常用的催化剂有浓硫酸(H2SO4)、磷酸(H3PO4)等。

2.2 醇的碱催化醇解在碱性条件下,醇分子中的醇基可以与水分子发生碱催化的醇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酚和水。

碱催化醇解反应常用的催化剂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等。

2.3 醇的氧化醇解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醇可以发生氧化醇解反应。

具体反应条件需要根据醇的结构和对应的氧化剂来确定。

三、应用和注意事项醇的氧化和醇解反应在有机合成和实验室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醛、酮、羧酸、醚等有机化合物在药物合成、天然产物的合成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化工总控工高级(化工基础知识)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化工总控工高级(化工基础知识)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化工总控工高级(化工基础知识)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3.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薄层固定床反应器主要用于( )。

A.快速反应B.强放热反应C.可逆平衡反应D.可逆放热反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化工基础知识2.环氧乙烷水合生产乙二醇常用下列哪种形式的反应器?( )A.管式B.釜式C.鼓泡塔D.固定床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化工基础知识3.在选择化工过程是否采用连续操作时,下述几个理由不正确的是( )。

A.操作稳定安全B.一般年产量大于4500t的产品C.反应速率极慢的化学反应过程D.工艺成熟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化工基础知识4.关于原料配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数条件下,原料的配比不等于化学计量系数比B.原料配比严格按化学计量系数比就能保证原料100%转化C.使价廉易得的反应物过量能保证反应经济合理D.恰当的原料配比可以避开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化工基础知识5.聚合物主链中的取代基有规律地交替排列在中轴分子链的两端的聚合物,称( )。

A.定向聚合B.间规聚合C.无规聚合D.本体聚合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化工基础知识6.下面高聚物哪一个不是均聚物?( )A.PVCB.PTFEC.ABS树脂D.PP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化工基础知识7.当提高反应温度时,聚合釜压力会( )。

A.提高B.降低C.不变D.增加至10kgf/cm-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化工基础知识8.目前采用较多的取代二硫化碳作为硫化剂的是( )。

A.一甲基二硫化物B.二甲基二硫化物C.二甲基一硫化物D.甲基硫化物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化工基础知识9.( )用于表示油品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性质。

A.黏度B.特性因数C.密度D.相对密度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化工基础知识10.烃类裂解制乙烯过程正确的操作条件是( )。

煤化工基础知识

煤化工基础知识

煤化工基础知识一、煤化工以煤炭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将煤炭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再进一步加工成一系列化工产品或石油燃料的工业,称之为煤化工。

二、元素分析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分析叫元素分析。

对燃烧有影响的成分包括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各化学元素成分用质量白分数表示。

三、煤的工业分析是利用煤在加热燃烧过程中的失重进行定量分析,测定煤的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成分。

四、煤里面都含有水分,水分的含量和存在状态与外界条件和煤的内部结构有关。

根据水在煤里面的存在状态,将煤中水分分别称为外在水分、内在水分以及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结晶水、化合水。

五、在煤的工业分析中测定的水分可分为收到基水分和分析基水分两种。

六、煤的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剩下来的残渣。

这些残渣儿乎全部来自于煤中的矿物质。

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有机质主要曲碳、氢、氧、氮、硫5种元素组成。

七、煤的热解一干憎所谓煤的热解,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煤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的复杂过程。

其结果是生成气体(煤气)、液体(焦油)、固体(半焦或焦炭)等产品。

煤的热解也称为煤的干憎或热分解。

按热解最终温度不同可分为:高温干镭900-1050?,中温干® 700—800?,低温干500-600?o八、煤的铝甑(zeng)低温干憎试验为了评定煤的炼油适合性以及干憎产物,常用铝甑低温干谓试验方法。

要点是: 将煤样装在铝甑中,以一定程序加热到510?,保持一定时间,测定所得的焦油、热解水和半焦和煤气的产率。

评价煤的低温干燥焦油产率时用空气干燥基指标Tarado Tar ad, 12%称为高油煤,Tarad=7—12%称为富油煤,Tarad?7%称为含油煤。

九、煤气化炉的分类1、我们按气化炉中的流体力学条件分,只有三种: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

2、固定床的特点是简单可黑。

气化剂与煤逆流接触,气化过程比较完全,热量利用比较合理,热效率较高。

化学的核心观念

化学的核心观念

化学核心观念许振摘要化学的观念以物质观为基础,向外延伸出其它五点重要观念,分别是元素、微粒、实验、变化和能量观,这些观念并非孤立而是互相影响解释的。

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知识的分类,指出了一个完善知识体系必不可少的5个方面引言化学核心观念的根本在于化学的物质观,指的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

由此衍生出来的是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和能量观;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对基本观念进行细化。

如元素观的核心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千变万化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换言之也就是对于周期表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分类、构成的物质、相互间的反应、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认识;微粒观的内涵是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离子和其他微观粒子构成,这里强调的就是对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认识。

这些观念共同构成了化学世界的核心内容。

化学的五点核心观念化学的元素观元素观的核心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千变万化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就是从元素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其中的第一点认识是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组成进行分类。

1. 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通常指具有固定组成和独特性质的物质,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称单质。

单质是元素存在的一种形式。

某些元素可以形成几种单质,称为同素异形体。

由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称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个化合物分子中至少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原子。

两种或以上纯净物组成的是混合物。

2. 无机物和有机物根据是否含碳元素,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和碳酸盐除外)。

无机化合物按照组成可以分为酸、碱、盐。

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并不多,但是有机化合物的数量却很大,占已发现的纯物质中的绝大部分。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第二点认识是化学元素的反应,这一点是元素观的主要方面,涵盖内如极大。

化学基础知识点

化学基础知识点

化学基础知识点学好化学,就必修掌握好化学的基础知识。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化学基础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基础知识点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 (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化学基础知识点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基础知识点
1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2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3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4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5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6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7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8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9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0溶解性表的记忆口诀
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
碱溶铵钾钠钡钙,硫酸盐类除钡钙,
氯化物除银亚汞,碳磷酸盐多不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