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门观后感
2024年《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例文(三篇)

2024年《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例文在周五晚上八点钟,我遵循教师的指导,准时观看了动画片《郑义门》。
毋庸赘言,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期待。
郑义门,又被称为"江南第一家",此名号源于朱元璋皇帝的赐封,它孕育了众多官员,是中国古代文化遗迹中的重要一部分。
郑家以严谨的家风闻名,被尊称为"义门郑氏",因此又得名"郑义门"。
在今天观看的第六集《俭以持家》中,讲述了少年郑栋与母亲陈荷到舅舅家做客的故事。
舅舅见他穿着朴素的布衣,便想赠送一套未被孩子穿过的绸缎新衣,但郑栋婉拒了。
陈荷解释说:“穿着新衣,便会有对新鞋、新帽的渴望。
衣服只要整洁,布衣同样能穿。
”郑栋进一步指出:“根据郑氏家规,未满二十五岁的人是不能穿绸缎华服的。
”转眼到了用餐时间,舅妈给郑栋夹了块肉,但他再次拒绝,并表示:“郑氏家规规定,非初一、十五不能食肉,应学会节俭持家。
”舅妈建议无人注意时,吃一块无妨,但郑栋坚决抵制诱惑,坚持不食。
观毕这一集,我深感震撼。
郑栋小小年纪就能严格遵守家规,不追求物质享受,懂得节俭持家,相比之下,我自愧不如。
回想起来,母亲曾将姐姐穿过的、尚新的衣物给我,我却因是二手衣物而要求购买新的。
我常缠着母亲购买零食,一旦家中零食耗尽,我便急切地催促她再次采购。
有时零食吃一半就丢弃,又立刻开启新的包装。
母亲时常批评我浪费,我却对此置若罔闻,不以为意。
从现在开始,我决心以郑栋为榜样,崇尚朴素,厉行节约,时刻自我约束,成为一个不挑剔、不浪费、懂得勤俭节约的孩子,为父母着想,不再随意挥霍。
2024年《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例文(二)《郑义门》这部动画片篇幅精炼,每集时长仅十余分钟,共计十二集。
其内容涵盖《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先》、《俭以持家》、《致力为公》、《郑浩拒丸》、《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多个剧集,生动展现了被誉为“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历经十五代而不分家、数百人共食一灶的传奇故事。
郑义门观后感

郑义门观后感郑义门观后感(一)近期,学校布置收看《郑义门》,想想已经连续看了几个晚上。
问其感想?答曰:"看不大明白,就是感到郑家有很严的家规,他们家的人都有很好的品德",童音悦耳。
虽然知道浦江作为书画之乡,自古人文荟萃,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就是浦江人;而当今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其祖籍也是浦江。
但说来惭愧,之前其实不知道金华的浦江还有个"郑义门",被誉为"江南第一家".带着好奇,上网查阅了资料,既感且佩。
同时,认真观看了第五集《教化为先》。
这集故事的大意是,郑氏九世孙郑桐为给外婆买药,偷了族里的铜器变卖。
事情被发现后,根据家规,郑桐的偷盗行为应该在晨会上宣示,并上惩戒簿。
族里的长辈一方面肯定他的孝心,认为虽然犯了大错,但是出于孝心,百善孝为先,有这份孝心,就不愧郑家的子弟。
另一方面,就如何处理进行了辩论。
家族监视郑浩认为要严守家规,他说:"郑家历九世合族而聚,靠的就是严守家规,靠的就是严格执法,假如每个犯事的人,都找出一个理由,或者找到人来说情,这家规就成为一纸空文".而家族旧管郑泽则认为:"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假如有利于族人向善,虽万难而行之;假如相反,可能导致族人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歧途的,那就要考虑执行的方法"."治家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教化,靠的是四维八德,靠的是忠孝仁义,假如我们靠的是申韩之学,靠的是严刑峻法,那人人都因畏惧而守法,其与人伦亲亲子子,岂不背道而驰?"最后,家长郑濂承担了对族人照顾不周之罪,让本已知错的郑桐深受教育。
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郑氏的家规:"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个故事在很多细节上都体现郑氏家教的严厉。
比如,郑桐拿银子回来时,郑桐娘的第一反应,就是问这银子哪来的?当郑桐敷衍答复时,就严厉地说:"给我跪下。
观《郑义门》有感(通用18篇)

观《郑义门》有感观《郑义门》有感(通用18篇)观《郑义门》有感篇1孝是什么?是对师长的尊重;孝是什么?是对兄长的尊敬;孝是什么?是对亲人的关爱……义是什么?是对朋友的爱心的一举一动;义是什么?是对一句承诺的兑现;义是什么?是对陌生人的一次帮助……那么孝义是什么?就是在家里孝敬父母长辈,在学校或社会上,对朋友或对陌生人的帮助。
这些说起来觉得很容易,但是能真正做到孝和义容为一体的人却没有多少,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郑义门”的郑氏家族,却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很好。
郑义门,是个家规严谨的家庭。
他们家共有家规一百六十八条。
并且从南宋建炎以来便合居,现已有三百三十余年,并且是九世合居。
在这三百三十余年来,郑氏一族从未分家,并且和睦相处。
而家族和谐相处三百三十余年的原因是郑氏规范中的一句家规,意思是“家族是否和谐,关键在于主妇的贤惠。
何为贤惠?孝顺公婆,恭敬丈夫,慈爱子孙,善待妯娌;何谓不贤,举止轻浮,妒忌他人,恃强凌弱,拨弄是非。
”这的确是郑氏家风的精髓。
最近我又认认真真的观看了《郑义门》电视剧,这部动画片共有12集,每集10分钟左右。
虽然时间很短,但道理讲的并不少。
如“家风正,则民风正,家齐,而后国治,”《郑义门》这部动画片的第一集讲的就是以法持家。
《以法持家》篇,讲的就是“明道以致用,为学必先正人心。
”意思是家教比律令重要,律令能禁止百姓为非,但施行教化,却能使百姓自己不认为非。
《郑濂觐见》篇,讲述的是郑家家长郑濂面见皇上朱元璋。
朱元璋见了郑濂后琢磨道:“治家以效益为本,治国何不如此。
”并为郑氏亲自题匾:孝义家的故事,揭示的是“齐家者,以德教化,以法己规范,不可偏废。
”的家规。
《教化为先》篇,讲述的是郑家子孙郑桐为了给外婆治病,拿了学堂里的戒尺、铜镇纸、铜墨盒,还拿了眉寿堂里的香炉和铜烛台卖了,拿钱给外婆治病,郑桐的母亲不拿,是郑泽让她的母亲收下了这笔钱。
揭晓的就是“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德己之心怨人。
2024年郑义门观后感

郑义门观后感郑义门观后感篇1家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一个国家中若是大部门的家庭家风良好,那么这个国家也必定是个安定和谐的国家。
现在有很多学者研究中国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变迁理论,我觉得要真正深层次的剖析中国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变迁必须从家这个单位出发,看看家这个社会体细胞经历了哪些变迁。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名门望族,其血脉延续久远,见证了无数次“城头变换大王旗”,经历了数百年物是人非的变迁。
其中大部分既富且贵,但也不乏有些小康之家家风醇良,历史悠久。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郑氏义门。
郑氏义门――今天更多的人是称呼它“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
自南宋建炎年间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
但在这之前的元朝,已经有过两次旌表“义门”的盛典。
元至大四年二月(公元1311年)首次旌表为“孝义门”;元重纪至元元年冬十二月(1335)再次旌表为“孝义郑氏之门”。
对此,宫廷上下,认识一致,颂声如沸,自皇太子至丞相诸公卿多作大书及赋诗以美其行。
有史载日:“部使者余阙行县,以其孝友七郡或莫之先复篆‘浙东第一家’以褒之”。
一代贤相脱脱有“白麟溪”三大字题赠。
翰林学士承旨月鲁帖木耳为中书平章政事时,于至正十二年(1352)行省浙江,书赠“一门尚义,九世同居”八大字。
元至正十三年(1353)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两次赐书“麟凤”、“眉寿”。
其他王公大臣以及翰林国史院的儒学名家如虞集、揭兴埂⑽K亍⑴费粜、李好文、陈绎曾、陈旅,以及与郑氏有同里与世交关系的黄谩⒘贯、吴直方等京都名士,也都加入了吟诗作文赞美的行列,掀起了一个强大的舆论热潮。
这些题赠和诗文,后来均被制成匾额悬挂厅堂,收入《麟溪集》中,载入史册,成为郑氏家族一代光辉的象征。
那末元朝统治者――草原里打过来的蒙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一个家族的治家经验呢?元朝统治者,虽为蒙古贵族却不通汉族文化。
2024年《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三篇)

2024年《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自____月____日起,我每晚____时皆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动画系列《郑义门》。
该片共计12集,我持续观看了____天,感受颇深。
《郑义门》取材自浦江的“江南第一家”,通过“郑浩拒礼”、“崇尚节俭”、“依法治家”等____个独立故事展开叙述。
以“郑浩拒礼”为例,展现了郑氏后裔在任知县期间,坚守原则,抵御诱惑,清正为官,弘扬了“为官者应以国为重,体恤民众,不可贪得无厌”的家族准则。
在“江南第一家”,像郑浩这般廉洁奉公的家族成员并不鲜见。
据史书记载,自南宋至清代,共有____位家族成员在县丞至尚书的各级官职上任职,皆以清廉和勤政著称,无一人有贪污行为。
在此,必须提及开创了世世代代同居共处长达____年的始祖郑绮的故事。
在郑绮____岁那年,预感生命将尽,他准备了祭品,召集子孙至家庙,向祖先和天地祭拜,并率先立下誓言:“如有子孙不孝敬父母,不友爱兄弟,不共同居住,不共用餐者,必受天谴。
”誓言立定后,郑绮面带微笑,安然而逝。
南宋乾道年间,朝廷表彰郑氏,赐予郑绮“冲素处士”之名。
自此,郑氏一族世居同堂,共享家产,以孝义家风闻名于世,震撼朝廷,宋、元、明三朝皆予以旌表,称其为“郑氏孝义门”。
明朝洪武十八年(____年),郑氏家族的郑濂赴京答谢,朱元璋亲书“孝义家”三字赐予郑氏家族。
《郑义门》动画系列以十五世同居期间的____个人物事迹为蓝本,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除了“郑浩拒礼”外,“致力于公”篇章中的郑濂,他担任粮食管理的朝廷职务,公正丈量管辖区域的田地,其事迹彰显了“公正则民众不敢怠慢,廉洁则官员不敢欺瞒,公正生明,廉洁生威”的家规。
郑氏的家规家训家风涵盖了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多个方面,堪称治家的宝贵遗产。
2024年《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二)历史上,一个家族因其累世合居的典范被朝廷表彰,并被尊称为“义门”。
郑义门家族和睦共居的繁荣景象,历经十五世之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堪称罕见。
郑义门观后感(精彩10篇)

郑义门观后感(精彩10篇)郑义门观后感篇一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清正民风——《郑义门》观后感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的郑氏义门经历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共食达350年,有家规《郑氏规范》168条。
鼎盛时期,郑家3300余人同食一锅饭,173人为官而无一贪腐。
在郑义门,家训传承绵延不绝,美德传家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家教家规已内化为家族成员的思想言行,熔铸于一代代人的血脉之中。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流传的处世之道,也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或成册,或言传,但无论是采用何种形式,都是长辈对子孙后代的谆谆劝诫。
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子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子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子孙步入歧途。
一家之风,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
优良家风需要坚守,需要传承,更需要弘扬。
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直接影响党风、政风、民风的一件大事。
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
毛泽东同志在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就把他送到基层一线接受劳动锻炼。
刘少奇同志的长女在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他知道后严肃地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曾主管国家经济工作多年的李先念同志不许孩子经商。
这些家风家规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
相反,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的甚至把家庭当成"权钱交易所",既影响党的形象,又败坏社会风气。
今天,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家庭结构从过去的"四世同堂"走向 "小家庭时代",而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传统家族日益消解,家风影响也逐渐弱化。
有位哲人说过,历史中总有属于未来的东西。
我们如何挖掘传统家风中核心价值,并在时代变迁中坚守与丰富,构建起这个时代的清正民风呢?以德立家风,构建起弘扬美德的民风。
中国历来重视"以德业遗子孙".这种德既包括个人品德也包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
郑义门观后感5篇

党员郑义门观后感1《郑义门》通过动漫的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永葆共产党的公仆本色。
《郑浩拒礼》篇,讲述了郑家子孙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抵挡住各种诱惑,清廉为官的故事。
在新时期,更应该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全国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一、营造诚信为本、崇廉鄙贪的清廉文化环境。
与腐败作斗争不能只靠风暴式打击让腐败分子受到指责惩罚,关键要形成清正廉明的社会文化环境,营造崇廉鄙贪的浓厚文化氛围,使得贪污受贿行为如同偷盗抢劫一样,被视为卑鄙肮脏的不义之举。
二、恪守廉洁为政、清明自律的廉政规章制度。
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做为创新税收工作环境的保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经常性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狠抓落实贯彻好《廉政准则》,恪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律标准。
党员郑义门观后感2廉政动画片《郑义门》中的《教化为先》篇讲述了年幼的郑桐因家中困苦无钱给外婆治病,于是偷窃财物换取银子,此事被家族家长发现,经调查,家长们认为郑桐是因为尽孝才做出此举,没有对他进行严厉的惩戒,而是在族人们面前承认自己力有不逮,挂一漏万,没有对家族族人困难尽到责任,希望族人责罚自己的错误。
郑氏家族的家长以身作则教化族人,得到族人的认同和支持,使得家族更加凝聚。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事必躬亲,虽不说话,但自己的行为本身已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和证明,所以能取得人们的信任。
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在一次战争中,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他亲自带领部队下山挑粮,战士们看到朱军在装满两个箩筐后,又加了两大袋上去,不由得感动和敬慕,也都干劲十足,军中势气倍增。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我们应该把正确的思想理念融入工作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微薄,但要从我做起,调高工作态度,自觉严格要求,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感染身边的人,才能在自己的团队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郑义门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郑义门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郑义门观后感1《郑义门》这篇动画片不长,一集只有十几分钟,共12集。
其中包括《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先》、《俭以持家》、《致力为公》、《郑浩拒丸》、《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剧集,把"江南第一家"郑氏创造15代不分家、3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的传奇展现在观众眼前。
"郑家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
这里的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正义"理念,转换成为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事等方面。
但还有一些诗是郑栋背着,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吧!听,听,听,毋徇私以妨大义,母怠惰以荒厥事。
毋为横非以扰乱门庭,母耽曲蘖以后乱厥性。
听,听,郑家规矩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了郑家家族的历史承袭的行事。
让我最深动的是《郑浩拒礼》,讲述郑家孙子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他看见的宝物,从不贪心,拒绝礼单,抵挡住了各种宝物的诱惑,清?为官,关心百姓是个好官。
《郑义门》这篇动画片,告诉我不能贪财,不要陌生人的东西,还不能因为你喜爱的东西占为己有,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郑家的规范,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郑义门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郑义门观后感2从3月7日起,每天晚上7时,我都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动画片《郑义门》。
该片每天播出一集,一共12集,我一连看了12天,深有感触。
《郑义门》以浦江“江南第一家”为素材,由“郑浩拒礼”“俭以持家”“以法齐家”等12个故事来展开。
如“郑浩拒礼”篇,讲述了郑家子孙在担任知县期间,抵挡住了各种诱惑,清廉为官,宣扬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
在“江南第一家”,像郑浩这样清正廉洁的家族子孙,并不在少数。
史料记载,“江南第一家”自南宋至清代,共有174名家族成员担任从县丞至尚书各级官职,皆清廉勤政,没有一人“毋踏贪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义门观后感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郑义门》观后感
动画片《郑义门》共12集,讲述了12个故事,《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先》《俭以持家》《致力为公》《郑浩拒礼》《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每集时长10分钟,采用古装动漫形式,深入挖掘“郑义门”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把“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创造15代不分家、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以及一幅幅孝廉文化图景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通过12个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
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了900多年。
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
“郑家的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
这部经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为郑氏族人历世承袭的行事“密码”。
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
治国从治家开始。
郑沂辞俸促廉、郑崇岳清退贿物、郑干惩治贪官……从家庭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是《郑氏规范》一大特色。
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
也因此,《郑氏规范》由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修订完善,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
在崇尚“家国”概念的儒家文化系统中,郑氏家规承袭的伦理文化、责任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投射和浓缩,郑氏族人在时代变幻中始终恪守家族精神,展现着炎黄子孙对民族文化几千年如一日的尊崇。
郑氏子孙中有173人出仕做官,没有出现过因贪污而遭罢官的现象。
郑氏族人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的背后,是家风文化的潜移默化使然。
在新时代中,在全国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传播郑氏的廉政文化和良好家风,点亮清廉为官的意识,更拥有振聋发聩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