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教案表格
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记录表格

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记录表格
班会日期:[填写日期]
班会主题:防校园欺凌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式。
•提高班级学生的团结意识,共同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教学内容及安排:
1.什么是校园欺凌:
–定义:校园欺凌是指学校中一些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心理、言语、行动等多方面的伤害和排斥行为。
–形式:言语辱骂、人身攻击、传播谣言等。
2.校园欺凌危害:
–对被欺凌者的心理影响。
–对校园秩序和学校氛围的破坏。
3.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式:
–直接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
–保持自信,拒绝与欺凌者争吵,寻找同学帮助。
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介绍校园欺凌的定义及危害,引导学生认识问题。
•第二阶段:分组小组讨论校园欺凌的应对方式,并在小组间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三阶段:角色扮演,模拟校园欺凌场景,学生演练应对欺凌的正确方式。
•第四阶段:总结本次班会的内容,鼓励同学之间互相支持,共同维护校园和谐。
教学评价:
请班主任老师在班会结束后,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对校园欺凌应对方法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观察记录学生表现,以便后续跟进和指导。
备注:
本次班会旨在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警惕性,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以上为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记录表格,希望同学们认真参与,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主题班会教案表格

主题班会教案表格班会目标:1. 帮助学生意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培养和坚持这些习惯。
2. 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高效地进行。
3.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促进学习互助。
时间:每周一上午第二节教学步骤:1. 开场(5分钟)- 导师向全班学生问候,并简要介绍今天班会的主题。
- 引入话题,让学生们回忆和分享自己正在使用的学习习惯。
2. 学习习惯的意义和重要性(10分钟)- 导师通过示例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讲解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如何培养和坚持这些习惯的困难。
3. 学习技巧和方法(15分钟)- 导师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实用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如时间管理、记忆方法、阅读技巧等。
- 让学生们尝试使用这些技巧和方法,并进行实践练习。
4. 学习分享(15分钟)- 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
- 每位学生可以分享一个他们觉得特别有效的学习习惯,并说明为什么这个习惯对自己有帮助。
5. 激励和奖励(5分钟)- 通过表扬和奖励鼓励那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有一定成效的学生。
- 导师可以提供一些小奖品或特别任务给这些学生,以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习惯。
6. 总结和展望(5分钟)- 导师对这次班会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持续努力的必要性。
- 鼓励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培养和坚持良好的习惯,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学手段:1. 交流讨论:通过学生们的回答和分享,促进他们对学习习惯的认知和思考。
2. 示范演练:导师向学生演示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分组合作: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学习分享和交流,增强彼此之间的学习互助和启发。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们在班会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2. 学习分享效果:评估学生们的学习分享是否能够有效地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班队会课程设计表

班队会课程设计表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理解相关理论,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术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章节:根据课程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章节进行教学,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2.重点内容:明确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
3.进度安排: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进度,确保每个知识点得到充分讲解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和核心概念。
2.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3.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确保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
4.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主题班会教案(表格)

主题班会教案(表格)章节一: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态度。
3. 提高学生与人相处的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和表现。
2. 分析不尊重他人的后果。
3. 学习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讨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不尊重他人的后果。
3. 角色扮演:学习尊重他人的沟通技巧。
章节二:团队合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3. 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2. 分析团队合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学习团队合作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教学活动】1. 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团队合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小组活动:实践团队合作技巧。
章节三:时间管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高效利用时间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2. 分析时间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学习时间管理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教学活动】1. 讨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时间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 个人活动:制定并实践时间管理计划。
章节四:情绪管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情绪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2. 分析情绪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学习情绪管理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教学活动】1. 讨论: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情绪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 个人活动:实践情绪调节技巧。
章节五:网络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
3. 提高学生防范网络风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网络安全的意义和作用。
2. 分析网络安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主题班会教案表格

主题班会教案表格一、主题:珍爱生命,安全第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安全行为习惯。
2. 教学内容:(1)生命安全的重要性(2)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3)自我保护技巧3. 教学活动:(1)观看生命安全教育视频(2)分组讨论安全话题(3)分享自我保护经验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经验的情况,评价学生对生命安全意识的掌握程度。
二、主题: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文化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教学内容:(1)祖国的历史文化(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3)民族自豪感的培养3. 教学活动:(1)讲解祖国的历史文化(2)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书法、诗词鉴赏等)(3)分享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故事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和分享故事的情况,评价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三、主题:垃圾分类,绿色环保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习惯。
2. 教学内容:(1)垃圾分类的重要性(2)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3)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培养3. 教学活动:(1)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2)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3)分享绿色环保生活经验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分享经验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垃圾分类和绿色环保意识的掌握程度。
四、主题:团结友爱,和谐共处1. 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1)团结友爱的意义(2)良好人际交往技巧(3)班级和谐共处的实践方法3. 教学活动:(1)讲解团结友爱的意义和重要性(2)开展人际交往实践活动(3)分享班级和谐共处的经验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分享经验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团结友爱和和谐共处的理解程度。
五、主题:勤奋学习,追求卓越1. 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1)学习的重要性(2)学习兴趣的培养(3)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3. 教学活动:(1)讲解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2)分享成功学习经验(3)进行学习目标设定和计划制定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和制定学习计划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班会课主题班会安排表

班会课主题班会安排表【时间】:2021年10月10日上午9点-10点【地点】:教室【教师主持】:李老师【班会目标】:1. 培养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2. 提升班干部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4. 加强班干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班会内容】:一、主持人开场(5分钟)1. 欢迎全体同学参加本次班会;2. 简要介绍本次班会主题和目标。
二、优秀班干部分享(10分钟)1. 请学习姜同学分享他在担任班长期间的经历和心得;2. 请学习张同学分享她在担任团支书期间的故事和反思。
三、讲座:班干部的组织能力与领导能力(20分钟)1. 张老师带来有关班干部的组织能力与领导能力的讲座;2. 讲解班干部应具备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3. 分享一些提高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四、小组讨论:沟通技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5分钟)1. 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名代表;2. 提供几个沟通场景和问题,让小组代表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3.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团队合作游戏(15分钟)1. 将全班分为若干团队,每个团队选择一名队长;2. 进行一款需要团队合作的游戏,加强团队合作意识;3. 游戏结束后,队长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六、讲座:责任感与自我管理(20分钟)1. 李老师带来有关责任感和自我管理的讲座;2. 强调班干部应具备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3. 分享一些培养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和经验。
七、个人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韩同学分享在担任学习委员期间的收获和失误;2. 其他班干部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总结和反思。
八、颁发优秀班干部荣誉证书(5分钟)1. 颁发学期优秀班干部荣誉证书;2. 对优秀班干部进行表彰和鼓励。
九、总结与下一步计划(5分钟)1. 总结本次班会的内容和收获;2. 提出下一步进一步提高班干部能力的计划和安排。
【班会结束】。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表格式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表格式班会主题:互助与团结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乐于分享的品质;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3.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和认识互助与团结的重要性;2. 掌握一些实际的互助和团结行为;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分组卡片;3. 互助故事或视频素材;4. 学生互助与团结行为图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以小组形式展示一句关于互助与团结的名言警句,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含义。
2. 讨论(10分钟)展示互助与团结的故事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互助与团结的思考和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互助经历,并引导他们探讨互助与团结对个人和集体的意义。
3. 学习(15分钟)使用PPT课件,向学生介绍一些实际的互助与团结行为。
例如,学生可以尝试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协作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利用小组的力量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志愿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际行动起来,展示学生互助与团结行为图表,鼓励他们记录自己的行为。
4. 分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随机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卡片上的提示进行一项互助与团结的小活动。
例如,帮助他人整理书包、借自己的笔给他人使用、帮助他人解答问题等。
教师在活动进行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5. 总结(5分钟)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互助与团结经历,并引导他们总结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互助与团结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书面作业:请学生填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互助与团结的经历,讲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备注:1.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时间;2. 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3. 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作为班级互助与团结成绩的一部分。
班队会教案记载表.

竞赛结束,成绩落后的小组为同学们唱一支歌海洋里,有一种歌曲总是能带给我们力量——爱国歌曲。每当我们唱起她,听到她,心中都会油然而生对祖国的眷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爱国歌曲大pk环节。男、女生各就各位,看看谁唱得多,唱得好。
活动准备
准备小品;收集故事;收集专家的意见
活动全景描绘
队仪式略
一:主持人讲故事引主题
二:活动过程:
1、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故事。
2、坏习惯带来影响,小品《都是坏习惯惹得祸》
3、说说我们身边的坏习惯
4、怎样克服坏习惯?小组内讨论交流
5、班主任小结出示专家给我们的建议
6、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俗话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累”,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成绩,都是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希望大家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情做起,播种更多的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你们,茁壮成长!
(二)交通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动
缘起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理应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大有作为。为此,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主题: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活
动
目
的
要
求
为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力度,进一步促进班级学风、班风的形成,我班开展“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主题活动。
活动准备
收集资料;准备小品及故事;
活动全景描绘
队仪式略
安全教育: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日常饮食不慎,极易引发食物中毒。如腐烂变馊的食物中含有毒素,人吃后易引起恶心、腹痛、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另外,有些食物也极易引起食物中毒,如未煮透的扁豆、发芽的土豆、沾上鱼胆汁的鱼肉、青的西红柿等,我们在日常饮食中一定多加注意。如食入后有不良反映,一定要立即送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