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传统文化论文.doc

合集下载

陕西民俗传统文化作文

陕西民俗传统文化作文

陕西民俗传统文化作文
《有趣的陕西民俗》
在咱陕西,那民俗传统文化可真是丰富多彩哩!就说我那次经历的事吧。

有一回过年的时候,我去了乡下的姥姥家。

哎呀,一到那就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年味儿。

姥姥他们正忙着准备各种好吃的,蒸馍馍呀,炸果子呀。

我呢,就跟着一群小伙伴儿满村子跑着玩儿。

到了晚上,村里可热闹啦!到处都挂着红红的灯笼。

这时候,重头戏来啦!那就是扭秧歌!那些个大爷大妈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手里拿着扇子、手帕,扭得可起劲儿了。

我看着看着,就忍不住也加入进去啦。

我跟着他们的步子,学着扭来扭去,哎呀,还真好玩儿呢!正扭着呢,突然一个大妈拉住我,塞给我一把扇子,让我也好好扭。

我天哪,我一下子就懵了,这可咋办呀,我都不会呀。

但也没办法呀,硬着头皮上呗。

我就跟着大家瞎扭,惹得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

别看我动作不标准,但是我乐在其中呀,那感觉真是太有意思啦。

这就是咱陕西民俗的魅力呀,充满了欢乐和趣味,在这样的氛围中,你会深深感受到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每次回想起来,都让我觉得
特别怀念,真希望能再回到那个热闹又好玩的场景中去呀!陕西的民俗传统文化,真是永远都让人喜爱哩!。

身边的传统文化作文陕西版

身边的传统文化作文陕西版

身边的传统文化作文陕西版说起咱陕西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从豪迈奔放的安塞腰鼓,到巧夺天工的剪纸艺术;从热闹非凡的庙会,到香味四溢的美食……每一样都承载着咱老陕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记忆。

但今天我想跟您唠唠那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无尽魅力的秦腔。

秦腔,这可是咱陕西人的心头好。

记得小时候,村里只要一有秦腔表演,那简直就是比过年还热闹。

我跟着爷爷奶奶,早早地搬着小板凳去占位置。

那舞台搭得简简单单,一块红布,几个灯泡,可就是这样的简陋,却丝毫阻挡不了演员们的热情和观众们的期待。

“哐哐哐”,一阵锣鼓声响,好戏开场了。

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脸上画着五彩斑斓的脸谱,一步一摇地走上台来。

那眼神,那姿态,仿佛带着千军万马的气势。

我那时候小,不懂唱的是啥,就觉得那花花绿绿的衣服好看,那咿咿呀呀的声音好听。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演的是。

那个包公一出场,哇,那黑脸,那额头的月牙,别提多威风了。

他的声音洪亮如钟,每一句唱词都好像能穿透人的心肺。

“陈世美,你这忘恩负义的小人!”包公这一声怒吼,吓得我一哆嗦,手里的瓜子都掉了。

再看那陈世美,穿着一身华丽的衣服,却一脸的奸诈相,让人恨得牙痒痒。

旁边的秦香莲,哭哭啼啼,诉说着自己的冤屈,那叫一个凄惨。

台下的观众们,有的跟着抹眼泪,有的则破口大骂陈世美不是东西。

台上的演员们唱得卖力,台下的观众们也看得入迷。

我旁边的大爷,一边听一边跟着哼唱,手里还打着拍子。

我奶奶呢,眼睛紧紧地盯着舞台,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秦香莲可真可怜呐。

”我好奇地问奶奶:“奶奶,您听得懂他们唱的啥吗?”奶奶白了我一眼说:“娃呀,这听得多了,自然就懂了。

这秦腔啊,唱的都是咱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那场戏,从太阳落山一直唱到了月亮高悬。

结束的时候,大家还意犹未尽,久久不愿散去。

我跟着爷爷奶奶走在回家的路上,耳边还回荡着那悠扬的唱腔。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明白了秦腔里的韵味。

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

关于陕西特色文化的作文

关于陕西特色文化的作文

关于陕西特色文化的作文咱老陕的文化那可是相当有料,就像咱的油泼辣子一样,红红火火,热辣辣地透着一股迷人的劲儿。

先说说这秦腔吧,那可是咱陕西的大戏。

在村子里,只要锣鼓家伙一敲起来,那高音一吼,感觉地都要颤三颤。

演员们在台上画着花花绿绿的大脸谱,穿着厚厚的戏服,不管是大夏天还是大冬天,那戏该咋唱还咋唱。

听秦腔的时候,你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古代,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就在眼前演着。

尤其是那些老把式,一开口就是浓浓的关中味儿,像“王朝马汉喊一声”,那声音能传出去好几里地呢。

这秦腔可不像那些软绵绵的戏曲,它就像咱老陕的性格,直来直去,粗狂豪放。

再讲讲咱的饮食文化,那也是一绝。

羊肉泡馍可是咱陕西的招牌美食。

馍得自己掰,这掰馍可有讲究了,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掰得大小均匀了,师傅才好给你煮。

煮好的泡馍,馍吸满了羊肉汤的鲜味,羊肉也是烂烂的,入口即化。

吃的时候就着糖蒜,那味道,美滴很!还有凉皮,白花花的凉皮配上红红的辣椒油、绿莹莹的黄瓜丝、豆芽啥的,再加上香醋一搅和,酸辣爽口,夏天吃一碗,暑气全消。

咱老陕的美食啊,就讲究个实在,分量足,让你吃得饱饱的。

咱陕西的民俗文化也特别有趣。

就说这社火吧,一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各个村子就开始准备了。

那些人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有扮成神话故事里的神仙的,有扮成历史人物的。

踩着高跷走在街上,那高跷都有好几米高呢,感觉都快碰到天了。

旁边还有敲锣打鼓的,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看,热闹得不得了。

这社火啊,就是咱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图个喜庆,也把咱老陕的传统民俗一代代地传下去。

还有咱的剪纸艺术,那些心灵手巧的婆姨们,拿着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三两下就能剪出个活灵活现的东西来。

什么花鸟鱼虫、人物肖像,在她们的剪刀下都变得栩栩如生。

这剪纸啊,可不光是个装饰品,它还蕴含着老祖宗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祝福呢。

咱陕西啊,就是这么一个充满特色文化的地方。

这些文化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管走多远,只要一想起这些,就感觉心里暖烘烘的,因为这是咱老陕的根儿,是咱永远都忘不掉的家乡味。

陕西民俗论文

陕西民俗论文

小议陕西“十大怪”摘要:对陕西地区的民俗特色最好的概括就是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板凳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这十大怪中不只是一种现象,更是历史与地理对陕西地区的缔造,一种秦文化的外露。

关键字:陕西民俗十大怪文化Abstract:The best generalization for the folklore characteristic of Shannxi is the “the stranges”:Noodle like belts,Guokui likes a pot cover,Hot pepper is one dish,Sell the mutton soaks steamed bread in a big bowl,Difficult to differ bowls from pots,Usual wear a handkerchief on the head,Build a house on one side,Girls usually don not like to marry to a man from other places,Squating on a chair instead of sitting on it,Using a big voice to sing an opera.It is not only a phenomenon but also is a creation by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This is a reveal of the Qin culture.Key words:Shannxi folklore characteristic “the ten stranges”culture简述“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发源地之一。

陕西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和保护传承作文

陕西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和保护传承作文

陕西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和保护传承作文示例文章篇一:《陕西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和保护传承》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娃,今天就想跟大家唠唠咱陕西的民俗文化。

这民俗文化啊,就像咱陕西的宝藏一样,可珍贵着呢!咱先说说这历史吧。

陕西那可是有着超级悠久的历史啊,就像一位很有故事的老爷爷。

在古代,陕西可是好多朝代的都城所在地呢。

像秦朝,秦始皇就在这儿,那时候的民俗文化就开始生根发芽啦。

我听爷爷说,那时候就有各种祭祀活动,人们穿着特别的衣服,摆上好多祭品,对着天地祈祷,那场面可庄重了。

这就像现在我们过年的时候,全家老小聚在一起祭祖一样,充满了对祖先的敬重。

再说说唐朝,哇,唐朝的陕西可太繁华了。

那时候的民俗文化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丰富多彩。

就说这唐诗吧,虽然不是直接的民俗文化,但也是在这个氛围里产生的。

街头巷尾的人们,说不定就有诗人在那吟诗作赋呢。

而且啊,唐朝的舞蹈、音乐也特别发达。

我就想啊,那时候的人跳舞肯定就像仙女下凡一样好看。

还有那些传统的节日,像上元节,也就是现在的元宵节,大家都提着漂亮的花灯走在街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这花灯的样式可多了,有像小兔子的,有像莲花的,就像天上的星星落到了人间。

到了现在呢,陕西的民俗文化现状有点复杂。

有些民俗文化被保存得很好,就像被小心呵护的宝贝。

比如说秦腔,这可是咱陕西的大戏啊。

我就记得村里有个老戏台,每次有秦腔表演的时候,那戏台下面就坐满了人。

老人们听得可入神了,眼睛都不眨一下。

那些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脸上画着浓浓的戏妆,一开口那声音就响彻整个村子。

他们在台上又唱又跳,一会儿是威武的将军,一会儿是娇弱的女子。

可是呢,也有些民俗文化面临着挑战。

就像一些传统的手工艺,我知道有个奶奶会做那种特别漂亮的剪纸,她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一张普通的红纸在她手里几下就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有活灵活现的小动物,还有漂亮的花朵。

可是现在愿意学这个的人太少了,奶奶说她很担心这门手艺以后就没人会了。

还有一些民俗文化活动,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中华文化概说论文-陕西民俗文化

中华文化概说论文-陕西民俗文化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分校(工作站) 开放学院大众科培教学点专业会计学(本科)学号学生姓名2015年1月陕西民俗文化摘要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

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

有着丰富多彩古朴独特的乡土文化、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关键词:陕西民俗文化表现形式措施保护产业一、什么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

《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

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

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这里说的王者巡守之礼,就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一番调查研究。

太师是掌管音乐及负责搜集民间歌谣的官吏,他把民间传承的民歌(国风)呈递给国君。

国君通过这些民歌,“观风俗,知得失”,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方针政策。

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间流传的民歌。

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包含着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对研究我国古民俗具有重大价值。

就比如《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侠义文化都属于民俗文化意识范畴。

研究民俗事象和理论的学科称为民俗学。

“民俗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如考古学要借助民俗学揭开古代社会神秘的面纱,民俗学要借助考古学提供古代传承文化的实证。

有关陕西民俗文化论文

有关陕西民俗文化论文

有关陕西民俗文化论文
民俗文化是依附于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陕西的民俗文化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陕西民俗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陕西民俗文化论文范文篇一:《浅析陕西地方民俗文化的翻译》摘要:民俗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之间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它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而且具有民族性。

作为文化翻译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陕西地方民俗文化翻译应注重其文化身份、地域性特点、准确理解及措辞等方面问题研究。

关键词:陕西民俗文化;文化身份;地域性;准确理解;措辞
一、引言
“民俗在本质上是一种带有鲜明特点的、沟通传统与现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文化现象。

”[1]而民俗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活文化,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赖以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不竭源泉。

也就是说,民俗是一种文化现象,是通俗的民间文化。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传递、交谈和融会的过程[2]。

文化具有民族性,地方民俗文化更彰显地域性特征,但这往往成为翻译的障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文化翻译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理论等宏观领域,如Eugene A. Nida(2000)的《语言、文化与翻译》[3],Susan Bassnett 和Lelevere(2005)的《文化建构---文学翻译论集》[4],以及Gutt,E. A.(2004) 的《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5]。

具体涉及到每种理 ......。

【参考文档】陕西传统文化作文-实用word文档 (5页)

【参考文档】陕西传统文化作文-实用word文档 (5页)

【参考文档】陕西传统文化作文-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陕西传统文化作文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雍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黄
帝的葬地。

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
西为“陕西”。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陕西传统文化作文,欢迎阅读。

陕西传统文化作文1
陕西特色传统文化有很多!
比如,乌龙茶。

乌龙茶的名字来源有很多传说。

大致有四种来源可能:一为产地说;二为茶树品种而来;三为制茶之人名
称而来;四以茶叶形态色泽而来。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茶园主人去看快晒好的茶叶,发现那里有一条乌龙。

他吓坏了,过了几天才敢回来看。

茶叶在这几天太阳之下氧化,不再是以前的
绿茶,但是浓香可口。

主人从此叫它乌龙茶。

也有说最先发明乌龙茶制法之人名字叫苏龙(因人长得黑,人称乌龙),
所以茶因人而得名。

其实乌龙茶名字应该还是来源于茶叶的形态,茶叶在晒、炒、焙加工之后,色泽乌黑,条索似鱼(比作龙)。

在水中泡开,叶片似卷似曲,色泽乌青,有
如乌龙入水。

故而得名。

不论由地名而来还是由茶树品种名而称的乌龙茶,只
要制法相同的,均通称为乌龙茶,包括乌龙品种及其他著名品种,如铁观音、
大红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传统文化论文》,提及文化产品: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于身处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陕西,其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与人文得天独厚,文化产品和文化事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陕西省的重点项目。

二、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1.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全省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85.9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82%,增幅为25.5%。

上半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6%,占GDP比重达到3.02%,再创历史新高。

(2)政府对文化产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陕西政府对当地文化产地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投资与建设。

据统计,陕西财政用于文体和广播事业的支出31.81亿元,用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3.68亿元。

相比于前几年,分别增长了41.4%和46.5%。

2.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1)市场问题。

在金融海啸弥漫全球的,陕西省文化产业顶住重压,实现增加值174.73亿元,增速远超全省生产总值(GDP),呈现高速上升的发展趋势。

然而,陕西省文化产业占据全省GDP的比重却仅达到2.55%,这一数据与我国东、中部的文化产业发达省份比较相差甚远。

同时,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值也与湖南、广东等省份产生了严重差距。

如下表所示。

表不同省份文化产业经济指标对比附注1:数据分别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湖南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2)人才及创新问题。

①人才匮乏。

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主要为人才的匮乏,特别是相对稀少的文化产业高层人才和文化产业经纪人才,直接导致了文化产业过程中的许多问题。

比如,懂文化的人不懂市场和经营,不能准确地把握国内外市场,缺乏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导致了产品及服务与市场分离。

另一方面,懂经营管理的人却又不了解文化,经营人才目光短浅,导致文化产品粗放式开发,产品结构单一。

②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陕西大陆深处,历史洪流积淀了属于中国特色的古老文化,但同时也使得其与世界文化经济属性与经济价值理解不深,其对文化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主要表现有:一是之于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者的概念模糊不清,而且其文化的经营性与公益性的界定不够明确;二是当地文化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市场观念比较淡薄,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忽视了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三是很多单位还依旧采用事业管理的办法来处理文化产业问题,一直认为这是为国家为政府为当地争光,为人民赢荣誉的事,以致其心安理得地认为从国家从政府拨款是理所应当的,缺乏自己是主人公的态度,从而使很多单位发展陷入困境。

(3)资金问题①政府投资问题。

陕西省近年来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但是其有限的资金依旧满足不了与日俱增的需求。

同时,政府投资基本都是直接向事业单位和企业进行投资,其投资方式单一、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②外部融资问题。

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缺乏体制保障。

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一定障碍,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缺乏体制保障,投资主体单一,各级政府财政紧张,加之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筹资渠道单一,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三、陕西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如下图所示,依托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产业园区,并且结合旅游生态园区对游客的吸引功效,进一步积极拓展资源,探索产业链的纵深发展,形成以视觉艺术(绘画、雕塑摄影和古董)、文化资本(考古遗址,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民俗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和手工艺品、节日与节庆活动)、表演艺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的表演艺术品牌)为拓展的整合经营模式,不仅有利于陕西省文化资源的开拓,更能够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主题园区,进一步加强文化特色资源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

1.文化产业园区充分发挥陕西历史文化的特色优势,加大力度开发历史和传统文化,增加现代文化元素,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打造全新的陕西文化产业。

(1)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旅游景区。

以盛唐文化为基础,构建集大雁塔文化广场、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唐城墙遗址公园、曲江海洋科普世界、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中心等为一体的重点项目,形成旅游、休闲、娱乐、会展、科教等综合的新型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2)西安御苑生态旅游产业区。

贴近秦岭北麓的自然生态风光,在其附近建设秦岭野生动物园、西安园艺博览园、西安生态科技园,形成一个休闲娱乐,度假旅游的自然景区。

2.文化产业的发展陕西传统文化产业主要分为旅游业、艺术品以及文化博览业。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陕西来说,文化旅游业是陕西文化的重点产业,正是因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另外两个产业的兴起与繁荣。

(1)文化旅游业。

在旅游方面,依托陕西的地理优势,逐渐被大家所熟悉的有险峻的西岳华山,终年积雪的太白山,风景秀丽的终南山以及峰峦叠障的秦岭山脉。

除此之外,更为吸引人的是,作为十三朝建都地的西安,其留在历史长河中的底蕴与文化,带给人们对历史繁荣与衰败的瞎想。

(2)文物博览业。

陕西文物博览业依托周、秦、汉、唐等各朝代历史文化,围绕其完善建立现代化的产业文化,真正做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话文化想结合,全方位、高质量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服务功能(3)民间艺术品业。

安塞腰鼓、户县民俗画、凤翔泥塑、千阳布艺、长安鼓乐、陕北民歌、皮影、剪纸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美术和表演艺术等,则是陕西文化产业特色鲜明的艺术品品牌。

四、结语陕西省是传统文化资源大省,其近几年也在逐渐利用自己的地理与历史文化优势,以其固有的历史与地理优势,发展其特有的文化产业链,并在发展过程中,一步一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化相结合,建设一个崭新而又引人入胜的文化模式。

其中,陕西省的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板块联动,着重发展文化旅游、文物展览、民间艺术品,以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推动其传统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1]许莉,吴明.西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探索[J].生产力研究,出版报纸87种、7.2亿份;出版各类杂志266种、7819万册;出版图书6968种、1.7亿册、13.79亿印张。

全省共有省级广播电视台1座,市级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县级广播电视台88座。

这些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3、发展态势喜人。

近年来,陕西省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大。

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占生产总值的3.5%。

二是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企业和单位增加值所占比重都有所变化(见表1)。

4、居民消费需求趋旺。

陕西经济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黄金期,居民和社会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将快速增长,并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可以说,陕西文化强省建设已经积蓄了强大的势能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客观上,营造了有利于我国和陕西文化外贸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基本条件。

(二)陕西省文化产业劣势分析1、文化企业发展严重不足。

一是总量。

陕西省民营文化产业企业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企业增加值不足1/10。

二是企业规模。

陕西省文化产业企业大都处于弱、小、散的状态,文化产业各环节孤立,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三是文化产业结构。

缺少享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虽然全省90%以上的动漫企业集中在西安,但进行影视动画原创的企业或机构非常少,绝大多数企业仅限于承担动画加工和外包业务,难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2、文化产业融资难。

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文化产业融资相对困难。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陕西省文化产业信贷余额仅为19.82亿元,仅为全省贷款余额的0.33%。

文化企业在资本市场占有份额更少,全省仅有广电网络一家上市公司,目前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投资基金。

3、文化资源有效开发不足,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的力度不够。

陕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许多世界级的文化资源,但是这些文化资源品牌的影响力仅局限在国内和区域内,市场化程度不高,知名度不高,未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以及文化产品品牌效应。

缺乏能够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精品文化产品,缺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相应项目和相关的政策支持。

(三) 陕西省文化产业机遇分析1、政策支持。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

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目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政策支持。

2、通过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互联网、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高效利用高新技术,降低文化产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促进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陕西省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共644项,签订技术开发合同3196项,技术咨询合同254项,技术服务合同2457项,陕西省取得的各项科技成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 陕西省文化产业挑战分析1、陕西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直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实力和发展动力。

其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范例,离不开其核心能力的打造,如美国的影视业、日本的动漫业,我国东部地区如上海和横店的影视传媒业。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陕西应找准其竞争优势,对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合理定位,为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其他区域文化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

在我国东部沿海一些省市,文化产业集群已形成,如上海的创意商圈产业集聚区、北京CBD 的文化传媒产业集群、浙江横店的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等。

这些省市发挥其地域优势,出台政策招商引资,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迅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这些省市的产业迅速发展,吸引大量的文化企业、人才和资金,对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作用。

二、对策建议(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进制度改革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宏观调控文化产业发展。

政府要转变角色,由办文化产业转向管文化产业,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政府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在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水平的同时,加快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