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手抄报: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初中数学手抄报: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初中数学手抄报: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初中数学手抄报: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欧拉是数学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

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

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

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

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

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

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

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

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

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但是因为一

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

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

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不过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

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

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

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有。

回家后无事,他就协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

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很多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逐步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

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

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

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

(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

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

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

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

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

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

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很多,全部用光。面积也充足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

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

办法让小欧拉理解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个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数学家的小故事

中外数学家的小故事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

经典有趣的数学家故事

经典有趣的数学家故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经典有趣的数学家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关于数学家的故事,我们听到的最熟悉的故事应该是阿拉伯的故事,因为阿拉伯发明了数字1,2,3,......,所以后来我们管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其实,在数学界还有很多...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我们听到的最熟悉的故事应该是阿拉伯的故事,因为阿拉伯发明了数字1,2,3,......,所以后来我们管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其实,在数学界还有很多知名的数学家,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位,一起来看看。 高斯的故事: 关于高斯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5050"。老师本来想用一道难题,让全班的同学安静一节课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两分钟就说出了答案。他把1、2、3......分别和100、99、98结对子相加,就得到50个101,最后轻易就算出从1加到100的和是5050。 毕达哥拉斯的故事: 毕达哥拉斯出生在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小岛)的贵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曾在名师门下学习几何学、自然科学和哲学。因为向往东方的智慧,经过万水千山,游历了当时世界上两个文化水准极高的文明古国——巴比伦和印度,以及埃及(有争议),吸收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文明(公元前480年)的文化。

他最早悟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认为无论是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是描写内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他在数论和几何方面都有杰出贡献,尤其以最早发现"勾股定理"(西方称"毕达哥拉斯定理")著称于世。 陈景润 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他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有一天,陈景润在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发现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得牌子是三十八号。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他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喊三十八号吗? 华罗庚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

数学家的小故事手抄报内容

数学家的小故事手抄报内容 做数学手抄报是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好方法。下面小编带給大家的是数学家的小故事手抄报图片及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数学家的小故事手抄报图片欣赏 数学家的小故事手抄报图片一 数学家的小故事手抄报图片二 数学家的小故事手抄报图片三 数学家的小故事手抄报图片四 数学家的小故事手抄报图片五数学家的小故事手抄报内容1:泊松一生都对摆的研究非常感兴趣泊松一生都对摆的研究非常感兴趣,他的科学生涯是从研究微分方程及其在摆的运动和声学理论中的应用开始的。直到晚年,他仍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从事摆的研究。他为什么对摆如此着迷?有一个传说,泊松小时候由于身体孱弱,他的母亲把他托给一个保姆照料,保姆一离开他时,就把泊松放在一个摇篮式的布袋里,并将布袋挂在棚顶的钉子上,吊着他摆来摆去。保姆觉得这样不但可以使孩子身上不被弄脏,而且还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泊松后来风趣地说:吊着我摆来摆去不但是我孩提时的体育锻炼,并且使我在孩提时就熟悉了摆。 数学家的小故事手抄报内容2:一种概率分布泊松一生从事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共发表论文300多篇。他对积分理论、行星运动理论、热物理、弹性理论、电磁理论、位势

理论和概率论都有重要贡献。在数学物理方面,泊松将数学应用于物理学,涉及电,磁,热,声,光等许多方面。 泊松在数学上的研究涉及定积分,有限差分理论,偏微分方程,变分法,级数等许多方面。数学史家克莱因指出:泊松是第一个沿着复平面上的路径实行积分的人. 他给出了调和分析中的泊松求和公式。1817年他就对序列收敛的条件就有了正确的认识,在他的书给出详细的说明。泊松对发散级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把任意函数表示为三角级数和球函数时,他广泛地使用了发散级数,用发散级数解出过微分方程,并导出了用发散级数作计算怎样会导致错误的例子,建立了发散级数求积的理论。他还把许多含有参数的积分化为含参数的幂级数。他关于定积分的一系列论文以及在傅里叶级数方面取得的成果,为后来的狄利克雷和黎曼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猜你感兴趣: 1.数学家的小故事手抄报 2.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内容 3.数学家的小故事 4.数学小故事手抄报内容 5.数学家小故事手抄报

名人故事: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名人故事: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 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 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 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 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 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 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 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着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 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 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起来。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

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 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 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 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 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 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 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 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 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 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 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 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 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和3。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关于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吧! 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高斯 七岁时高斯进了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欧拉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 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

数学家的小故事

中外 八岁的xx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白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湖例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 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套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白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 “咖2等于3, 3加3等于6, 6加4等于10,,」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 美,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 卷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白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

简单的数学故事手抄报内容-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简单的数学故事手抄报内容: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数学在生活里和我们息息相关,而数学手抄报和学生也是息息相关的。不知道怎么做数学手抄报?小编分享简单的数学故事手抄报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简单的数学故事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简单的数学故事手抄报图片1 简单的数学故事手抄报图片2 简单的数学故事手抄报图片3 简单的数学故事手抄报图片4 简单的数学故事手抄报图片5简单的数学故事手抄报的内容:数学名言 1) 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埃博 2) 人具上资而意理疏莽,即上资无用;人具中才而心思缜密,即中才有用;能通几何之学,缜密甚矣。故率天下之人而归于实用者,是或其所由之道也。——徐光启 3) 学习数学是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如所知,星球与地层、热与电、变异与存在的规律,无不涉及数学真理。如果说语言反映和揭示了造物主的心声,那么数学就反映和揭示了造物主的智慧,并且反复地重复着事物如何变异为存在地故事。数学集中并引导我们地精力、自尊和愿望去认识真理,并由此而生活在上帝地大家庭中。正如文学诱导人们地情感与了解一样,数学则启发人们地想象与推理。——Chancellor, 4) 多数的数学创造是直觉的结果,对事实多少有点儿直接的知觉或快速的理解,而与任何冗长的或形式的推理过程无关。——卢卡斯 5) 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C·F·高斯 6) 当一个问题被提出来之后,我们应该能够立即看出,是否首先研究某一些其他问题更有利些,这些其他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应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研究。——笛卡尔 7) 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 8) 如果你不能解决这个提出的问题,环视一下四周,找一个适宜的有关的问题。辅助问题可能提供方法论的帮助。它可能提示解的方法、解的轮廓,或是提示我们应从哪一个方向着手工作等等。——波利亚 9) 纯数学这门科学再其现代发展阶段,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怀德海 10) 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A·N·怀德海简单的数学故事手抄报的资料:趣味数学小故事故事1 今天,我看一个故事,叫《燕子考青蛙》。故事是这样:一天,燕子对青蛙说:“咱们比一比谁的数学好。青蛙同意了。青蛙出题:上个星期一我吃了一只害虫,星期二吃了3只害虫,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吃两只害虫,问一星期共吃多少只害虫?燕子说:”1+3=44+5=99+7=1616+9=2525+11=3636+13=47,你一共吃了49只害虫。 青蛙说:“你考我吧。”燕子说:“上星期一我吃了两只害虫,星期二吃了4只,以后每

世界四大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xx篇 1.八岁的xx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高斯(1777~1855)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也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 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 “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 “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 “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2.小xxxx羊圈 欧拉,瑞士人,是世界数学史上与高斯、阿基米德、牛顿齐名的四大著名数学家之一,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xx感到很奇怪: “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镶嵌到天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

数学家手抄报资料

数学家手抄报资料 导语:早期的数学家或者自身家庭富足,或者依附于对研究有兴趣的富豪权贵,研究数学更多是出于爱好。而在现代逐渐形成了数学家这个职业。下面是著名数学家的手抄报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数学家手抄报资料 1、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教师教完加法后,因为教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教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关于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关于如何算出的:把 1加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

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2、数学故事: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大家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3、数学故事: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4、数学故事: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杰出的科学家。字文远。范阳逎(今河北涞水县北)人。出生在士大夫家庭,几代研究历法,其祖父掌管土木建筑,也懂科学技术。祖冲之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时代就开始钻研古代的经典,思想机敏。青年时代起,对各种事物敢于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并且勤于实践,搜集和阅读了大量有关天文、数学等方面的书籍,并经常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由于他既崇尚抽象的理论,又注重理论的应用,突破了天命论神秘主义的桎梏,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特别是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得成就尤其突出。当时曾经长期采用19年7闰月的方法作为历法来计算阴历。他将之改为每391年中有144个闰年,使之更为精确。祖冲之还在历法上第一个应用了岁差(即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不可能完全回到上一年的冬至点的现象),算出了岁差为45年11个月后退一度(等于60分),并在他所编的《大明历》中加以应用。这是天文史上的一个创举。他还算出了交点月,即月亮连续两次经过黄白交点所需的时间是 27.21223日,这与现代测得的 27.21222日极为相似,为准确地推算出日月食发生的时间创造了条件。但《大明历》受到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直到他死后10年在他儿子祖暅再三推荐下,新历法才在510年被正式采用。 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在数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算出圆周率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以22/7和355/113作为分数表示圆周率的疏率和密率。其中,密率是世界上第一个最精确的圆周率,欧洲人奥托和安托尼兹直到1573年才先后求出这个数值。因此,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主张称密率为“祖率”。 此外,祖冲之在其他科学领域也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从曾经仿制成功一辆“指南车”,研制了用水力冲击的“水锥磨”,还制成了“千里船”,经过试验,日行百余里;他还懂音乐。 祖冲之把数学上的研究成果写成一本名叫《缀术》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可惜早已失传。 (来自网上资源)

数学家欧拉小时候的故事

数学家欧拉小时候的故事 欧拉于XX年出生在瑞士名城巴塞尔。他的爸爸是位神甫,酷爱数学,在爸爸的书房里,除了不多的神学书之外,满满当当的,全是数 学书!从小欧拉略略懂事开始,这位热爱数学的父亲,只要有空,就 会把儿子抱在大腿上,给他讲各种有趣的数学故事。 聪明的小欧拉,当然也特别喜欢听爸爸讲数学故事了。你瞧,爸 爸刚下班回家,他就拽住了爸爸的黑袍子,要听故事。 “好的,”爸爸说,“今天,爸爸给你讲个关于象棋的故事。从前,印度有个国王叫舍罕。他的大臣发明了象棋。一天,刚和大臣下 了一盘象棋的国王,觉得象棋非常好玩,决定重赏大臣。‘国王,’ 大臣说,‘您只要赏赐给我一些麦子就行了。请在棋盘的第一格里放1粒,第二格里放2粒,第三格里放4粒,第四格里放16粒……以此类推,把64格棋盘放满,就够了!’‘你只要这点赏赐啊,’国王笑得 喘不过气来,立刻派人来放麦子。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棋盘的格 子还没放到一半,国库内的麦子就搬光了。” 小欧拉睁大眼睛,出神地望着爸爸,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这,怎么可能呢?” 爸爸抚摸着小欧拉的头,说:“孩子,你还不懂,这就是数学上 的幂级数。如果把棋盘64格全放满麦粒的话,这些麦子得有18000亿吨。” “18000亿吨,那是多少啊?”小欧拉闹不明白。

“哦,这样跟你说吧,假设当时印度全年小麦的生产量是100万 吨的话,要生产这么多的小麦,要用一百八十万年才行。” “我的天哪!”小欧拉惊呼起来,“原来,小小的棋盘里,竟然 有如此有趣的数学问题!” 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了小欧拉的心灵,从此,一颗热爱数学的种子 在小欧拉的心灵深处种下了。 一转眼,欧拉该上学了。他被送到巴塞尔文科学校学习。学校里 数学课很少,这可急坏了热爱数学的欧拉。每天一回家,他就钻进爸 爸的书房,找些数学书读读。一天,他取下来的是德国数学家鲁道尔 夫的《代数学》。读了几页,小欧拉就被深深吸引了,他边读边思考,很快弄懂了那几页的知识,还试着做了几道练习题。 爸爸回来后,小欧拉把做的题目拿给爸爸看。“啊,你做得不错!”爸爸边看边点头。 爸爸的夸奖大大地激励了欧拉。他把《代数学》带到学校,一有 空就自学。遇到问题时,他总是做好符号,去问老师或者爸爸。他越 学越深,到后来,有些问题连大人都答不上来了。 不久,欧拉打听到当地有一位学识渊博的数学家,名叫约翰?伯克 哈特。于是,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他敲开了伯克哈特的门。伯克哈 特见小欧拉手捧《代数学》,大为吃惊,忙问:“这本书,你能读得懂?”

大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大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京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3节在讲不完全归纳法的时候,提到 了数学家欧拉。那么,大家知道谁是欧拉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近 欧拉,了解他的传奇人生。 欧拉(1707-1783)是18世纪最优秀的数学家,也是历史上最伟 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 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1707年4月15日,欧拉诞生于瑞士的巴塞尔。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数学,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1720年,13岁的欧拉靠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巴塞尔大学。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曾轰动了数学界。小欧拉是这所大学,也是整个瑞士大学校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欧拉大学毕业后到了俄国的首都彼得堡。在他26岁时,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的数学教授。1735年,年仅28岁的欧拉,由于要计算一个彗星的轨道,奋战了三天三夜,最后用他自己发明的新方法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长期过度紧张的研究工作加上严酷的气候,使欧拉得了眼病,就在那一年他右眼失明了。但疾病的打击并没有动摇他献身科学的志向,也没有减缓他前进的脚步,他更加勤奋地工作,写出了几百篇论文。大量出色的研究成果,使他在欧洲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在他59岁时,仅剩的一只左眼视力衰退,只能模糊地看到物体,最后双目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彼得堡的一场大火殃及到欧拉的住宅,他的全部财产和大量研究成果化为灰烬。接而连三的沉重打击,没能阻止欧拉的数学研究。工作就是他的生命,他决心用加倍的努力,来回答命运对他的挑战。眼睛看不见,他就口述,由他的儿子记录,一面整理以前的著作,一面进行新的创作。他凭借顽强的毅力以及惊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在黑暗中整整工作了17年。 欧拉对科学的贡献是巨大的,除了数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外,他还创立了分析力学、刚体力学、理论流体力学等学科,并在光学、声学、热学、化学、地质学、制图学、航海学、望远镜和显微镜设计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哥德巴赫在与他的通信中提出来的。 欧拉一生著述颇多,写下了浩如烟海的著作论文。可以说是他历史上最多产的杰出的数学家,他生前发表的著作与论文有560余种,死后留下了大量手稿,欧拉自己说他未发表的论文足够彼得堡科学院用上20年,结果是直到1862年即他去世80年后,彼得堡科学学院院报上还在刊登欧拉的遗作。1911年瑞士自然协会开始出版欧拉全集,现已出版70多卷,计划出齐84卷,都是大四开本。欧拉从18岁开始创作,到76岁逝世,因此单是收进全集的这些文稿,欧拉平均每天就要写约1.5页大四开纸的东西,而欧拉还有不少手稿在1771

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内容历史数学人物的故事

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内容-历史数学人物的故事 下面是有关于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内容,为你提供了三篇历史数学人物的故事,供你参考。 一、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内容——数学故事韩信点兵 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名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 比如,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1,五个五个地数余2,七个七个地数余3,篮子里有鸡蛋一定是52个。算式是: 1×70+2×21+3×15=157 157-105=52(个) 二、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内容——中国组合数学家陆家羲

陆家羲是中国组合数学家,生于上海一个贫苦市民家庭。父亲是个收入低微的小商贩,母亲没有职业,靠给别人缝洗衣服弥补家计的不足。他是这个家庭的独子,5岁开始上学,先后在上海正德小学、声扬中学和麦伦中学读书。他十分珍惜父母亲辛劳节俭给他提供的读书机会,从小就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初中毕业后,因父亲去世家境困窘而中断学业,并到公共汽车五金材料行当徒工。工余时,他仍孜孜不倦地读书自学,立志日后要攀登科学高峰。上海解放后,他考入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的统计训练班。短期学习后,于1952年5月被分派到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科担任统计工作。在此期间他自修了高中课程和俄语,并广泛涉猎天文、地理、文学、哲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1957年在职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接受高等教育。1961年毕业分配到包头钢铁学院担任助教。高校调整时该校下马,他被调入XX市教育系统,先后在XX市教育局教研室、包头8中、包头5中、包头24中以及包头9中等校担任物理教师直到逝世。 在哈尔滨电机厂工作期间,一次,他阅读了一本名为《数学方法趣引》的书——这是对他一生道路有决定意义的一件事。这本书是我国老一辈数学家孙泽瀛编写的数学普及读物。书中所介绍的两个问题——“柯克曼女生问题”和“斯坦纳系列问题”强烈地吸引了他,使他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愿望。此后,对这两个组合设计问题的追求再也没有同他的生活分离。 他的本行专业不是数学。尽管数学是理工科的基础课,但对从事数学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是我们国家南北朝的一名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是河北涞源人,最大的成就就是计算了圆周率。 在秦汉之前,径一周三就是那会儿的圆周率,但是误差非常地大,后来发现圆周率应该是径一周三而有余,但是余数大小无法确定,后来,刘徽发明了割圆术,求出了圆周率是3.14,而且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圆内切的正多边形边数越多的话,圆周率就会越来越准确。 祖冲之究竟是根据什么方法得出的圆周率,现在没有办法进行考证,但是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非常有毅力,很聪慧的人。 祖冲之实事求是,亲自检验历法,在他33岁的时候编制了《大明历》,由此就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

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

数学家华罗庚数学电子小报手抄报趣味数学乐园数学与生活板报模板数学家的故事海报有趣的数学A3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 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 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 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 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 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 “怀依一华不等式”等。他为中国数 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 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 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 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 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华罗庚简介 也许会有人这样认为,华罗庚小时候肯定就是数学尖子,其实不然,他幼时时 反应并不敏捷,村镇上有人叫他“呆罗罗”。他6岁时上了本镇的小学,12岁入县立 初中。初二前算(数)学成绩并不出色,还得过“不合格”。他成名后,有人问起这 事,他坦诚地作了自我批评:“我小时候是很贪玩的,常常逃学去看社戏。” 数学成绩不好引起华罗庚的警觉,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去。于是,一有空 他就抱着数学课本看,寻找数学题来做,渐渐地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有一天,数学老师李月波把课讲完,亮出了一道趣味题让大家去做。题目是:“今 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当其 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举手回答:“23!”李老师颇为惊讶,走过来 询问:“你看过《孙子算经》,它是中国的‘剩余定理’,传到西方后被称做‘孙子定 理’”。老师又问:“是你自己算的,那你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华罗庚不紧不 慢地陈述了他的思考演算过程:“我是这样想的:这个数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 二,这道题的答案可能就是3×7+2,我又一算,23用5除之正好余3,所以23就 是所求的数了!”老师兴奋地告诉同学们:“华罗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演算的思 路也是完全正确的。”从此,全班同学对华罗庚刮目相看了。 华罗庚的数学智慧,让老师大为惊喜。老师的鼓励又使得华罗庚兴趣大增,在 数学上加倍用功,于是,数学成绩便突突地往上冲。 华 罗 庚 学 习 小 故 事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 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 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 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 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 们过去看看好吗?”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 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胆大的华罗庚笑 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 向荒坟跑去。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 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 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 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 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 呆子’。”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 来计算一下呢?”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 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 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华罗庚不顾 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 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 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华罗庚小故事 班级姓名

著名数学家的5个传奇小故事

著名数学家的5个传奇小故事 很多伟大的数学家有一些传奇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不是无意义的琐碎,也不是一些让人盲目追求的癖好。而且一些高贵的品质和令人称艳的能力,让我们对其敬仰,这些伟人也会因此成为我们的偶像,让孩子有一个追逐的目标。如果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的,对数学没兴趣,就让孩子一起看看数学家的故事吧! Top1:伽利略质疑权威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

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Top2:小欧拉怀疑上帝 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孩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Top 3:小欧拉机智改羊圈

数学家欧拉的小故事

数学家欧拉的小故事 时间: 2008-04-07 11:09:34 作者:佚名来源:转载 瑞士数学家欧拉早年曾受过良好的神学教育,成为数学家后在俄国宫廷供职。有一次,俄国女皇邀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访问她的宫廷。狄德罗试图通过使朝臣改信无神论来证明他是值得被邀请的。女皇厌倦了,她命令欧 瑞士数学家欧拉早年曾受过良好的神学教育,成为数学家后在俄国宫廷供职。 有一次,俄国女皇邀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访问她的宫廷。狄德罗试图通过使朝臣改信无神论来证明他是值得被邀请的。女皇厌倦了,她命令欧拉去让这位哲学家闭嘴。于是,狄德罗被告知,一个有学问的数学家用代数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要是他想听的话,这位数学家将当着所有朝臣的面给出这个证明。狄德罗高兴地接受了挑战。 第二天,在宫廷上,欧拉朝狄德罗走去,用一种非常肯定的声调一本正经地说:“先生,,因此上帝存在。请回答!”对狄德罗来说,这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他困惑得不知说什么好。周围的人报以纵声大笑,使这个可怜的人觉得受了羞辱。他请求女皇答应他立即返回法国,女皇神态自若地答应了。 就这样,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用欺骗的手段“战胜”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拉普拉斯和拉格朗日是19世纪初法国的两位数学家。拉普拉斯在数学上十分伟大,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十足的小人,每次政权更迭,他都能够见风使舵,毫无政治操守可言。拉普拉斯曾把他的巨著《天体力学》献给拿破仑。拿破仑想惹恼拉普拉斯,责备他犯了一个明显的疏忽:“你写了一本关于世界体系的书,却一次也没有提到宇宙的创造者——上帝。” 拉普拉斯反驳说:“陛下,我不需要这样一个假设。” 当拿破仑向拉格朗日复述这句话时,拉格朗日说:“啊,但那是一个很好的假设,它说明了许多问题。” 两个神童19世纪初,在大西洋两岸出现了两个神童:一个是英国少年哈密顿,另一个是美国孩子科尔伯恩哈密顿的天才表现在语言学上,他8岁时就已经掌握了英文、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莱文;12岁时已熟练地掌握了波斯语、阿拉伯语、马来语和孟加拉语,只是由于没有教科书,他才没有学习汉语。科尔伯恩则在数学上表现出神奇的天才,小时候,有人问他4294967297是否是素数时,他立刻回答不是,因为它有641作为除数。类似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但他不能解释他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 人们把两个神童带到一起,这次会面是奇妙的,现在已经无法确知他们交谈了什么,但结果却是完全出人意料的:科尔伯恩的数学天赋完全“移植”给了哈密顿;哈密顿放弃了语言学,投身数学,成为爱尔兰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 至于科尔伯恩,他的天才渐渐消失了。 数学家之死挪威数学家阿贝尔22岁的时候就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并不为当时的数学界所接受。他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这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健康,他得了肺结核,这在当时是绝症。在最后的几个星期,他一直在考虑他的未婚姐的未来。他写信给他最好的朋友基尔豪:“她并不美丽,有着一头红发和雀斑,但她是一个可爱的女子。”虽然基尔豪和肯普从未见过面,但阿贝尔希望他们两个能够结婚。 肯普小姐照料阿贝尔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在葬礼上,她与专程赶来的基尔豪相遇了。基尔豪帮助她克服了悲伤,他们相爱并结了婚。正如阿贝尔所希望的那样,基尔豪和肯普婚后十分幸福,他们经常到阿贝尔墓前去怀念他。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从各地赶来,为阿贝尔在数学上的贡献向他表达他们迟到的敬意,而他们只是这一朝圣队伍中的一对普通的朝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